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普是什么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青普是什么意思?,第1张

青普是王功权创的人文度假新模式,以在景色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建立文化行馆为主。我看过青普扬州瘦西湖文化行馆的,是真美,外墙很有年代感,里面空间很丰富,还有很多艺文体验,能学茶艺、能品美食、能做古籍修复等等,很养心静神的地方。其实小长假去青普的行馆是不错的选择,离城市的浮躁远点,心情也好,我是正攒钱打算五一去青普的扬州行馆呢~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最初西汉劳动人民发明了麻料纸的新技术,到了东汉在蔡伦的推广下又出现了以树皮、旧麻布、旧鱼网为原料的“蔡侯纸”。再之后,皮、竹、草等均用以造纸。由于造纸原料的不同,大致将古籍用纸分为三类加以介绍。

一、麻料纸

发给陌生人的,才是最真实的心情

广告

麻料纸的原料有苎麻、大麻、亚麻等,统称麻纸。用于写书印书,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衰于宋元,绝于明清。麻纸面无光,纤维束较多,易着墨,纸质韧性强,抗老化亦强。

古籍中麻纸主要有以下几种:

白麻纸:萌牙于西汉,是我国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初期纸质白度差,表面不平滑,结构不紧,还不能用来写字。至东汉时用于书写,隋唐时期成为上层社会的重要文化用纸。

黄麻纸:白麻纸入潢即成为黄麻纸,可以驱虫。是我国最早的染色纸,始于晋,唐代广为使用。

藏经纸:唐宋元时期用黄蘖染色而成,为写刻佛经所专用,故称藏经纸。其中用料麻、皮、竹均有。藏经纸分厚薄两种,薄着也较一般纸厚,没有光腊,厚而不硬。作为装裱珍贵善本书签之用。

硬黄纸:始于唐代,是采用黄蘖染色,两面加腊砑光而成,是专门用来摹写佛经的名纸。宋时演变成一面加腊砑光的金粟山藏经纸。

二、皮料纸

皮料纸的原料主要是落叶乔木中的楮树皮、桑树皮、青檀皮等。皮料始于东汉,逐渐取代麻纸成为纸中之首。主要产自浙江、安徽、河北等地,其品种较多,一般称纸质较细、制作精良者为绵纸或宣纸。而纸质稍粗,纤维束较多者为皮纸。

白棉纸:以树皮为主要原料,纸质绵软耐折,拉力强,纸破丝连,如同棉丝,故名绵纸。明以前主要产自江浙地区,清以后渐变为仿宣纸一类产品,通称宣纸。可用作裱书、搓纸捻、溜口纸条等。

黄绵纸:黄绵纸是由白棉纸染色而成,贵在防蛀。

高丽纸:又名鸡林纸,以桑皮为主料的阔帘白皮纸。产地朝鲜,宋代传入我国,清代我国生产仿制品,多用做书皮纸。高丽纸纸色洁白,有厚薄。厚者韧而坚固,两面光泽如一。也可分层揭开,帘纹间距竖宽横密。薄者较少,隔纸见物,帘纹同厚者,纸面可见明显的交结紧密而发亮的纤维束,酷似蚕茧所造。

皮纸:以树皮为主料,有黄白二种。多纤维束,拉力极强。厚者坚固耐折,薄者隔纸见物而有韧性,近似以桑皮为主料的高丽纸,但帘纹不显。

日本皮纸:以树皮为原料按厚薄分为两种。厚者韧性强,纸质坚固,纸色白都有,又称东洋绵纸。薄者俗称日本美浓纸,纸色洁白,细薄均匀,帘纹较宽,纸面光滑,绵软而有韧性,在日本广为应用。

草茎纸:以皮料为主、草茎为辅的一种混料纸,始于元代。纸色淡黄,薄如蝉翼,绵软有韧性,多纤维束。夹有如同发丝的草茎并呈黑褐色,隐帘纹较宽,古书中颇为少见。

毛头纸:以草为主辅以树皮的一种混料纸。产于河北省迁安县,又名迁安纸。其色多为灰白,质地厚薄不均。夹有草棍,发涩,背粗糙呈疙瘩状。有棉性,隐帘纹。

开化纸:又名桃花纸,因产于浙江省开化县而得名。其纸虽薄而韧性极强,虽有帘纹而不明显。开化纸始于明代,大量应用于清初至乾隆年间,列为名贵纸品,专供清内府、武英殿及扬州书局印书。

开化榜纸:产于开化县,用料同于开化纸。其特征也与开化纸相似,但比开化纸厚,纸色洁白发暗,隐帘纹。

混料开化纸:以草为主辅以树皮的混料纸。多见于雍正年间到清后期的殿版书。纸色微黄,隐帘纹而质粗、有韧性,厚薄均匀,面平滑,背稍涩。含较多纤维束而带**斑点,这是因为纸浆有稻草的原故,虽产于开化,但其质不及开化纸和开化榜纸。

宣纸:宣纸源于唐代的宣州贡纸。主要产地是安徽泾县,其料是青檀皮,实为绵纸或皮纸。宣纸品种很多,用于印书的主要有绵连、罗纹、单宣等。

单宣:又称料半,厚于绵连有帘纹,其质次于绵连。

绵连:由皮料连四发展而成,质地细薄,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纸质柔软耐折,有帘纹。可做补书、护叶、镶书和衬纸、染书皮等用。

罗纹纸:纸色洁白,其质地、厚薄同于绵连,但横纹深而清晰,宛如丝织罗绸一样,故名罗纹纸。可以作为护叶,或者染色后裱书皮用。

三、竹料纸

竹纸始于宋代,南方的毛竹、苦竹、淡竹、麻竹、篁竹是其主要原料。竹纸成本低,一经出现即取代皮纸而据首位。竹纸纸薄适中,其色有黄白两种,以淡**居多。面平滑,背稍涩,夹有沙粒和草棍,韧性差而脆,帘纹宽窄都有,随年代变化为二指至一指左右。竹纸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连史纸:是明清著名一时的精良竹纸,以嫩竹为料,又称竹料连四纸。产于福建、江西两省,色洁白,面光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帘纹约一指。多见于清乾隆以后的书籍,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

毛边纸:明代产于福建、江西两省,以嫩竹为料染**而成,不防蛀。纸质较细,色淡黄,厚薄适中而脆。面光滑,背稍涩,吸水性较好,隐帘纹,毛氏汲古阁本多用此纸。一般旧书裱书皮、衬纸、补书等都用此纸。

建阳扣:又称麻纱纸,宋代产于福建建阳县而得名,也由于建阳麻纱书坊印书皆用此纸,故称麻纱纸。建阳扣是一种用山椒染过的防蛀竹纸,其纸色黄褐,厚薄得中,面平滑,背稍粗,夹有较多的草棍和毛屑,呈黄褐色或黑色。纸薄有光,抖之有响声。

毛太纸:产地纸色与毛边纸同,但较毛边薄,色也较暗。面不光滑,但较柔和,为现代古籍修复的必备纸。毛氏汲古阁亦多用此纸。

太史连纸:始于清代,康乾年间用来印刷殿版书的一种精致竹纸,乾隆以后用这种纸印书基本少见。色淡黄,质细薄面平滑,背稍涩,没有草棍、毛屑粘附,隐帘纹,抖之有响声。

万年红:明清时期广东刊行的线装书在其扉页和封底均衬有这种纸,成为广东刊本的特征。色桔红可防虫,又称防蠹纸。采用毛边或连史纸涂上砒霜等染制而成。

粉连纸:清代产于福建的竹料纸。年代晚于连史纸,质差、厚而粗糙,色发暗性脆,有帘纹。一般普通旧书的镶衬多用于粉连纸。

机制有光纸:清光绪年间生产的一种机制纸,其用料是进口纸浆。清末民初满文印本多用此纸。该纸酸性大,仅二百年间就已经发脆变黄,触之即碎,不可用作古籍修复用纸。

造纸术曾作为“使者”将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制纸的日益普及,使得传统造纸工艺正在淡出历史舞台。其技术、技艺亟待传承与保护。

第一、专业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是以中国上古至近代文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各种文体的嬗变、发展;作家、作品、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等。  第二、培养方案  各研究生招生单位的培养方案、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复旦大学为例: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广的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独立的科研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古代文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注:各个院校的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下以北京大学为例)  2、研究方向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隋唐文学  (03)宋元文学  (04)明清近代文学  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法语或(241)德语 ③(617)中国古代文学  ④(852)古代文学专业基础  第三、推荐院校  全国高校中实力较强招生院校: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扬州大学、南开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第四、就业前景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中最值得炫耀的瑰宝,它也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将其发扬光大,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从现实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应用范围不是很广泛,但在提升素质,升华思想,增加内涵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该专业的毕业生知识广阔,适应能力强,尤其在文化界大有用武之地。相较于文学类的其他专业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的就业率比其他专业要高,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少高校还是热门的专业,报考的人比较多,有一定的就业压力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第五、就业方向  在全国各级机关、新闻出版单位、大专院校及有关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等工作。  第六、相近专业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分语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第七、课程设置(以长春师范学院为例)  公共学位课:  外语、马克思主义理论(2门);  学位基础课:  美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献学、中国语言学史;  学位专业课:  《文选》与文选学研究、明清小说及近代文学研究;  专业选修课:  《诗经》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唐宋词研究、明清近代小说理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史、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宗教与中国文学;  公共选修课:  信息技术(非计算机专业)、根据学生需要设定的课程、学生跨学科选择的课程。

市文化局 扬州市文化馆 美术 1 应届 本科及以上 美术

扬州市图书馆 古籍修复 1 不限 大专及以上 古籍修复

扬州博物馆 文物保护

与研究 1 应届 本科及以上 历史、文博

陈列展览

设计 3 应届 本科及以上 艺术设计

美术、

我从小就对扬州很有好感,原因是我爸有个扬州朋友,小时候每年都能吃到他从扬州带来的包子,在那个物质匮乏、食品单一的年代,扬州的包子简直是我心中包子界的楷模,是生命之光。

趣园的包子

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之后去扬州 旅游 ,除了去瘦西湖、大明寺、东关街打卡,剩下的时间全都沉沦在各种包子的醉生梦死之中,完全没有给自己了解扬州的机会,说起扬州只知道包子好吃,妥妥的一个干包人。

思前想后,我作为一名旅行编辑,也未免太肤浅了。为了摆脱自己干包人的嫌疑,也为了带大家了解包子之外的扬州,我决定走出去看看(当然,也是在趣园吃完早茶再出发的,真好吃)。

大明寺

这是我第三次来扬州了,瘦西湖正抽干了水进行清淤工程,没什么可逛的,况且每个来扬州的人必然会打卡瘦西湖,我也没有什么需要过多介绍的,pass。

不过不同季节的瘦西湖还是好看的

东关街是除了瘦西湖之外游客必然会逛的地方,但,一旦认清了它的本质不过是成都的宽窄巷子,北京的南锣鼓巷之后,就会觉得索然无味,pass。

东关街

然而不得不承认,扬州城的韵味就是在这些老街古巷之中,想找一个保留着扬州老城风韵但又不过于无趣和商业化的地方,我在扬州朋友的推荐之下来到了皮市街。

皮市街形成于清朝时期,因为早期这条街主要经营的都是皮草类的商品而得名。如今这条街早已不见了经营皮草的商行,但斑驳古旧的房屋和青石板铺砌的街道得以保留至今。

虽然只有一街之隔,和东关街上熙熙攘攘全是游客的热闹景象不同,这里更有生活的气息 。骑着电瓶车穿行而过的当地人,路边的老手艺人,古早味浓郁的杂货铺,嗯,这才是我心中扬州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去的那两天虽然气温很低,但阳光很好也没有风,街上所有人都在不紧不慢地走着,午后的阳光透过树荫在青石板路上投射出斑驳的影子,真的太安逸了。

让我这个从小在成都长大的人都不由感叹,扬州慢啊。怪不得古人早早就给了个“扬一益二”的排名。

当然,让我选择这条街还有另外的原因,这条街上藏着很多有意思的小店,独立书店、咖啡馆、杂货铺、花店, 这里是扬州最具文艺气息的一条街。

边城书店

从皮市街的北入口进入,沿着石板路走几十米,右手边会看到一家门口堆积着各种石材的书店,这里便是边城书店。

用力拉开古朴的木门,便进入了另一方天地。满眼都是各种古籍文字,错落地摆在木质的书架上。

边城书店的主理人叫王军,大家都尊称他为王老师。虽然看上去很年轻,但王老师已经 从事古籍修复十余年了 ,大多数时间他都在收集和修复古籍,也是扬州古籍修复方面的非遗传承人。

除了个人收藏,有学术价值的古籍修复后会捐赠给相关机构,其他的一部分则会被做成文创产品,走进寻常人的家里。

古籍制作的灯罩

来之前,我只知道这是一家旧书店,没想到这些旧书都如此“旧”了, 各种年代的古籍随处可见

聊到兴起,王老师从柜子从拿出他收藏的古籍展示给我看,每本书的年代、排版、字体、内容都如数家珍,我则完全插不上话,感觉王老师整个人都在发光。

我一直对这种能够坚持自己的爱好,同时又能养活自己的人充满敬意,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找到这样一个人生方向并坚持下去。

营业时间:9:00-21:00

地址:皮市街111号

浮生记书店

边城书店继续往南走几十米,路过一家店门头挂着红色的帘子,上面写着“扬州”二字。

掀开帘子,是一副“闷声发财,亦可赛艇”的对联,让人不禁莞尔。

书店老板杭树志,人称树掌柜,爱好 旅游 ,行走数十个国家、地区,亦喜摄影,开店的初衷是:“台北有诚品,三藩市有City Light Books,北京有单向街,南京有先锋,一座城都该有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文化地标,而我们,愿做扬州的那一个”。

和那些fancy的独立书店不太一样的是,这里更像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树掌柜把从全世界各个地方带回来的图书都摆在书架上,堆在各个角落,供大家取阅。

隔壁两间屋子就是自家的咖啡馆,叫我慢,咖啡很平价,临街的玻璃上印着“四时读书好”几个字,房间里两三张桌子,更像是一个阅读室。

一杯咖啡,一本书,平实而有诗意的生活大概如此吧。

营业时间:12:00-21:00

地址:皮市街85号

我慢杂货店

这家店就在浮生记斜对面,也是同一个老板,砖头砌的老式房子整个被刷成了白色,屋顶的那个“慢”字大概就是招牌吧。

门口一张木质的长条凳,整个外面看起来有种日本街头的感觉。

“我慢”在日语里是忍耐的意思,店内有很多从日本淘回来的小玩意儿,还有特别多的各种小猫咪的摆件。

因为和浮生记同一个老板的原因,我慢杂货铺里也有很多浮生记的文创产品出售,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逛。

营业时间:12:00-21:00

地址:皮市街85号

amo

开在浮生记旁边的一家咖啡店,门口摆着一把椅子,下午的太阳又那么好,就很让人很想进去坐坐。

说是咖啡馆,但其实店里主打但是各种花里胡哨的冰激凌,好吃又好看。

店里很多奇奇怪怪的小摆件,抬头看,脑袋顶上有几条透明的管道,原来是老板为爱猫打造的游乐场,浮夸又可爱。

两只肥猫正在里面玩

我发现扬州的小店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每当让你觉得逼格满满,却忽然会有一些接地气的小温暖不期而至,真的很赚好感。

营业时间:10:30-20:30

地址:皮市街116-2号

时晴山房

这家时晴山房是朋友推荐,在皮市街南边的丁家湾,从丁家湾的石头牌坊进来直走,门头并不显眼,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一壶茶,配两个小杯子,一些小茶点。当然,也有咖啡,我去的时候店员正在进行杯测,我也被邀请尝了好几种不同风味的咖啡豆。

傍晚的阳光十分美好,茶房里洒满金色的阳光,院子中间是个小小的天井,布的是日式的枯木流水小景,一派岁月静好。

丁家湾是扬州原住民的根据地,很多盐商的大宅都聚集于此,老街小巷里也有很有有意思的小店。如果有时间,也非常值得花时间好好逛逛。

营业时间:10:00-21:00地址:丁家湾59号楼

未完,接下篇。

古籍修复主张修旧如旧,所以选择修复的纸张要跟古籍的纸张尽量保持一致,那么古籍修复的纸张种类有哪些呢?

1竹纸  竹纸,是使用最普通的古籍纸张,竹纸本是常见的几种明清用纸中除土纸外最差的一种。竹纸产生于唐末,但没有普及,到宋代才大量使用。竹纸就是用竹的整个茎杆,经过几十道工序而加工成纸的。中国造纸最初是用麻料破布,而后发展到用树皮纤维造纸,这是造纸术的一大进步,而从树皮纤维发展到用整个茎杆造纸又是一大进步,使得纸得以降低成本而大量普及。但今天流传下来的宋版书用纸大多数是麻纸,其主要原因是竹纸发脆易碎,而在当时好书都是用麻纸来刷。现今市场流通的明清古籍绝大多数是用竹纸,就纸张的性质而言,  2藏经纸:唐人写经所用的一种纸张,颜色黄褐,犹如茶色,略有棉性,质地厚硬,不透明。  3毛边纸:色呈米黄,故亦称黄纸。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稍差,牢固度次于太史连纸。《常昭合志稿》云:“隐湖毛氏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曰毛太,至今犹存其名不绝。”然据《中国雕版源流考》称,明司礼监造纸名色中,既有“毛边”名称,则非始于明末以毛晋得名可知。清乾隆以后印书用纸,除太史连纸、棉纸外,有一大部分是用毛边纸印的。  4、棉连纸:实际是宣纸的一种。汪六吉制造的称六吉棉连,色白如玉,匀净细腻,绵软有韧性,摹拓碑帖彝器多用之。清末比较考究的印本,也多用棉连纸。  5、官堆纸:色黄比毛边纸略厚,金陵书局印书多采用之。  6、毛太纸:与毛边纸颜色相似,质地略差,纸幅也较小,厚薄不等,有明显的直纹。清同治光绪间,用此纸印书较多。  7、白绵纸:白绵纸印本书籍是明刻本的一大特色,尤其在正德至万历年间大为使用。“明白绵纸本”近乎明版好书的代称,故藏家自当珍视之。历来认为白绵纸就是由绵茧所造的纸,但经过现代科学方法的检测,得知白绵纸实际是楮皮纸的一种。  8、皮纸:皮纸是用楮树皮和桑树皮所造的纸。产生于唐代,由于皮纸生产成本较高,故一般讲究的书才用皮纸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皮纸坚韧、抗蛀,比麻纸更加洁白平滑,而有的皮纸在生产过程中也加入一些麻料,所以用肉眼看,有时候皮纸看上去像麻纸,如南宋廖莹中世采堂本《昌黎先生集》习惯说法是白麻纸,而其实是白色桑皮纸。  明代官方刻书主要是用皮纸和白棉纸,故而从收藏角度上看,凡皮纸本书大部分都是好书。对于初入门者这是一个简单的办法。  9、太史连纸:比开化纸色略黄,质地细腻匀净,绵软有韧性。清雍正年间用铜活字排印的殿版《古今图书集成》所采用的两种纸,一为开化纸,一即太史连纸。  10、开化纸:开化纸也叫“桃花纸”,主要是因为在白色的纸上常有一星半点微黄的晕点,如桃红。开化纸产生于明中晚期,到清三代大为盛行,殿版书几乎均用此纸来印刷,到嘉庆之 后逐渐失传了。由于开化纸洁白细腻,薄而有韧性,再加上雕版精良,所以印出的书真正称得上纸白墨黑。到民国初年,陶湘的其中一项专藏就是开化纸本,因此而赢得了“陶开化”的雅称。因开化纸产量不大,除殿版书使用外,民间使用极少。开化纸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因为它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宫里刊书以及扬州诗局所刻的书多用这种纸。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