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典籍有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三皇五帝,是 中国 在 夏朝 以前出现在传说中的“帝王”。现在看来,他们都是部落首领,由于实力强大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领导者。基本上,无论是按照神话传说,还是史书的记载,都认为三皇所处的年代早于五帝的年代。但是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三皇有五说,五帝也有五说。
燧人 、 伏羲 、 神农
伏羲 、 女娲 、 神农
伏羲 、 祝融 、 神农
伏羲 、 神农 、 共工
伏羲 、 神农 、 黄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尧 、 舜
宓戏( 伏羲 )、 神农 、黄帝、尧、舜
太昊 、 炎帝 、黄帝、 少昊 、颛顼
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最后一种说法由于《 尚书 》的影响力而得到推广,伏羲、神农、黄帝成为中国最古的三位帝王。
此外, 汉朝 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后来在 道教 中又将三皇分初、中、后三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则人面蛇身或龙身;后三皇中的后天皇人首蛇身,即伏羲,后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娲,后人皇牛首人身,即神农。
关于三皇五帝大部分的意见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这些说法起源于春秋战国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祝融
传说中的古帝,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 火神 。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女娲娘娘,凤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 风里希 (可能是凤里牺)。传说中人类始祖,人类为她和其兄 伏羲 的后代。又传说她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折鳖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传说她是人首蛇身,在 中国神话 中,她用泥土创造了人类,后来 水神 共工 和 火神 祝融 打仗,共工被祝融打败了,他气得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 不周山 ,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 五色石 补好天空。
除此之外,女娲还创造了 瑟 这样乐器。另外,女娲在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到了西方的大荒广粟之野守护去了。
一说女娲后来升天,由 白螭 和 腾蛇 保护著去了天宫。神话中说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同时也是夫妻。在中国的 图腾 上更有女娲和 伏羲 交合的图像。
在中国南部的 苗族 等 民族 尊其为大神,并建有 庙宇 供奉。
燧人氏
燧人氏是 中国 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 三皇 之一。
《 韩非子 ·五蠹》有记载:“民食果蓏蚌蛤,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 农业 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 炎帝 ,与 黄帝 为兄弟。
传说神农氏的样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体除四肢和脑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内脏清晰可见。神农氏尝尽百草,只要药草是有毒的,服下后他的内脏就会呈现黑色,因此甚么药草对于人体哪一个部位有影响就可以轻易地知道了。
后来,由于神农氏服得太多种毒药,积毒太深,终于身亡。
共工氏
中国上古传说 中人物。据说共工氏姓 姜 ,是 炎帝 的后代。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他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关于他的传说,几乎全与水有关,最有名的故事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一说共工部落活动区域在今河南 辉县 。
黄帝
黄帝被认为是 中华民族 的始祖。根据记载,号 轩辕氏 、 有熊氏 , 姬姓 ,一说姓 公孙 ,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 共主 , 五帝 的第一个。黄帝也被 道教 尊为 道家 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 史记 ·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 少典 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 河南 省 郑州 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另有传说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 的 沮源关 降龙峡 ,农历二月初二(参见 二月二 )。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 北极光 ,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 炎帝 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 涿鹿 。他推算 历法 ;教导 百姓 播种 五谷 ;发明 指南车 ,造舟车弓矢;兴 文字 ;作 干支 ,制 乐器 ,创 医学 。
今日在 陕西省 的 桥山 有 黄帝陵 ,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 炎帝 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 嫘祖 ,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 史记 》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 颛顼 、 帝喾 、 唐尧 、 虞舜 ,以及 夏朝 、 商朝 、 周朝 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 庄子 》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 列仙传 》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拼音:zhuānxū,注音:ㄓㄨㄢ ㄒㄩ),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
帝喾,中国上古历史的五帝之一,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孔子认为帝喾“博施厚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仁以威,惠而信,以顺天地之义。知民所急,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抚教万民而诲利之,历日月之生朔而迎送之,明鬼神之义而敬事之。其色也和,其德也重,其动也时,其服也哀”。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帝尧
尧,名放勋,又称陶唐氏,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舜
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传说舜受尧传位,自己则传位于禹。 作家柏杨的观点认为:舜得王位并非由尧禅让,而是篡权,“除四凶,举十六相”培养自己的羽翼,架空尧的权力。而后由禹重蹈覆辙,所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实际情况可能是被禹流放死于途中,因为中国的上古时代江南地区仍属蛮荒之地,舜已是高龄的老人,到蛮荒之地"巡狩"不符合逻辑。 以下引用周时的一些关于舜的记载:
孟子: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墨子: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
管子:舜非严刑罚,重禁令,而民归之矣。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炎帝
炎帝,神农氏(有说为神农后人),姜 姓 ,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是中国传说时代(或称上古时代),约西元前三、四千年,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出生於烈山(今湖北省厉山镇),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少昊
少昊,亦作少嗥。五帝之一,黄帝之子。
少昊陵,山东省曲阜市城东。
书名。南宋陈均撰。五十九卷,序例一卷。
基本介绍 书名 :宋九朝编年备要 作者 :(宋)陈均 版本 :影印本 丛书名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古籍简介,理解,延伸,四库提要, 古籍简介 《宋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古籍名:宋九朝编年备要 撰出版社: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华民国75年(1986) 理解 熹与其门人赵师渊等,据司马光《资治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举要补遗》等书,本儒家纲常名教,简化内容,编为纲目。纲为提要,模仿《春秋》;目以叙事,模仿《左传》,用意在于用 《春秋》笔法,“辨名分,正纲常”,以巩固封建统治。 《资治通鉴》对三国史事,本据魏国纪年,朱熹改据蜀汉纪年,以宣扬正统观念。其后,尹起莘等又为此书阐明义旨,清康熙帝更加上“御批”,使之进一步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 延伸 朱熹(1130915~120039) 字元晦,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乾道三年(1167),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最,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淳熙十二年(1185),他还动员衡州官府重修石鼓书院,提出把书院办成德行道义之实的教育机构的方针,使书院教育走上正轨。在石鼓书院复兴后,应湖南提刑宋若水之请,撰写了一篇名垂千秋的《石鼓书院记》,由张栻亲书,后人镌制成石碑,置于石鼓书院内,使“石鼓有声于天下”。他一生三次监南岳庙,但都只是遥领食俸,并未亲临南岳。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四库提要 宋陈均撰。均,字平甫,号云岩,莆田人。端平初有言是书于朝者,敕下福州宣取,赐均官迪功郎。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均《编年举要》三十卷、《备要》三十卷,又有《中兴举要》十四卷、《备要》十四卷。令《中兴举要》、《备要》皆佚。此书前有绍定二年真德秀《序》,称皇朝《编年举要》与《备要》合若干卷,则当时本共为一书。今《举要》亦佚,存者惟此编耳。其书取日历、实录及李焘《续通鉴长编》删繁撮要,勒成一帙,兼采司马光、徐度、赵汝愚等十数家之书,博考互订。始太祖至钦宗,凡九朝事迹,欲其篇帙省约,便于寻阅,故苟非大事,则略而不书。林岊《序》谓“取司马氏之纲,而时有修饰;取李氏之目,而颇加节文”,足以括其体例。然实以《通鉴纲目》为式,特据事直书,不加褒贬耳。观均《自序》,其宗旨可见也。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有
请到以下两个下载地址下载:
http://wenkubaiducom/searchword=%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lm=0&od=0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D6%D0%D2%BD%B9%C5%BC%AE%D5%E4%CF%A1%B3%AD%B1%BE%BE%AB%D1%A1&from=class&format=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讨论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是2005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茅海建。
作者
茅海建主编
9787800604133
定价
4600000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
装帧
精装
这是一部反映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清代军事类专书。它涉及清代军事学的军制、军法、工程、教育、陆军、海军、骑兵、防务、供给、及满、蒙、汉各族军事人员履历清册等内容。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更注重清中晚期军事档案资料,兼顾清早期军事文献。它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赵芾简介,又有军事教科书作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研究,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系统的专项信息。如对清末接受东西洋军事教育,使用现代军事装备,均有较集中和全面的资料。又如清末海军计划、装备、涉及到当时清海军实力的资料,再如:清廷对内外的战史也另有资料备用等。对学者研究清军事史或更具体到单一专科题目也有资料可获取,故本书编成后,才显其庞大 (100册)。
本丛书另一特点为“实用”。它只收录历史史料,而不收清学者对军事论述的著作及军占、谋略、诸家兵法类等著述。大概有以下内容:一、清代兵制。二、清代军事防务。三、清代战史。四、清代军事后勤保障。五、清代军事教育。六、清代兵事奏稿等。
《清代兵事典籍档册汇览》从现代研究视角出发,不仅收录有较高版本价值的资料赵芾简介,如《保障升平》、《雍正年抚标左营清册》、《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兵法备遗》、《清咸同间军事史料》:又有彩绘本《奏定陆军制衣图说》、《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法阵图》展现了清军装备的精彩画面。该书所收各类历史文献,不仅有大量抄本、填写本、粘帖本外,也不乏稿本、彩绘本、及原本奏稿等,其抄写之精美,保存之完整,在国内图书馆界堪称绝无仅有。前贤曾言:“兵事为儒学之至精”,古今圣哲英雄,于兵事未稍疏忽。《清代兵要档案汇览》中的“兵法”、“兵案”等,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可为国内外从事清史及军事研究者提供镜鉴。
册数 书名 撰者 版本
1
旗务集览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本
八旗官员俸米表 (清)佚名撰 清抄末本
福州驻防志 (清)新柱等纂 乾隆间外郎王鉴甘士发刻本
2
钦定军卫道里表(一)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3
钦定军卫道里表(二) (清)鄂尔泰等纂 清乾隆八年刻本
4
钦定军需则例 (清)阿桂、和坤等纂 清乾隆五十年刻本
鄂省满绿营汛州县驿传全图 (清)佚名绘撰 清刻本
5
奏销浙省各镇协营官兵马匹应支康熙五十四年分俸饷乾银米豆草束等项钱粮数目文册 (清)段志熙等编 清康熙五十四年原抄本
6
雍正十三年江南各营官兵马匹粮草折银支出清册 (清)赵国麟编 清乾隆二年抄本
7
乾隆九年浙江抚标左营官兵马匹粮草折乾银支出数目清册 (清)佚名编 清乾隆十年抄本
8
山东省抚、镇等标营嘉庆九年分实在官兵马匹俸薪饷乾米折等项支放过兵马钱粮数文册 (清)全保编 清嘉庆十年抄本
两江嘉庆十六年分督操两标各营马匹数目册 (清)百龄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安徽嘉庆十六年抚标左右两营马匹总数黄册 (清)钱楷编 清嘉庆十七年稿本
江苏嘉庆二十一年分苏州抚标左右两营并苏州营官兵马匹数目文册 (清)胡克家编 清嘉庆二十二年稿本
山东省嘉庆十一年官兵马匹钱粮数目之册 (清)杨志信编 清嘉庆十二年抄本
山东嘉庆十四年分官兵营员马匹等项数目文册 (清)吉纶编 清嘉庆十五年原抄本
山东省嘉庆二十四年分官兵马匹钱粮奏销清册 (清)钱臻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原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成宁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嘉庆二十四年分河标中右庙湾佃湖四营官兵马匹清册 (清)黎世序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抄本
武职廉俸章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行军纪事汇编 (清)佚名编 清抄本
9
保障升平 (清)佚名撰 清乾隆抄本
军储纪畧 (清)刘组曾撰 清乾隆四十五年刻本
10
兵法备遗 (清)佚名撰 抄本
11
武备挈要汇纂(一)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2
武备挈要汇纂(二)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3
武备挈要汇纂(三)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4
武备挈要汇纂(四)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5
武备挈要汇纂(五) (清)应自程编 抄本
16
训兵辑要 (清)薛大烈撰 清刻本
流寇琐记 (清)赵吉士撰 清抄本
杨中丞抚黔奏疏 (清)杨雍建撰 民国间存素堂绿丝栏抄本
17
乌里雅苏台事宜 (清)佚名辑 清松古斋朱格抄本
蒙古诸部述畧 (清)邓廷桢辑 清刻本
定边纪畧 (清)奕湘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柔远新书 (清)朱克敬辑 清光绪七年长沙刻本
新疆兵事志 王树枏撰 清末新疆官书局铅印本
阿尔台山情形暨筹拟防守节畧 (清)佚名卷 清末紫格抄本
18
靖海纪 (清)施琅撰 (清)施世纶辑 清木活字本
19
防海备览 (清)薛传源编纂 清嘉庆十六年望山堂刻本
20
台湾资料杂抄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陈资斋天下沿海形势录 (清)陈伦炯撰 清咸丰间铜活字本
海防经略纂要 (清)章錀辑 清乾隆十八年会稽章氏锄经堂刻本
程督院奏酌筹台湾善后事宜各款奏稿 (清)程祖洛撰 清光绪间抄本
21
洋防辑要(一)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2
洋防辑要(二)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3
洋防辑要(三)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4
洋防辑要(四) (清)严如熤辑 清道光十八年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
25 广东海防汇览(一)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6 广东海防汇览(二)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7 广东海防汇览(三)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8 广东海防汇览(四)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29 广东海防汇览(五)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0 广东海防汇览(六) (清)卢坤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1
戎马风涛集 (清)沉汝瀚撰 清道光十八年刻本
杨芳练兵奏疏 (清)杨芳撰 清道光刻本
32
防海辑要(一)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3
防海辑要(二)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4
防海辑要(三) (清)俞昌会编辑 (清)俞昌会撰 清光绪十一年星沙明远书局刻本
35 邓廷桢军政奏议 (清)邓廷桢撰 清道光间抄本
筹海策畧 (清)余含棻撰 清道光二十二年燕山泽存书屋刻本
36
道光元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奉饷马乾银米数目清册 (清)史致光撰 清道光二年抄本
道光二十二年分云南省各标镇协营官兵马匹支过俸饷马乾银米数目黄册 (清)桂良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道光二十三年分漕标七营官兵马匹数目 (清)李湘棻撰 清道光二十三年抄本
督标五营原额官兵数目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官兵借支行装银两花名底册 (清)佚名编 清道光间抄本
延绥镇统辖标协营汛官员兵丁数目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鄂省营制驿传汇集 (清)陈仲衡编 清光绪十五年刻本
37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一)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8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二)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39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三)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0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四)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1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五) (清)伯麟等修,庆源等纂 清道光间刻本
42 武场条例 清兵部编 清同治间刻本
43 湖南苗防屯政考(一)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4 湖南苗防屯政考(二)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5 湖南苗防屯政考(三)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6 湖南苗防屯政考(四) (清)但湘良纂 清光绪九年蒲圻但氏湖北刻本
47 苗防备览(一)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8 苗防备览(二) (清)严如熤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潊浦严氏刻本
49
黔阳从军纪略 (清)程卓梁撰 清光绪三年刻本
团练乡守备要 (清)沉衍庆辑 清咸丰二年鄱阳县署刻本
乡守外编辑要 (清)许乃钊辑 清道光三十年刻本
荆州府江陵县团练清册 (清)积纶编 清抄本
50
禀定和州团练现办章程 (清)佚名撰 清刻本
保甲团练辑要 (清)易棠辑 清抄本
川东捐输团练志 (清)张正椿撰 清咸丰三年刻本
团练实纪 (清)闫汉璞辑 清同治四年刻本
湖北襄阳府团练章程 (清)佚名辑 清刻本
万县团练战守图标 (清)冯卓怀编 清咸丰十年刻本
广西团练事宜 (清)朱孙诒编 清咸丰十一年刻本
51
咸丰初年用兵上谕 清抄本
清抄奏稿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52 清咸丰年间军事史料 (清)佚名辑 清抄本
53
清咸丰年奏疏钞 清咸丰间朱格抄本
海隅兵事纪 (清)佚名撰 清光绪十四年朱格抄本毛装
剿压太平军奏折 清咸丰十一年至同治元年兵部户部抄稿本
曾文正公水陆行军练兵志 (清)王定安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柏经正堂刻本
54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一)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5
曾国荃剿匪疏牍折奏秘稿(二) (清)曾国荃奏 (清)吴汝纶辑 清同治抄本
56
军兴本末纪畧 (清)谢兰生撰 清同治十一年活字本
锡金团练始末记 (清)华翼纶撰 清同治三年抄本毛装
皖南军务纪畧 (清)陈钟秀撰 清光绪二年刻本
寿州城解围奏折 清咸丰十年抄本
守蒙纪略 (清)贺绪蕃撰 清同治三年刻本
守岐纪事 (清)张兆栋撰 民国八年铅印本
57
东牟守城纪略 (清)戴燮元撰 清同治八年刻本
洋兵纪畧 清董恂朱格抄本
兵事 (清)赵芾辑 清末朱丝栏稿本
英法联军入京史料 清咸丰间抄本
襄理军务纪略 (清)佚名辑 清刻本
58
都下防军疏稿 (清)佚名辑 清朱格抄本
59
张公襄理军务纪畧 (清)丁运枢等编 清宣统元年石印本
60
咸同间有关捻军史料 (清)佚名辑 清咸丰同治间稿本
有关捻军信柬 清咸丰间稿本
武备固圉录 (清)沉汝瀚编 清光绪十年刻本
61
练勇秘诀 (清)佚名撰 清咸丰叶恩培抄本
兵书三种 (清)湖北官书处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湖北官书处重刻本
险异录图说合览 (清)豫师撰 (清)钱宝书绘 清光绪十四年石印本
62 豫军纪略(一)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3 豫军纪略(二) (清)尹耕云等纂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64
楚军营制 (清)佚名撰 清刻本
彝军纪畧 (清)彭洵撰 清光绪十二年刻本
军务急迫应办要件 清抄本 毛装
各省奏报军需银两数目 (清)佚名编 清光绪间抄本
兵部公牍 (清)黄云鹄撰 清同治十一年刻本
兵差腰拨章程 (清)佚名编 抄本
65
历代兵制考 (清)朱墉等纂辑 清光绪二年岭南吉林辉发索绰络氏《重刊武经七书汇解》刻本
历代民兵考畧 徐炳龙撰 民国铅印本
皇朝兵制考略 (清)翁同爵纂 清光绪元年武昌节署刻本
步军统领衙门兵制沿革 佚名编 民国抄本
66
兵部武选司现行章程 清兵部编 清光绪十六年铅印本
67
光绪丙午三十二年京口驻防正白旗蒙古两甲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写本
68
前任广州汉军副都统升迁调补年月日清册 (清)佚名编 清光绪二年抄本
内札萨克六盟四十九旗王公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外札萨克四部落及各路将军大臣所属札萨克汗王贝勒贝子台吉等衔名单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镶蓝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等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元年京口驻防正黄旗蒙古两甲及身而止兵丁数目名册 (清)京口副都统衙门编 清末写本
宣统已酉元年京口驻防镶白旗蒙古两皿之官兵闲散人等三代男丁数目档册 (清)佚名编 清末写本
光绪十年各省兵数册 (清)兵部编 清抄本
清光绪二十八年贵州通省粮储兼巡贵阳等处兵备道移交册 (清)黄元善编 清光绪二十八年写本
李勉林中丞奏定江西军制 (清)李兴锐撰 清光绪木活字本
分防彰德营官弁衔名数目清册 (清)复俊编 清光绪三十四年原抄本
武职俸饷额数 (清)佚名编 清抄本
69
张学院奏四川东乡案一折稿 (清)张之洞撰 清光绪六年琉璃厂刻本
从军纪略 (清)杨玉科撰 清光绪十八年刻本
抚湘公牍 (清)卞宝第撰 清光绪十五年湖南刻本
70
清光绪间廷寄 清光绪间稿本
法国越南构衅交兵事宜谕旨 (清)佚名辑 剪贴本
各军驻扎处所 (清)佚名编 清光绪抄本
张李两中堂密奏征东疏 (清)张之洞、李鸿章撰 清光绪间刻本
策倭要略 (清)李岳蘅撰 清末抄本
71
甲午战争有关史料钞 (清)佚名辑 清末抄本
甲午山东威海倭警电报 (清)佚名撰 清光绪二十年稿本
72
旅顺失守后军务大概情形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饶文卿太守言关东战事书 (清)饶恭寿撰 清末抄本
陕督奏报河湟军务购械造销案 (清)陶模等撰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抄本
建昌行记 (清)佚名撰 清末铅印本
晋东防军纪略 (清)王耀焕撰 清光绪三十年刻本
大义从军躬行记 (清)绍元撰 清光绪二十六年稿本
鄂沪来往电稿存查 (清)佚名撰 清末抄本
黔边军务批稿 (清)佚名撰 清光绪三十年抄本
北洋练兵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间原抄本
73
华州兵事志 刘东野撰 清宣统三年石印本
治兵私议 张謇撰 民国间朱格抄本
麟洲兵事刍议 (清)钱麟书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正谊书局铅印本
永城兵防禀稿 (清)杨葆昂撰 民国初年抄本
74
光绪十五年吉林将军奏折 (清)长顺撰 清末朱格抄本
各省关欠解本年并历年东北边防经费银两奏 (清)奕劻等撰 清末抄本
伊犁奏请将孳生羊厂变价同旧厂马价拨充军饷奏稿 (清)广福撰 清宣统二年抄本
惠远新城保甲办法 (清)佚名辑 清光绪间抄本
西宁军务节略 (清)佚名辑 清光绪二十三年石印本
筹藏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75
升恭勤公藏印边务录 (清)升泰撰 清光绪间铅印本
蒙边新制或问 (清)张超宗撰 清宣统三年铅印本
76
筹边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宣统三年抄本
滇西兵要界务图注 李根源撰 李根澐编 民国二十一年腾冲李氏曲石山房刻本
督办广西边防函电存稿 郑孝胥撰 清光绪二十九至三十一年稿本
77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一)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8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二)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79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三)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0 伊犁将军马广奏稿(四) (清)马亮、广福撰 清末抄本
81 军制 (清)佚名编,(清)李鸿章校 清稿本
82 新建陆军兵略录存 (清)袁世凯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石印本
83 淮军武毅各军课程 (清)佚名编 清末抄本
84
奏定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章程 (清)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编 清光绪刻本
条陈浙江武备学堂练兵稿 (清)联豫撰 抄本
防营将弁学堂试卷 (清) 佚名编 清末铅印本
奏定北洋练兵营制饷章 袁世凯撰 清宣统北洋官报局铅印本
筹办湖北练兵酌议饷章 (清)张之洞、端方撰 清光绪二十八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营制饷章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三十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审判试办章程 (清)荫昌等撰 宣统二年铅印本
奏定陆军行营礼节 (清)奕劻等编 清光绪铅印本
湖北制造步兵枪学 (清)佚名编 清光绪铅印本
军制学教科书 (日)贺忠良编 清光绪铅印本
85
兵要地理 军学编辑局编 民国铅印本
86
夜战通法 (清)伍士修编 清光绪石印本
野外战术记事录 (清)应雄图编 清光绪石印本
混成协战术 (清)寿永康编 清光绪石印本
奏定陆军游学毕业考试章程 (清)奕劻等撰 陆军部编译局刷印处光绪三十四年铅印本
广西常备军步队第一标规程 (清)佚名编 清抄本
山东调查陆军财政局试办宣统三年预算比较表 (清)山东调查局编 清宣统三年原稿本
87 沈文肃船工奏稿 (清)沉葆桢撰 清末抄本
88 船政奏议汇编(一)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89 船政奏议汇编(二)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0 船政奏议汇编(三)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1 船政奏议汇编(四) (清)左宗棠等撰 清福建船政局编 清光绪十四年刻本
92
筹议海防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筹议海防经费案 (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编 清抄本
北洋海军章程 (清)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编 清光绪十四年铅印本
93 海防新论 (清)知新馆主涂山氏辑 清光绪二十四年上海广学会刻本
94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一)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5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二)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6 中国江海险要图志(三) (清)陈寿彭译辑 清光绪二十七年经世文社石印本
97 皇朝边防纪要 (清)陶骏保编辑 民国初年抄本
98
筹海军别录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稿本
筹海军刍议 (清)姚锡光撰 清光绪三十四年京师庽斋刻本
中国海军地理形势论 丁开嶂撰 民国元年北洋公报局铅印本
光绪三十三年海军调查表 (清)佚名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抄本
99 海军水师第一次统计表 (清)海军部主计处编 清宣统元年刻本
世界海军现状 (清)丁士源撰 清宣统二年铅印本
100 北京南院武卫中军操演兵阵图 (清)佚名绘 清末彩绘本
陆军衣制详晰图说 (清)奕劻等编 光绪三十一年石印本彩色套印
本文2023-08-07 06:47:0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