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补肝散简介,有什么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籍中的补肝散简介,有什么功效?,第1张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处方山茱萸肉当归五味子(炒,杵)山药黄耆(炒)川芎木瓜各15克熟地黄白术(炒)各3克独活酸枣仁(炒)各12克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处方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黄连5分,甘草(炙)5分,当归5分,干漆(熬)5分,贝齿(烧)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处方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功能主治内伤霍乱转筋。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摘录《症因脉治》卷四《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处方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用法用量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处方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功能主治冷泪。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银海精微》卷上《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处方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

详见百科词条:补肝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0:37:40 共330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鸡人唱筹方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鸡人唱筹方 1 拼音

jī rén chàng chóu fāng

2 处方

溏鸡矢、人中白1钱,冰片2厘,制乳香1钱,制没药5分。

3 功能主治

久病痨瘵之人,阴虚于下,阳浮于上,水不济火,相火妄动,致生阴虚黄喉,满口皆黄,其黄如淡金,平净无垢,口无涎丝,外显潮热。

4 鸡人唱筹方的用法用量

点喉内。

5 摘录

《喉科种福》卷五

古籍中的鸡人唱筹方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七]治霍乱转筋诸方

冷治霍乱吐泻。多从心神烦躁。及转筋不止。鸡舌香散方。鸡舌香(三分)木瓜(一两干者)人参(一两去芦头

《验方新编》:[卷十九小儿杂症]稀痘各方

鸡蛋稀痘方∶立春前一月,将鸡蛋七个用麻布袋盛之,上用线扎好,浸粪桶内,粪要取稠浓者,浸一月将蛋取出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七]小便不通方一十三首

第十四卷中)广济疗下冷疼,小便不通,鸡苏饮子方。鸡苏(一握)通草(四两)石苇(一两炙去毛)冬葵子(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七]血淋方五首

也。(出第十四卷中)广济疗血淋不绝,鸡苏饮子方。鸡苏(一握)竹叶(一握切)石膏(八分碎)生地黄(一

《金匮玉函要略述义》:[卷中]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足阳明经筋为十二经筋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起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足背,斜向外行至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上结于髀枢(髋关节部),再上沿胁部联属于脊;其直行的一支,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于膝部;由此分出的经筋结于外辅骨部,与足少阳经筋合并;直行的沿伏兔(股四头肌)上行,结于髀部而聚会阴器。再向上布于腹部,上行结聚于缺盆,再上颈,挟口,合于鼻旁颧部(頄)。继而下结于鼻,复从鼻旁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维络上眼睑(目上纲),阳明经筋维络下眼睑(目下纲)。另一支从颧部分出,通过颊部,结聚于耳前。其病症可见本经筋循行、结聚部位掣引、转筋、疼痛,以及疝气、猝发性口角斜。若为寒邪则筋脉拘急目不能合;热则筋肉弛缓目不能开。面颊部筋肉若受寒侵袭,拘急不收,引起口角肌肉偏瘫、歪斜。治以“燔针劫刺”,以痛为腧。足阳明经筋《黄帝内经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斜)外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于頄,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语译足阳明经筋:起始于足次趾、中趾及无名趾,结于中背;斜向外行加附于腓骨,上结于膝外侧;直行的上结于大转子部;向上沿胁部联系脊柱。直行的上沿胫骨,结于膝部;分支结于腓骨部,合于足少阳经筋。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大腿部而聚会于阴器。上向腹部而分布开,至缺盆处结集。上向颈部,夹口旁,会合于鼻旁颧部,向下结于鼻部,上方合于足太阳经筋。太阳经筋成为“目上纲”(上睑),阳明经筋成为“目下

详见百科词条:足阳明经筋 [ 最后修订于2015/6/8 17:16:17 共9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问题一:蚕屎有什么功效 这个 屎已经不教屎了,叫蚕沙,下面为百度搜的:蚕沙具有去风降湿,和胃化浊,明目降压的功效,对眼疾,接膜炎,心慌,神经衰弱,失眠,偏头痛,高血压,肝火旺,消化不良,关节炎等症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用蚕沙做的枕头还具有清凉降火的作用,它吸汗力强,透气好,冬暖夏凉.

婴幼儿四季睡用,可端正头型,吸虚汗,防吐奶.幼儿可以防起疹,同时促进大脑发育成型.蚕沙:

1,<<别录>>: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

2,<<本草拾遗>>:炒黄,袋盛浸酒,去风缓诸节不随,皮肤顽痹,腹内宿冷,淤血,腰脚疼冷;

3,<<本草纲目>>:治消渴,癣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

4,<<本草再新>>:治风湿,筋骨疼痛,皮肤发肿,腰腿疼痛,血淤血少易用之;

5,<<泉州本草>>:治疗风寒感冒,偏头痛;

给宝宝做枕头,建议还是选用颗粒比较小的小龄蚕沙拉越细的沙其实越柔软注意事项:

1,请勿使用漂白剂

2,请勿使用超过50度以上的热水洗涤,或与其他深色面料混洗

3,请经常放在太阳下日晒

蚕沙一共分5龄

不同的龄的蚕沙一个是体积不一样大一个是效果不太一样,当然价格也就不一样拉!

就拿5龄的蚕沙跟2龄的蚕 把 体积要大5倍以上 这个是肯定的 象4-5龄的蚕沙一般用来做为药物的原料 1-3龄的蚕沙用来做枕头比较多 当然价格也不一样 如5龄的蚕沙由于在蚕快产蚕茧的时候 蚕每天多会有很多的沙出 比较多 收集也容易,,而幼龄蚕沙收集起来就比较少 所以市场价格要贵很多 无论是在采购市场还是再批发市场 价格也会在好几倍的样子上 城市里面给小宝宝养过蚕的应该是知道的这个区别的。

问题二:蚕的粪便有用吗? 蚕的大便叫蚕沙。可以治疗疾病,其功效有如下:

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祛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湿寒痹;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祛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问题三:蚕屎有什么作用 蚕砂是家蚕的干燥粪便,蚕砂又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蚕砂有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的功效,蚕砂主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别名:蚕屎、晚蚕砂、原蚕砂、蚕粪。

蚕砂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肝、脾、胃经。

功效:燥湿、祛风、和胃化浊、活血定痛。

主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皮肤瘙痒、腰腿冷痛、腹痛吐泻等症。

用法用量:3~8钱,包煎;外用装布袋蒸热熨患处。

来源:蚕砂为蚕娥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

问题四:蚕拉的屎对人有什么疗效 蚕砂 别 名原蚕砂,晚蚕砂。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 效祛风除湿,活血定痛。 主 治风湿痹痛,头风头痛,关节不遂,腰脚冷痛,皮肤不仁,风疹瘙痒,吐泻转筋,烂弦风眼。 成 份含有机物、叶绿素,植物醇、皂化物、胆甾醇、麦角甾醇、蛋白质、维生索等。 使用注意无风湿外邪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 1.治湿热痹痛,常与防已、薏苡仁、赤小豆、滑石、山栀,连翘等药配伍。 2.治暑湿伤中,吐泻转筋,口渴腹痛等症,多与术瓜、吴茱萸、生苡仁、黄芩、通草等药同用。 3.治霍乱转筋、肢冷腹痛,宜与大豆卷、生苡仁,木瓜、黄连、半夏等药合用。 4.治单纯性抗链“o”增高,可与怨冬藤、防风、薏苡仁、黄芪、秦艽、川芎、鸡血藤等药共伍。 5.治湿疹瘙痒,当与白蒺藜、白鲜皮、地肤子、稀莶草等药同用。 6.治外感头痛,多与白芷、大黄等药共研,用葱汁调和外敷。 古籍方例 方名:蚕矢汤(《霍乱论》) 组方;蚕砂15克,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木瓜、黄连各9克,焦山栀5克,半夏、黄芩、通草各8克,吴茉萸1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主治:霍乱吐泻,腹痛转筋,口渴烦燥。

问题五:蚕有哪些用途? 蚕

蚕的品种

桑蚕

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学名Bombyx mori Linaeus。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饲育适温为20-30℃,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薄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中幼虫期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需要22-26d,一头蚕一生约食下桑叶20-25g,一般经四次眠和蜕皮,至生长极度时,体重约增加1万倍。末龄期的食桑叶量占其总食桑叶量的85%以上。桑蚕结的茧可以缫丝,蚕丝是优良纺织纤维,是绸缎的原料。桑蚕的蛹可食用,蚕蛾和蚕粪均有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柞蚕

以柞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昆虫。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Anther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原产中国,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最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和日本等国亦的少量分布。

柞蚕以壳斗科栎属植物如尖柞、蒙古柞、槲等的叶片为饲料,也能取食蒿柳、山定子、栗、枫、梨、苹果等植物的叶子。柞蚕是完全是变态昆虫,一生中要经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形态和生理功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经四次眠和蜕皮。每蜕皮1次,递增1龄。一头蚕从孵化到5龄老熟结茧需要50d左右,春蚕一生食叶30-35g左右,秋蚕食叶50-58g。其中大蚕食叶占总食叶量的80%以上。春蚕体重14g,秋蚕21g左右。至生长极度时,分别比蚁蚕体重约增加2000-3000倍。柞蚕茧可缫丝,柞蚕丝是柞绸的原料,柞蚕蛹可食用,并与蛾均是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的原料。卵是进行生物防治用赤眼蜂的良好中间寄主。

蓖麻蚕

以蓖麻蚕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Philosamia cynthiaricini Boisduval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18世纪开始从印度传出,中国、美国、斯里兰卡、马耳他、意大利、菲律宾、埃及、日本、朝鲜等国先后引种饲养。蓖麻蚕一个世代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卵期经过约10d,幼虫4眠5龄期为20d,蛹期约为20d,完成一个世代经过约为45-50d。卵期在165℃以下或32℃以上时均难孵化,适宜温度为25℃左右;幼虫期在饲养适温在24℃左右;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至生长极度时,体重7g上下,约比蚁蚕增加5400倍。

蓖麻蚕茧不能缫丝,只能作绢纺原料,纺制蓖麻绢丝。也有与桑蚕废丝、柞废丝、苎麻、化纤等混纺的蓖麻混纺绢丝。

木薯蚕

蓖麻蚕以木薯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木薯蚕。实际就是蓖麻蚕。1956年广西岑溪县试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成功,以后扩大到邻近县饲养,在称木薯蚕。广东、福建也先后饲养。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马桑蚕

蓖麻蚕以马桑叶为饲料时,生产上俗称马桑蚕。1965年湖南省土族、苗族自治州蚕业试验站用野生马桑叶饲养蓖麻蚕成功。因称马桑蚕。用马桑蚕饲养比蓖麻叶饲养,蚕的发育慢,全龄要长入2-4d,但茧层重量相同,可达034-042g。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陕西等省也饲养过。其习性和特征均同蓖麻蚕。

惠利蚕

即蓖麻蚕。是蓖麻蚕的音译名。蓖麻蚕原产地是印度>>

问题六:蚕屎做枕头有什么好处 你好

蚕屎又名蚕沙

蚕沙为家蚕的干燥粪便,晚出者良,名晚蚕沙。呈短圆柱形颗粒状,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质坚硬不易碎,微有青草味。 蚕沙味甘苦,性温,五毒,主治肠鸣热中的消渴风痹疹。炒黄装袋浸酒,祛风缓诸节,皮肤顽痹。冷血淤血,腰脚冷痛。器藏,治消渴症结及妇女血崩,头风,赤眼,去风除湿、半身不遂。

蚕沙不仅有治病的作用,因颗粒大小均匀与人头部接触,对头部经穴有良好的 功效。

用蚕沙作枕心,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清朝的慈禧太后对药枕极为喜爱,她每年都叫宫廷御医医制做一部分,以供常年使用。中医传统医学认为,头为精明之府。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经络之气血皆聚与头部。头常枕于药枕之上,蚕沙与中药的挥发性有效成分不仅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经气体交换随血液循环流到全身,而且可直接作用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扩张血管使经络行通,气血流畅。

功能:平衡气血通窍安神,明目清凉,去风止痛,散寒避邪。

适用范围: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以及各种症状引起的头晕,头痛,失眠,咳嗽,面黄少华等。

《泉川本草》说它能“治风寒感冒,偏头痛”。药理研究,晚蚕沙富含有机物、叶绿素、植物醇、多种氨基酸及多量胡萝卜素。

现在医学研究分析,蚕沙中含有机物高达8377%~9044%,其中主要有叶原素、植物醇、谷甾醇、游离氨基酸等多种氨基酸及铜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新型复方蚕沙枕对疗瘙痒、祛风湿、聪耳明目有一定疗效,并能对颈椎病、高血压有一定预防作用。

使用蚕沙枕头时,头温及头部的压力使枕内药物有效成分缓缓散发,第一呼吸入肺,提高休息质量,调理窒息式打呼噜,正所谓闻香祛病。第二持续作用于头项部的颈胳和穴位,有助于人体调节功能的发挥,使全身的肌胳舒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第三通过渗透的方式进入皮肤,使人体吸收,从生理、心理、药理三方面发挥综合保健作用。

制作丝绵来晾晒,干后即成一只只洁白如玉、如弓形的绵兜时,首先将蚕茧煮熟后浸于清水中,然后取出茧中的蚕蛹,把茧壳剥开扩松,绷套在拳头上。等绷到五六层后扩成袋形,套在一只特制的半圆形的竹弓上,洗干净后取下,用线串挂起来晾晒,干后即成一只只洁白如玉、如弓形的绵兜了。

至绵兜这一步,要搁在以前,就已经是成品了。人们将绵兜买回家,制作棉衣、棉被时还得动一番工夫。先须将绵兜拉成绵片,然后由两人面对面各拉住绵片的一端,巧妙地用劲将之扯成一层层丝绵。这就是俗称的“扯绵兜”,一般人不会扯,用蛮力不行,贪图快也不能,得用巧劲,慢慢地扯,一边扯一边调整劲力的大小。只有高手才能扯出“匀薄如纸”、“莹洁如玉”的丝绵来。

要求使用稚蚕1----3龄期的蚕砂,晒干或烘干,即可

望采纳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正元饮 31 组成 32 制法 33 正元饮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校注妇人良方》卷四方之正元饮 41 组成 42 功能主治 43 正元饮的用法用量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正元饮 1 拼音

zhèng yuán yǐn

2 概述

正元饮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3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正元饮 31 组成

炒红豆、炮姜各三钱,人参、炙甘草、白术、茯苓各二两,肉桂、炮川乌各五钱,炮附子、川芎、山药(姜汁炒)、乌药、葛根各一两,陈皮二钱,炙黄芪一两五钱[1]。

32 制法

上药为粗末[1]。

33 正元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盐少许,水煎,送服黑锡丹[1]。

34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四方之正元饮主治早起头晕,须臾自定,日以为常者[1]。

4 《校注妇人良方》卷四方之正元饮 41 组成

红豆(炒)2钱,人参(去芦)2两,附子(炮,去皮尖)1两,茯苓2两,甘草(炙)2两,肉桂5钱,川芎1两,山药(姜汁炒)1两,乌药1两,干葛1两,白术2两,干姜(炮)3钱,黄耆(炙)1两半。

42 功能主治

《校注妇人良方》卷四方之正元饮主治妇人下元虚败,痰气上涌,头目眩晕,脏腑滑泄,时或自汗,手足逆冷,霍乱转筋。

43 正元饮的用法用量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胡椒汤处方红豆、肉桂(不见火),各一两;胡椒六两,干姜(炒)三两,桔梗(焙)三十两,甘草(炒)七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呕逆恶心。常服温暖脾胃,去寒顺气。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因》卷十一:胡椒汤别名豆椒散、胡椒散处方胡椒7粒,绿豆37粒。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霍乱吐利。用法用量豆椒散(《普济方》卷二○一)、胡椒散(《医统》卷八十二)。摘录《三因》卷十一《圣济总录》卷一六二:胡椒汤处方胡椒1分,干姜半两(炮),诃黎勒皮1两(炒),甘草3分(炙)。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不止,腹痛。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二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胡椒汤处方鸡屎白半合(微炒),胡椒30粒,高良姜半两(锉),桂心半两,木瓜1两(干者),麦门冬1两(去心,焙)。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霍乱烦闷欲死。用法用量《医统》有陈皮,无鸡屎白。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十七,名见《普济方》卷二○二《局方》卷十(宝庆新增方)方名胡椒汤组成红豆1两,肉桂(不见火)1两,胡椒6两,干姜(焙)3两,桔梗(焙)30两,甘草(炒)7两。功效温暖脾胃,去寒顺气。主治脾胃受寒,胸膈不利,心腹疼痛,呕逆恶心。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圣济总录》卷六十三方名胡椒汤组成胡椒37粒,木香2钱,糯米1合。主治胃气逆,干呕烦闷。用法用量每服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同炒,以米熟为度,粗捣筛,分作3服。《圣济总录》卷四十方名胡椒汤组成胡椒半两,吴茱萸(汤浸净,炒)半两,肉豆蔻(去壳)半两,人参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主治霍乱转筋。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

详见百科词条:胡椒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53:45 共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中医·药物中毒药物中毒为病名。药物中毒的病因病机因误服大剂量药物,或治疗中错用误服及服用变质药物,或药物配伍失度等所致而出现中毒现象者。药物中毒的症状《诸病源候论·服药失度候》:“凡合和汤药,自有限剂,至于圭铢分两不可乖违。若增加失宜,便生他疾。其为病也,令人吐下不已,呕逆而闷乱,手足厥冷,腹痛转筋,久不以药解之,亦能致死。”古代对药毒有不同的命名。《古代疾病名候疏义·方言病疏》:“凡饮药傅药而毒,南楚之外谓之瘌,北燕朝鲜之间谓之痨,东齐海岱之间谓之瞑,或谓之眩,自关而西谓之毒。……痨、瘌、瞑、眩、毒五字义同。”各种药物中毒有不同的表现及解救法。西医·药物中毒药物中毒是某些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作用于相应部位并积累到一定量而产生对人体损害性疾病。中毒根据毒物种类分为:工业性毒物、药物、农药、有毒植物。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和量又分为急性、慢性中毒两类。急性中毒发病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如紫绀、昏迷、惊厥、呼吸困难、休克、尿闭。慢性中毒发病较缓,病程较长,可产生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中毒性肝内损伤、白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1)可出现皮肤粘膜灼伤,见于有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堿等;(2)由于氧合血红蛋白不足引起紫绀;(3)瞳孔扩大,见于阿托品类药物中毒或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农药和吗啡过量;(4)昏迷,常见于安眠药中毒、窒息性毒物中毒(如一氧化碳等),出现抽搐、震颤、瘫痪等中枢症状;(5)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呼吸气短(氰化物),呼吸加快(甲醇),呼吸减弱(安眠药物),肺水肿(有机磷);(6)心律失常,心脏骤停;(7)呕吐、腹泻;(8)可有急性肾功能损伤(如升汞、磺胺、蛇毒等药物中毒);(9)溶血性贫血(砷化物),白细胞减少(苯、氯霉素及抗癌药物),血凝障碍(肝毒、双香豆素)等。治疗原则终止毒物接触;清除已进入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给予解毒药物并进行对症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农药中

详见百科词条:药物中毒 [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8:18 共101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霍乱转筋的病因病机 5 霍乱转筋的症状 6 关于霍乱 61 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证·霍乱 611 病因病机 612 症状 613 治疗 62 严重吐泻,心腹绞痛的病证·霍乱 621 病因病机 622 分类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转筋霍乱的穴位 2 治疗转筋霍乱的方剂 3 治疗转筋霍乱的中成药 4 转筋霍乱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转筋霍乱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霍乱转筋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霍乱转筋 已经自动替换为 转筋霍乱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zhuǎn jīn huò luàn

2 英文参考

cholera with muscular sp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转筋霍乱(cholera with muscular spa [1])为病证名[2]。又名霍乱转筋[2]。指霍乱吐利后筋脉挛急者[2]。

4 转筋霍乱的病因病机

多因大吐大泻,津液暴失,血气亏损,筋脉失养,或复感风冷所致[2]。

《诸病源候论·转筋霍乱候》:“霍乱而转筋者,由冷气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人足趾;手之三阴三阳之筋,起于手指,并循络于身。夫霍乱大吐下之后,阴阳俱虚,其血气虚极,则手足逆冷,而荣卫不理,冷搏于筋,则筋为之转,冷入于足之三阴三阳,则脚筋转,入于手之三阴三阳,则手筋转。”

《圣济总录·霍乱门》:“转筋霍乱,缘风冷伤于三焦,传于脾胃,得冷则阳气不得宣行,致四肢筋络不得舒缓,此盖中下不足。其候冒闷不安,胫筋挛结,挛肉紧痛,反急于上,盖足阳明之经虚,膀胱之脉寒也。”

5 转筋霍乱的症状

《罗氏会约医镜·论霍乱》:“今既吐既下,血气大损,津液顿亡,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则阴缩舌卷,为难治。经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此霍乱转筋,正反折筋急之病。”

治疗可选用理中丸、胡椒汤、木瓜汤、金苓露、鸡舌香散等[2]。并可配合灸法施治。

6 关于霍乱

霍乱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灵枢·五乱》。俗称触恶[2]。泛指突然剧烈吐泻,心腹绞痛的疾患[2]。

《诸病源候论·霍乱病诸候》:“霍乱者,由人温凉不调,阴阳清浊二气有相干乱之时,其乱在于肠胃之间者,因遇饮食而变发。”

《杂病源流犀烛·霍乱源流》:“皆由中气素虚,或内伤七情,或外感六气,或伤饮食,或中邪恶、污秽气及毒气,往往发于夏秋。”

必须注意的是,古代由于缺乏病因鉴定方法,在“霍乱”病名之下,包括了以下两方面内容[2]。可见于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嗜盐菌性胃肠炎等疾患,也可见于某些食物中毒[2]。现代中医病名已逐步将霍乱限定于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2]。

61 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证·霍乱

霍乱(cholera[1][3])为病名[2]。是指感染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1][3]。

611 病因病机

《伤寒溯源集·霍乱证治》:“此皆六气胜复之变也……或为诸寒湿之间气客气所胜者亦然,且尤于阴晴风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一家之中,一里之内,或阖境皆然,乃时行寒湿也。”

612 症状

剧烈吐泻有传染性的病证[2]。症见突然上吐下泻,躁乱烦闷,甚则转筋,手足厥逆等[2]。

613 治疗

治宜温阳散寒为主,如附子理中汤、急救回阳汤、解毒活血汤、急救回生丹、卫生防疫宝丹等[2]。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等[2]。危重时宜中西两法结合抢救[2]。

62 严重吐泻,心腹绞痛的病证·霍乱

霍乱指严重吐泻,心腹绞痛的病证[2]。

621 病因病机

多因暑天感湿,或饮食失节所致[2]。《医学入门》卷二:“三焦水谷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饮食不节,清浊相干,阴阳乖隔,轻者止日吐利,重者挥霍扰乱,乃曰霍乱。”

622 分类

根据病因与症状不同,有干霍乱、湿霍乱、暑霍乱、热霍乱等[2]。

7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