京剧创始人是哪几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5收藏

京剧创始人是哪几位,第1张

  京剧创始人---程长庚

  京剧创始人---程长庚

  程长庚(1811-1880),字玉珊,安徽省潜山县程家井人,清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活动家,京剧的创始人。他十几岁时便入家班“四箴堂”学戏。初次登台,一鸣惊人。进京后誉满京都。道光至光绪初年,长期为“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老生台柱和班主,曾兼任京都梨园公会“精忠庙”会首长达30余年,名列同光十三绝之首。文宗皇帝曾卦赏五品顶戴,慈禧、慈安太后也有过赏赐。他博采众长,凝众多优秀弹腔高手之心血,集弹腔艺术之精华,把徽音、京音、楚音兼收并用,熔徽调、汉调、昆腔于一炉,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演变剧种——“京剧”。程长庚因此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伶圣”、“剧神”。

  程长庚嗓音浑厚,唱腔高亢饱满,字正腔圆。善于用他那高、清、亮的嗓子,吸收昆曲、京腔、汉调的演唱技巧,演唱起来“声情交融”,有“刚健沉雄,大气磅礴”,“穿云裂石”、“余音绕梁”之势。艺术上重视人物塑造,长于表现典雅庄严的风度。他擅演老生,与当时的余三胜、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他所演的《文昭关》之伍员、《取成就》之刘璋、《群英会》之鲁肃以及《战长沙》之关羽均著名,后来演出大多宗程。

  程长庚管理戏班严肃认真以身作则,曾为维护本班全体利益,坚持拒演“大老板”。后代不少著名京剧老生,多受其培育,如孙菊仙为其北子,谭鑫培为其义子,汪桂芬为其琴师,杨月楼则为其指定之三庆班班主继承人。晚年创办三庆科班,先叫“小荣椿科班”,后改为“四箴堂科班”,培养了陈德霖、钱金福等着演员。

  程长庚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戏曲的基础上,推动了徽戏向京剧的嬗变。他以匠心独运的唱腔艺术,声容殊众的老生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技艺超群的导演艺术,因人施教的育才艺术,以德孚众的治班艺术,在中国京剧史上铸起了一座丰碑。

  程长庚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是安徽人民的荣耀,更是潜山人民的骄傲。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增添珍品的伟大艺术家。在1990年徽班晋京200周年之际,1991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0周年和1996年程长庚先生诞生185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纪念和学术研讨活动。1996年5月潜山县又建立了程长庚陈列馆,展出有关程长庚实物、等资料300余件。1991年,程长庚故居遗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京腔十三绝、弋腔十三绝、高腔十三绝正误

  标签:京腔十三绝 弋腔十三绝 高腔十三绝 分类:戏曲博文

  作者:戴和冰 (2008年8月31日)

  “京腔十三绝”、“弋腔十三绝”、“高腔十三绝”是清代戏曲史上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名称,但是,作为专用名词,“京腔十三绝”、“弋腔十三绝”、“高腔十三绝”却是一个沿用了数十年的错误。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撰写此文。

  所谓“正误”,就是“改正错误”的意思,正误并不是因为观点不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经常听人说,甚至是一些大家、学术权威说,学术问题不存在对与错,只是观点不同罢了,易中天就在中央电视台这样说过。学术需要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知识,对研究过程中所需知识的认识,却有对有错。自然,错误的知识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十三绝”,就属于一个知识性的问题。易中天所言是有限定的。提及易先生,只是为了减少阻力,轻松地将正确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尤其是对中国戏曲感兴趣的人,以免他人费力来“正”我的“正误”,给我来个“背背书”。

  本文的正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名称的正误

  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所谓“专用名词”就是作为一个整体使用的名词,这种词是固定的,不能拆开,如“京腔十三绝”就不能说成“京腔的十三绝”、“十三绝京腔”等。“京腔十三绝”早已被列入辞书成为专门的条目,戏曲史和学者频频使用,似乎早就成了戏曲史上的专用名词。果真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段史料:

  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年,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称极盛焉。其各班各种脚色,亦复荟萃一时,故诚一斋绘《十三绝图像》悬于门额(注见前翰墨门)。

  这是清道光年间杨静亭《都门纪略》一书中的一段话。《都门纪略》专记北京的事,是一部类似“向导手册”或北京“小百科”的读物,又有些像年鉴,虽然栏目大体相仿,但每次刊行新版时都要加入新的内容,删去过时的信息,有很强的实行性。

  这段史料明确地写着“十三绝图像”,也仅限于“十三绝”,既没有说是“京腔十三绝”,也没有说“弋腔十三绝”,更没有说“高腔十三绝”。所谓的“京腔十三绝”、“弋腔十三绝”、“高腔十三绝”都是后来的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制造出来的现代新名词。为方便起见,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十三绝”前加上了“京腔”、“弋腔”或“高腔”的声腔标识,如《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即称“《京腔十三绝》”,将“京腔”二字都放到书名号中去了。

  高腔是一个统括性称呼,不是一个具体的声腔名称。简单地说,“高腔”的范围大,“京腔”、“弋腔”的范围小,前后包括了后二者。我们可以说“京腔”、“弋腔”是“高腔”,却不能反过来说“高腔”是“京腔”、“高腔”是“弋腔”,这是一个逻辑关系。将“京腔”、“弋腔”、“高腔”三者循环等同,又是一个错误,本人将另撰博文说明。

  史料中所说的“都人尽尚高腔”,并不一定都是“京腔”或“弋腔”,更不能说明“十三绝”全是“京腔”或“弋腔”艺人。

  二、“十三绝”人名的正误

  说了“十三绝”,接下来该轮到这十三个艺人是谁了。偏偏这十三个人的名单又出了问题,而且,一错又是好几十年。

  为了弄清楚“十三绝”是哪十三个人,大藏书家傅惜华和著名学者王芷章,都曾进行过专门考证,不过,都是短文。傅先生1931年在《北京画报》上发表了《高腔十三绝图考》一文,经他考评的“十三绝”分别为:

  大头官、嘟噜胡、老公李三、杨大彪、马年、唐套儿、池财官、虎张、肉粥、连喜、王七爸、金丑、火六(按火似霍之误)……

  三年后的1934年,王先生在《腔调考原》一书中,也论及“十三绝”,并进行了考证,指出“十三绝”为:

  大头官、虎张、池财官、嘟噜胡、杨大彪、肉粥、老公李三、马年、连喜、霍六、唐套儿、王七爸、陈丑子。

  但是,他们的考证都过于依赖田野考察,推测的意味也很重,其中,难免有自己的学术偏见。其实,杨静亭《都门纪略》那本书中就有现成的“十三绝”名单,而且,比傅惜华、王芷章的要早整整100年。后来,一些学者按照这个名单,依先后顺序照录了下来。即:

  霍六、王三秃子、开泰、才官、沙四、赵五、虎张、恒大头、卢老、李老公、陈丑子、王顺、连喜。

  但是,这个名单出现了句读错误。此后,“十三绝”的姓名就是采用了上述三个名单,大同而小异,被固定下来。例如,《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卷,都有“京腔十三绝”条目,均采用了句读错误的名单和王芷章考证的名单,并打乱了原有的排列顺序;《中国戏曲通史》、《北京戏剧通史》列入了王芷章的名单,原有顺序也被打乱。

  三个错误名单造成了不良影响,以至于缪种流传。傅、王二先生考察的错误自不必说,后者连标点符号都打错了,纯属低级错误。

  众所周知,清代印的书是没有标点的,我们在利用古籍时需要断句,断句的差异表明对史料理解的不同,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记载“十三绝”名单的《都门纪略·翰墨门》“诚一斋”条,经本人重新断句标点,全文如下:

  人物匾额,时人贺世魁画,所绘之人皆名擅词场,霍六、王三秃子、开泰、才官、沙四、赵五虎、张恒、大头、卢老、李老公、陈丑子、玉顺、连喜,号十三绝。其服皆戏场妆束,纸上传神,望之如有生气,来往观者络绎不绝。

  将“赵五虎张恒大头”七字的三个人名,断为“赵五、虎张、恒大头”,形成了一个极为独特的断句方式,显然是一个错误,也未见有文字说明。而且,三个人名被打乱了原来的排列顺序。而按之常理,“赵五虎张恒大头”应断为“赵五虎、张恒、大头”——以姓为主,又兼顾了绰号,合情合理,这也是为人名句读的依据和原则。正因为句读出现了错误,所以,对这三个人名的考证就无法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如将“京张”与“虎张”、“张恒”对应;将“大头冠”、“恒大头”、“大头官”与“大头”对应;用“赵五”对应“赵五虎”,这种对应过于勉强,自然不能让人联想到他们就是同一个人。而且,认定“王七”或作“王顺”、“王七爸”,又是一个错误,因为“王顺”偏偏不姓“王”,却是“玉顺”之“玉”形近而误所致。

  此外,上述史料称艺人们“号十三绝”,也未说是“京腔十三绝”。

  “京腔十三绝”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对学者的恭敬和辞书所具有的权威性,国人对眼前的错误都深信不疑,以至于这些“成果”被戏曲史书吸纳,被载入史册。戏曲史上的常识性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木匠医生发明家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的150位事业著名祖师

1、孔子:教育业——春秋鲁国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刘伶:卖酒业——西晋竹林七贤之一,最为著名的酒徒,一醉整三年。

3、苏武:放牧业——西汉时出使匈奴,苏武牧羊。

4、七仙女:纺织业——神话人物,牛郎织女。

5、神农氏:农业和药业——尝百草;盐业——火神,烧制井盐必用火。

6、杜康(少康):酿酒业——上古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7、鲁班:竹木泥瓦匠、石匠、绳匠、棚匠、攒筲匠、张罗匠、雕刻匠、制伞业、风筝业——公输班,春秋鲁国人,创造过云梯、石磨、木作工具及木制飞鸟等。

民间多有神化。

8、宋江:强盗业——宋朝梁山英雄好汉。

9、麻衣仙:命相业——麻衣道者,宋初人,曾以《正易心法》授陈抟。

精通民间相人术,著有麻衣相法流传于世。

10、风后氏:人相业——远古黄帝宰相,精通相术,首创风鉴之学。

11、鬼谷子(王诩):堪舆五术业、眼镜业、制鞋业——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是其两大弟子。

精通堪舆数术命相、医术,授徒孙膑。

12、柳敬亭:评书业——明末杰出说书艺人,人称“柳评书”。

13、黄道婆:织布业——元代棉纺革新家,推广轧花、纺车和织机技术。

14、宗泽:火腿业——宋朝名将,发明了火腿的制作方法。

15、李隆基:戏曲业——翼宿星君,召集艺人在梨园学艺,亲自击鼓奏乐。

16、葛洪(抱朴子):印染业、洗衣业——东晋道士和中医,在炼丹中提炼出各色染料;盐业——煮盐、晒盐和炼丹有相似之处。

17、蔡伦:造纸业——东汉太监,湖南郴州人,造纸术的发明人。

18、蒙恬:制笔业——秦朝大将,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制成苍毫名秦笔。

19、扁鹊:中医业——战国名医,秦越人,创立“四诊”医术。

20、刘安:豆腐业——淮南王,刘邦之孙,熬丹药时无意间用黄豆、盐卤做成了豆腐脑。

21、范蠡:商业——协助越王勾践灭吴,功成后弃宫经商;制陶业——称陶朱公;养殖业——在定陶还从事农业和牧业。

22、赵公元帅:商业武财神、银行业、典当行——赵玄坛,名公明,道教神话人物,秦时得道终南山。

其名始见于晋干宝《搜神记》,能保病禳灾,主持公道,买卖得利。

23、太上老君(老子):冶铸业、铁匠、煤窑匠、补锅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金银匠等——铸造八卦炉(老君炉)炼制丹药以求长生。

24、猪八戒:妓户业——唐代玄奘徒弟,好于女色而名。

25、易牙:餐饮业——春秋代人氏,善于调味,见赏于齐桓公而闻名。

26、嫘祖:蚕丝业、绸缎庄——黄帝妻子,教民养蚕治丝。

27、黄帝:裁缝\弓匠\估衣铺——教民用骨针穿麻线缝树叶和兽皮做衣。

28、后稷:农业——土神和谷神,尧、舜时期被封做农官,教民耕种稷麦。

29、张飞:屠宰业、盐业——三国蜀将,发迹前是卖肉的。

30、刘备:编制业——三国蜀帝,发迹前以编织草鞋为业。

31、石迁:小偷——《水浒》中的人物,最厉害的小偷。

32、文昌帝君:文具书店业、文财神——黄帝之子,名挥,善于造弦张网故以张为姓,累世托生为儒,曾辅佐周公,留心经典,文采斐然。

33、女娲:烧窑业、泥塑业、面塑行——女娲炼石而补天,是窑业之始祖。

34、仓颉:印刷业——仓颉造字以供后人沿击记录及沟通。

35、子路:砚墨业——为孔子学生,以砚墨而传之。

36、姜太公:渔业、命相业——隐居渭水钓鱼,遇周文王奉为国师,擅占卜。

37、韩熙载:乞丐叫化业——唐末进士,后逃往南方避乱。

能歌善舞,纵情声色,奢侈好客。

顾闳中作有反映其荒纵生活的《夜宴图》。

38、陆羽:茶业——唐代茶圣,著有茶经之品茗书籍,喝茶风气随之盛行。

39、李渔:美容业——清戏曲家,指导艺人姿态表演及化妆。

40、刘海:针业——晚唐五代人,道教神仙。

额头常垂有头发,后世称作刘海。

在戏蟾时,有“线过金钱眼”动作,遂成为针业的保护神。

41、东方朔:相声曲艺业——西汉辞赋家,汉武帝时任太中大夫。

性格诙谐,言词敏捷;灯具业——设计救出宫女,并引出正月十五元宵灯节的活动,从而形成习俗。

42、乐毅:豆腐业——战国燕国大将,父母年老嚼不动黄豆,就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撒盐卤成了豆腐。

此说多有附会。

43、罗祖:理发业——罗隐,唐明皇时人,亦称罗真人,发明理发手艺和工具。

旧历七月十三是罗祖诞辰日,理发业举行盛会。

44、孙膑:制鞋业——战国军事家,苦不能行走,发明原始皮鞋,为“制鞋始祖”;薪炭行——师鬼谷子令其寻找“无烟柴”,最终发现了木炭。

45、孟尝君:旅店业——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

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逃犯,食客数千人;口技业——鸡鸣狗盗之徒模仿公鸡叫帮助其逃出秦国。

46、陶侃:收废品——东晋荆州刺史。

少年家境酷贫,养成勤俭节约习性,小到竹头木屑和鸡毛蒜皮,都绝不浪费。

47、陆毒:玻璃业——西汉绿林好汉,用石头架锅做饭时发出强光,原来是石头被烧得透明,此为中国原始玻璃。

48、吕洞宾:理发业——唐末道教八仙之一,号纯阳子。

传说曾理过发,为雍正治癞疤,以飞刀变剃刀制伏座下之柳木;娼妓业——为妓女治疗恶疾;制墨业——道士炼丹。

49、彭祖:饮食业——名铿,善养性,能调鼎,进雉羹与尧。

著名寿星。

50、刘伯温:风水业——刘基,朱元璋谋士,善神机妙算,民间多有神化。

51、诸葛亮:糕饼业、馒头行、乐工——三国蜀谋士,用肉馅馒头替代人头祭祀而受尊崇。

52、詹王:厨业——詹鼠,隋文帝广贴黄榜征御厨,其告知隋文帝,最好吃的菜肴是"饿"。

待隋文帝饥肠辘辘,乃奉上“金鸡报晓”,悟出治国安邦之道。

鸡粉调味料的先驱。

53、卢全:茶馆业——唐代诗人,以品茶、论茶著名,著有《茶谱》。

54、马钧:爆竹业——三国魏国人,火药发明人,把连发弩改造成抛石机。

55、吴道子:绘画业——唐朝道士,擅诗画;扎彩业——尊为百代画圣。

56、管仲:盐业——首创盐业专卖,即国家垄断经营;娼妓业——多见明清笔记小说,谢肇浙《五杂俎》云,“管子之治齐,为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

57、蚩尤:盐业——蚩尤是铜业的代表,又管理着盐池,为盐业的代表;杂技业——源于角抵,又名蚩尤戏,蚩尤乃角抵英雄。

58、孙云球:眼镜业——清初科学家,眼镜业创始人,著《镜史》。

59、帝予:制醋业——杜康之子,杜康造酒儿造醋。

相传杜康发明酒后躲避,帝予模仿父亲造酒,21天酉时无意中发明了醋。

60、何五路:五路财神——元末抵御外寇而死,吴地信奉的财神。

实为五通神,五路乃东西南北中,财货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

61、龚遂:牛行——汉郎中令,长期与车马奴仆和炊事人员饮酒作乐。

62、孟昶:乐器业——后蜀末帝,沉湎酒色,与花蕊夫人皆工声曲。

63、蔡邕:酱园业——东汉文学家,谐音“菜佣”。

又以颜真卿(史称颜鲁公,谐音盐卤)、刘邦(善于将将,谐音酱酱)为祖师。

64、郭璞:风水业——西晋文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

65、雷海青:戏剧业——唐玄宗宫廷乐师,善弹琵琶,俗称田公元帅,被安禄山肢解示众。

有戏神之誉。

66、济小塘:魔术戏法业——明嘉靖道仙,肉体凡身成仙的第一人。

云游四海,得遇野人传授法术,广行善事,终于羽化飞升,称“道教济公”。

67、造父:制车业、交通业——姓嬴,周穆王时人,伯益13代孙,“赵”姓始祖。

特别善于架马车,天上有“造父变星”。

68、高元:建筑业——黄帝的建筑家,高姓始祖。

以木为架,以土为被造屋。

69、卢眉娘:刺绣业——唐朝绣女,手工精巧无比,在一尺绢上绣出七卷《法华经》。

更善制作伞盖,人物山水多而不失细致,称为神姑。

不吃东西,每天只饮二三合酒。

死时满屋香气,乘着紫云游于海上。

70、仙娘:娼妓业——殷商女巫,其时妓女并不耻辱,称为“巫娼时代”。

71、伊尹:餐饮业——商初宰相,以烹饪滋味说服商汤致力于王道政策。

成语中“割烹要汤”、“调和鼎鼎”、“治大国若烹小鲜”等均由伊尹辅佐商汤成其大业而来。

72、孙思邈:制药业——唐代药王和寿星,著《千金要方》。

各地有祠庙。

73、华陀:医业——三国神医,精通各科,尤擅外科,通晓养生术。

74、马王爷:车行、牲口牙行——即马神,天上的天驷星,称“三眼华光”。

又说是汉武帝时的匈奴王子金日磾,擅长养马。

生日是六月二十三,民间举行祭祀活动。

75、牛王爷:牛行——姚离,牧牛出身,力大无穷,东周时断臂刺庆吉,忠烈感人,后人尊为牛王爷。

牛头、黄衣、戴竹笠,四月初八为祭祀日。

76、徐霞客:旅游业——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著《徐霞客游记》。

77、智公禅师:澡堂业、修脚匠——相传他禅杖上挂有修脚刀具,曾为佛祖释迦牟尼、达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过脚、治过足疾;扎彩业——起于唐代,致公禅师倡导结彩,后来形成扎彩业。

(智公与致公不知是否同人)。

78、陈七子:澡堂业、修脚匠——幼年拜罗祖学艺,因贪玩师傅摔坏了他的剃刀,只好用半片剃刀为人修治脚疾,后来得真人指点手艺愈精,由此创下修脚一行;梳篦业——发明了篦子,解决了梳子齿疏的问题。

79、伏羲氏:占卜业——上古远祖,画八卦以推演事物的变化,预卜事物的发展;渔业、牧业——开创了中国远古的渔牧业。

80、丘处机:玉器行——金、元道教全真七子之一,法术超人,隐居栖霞山,曾西行见成吉思汗。

道教奉玉皇大帝为祖师,故玉器行和道士称兄弟。

丘处机是制玉大师。

81、闻仲:糕点业、米粮店——奉商纣之命讨伐武王,为减少埋锅造饭时间,设计了一种用饴糖和谷粉粘在一起的糖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点心。

82、毕升:印刷业——北宋发明家,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83、童宾:烧窑业——明代窑师。

太监潘相在景德镇督造青龙缸,久不成功,便残害窑工,童宾纵身入窑抗议,不料龙缸烧炼成功。

尊为风火神。

84、宁封子:制陶业——龙跷真人,原为黄帝陶正,神人过其处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子,连掌其法。

后授黄帝《龙跷经》被封为五岳真人。

85、仪狄:制酒业——夏禹时,帝女为进献品,令仪狄造酒,其味甘美,甚得禹帝赞赏,因而蔚成造酒之风气。

86、韩康:药业——东汉药师,常到深山采药,口不二价,三十多年风格不变,不想这样倒出了名,朝廷几次征聘也不去。

87、海龙王:渔业、水产业——不言自明。

88、关羽:典当、脚夫、算命、香烛、蚕业、丝织、糕点业、武财神——取其忠义,民间多有附会;豆腐业——发迹前卖过豆腐;盐业——关公战蚩尤;剃头业——耍刀的。

89、桑弘羊:会计业——西汉经济家,参与推行盐、铁、酒官营专卖政策,设均输、平准官平抑物价,擅长会计和财政计算。

后因与霍光争权被杀。

90、扁鹊:按摩业——战国齐医家,秦越人,擅长各科,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长于针刺法、热熨法和服汤药法。

民间多有神化和附会。

91、王母娘娘:水果行——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怪神,后逐渐女性化为慈祥的女神。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长生不老。

92、达摩老祖:镖行、匪行——南天竺国三太子,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并创“达摩拳法”。

由于精通武功,被镖行和匪行视为祖师;修脚业——足壮力健,步行到中国。

93、月下老人:婚介业——月神,最初出现在唐人李复言小说集《续玄怪录》的《定婚店》中。

相传“天下姻缘一线牵”,是指月神月老的功绩。

94、井母:给水业、打井业——井神,原是童养媳,打井时救了化身小青蛇的东海龙子,龙王奖她鞭子,在水缸里一搅就能出水,遂被尊为水母娘娘。

95、比干:商业、文财神——商纣王叔父,因直谏被挖心。

传说他的心有七个孔窍,吃了仙丹并未死去。

因为没有心,就无偏无向而保持公正;裘皮行、熟皮作坊业——曾射杀一只九尾狐,乃妲己原形,妲己死后现形,比干将其剥皮抽筋,沤在污水里熟成皮筒。

96、范丹:乞丐行——他与孔子比智,孔子让子路向范丹借粮,范丹出题为难子路,并只借一篮粮,还时又被风刮走,结果孔子败,成为永远欠范家粮食的人。

范丹弟子以唱莲花落(数来宝)为标志,遂成为乞丐祖师。

这一行人乞讨时都打竹板说莲花落;扎柳行——由于仗义疏财,后来只好以扎扫帚,修笸箩、簸箕度日。

97、伍子胥:乞丐行——从楚国逃到吴国都城(苏州)时曾吹箫乞讨。

后来,在修姑苏城时用糯米作墙砖,使百姓能扒出糯米砖渡过荒年。

98、姬君:吹鼓行——大耳金光仙。

商纣王杀伯邑并让其父姬昌吃下去,父含泪而为,出宫吐向原野,变成无数兔儿奔向远方。

又称“兔仙”,乃“吐子”成仙。

吐又有吹意,俗称吹鼓手为“吐字的”就从此来。

99、五道真君:扎彩行——杨角哀和左白桃进京赶考,只有一人路费,杨角哀冻死野外,把盘费留给左白桃。

左用扎纸来祭奠杨,成了这一行的先人。

而五道真君代表着人死后的灵魂,指地狱、饿鬼、畜牲、人和天。

100、马头娘:养蚕业——古时一老者出门,家里留下一匹白马,女儿思父,承诺白马寻回其父便嫁给它。

可当马儿驮回老父,父却将马杀掉。

一日大风,马皮将女儿卷走,父找到女儿时已变成了马皮裹着的蚕,又称马头蚕。

反映了早期人类与马和蚕的依赖关系。

101、铁拐李:膏药铺——道教八仙之一,身世由来传说颇多。

他教给一个姓王的膏药老掌柜一个绝活,用狗皮贴膏药,从此而得名。

102、马上皇帝:磨刀行——少时家境贫寒,靠磨刀维持生计,后造反夺得帝位(不知所指)。

骑的板凳叫穿朝玉马,板凳上的“几钉”叫马鞍。

103、泰山:竹篾业——鲁班的的徒弟,因与师娘不和离开单干,凡是鲁班用木头做出来的东西,他都可以用竹子做出来。

104、张班:竹篾业、梳篦行——鲁班的师兄,善做竹活,发明了竹篾子。

105、赫连:梳篦业——被黄帝俘虏关在牢里,蓬头垢面,做了一个简易梳子解痒。

嫘祖见后以为稀奇,开创梳子制作。

可惜赫连已经被斩杀。

106、鲁班夫人:油漆业——用红土加浆糊漆刷门窗,乃原始油漆业。

107、胡顶真人:白铁业、小炉匠、兴秤匠、锡匠——据说“胡打乱钉,打壶兴秤”都是他留下的。

业务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会,农历四月十八拜佛堂、拜师收徒。

108、白头佛:修鞋业、皮匠——某贫家女子拾棉花,将一条白头小蛇带回家悉心照料。

小蛇变成人形教女子修补鞋子,开创了这一行。

此小蛇是小白龙,人称白头佛。

109、邹和尚:制糖业——唐代僧人,爱科学,尤重制糖技术,首创冰糖,列为朝廷贡品。

制糖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110、真武大帝:屠宰业——又称玄武神,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北宋降于终南山。

年轻时以杀猪为业,但心地善良,为观音菩萨渡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得道。

111、樊哙:屠宰业——汉大将,发迹前出身狗屠,杀狗、卖狗肉。

112、二郎神:赌博业——杨戬,玉皇大帝外甥,驱哮天犬,传说中天界的第一战神。

民间各类人等皆尊其为保护神,并祈福佑,尤其是赌博业。

113、观音:化妆业——取其眉清目秀,端庄慈祥,风雍华贵,落落大方。

114、花王神:花业——姆六甲,从花朵中生出来。

她的屋后是一座花园,每个来世的人都是由其花传世。

没有生育的妇女,农历二月十二“花朝”都到野外求花。

115、李昂:年画业——唐文宗,恭俭儒雅,喜欢读书,引发“甘露之变”。

李昂首印历书下发民间指导农耕,年画等应运而生。

116、张小泉:剪刀业——明末安徽黔县人,在杭州生产祖传剪刀,乾隆年间为贡品。

117、周庄王:说书业、曲艺行——东周国君,传说他的母亲病了,他为母讲贤。

118、韩毒龙:粮店业、米行——封神榜中的增福神,商纣上大夫杨任的部下。

与薛恶虎都有能够变出粮食的法器。

119、韩信:粮仓、米行——投靠刘邦后,曾任粮仓管理员的头头“治粟都尉”。

120、伯乐:兽医业——春秋时代掌管畜牧兽医的官员,还是一位善用针灸治马病的兽医。

与他齐名的还有相马能手九方皋和相牛能手宁戚。

121、张王、陆相公:孵化业——宋代高邮人,他们在打苇草时发现一只正在抱窝的野鸭被蛇缠死,就把鸭蛋放在怀中孵出小鸭,养成家鸭,从此鸭就不会抱窝了。

122、马援:当铺业——东汉军事家,以马革裹尸,死而后已。

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自己则过着清简的生活。

123、妈祖:航运业——工拜天上圣母为护航女神

124、哪吒:自行车行——神话英雄,托塔天王第三子,风火轮是其法器。

125、大禹:水利业——姓姒,上古治水英雄,五帝之一。

126、伯益:牧业、狩猎——黄帝后裔,擅长畜牧狩猎,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管理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

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侯爵,赐封“赢”姓。

127、孔武子:武术业——《金枝欲孽》里御前侍卫,其实取意“孔武有力”,表示甚武而有力,并不是指人。

128、赵慨:烧窑业——东晋时人,传说是景德镇制瓷师主、瓷祖。

143、胡令能:秤匠、锡匠、铜匠——唐诗人,圃田(河南中牟)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修补锅碗盆缸),人称“胡钉铰”。

129、葛梅二仙:染业、纺织业、变戏法——葛玄,三国吴人,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苦修成仙,称葛仙翁;梅福——西汉南昌县尉,王莽篡政乃遁避尘世求道。

葛梅二仙传葛洪。

130、皋陶:法官——皋城(六安)人,古六安国始祖,东夷族首领,偃姓。

传说舜时被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皋陶为他的继承人,但先于禹而亡故。

131、祝融:花炮业——相传帝喾时,在有熊氏之墟担任火正之官,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材木,为民造福。

帝喾命曰祝融,后世尊为火神。

132、灶君:饭馆茶楼业——灶王爷,腊月23各地都有朝拜。

133、李畋:花炮业——唐浏阳人,世代花炮饮水思源,始祖李畋功照千秋。

134、钟三郎:仆役业、服务业——玉皇大帝封的神仙,专到凡间普救开店铺、做生意的长随。

清朝伪称前明“朱三太子”的人拉起了一个钟三郎教。

135、白衣观音:玉器行——观音菩萨化身之一,身穿雪白衣裳。

以此取意白玉无瑕。

136、柳庄:星相业(八字)、算命业——清朝袁柳庄,名袁珙,编《柳庄神相》。

137、青苗神:菜商——形如大布袋,每次翻折乃一头着地,行动缓慢沉重,邪魔妖魅,保护田苗。

古书无记载,见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38、周灵王:珠宝行——来自“碧血丹心”传说,灵王把苌弘放逐到楚国,苌弘为表忠心剖腹自杀。

蜀人哀其忠烈,将其血用木匣收藏埋在地下,三年后打开已化为碧玉。

139、有巢氏:建筑业、手工业——上古神化人物,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由穴居到巢居。

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

140、昆吾氏:制陶业——祝融后代陆终的长子,居楚国,传说是陶器制造业的发明者。

《说文解字》中说,“昆吾,圜器也”。

141、孟公孟姥:行船业——或云冥公冥姥,因玄冥也,冥孟声似。

卜吉,即以肉祠船神,呼为“孟公孟姥,其来尚矣”。

《船神记》云,船神名冯耳,下船三拜三呼除百忌。

142、尧、丹朱:围棋业——丹朱是尧的儿子,知其不肖而让位于舜。

传说尧看到儿子丹朱不够聪明,便发明围棋,教他围棋以启智。

143、萧何:衙门胥吏——汉代刘邦相,制定各种律令,成为文官楷模。

144、宋慈:法医——宋代名医,福建建阳人,《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检验专著,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145、白虎神君:磨坊——白虎天性属水,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

146、师旷:吹鼓手——春秋时期晋国乐师,《阳春》、《白雪》出其手。

147、盗跖:强盗小偷业——指一个名叫跖的大盗,庄子《盗跖》写了三个寓言故事,指斥儒家观点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主张返归原始,顺其自然。

148、梓潼帝君:刻字印刷——晋朝张亚子,道教主宰功名、禄位之神。

玉帝命梓潼帝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称梓潼帝君。

有功名则金榜题名,刻字印刷而告之。

149、和合二仙:扇子商——唐代人,寒山和拾德,雍正封寒山为“和圣”,拾德为“合圣”。

民间将其神化,主婚姻和合。

婚姻和谐则善子,谐音“扇子”。

150、西施:香粉店——春秋美女,其意不言自明,多有附会。

追问

一半儿是神话,再发点儿史实人物

宫旧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开始修建,历经明、清两代24个皇帝在此执政。紫禁城为皇家宫殿,红墙黄瓦,金壁辉煌,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的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杜甫的《秋兴》诗曰:“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古代“皇垣”学说有关。古时,天上星垣被天文学家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天市垣和紫微星垣。而紫微星垣是代称天子的,处于三垣的中央。紫微星即北斗星,四周由群星环绕拱卫。古时有“紫微正中”之说和“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朝官员四海分”之说。 既然古人将天子比作紫微星垣,那么紫微星垣也就成了皇极之地,所以称帝王宫殿为紫极、紫禁、紫垣,“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即已有之。北京故宫占地1087亩,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约7华里,全部殿堂屋宇达9000多间,四周城墙高10余米,称这座帝王之城为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且含天子之城的意思。 考察故宫中的建筑,象征着“天”的崇高和伟大的太和殿,位于故宫中级,是最高大突出的地方。象征着天和地的乾清、坤宁两宫紧密相连接。它们两侧的日精、月华两门,象征着日和月。而象征着十二星辰的东西六宫以外的数组建筑,则表示天上的群星。这是象征性的建筑群。 故宫的旧称——紫禁城,从“星垣”学来看,其命名与建筑设计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珠联璧合的。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index qid=1406012701202 中国古代的尺度系统,其标准取自人体并主要以十进制而推衍形成,在古籍中原有很多的记载,如《家语》谓:“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风俗通》则有云“步始于足,足率长十寸,十寸则尺,一跃三尺,法天,地,人,再跃则步”;“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11尺故曰丈夫”等等。 就建筑而言,古人也非常注重尺度合宜,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其中“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的尺度规定作为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的所谓“外部模数”,盖源自以人体为准的尺度系统,并以十进制为基础,由室内空间尺度外延形成,即由尺而丈(10尺),再而百尺(10×10尺)、千尺(10×10×10尺),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紫禁城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紫禁城的整体立意极为注重“非壮丽无以重威”,竭力表现和强化其环境氛围的九鼎之尊,但这种艺术追求却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性特点,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紫禁城建筑组群的各个单体建筑,其外部空间构成的基本尺度,实际上也是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原则,即从23米至35米为率来控制单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而未以尺度超人的夸张来求取艺术上的成功。 以高度而论,紫禁城最高的单体建筑是午门。这一紫禁城的正门最重要的功能,是征伐凯旋献俘之际,皇帝亲御其门楼,有明确且强烈的镇压威慑作用。虽其如此,自城下地平直到脊高也只有3795米。午门迤北的太和门全高则只有2380米。至于九鼎之尊的太和殿,连同三层硕大的台基,全高也才3505米。除此之外,紫禁城其余所有单体建筑均在35米以下。 以进深而论,太和殿为最大,通进深3333米,其余各单位建筑皆在此限下。又以各单体建筑面阔而论,除中路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如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以至神武门,还有横轴线上的东华门、西华门、体仁阁、弘义阁等外,悉以百尺度控制其通面阔。而这些“居中为尊”处在主轴线上,实际也是对称轴上的主体建筑。以其对称性而言,通面阔则都是按轴线两侧各控在百尺之内而确定的,如午门正楼通面阔为2×30米,太和殿为2×30米,体仁阁、弘义阁皆为2×30米等等。 以近观视距而论,如东、西六宫的绝大多数内庭院,通面阔,通进深就都在35米限内。而最为显赫的三大殿,自其三台迤南而至北端,自东而西,进深和面阔逐段划分,也均在此限,其中三台南丹陛通深33米;台上层南边阶条至太和殿通深29米;太和殿台明通深35米;太和殿北丹陛至中和殿丹陛间距31米;中和殿台明通进深23米;中和殿迤北至保和殿台明南边共深338米;保和殿台明通深25米;北面丹陛通深30米;丹陛北至乾清门台明348米等等,无不严格遵循了“百尺为形”的尺度控制原则。 在远观视距构成上,东华门、西华门距离过大,为仅有特例外,其余所有广场、街巷或相邻单体建筑间距,以及城台、城墙各段落之长,最大的也只在350米左右,以“千尺为势”而限定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正是由于紫禁城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尺度按百尺为形控制,近观视距亦以百尺为形限定,远观视距则控制在千尺为势的限界之内,其间行程又遵循以百尺为形划分于千尺为势的空间构成原则,因此得以构成一系列最佳观赏视角及空间感,保证了近观、远观以及移行其间,在形与势的时空转换中获得最佳视觉效果。 总之,紫禁城大规模建筑群的整体布局数字的应用非常的合理和科学,由此形成的艺术氛围具有震撼人心的气势魄力,极为壮丽恢宏,在远观时尤为显赫。

词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衰于元代和明代。到了清代,作家辈出,词论丰富。清代词坛呈现中兴局面。(1)云间派云间,是今上海市松江县的古称。云间派形成于明末崇祯年代,活动延至清顺治朝,前后40年左右。云间派的领袖是陈子龙(1608- 1647年)、李雯(1608- 1647年)、宋征舆(1618- 1667年)以及陈子龙的弟子夏完淳(1631- 1647年)。他们标举南唐、北宋,主张 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幽兰草?题词》)陈子龙和夏完淳于1647年殉明牺牲,不入清词苑。李雯,字舒章,上海华亭(今松江)人。入清后,由廷臣荐举,授弘文殿撰文,中书舍人。著有《蓼斋集》,附词一卷。李雯的词多身世自伤之辞。宋征舆,字直方,一字辕文,上海松江人。清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官至副都御史。著有《林屋诗文稿》、《海闾香词》。

  云间派的分支西冷①派有 西冷十子 ,即陆圻、柴绍炳、张丹、孙冶、陈廷会、毛先舒、丁澎、吴百朋、沈谦、虞黄吴。他们既是诗人,又是词人,在清初主浙中词坛甚久。张丹著有《秦亭诗集》12卷,格调悲凉。词名《从野堂诗余》,又名《秦亭词》。沈谦著有《东江草堂集》词3卷,《填词杂说》1卷,《词韵略》1卷。丁澎著有《扶荔词》3卷,《词变》1卷。

  云间派词人还有周茂源、周纶、周维廉父子祖孙,以及计南阳、吴骐、张渊懿、田茂遇等等。张渊懿和田茂遇编辑《清平初选后集》10卷,清末石印本取名《词坛妙品》,是云间词派的一个大型选本。

  (2)柳洲词派柳洲,指今浙江嘉善县一带,外延可至今属上海市的金山、松江部分地区。柳洲词人的作品由钱煐、戈元颖、钱士贲、陈谋道等汇编入《柳洲词选》,共6卷。除去明朝的41人外,属于清朝的还有117人。主要词人是钱继章、魏学渠、曹尔堪等人。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明崇祯九年(1636年)举人。著有《菊农词》,立意新颖,风格清苍。魏学渠是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官刑部主事。著有《青城词》410首。曹尔堪(1617- 1679年),字子顾,号顾庵。顺治九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升侍讲学士。著有《南溪词》。他的词风格由清逸而趋向清雄。曹尔堪一门兄弟子侄中有多人擅词,如曹尔坊、曹尔埴、曹尔埏、曹尔垣、曹鉴平、曹鉴章等。曹尔堪在康熙四年(1665年)与宋琬、王士禄三人在杭州唱和,各填《满江红》8首,合为24篇。后来南北词人应声而和者数以十计。称为 江村 唱和,成为清初词坛盛事①。

  ①西冷,地名,今杭州市的古称。

  (3)阳羡词派阳羡在今江苏省宜兴县。阳羡词派以陈维崧为领袖。陈维崧与邹祗谟、董以宁在顺治七年(1650年)唱和,为阳羡派形成的起点,到蒋景祁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去世为终点,一共40多年时间。阳羡词派否定 词乃小道 的观念,认为词的本体功能与 经 、 史 相同;主张言为心声,情贵乎真。他们或抒民生之哀,或叹故国之痛。聚集在陈维崧周围的词人有上百人。既有明朝遗老逸民、忠烈后裔,也有清朝迁客谪宦、放废之士。阳羡词派中成就较大的词人是陈维崧、万树、陈维岳、蒋景祁等。

  陈维崧(1625- 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一生所作词达1629阕之多,为古今词家所未有。著有《湖海楼诗文词全集》54卷,其中词占30卷。陈维崧早期词 多为旖旎语 ,中后期词风格豪迈奔放,接近宋代苏轼、辛弃疾。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 国初词家,断以迦陵为巨擘 迦陵词气魄绝大,骨力绝遒,填词之富,古今无两。 陈维崧的词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如《贺新郎?纤夫词》反映了清廷强征壮丁服役的生离死别场面: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十万,列郡风弛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头去,敢摇手。

  稻花恰称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陈维崧的小令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设想奇特,笔力健挺。如《点绛唇?夜宿临洺驿》: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稗花盈亩,一寸霜皮厚。赵魏燕韩,历历堪回首。悲风吼,临洺驿口,黄叶中原走。

  万树(1630- 1688年)字红友,又字花农,号山翁。万树自己创作的词《香胆词选》6卷500首。他在词学建设上最大成就是编纂成《词律》20卷。

  共收集唐、宋、金、元词660调,1180余体。

  陈维岳(1636- 1712年),字纬云,晚号苦庵,是陈维崧的三弟。著有《红盐词》。陈维岳词早年绮丽,后转苍凉。词中充满思念手足之情和对家国巨变的慨叹。

  蒋景祁(1659- 1695年),初字次京,改字京少(又作荆少)。蒋景祁自己作的词有《梧月词》和《罨画溪词》两个词集。陈维崧临终之前将著作手稿托付给蒋景祁。蒋景祁编选了 天黎阁 本《陈检讨词钞》12卷以及诗文、骈体的选钞。这是陈宗石汇刻《湖海楼集》之前的一个重要版本。蒋景祁在词学建树上最称卓著的是他编选了大型词选《瑶华集》22卷。全部选词2467首,存人507家①。

  ①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40-46页。

  (4)朱彝尊和前期浙西词派朱彝尊(1629- 1709年),字锡鬯,号竹坨,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科博学鸿词,以名布衣被征召,中第一等第十七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入值南书房,康熙帝准允其在紫禁城骑马,还赐居景山之东。朱彝尊的诗歌与当时的王士祯齐名,被称为 南朱北王他是清初浙西词派(又称浙派)的开创者。他从顺治十三年(1656年)居曹溶广东布政使司幕下开始填词,到康熙二年为初期,著《眉匠词》;从康熙三年到康熙十七年为中期,著《静志居琴趣》、《江湖载酒集》、《蕃锦集》,其中《江湖载酒集》最佳。他的词《消息?度雁门关》抒发了故国之思:千里重关,凭谁踏遍,雁衔芦处?乱水滹沱,层霄冰雪,鸟道连句注。画角吹愁,黄沙拂面,犹有行人来去。问长途、斜阳瘦马,又穿入,离亭树。猿臂将军,鸦儿节度,说尽英雄难据。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有限春衣,无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语!垂杨老,东风不管,雨丝烟絮。

  康熙十八年起,至康熙三十一年归里为后期,《茶烟阁体物集》基本上是后期之作。朱彝尊在康熙十年左右仍强调表意述志的主体抒情性。如在《红盐词序》中说: 词虽小技,昔之通儒巨公往往为之。盖有诗所难言者,委曲倚之于声,其辞愈微,而其旨益远。善言词者假闺房儿女之言,通之于离骚变雅之义。此尤不得志于时者所宜寄情焉耳。 但是到了康熙二十五年左右,朱彝尊为丁炜作《紫云词序》时,却说: 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此学士大夫并存焉而不废也。 他的词学观趋向保守了。朱彝尊所作词现存500多首,收入《曝书亭集》。

  前期浙西词派作家与朱彝尊并称 六家 的有:李良年著有《秋锦山房词》;李符著有《耒边词》;沈皞日著有《柘西精舍词》;沈岸登著有《黑蝶斋词钞》;龚翔麟著有《红藕庄词》。此外,还有汪森著有《小方壶存稿》、《桐扣词》、《虫天志名家词话》,并与朱彝尊一起编《词综》30卷;周筼著有《采山堂集》;陆葇著有《雅坪词谱》;前期浙西词派中既有嘉兴籍的沈进,乌程籍的沈尔璟,嘉善的柯崇朴、魏珅等浙西作家,也有顺天(今北京)大兴的邵瑸。浙西词派标举南宋,推尊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对廓清明代以来的纤仄绮靡之风是有功绩的。但往往着意于词调圆转、琢句精美,而使内容失之于贫乏,越到后来,咏物之风越胜,浙西词派就显出颓势来了。

  ①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15-216页。

  (5)京华词苑 三绝 京华词苑 三绝 指曹贞吉、纳兰性德和顾贞观,当时他们三人都在北京。

  曹贞吉(1634- 1698年),字升六,号实庵,山东安丘人。康熙三年(1664年)进士,官礼部郎中。曹贞吉的诗词均佳,诗风雄浑豪宕,词风雄深苍稳。

  著有《珂雪词》2卷。《四库全书总目》评他的词是: 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 曹贞吉论词主张独创,反对摹拟,宁失之粗豪,不甘为描写。他写的《满庭芳?和人潼关》雄浑苍茫,感慨战乱,期待和平:太华垂旒,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

  落日红旗半卷,秋马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

  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如掌看春耕。

  纳兰性德(1655- 1685年),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父明珠,累官至大学士、太傅。性德于康熙十五年应殿试,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他善书法,能骑射,工诗词。他与一时俊异顾贞观、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严绳孙、秦松龄等交游甚厚。吴兆骞以科场事谪戍宁古塔,经顾贞观恳请,性德请于其父,醵金赎之归。著有《通志堂集》、《经解》。词集初名《侧帽》,后增补为《饮水词》。今存词350首左右。他善用白描手法,悼亡之词情真意挚;边塞行吟苍凉清怨。如《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顾贞观(1637- 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1666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曾在宰相纳兰明珠家课馆,与纳兰性德相厚。著有《弹指词》3卷,《积山岩集》等。顾贞观与纳兰性德合作选《今词初集》2卷,包括清立国以来30年间184个词人的作品。顾贞观词论追求清新自然,自抒性灵。他不愿 学步古人 ,主张 变而谋新他曾作《金缕曲?寄吴汉槎(吴兆骞)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是清代词苑万口流传的名篇。第一首: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甘载包胥承一诺,盼鸟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 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诫,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初著名词人还有吴伟业,著有《梅村诗余》2卷;金堡(今释澹归)

  著有《遍行堂集》;宋琬著有《安雅堂集》、《二乡亭词》;龚鼎孳著有《香严词》,又名《定山堂诗余》;余怀著有《玉琴斋词》;女词人徐灿著有《拙政园诗余》3卷;王夫之著有《鼓棹初二集》、《潇湘怨词》;毛奇龄著有《桂枝词》6卷;屈大均著有《道援堂词》,亦称《骚屑》;彭孙遹著有《松桂堂集》、《延露词》、《金粟词话》;吴兆骞著有《秋笳集》8卷;王士祯著有《衍波词》、《阮亭诗余》等等。

我想老师应该不会问你们找平面图吧,因为琉璃厂本身就是两条巷子,但是我把琉璃厂的概况给你吧,如果你们老师偏让你们画平面图,那就让他自己画吧,别忘了他要是画完了,一定给我传一份啊,我也挺想见识一下琉璃厂的平面图呢。

一、形成变迁

琉璃厂街因烧制琉璃瓦而故名。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和平门南,以新华街为界,分为琉璃厂东街、琉璃厂西街,全长690米,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辽代,琉璃厂地域为燕下乡海王邨,处燕京(核心部位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的东城墙不远,属都城近郊。金代因之。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的东北隅建大都时,便在海王村建琉璃窑,烧制琉璃瓦等构件,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后迁到门头沟琉璃渠。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在崇文门、宣武门等附近,建房“召商居货”。琉璃厂左近的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和大栅栏就是那时形成的。商业网点始向琉璃厂周围的地域发展,开始形成商业区。明末清初,京城书肆和古玩市的中心在大明门之西的城隍店,后迁至广安门大街路北的慈仁寺(今报国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地震,慈仁寺有毁,书肆、古玩迁至琉璃厂,文化街开始形成。此后,书籍,古玩业等商人纷纷来到琉璃厂经营,街市日渐兴盛。到民国初年,经营文化商品的店铺及其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一条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成因:清顺治元年(l644年)十月,圣祖皇帝诏告“满、汉分城居住”。五年(1648年),又颁布“凡汉官及商民人等尽徙南城”的谕令。于是,汉族在朝任职官员、文人墨客和商民人等,多迁至琉璃厂周围寓居,清史上便有了“宣南士乡”之称。由于他们身居琉璃厂附近,又经常身临琉璃厂,从而确立了街中的文化精神,影响了街中的经营基调;自清代的稽古文到及汉学的兴盛,导致编纂书籍蔚为成风。据《内务府册》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始以武英殿内左、右廊,共六十三楹,为修书处,掌刊印装潢书籍之事。”康熙年间,编辑57种书,5418卷。清雍正年间,编书获得进一步发展,共计编书72种,11998卷。清乾隆年间,编书进入全盛时期,共计编书307种,19838卷,其中最富盛名的《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亲加命名和开始编修的,前后历时10年完成。内府修书的兴盛,对于琉璃厂古旧书业为中心的文化街形成,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翁方纲的《复初斋诗集》注中述,每日清晨,诸官来到翰林院,校勘内府秘书《永乐大典》和各省采进民间藏书,“各以所校阅某书应考某典,详列书目,至琉璃厂书肆访之”。可见内府修书,依然离不开琉璃厂的同时,也拉动了琉璃厂书肆及其古玩、文房四宝等商业文化的繁荣。乾隆年间,朝鲜著名学者洪大容来京,曾多次到琉璃厂。在所著的《外集·燕记·琉璃厂》中述:“市中多书籍、碑版、鼎彝、古董。凡器玩杂物,为商者多南洲秀才应策求官者,故游市者往往有名士。盖一市,长可五里,虽其楼栏应豪侈不及他市,珍怪奇巧充溢罗积,位置古雅,遵循徐步,如入波斯宝市,只见其环然烂然而已,终日行不能鉴赏一物也。”足见乾隆时古香古色的琉璃厂景象。琉璃厂周围建有会馆,众多的会馆是应试各地举子栖身之所,他们在应试之余,又成为琉璃厂的客源;1918年,建成海王材公园,灯市又移至于此,含地处琉璃厂内的旧时兴起的厂甸、土地庙、吕祖祠庙会,游客纷至。这又是文化街形成发展的原因之一。

1980年,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做出改建琉璃厂文化街的决定,拨出巨款,经4年多的翻扩建,于1984年竣工,建成59幢具有古朴典雅,富有民族传统形式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琉璃厂东、西街中间设汉白玉过街石桥相连,桥额“照古腾今”。东街有汲古阁、天宫阁、锦昌、实宝斋、燕京书画社、墨缘阁、松筠阁、韫玉斋、文盛斋、悦古斋、悦雅堂、北京文物商店收购部、北京翰海艺术拍卖公司、振寰阁、敦华斋、萃文阁、博萃阁、宝晋斋、千年老店、静雅斋、槐荫堂、华锦斋、怡华堂、集珍斋、飞鸿堂、古家俱部、多宝阁、韵古阁、芦雪斋、秋实山房、鹦鸿阁、三秋堂、弘古斋、聚宝斋、慧雅阁、紫竹阁、红玫瑰、泉友斋、怡舫斋、邮局、宣武区文化馆、如意阁、盛唐斋、荷光山馆、老乡亲、卡片商店、屏古斋、虹光阁、宝古斋、瑞成斋、烟壶斋、一得阁、建国斋、槐荫山房、博古斋、戴月轩、龙凤阁、乐海轩、文房四宝堂、古雅阁、信远斋、宝翠堂、古艺斋、安徽四宝堂、邃雅斋、中国书店及3家个体古玩字画摊;西街有:孔方斋、宝荣斋、通古斋、清秘阁、濯锦斋、文物出版社门市部、紫云阁、华彩文化公司、正品斋、文奎堂、古籍书店、兰宝堂、观复斋、庆云堂、古钱币商店、来薰阁、朝花书画社、华夏书画社、孔膳堂、萃珍斋、荣宝斋、荣兴旧货市场、古珍斋、商务印书馆门市部、中华书局门市部、中国书店。

2002年,享有“九市精华萃一衢”美誉的琉璃厂开始致力于构建北京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产业中心。规划中的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将商业区和手工艺区统一规划,占地八十一公顷,其基本框架归纳为“一二四八”:“一”是指一个中心区,即东西琉璃厂;“二”是两座标志性建筑——“东方古玩艺术大厦”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是指四个文化专业区即商业区、传统工艺区、景观区和综合发展区;“八”是指形成八条文化商业专卖街,即图书街、玉石街、陶瓷街、雕刻街、铜器街、字画街、文房四宝街和乐器街。建成后的琉璃厂产业园区将成为北京最大的、品位最高的文化艺术品集散地和古都风貌游览区。

二、新老书肆

明代,琉璃厂书业已有二酉堂等书肆。康熙年间,报国寺书肆迁至琉璃厂,古旧书业开始发展起来。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开始编修,四方书贾纷至琉璃厂经营古旧书业。计有二酉堂付氏、文光楼石氏、文宝堂曹氏、善成堂饶氏、大文堂刘氏、正文斋谭氏等30余家。至光绪初年,这条街上已聚有书肆220余家。甲午战争后,新学和西学译著源源而来,旧书几乎无人过问。1911年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来此开设分店,其后会文堂、广智、广益、世界几家书局及神州国光社等,相继挤进琉璃厂街。主要有文光楼、富文堂、宝善堂、荣华堂、晋华书局、博文书局、中原书局、文益书局、文汇阁、同善堂、来鹿堂、三槐堂、文明斋、藜光阁、积山书局、开明书局、文盛堂、怀文堂、刘炽昌、经腴堂、文莱阁、宝铭堂、钩古斋、第一书局、文澄阁、丁廷造、养拙斋、群玉斋、长兴书局、九经阁、荣华堂、白廷智、纯华阁、丰记书局、张宗兴、文道堂、李根祥、复古堂、书业堂、希古堂、宏文堂、瑞铭斋、龙威阁、维古山房、书业公司、文蔚堂、牛进福、文华堂、修本堂、敬业堂、松筠阁、孙进德、袁经纬、王恩桂、李福荣、蔚文堂、文远堂、宏德堂、宏远堂、修文堂、铭德堂、鸿文斋、文宝堂、翰林斋、连筠书社、苏世桐、鸣珂书店、有益堂、聚好斋、荣禄堂、聚锦堂、福润堂、善成堂、多文堂、二酉斋、博文斋、槐荫山房、榷古斋、友仁堂、古芬阁、复盛斋、宝华堂、文盛堂、铭珍斋、翰文斋、正文斋、孔群书社、待求书社、实学书店、古香书屋、松古堂、益文堂、龙文阁、勤有堂、张林怀、会文斋、何长洲、崇文斋、毓文堂、继文堂、左书升、同文堂、赵文治、德友堂、会文堂、崔学德、胡治稳、文德堂、崔景方、聚古堂、瑞芝阁、宝仁堂、刘安居、文芝阁、务本堂、文友堂、文禄堂、肄雅堂、李恒坦、直隶书局、艺文书局、企古斋、二希堂、敬义堂、贡士才、蜚英阁、勤有堂、宝笈堂、通学斋、文萃堂、文华堂、文琳堂、朴学斋、南阳书房、萃文斋、富晋书社、宏道堂、三友书社、郑纯义、杜世勋、天都阁、文澜堂、大酉堂、国粹书社、石渠山房、袁文麟、尚友堂、瑞文书局、见斋书室、饷华书局、富强斋、文润堂、大村堂、慎记书社、惟一书社、述文堂、翰友堂、焕文斋、振文阁、懿古书店、恒古堂、震旦书林、邃雅斋、宝林堂、奎文堂、文富堂、函雅堂、酉山堂、开通书社、会经堂、本立堂、郁文斋、宏京堂、保古斋、文贵堂、宝森堂、慎记书社、九经堂、九经堂新记、文雅堂、宝经堂、鸿宝阁、同雅堂、鉴古斋、述古堂、瀛文斋、文焕堂、同好斋、幡青书室、萃文斋、森宝堂、久安堂、效贤阁、来薰阁、善成堂东记、宝纶堂、文瑞堂、肄文堂、弘简斋、蔡玉堂、景文阁、宝文斋、宝名斋、锦章书局等。

琉璃厂的书铺,自从清代乾、嘉以来,绵绵二百载,其间兴衰代谢,不知变换了几百家。乾隆时益都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清末江阴缪荃孙《琉璃厂书肆后记》、近人通学斋书铺主人孙殿起《琉璃厂书肆三记》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是考证琉璃厂书铺掌故的名著。尤其是孙著《琉璃厂书肆三记》,时代晚近,更为详赅。

琉璃厂过去书铺,以路南的为多,又以东琉璃厂为多。由厂东门过来,远及火神庙、海王村公园、小沙土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