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云南大学院校代码是多少?,第1张

云南大学院校代码10673。

学院简介: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0年,改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1950年定名为云南大学。1958年,云南大学由中央高教部划归云南省管理。1978年,云南大学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1999年,云南政法高等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大学。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呈贡、东陆两校区,占地面积436364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82万册;下设27个学院、10个研究机构、1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本科专业82个;有教职员工3023人,院士12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下设27个学院,1个附属医院,设有研究生院,有本科专业82个,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教育、艺术11大学科门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教职员工302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2582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2017人,具有正高职称的507人,具有副高职称的67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219人。专业技术岗位中教学科研人员1930人,具有正高职称的44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845人。教学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1136人,硕士614人。

学校有院士12人(含双聘),长江、杰青、千人、优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70余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14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29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教育部-IBM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INTEL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级精品课程33门,云南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

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国家级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以及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云南省级特色专业11个,云南省级重点专业18个,云南省级品牌专业4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缅甸语、新闻学、历史学、化学、生态学、统计学、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档案学、旅游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科学、物理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会计学、行政管理、视觉传达设计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CDIO的国际化、工程化软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云南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数理基础科学、信息安全、英语、民族学、金融学、材料物理、行政管理、法学、制药工程

云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旅游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环境科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态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软件工程、化学、新闻学、工商管理、法学

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软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化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新闻传播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球环境实验教学中心、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城市建设与数字城市实验教学中心

云南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自然资源化学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服务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社会工作专业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复合型法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学成果

1989年-2014年,云南大学连续七届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9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2021年,学校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5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有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0个,含自主设置22个),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0个,含自主设置40个),2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民族学、中国学、数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态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系统科学、物理学、公共管理学、地理学、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

云南省级重点学科:生态学、民族学、中国民族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国经济史、工商管理、植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数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关系、民族法学、有机化学、思想政治教育、遗传学、旅游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微生物学、化学、专门史、理论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文艺学、公共管理、理论物理、气象学、系统分析与集成、生物学、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云南省院省校重点学科: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物理化学、民族文化学、政治学、金融学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生物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中国史、生态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公共管理、社会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哲学、教育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物理学、系统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世界史、生态学、统计学、药学、天文学、地质学、网络空间安全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四部委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察站,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7个教育部备案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1个“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非结对学术机构,1个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科学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电子能源国际联合实验室

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周边外交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南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跨境网络空间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云南亚洲象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技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尼地理资源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天然产物及类天然产物合成创新团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药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验室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天然产物转化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等、云南省粒子天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微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软件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植物繁殖适应与进化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地球系统科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南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及古环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云南省高原湖泊及流域生态修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作物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喀斯特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特殊生境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云南大学稀贵矿产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多年生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铜基及特种先进导电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云无线接入与异构网络工程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人类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谱传感与边疆无线电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等

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化学原料药及药物中间体工程研究中心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周边地区安全与区域合作研究基地、云南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滇学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与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基地

云南高校新型智库:沿边开放与经济发展智库、西南周边环境与周边外交智库、边疆民族问题智库、民族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智库、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智库、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智库、法治云南研究中心智库

云南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统计物理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团队、非线性分析和优化科技创新团队等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西部发展与社会转型研究团队、云南省民族政治与边疆治理研究团队、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田野调查与民族志研究团队、民族文化产业研究团队、云南农村综合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中国西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研究团队、云南对外开放与周边安全研究团队、当代缅甸与滇缅关系研究团队、能源安全研究团队、云南旅游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团队、云南城镇化与多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研究团队等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项目6项,国家水专项重大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7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5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5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国际青年古生物学家“Hodson Award”奖等多项大奖。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3项、特等奖3项。20余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和《中国社会科学》。

2016、2017年,学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2016)、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4项、青年项目14项、西部项目12项、委托项目1项;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8项,其中教育部重大攻关委托项目1项、一般项目10项、西部项目5项、专项项目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14年12月,云南大学图书馆总藏书量为3008610册(其中图书馆藏书2766592册;资料室藏书242018册),藏书以生物生态学、历史学、民族学及地方民族文献为收藏重点和收藏特色,170170册古籍线装书及2000余种民国时期报刊为珍藏。另有电子图书841130册,中文数据库35个,外文数据库54个。

图书馆馆藏线装古籍图书有107种古籍图书定为珍善本,大部分为明中叶嘉靖、万历时期刻本及清初刻本。其中有宋元递刻本、海内外孤本、名人学者题跋本及稿、抄本,彩绘本等。明刻本有内府本、国子监本、藩府本、书院本、著名坊刻本和家刻本。东陆校区设有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云南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学术期刊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主办有《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学报》文、理科版等学术刊物。《思想战线》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十一种期刊之一。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被《CA》收录美国《数学评论》、《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俄罗斯文摘杂志、德国《数学文摘》、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P)收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收录,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曾获全国社科学报百强、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四届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荣誉。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由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台湾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曾获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质量奖、云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内容编辑质量奖等荣誉。

《思想战线》入选《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定的“全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奖、“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以及“全国百强学报”、“全国双十佳学报”等奖项,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首批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设的11种期刊之一。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列为重要上架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国际上100多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其中与剑桥大学、欧洲南方天文台、耶鲁大学等29所一流大学和国际学术组织合作开展科研,与东京大学、温莎大学等33所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建有覆盖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完备的区域国别研究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数据库,有8个教育部备案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实施院校。留学生生源国数量达70个,基本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全覆盖,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的留学生培养基地,发起成立“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油用牡丹

=====================================================================

  牡丹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长期以来,主要以观赏和药用为主。随着牡丹食用、油用和保健功能研究发现,其不仅观赏价值较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发展前景

  1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油用牡丹产油量高(含油率22%以上),油质优;在营养价值上,牡丹籽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26%,特别是有“血液营养素”之称的α-亚麻酸含量占42%,远高于其他食用油,多项指标超过了“液体黄金”之称的橄榄油,是很好的食用油。油用牡丹从第三年起开始结籽,产籽寿命可达60年以上。盛产期每亩产籽400千克左右,按2012年20元/千克的收购价,每亩每年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按牡丹30年1个生产周期核算,每亩纯收益为6000多元;按种植常规农作物每亩每年1200元的效益计算,种植油用牡丹效益是其5倍左右。

  2 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油用牡丹适生范围广,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既可结籽,也可观花,是很好的绿化美化树种。既能在连续8个月无降水的地带生存,也能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寒贫瘠山岭上存活。发展林下种植,有利于巩固森林资源,也是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

  3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油用牡丹是我国的原生树种,作为一种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可以缓和中国食用油市场的严峻形势,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又适宜林下间作,是农民新的增收致富途径。油用牡丹产业是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的全链式产业,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产业开发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油用牡丹被国家列为重点木本粮油树种和新资源食品,目前已在全国推广栽植304万亩,发展迅速。

  二、丰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栽培油用牡丹宜选择结籽多、果荚大、籽粒饱满、结籽率和出油率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凤丹牡丹、紫斑牡丹等的实生苗。

  2 园地选择 根据油用牡丹喜凉厌热、耐旱忌涝的特性,宜选择土质疏松、排涝方便、pH值65~80的砂壤土向阳地块,忌在酸性或黏重土壤上栽植。

  3 整地待植 栽植前施底肥,每亩撒施200千克饼肥或1800千克腐熟有机肥,加50千克三元复合肥,再加15千克辛硫磷颗粒剂、5千克土菌灵等土壤杀菌剂后,深翻30~40厘米后耙平待植。

  4 苗木定植 定植时间一般在秋分后至寒露前。选择3年生优质壮苗,栽前剪除根尾2~3厘米,在800倍福美双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晾干后按株行距40厘米×60厘米或30厘米×70厘米,每亩3000株左右定植,小苗宜密、大苗宜稀。定植要点:坑要大,根伸直,埋土一半向上提;踏实后,浇水再扶直。具体来讲,就是定植时按株行距挖穴,深度为25~30厘米,在穴底舒展根系,埋土一半后,随提苗随压土踩实,使土与苗根密接,然后围堰灌透水,渗水后扶正苗木,按行堆成高10~20厘米的土埂,以利保温保湿。

  5 整形修剪 根据定植后的密度、植株大小、枝条强弱在春季和秋季灵活掌握修剪方法。

  平茬定干:对定植1~3年的苗,进行秋季平茬,剪除顶端芽体或从近地面3~5厘米处的腋芽上留1厘米平剪,以促进单株尽可能多增加萌芽、产生分枝,增加开花量,提高产量。

  疏枝整形:定植3年以后的油用牡丹进入旺盛生长期,地上部逐渐郁闭,要优先考虑通风透光、枝条密度、开花数量,采取春季抹芽、秋季剪枝,使每株留枝10条左右,保证每株结果20~25个。

  对10年生以上的植株,通过回缩修剪更新结果枝条,降低结果部位,保持丰产稳产。

  6 前期间作 油用牡丹实生苗定植后3年形成产量,可在园内间作辣椒、马铃薯、大蒜等蔬菜,白术、玄参、知母、板蓝根等中药材,花生、大豆、芝麻、玉米等经济作物,也可间作过渡期培养的花卉苗木。间作既可减少杂草、培肥地力,又能实现年年有收益。牡丹定植后,随即进行培土,然后再把行间耙平,以备间作。采用行间间作、株间间作均可。但应注意,随着牡丹树冠的逐年增大,应适当减少间作行数,或者隔行播种;条播应离开牡丹根部10厘米,不要伤到其根、茎、芽,以确保牡丹健壮生长;在进行防病治虫、化学除草、追肥时,应选择对牡丹无伤害的药剂和肥料品种;浇水时应适当控制水量,严防涝渍。

  7 土肥水管理 油用牡丹土肥水管理要求严格,需重施基肥、多追肥、勤除草松土。栽后堆起来的土埂,于春季结合锄地逐渐扒平,以便于田间管理。生长期内需勤锄地,以增温保墒。开花前要深锄,深度可达3~5厘米;开花后要浅锄,深度1~3厘米。展叶之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每15~20天喷1次02%~05%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料,连续喷施3~5次。追肥方法有穴施、沟施和撒施3种,施肥位置距离根系10厘米以上。栽后第一年,一般不追地面肥。从第二年开始,每年追肥3次。春分前后,每亩施用40~50千克三元复合肥,施后配合灌水。初夏追花后肥,亩施以磷为主的复合肥10~15千克。入冬前基肥亩施150~200千克饼肥或腐熟厩肥1000~2000千克,40~50千克三元复合肥。油用牡丹为肉质根,不耐水湿,尤其在幼苗期、雨季要避免积水烂根;但夏季干旱时仍需于早晚适量浇水,开花前后、封冻前也要保证土壤墒情适中。灌水应开沟渗灌,避免高温时浇水;提倡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措施。每年秋冬季,可结合冬施基肥,在根茎处增添新土5厘米左右高,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扩大根系生长空间。

  8 防病治虫 油用牡丹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红斑病、灰霉病、根腐病、立枯病和锈病等,常见害虫有根结线虫、蝼蛄、蛴螬和地老虎等。土壤化冻后,于2月上中旬,喷洒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多菌灵500倍液,喷洒要覆盖整个地面。3月初,每亩撒施辛硫磷颗粒剂10~15千克。4月初,于花期前7~10天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或甲基硫菌灵等。从5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5~20天喷施1次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直至9月中下旬。在牡丹生长期内,可视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整喷药次数,但整个生长季喷药不应少于3次。落叶后,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集中焚烧或深埋,以减少翌年病虫害的发生。

  三、苗木繁育技术

  1 采种制种 油用牡丹开始结果后,于7~8月份蓇葖果呈熟香蕉皮**时进行采收。采后堆放在阴凉处,每3天翻动1次,直至种子变为褐色至黑色,果皮开裂散出种子。在播前5天左右,再将种子捡出备播。

  2 播前处理 播种前,用水浸种3~5天,去掉浮在水面上的杂物和干瘪种子。浸好后捞出沥干,用多菌灵拌种,以减轻病害发生。

  3 苗床整理 每亩施入200千克饼肥或20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加入40千克三元复合肥、15千克辛硫磷颗粒剂后,深耕耙平,做苗床高10厘米,宽依地膜宽度而定,灌透水待播。

  4 播种育苗 在处暑至白露之间,采用撒播和条播法播种。亩播种量70~100千克,行距20厘米,深度不超过35厘米,覆土2~3厘米厚;待10月中下旬气温下降后,第二次覆土并覆盖地膜提高地温,有利于延长根部生长期,促生壮苗。入冬前,视墒情灌封冻水。翌春土壤解冻后,去除地膜和第二次覆土,浅松表土,以利种子萌发出土,出土前浇1次催芽水,出苗后尤其注意要及时拔除杂草。4月中下旬,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或代森锌液等防治叶斑病,可同时喷施叶面肥补充养分,以后每隔2~3周喷药1次,预防苗期病害。加强苗期管理直至出圃,利用自产苗木扩大种植规模或将其出售。

茶油

=====================================================================

茶油是天然的茶籽中提取的,无农药,化肥,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不含转基因和黄曲霉素等。油茶树的生长周期长,年龄也可达一千多年。从种植到产油,大约需要5至7年,时间超过15年的产量最高,油茶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需要13个月,所以用油茶树上花卉和茶籽果并存,俗称"抱子怀胎",这在植物王国中是极其罕见的。因此,茶叶中含有许多植物不能形成原生物质。

  一、中国茶油概述

  茶油文化历史悠久,公元前《山海经》已经作了食用油的纪录,汉代的人们已经意识到其特殊的作用:护发美容、排毒杀菌、清热化湿热、延年益寿,只是在古代大多为帝王皇家专用油。《本草纲目》、《纲目拾遗》、《随息居饮食谱》、《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中国中医药大辞典》等古籍均有对茶油知识的专门记载。

  (一)中国茶油的营养价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茶油和橄榄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者非常相似,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5%至90%的橄榄油,茶油中含有85%至97%,要比橄榄油要高,也是所有食用油中含量最高的。茶油的不皂化物含量小,比较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此外,茶油中还含有橄榄油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皂甙和茶多酚。美国国家医药中心实验证实,茶油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显着成效。人们将茶油的油脂配比含量比例作为全球食用油的理想黄金比例,所以茶油一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植物油。高质量的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90%,并且脂肪酸平衡模式接近人体的需要。"茶油含有75%至88%的油酸,35%-21%的亚油酸,03%-15%的亚麻酸,饱和脂肪酸(10%),单不饱和脂肪酸(80%)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10%)构成比例是最接近理想的模式(1:8:1),€%r3(亚麻酸)脂肪酸(15%)和€%r6(亚油酸)脂肪酸(8%)的比例也与营养学家推荐的理想模式1:4至6一致。"

  具体来说主要有:

  第一,山茶甙有抗癌、强心作用。

  第二,茶多酚又叫茶鞣,茶多酚等活性物质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止放射性物质侵入骨髓,并能让锶90和钴60迅速排出体外,因此也被健康和医疗行业内称之为辐射克星。其具体作用:抗衰老、抗辐射、对癌细胞的抑制、抗菌、杀菌、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对重金属盐和生物碱中毒的抗解作用化、抗突变、调整肾溶栓的作用。

  第三,具较强还原性的鞣质,可清除体内的超氧自由基,能起到延缓衰老、抗炎、驱虫、降血压等作用。提高血液含氧量,改善由于长期疲劳、工作学习压力大、经常性体力透支、空调环境中缺少氧气造成的精神萎靡、记忆力衰退、身体疲乏等症状;降低血脂及血液中的胆固醇 ,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预防肝炎和肝硬化病变、改善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机体组织修复等功能。

  第四,角鲨烯是一种抗氧化剂,可有效改善肤色,缓解牛皮癣和皮炎等皮肤疾病;对人体免疫系统也有神奇效果,有助于治疗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胃病,肾病,结膜炎、脓胸,妇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缺氧性疾病、心脏病、肝炎和癌症;也有助于吃了很多油腻食物的人恢复血液中的胆固醇正常水平。

  茶油与其他食用油脂肪酸组成对比(单位%)

  资料来源:《中国油脂植物》及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公布数据

  (二)中国茶油的药疗功效

  茶油作为药用油的口服和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

  (1)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用茶油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非常有用;茶油也使伤口尽快愈合;空腹生食一匙茶油可以轻松解决孕妇便秘;孕妇的皮肤容易产生瘙痒的现象,每天早上涂抹茶油,可以缓解症状;外用茶油可以在怀孕时预防妊娠纹和产后淡化和祛除妊娠纹。

  (2)婴儿和儿童,可以食用茶油气通便、消火、助消化、促进骨骼和其他有用的身体发育;婴儿的尿布疹、湿疹、奶藓、红屁股,直接将茶油涂于患处相当有效;茶油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消除红肿,尤其是对婴儿和幼童的摔伤和碰伤相当安全有效。

  (3)老人食用茶油可以明目、乌发起到抑制衰老作用;此外茶油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10-15毫克茶油加蜂蜜,早上和傍晚各服一次可以治疗老年性便秘。

  (4)茶油能抗紫外线,防止晒斑和皱纹;茶油对粉刺和痤疮有显著影响;把一点点的茶油涂在眼睛周围能消除眼袋;茶油是最好的护肤霜,冬天的早晨和晚上用少量的茶油涂在嘴唇上可以防止嘴唇干裂;涂用茶油还可以防止电脑辐射。

  (5)茶油具有良好的杀虫抗菌效果,可以治癣疥,能防止头癣,脱发,皮屑和止痒;茶油也可防止蚊虫叮咬;浓茶油有良好的止痒作用,能去除疣和治疗慢性湿疹等皮肤病;茶油也能治疗烧伤、烫伤和治疗感冒及给喉咙祛痰。

  二、中国茶油市场概况

  中国茶油目前主要是力拼高端油脂市场,但目前总体仅有"金浩茶油"、"茶百年"等品牌有一定市场,而总体上出现"有市场、没销量"的困境。

  (一)中国茶油力拼高端油脂市场

  油茶和油棕榈、椰子、橄榄,统称为世界的四大木本油植物,但在国外除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少量分布或零星种植油茶外,其实油茶基本是中国特有的,"主要集中在中国长江以南的14个省自治区,主产地区为湖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等地。"

  综观目前的茶油市场,30多个品牌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两省和广西地区,食用油行业巨头金龙鱼也在2009年推出的茶油。但大多数厂家都采用了观望的策略,没有大品牌集中在茶油市场培育上,迫使当前的茶油市场多年来不温不火。

  (二)中国茶油巨头的品牌营销战略。

  1、金浩茶油:"合纵连横,打造茶油湘军"

  虽然已经有很企业目标瞄准了茶油的消费市场,但这么多年国内诸多茶油大公司并不想在这个市场投资广告和品牌建设。多年来在报纸电视上,茶油的广告几乎是湖南金浩茶油公司的。金浩茶油的目标是很明确的:培养茶油消费市场,壮大茶油产业,创建茶油的领导品牌,早在五年前就拟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合纵连横,打造茶油湘军"。

  那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呢?

  首先,产品线丰富。茶油本身是一个高端产品,目标只有高端,光做纯茶油是很难达到一定规模,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其销售额将非常有限。如果光做低端的食用油,茶油将失去其高端品质的形象,很难形成一个与其他食用油的区别,它是很难在竞争中取胜的。为此,金浩在全国率先推出茶籽食用油、茶籽营养油等三大系列纯茶油,形成了低中高三个不同价格的系列,每个档次的产品体系能满足市场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多样化的销售模式及销售体系。目前,金浩的营销渠道包括商超、经销商、团购(包括礼品)三个系统。在当前"渠道为王,决胜终端"的时代,作为快速消费品,可能更依赖于在商超系统和经销商系统,团购的作用应该是非常有限的。金浩当前年销售额能达到十个多亿,金浩的目标是在三年后达到年销售额30亿,10年后突破百亿大关,因此经销商系统和商超级系统是金浩最重要的渠道,团购也是一个重要补充渠道。

  2、茶百年:以"黄"作为主色调实现产品品牌的差异化

  江西茶百年油脂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企业,公司的目标定位是:依靠集团雄厚的资本和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同时借助江西省丰富的油茶资源,致力于茶油行业的领先品牌。

  首先是产品战略,市场上茶油的主色调是绿色,茶百年用**作为主色调使用,其原因是"黄"是食用油的真实性质,另一方面茶百年选择**是宫廷黄,体现"茶百年"的高贵品牌形象。

  其次,在产品的诉求方面,提出"八分油酸,十分活力"的品牌内涵。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活力"的要求 - "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这两个方面反映了其产品和其他茶油产品的最大区别。

  最后,在市场战略规划方面公司规划在三个阶段中逐步提升茶百年的品牌。第一阶段是提升品牌影响力,使其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领先品牌,使品牌的溢价能力得以提升。第二阶段是实现与其他竞争品牌的差异化形象,通过实施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塑造能体现茶百年品牌的核心价值观,还有能代表其产品的内容和特点的品牌形象。第三阶段是通过深度吸引消费者来建立品牌忠诚度,整体精准地提高现有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意识,占领消费者头脑中茶油贵族的位置。

  (三)中国茶油产业当前发展的困境--"有市场,没销量"

  用一句话精要来概括当前国内茶油产业的发展困境就是"有市场,没销量"。面对这种困境,一个突破该困境的机会就是扩容整个茶油行业。茶油产业要实现规模的突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消费者对茶油的认知。当前大多数的消费者对茶油存在很大的陌生感,因为在茶油的主产区的高端消费群体较小,而高端消费者集中的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发达的一线市场却不是传统的茶油生产和消费区域。当然,要解决的茶油的认知问题,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茶油企业首先当加强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教育。近年来,由政府和许多企业的带动下推动使消费者加深对茶油的了解,但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市场销售规模。江西、湖南参与高端茶油经营的大多数茶油企业做到一亿元销售额再推进就非常困难了。这就急需要各大茶油厂家给消费者做消费者教育工作。然而目前,茶油公司在营销方式是很粗糙的,茶油市场空间的扩容,就需要我们在这些高端消费群体集中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营销做得更加细致。

  现在,许多茶油产品营销仍然是在宽泛和模糊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都具备良好的区域优势资源特点和政府的支持,但是企业的生产能力也远远够不上市场的消费能力,离当前西方橄榄油市场的地位尚有相当大的距离。茶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东方的橄榄油。茶油的营养价值远高于橄榄油本身,但行业品牌分散,远没有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产品类别。作为一种稀缺的油,山茶油本身是原产地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橄榄油的原产地。因此加强茶油产油地区以外的消费者教育,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茶油这一高端品质的油,将会是茶油进行品牌建设的一个机会。

  茶油市场仍然是一个利基市场,消费者不仅需要有高价值的消费观念,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消费经济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茶油企业的诞生,茶油行业的内部竞争将更加激烈,到时有可能出现各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展开低层次的价格战。目前大多数茶油企业都很小,缺乏强势品牌,市场发展也不平衡,所以要实现行业的长期可持续良性发展必须通过适当的品牌建设方法才可行,而不是动用一些急功近利的恶性竞争手段。

  茶油有许多功能,但作为食品不满足消费者太多的要求,那茶油怎么才能够卖高价呢?只有消费者对茶油的加深理解和认识,并逐步在心理上接受,才最终能够让茶油产生销售。许多公司在茶油产品业务只买堆头、做陈列,而缺乏消费者教育,而知识营销的缺乏让许多企业进驻商超后又因达不到销售规模的要求而被迫下架。在终端导购员的营销能力不平衡的情况下销售量和销售额肯定也会波动很大,这样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内心冲突,这将失去提升消费者消费认知的机会。所以消费者的教育和品牌建设是茶油产业的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三、中国茶油产业发展困境突破--茶油母婴市场

  在茶油及茶油市场分析基础上不难发现,茶油有"月子油"之称,对于母婴有特别的功效。在此基础上结合利基营销战略、品牌定位战略、目标营销的STP理论作出市场定位。

  由"比较优势导向的产品定位模型",不难得出,茶油定位于母婴市场有一定的优越性。在后续的具体实证考察中通过茶油选择的影响因素、母婴的影响等方面探求,也会进一步验证茶油母婴市场选择理据。

  在比较优势导向的产品定位模型对茶油的分析基础上,再借鉴STP细分市场的分解图将会进一步对母婴市场的定位寻求理据。

茄科枸杞属落叶灌木。果实称枸杞子,根皮称地骨皮,均可入药。嫩茎、叶作蔬菜。《本草纲目》称枸杞“棘如枸之刺,茎如杞之条,故兼名之”。中国各地均有分布,多为野生。

同属植物宁夏枸杞多为栽培,果实称西枸杞或甘枸杞,供药用,主产于宁夏、甘肃,是中国著名特产。株高150~200厘米,枝条细长,先端通常弯曲,具短刺。叶互生或数片丛生,卵状披针形。花1~2朵簇生,花冠淡紫色或紫色。浆果椭圆形或卵圆形,成熟时呈红色。种子扁肾形。适应性强。以种子繁殖育苗移栽为主。播种前先催芽,待种子有30%露白时,再拌以湿土灰播种。春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播在6~7月。条播行距40厘米。每亩用种量025 千克左右。第 2年春季或秋季按株行距200~250厘米开穴栽植。萌蘖和发枝力强,幼树需整形使其形成良好的树冠结构。成年树需修剪,以利通风透光。病虫害有黑果病、灰斑病、负泥虫等。当年定植,秋季结果。在宁夏,多于夏秋果实呈深红色或橘红色、柔软有浆汁、果蒂较松时分批采收,摊晾。采下两天之内切忌强光曝晒和翻动,晾至皮皱后再晒至外皮干硬。

枸杞、 宁夏枸杞果实有降低血糖、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用作中药时功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主治目眩昏暗、多泪、肾虚腰酸等症。根皮有降压、退热、抑菌作用,功能清热凉血、退虚热,主治虚劳发热、尿血等症。已知枸杞果实含甜菜碱、玉米黄质素、酸浆红色素及脂肪油等;根皮含甜菜碱、谷甾醇及维生素B1。宁夏枸杞果实亦含甜菜碱、酸浆红色素等。

枸杞的奇妙功用

感冒、发炎、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很多人喜欢用枸杞泡水、泡酒或煲汤,但枸杞到底具有那些营养价值和药用功效,在食用上有什么禁忌呢?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能“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

枸杞的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此外,枸杞能够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据临床医学验证,枸杞还能治疗慢性肾衰竭。

常吃枸杞可以美容,这点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因为,枸杞可以提高皮肤吸收氧分的能力,另外,还能起到美白作用。

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服用的。由于它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最适合吃枸杞的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每天吃一点,才能见效。

任何滋补品都不要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最好吃30克左右。现在,很多关于枸杞毒性的动物实验证明,枸杞是非常安全的食物,里面不含任何毒素,可以长期食用。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喜欢用它泡水、煲汤或煮粥。从食用方法上来说,直接嚼着吃更有利于发挥枸杞的保健效果。

常吃枸杞能“坚筋骨、耐寒暑”。现代研究也表明,它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抗癌等作用,常被当作滋补调养的食物。除了这些保健效果外,枸杞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糖尿病、脂肪肝、男性不育、肥胖症、老人夜间口干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辅助治疗上。另外,枸杞可以提高皮肤吸收养分的能力,常吃能起到美白作用。

但是,用枸杞泡水或煲汤时,其中的药效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由于受水温、浸泡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枸杞中只有部分药用成分能释放到水或汤中。直接用嘴嚼,对枸杞中营养成分的吸收会更加充分。但嚼枸杞时要注意,在吃的数量上最好减半,否则容易滋补过度。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起到治疗的效果,每天可以吃30克左右。挑枸杞时要选那些粒大、色红、肉厚、质地柔润、味甜不苦、嚼之粘牙,并可将唾液染成红**的,这样的枸杞质量最好。

枸杞虽然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体质虚弱、抵抗力差的人平时应该多吃点枸杞,但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因此,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的人最好别吃。

吃法:《本草纲目》曾记载蓬莱县南丘村民喜食枸杞多长寿,可以看出古人对枸杞子可益寿延年已很关注。现在以宁夏枸杞最为著名,河北、甘肃、青海枸杞也称上乘。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可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滋阴,用于因肾阴亏损、肝气不足、下肢无力、头晕耳鸣、遗精不孕、视力减退、萎黄无华等症。

枸杞子含有甜菜碱、胡萝卜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内沉积,防止肝硬化,对保护正常肝细胞有作用。动物实验指出,宁夏枸杞水提物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沉积,防止肝功能紊乱有一定保护作用,也有报道枸杞对降血脂、血糖也有一定作用,《汤液本草》称 “主渴而引饮,肾病消中。”民间验方也用本品10克,蒸熟嚼食,每日2-3次,治消渴。中医称的消渴与糖尿病一致,但枸杞子含糖量较高,每100克含糖 193克,故对糖尿病患者的枸杞子用量应权衡利弊,仔细斟酌。

诸多研究证实枸杞子提取物可促进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及肿瘤坏死因子的生成,对白细胞介素Ⅱ也有双向调解作用。从枸杞子提取的枸杞多糖可见到对动物有放射增敏现象,可保护小鼠免受因放射损伤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对下降的白血球有提升效果。还有实验证实枸杞多糖可维护细胞的正常发育,提高受损的脱氧核糖核酸的修复能力。

枸杞子保存宜干燥、通风,忌高温,防虫蛀。用硫磺过度熏制可使枸杞子鲜亮,外观鲜红,选购时应注意不可单纯注重外表。枸杞子药性滋腻,对外感实热、湿邪较重、大便溏泻者不宜。

用枸杞子配膳和药用吃法颇多,蒸煮和水煎均可,事先应将枸杞子洗净,注意剂量,一般应以少量长期服用为佳,不可顿服过量。用于保健的药用或药膳配方如下:

滋补肝肾方:用于因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眼花、关节屈伸不利,烦热、盗汗等症。枸杞子30克,冬虫夏草10克,百合50克,洗净加水炖开,文火慢煮约20分钟,加入猪肝或羊肝500克及调料适量,再煮约30分钟即可,分次吃肝喝汤。

养肝明目方:适用因肝血不足引起的双目干涩、视物不清、头晕眼花、视力疲劳等症。枸杞子100克、女贞子100克,杭菊花50克,焙干,共研细末或装入胶囊,每日2次,每次服10克。

补肾壮阳方:用于肾气虚损,肾阳不足引起的阳萎早泄,遗精尿频、腰冷酸痛、下肢无力等症。枸杞子250克、蛤蚧一对去头足,肉苁蓉200克,大枣50克,装广口瓶,低度白酒需高于中药约2公分,封存半月后用。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53年至1955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李良姣、李全庆、梁超、何凤兰、姜怀英、汪德庆、李竹君、贾瑞广。

山西永乐宫建筑群搬迁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58年至1964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杜仙洲、金荣、王仲杰、刘世厚、陈长林、李惠岩、吕俊岭、张中义、陈继宗、王真、梁超、赵仲华、贾瑞广、张智、崔淑贞、秦秀云、王德庆、律鸿年、姜怀英、何云祥、黎辉、张思信等。

北京十三陵昭陵保护维修、复建工程

实施时间:1985年至1992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崔兆忠、张之平、杨新、贾克俭、袁毓杰、闫明、何流以及北京市文物局的同志。

山西云冈石窟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1974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参加人员:姜怀英、贾瑞广、蔡润、李哲元及云冈石窟解廷藩等。

北京大学红楼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79年

项目主持人:罗哲文;结构设计人:崔兆忠;设备设计人:白丽娟;参加人员:傅连兴、陶宗震、杨玉柱、李建勋、张思信等。

天津蓟县独乐寺修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余鸣谦、杨新;参加人员:崔兆忠、孔祥珍、袁毓杰、顾军。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7年至1980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孔祥珍、梁超、李全庆、孔德垿、李良姣、李竹君、杨玉柱等。

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阁落架大修工程

实施时间:1963年至1999年

项目主持人:祁英涛;参加人员:李全庆、李方岚、孔祥珍等。

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主持人:孔祥珍。参加人员:袁毓杰。

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95年至2001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张立方、孙刚、甄文宜、鲍雷、程俊峰等。

吉林集安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与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李宏松、顾军、陈超平、葛川、王金华、刘忠平等。

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审核人:罗哲文;参加人员:贾克俭。

山西善化寺大殿、山门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8年。

项目主持人:李竹君。

福建泉州洛阳桥修复工程

实施时间:1993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杨玉柱;参加人员:许言。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修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1981年至1982年

项目主持人:梁超;参加人员:杨新、孙致云等。

宁夏拜寺口双塔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6年

项目主持人:崔兆忠,参加人员:贾克俭、袁毓杰、闫明、孙燕英等。

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勘测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78年至1981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玉柱、贾瑞广、李竹君、梁超、孔祥珍等。

青海塔尔寺建筑群一期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6年

项目负责人:姜怀英;参加人员:杨招君、刘江、顾军、李宏松、王金华。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维修加固工程

实施时间:1988年至1990年

项目负责人:蔡润、王志良。

柬埔寨吴哥古迹周萨神庙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8年至2006年

项目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顾军、刘江、王磊、李宏松、胡源、乔梁。

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项目

实施时间:1994年至2003年

项目主持人:李宏松;参加人员:王金华、陈超平、胡源、鲁民、何流等。

香港志莲净苑仿唐木构寺庙建筑群复建设计

实施时间:1994 年至1996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张同生;参加人员:杨新、袁毓杰、莫涛、闫明、颜华、孔祥珍、李竹君、宋森才、梁超、杨烈、崔兆忠。

北京恭王府府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子项负责人:丁燕、袁毓杰、闫明;参加人员:张秋艳、永昕群、查群、杨招君等。

湖南岳阳楼基础滑坡治理

实施时间:1992年至1995年

项目负责人:李竹君;基础抗滑工程设计:冯丽娟。

青海塔尔寺大金瓦殿维修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杨新;参加人员:章忠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地质及基础勘察。

西藏布达拉宫维修保护工程

第一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89年至1994年

工程主持人:姜怀英;参加人员:贾瑞广、袁毓杰、陈超平、许言、莫涛。

第二期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2年至2007年

工程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颜华、袁毓杰、莫涛、闫明、杨招君、杨新、刘忠平等。

新疆伊犁昭苏圣佑庙维修工程勘测、设计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5年

项目主持人:丁燕;参加人员:永昕群、闫明、颜华、陈超平。

福建泉州德济门遗址保护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主持人:查群;参加人员:付清远、王志良。

天安门城楼、城台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1997年至2003

项目负责人:张之平

故宫中和殿区古建筑群保护维修工程

实施时间:2003年

项目主持人:张之平;参加人员:丁燕、肖东、闫明、颜华、袁毓杰。

甘肃天水伏羲庙文物保护工程设计

实施时间:2002年8月

项目主持人:沈阳;参加人员:肖东等。 宁夏西夏陵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1999年至2000年

项目负责人及文本编写人:付清远;审定人:王景慧、黄克忠;参加人:高洪莉、赵中枢、张文奇。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项目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员:黄克忠、高洪莉。

湖南里耶古城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4年至2006年

项目负责人:沈阳;参加人员:王金华。

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7年

项目负责人:王金华;参加人员:付清远。

内蒙古大窑遗址文物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3年至2004年

项目负责及编写人:冯丽娟;顾问:张森水;审定人:付清远,参加人员:葛川、汪英华。

黑龙江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保护规划

实施时间:2001年至2002年

规划编制主持人:付清远;参加人:陶刚、高洪莉。 1.国家科技支撑课题

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孟宪民

2.国家级其他项目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崔勇

濒危馆藏壁画抢救工程-馆藏壁画保护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郭宏

南方地区贴金彩绘石刻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以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保护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詹长法、王金华

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文化遗产灾害风险评估及防灾体系建设—不可移动文物地震风险评估初步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珍贵古籍及文物资料抢救保护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赫俊红

新疆出土文献的保护与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刘绍刚

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项目二期(茶胶寺)

实施时间:2005年至2014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3.国家文物局课题

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第一阶段要求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

课题负责人:侯卫东

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

实施时间:2006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文化遗产资源特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于 冰

新疆且末古国出土玻璃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成倩

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1年

课题负责人:刘爱河

可移动文物标准体系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高峰

4.国家文物局委托课题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代码编制规则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李战崎

成立国际标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的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09年

课题负责人:范佳翎

馆藏铁质文物保护技术手册

实施时间:2009年

课题负责人:马清林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技术与工艺科学化问题研究

实施时间:2009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梁宏刚

古建筑木构稳定性分析与安全性评定预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重庆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存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古代发明创造数字展示项目可行性研究

实施时间:2007年至2008年

课题负责人:张谨

5.基本科研业务费课题:(按主要研究领域分类)

51岩石类(含石窟类)课题

(1)重庆大足千手观音金箔的破坏状况研究

实施时间:2008年至2010年

课题负责人:田兴玲

(2)安岳石窟圆觉洞地质条件及病害研究

实施时间:200712-200812

课题负责人:王金华

(3)河南龙门石窟潜溪寺石窟岩体构造特征及渗水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6

课题负责人:张兵峰

52广西花山岩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岩画渗水病害热红外成像探测及机理研究

实施时间:20079-20099

课题负责人:吴育华

(2)三维激光扫描和GIS技术在野外大型岩画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实施时间:20085-200911

课题负责人:黄玉琴

(3)石灰岩质文物裂缝注浆材料及工艺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周 霄

(4)广西花山岩画颜料脱落及褪色病害保护修复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108

课题负责人:孙延忠

(5)花山岩画环境监测方法与指标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刘意鸥

(6)天然水硬石灰在岩土文物与遗址加固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时间:20102-201012

课题负责人:李 黎

53木构建筑类课题

(1) 应县木塔斗栱静动力荷载下力学性能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2)木结构文物建筑变形现状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以应县木塔现状信息采集为例(二期工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颜 华

(3)应县木塔二层明层倾斜变形及其对整体结构安全影响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4)古建筑木材横纹承压增强加固技术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王林安

(5)辽代木构建筑大木结构研究

实施时间:20083-20103

课题负责人:温玉清

(6)木结构建筑不完全落架维修方法研究—以奉国寺大雄殿为例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雪莹

54大运河相关课题

(1)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方案研究

实施时间:20077-20087

课题负责人:李宏松

(2)大运河淮安段遗产本体调查方法研究

实施时间:20088-20098

课题负责人:于 冰

(3)大运河扬州段水利遗产真实性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崔 明

(4)大运河遗产可持续发展利用研究—以淮扬区段和南运河为例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课题负责人:赵 夏

55土遗址类课题

(1)南越王宫署土遗址保护材料研究

实施时间:20097-20117

课题负责人:王云峰

(2)北方地区非露天条件下既有土遗址加固材料保护效果评估研究

实施时间:20106-201112

56高句丽壁画保护工程相关课题

(1)高句丽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分析与病害原因研究-以麻线安子沟等四座墓为例

实施时间:20098-201012

课题负责人:成 倩

(2)高句丽墓葬壁画微生物的检测研究-以麻线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