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第1张

 音乐与舞蹈是同一个艺术门类中两个不同的艺术品质。在其近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都是人类生命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供大家参考。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 范文 一:探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摘要:音乐与舞蹈,从古至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究竟密在何处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关键词:音乐 舞蹈 互相依存 差异

 一、舞蹈与音乐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

 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

 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二、音乐与舞蹈的相同点

 (一)节奏性

 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

 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

 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二)内容表达性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并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每一首音乐,都是作者根据现实或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用节奏和符号来创作的,并不是空洞无内容的,舞蹈也是一样的,都是有实质内容的,是舞蹈创作者用动作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从这点可见,音乐和舞蹈都是有内涵的,都是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和 故事 。

 三、音乐与舞蹈的差异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视觉艺术,是有动作而无声的艺术形式。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音乐善于表达人的内心情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可以靠听着来联想,能发挥出它的优势,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的,是要依赖音乐而存在的,当语言已经不能满足于表达情感的时候,就要加上身体的动作来共同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有当舞蹈和音乐这两者的结合,有声又有动作时就可以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对音乐有本能的需要,因为音乐能在舞蹈整个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

 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不仅为编导提供了节奏的基础,而且提供了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结构,为创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的灵感,根据音乐的旋律创造出“舞蹈的旋律”;音乐的色彩变化是对舞蹈多样化的启发,音乐的曲式结构应体现在舞蹈结构中,独特的音乐节奏会产生独特性格化的舞蹈动作,舞蹈伴随音乐的对比、展开而达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如果舞者不能很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那么自己的表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例如有些舞蹈表演,进入意境后,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舞蹈剧情就不用靠死记硬背动作,只要对音乐有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便可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舞动起来。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要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音乐在舞蹈和舞剧中也具有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作用。例如舞剧《好大的风》,在第一段“回忆”中,创作者利用以电声模拟乱风的效果,由小变大,由远至近,把观众带入了故事氛围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征”时,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唢呐的呼喊、强烈的鼓声、钹声与弦乐的演奏。最后,伴随着一阵狂风呼啸声,故事进入了结尾,音乐的寓意仿佛是要把这动人的故事吹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为舞蹈增辉,无论是追溯到人类社会最初时期,还是研究现代社会,音乐和舞蹈都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又融为一体,当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时,能为欣赏者带来美妙的享受。舞蹈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舞蹈技巧,抓住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我国舞蹈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旭光舞蹈艺术的“抽象”与“移情”—兼及其他几对关于舞蹈艺术与审美的二元对立范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1);

 [2]朱立新 试论舞蹈教学中音乐的特殊作用[A] 江苏省 教育 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 2006;

 [3]申波;乐魂舞韵总关情——音乐与舞蹈的 文化 同构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张又兮;“载歌载舞”的文化探源——兼论音乐在舞蹈艺术中的作用[J];民族音乐;2010年01期;

 [5]林敏;花蝶共舞乐陶陶——浅谈对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认识[J];艺苑;2010年04期;

 [6]王晓萍;浅谈音乐为舞蹈之灵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范文二:浅论舞蹈与音乐

 论文关键词:舞蹈 音乐 教育 修养

 论文摘 要: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一个完整的舞蹈应具备音乐、灯光、舞美、服装等等元素的参与其中,好的音乐即是舞蹈成功的一半,所以音乐是舞蹈教育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倘若舞蹈动作元素如同人的骨骼,那音乐就是或肥或瘦,或圆润或富有弹性的肌肤,她使得舞蹈更加立体,饱满,她调动了人的听觉和动觉,创造了和谐的共通空间。

 舞蹈与音乐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两者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修养在舞蹈教育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只重视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忽略了对音乐修养的加强,那么出来的作品就会是很空洞、生硬,没有内涵的。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应该是相互依存的。

 可是在当下社会一些舞蹈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的欠缺,严重的影响了舞蹈的发展和表现。本论文通过探寻在舞蹈教育中音乐修养的加强,使人们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今后的舞蹈教育和学习中重视音乐的修养,把舞蹈与音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与音乐是水乳交融的姊妹艺术,任何一种舞蹈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创作,没有音乐的伴随就不存在舞蹈。舞蹈与音乐在历史上、结构上、旋律上及各民族舞蹈的结合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古籍中,多把“乐”与“舞”并提,也就是说,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形态,音乐是舞蹈的声音和内容,音乐配合舞蹈,使舞蹈的表现能力大大加强,舞蹈配合音乐,使虚的音乐形象变成较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与音乐都具有抒情性。古人认为,舞蹈和音乐都是人类感情最集中的体现。直到现在,当人们兴奋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可见舞蹈和音乐都是抒发人物情感的艺术,舞蹈与音乐都属于时间艺术,舞蹈与音乐都要表达一个进程,都在时间推移中展示主题,刻画形象。

 在表达内容和情绪时,音乐需要音符的连续,舞蹈需要动作的连续;其次舞蹈与音乐都是以节奏为基础的,节奏是产生动感的基本要素,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如果没有节奏的支撑,音乐和舞蹈都会瘫痪,在舞蹈中,节奏是联系动作的纽带,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变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现不同的内容。

 比如旋转的动作:如果旋转速度很快,就可以表现出人物激动的情感,或暴怒,或狂喜,或哀痛;如果速度减慢,则激动的情感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如果旋转的速度减到最慢,那么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了。可见有鲜明的节奏,和音乐紧密结合是舞蹈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我们常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说明了音乐对于舞蹈的重要性。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一个舞蹈作品的成功或失败,舞蹈音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音乐不仅仅是舞蹈的伴奏,而且还表现人物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音乐对舞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音乐可以配合舞蹈在听觉和视觉上同时刺激观众,两者结合能互为补充从而形成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相统一的整体。比如如果出现低沉缓慢的音乐时,一般是要表现人物比较失落、哀伤的情绪,观众通过凄迷婉转的音乐和舞蹈演员的表演,可以充分体会到人物的情绪变化。

 由于音乐对舞蹈的特殊性,舞蹈编导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到灵感。舞者在学习或表演时,把对音乐的理解融入到现实的舞姿中,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舞者通过反复听音乐,体会音乐的情绪,然后将脑海中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只有懂音乐的人才会被音乐情绪所打动,所以搞舞蹈的人,一定要学会听音乐即兴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是连接舞蹈动作的纽带,通过音乐把舞蹈动作串联起来,形成有规律的组合。音乐的风格可以体现出舞蹈的风格,比如藏族弦子舞,音乐速度较慢,旋律优美,婉转而深情,舞蹈动作舒展、柔美,其音乐与舞蹈风格都是一致的。

 通过上述对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两方面的介绍,说明了舞蹈中音乐的重要性,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加强舞蹈专业人员的音乐修养是提高舞蹈人才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音乐包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单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就包括乐理基础、和声、中外音乐史、曲式分析等。音乐技巧又包括对视唱练耳、声乐基础、钢琴基础等课程。

 本人认为,以上这些课程对舞蹈的学习帮助很大,如果舞蹈学习者没有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就不能够从音乐的思维中获得更多舞蹈之外的营养,更无法在创作时很好的把握音乐,所以这些课程的学习都是必要的,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课程也很有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是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音乐的配合来完成,每一种舞蹈、每一个舞者都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动作的创作,加强肢体音乐语言的训练,就是让舞蹈学习者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把脑海里想到的形象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一个具有良好音乐修养的人,一旦音乐响起,随着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舞者就进入了用肢体语言阐释心中对音乐感受的世界。

 但是在一些中等专业的舞蹈(艺术)学校并没有开设完整的音乐教育课程,没有把音乐修养提到相应的高度,这就限制了他们对音乐中舞蹈形象的想象和表现,限制了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训练中,应该多注重学生对乐感的培养,在理解感受音乐的同时,发自内心的用舞蹈动作把体会到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天云21世纪舞蹈教育的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

 [2]李晓敏邓肯舞蹈教育思想对我国 儿童 舞蹈教育的启示[J]剧作家2005(6)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范文三:也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 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音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它的存在。

 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和。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它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音响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

 舞蹈是空间、视觉的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同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作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基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从上古时代,舞蹈、音乐就伴随着人类声场劳动而产生。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如《毛诗》序所说,“情动于中,而行与言,是言之不足,故叹之,足之蹈之也”。人们用手拍打,脚踩踏,在某种动作连续重复过程中,就产生了有规律的节奏,既是音乐的也是舞蹈的节奏。舞蹈需要音乐来强化节奏感,音乐也需要舞蹈来诠释节奏。在节奏相同的情形下,产生多种多样的动作变化和队形的更改,从而形成群舞或独舞。

 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而在群舞的创作当中,由于表演者是由多个人组成,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那将导致群舞作品创作失败。在独舞的舞蹈作品创作中,舞蹈编导也必须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或者是根据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自行安排与音乐相对应的舞蹈动作完成作品创作。

 抒情也是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两者都长于抒情而拙于叙事。舞蹈借助形态动作,便于表现情感的外部形态,音乐长于抒发复杂而强烈的内心情感,而且音乐的表达具有抽象性,它不会对舞蹈的具体表达产生重叠,矛盾或干扰,而可以与舞蹈结合得天衣无缝。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成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

 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来体现的。舞蹈正是在形体动作与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就来 说说 舞剧当中的《乌纱魂》的编导情况为例。在该剧的编导过程中,他没有单纯地去设计舞蹈动作,而是先把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用在倾听音乐上。

 所谓听,就是用心灵去感知音乐,就是“入境”,在旋律中体味,去寻觅动作的源头。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泄点时,剧情中设计的动作和音乐融为了一体,自然流淌而出。在排演场上,剧情不靠回忆动作,更不靠场记,而是先和演员一起反复听音乐,交代对音乐的准确感觉,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他便在“凝固”的音乐气氛中如痴如狂的教起动作来。这时舞蹈随音乐驰骋,动作从胸中流出。

 因此,《乌纱魂》剧的动作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自然流出来的,如同行云流水,相映成趣。这正是源于舞蹈与音乐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乐舞”之称。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表达感情的。音乐本来就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中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做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舞蹈家对于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当然有更深的感觉和理解。这种感觉和理解进一步激发起内心的感情,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本人看来,音乐shi少在以下六个方面,给舞蹈增添了魅力。(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铉、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花容点睛,立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它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靠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节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末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是舞蹈的灵魂,那么它的基础也是节奏。因之节奏是音乐与舞蹈同步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也是连续两种艺术的桥梁。

 2舞蹈和音乐在表现特点上都是不擅长表现抽象的概念。二者都是长于抒情,拙于叙述,更拙于理论。舞蹈与音乐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人们审美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并表现着他们的传统习俗,道德观念以及理想和愿望。它们都来自于生活,并都用自身的表现规律去揭示生活,因此,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并不是理论性的。

 3舞蹈和音乐都是表演艺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表演,才能完成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一个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演出

 时,舞蹈和音乐同时经过视觉的途径到听觉的途径——“殊途同归”于欣赏者的感官,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质”。

 (三)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差异

 1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进一步说,一个是有声而无动作,一个是有动作而无声,这两者的结合既有声又有动作,就可能产生更鲜明、更准确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细致的感情。

 2音乐善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本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并且是靠听着来联想,发挥其最好的效益,而舞蹈是通过具体的动作来表达要表达的对象。

 3音乐是可以不依靠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而舞蹈必须依赖音乐而存在,人类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语言,当语言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就用欢唱来表达,当欢唱还不足的时候,才用手舞足蹈来表达它。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舞蹈与音乐如鱼和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两者结合给人类带来一种美妙的艺术享受。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论文相关 文章 :

1 刍议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渗透论文

2 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 关于舞蹈教育的研究论文

4 浅谈音乐的功能论文

5 浅谈音乐课堂管理论文

《穆天子传》又称《周王游行记》,共六卷。作者不详,有晋代郭璞注本为晋咸宁五年(279),不准盗发战国魏王墓所得。同时出土的其他竹简都已经亡佚,只有《穆天子传》流传下来。

《穆天子传》前五卷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之乘,西行参加西王母宴会之事;第六卷记载穆王宠妃盛姬病卒于途和为其办理丧葬之事,行程达两万五千里之遥。其内容包含了当时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还有神话传说。

可以说,《穆天子传》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却又如同小说一样,具有虚构的部分。《穆天子传》到底能否看做是小说呢?其与小说文体有何异同?

一、何为小说

我们首先对“小说”这一文体进行概念理论的界定。“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这里的小说指的是琐碎的语言。在《汉书•艺文志》中,刘向将小说家列为流派,认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这也就是说,小说是出于虚构的。到了唐代,文人才有意识的去写作小说,小说文体走向成熟,成为了独立的文学体式。金圣叹认为历史是“因文运事”,而小说是“因文生事”。

以《三国演义》为例子,即是以史书《三国志》为依据,三分实、七分虚的构织了一个精彩绝伦的三国世界。《穆天子传》是围绕周穆王西行一事展开。可以看做是一部游记,忠实的记录了某年某月,经行某地,遇见何人何事,更像是一部合格的旅行日记。

但他也塑造了精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尤其以周穆王和西王母宴会对饮一卷,充满了神话色彩。宠妃病亡、周穆王悲痛欲绝一段,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但可惜,这部分不过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平直的记述,谈不上艺术创造性。

二、《穆天子传》的性质

清代以前,关于《穆天子传》的研究,主要对其作文献整理、注释工作。后来的研究转向多领域。除了文学、文献方向以外,还涉及到地理、民俗等方向。至于《穆天子传》一书的性质,学界向来争论不一,众说纷纭。

与《穆天子传》同时出土的《竹书纪年》中,有周穆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的记载。可见当时是作为史传资料而记录下来的,王嘉在《拾遗记》中写到:“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史记》中亦有相关记载。《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都将其列为史部。成为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典籍资料。

但《穆天子传》绝非信史。《穆天子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将周穆王塑造成一个英明的君王,这与历史史实并不相符。《穆天子传》的故事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对周穆王西行的经历作以记述,其中虽然记载了各个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等问题,但途经的地方却与《山海经》、《楚辞》中所载神话相合。却并不是全部真实可考的。

西王母和八骏更是神话之说。此外,从艺术性上来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文极赡缛,有法可观。三代前叙事之详,无若此者。”从写作的笔法上,肯定了《穆天子传》的文学性,认为其可以看做是小说的滥觞。

到了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论及《穆天子传》性质时,认为《穆天子传》中所记周穆王西行之事,在早期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较“《山海经》、《淮南子》尤为近实。”与《列子•周穆王篇》相类,认为其是当时民间流传的故事,当归入子部小说家类。

三、《穆天子传》与小说文体的异同

现代文学理论定义中,小说包括“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将其运用至《穆天子传》中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

人物刻画上,以周穆王为中心,涉及到其他历史典籍中有所依据的人物达47位之多。而其主要刻画的周穆王形象,也是十分立体的。在政治上,励精图治,爱好和平,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关心百姓生活,体谅受灾民众的苦难。在感情生活上,对于因病逝世的宠妃盛姬,会痛哭流涕,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穆天子传》对其他随行的人物也有刻画,虽然较为简略,但也各有特色。并不是苍白无力的叙述。情节叙述上 ,主要周穆王西行途中所见。描绘了不同民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环境描写上,以西行漫游中所见,描绘了不同地域的独特风景。有高山雪景,春水清泉。有沙漠,也有草原。环境的描写与人物活动轨迹相关联,推动了故事的进展。

在叙述手法上,主要运用虚构的手法。开篇周穆王的“八骏坐骑”可以日行千里,就奠定了奇幻的基调。而以周穆王会见西王母一节,更为精彩。此外,还运用到了夸张、渲染的手法。可见,《穆天子传》已经初备了小说的各要素。

但总体上来说,《穆天子传》大部分的内容仍然是铺陈直叙,文笔不够统一,比较粗糙的,其目的和创作动机也是为了“记实”。只是在其中混入了神话色彩的奇幻构思,这与先秦时期文学创作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结语

由此可见,《穆天子传》虽然只是处在较为幼稚的萌芽阶段,但是,其中富有神话色彩的想象,细腻的片段描写,已经远超其他同期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显示出“小说化”倾向,对后期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书灿,《<穆天子传>研究述论》,高校社科信息,2002年第5期

2马振芳,《大气磅礴开山祖 ——<穆天子传>的小说品格及小说史地位》,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中国很早就认识到适地适树在植树造林中的重要性。如西汉刘安《淮南子》中说:“欲知地道,物其树”,指出了树木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密切关系。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对此有进一步的阐述:“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精辟地说明了适地适树的意义和重要性。明代王象晋著《群芳谱》中,对此认识更有所发展:“在北者耐寒,在南者喜暖。高山者宜燥,下地者宜湿。……此物性之固然,非人力可强致也。诚能顺其天,以致其性,斯得种植之法矣。”至于具体反映适地适树的内容,包括不同树种对光照、气候、土壤的不同要求等,在古农书及农谚中更有大量的记载。但适地适树一词则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见诸于中国的文献,日本也有类似的术语。

古代造林用的树种大多是野生种,对其种内变异又研究不够,因此适地适树中的“树”主要指的是一个物种。现代的适地适树概念中的“树”,应理解为不同层次的基因型,也包括适地适种源、适地适类型、适地适品种的含义。研究种内各种源、类型、品种的适生地区和条件,是研究适地适树的新课题。

为了贯彻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必须对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一方面要求按照立地条件的异质性进行造林区划和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见森林立地),另方面要求对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对各种立地条件的要求)进行深入的研究。一般来说,采用乡土树种造林比较容易实现适地适树,但有时引种外来树种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开展生产性引种前须经过周密的分析及一定时期的引种试验(见林木引种)。

    引言

    老子云:“大音希声。”然而这只是一种哲学范畴的意境。设若一切至大至美之音皆以无声少音为终极,那么世上何谈“音乐”二字?在上古的中国,更是以“黄钟大吕”作为追求的音乐至境!

  说到“黄钟大吕”,自然而然要提到奏出音乐来的媒介物—乐器。

而说到古老的中国乐器,就不得不要言及青铜乐器,而其中又以青铜编钟格外受人瞩目。

青铜编钟的发展史概略

(一)起源期(西周以前<公元前1046年之前>)

现在一般认为,原始时代已有钟的雏形,材质为竹、木之类。而考古发现证明,最原始的钟是陶制的,[1]其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具有腔体模截面且呈非正圆的形状。而青铜编钟真正的滥觞则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铃(约公元前2100年),[2]因其有“合瓦形”结构,符合中国式编钟的基本特征。而真正意义上的青铜编钟是在江西新干的大洋洲商墓中被发现的最早的鎛钟,[3]但当时尚未盛行。

         

图一,二里头出土铜铃

兴盛期(西周至战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21年>)

当鎛作为青铜编钟的三种形制之一(另外二种是甬钟和钮钟)开始盛行时,已是春秋战国时期。[4]考古发现,陕西眉县出土的3枚鎛属西周中期,[5]为迄今所知比较完备的一套编鎛。最早的甬钟出自陕西宝鸡伯格墓,学界有“南来”、“北来”、“南北交流”几种说法,而以“南来说”最具说服力。成型后的甬钟以其特殊的结构而常悬挂,侧悬或直悬。如此有利于甬钟的编列使用。[6]晋侯稣编钟大约作于周厉王时期,展示了西周甬钟的发展演变历程。[7]最早的钮钟是河南陕县虢太子墓出土的9枚一组,属西周末至春秋初。[8]

   

图二,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出土鎛钟

最蔚为壮观的一套青铜编钟,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编钟,全套编钟共计65枚,其中甬钟45枚,钮钟19枚,另有楚王赠送的鎛1枚。[9]是迄今声律最为齐备,铸造最为精良的青铜编钟。每个钟可发两个乐音。[10]

       

图三,湖北随县出土曾侯乙编钟

这一时期是编钟从定型成熟到盛行的黄金时期,名副其实的兴盛期。

衰落期(秦汉至清<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

孔子曾云:“克己复礼”。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到春秋时期,周礼已多少受到些许破坏。而至战国末期,则真的是礼崩乐坏了。这一时期贵族僭越礼乐制度,既使得青铜编钟得到大发展,又为其盛极而衰埋下伏笔。[11]

秦汉时代,周朝以来的礼乐制度彻底崩溃,编钟发展的兴盛期结束,双音钟制作随之失传。[12]

其后各朝代虽有想恢复周礼古制,如制造雅乐用的钟、鎛等,但均不能与先秦时代青铜编钟同日可语。如清代制作的编钟没有一套是合律的。[13]由此可见青铜编钟的衰落何其甚也!

青铜编钟的声学原理

若干年前,沪上的电视台举办家庭演唱赛,最后获得冠军的家庭采用了别具一格的伴奏形式----碗琴。碗琴的音调高低和加水的多少有关,在碗里加上不同量的水,碗里剩下的空气的量也就不同,[14]如此,即可敲击出不同的声音,并且有音阶变化,产生出美妙的乐声。同理,编钟也是采用了类似的声学原理,只是材质、制造技术不同罢了。

青铜编钟的声学原理无疑要比碗琴复杂得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三:1、钟体结构的特殊性。

由于编钟具有合瓦形的结构,其发音机制就是弯曲板的板振动,能够产生两种基频振动的模式,使一钟双音成为可能。[15]宋沈括曾云:“古乐钟皆圆如合瓦。盖钟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可认为是对编钟合瓦形特殊结构的肯定。[16]

图四,甬钟各部位名称说明图

2、钟体各部位几何尺度的特殊性。

  编钟钟体的尺寸与声学性质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整铣长及钟体厚度改变编钟的振动频率。[17]以曾侯乙编钟为例,它的定音钟频率经实测为2564Hz,与当今钢琴上的中央C频率接近。[18]

3、钟的合金成份的特殊性。

  编钟的合金成份在先秦的《考工记》中略有记载:“六分其金(即铜),而锡居一”。[19]以曾侯乙编钟为例,含锡量在12%-145%。含铅量在1%-3%,余为铜及少量杂质。含锡量低于13%时,音色单调、尖刻;含锡量在13%-16%时,音色丰满、悦耳。是否加铅直接影响到钟声的传递,铅能很好地起到阻尼作用,加快钟声的衰减,有利演奏,又不影响音色。[20]

青铜编钟的铸造技术

上节中已提到青铜编钟的合金成份与发音相关。而正确的合金配比就是编钟铸造技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上所述《考工记》载:“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21]含锡量在七分之一,即143%,可见当时铸造技术已经比较规范了。另外,我国各地出土的青铜编钟均采用分范合铸法铸造。[22]现代科学鉴定表明,以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种青铜器物为例,其制作工艺大致有浑铸、分铸、锡焊、铜焊、雕刻、镶嵌、铆接、熔模等铸造技术。[23]

青铜编钟的理化分析与测年方法

理化分析

  根据陈铁梅《科技考古学》一书第五章《冶金考古概述》所述,对于青铜编钟之类金属遗物进行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的手段主要有四种,试简略转述如下:

化学组成测量;

  化学组成测量,在20世纪中叶以前,都采用传统的湿化学定量分析方法。随着分析仪器的进步,目前比较常用的仪器分析有:原子发射光谱仪(AES);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X荧光光谱仪(XRF);

电子探针(EPMA);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和中子活化分析(INAA)。[24]

显微结构观察;

  青铜制品的机械性能则是由其合金内部的显微结构决定的,观察、研究的仪器主要有:

实体显微镜;

 

    图五,实体显微镜

光学金相显微镜;

   

  图六,光学金相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25]

   

    图七,电子显微镜

物相分析;

  利用青铜制品表面产生的锈蚀产物进行矿相分析,主要方法有:

X射线衍射谱仪(XRD);

红外吸收光谱仪(IRA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激光拉曼光谱仪。[26]

铅同位素分析。

测量铅同位素比值的仪器主要是质谱仪。[27]

测年方法

由于青铜器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测年是十分困难的。包括青铜编钟的测年目前也只能通过间接法测得,比如个别青铜编钟上可能残留有黏土质或砂质的铸造模具,由此可采用热释光测年,测得青铜的制作年代。[28]

目前,许多研究单位在对青铜器具做直接测年的研究,我们有理由乐观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编钟等青铜制品一定会能够实现直接测年的可能。

计算机及数学在青铜编钟考古中的应用

如今,计算机的应用可谓方兴未艾,仅以青铜编钟为例,其在考古上的应用就很广泛,有发掘的计算机模拟与登记;绘图中的计算机技术;问题的计算机模拟;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等等。[29]比如湖北省博物馆2007年在对馆藏编钟的修复过程中,就曾将编钟原音收集到计算机中,恢复原音成为青铜编钟修复的一个新标准。[30]

另外,数学在考古中的应用也比较常见,如:考古中的数学模型;数理统计在考古中的应用;模糊数学在考古中的应用;系统论在考古中的应用。[31]

                      结语

      时至2017年,人类的新兴科技层出不穷。如今,人工智能已然战胜了人类的围棋高手。AR、VR等等技术不断更新。3D技术日趋成熟,谁说未来不能用3D技术修复或复制出青铜编钟呢?如前所述,实现编钟等青铜制品的直接测年日益成为可能。可以预测:各种新技术必然会应用于青铜编钟的考古中,人类会理性地应用各种新技术,解开我们的祖先许多难解的智慧之谜,造福于今人和后人。也许,这就是我以青铜编钟为例对科技考古学的意义进行些许探讨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王欣,中国古代乐器[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5,P6

[2]蒋定穗,中国古代编钟论纲[J],中国音乐,1995,(1)P17

[3]关晓武,青铜编钟的发展脉络[J],中国科技史料,2001,(1),P39

[4]同[3],P39

[5]同[3],P39

[6]同[3],P39

[7]同[3],P40

[8]方建军,地下音乐文本的读解—方建军音乐考古文集[M],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P259

[9]秦序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乐器[M],北京:开明出版社,2015,P125

[10]同[3],p40

[11]同[3],P40

[12]同[2],P20

[13]同[2],P20

[14]清澈贝贝,新浪博客—奇妙的碗琴[OL]

[15]刘玉堂等,曾侯乙编钟与中国古代艺术和科技成就[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59卷(5),P597

[16](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P278

[17]同[15],P597

[18]武际可,音乐中的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P64

[19]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P41

[20]同[15],P597

[21]同[19],P41

[22]同[2],P18

[23]同[15],P596

[24]陈铁梅,科技考古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P111-114

[25]同[24] ,P114-120

[26]同[24],P121-125

[27]同[24],P126-139

[28]同[24],P126

[29]潘春旭,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文物的理化分析PPT-5[EB],P57

[30]胡家喜等,青铜编钟修复中的矫形定位装置及其使用[J],文物修复与研究,2009(00),P1

[31]同[29],P58

文中均来自互联网。

1 “回望了过去展望未来”用文言文如何表达

1、文言文:悟以往,知来者。

2、原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出处:魏晋时期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

4、原文节选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5、译文: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2 用古文写一篇关于自己展望未来的文章,两百字左右

芝城父老,别来无恙,

余尝闻世人有疑,不知当今美利坚凡事皆可成就耶?开国先贤之志方岿然于世耶?民主之

伟力不减于昔年耶?凡存诸疑者,今夕当可释然。

今夕之释然,皆蒙美利坚民众之协力——学塾祠庙之外,市井乡野之间,万千父老心焦似

焚,苦待竟日,愿献一票之力。其中,平生未尝涉国事者,数亦不少,而今有此义举,皆

因一念不衰——今夫天下,非同既往,愿发吁天之声,必成动地之势。

今夕之释然,皆仰吾国同胞之齐心——何谈贫富老幼之差、party社宗族之异,惶论发肤肌

体之别、志趣爱恶之分。吾国既以“合众”为名,吾辈则更无疏离之意,红蓝二party并肩

而立,数十邦州挽手相合,无分你我,共称一家,昂然于世,齐声一呼,天下乃有此释然

今夕之释然,皆因愤懑者之镇静,忧惧者之勇气,犹疑者之笃定——平素世间种种,消磨

其志向,溃灭其梦想,而值此风云之际,除旧更新,当仁不让,倾力而动乾坤者,更何人

哉!

俟之诚久,其志弥坚。幸天地明察,乃有今日,乃有此刻,乃有此一选举,乃有我亿万美

利坚大好国民——吾邦之大变革,方得自兹而始也!

顷接参议员麦君凯恩电,虽未得晤,幸有一谈,其言谆谆,其意诚诚,鄙人感佩之至。选

战期内,麦君劳碌几重,奔波几许,皆为国家计。诸般求索,时日良多,皆非余所能及。

于国于民之惊人牺牲,亦非庸庸如吾辈者所可想见。以麦君之胆魄襟怀,能为吾邦所用,

实国家之幸,万民之幸也。前途漫漫,其事未竟,余所盼瞩由衷者,唯共麦凯恩君、佩林

君,及诸贤士比肩,会吾等之绵力,成吾邦之大业。

乔君拜登,亦吾所感铭至深者也。竞选之业,艰险不足与外人道,幸有乔君之辅佐,其诚

天可鉴之。乔君其人,素言恳辞切,意笃情真,盖尝经斯兰克顿街乡邻之提命,饱聆特拉

华州父老之晤教也。他日余既登总统之位,乔君必当副之。

3 展望未来,你认为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未来可能会取得什么

小故事:曾子杀猪韩非子原文曾子之妻之(12)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④,曾子欲捕彘杀之⑤,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⑧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⑨,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⑩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⑾" 遂烹彘也⑿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文化一直就在默默地流传看着清逸俊秀的瓷器,古朴贴切的陶艺,心里顿生一股慰藉;看看那古老的前人遗迹,似乎能窥出历史的痕迹;每当阅读者那一卷卷诗书画卷,我们仿佛被洗礼;还有那些精细的民间艺术-------,我们应该幸福,因为我们身在一个文明的国度,在传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 第一,亮即将传统文化的亮丽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宝剑就得用上沙场,而不是藏而不露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如何理解这一问题,到现实生活中走一趟就明白了,在大学生中调查,有又多少人看过四大名著,恐怕为数不多吧倘若在问他们对《论语》的看法,他们恐怕也知道”子曰”吧由此可见,对于真正的古典文学内涵,当代人知之者甚少从这些广泛文化来说,国人尚且不够了解,更不用说那些本来就不出名的文化了,基于这一状况, 部门需要加大力度彰显地区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特异的文化,并对外多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宣传,不然再精髓的东西都不能端上菜盘子上,让大家尽情享用文化大餐其实,现在的旅游文化承载了不少其它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期间,这些游客慢慢地接受者文化的熏陶,自然而然会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继承和发扬举个例子来说,一位游客去过黄鹤楼,那么,他定然会联想到崔颢的诗,进而可能阅读唐诗宋词,甚至古代文学,这样下去,就产生了连锁反应,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想法,但这至少是一个方面,我想我们更该做的就是把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地呈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把文化低俗化,比方说将文化变卖成获利工具然而我们不能不承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这是多大的反差啊!看看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 部门保持固有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其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想法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 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软文化的输出,也举办了很多展现传统文化的活动,比方说法兰克福展,中国就展现了很多传统文学,在德国书画展中也带去了活字印刷相关内容 太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过于冷淡,原因是很多的,如今的网上快餐文化队传统文化就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大家在生活节奏飞快的现在,都把眼光投向了五彩缤纷的都市生活,迷恋上了网络,喜欢在网上吃快餐文化,其实自己接受的文化精髓很少,大部分都只有一时的感验如今的这种情况让众多文化学者产生了危机感,因为一旦传统文化被抛弃,我们将不再是炎黄子孙,我们将不再是一个拥有多文化的民族,所以唤醒当代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很急迫的,非常必要的 第二,拓展,即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去耗,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方说用讲座的方式来讲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样既生动有趣味,定然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还通过电视来讲授文化,如今的百家讲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明显,这样的形式吸引了很多知识分子,更不用说像易中天这样的教授,讲的既有风趣又比较深刻,还有于丹的条分缕析,道理其然,能够被大多数人喜欢又如中国眉山东坡国际文化节,此次文化节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眉山人民的热情好客给远道而来的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眉山人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无论是开幕式上500余名演员用豪放的气势演绎的的《千古东坡》,还是闭幕式上,城区的十余所学校的200余学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整个东坡国际文化节,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份难得的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感这样的活动无疑对文化起着宣传的作用还有中非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石湾陶瓷源远流长,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陶片,见证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大雾岗唐宋窑址。

4 展望初二生活古文300字左右

“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开始不再彷徨也不再抱怨。。”很喜欢这首“仰望星空“,它教给了我放飞梦想,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能使你拥有远大的目标,怀揣着希望,蚕化茧成蝶,叶茁壮成树,那一丝寂寞的尘埃也同阳光而变得温暖。

展望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淡悠然,官场的,社会的黑暗,构造了一个腐朽的历史,如果陶渊明当初贪图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不是展望未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感受到秋菊绕舍,渊明挥豪的淋漓。

展望是司马迁的丹青,《史记》,所有的花都很美丽,所有的过程都很痛苦,。是的,司马迁忍受着残酷的官刑,用血肉写下了令华夏子女震惊的巨作《史记》成为中华史书的一次奇迹,也造就了一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试想,如果不是展望未来,憧憬未来,将愤怒、痛苦化为动力,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展望,不仅于个人,更于国家,华夏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以沉重的步伐走来,走过华美的唐诗,走过工整的宋词,走过繁荣的明清小说,走过鸦片战争,走过万里长征,走过八年抗战,走过“十一五”走向辉煌的明天,走向灿烂的历史舞台。

然而,展望未来,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将它付诸于行动,如果说成功是一首歌,梦想是曲,汗水是词,而行动则是主旋律。当我们选择远方而不顾风雨兼程,将地平线留给世界,直到成功把我们包围。

展望未来,为了最初的梦想,去追逐,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用温暖的怀抱拥抱世界,用坚定的信念编织成功的摇篮!

5 现代文品读·文言诗文点击(读点古籍)的答案过了今天就不要了

睿rui 4声 智 论lun 2声 语 蹙cu 4声 额皱zhou 4声 眉1)从文中看,读古籍对我们的好处是:1)对我们的人生修养和文学修养都有极大的裨益2、对我们学语言、学写作的帮助也很大(2)纵观全文,作者提倡“读点古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古代典籍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犹如一艘艘满载着思想和 智慧的航船离开了典籍,就等于离开传统文化,离开了自己的根2、读古籍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修养和文学修养,对我们学语言、学写作也帮助很大3、如果我们对古籍弃之如草芥,我们对不起古人,更对不起后人!(3)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不要忘了回眸的过去,读一些古籍,把根留住读古籍对中学生有什么意义?请说说你的见解古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古籍中的历史文化可以丰富我们的视野;古籍中的荣辱兴衰可以陶冶我们的爱国情操;古籍中的诗文小品可以诗化我们的生活 。

6 展望初二生活古文300字左右

“这一天,我开始仰望星空,发现,星并不远,梦并不远,只要你踮起脚尖,我开始不再彷徨也不再抱怨。

”很喜欢这首“仰望星空“,它教给了我放飞梦想,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能使你拥有远大的目标,怀揣着希望,蚕化茧成蝶,叶茁壮成树,那一丝寂寞的尘埃也同阳光而变得温暖。展望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淡悠然,官场的,社会的黑暗,构造了一个腐朽的历史,如果陶渊明当初贪图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不是展望未来,也许我们就不会感受到秋菊绕舍,渊明挥豪的淋漓。

展望是司马迁的丹青,《史记》,所有的花都很美丽,所有的过程都很痛苦,。是的,司马迁忍受着残酷的官刑,用血肉写下了令华夏子女震惊的巨作《史记》成为中华史书的一次奇迹,也造就了一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试想,如果不是展望未来,憧憬未来,将愤怒、痛苦化为动力,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吗?展望,不仅于个人,更于国家,华夏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以沉重的步伐走来,走过华美的唐诗,走过工整的宋词,走过繁荣的明清小说,走过鸦片战争,走过万里长征,走过八年抗战,走过“十一五”走向辉煌的明天,走向灿烂的历史舞台。

然而,展望未来,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而是将它付诸于行动,如果说成功是一首歌,梦想是曲,汗水是词,而行动则是主旋律。当我们选择远方而不顾风雨兼程,将地平线留给世界,直到成功把我们包围。

展望未来,为了最初的梦想,去追逐,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用温暖的怀抱拥抱世界,用坚定的信念编织成功的摇篮。

“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据了解,天禄琳琅是中国清代宫廷珍藏的图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该项目的修复工程是2013年启动并于2021年结束,一本古籍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接受着万名游客欣赏观看,背后是国家古籍修复师的八年努力,“天禄琳琅”修复是利用不同修复技法进行的修复,因为这些古籍的破损程度不同,所以在修复过程中,需要有大量修复经验的古籍修复师,需要细心认真寻找修复材料和工具。

据了解,修复这本古籍所用到的工具就多达48种,研究翻阅的修复办法更是数不胜数,终于在修复师历经八年的努力后,“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果成功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接受着万民游客的观览,让游客明白古籍修复的难易和古籍的珍贵,这当中代表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其实这次举办的“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能够让国人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文物修复的困难,知道我国文物的珍贵和意义。其实进行维护修复的文物是需要有相当高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天禄琳琅”成功重现生机并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它的重现生机是国家文物修复师日日夜夜的研究分析,编造固定,因为“天禄琳琅”的大部分古籍是自然老化而形成的破损,所以在修复过程中会比较困难故国家修复师用了八年的时间才将其修复。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的“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以不同层次将国家古典书籍展现给人民群众,这样能够更加体现出“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果,让这些典籍更加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让人民群众在观看它时能够迸发出一种自然骄傲的情绪,“天禄琳琅”修复项目的成功其实也是国家服务修复的一大重要成就。

简单说,人类的发源地在非洲,央视10套曾经播过,下面是详细的资料

人类起源之谜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古人类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正确的回答。多数古人类学家认为:真人是以制造工具为标志,真人出现以前的人类祖先,科学家们称之为“前人”。直立是前人从人猿共祖主干上分离的形态学标志,他从主干分离的地区可谓人类最早的摇篮。真人不断演化发展,最后成为现代人,同时形成现代不同的人种,这个进化过程完成的地区便是人类演化最后的摇篮。

在探索人类起源时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即人类是一个生物物种,他只能有一个祖先,不可能是多个祖先。不能说黑人有一个祖先,而白人又有另一个祖先。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虽能婚配,却不能生育后代,只有同种能育。如果我们主张人类多祖论,就会在生物学上犯常识性的错误,现在已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人类从人猿主干上分离,究竟发生在哪一地区?是在非洲,然后走进亚洲,还是在亚洲?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首先是由达尔文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作了大胆的推测。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表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此外,还有中亚说、北亚说以及欧洲说。由于人类的摇篮随人类化石的不断出土,而摇摆于各洲。

欧洲,特别是西欧,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从1823年到1925年就有116个个体,其中包括猿人阶段的海德堡人。而新石器时代的人骨发现得更多,有236起。因此,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而当时除了爪哇猿人外,在亚洲其他的区和非洲还没有找到过古人类遗址。还有,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出土于欧洲,即1856年在法国发现的林猿化石。加上20世纪20年代“辟尔当人”的骗局喧嚣一时(辟尔当人被有些学者看作是最早的人,甚至称他为“曙人”。最后被揭露,所谓“曙人”,原来是来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人头骨和一个现代猿类的下颌骨凑合起来的假品),所以当时许多人认为人类起源的中心是在西欧。但随着亚非两地更多人类化石的发现,人类摇篮欧洲说才逐渐退出了舞台。

“北京人”的发现不仅拯救了爪哇直立猿人,也使中亚起源说更加风靡一时。

1887年,荷兰解剖学家杜布哇,抱着寻找早期人类化石遗骸的热望,来到印尼的爪哇岛,居然找到了原始人的化石。1890年,在一个名叫垂尼尔的地方,先是找到下颌残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