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寻找唐末和五代的史书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想寻找唐末和五代的史书,第1张

新唐书

旧唐书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

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

《中国历朝通俗演义》

政治、制度、人物。

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研究——公文形态·政务运行与制度变迁》(齐鲁书社),任爽主编《十国典制考》(中华书局),李天石《中国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世文编著《唐太宗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冷东《唐代宗》(吉林文史出版社),郭锋《杜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兰州大学出版社),赵荣蔚《晚唐士风与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

经济、社会、宗教、艺术。

王晓骊《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魏明孔《中国手工业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福建人民出版社),王辉斌《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群言出版社),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学苑出版社),周腊生《五代状元奇谈·五代状元谱》(紫禁城出版社),夏炎《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古籍出版社)。〔日〕中村圭尔、辛德勇编《中日古代城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孙亦平《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南京大学出版社),姜伯勤《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三联书店),李映辉《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沈冬《唐代乐舞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献、考古、中外关系。

闫艳《<全唐诗>名物词研究》(巴蜀书社),韩理洲辑校编年《全隋文补遗》(三秦出版社),徐蜀编《隋唐五代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傅璇琮等主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梁太济《唐宋历史文献研究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化文、李鼎霞校注《行历抄校注》(花山文艺出版社),欧昌俊、李海霞《六朝唐五代石刻俗字研究》(巴蜀书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唐惠庄太子李撝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唐节愍太子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等编著《唐新城长公主墓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拜根兴、樊英锋《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三秦出版社),荣新江、李孝聪主编《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科学出版社),荣新江、张志清主编《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明代的不清楚。

清代关于唐诗的选本有近400种,总量上超过了自唐至明所有唐诗选的总和。但具体在雍正朝的,没有统计,因为不是每一个选本都有确切的年代。

纵观全清所有唐诗选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御选唐诗》、清人选《唐人试贴诗》、清人选《唐诗三百首》、王士祯《神韵集》和《唐贤三味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以及翁方纲选本等等,还有金圣叹的《唐才子诗》和《杜诗解》等等。

《晚唐钟声》,作者: 傅道彬,1960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中关于唐朝也有不少的讲解,这个是偏重于政治方面的。

唐代四大类书(全三册)

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乃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作良知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贼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

1、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之资料,按照一定方法编排,以便于寻检、徵引的工具书,兼具“百科全书”和“资料编”双重性质,故《四库全书总目》曰:“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非子非集。”

2、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源远流长,一般认为,魏文帝曹丕时编纂的《皇览》及中国类书之祖。自《皇览》以下,中国历代王朝均有述作,惜六朝以前者皆已亡佚,今传世者以成书于隋末唐初及唐中期的《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为最古。这四部类书,保存了大量的唐以前的遗文秘笈,而这些典籍十之八九今已不传,所以在校勘古籍、辑录佚文及查找唐以前诗文典故和文献资料等方面,其作用十分巨大且无以替代。

你首先应当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首先推荐两本经典,一是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而是吴宗国先生的《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研究科举需要的材料及其广博,要注意的有《通典·选举门》《新唐书·选举志》(《旧唐书》无选举志)等制度说明,还有《登科记考》这样的考证与人名索引。此外要看大量的唐人文集。具体要用什么,看一下我推荐的两本书里的引用,心里就有数了。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