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叶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楮叶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楮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楮叶的别名 24 来源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楮叶的用法用量 29 附方 210 楮叶的临床应用 211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楮叶 1 拼音

chǔ yè

2 《辞典》:楮叶

21 出处

《别录》

22 拼音名

Chǔ Yè

23 楮叶的别名

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

24 来源

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

25 化学成份

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

26 性味

甘,凉。

①《别录》:"味甘,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劫,性温。"

27 功能主治

凉血,利水。治吐血,衄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疝气,痢疾,癣疮。

①《别录》:"主小儿身热,食不生肌,习作浴汤,又主恶疮生肉。"

②《药性论》:"炒末搜面作饦食之,主水痢。"

③《日华子本草》:"治刺风身痒。"

④《本草用经》:"叶主鼻洪。嫩芽以当菜茹,主四肢风痹,赤白下痢。"

⑤《纲目》:"利小便,去风湿肿胀,白浊,疝气,癣疮。"

⑥《本草汇言》:"凉血,祛风,利水。"

⑦《本草求原》:"叶及根皮,和营卫,治水湿,止崩下。"

⑧《岭南采药录》:"出癍痧。"

⑨《现代实用中药》:"打汁涂虫毒及皮肤病。"

28 楮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29 附方

①治吐血,衄血,积日不止:楮叶捣绞取汁,不计时候,服一小盏。(《圣惠方》)

②治鼻衄数升不断者:楮叶捣取汁坎三升,不止再三饮。久衄亦瘥。(《小品方》)

③治通身水肿:楮枝叶煎汁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服。(《圣惠方》)

④治疝气入囊:五月采谷树叶,阴干为末。每服一、二匙,空心温洒下。(《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赤白痢,渴,及得水吃又呕逆:炙构叶令香黄,以饮浆半升漫构叶,使水绿色,然后去叶,以木瓜一个,切,纳叶汁中,煮三、二沸,去木瓜,使暖,细细服,渴停。(《子母秘录》)

⑥治癣湿痒不可忍:楮叶半斤,细切捣令极烂,敷于癣上。(《圣惠方》)

⑦治小便白浊:构叶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经验良方》)

⑧治一切眼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末,入麝香少许,每以黍米大注眦内。(《圣惠方》)

⑨治鱼骨哽咽:楮叶捣汁嚷之。(《十便良方》)

⑩治痔瘘肿痛:楮叶半斤,捣烂封之。(《濒湖集简方》)

⑾治蝮蛇毒:生麻、楮叶合捣,以水绞去滓渍之。(《千金方》)

⑿治坐骨神经痛:谷树叶四两,艾叶二两。煎汤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药》)

⒀治痈疖初起:鲜谷树叶和红糟捣烂外敷;成脓者和冷饭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⒁治外伤出血:鲜构叶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210 楮叶的临床应用

治疗痈疖:取构树叶研粉,加米汤、白糖调敷。治疗初起的痈、蜂窝织炎22例,均获消肿效果。

211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半星丸

4两。制法上为末,烂姜半斤研捣,锉半、星为丸,以楮叶裹缚却,于草中罨之,曲法候干,入去皮香附子4两为

楮叶丸

拼音:chǔyèwán处方:干楮叶(炒)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

楮叶汤

拼音:chǔyètāng《圣惠》卷九十三:楮叶汤:处方:楮树叶20片(微炙),木瓜半两(切),人参1

透红丹

者,干姜汤送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送下;五色痢,楮叶、艾叶、丁香煎汤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黄蜡溶为

四魔粉

:麻风。用法用量:凡风症高肿,紫黑成块坚顽者,将楮叶擦损苦皮,以药擦上,贴膏即烂去。制备方法:上为细

更多用到中药楮叶的方剂

古籍中的楮叶 《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六卷木之三]楮

下痢∶见果部橡实下。老少瘴痢,日夜百余度者∶取干楮叶三两(熬),捣为末。每服方寸匕,乌梅汤下,日再服

《本草述钩元》:[卷二十四灌木部]楮实

楮枝叶煎如饧。空腹服一匕。日三。鼻衄。小劳辄出。楮叶取汁。饮三升良。一切目翳。三月收谷木软叶。晒干为

《证类本草》:[卷第十二]楮实

劳,助腰膝,益颜色,皮斑者是楮,皮白者是谷。又云楮叶,凉,无毒。治刺风身痒,此是斑谷树。又云谷树汁,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八消渴门]消渴

,陈粟米饮调下,不计时候。治消渴减食,饮水不休。楮叶丸方干楮叶(炒)桑根白皮(锉炒)人参白茯苓(去黑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曲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石南叶 21 石南叶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运用 26 化学成分 27 石南叶的药理作用 3 《辞典》·石南叶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石南叶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石南叶的药理作用 310 炮制 311 性味 312 归经 313 功能主治 314 石南叶的用法用量 315 注意 316 附方 317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石南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石南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石南叶 1 拼音

shí nán yè

2 《中医大辞典》·石南叶

石南叶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1]。

21 石南叶的别名

风药、石楠叶、栾茶[1]。

22 来源及产地

蔷薇科植物石南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叶[1]。主产江苏、浙江等地[1]。

23 性味归经

辛、苦,平,有小毒[1]。入肝、肾经[1]。

24 功能主治

祛风湿,强筋骨,止咳喘[1]。

1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头风痛,风疹[1]。内服:煎汤,45~9g;或浸酒饮[1]。

2治咳嗽痰喘[1]。研末装烟斗内燃著吸烟[1]。

25 运用

石南的果实名石南实,又名鬼目,煎服破积聚,逐风痹[1]。

26 化学成分

叶含野黑樱桃苷、游离的氢氰酸、樱花苷等[1]。

27 药理作用

具有兴奋心脏、镇痛、抗炎等作用[1]。

3 《辞典》·石南叶 31 出处

《别录》

32 拼音名

Shí Nán Yè

33 石南叶的别名

风药(《纲目》),石楠叶(《本草从新》),栾茶(《纲目抬遗》),红树叶、石巖树叶(《中药材手册》)。

34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干燥叶。全年可采。晒干后,扎成小把。

35 原形态

石楠,又名:千年红、笔树、石眼树、扇骨木、凿角、石纲、油蜡树、水红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2米。树冠圆形,多分枝。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细密而尖锐的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主咏突起,两面常被有白粉;叶柄权2~3厘米。顶生圆锥状伞房花序,直径10~18厘米;花萼钟状,裂片5,三角形;花瓣5,广卵圆形,白色;雄蕊多数,花丝长短不一;子房半下位,花柱通常2枚,基部合生。梨果红色,近球形,直径约5毫米。花期4~5月。果期10月。

本植物的果实(石南实)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36 生境分布

常栽植于庭院。分布河南、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湖北、四川、湖南等地。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

37 性状

干燥叶呈长椭圆形,长8~16厘米,宽3~6厘米,具叶柄;边缘有细密尖锐的锯齿,上面红棕色或暗棕色,下面色稍浅,主脉突起极明显,两面均平滑无毛。叶较厚,革质而脆。气无,味苦而涩。以棕**、无杂质者为佳。

38 化学成份

叶、枝含氰甙,根中不含。

39 石南叶的药理作用

10%叶浸剂在试管内可杀死日本血吸虫尾蚴,也能杀灭钉螺。70%叶乙醇浸出液能抑制离体蛙心,收缩离体兔耳血管,抑制离体肠管,降低麻醉犬血压。对大鼠毒性较小,60及100毫克/公斤,服一个月,对生长无影响,肝及脂质代谢亦无改变。

日本使用之石南乃杜鹃花属植物,其毒性(小鼠)较石南强2~3倍,能引起痉挛,二者不应混淆。

310 炮制

洗净,微润,切丝晒干。

311 性味

辛苦,平。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平,有毒。"

③《品汇精要》:"味辛苦,性平,无毒。"

312 归经

入肝、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足默阴、少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肺、肾二经。"

313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益肾。治风痹,腰背酸痛,肾虚脚弱,偏头痛,风疹。祛风补肾。用于风湿筋骨痛、阳痿遗精。

①《本经》:"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

②《别录》:"疗脚弱,五旺邪气,除热。"

③《药性论》:"主除热,能添肾气,治软脚烦闷疼,杀虫,能逐诸风。"

④《纲目》:"浸酒饮治头风。"

⑤《医林纂要》:"润肾补肝,壮命门火。"

⑥《现代实用中药》:"治阳痿,滑精,女子腰冷不孕,月经不调等症。"

314 石南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吹鼻。

315 注意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五加为之使。"

②《药性论》:"恶小蓟。"

316 附方

①治脚膝挛痹,去风湿,活血脉,益元气:石南、白术、牛膝(三昧,酒同浸一宿,焙干)、防风、天麻、枸杞、黄芪(锉)各二两,桂(去粗皮)、鹿茸(酥炙,去毛)各一两半。上九味捣罗为末,用木瓜一枚,去皮瓤炊令烂熟,捣作膏和药末,更用面糊少许,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得。(《圣济总录》石南丸)

②治女子神经性偏头痛:石楠叶三钱,川芎一钱,白芷一钱半,天麻一钱半,女贞子二钱。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③治小儿误跌,或打着头脑受惊,肝系受风,致瞳人不正,观东则见西,观西则见东:石南一两,藜芦三分,瓜蒂五、七个。为末,每吹少许入鼻,一日三度,内服牛黄平肝药。(《普济方》石南散)

④治风瘾疹经旬不解:石南叶(去粗茎,生用)三两。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匕,用酒三合,煎一沸,空心温服。(《圣济总录》石南酒)

⑤治鼠瘘: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连、雌黄各二两。为散。敷疮上,日再。(《补缺肘后方》)

317 摘录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榆叶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原形态 25 化学成份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榆叶的用法用量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榆叶 1 拼音

yú yè

2 《辞典》:榆叶

21 出处

《本草经集注》

22 拼音名

Yú Yè

23 来源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叶。

24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榆白皮"条。

25 化学成份

叶每百克含水分79克,蛋白质6克,脂肪06克,碳水化物9克,粗纤维15克,灰分34克。

26 性味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寒。"

27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②《本草拾遗》:"嫩叶作羹食之,消水肿。"

③《纲目》:"煎汁洗酒齄鼻;同酸枣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胆热虚劳不眠。"

28 榆叶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榆白汤

拼音:yúbáitāng《鸡峰》卷十八:方名:榆白汤别名:榆皮散组成:榆白皮、黄芩、瞿麦、茯苓(赤

地榆丹

:他榆丸处方:地榆(炙,锉)1分,黄连1分,干蓝叶1分,川升麻1两,川楝子半两,苦楝根半两。制法:

酸枣仁丸

二十七:方名:酸枣仁丸组成:酸枣仁(微炒)2两,榆叶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主治:虚劳烦热,不

地榆汤

方之地榆汤:组成:地榆、犀角(镑)、炒黄连、侧柏叶(微炒)、炙黄柏、当归(微炒)、黄芩、生地黄、赤

归榆汤

ng处方:当归、甘草、地榆、枳壳、荆芥、薄荷、柏叶。功能主治:产后阴蚀。用法用量:熏洗产门。注意:

更多用到中药榆叶的方剂

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地榆槐角丸

1两,荆芥5钱,枳壳(去瓤)2两,茜根5钱,侧柏叶5钱,茯神5钱,陈皮5钱。主治:《增补万病回春》

艾叶饮

方艾叶、当归(切,焙)、人参、生干地黄(焙)、地榆、干姜(炮)、阿胶(炙令燥)各等分。制法上为粗末

止血灵胶囊

sfortunei(Turcz)HandMazz的干燥茎、叶。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起草

艾叶丸

两(微炒),黄连1两(去须,微炒),木香1两,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

槐角丸

》卷八之槐角丸:方名:槐角丸组成:槐角4两,侧柏叶(炒)2两,荆芥(炒)2两,白术(炒)2两,枳壳

更多用到中药榆叶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榆叶 《神农本草经赞》:[卷三下经]连翘

。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山谷。小大翘分。形藏阖捭。榆叶狭长。莲房中解。热散心凉。声通耳骇。芬馥含仁。脱

《普济方》:[卷二百三十三虚劳门]虚劳不得眠(附论)

二。酸枣仁丸治虚劳。烦热不得睡卧。酸枣仁(微炒)榆叶麦门冬(去心焙各二两)上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

《脉诀刊误》:[卷上]诊候入式歌

沉以抟。故曰营。难经曰。者弦。脉来厌厌聂聂。如循榆叶。(当根据素问作脉来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木部

州山谷中亦有之。木高丈余,叶面宽稍圆,纹脉微粗似榆叶无二,开淡黄白花,结实似酸枣大微长,两头尖FS色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六救荒本草]草部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