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整理丛书的介绍
这套丛书启动于八十年代初,大多出版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有少数书如《黄帝内经太素》直到近年才出版。这套丛书的校勘者大多是中医学院成立前打下的中医底子,其功底绝非现在一般的所谓“教授”所能比,现在很多都已经作古,这套书也就成为了绝唱
在中医学方面,隋唐时期出现的重要中医典籍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干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以及唐代公私修撰的一系列本草著作。另外,还完成了几部整理、注解《黄帝内经》的典籍,如隋代杨上善的《黄帝内经太素》,唐代王冰的《黄帝内经素问释义》。所有这些著作,都对后世医药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宋元时期中医学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由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个时期的医药学典籍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的特点。方书方面有官修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私修的有《苏沈良方》《史载之方》等一百余种。疾病诊断方面,有崔嘉彦的《脉诀》、朱震亨的《脉诀指掌病式图》等。妇科方面,有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等。儿科方面,有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陈文中的《小儿病源方论》《小儿痘诊方论》等。法医学方面,有宋慈的《洗冤集录》。针灸方面,有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许希的《神应针经要诀》。研究伤寒病的,有庞安时的《伤寒病总论》、朱肱的《伤寒百问》等等。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不仅内部的分科更为细密,同时也出现了代表不同理论特色的医学学派,金元时期的四大家便各有多种著作,阐述各家的医学理论。如“寒凉派”的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问病式》等,“攻下派”的张从正著有《儒门事亲》等,“温补振”的李呆著有《脾胃论》等。“养阴派”的朱震亨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们的著述都从不同的侧面为丰富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现如今,国民的 健康 意识日益增强,大家对 健康 、医疗的专业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于是,当下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了医学科普的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其中科普讲座较为多见。而在电视剧《老中医》的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场景,翁泉海开设免费医学讲堂,他跟百姓们讲中医知识,普及用药常识,大家伙听了都连连叫好。
在讲课过程中翁泉海提到:中华文明五千年,中医理论至深至要,医学著作浩如烟海。大道至简,悟在天成,需要我们后人躬下身去,细心地体会研究。但也不能一味地推崇古籍,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他举例古籍中药用“鹊巢”治疗漏下之症,是由于鹊巢高而坚固,实则这种理论毫无根据,不可取之。今天我们就聊聊中医古籍中出现的一些中医用药糟粕。
毛笔头篇
1小便不通,数而微肿:用陈久笔头一枚烧灰,水服。
外国人基本不用毛笔,此方若真有效,想必来中国代购最多的应该是毛笔。
2心痛不止:败笔头三个烧灰,无根水服,立效。
看来需要普及软笔书法,不然没有足够的“败笔头”供应。
3难产催生:用败笔头一枚烧灰研,生藕汁一盏调下,立产。
若此方有效,妇产医院和妇产科的大夫看来都得失业了。
妇人病篇
1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想必妇人哪怕血崩,也不想服药。
2崩中下血:陈年蒸饼,烧存性,米饮服二钱。
陈年蒸饼?是82年的吗?
3令妇不妒:取妇人月水布裹蛤蟆,于厕前一尺,入地五寸埋之。
看来卫生间里需要开辟一块土地了。
4女人阴痒:炙猪肝纳入,当有虫出。
想必此虫是馋虫。
5妇人血病:五色带下,白马左蹄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三。
左蹄这么好使?此白马右蹄跛了?
老鼠篇
1小儿症瘕:老鼠肉煮汁,作粥食之。
看来猫咪们一定不会得症瘕。
2水鼓石水,腹胀身肿者:以肥鼠一枚,取肉煮粥。空心食之,两三顿即愈。
瘦鼠不行吗?胖子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3乳汁清少:死鼠一头烧末,酒服方寸匕。勿令妇知。
勿令妇知,这点很重要。
4大小便秘:雄鼠屎末,敷脐中,立效。
立效?看来此方应在厕所使用。
粪便篇
1解一切毒:母猪屎,水和服之。
感觉母猪屎大蜜丸会畅销,安宫牛黄丸的地位岌岌可危。
2猫咬成疮:雄鼠屎烧灰,油和敷之。曾经效验。
为什么都是雄鼠?难道粪便也有性别歧视?
3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糖了。
4水肿尿涩:用乌犍牛尿半升,空腹饮。小便利,良。
半升不算多,尿到病除。
5小儿夜啼:牛屎一块安席下,勿令母知。
继勿令妇知之后,勿令母知。
6小儿霍乱猝起者:用白狗屎一丸,绞汁服之。
原来“铲屎官”由此而来。
7疳痢欲死:新羊屎一升,水一升,渍一夜,绞汁顿服,日午乃食。极重者,不过三服瘥。
吃什么都讲究一个“鲜”字!
这些并非偏方和恶搞,而是真实记载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中医发展的过程也是吐故纳新的过程,例如医学与巫术曾经结合,后来还是走不到一起。现在的中医院校、中医专家都在努力剔除中医里的糟粕,只是在民间仍然残留死抱着糟粕不放的现象,有的地方还发展了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这是中医不能允许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 养生 ,听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
简介:1980年金秋十月,顺应国家“加强中医药书籍出版”“抢救中医孤、善、珍本,整理研究编辑出版中医古籍”的要求,中医古籍出版社应运而生。自建社以来,出版社主要承担了国家中医古籍珍本、善本、孤本及古籍研究类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国家唯一的中医古籍类专业出版社。正如社名“中医古籍”所体现的意义,中医古籍出版社具有“小而专”的特点,专业性强,突出了中医药图书的传统化特点。
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我社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中医古籍出版编辑队伍,在抢救罕见而行将失传的孤本、善本中医药古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中医古籍的整理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10年来,中医古籍出版社印制、发行中医药古籍、中医药古籍研究、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医药教材和工具书以及中西医结合科研、临床、教学图书及医学科普图书1000余种,其中古籍类图书出版比例占到30%。一些重要的学术、专业图书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奖等国家级奖励等多项。2010年,我社出版的古籍《中医古籍孤本大全》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
2011年,贯彻国家出版社体制改革精神,中医古籍出版社完成转制,并确立出版社的宗旨:坚持“抢救、整理、出版中医药典籍,传播和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出版方向,为社会提供品优质高的出版物。设定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坚持中医古籍出版的特色,走“专、精、特、新”的道路,全面提高中医古籍的出版质量,把中医古籍出版社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以抢救挖掘整理出版中医古籍为特色的全国唯一的专业出版社。目前,出版社正以新的面貌不断开拓进取。
典章文物,尽在图书,盛世修典,历史必然。在学术界普遍重视并努力发掘医籍中生命科学内涵的今天,中医古籍出版社将革故鼎新,为使杏林经典学术得以弘扬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定代表人:刘从明
成立日期:2011-04-14
注册资本:3703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北京市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0004000055564
经营状态:开业
所属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司类型:全民所有制
英文名:TCM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小街16号大白楼5层
经营范围:影印出版中医古籍孤本、秘本、珍本和研究中医古籍的著作(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本版图书零售,本版图书总发行(有效期至2022年04月30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本版图书零售,本版图书总发行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
本文2023-08-07 07:12: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