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早期对地震有什么研究?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人类早期对地震有什么研究?,第1张

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古代的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常常把地震的发生归因于拥有巨大力量的神灵在作怪,并产生很多传说,如前文提到的地牛翻身、日本的“地震鲶”等。当然,这些荒诞不经的传说都是不科学的。

早期的地震记载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顽强地与地震灾害作斗争,留下了大量的历史记录资料,观察并记载了详细的地震前兆现象,积累了许多防震抗震的经验知识,在地震的预测和抗震方法的探索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关于地震的记录开始很早,晋代的《竹书纪年》记载,帝舜时期“地坼及泉”、夏桀末年“社坼裂”,这些现象可能是关于地震的最早记录。战国时期晚期(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季夏纪》里记载了“周文王立国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国郊”。这一记载明确指出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我国地震记录中具体可靠的最早记载。此外,在《诗经》、《春秋》、《国语》和《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并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记录。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方志外,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历代的一些“类书”,如宋代编的《太平御览》、清代编的《古今图书集成》等,还按分类收集了不少地震资料。此外,碑文中也有历史地震的记载。

早期的地震预测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地震前兆现象的观察来预测地震,这方面的记载非常丰富,并且成功地预报、预防了一些地震。例如清文宗咸丰五年(1855年),辽宁金县地区的人民根据地声预报了一次破坏性地震。劳动人民预测预报地震,不只是限于个别地震前兆,他们还以综合的观点,对预报地震的前兆现象作了概括。例如清高宗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编写的《银川小志》,记载清初一位在官府做饭的炊事员和几位老乡共同总结出了预报地震的前兆,书中说,宁夏地震“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劳动群众除了认为宁夏地震发生的时间有春冬二季居多的特点外,更加重要的是,提出了井水变化、地声和动物异常跟地震的关系,已经有了综合多种前兆现象来预报地震的思想。

早期地震预测工具——地动仪

在地震知识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东汉时期的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能够观测到地震发生方位的仪器。候风有候气的意思,古人认为地震是由地气所吊起的,因而以此为名。关于张衡地动仪的记载,见于《续汉书》(司马彪)、《后汉纪》(袁宏)、《后汉书》(范晔)三部史书。这些史料记述了地动仪的外观、内部结构、工作过程以及验震情况。

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造而成,圆径达八尺,外形像个酒壶,机关装在樽内,外面按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各设置一条龙,每条龙嘴里含有一个小铜球,地上对准龙嘴各蹲着一个铜蛤蟆,昂头张口,当任何一个方位的地方发生了较强的地震时,传来的地震波会使樽内相应的机关发生变动,从而触动龙头的杠杆,使处在那个方位的龙嘴张开,龙嘴里含着的小铜球自然落到地上的蛤蟆嘴里,发出“当当”的响声,这样观测人员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方位发生了地震。仪器制成不久便测出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在陇西发生的地震,可见仪器灵敏度相当高。但由于统治者对于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不够重视,所以张衡在地震方面的研究和发明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地动仪创造出来以后,不仅没有得到推广使用,就连仪器本身也没能受到保护而留存下来。

中外学者经过研究,给予了张衡地动仪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它的基本构造符合物理学的原理,能探测地震波的首先主冲方向。近代的地震仪在公元1880年才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和外国相比,张衡地动仪要比西方类似仪器的出现早约1 700年。

知识点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在古代关于地震的说法可多了,有地牛翻身、地龙翻身,更有鳌鱼翻身的说法,也有地动、地裂的说法,所以古地震到底怎么称呼,还是比较不明确的。

地动,地裂《后汉书·张衡传》: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地动史料的记载上是比较常见的。地动异常就是我们平时是感受不到地面的晃动,在地震来临之前,有时能感到地面的摇动,这也地震时的地动又有所不同,没有那么激烈,相对缓慢,持续性短,有时地震仪是感受不到的,但是人和动物却可以。而地裂则是因为地面的震动引发的各种地面裂缝,在现代科学解释中,地震是因为地表在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所引发的振动,造成地表各层引发挤压从而产生破裂。在古代也是差不多这样认为,只不过更表面一些,认为地裂是地动导致土地裂开。

地牛翻身、地龙翻身、鳌鱼翻身

这三个吧,更多流传于民间故事之间,古时候的人都很迷信,认为地震是因为上天发怒,也有人认为地下是住着很多人所不知的东西。因为地震时总是伴随着很多的呼啸声,似牛如龙的。所以就传成了地下住着牛啊、龙啊、鳌鱼啊这一类的动物,他们沉睡于地下,但是长久不翻不行啊,待它们翻身的时候,大地也会随着颤抖起来,引发各种地面上的灾难。虽然以现代的目光来说,这有点荒谬,可这样的故事不仅流传于中国,其他国家也有相似的说法,可见古人们大部分还是相当迷信的。

古往今来,因为地震的灾难而有太多的人遭受到生离死别,地震仪的出现证明人们一直在想办法避免这种天灾,愿科技技术的不断创新,人类能尽快发明更有效的仪器!

1 地震》文言文的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

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

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

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2 地震 古文翻译

我国历史上有关地震的记载,最早见于《竹书纪年》 帝乙 三年。

《春秋》 文公 九年, 襄公 十六年, 昭公 十九年、二十三年, 哀公 三年以及其他古代文献都有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国语·周语上》:“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 元帝 大兴 元年四月, 西平 地震。” 毛志成 《啊,黄河长江的子孙》诗:“伟大的中华儿女呵,第一个测出了神秘的地震。”

由以上材料可知,地震这个词自古就有的,不用翻译。

3 文言文《地震》的翻译

地 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1],地大震。余适客稷下[2],方与表兄李笃

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

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

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

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

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

井倾仄[3],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4];沂水陷穴[5],广数

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6],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7],

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

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已夺儿状。良久,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

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8]!

4 蒲松龄《地震》古文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面非常剧烈地震动。我恰好到稷下做客,当时刚好正在和我的表兄李笃点着蜡烛喝酒。忽然听见有像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传来,向西北方而去。大家都很惊诧而且觉得很怪异,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当时茶几、桌子等家具都颠簸摇晃,酒杯也倒了,屋子的梁柱都发出折断的声音我们互相看着都大惊失色过了好一会才知道是地震了,都各自很快的去到外面看见楼房屋舍一会低下去一会又起来,围墙倾倒房屋垮塌的声音和小孩子,女人哀号的声音,吵得很厉害,像沸腾了一样人发昏眩晕不能站立,只能坐在地上随着地面转动翻腾河水翻起一丈多的浪打到外面来,整座城都是鸡和狗的叫声过了一个时辰多,才开始稍稍安定一些看街上,男人和女人裸着身体聚在一起互相谈论(这件事情),忘记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有个地方井塌了不能打水,还有一家的房子的西方和北方居然换了位置,栖霞山裂开了,沂水河塌陷出一个大的洞穴,有好几亩宽这真的是非常奇异的变化

仆:倒下

闻:听说 倾仄:倒塌

非常:不同寻常

1大家很惊骇奇怪,不知道什么原因

2过了很久,才知道是地震,各自快步跑出来

所见: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

所闻: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所感: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5 文言文(地震,蒲松龄)

我也记得这篇,当时正是夏日,有个细节是很多男女从屋里裸奔跑出来,找孩子的找孩子,惊恐的惊恐全然

忘了没穿衣服。

原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扑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6 文言文翻译:地震(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地面剧烈才知道是地震,纷纷快步跑了 ,,只见外面房屋楼个个倒塌之后又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与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翻滚。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和狗叫个不停。

大概过了一个小时左右才稍微安定下来,往街上看去男女 着聚在一起张大了嘴说不出话来,连衣服也忘了穿。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歪了不能在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掉了方向。 枉霞山也震裂了, 沂水里下陷了一个大洞,有好几亩宽。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异变化啊。

7 文言文(地震,蒲松龄)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

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

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

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

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

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有邑人妇,夜起溲溺,回则狼衔其子,妇急与狼争。狼一缓颊,妇夺儿出,携抱中。狼蹲不

去。妇大号,邻人奔集,狼乃去。妇惊定作喜,指天画地,述狼衔儿状,己夺儿状。良久,

忽悟一身未着寸缕,乃奔。此与地震时男妇两忘者,同一情状也。人之惶急无谋,一何可笑!

人们慌急用了啥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8 文言文《地震》的翻译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

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仆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

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

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

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9 文言文《地震》翻译及问题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八点多时,发生了大地震。

我当时正好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大家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会儿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

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很久,大家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各自急忙跑到屋外。

只见房屋楼阁倾斜之后又立起来;还有墙壁倾倒房屋倒塌的声音,和孩子哭泣喊叫的声音交杂一起,喧闹的好象开了锅。所有的人头晕目旋站立不住,只能坐在地上,任凭大地旋转倾侧。

河水激荡起来一丈高,满城的鸡鸭狗叫个不停。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一点儿。

再往街上看去,男女 着聚在一起,争着诉说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忘了自己没有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水井也坍塌了不能再打水,有一家的楼台南北换了方向。

枉霞县境内的山也震得裂开了缝,沂水县境内陷下去一个深洞,有好几亩大。这实在是非常奇异的变化啊。

①适:正好,恰巧。②故:缘故。

③俄而:一会儿。④顾:看。

⑤疾:急忙。⑥仆:倒下。

⑦许:左右。⑧竞:争着。

⑨衣:名词作动词,穿衣服。⑩汲:汲水。

历史上关于汶川地震的记录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地震的记载。《竹书纪年》写道:“夏帝发七年泰山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记载,距今已有3800多年了。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我国已开始详细描述地震。《春秋》、《国语》和《左传》等先秦古籍中都有关于地震的记述,保存了不少古老地震的记录。从汉代开始,地震就作为灾异记入各断代史的“五行志”中了。宋元以后地方志发达起来,地震也被作为灾异记入志中,地震史料大大增加。除了这些官修的正史、方志外,许多私人写的笔记、杂录、小说和诗文集中也有地震的记载,而且往往附有生动的描述。此外,碑文中也有历史地震的记载。笔者粗略地查阅了一下,在四川汶川县地区有关地震灾害的历史记录大致有这些: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十二月壬子,北川发生了46级地震,烈度6度,史书记载:“石泉军(今北川县)屋瓦尽落。地震三日,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三年正月辛酉:“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九年十月丙子:“四川汶川县及威州俱地震有声。”《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二月辛卯:“四川汶川县初八日地震,至日,复震,俱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闰七月壬辰:“四川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四年十二月丙辰:“四川小河叠溪守御千户所,及岁茂、汶川等州地再震,有声如雷。”《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七年正月丙子:“四川威州及汶川县,地震有声如雷。”《明武宗实录》正德元年十月壬申:“茂州、汶川县地震。”《明武宗实录》正德九年冬十月乙卯:“四川茂州及汶川县地震。”《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五年七月乙卯:“松潘、茂州、汶川等处地震数日。”清顺治十四年三月八日,汶川发生6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房屋城垣多倾。山崩石裂,江水皆沸。压死男妇无数。自三月三日地震有声,昼夜不间,到四月初九地震乃止。清乾隆十三年正月二十五日,汶川、灌县发生55级地震,烈度6度。有关书中记载汶川县境内桥梁、道路多损坏。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县以北60公里的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为61千米。据史料记载,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城中心部分在剧震发生的几分钟内几乎笔直地坠落,呈单条阶梯状地震的下滑距离达500至600米,叠溪镇从此不复存在。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72级地震。地震属震群型,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这次地震有感范围较大,西至甘肃高台,南至昆明,北至呼和浩特,东至长沙,最大半径1150千米。震后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等,致使农田、道路、河床等破坏严重,通讯中断。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加之震前已有预报,采取了人员撤离的措施,因此,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其中轻伤600余人。来源:老来乐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酒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析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竟相舌语,并忘其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枉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翻译 :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发生了大地震。我当时在稷下做客,正和表兄李笃之在灯烛下对饮,忽然听见有打雷一样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方向传去,众人十分惊异,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久桌子摇晃,酒杯倾倒,房梁柱子发出断裂声。大家相互看着,脸色大变。过了好久,才明白过来是地震了,纷纷狂奔出门。只见外面高楼平房倒而复起,墙倒屋塌之声和小儿啼哭、妇人哀号之声交织一起,像开了锅的沸水一样喧闹。人们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扑坐在地上,随着地面的颠簸而翻滚。河水泼起一丈多高,鸡鸣狗叫之声遍布全城。大概过了一个时辰,才稍微安定下来。再看大街上,男男女女光着身子聚在一起,说不出话来,都忘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某个地方的井被震得倾斜,不能打水;某家的楼台整个变了个方向;栖霞山裂开了;沂水陷了个大洞,有好几亩大。这真是非同寻常的奇灾异变啊!

中国历史十次大地震

第一海原地震

1920年海原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第二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古浪地震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北纬376度,东经1026度)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这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死亡4万余人。

第三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昌马地震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北纬397度,东经970度)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死亡7万人。

第四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叠溪地震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第五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察隅地震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北纬285度,东经960度)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第六1966年邢台地震

1966年邢台地震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北纬37度21分,东经114度55分)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

第七1970年通海地震

1970年通海地震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北纬240度,东经1027度)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为10度强,震源深度为10公里,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

第八1975年海城地震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北纬40度39分,东经122度48分)发生震级为73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9度强,死亡1328人,重伤4292人。经济损失81亿元。

第九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震中纬度394度,东经1180度)发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1公里,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

第十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北纬229度,东经1001度)、耿马(北纬23度23分,东经99度36分)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

(明)李可久《华州志》也记载了地震时地裂缝的概况以及人员伤亡情况。顺治《渭南县志》记载:“嘉靖乙卯季冬十二日子夜大震,声如轰雷,势如簸荡,一时公私庐舍城垣尽圮。死者数万人。地裂数十处,水涌……”

(明)张瀚《松窗梦语》记载:“嘉靖乙卯冬地震渭南、华州等处,余自出陕,经渭南县,中街之南北皆陷下一二丈许”。 万历《华阳县志》卷七记载,“民惊溃走,垣屋尽倾,知县陈希元等罹变,人畜压死不可胜计,地裂水涌,人多坠于穴,自乙卯至己末震渐方止,自古灾伤无此惨也”。

米登岳《华阳县续志》记载,“地裂数丈,水涌数尺,殿宇为之倾倒,隆庆六年三月曾重修”。

(明)赵时春《赵浚谷文集》卷八曾记载,“山多崩断,潼关道壅,河逆流,清三日,水从坼窦涌沙,没麦败田,圮屋覆灶”。

万历《白水县志》记载:“且走山裂石,涌水泛河,变异之大,’古今所未有也”。

(明)宗臣《宗子相文集》记载:“地颤山愁千万里,奇峰片片下沉水,黄河直上峰头座,忽散人家室屋里。往往屋上游赤鲤,千门万户半作鬼,广厦高宫尽成土,白日不闻父老哭”。

万历《同官县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大饥,十二月十二日夜地震有声,同漆二河水涨,坏公私庐舍以百计”。

嘉靖《耀州志》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关中地大震,河水涨,井泉水溢。人死者耀州三干余人,同官二干五百余人,富平三万余人;三处坏公私庐舍以数万计。始将军山比宝鉴山高,是后二山等高,他处陵谷变迁,人死者益多”。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