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学典籍对当今的影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古代医学典籍对当今的影响,第1张

古代医学典籍对当今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距离说明:

后世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称该书所列方剂为“经方”。

《伤寒杂病论》对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吹耳等治疗方法也有许多阐述。另对许多急救方法也有收集,如对自缢、食物中毒等的救治就颇有特色。其中对自缢的解救,,很近似现代的人工呼吸法。这些都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资料。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张仲景在中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专著的科学价值越来越显露出来,成为后世从医者人人必读的重要医籍。

李时珍:《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难怪司马迁称赞他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扁鹊的医学经验,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因此,医学界历来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中华医典》是对中医古籍进行全面系统整理而制成的大型电子丛书。最新版本的中华医典收录了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部,卷帙上万,4亿字,汇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历代主要中医著作,其中不乏罕见的抄本和孤本,大致涵盖了至民国为止的中国医学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是至今为止规模最为宏大的中医类电子丛书,故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规划项目。

《中华医典》按图书馆分类法将收入的1000部历代中医古籍分为医经、诊法、本草、方书、针灸推拿、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医书、临证各科、养生食疗外治、医论医案、其他等十二个大类,条理清晰、经纬分明,涉及了中医学的所有学科,大部分有影响的中医古籍均囊括其中,如长达800余万字的《普济方》,名贯中外的《本草纲目》等巨著均一一收录。有了它,便等于把一座中医古籍图书馆搬到了办公桌上或家中,使读者能纵观千古医学之大成而无遗珠之憾。

《中华医典》中还设置了内容丰富的辞典,辞典由“名医”、“名言”、“名词”、“名著”、“名药”、“名方”六个部分组成,对200多位古今名医的生平业绩,2500多条中医名言,6000多个中医名词术语,800多部名著内容,1200多味中草药生态、功用及彩色图谱,1000多种临床广泛应用的中成药药方及1000多个常用方剂都能快捷地查阅到。

参加这套电子光盘的编制者,有全国中医学界、出版界的百余名志士,主审者为裘沛然、邓铁涛、王永炎、朱文锋、谭新华、刘祖贻等著名人士,他们都是学识渊博的一时之选,从而保证了全书在选目、分类、点校方面的学术质量。

《中华医典》推出后,引起社会舆论的热烈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出版报》等权威媒体纷纷报道,并予以高度评价;

《中华医典》在2000年荣获首届“国家电子出版物奖”评选提名奖。

《中华医典》是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史上一部巨著,是对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一大贡献,它的出版使古老的中医学重新焕发出青春,对中医学的普及、推广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古代中医学著作可谓卷帙浩繁,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世界上的第一部药学专著,是东汉时期完成的《神农本草经》。这本书现虽已失传,但其丰富的内容仍被保留在以后历代编修的本草书录中,并被列为我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这部药学经典,较欧洲可与之比美的药学书至少要早16个世纪。

世界上的第一部临床医学专书,是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它不仅一直指导着我国医学家的临证治疗,而且还流传到国外,影响深远,是世界上第一部经验总结性的临床医学巨著。

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文献,是东汉时期魏伯阳著的《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炼丹文献,也是近代化学的前驱。世界上的科学家们也公认炼丹术起源于我国。

第一部脉象诊断学,是西晋时期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其特点在于正确描述和区分各种脉象,并将脉、证、治三者结合进行分析,故对世界医学影响很大。

早在582年,我国的脉诊学就传到朝鲜、日本等国,700年后为阿拉伯医学所吸收,并于10世纪被中东医圣阿维森纳在他的名著《医典》中引述。

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是南齐医家龚庆宣著述的《刘涓子鬼遗方》。这本书扼要总结治疗金疮、痈疽、疮疖和其他皮肤病等方面的经验,收列内、外治法处方约140多个,并最早创造了用水银外治皮肤病的方法。我国运用水银软膏较国外至少要早6个多世纪。

我国现存最早的伤科专著,是唐代蔺道人著述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重点叙述了关于骨折的处理步骤和治疗方法,包括手技复位、牵引、扩创、固定等内容

提出了对一般骨折复位后用衬垫固定,并指出要注意关节活动;对开放性骨折,则主张快刀扩创,避免感染;对肩关节脱臼,已能采用“椅背复位法”,这也是世界整骨学的首创。

半个世纪以后,元代危亦林使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椎骨折也是世界上的创举,英国达维氏直至1947年才提出此法,较危氏法晚600年。

世界药学史上的伟大著作,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此书载药1892种、药方11000余条、插图1160幅,在当时可说是集我国中药的大成,不仅汇集了以往各药学著作的精华,也对过去某些药书记述错误及不真实的数据和结论作了一些纠正和批判。

据知,16世纪的欧洲,尚无能名之为植物学的著作,直至1657年波兰用拉丁文译出本书后,才推动了欧洲植物学的发展。在《本草纲目》成书后近200年,林纳才达到相同的水平。

由于《本草纲目》的辉煌成就,该书被称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先后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是研究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重要参考数据。李时珍亦被列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之一。

世界上的第一部药典,是唐代李勣等人对《本草经集注》详加订注,增药114种,分为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及有名未用等11类,凡20卷,名为《新修本草》,后世称为《唐本草》。

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撰颁布的药典。它比世界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要早883年。《新修本草》书成后800多年后,在日本始出现传抄本。

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在法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除了以上所举的一些事例外,在我国医学还有诸如种痘、司法检验及营养疗法等领域的创见和成就,也列居世界之显位。故有人说:我国除了“四大发明”外,中医药应是对世界的第五大贡献。从医学发展史和现状看,这种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医典》的作者是西那(阿维森那) (980-1037),阿拉伯最有名的医学家之一。《医典》是一部百科全书,包括有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药学、卫生学和饮食学等方面的内容。特别论述了大脑和神经的作用,对于鼠疫和天花等传染病,他提出一种肉眼不能见的病源体致病的见解。书中所载药物七百六十种,还记载水疗、日光疗和空气疗等物理疗法。在外科方面记述了除膀胱结石手术、切开气器的手术等,还有中医的脉诊法的内容。这本著作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一个时期之内成为欧洲医学的经典著作,被许多大学用作医学教科书。阿维森那被誉为“医学之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