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湘西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第1张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引子

《周礼·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

在原始人类社会,对于一些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或现象,他们往往会就对其加以鬼神之名,因此,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鬼神带有极高的崇拜性。正因如此,在人类这一群体当中分离出了一小部分,他们将自己神化并施展所谓的巫术,成为了国家机关专门负责鬼神之事的专职人员,也就是巫师。

湘西赶尸

在我国古代时期,商朝称得上是鬼神文化最盛行的一段时间,后来到了西周则开始逐渐减缓,从鬼神崇拜逐渐过渡至祖宗崇拜。但尚未处于中原文化圈的游牧民族,仍然盛行鬼神文化,比如说赫赫有名的湘西巫术。著名作家沈从文就在他的个人作品《沅陵的人》中写过,自己曾亲眼所见湘西赶尸,一个赶尸匠带着一群尸体在街头走路,看上去非常恐怖。

赶尸在我国湘西地区一度非常盛行,然而随着新中国成立,赶尸以及赶尸匠已经逐渐消亡,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赶尸,大多都是当地为了刺激旅游消费而故意为之的,再配以导游煞有其事的解说,我们就会认为好像真的是那么一回事,但其实赶尸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最后的“赶尸人”,曾出面亲身示范,告诉我们师傅教授给他的赶尸方法,揭开赶尸神秘面纱。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赶尸通常发生在晚上,白天的时候是很难有机会看到他们的身影的,至于原因,赶尸匠通常会告诉我们,尸体在白天的时候不能接触阳光,只有在黑夜才能够前行。但实际上,晚上赶尸的主要原因在于夜黑人静,有很多小细节旁人看不大清楚。

除此之外赶尸还被人看作是一种不太吉利的事件,也就是说湘西当地的小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如果在外偶然看到了赶尸,千万不要过去凑热闹,而是赶快离开,对这一群特殊的群体敬而远之。正因如此,很少有人敢信誓旦旦的站出来说,我清楚地看到了赶尸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对赶尸有所印象的,只知道是一行人穿着黑袍在直勾勾的走路而已。

赶尸的真相

中国最后的“赶尸人”,为了打破外界的刻板印象,决定告诉世人真相。他曾出面亲身示范,让我们知道原来所谓的湘西巫术,也不过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假象,就好像是魔术当中的障眼法一样,一个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魔力,操纵尸体走路的。

首先就是通过一些特殊方法,让尸体保持一种干燥的状态,不至于让尸体在半路腐烂。其次无论是尸体还是赶尸匠,都要穿着长长的黑袍,这是为了隐藏一根长长的棍子。这个棍子被安放在尸体的胳膊两侧,这样赶尸匠在最前面,就可以通过抬起这根棍子让尸体全部站立起来,继而保持前行。

结语

他的主动爆料,让我们知道了这一神秘巫术的真相,揭开赶尸神秘面纱,知道了古代时期的玄学之术,也不过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把戏。还有很多古籍当中有所记载,充满神秘色彩的事情,恐怕也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完成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能够将赶尸发展成当地著名的巫术文化。

参考资料:

《沅陵的人》

  夸父追日是记载于古籍《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黄河、渭河都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喝水。夸父还没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而他死之前把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