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医派的吴医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吴门医派的吴医古籍,第1张

吴中历代医家,既有高超的临床技术,又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善于著书立说,他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据资料统计,历代吴医古籍530余种,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中医学的各个方面。影响较大的有宋代的《女科万金方》,元代的《泰定养生主论》、《十药神书》,明代的《医经溯洄集》、《薛氏医案二十四种》、《神农本草经疏》,清代的《绛雪园古方选注》、《临证指南医案》、《医经原旨》、《温热论》、《湿热论》、《徐氏医书六种》、《张氏医通》、《伤寒贯珠集》、《外科证治全生集》、《世补斋医书》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的稿本、抄本、孤本及罕见的木刻本,如《暴证知要》、《医便初集》、《医林正印》、《温热朗照》、《痧疹一得》、《医学蒙引》、《临证度针》、《古今方案汇编》、《内经病机纂要》等。1986年以来,有关部门组织编辑出版了大型吴医古籍丛书一《吴中医集》,收载了40多部医古籍,五百多万字数,并得到社会强烈的反响。以后《吴中名医录》、《吴中十大名医》、《吴中秘方录》等的相继出版,使吴中医学的古籍整理有了良好的开端。医案古籍是历代中医病历资料之汇编,据知存世的医案著作有百余家,目前面临着蛀、蚀、失、缺、这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鉴于此,我们从中精选了吴门清代五十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展示于后,以引起相关领导、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支持,在抓紧古医籍保护工作的同时,做好医案医话的整理出版工作。

汉魏古诗及乐府古诗 八首

据成都古籍书店影印世界书局一九三五年排印本《玉台新咏》卷一,校以四部丛刊影印五云溪馆活字本《玉台新咏集》卷一。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馀。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凛凛岁云暮(四部丛刊本作懔懔),蝼蛄多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宀/爿+梦}想见容晖(四部丛刊本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四部丛刊本惟作唯),枉驾惠前绥。愿得长巧笑(四部丛刊本长作常),携手同车归。旣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谅无鷐风翼(四部丛刊本作晨风),焉能凌风飞(四部丛刊本作焉得)。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四部丛刊本沾作沾)。(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六。)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四部丛刊本作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四部丛刊本执作报),贱妾亦何为。(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八。)

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智夜长(四部丛刊本智作知),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七。)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馀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八。)

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鑪器(四部丛刊本作炉),崔嵬象南山。上枝以松柏(四部丛刊本以作似),下根据铜盤。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朱火然其中,青烟颺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座莫不欢(四部丛刊本作四座且莫欢)。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悲与亲友别,气结不能言。赠子以自爱,道远会见难。人生无几时,顚沛在其间。念子弃我去,新心有所欢。结志靑云上,何时复来还。

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裳裾。青袍似春草,长条随风舒。朝登津梁上(四部丛刊本上作山),褰裳望所思。安得抱柱信,皎日以为期。

枚乘 杂诗 九首

据成都古籍书店影印世界书局一九三五年排印本《玉台新咏》卷一,校以四部丛刊影印五云溪馆活字本《玉台新咏集》卷一。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窻,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五。)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部丛刊本作且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鷐风怀苦心(四部丛刊本作晨风),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衣裳(四部丛刊本作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中带(四部丛刊本作巾带)。沉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嘶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四部丛刊本顾作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飧饭(四部丛刊本飧作飱)。(四部丛刊本自“相去日已远”以下分列为第四首,误。)(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一。)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鄕,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四部丛刊本忧伤作伤忧)。(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六。)

靑靑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纎纎出素手。昔为倡家女(四部丛刊本倡作娼),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牀难独守。(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二。)

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愿言追昔爱,情款感四时。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夜光照玄阴,长叹恋所思。谁谓我无忧,积念发狂痴。(巴按,《古诗十九首》无此篇。)

庭前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四部丛刊本作袙),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此诗四部丛刊本连上,误。)(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纎纎擢素手(四部丛刊本擢作濯),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裳帏。忧愁不能寐,览衣起徘徊(四部丛刊本作揽衣)。行客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吿谁。引领还入房,涙下沾裳衣(四部丛刊本沾作沾)。(巴按,《古诗十九首》此在第十九。)〈伤歌行〉

据《乐府诗集》卷六十二《杂曲歌辞》,中华书局排印本。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牀。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按,又见《文选》卷二十七)

〈悲歌行〉

据《乐府诗集》卷六十二《杂曲歌辞》,中华书局排印本。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思念故乡,郁郁纍纍。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古歌〉

据《古诗源》卷三,中华书局排印本)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汉诗》卷十。逯钦立云:“此歌与前〈悲歌〉当为同篇残文。”修修,《太平御览》卷二十五引〈古乐府歌〉作萧萧。)

〈古八变歌〉

据《古诗源》卷三,中华书局排印本。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纬络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

(按,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入《汉诗》卷十,逯钦立云:“此诗可疑。”)乐府三首 古辞

据胡刻《文选》卷二十七

饮马长城窟行[1]

青青河边草,緜緜思远道。[2]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3]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佗乡。佗乡各异县,辗转不可见。[4]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5]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6]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7]长跪读素书,书上竟何如。[8]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李善注

[1]郦善长《水经》曰:余至长城,其下往往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然长城蒙恬所筑也,言征戍之客,至於长城而饮其马。妇思之,故为长城窟行。音义曰:行,曲也。

[2]言良人行役,以春为期,期至不来,所以增思。王逸《楚辞》注曰:緜緜,细微之思也。

[3]《广雅》曰:昔,夜也。

[4]字书曰:辗,亦展字也。《说文》曰:展,转也。郑玄《毛诗》笺曰:转,移也。

[5]枯桑无枝,尚知天风。海水广大,尚知天寒。君子行役,岂不离风寒之患乎?

[6]但人入门咸各自媚,谁肯为言乎?皆不能为言也。

[7]郑玄《礼记》注曰:素,生帛也。

[8]《说文》曰:跪,拜也。

伤歌行

昭昭素月明,晖光烛我牀。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1]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颺。[2]揽衣曳长带,屣履下高堂。[3]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飜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伫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4]

李善注

[1]《毛诗》曰: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2]毛苌《诗》传曰:闼,内门也。

[3]《长门赋》曰:屣履起而彷徨。

[4]《毛诗》曰:伫立以泣。谷永与王谭书曰:抑於家不得舒愤。《毛诗》曰:靡有旅力,以念穹苍。李巡《尔雅》注曰:仰视天形,穹隆而高,其色苍苍,故曰穹苍。《尔雅》曰:穹苍,苍天也。

长歌行[1]

青青园中葵,朝露行日晞。[2]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3]常恐秋节至,焜黄华蘂衰。[4]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5]少壮不努力,老大乃伤悲。

李善注

[1]崔豹《古今注》曰:长歌,言寿命长短定分,不妄求也。此上一篇似伤年命,而下一首直叙怨情。〈古诗〉曰:长歌正激烈。魏(武)[文]帝〈燕歌行〉曰:短歌微吟不能长。傅玄〈艳歌行〉曰:咄来长歌续短歌。然行声有长短,非言寿命也。

[2]《毛诗》曰:湛湛露斯,匪阳不晞。毛苌曰:晞,乾也。

[3]《楚辞》曰:恐死不见乎阳春。淮南子曰:光晖万物。

[4]焜黄,色衰貌也,胡本切。

[5]《尚书大传》曰:百川赴东海。

巴斯光年按

「乐府三首」六臣注本(四部丛刊影印)题作「乐府四首」。〈饮马长城窟行〉後有〈君子行〉一首:「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後世称圣贤。」《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九收此诗,逯钦立案云:「《白帖》二十九《文选》诗瓜田不纳履云云,证唐时《文选》实载此诗也。」

班婕妤〈怨歌行〉班婕妤〈怨歌行〉

据胡刻《文选》卷二十七

怨歌行[1]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2]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3]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4]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5]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巴按,此诗又见《玉台新咏》卷一,题「怨诗一首」,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幷为怨诗一首。」)

李善注

[1]《歌录》曰:〈怨歌行〉,古辞。然言古者有此曲,而班婕妤拟之。婕妤,帝初即位,选入後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成舍。後赵飞燕宠盛,婕妤失宠,希复进见。成帝崩,婕妤充园陵,薨。

[2]《汉书》曰:罢齐三服官。李斐曰:纨素为冬服。范子曰:纨素出齐。荀悦曰:齐国献纨素绢,天子为三官服也。

[3]古诗曰: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4]《苍颉篇》曰:怀,抱也。此谓蒙恩幸之时也。

[5]〈古长歌行〉曰: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炎,热气也。

附评论

〖锺嵘〗其源出於李陵。〈团扇〉短章,词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侏儒一节,可以知其工矣。(《诗品》上〈汉婕妤班姬诗〉)

〖谢榛〗班姬托扇以写怨,应瑒托雁以言怀,皆非徒作。(《四溟诗话》卷一)

〖胡应麟〗班姬〈团扇〉,文君〈白头〉,徐淑“寳钗”,甄后〈塘上〉,汉魏妇人,遂与文士并驱,六代至唐蔑矣。(《诗薮�6�1内编》卷二)

〖许学夷〗班婕妤乐府五言〈怨歌行〉,托物兴寄,而文采自彰。冯元成谓怨而不怒,风人之遗。王元美谓可与《十九首》、蘇李并驱是也。成帝品录词人,不应遂及後宫,不必致疑。(《诗源辩体》卷三,五八条)

〖沈德潜〗用意微婉,音韵和平。〈绿衣〉诸什,此其嗣响。(《古诗源》卷三)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最近更新

医学著作:《伤科汇篡》

医方著作:《时方歌括》

舌诊著作:《伤寒舌鉴》

伤寒著作:《伤寒心法要诀》

养生专著:《寿世青编》

伤寒著作:《伤寒直格》

世界上最早的体操图——《导引图》

医家著作:《邵兰荪医案》

综合性医书:《时方妙用》

综合医著:《苏沈良方》

内科虚损类医书:《慎柔五书》

妇科医书《沈氏女科辑要》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著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颅囟经》系儿科著作,不著撰人。《宋史·方伎传》及《艺文志》始载《师巫颅囟经》。一般认为该书系唐末宋初人托名师巫的作品。明代以后散佚。现所见《颅囟经》多以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出本为祖本。现存版本主要有《四库全书》辑本2卷,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全书分为二卷,上卷论述小儿脉法、病证、治疗以及小儿疾病的特殊诊断和鉴别方法,并对小儿惊、痫、癫、疳、痢、火丹等证详加论述;下卷载火丹(丹毒)15候,治疗多以秘方,计16证19方。书中祝由法等保留了早期医书的内容。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