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原始歌谣的现实性?
原始歌谣产生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社会,为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之一。原始歌谣,源于先民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口号,后随先民思维能力、发音器官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有节奏呼喊渐为有意义的、富于韵调和节奏感的语言所代替,真正的诗歌(即原始歌谣)产生。因为口头集体创作,没有文字记录,绝大部分原始歌谣失传,古籍中偶有记载,也多为后人伪托。比较可信的上古歌谣,有《弹歌》(《吴越春秋》)、《伊耆氏蜡辞》(《礼记·郊特牲》)、《候人歌》(《吕氏春秋·音初》)及甲骨卜辞和《周易》中卦、爻辞所保存的歌谣等。 现存原始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
1、劳动歌谣。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为古老猎歌,反映了先民的狩猎生活,再现了制造弓箭和射猎的整个过程,洋溢着先民对自己学会制造猎具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兼含总结劳动效率的目的和功用。
2、祭祀歌谣。如《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此为年终腊祭百神时的咒语式祭歌,带有命令色彩,喝令神化的土、水、昆虫、草木各归其位,各尽其职,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不要危害人类。语辞坚决而凌厉,表现先民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心,带有较浓原始宗教意识。
3、婚恋歌谣。如《周易》爻辞《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此为上古野蛮抢婚风俗的歌谣。
4、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诗写战争胜利归来情景,有的仍擂鼓示勇,有的在坐卧休息,有的因失去亲人而伤痛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
上一篇:关于小学六年级作文我的一天下一篇:中国神话的起源
本文2023-08-07 06:48:3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0608.html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