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次子应该称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次子应该称为?,第1张

伯(孟)、仲、叔、季

兄弟数人,起名字的时候,用“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长幼有序;这种习惯作法,如果从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国至少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历代封建统治者把孔子“抬到吓人的高度”,孔子的名字是不准随便提及的;近代孔子声价大跌,客气点称他一声“孔二先生”,不客气就干脆叫他做“孔老二”了。

“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不过事实上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说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义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会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后来假借义通行,而本义反倒废弃不用了。“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较小的,如周武王灭商后,孤竹君的两个儿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长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齐,就是一例。

《说文·子部》:“季,少称也。”段注:“叔季皆谓少者,而季又少于叔。”“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他在当了皇帝以后,曾经得意洋洋地对父亲说:“今某业之所就,孰与仲多。”意思是要同他的二哥刘仲比个我高你低。

兄弟讲排行,姊妹也讲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如伯姬、叔姬之类。

古人4兄弟从大到小排列次序是伯仲叔季。

“伯,把也,把持家政也”。——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伯”、“霸”通用。同义的“兄”字,从人从口,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这与“公”字从口,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 ,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跟古汉语的“伯”一样,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伯”字甲骨文只作“白”,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认为跟“擘”同根。不管那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仲,中也,位在中也。”——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读 zv 阳去(第6调),在白语里,“仲子”是二儿子,“仲女”是二女儿。

“叔,少也。”——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尔雅"释诂》“俶,始也”,“俶,作也”,就是才起来的,新生的。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季亦然也。”——这个字《说文》认为上面的禾是“稚省”,比于幼禾,总之是最幼少的。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如孟春、仲春、季春),因而称为“四季”。文王之父季历是老三,上有“太伯、仲雍”,所以末子为老三也可称季。晋代著名道家葛洪字稚川,他也是老三,“稚”即是季的代换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