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古籍中,最早记载“肩甲骨出”椅背复位法的是()
下列古籍中,最早记载“肩甲骨出”椅背复位法的是()
A《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外台秘要》
D《刘涓子鬼遗方》
E《内经》
正确答案:A
小儿推拿是有一定的中医依据,根据小儿的穴位,还有不同的推拿手法来进行治疗。
我在中医院实习的时候,在儿科就有一种治疗手法,叫小儿推拿。虽然我学艺不精,但是看得出来,那些老师的推拿手法是真的好。
他们给小孩子推拿的时候,虽然小孩子都在哭闹。但是推拿完以后,可以看到小孩子的一些病,有明显的好转。不过这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好的。
小儿推拿有很多作用,比如在感冒咳嗽的时候,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来帮助咳嗽排痰。一般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后到前。在小儿科,冬天的时候,很多儿童都得呼吸道感染。这个时候技师都会给小儿做推拿来帮助病情快点好。
小儿推拿还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推拿的时候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个舒展,起着通经活络的作用。每一个穴位和关节都得到了良好的按摩。
其实中医真的博大精深,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小儿推拿只是中医中的一个小芝麻,万千海水中的一个小水滴。了解的越多,对我们的生活也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小儿推拿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如果是皮肤烧伤,或者是有一些皮肤病的小孩子,是不适合做推拿。这样会损伤皮肤,不利于我们的病情。
在做推拿的时候要根据孩子大小,还有孩子的病情来决定下手轻重。越小的孩子,他的承受能力就越小,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太使劲了。
缓解打喷嚏,鼻塞,流鼻涕 1 迎香穴:在鼻的两端半个手指处 2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3 四白穴:眼眶底下一个手指处(有个小窝的就是)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有两个窝就是) 头痛,怕冷,肌肉酸痛 1 太阳穴:眼角外侧一个手指处(张开嘴的时候有个窝) 2 印堂穴:眉毛中间 3 攒竹穴:眉毛的内端(有个小窝) 4 百会穴:头顶中央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6 太冲穴:脚背 第一拇脚指和第二脚趾之间 发烧,发热 1 大椎穴:低头 颈后最高点的下面 2 外关穴:前臂外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手指处 3 曲池穴:胸窝的外侧(肌肉的最高点) 4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5 风池穴:后脑双侧骨下 咳嗽,哮喘 1 檀中穴:两个乳头中间 一分种 2 天突穴:胸骨上面的窝 (喉咙下有个小窝) 3 定喘穴:低头 最高点骨的两侧 2分钟 4 尺泽穴:肘关节窝内 5 孔最穴:前臂外侧中间 (手平侧 手腕和肘关节中间就是) 6 内关穴:前臂内侧正中 距离手腕两个是手指处 7 列缺穴:双手虎口自然交叉,食指接触到的位置 8 合谷穴:五指并拢,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肌肉最高点 穴位按摩治疗感冒高热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7岁,平均38岁;就诊时间最早2h,最迟40h,平均155h。均有感冒病史。经一次手法治疗后,均达快速降温的显著效果。 2 按摩方法 21 治疗原则 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快速退热。 22 穴位及经脉 上星、印堂、鱼腰、太阳、风池、大椎、风门、斜方肌、头夹肌及带脉等。 23 手法 揉、点按、推、拔、抖等。 24 操作程序 (1)患者取坐位,面向术者。术者用拇指揉按上星穴和印堂穴约半分钟,接用双拇指由印堂横推至左右鱼腰穴3~4次,揉按鱼腰穴,再推向两侧太阳穴揉按约半分钟,然后经耳上推向颈后风池穴。(2)术者转向背后,双手中指或拇指揉按加点按风池穴半分钟后顺推头夹肌3~5次,提拔头夹肌中段3~5次。(3)用双手掌搓揉两侧斜方肌和背部肌肉半分钟,提拔斜方肌中段3~5次,然后用掌根或大鱼际揉大椎和双风门穴至发热感,点按大椎和风门穴。再用双拇指沿脊柱二旁从上到下推至腰部3次,提拔带脉。(4)用双手掌心贴双肩峰部,两用拇指分贴前面(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余四指分贴后面(相当于手少阳三焦经),术者两手同时向下直推至腕部2次。然后术者转向正面,左手握住患者右腕,右手在患者腋窝中部提拔腋窝大筋。要达到患者手臂有麻痹感方才有效。再换右手进行。再用双手握住患者手指有节律的抖动手臂数下,而手法完毕。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0岁,初诊,1993年4月3日患者因感冒出现体温升高,曾用中西药治疗,体温虽有下降,但停药后又升至 40℃,诊断为“感冒高热症”,经上述手法治疗1次,10min内体温即下降至375℃,继用中药调理治愈,1周后随访一切正常。 4 体会 通过穴位及经脉按摩刺激,能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疏通经路,调和气血,达到快速退热的显著效果。 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会穴,古籍早有“泻大椎退热”的记载,治疗时应逆时针揉按。风门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为风病治疗之要穴。带脉环身一周,有约束下行经脉的作用。故揉点大椎、风门,提拔斜方肌及带脉对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开窍退热,引邪出表之功效。 此手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便于推广应用,但手法退热后必须相应药物调理才能巩固疗效。 此手法在我地区俗称“开窍法”中的一种。通常应用于“中暑”者临床出现的头痛、腹痛、恶寒、高热及全身乏力等症。但对其他疾病并发的高热未作试治,尚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治疗感冒的穴位及指压法 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大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大椎”的穴位。 强力按压此穴位,能促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抗力。 首先,深呼吸,在气止时用食指强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经6秒钟后,再慢慢的放手。 以此要领重复做10次到30次。 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 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到达请别人帮忙),连续做10次。
知道为什么推拿能治病吗?细说推拿原理······
现代医学对推拿治疗原理的认识:
1消除肌肉痉挛,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吸收,改善局部血运。
2纠正关节错位,恢复关节功能
促进局部及周身血液循环:
通过推拿手法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治疗局部炎症、肿胀。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调节各脏器的功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
推拿对筋伤的治疗原理:
1、舒筋通络、行气活血;
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
3、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治疗目标--两个主要关键:疼痛和肌紧张。
2、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体现在三个方面:
1、手法作用于损伤局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消肿祛瘀,理气止痛;
2、推拿的整复手法可以通过力学的直接作用来纠正筋出槽、骨错缝,达到理筋整复的目的;
3、被动和主动运动相结合的手法和功法可以起到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
筋伤定义 :在各种损伤因素的作用下,造成身体关节、筋络、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及皮肉破损的,均称为筋伤。
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 :
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上升。
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修复。
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从而解除其肌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推拿消除导致肌肉紧张的病机的几个方面:
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在加强循环的基础上,促进因损伤而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
对软组织有粘连者,可帮助松解粘连。
原发性压痛点:
在推拿治疗中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是关键。因为最敏感的压痛点一般是筋膜、肌肉的起止点,两肌交界或相互交错的部位,而这些部位在损伤后可有肌纤维断裂、韧带剥离、软骨挫伤等病理变化,也可有因损伤而致的创伤性炎症所造成的软组织粘连、纤维化、疤痕化等病理变化。
推拿可通过各种手法,给以恰当的治疗,这些病理变化大都可以治愈。大多数压痛点是损伤的部位,同时也是推拿治疗的关键部位。
推拿对调整气血及内脏功能的基本原理:
1、对气血的作用;
2、推拿的补泻作用对内脏功能的作用调节;
3、治疗部位的选择。
1、对气血的作用:
推拿通过补脾健胃,促进人体气血的生成,同时通过疏通经络加强肝的疏泄功能,促进气机的调畅,以加强气生血、行血、摄血的功能,促进或改善人体的生理循环使气血充盈而调畅。通过对脾主升、胃主降的调整,加强其对气血循环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加强胃腑功能、调畅气机而实现的。
另外,还可通过手法的直接作用来改变气血循环的系统内能。由此看来推拿可直接作用于改变气血运行的系统内能,激荡气血,最终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气血调和的目的,从而治疗疾病。
从西医角度来看推拿可以促进微细血管的微循环,在此基础上促进损伤引起的血肿、水肿的吸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修复软组织的目的。
2、推拿的补泻作用对内脏功能的作用调节:
手法的刺激性质与量:
泻,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可抑制脏器的生理功能;
补,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活跃兴奋脏器生理功能。
手法的频率和方向:高频率为泻,低频率为补 (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手法方向: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灵活掌握,如向下直推为泻,向上直推为补。
古籍中对推拿补泻的论述:
周于蕃:“缓摩为泻,急摩为泻”;
《小儿按摩经》:“掐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
《小儿推拿广义》:“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
《幼科推拿秘书》“右转补兮,左转泄”。
推拿的治疗原则
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症、因时、因地,采取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
总的原则:
1、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2、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3、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蒲风堂《神来之手》项目简介
1一指禅推拿术,必须具有较深手指功力,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以指代针,意指操作者以拇指之功与技巧柔合之功。具有柔和深透,按穴准确,接触面积小,压强大,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传承一百多年。
2空间能量特色按摩手法, 以点带面,以微循环带动大循环,调节能量,公转畅通。以有形的手法,调动无形的能量,以无形的能量,修复有形的整体。
3太极道推拿秉承杨氏太极拳的松柔圆融刚柔并济等特点,将杨氏太极拳的松沉劲贯注其中,针对患者瘀堵疼痛的病灶点施以揉,点,按等手法,使患者解除病痛。
推拿按摩中有种踩跷疗法,介绍如下:
推拿按摩是祖国的宝贵遗产之一,踩跷疗法作为按摩的一个分支,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按摩古称按跷,按字从手,跷字从足,古时之按跷是手和足并重的,且按、跷是分别用手、足作为手段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 从出现踩跷开始应用于医疗行业到现在,大致经历了萌芽、成熟、应用、发展四个阶段 按摩踩跷经过两千多年的广泛流传,到了明清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把踩跷医上患下的常规姿势反其道而行之,患上医下用足进行反顶,增加了技巧难度,发展了腰背踩跷法,在现今流行的保健踩跷行业得到广泛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按摩踩跷作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手段,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推拿治疗的病种范围扩大,并注重推拿的生理作用与治病原理探讨。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展了推拿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古籍文献的整理。在《中国传统医学外治疗法全书》中详细介绍了踩跷的操作方法。 正因为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以及踩跷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才使这种治疗疾病、身体保健手段得以流传和发展
踩跷疗法的特点
踩跷疗法是用双足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的推拿治疗手段之一。与其他的按摩手法相比,踩跷法具有作用力大、接触面积广、受力均匀、渗透性强等特点。
踩跷疗法的作用原理
形态学变化
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促使髓核产生形态变化、调整解剖结构位置异常、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解除滑膜嵌顿,滑利关节、减轻肌紧张,消除肌痉挛
组织学变化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促进排泄、消除水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改善营养、提高免疫、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踩跷疗法适用于深层软组织、神经、脊柱关节等疾病。特别适宜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禁忌症同推拿。
本文2023-08-07 06:38: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0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