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是看不见的,那么古时候是如何发现经络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中医经络是看不见的,那么古时候是如何发现经络的?,第1张

在很早以前人们对于人体结构当中的认知是非常粗浅的,他们不知道人体当中的血液为什么会循环,不知道人体的呼吸的作用,但是古人是充满智慧的,他们按照呼气吸气这种气体通过某种或者是载体流动的情况定义了经络,一开始人们认为经络是血管,书中也清清楚楚地写着,经络可以通过手腕,脚腕皮肤薄弱处可见。由此可以看出,中医经络并非是虚无缥缈的,它是一种实体。但后续经过验证之后,经络和血管完全对不上,因此经络也被人们定义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功能。

为什么有人评价中医经络不存在呢?

经络这一认知,代表了古人对人体解剖的初步认知,随着进入新一学的不断发展,解剖时间越来越清晰地揭示了人体的主要结构,从一些中医典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直到清朝,经络和脏腑都还是实体存在的东西,书中甚至也描绘出了脏腑图,虽然解剖错误的地方有许多,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传统中医的经络和脏腑方面都是具体存在的。

经过也并非是虚拟的,更何况,我们使用肉眼就可以看出血管的结构,因此经络是可以直接看见的血管而已,它也并非是一种稀奇的东西,在书中也显示了经络身而不见,络脉浮而常见里面走气血,这也就明确告诉我们经络系统其实就是血管系统。

至于古人为什么将血管称之为经络,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但我们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不能够要求古人的思想和现代医学相媲美。有人也认为中医的经络除了血管之外,有可能也是淋巴,甚至是神经结缔组织等,但无论怎样,人们对于中医经络的说法都各不相同。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昔日黄帝40余岁自感身体日渐衰退,自感大业未成的他不免忧虑,于是向上天祈求延寿之法,梦中一天神让他拜师广成之。于是,他师承广成子经半年修炼,打通了任瞥二脉,又炼9年,打通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并有了透视功能,能观察到人体内的365穴。后来,他把这些秘密写进了《黄帝内经》里。之后的周文王、老子、八仙、孙思邈、陈抟、张三丰都深谙经

络、穴位之奥秘。

到了明朝李时珍,在撰写《本草纲目》时,曾反复参阅《灵枢》、《素问》,却始终无法明白四千年前的黄帝是怎么知道人体有这些经络和穴位的,厂后有一道士传给他小周天功,经半年修炼,一日忽大叫“我的任督二脉通了”。惊喜之余,他把自己的亲身体会写进了《本草纲目》,并说:“关于经络腧穴,唯反观内照者得查之!”

购买本书的顾客还买过

·人体使用手册 人体使用手册

¥2900

¥1880

·人体经络按摩使用手册 人体经络按摩使用手册

¥4800

¥3910

·求医不如求己养生救命大 求医不如求己养生救命大宝典

¥19800

¥11001

·特效312经络锻炼养生法 特效312经络锻炼养生法

¥1200

¥810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 曲黎敏养生十二说

¥2980

¥1780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2900

¥1750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 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

¥3000

¥1810

·人体复原工程——人体使 人体复原工程——人体使用手册

¥2900

¥1880

·刮痧疗法1(VCD) 刮痧疗法1(VCD)

¥1200

¥560

·图解小儿按摩除百病(第 图解小儿按摩除百病(第二版)

¥1700

¥1380

浏览本书的顾客还看过

·特效穴位使用手册特效穴位使用手册

¥2900

¥1682

·人体使用手册(附DVD一张人体使用手册(附DVD一张)

¥3200

¥2080

·儿童经络使用手册儿童经络使用手册

¥2800

¥1624

·求医不如求己2求医不如求己2

¥2900

¥1800

·求医不如求己(赠全彩国求医不如求己(赠全彩国家标准

¥2900

¥1800

·不生病的智慧不生病的智慧

¥2900

¥1800

·不生病的智慧2不生病的智慧2

¥2900

¥1600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2500

¥1490

·女性人体使用手册女性人体使用手册

¥2600

¥2260

·求医不如求己(2DVD)求医不如求己(2DVD)

¥8300

¥4200

浏览更多同类商品

中医保健 ·养生:二十四节气: ·人体实用按摩大全 ·望甲诊病图解(含盘 ·张其成讲读《黄帝内 ·手部按摩健身法(二

更多>>您最近的浏览历史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根据浏览历史为您推荐¥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人体经络使用手册 放入书架 什么是书架?

大图作  者: 萧言生 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 字  数: 190000 版  次: 1 页  数: 266 印刷时间: 2007/03/0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6021715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保健/心理健康 >> 中医保健

定价:¥2900 当当价:¥1682 折扣:58折 节省:¥1218 

顾客评分: 共有顾客评论667条 查看评论摘要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通过敲经络就能防治万病的书,这是一本全家老小都要用的书。穴位就是我们自身的灵丹妙药,一分不花,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生受益的健康养生大法。从黄帝开始,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养生手法。

  人体经络的每一个穴位都是灵丹妙药,就看我们会不会用它了,命要活得长,全靠经络养。敲经络适合任何人群,能让人的平均寿命至少再延长10年,它是人类走向百岁健康的通行证。

内容简介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人体经络使用手册》用易解的语言描述人体经络的各种保健作用,倡导通过刺激经络穴位来治疗预防疾病的养生手段,让您发现蕴藏在自己身体里的“医疗系统”,教您做自己的“主治医生”,是一本现代人必备的健康枕边书。

  本书为您送上: ●58种常见病和不明慢性病的经络穴位自疗方法。 ●一分不花,一学就会,一用就当,一生受益的14条经络养生方法。 ●最有效的3种小儿健康推拿指南。 ●使用人体经络的8种最简单技巧。

  1经络就像道路,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就是道路上的红灯,你处处闯红灯,你的健康之路能走多远?2人爱生病就是因为不注意保养自己的经络,所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熬夜,就像给经络加上了电阻。3敲胃经比敲胆经重要,敲胃经才是真正的“七分养”。4正确的睡眠并不只是早睡早起,要按四季来分。5为什么有的人平时不生病,一生病就很严重呢?那是因为经络处于麻痹状态。

目录

序 经络是人体的金矿

第一章 探索经络

 命要活长,全靠经烙养

 扁鹊一眼就能看到人的五脏六腑

 经络治病是当代医学的返璞归真

 刘力红、吴清忠、费伦、陈玉琴眼中的人体经络

 江湖中流传至今的神秘经络

 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御医

第二章 解密伟大的经络

 让现代科学头痛

 像金字塔一样未解的世界之谜

 植物与动物身上也有经络

 经络也是阴阳、五行的踪影

第三章 与天地通电的人体经络

 经络也要烧电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经络气血的调动(运行)是听从上天的

 经络就是用来“决生死,处百病”的

 只有经络才能赶在疾病出生前把它杀死

第四章 让我们的全身通起来

 不要把自己的身体全部交给医生

 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手法

 怎样才能正确找到穴位

 使用经络穴道时要注意的

 一学就会的经络刺激法

第五章 人生下来、活下去的根本保证

第六章 打通任督两脉的好处(一)

第七章 打通任督两脉的好处(二)

第八章 正确使用人体,先从经络开始

第九章 中医就是要察“颜”观“色”

第十章 万病不求人

第十一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书摘插图

·点揉穴位

  点揉穴位可以说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能空下一只手,我们就可以开始点揉穴位,不仅可以用来做日常保健,还能救急,比如水沟穴(俗称人中)、梁丘穴、内关穴等都是身体突发不适时的救命穴。

  ·推捋经络

  平时我们走路时间长或者感到双腿发困发沉的时候,最常用的动作恐怕就是捶腿,这种情景在影视剧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或许大家以为这就是对双腿的最好奖励和最舒服的享受了,其实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发现推捋经络的好处。这时你可以试着使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就相当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在中医理论中,脾主四肢肌肉,推捋脾胃经可以疏通这两条经的经气,从而达到放松肌肉和驱逐脾胃上疾病的效果。

  ·敲揉经络

  敲揉经络相对推捋来说刺激量要大些,现在有些人提出敲揉的疗效比针灸还要好。对于一个从事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来说,以我和诸多同仁的体会及专业知识来讲,阳明经的重要性是最大的——不论从它们的循行路线来看,还是从它们与脏腑器官的联系来看,阳阴经都是最重要的,它与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最为密切的。 怎样才能正确找到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最重要的,不用说,就是找对地儿。不管你介绍的方法多优越,如果不能正确地找到它们,一切都是枉费,不具有任何意义。没有什么方法比经穴疗法更适合做家庭疗法的了,但是似乎因为找穴太困难,所以不太被使用,实在是可惜。此外,介绍经穴疗法的书虽然很多,但简便而且详细地介绍穴位和经络找法的书是少之又少,这使得很多人空有一堆疗法,却不知道怎么用在自己身上。在这里,我要介绍一些任何人都能使用的、能简便地找到穴道的诀窍。

  ·找反应

  身体有异常,穴位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这些反应包括: 压痛:用手一压,会有痛感; 硬结:用手指触摸,有硬结; 感觉敏感:稍微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 色素沉淀:出现黑痣、斑; 温度变化:和周围皮肤有温度差,比如发凉或者发烫。 在找穴位之前,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如果有以上反应,那就说明找对地儿了!

  ·记分寸

  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是“一寸”;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两寸”;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 另外,倘若知道身体中哪一部位有什么骨骼,找起穴位就更容易了。比如低头时,脖子后部正中最突出的凸骨,就是第七颈椎,紧接着的凸骨是第一胸椎;两边肩胛骨的最下端跟第七胸椎骨的突起在一条线上;腰左右两侧突出的骨头,也就是系腰带的位置,跟第四腰椎的突起在一条线上。

  使用经络穴道疗法时要注意的

  (1)刺激穴道要在呼气时。穴道疗法最容易忽视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呼气时刺激经络和穴位,传导效果更佳,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吸气时,肌肉收缩而僵硬,这时刺激穴位不太会传达。相反的,吐气时,肌肉松弛而柔软,此时给刺激,不仅痛感少,并且传导佳。

  (2)治疗前请勿抽烟。香烟中含有致命的毒物,所含的致癌物质多达40~200种,其中的尼古丁更是剧毒物质。如果在进行穴位治疗前抽烟,尼古丁一旦进入体内,就会造成交感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通,肯定会影响疗效。

  ……

书摘与插图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

-千金方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难经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祖国中医学非常伟大,这是古代医学经过论证得出的结论,有实际的事实依据。

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对中医经络持怀疑态度,让我们首先得出结论:中医的经络已经从古至今存在,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经络也代表了古人对人体解剖学的初步认识。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一些西方医生不承认经络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经络虽然看不见,但也不能否认,因为它在西医中是无用的。

经络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被中医称为《圣经》,一百多部大多与解剖学有关。虽然它没有太多的解剖学基础,但不能说它不注重解剖学:“如果一个八尺高的人是人,皮肤和肉体可以在外面测量,死亡可以解剖和观察,内脏的硬度和脆度,内脏的大小,山谷的数量,脉长,血清浊,气量大,十二经多,血少气多,气血多,数量多,”有:“当经书数,其状元数也不合适”。显然,在古代中医书中,经络和脏腑不仅存在,而且还可以直接通过解剖来看到。

另外,在《黄帝内经》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认为十二经与人的十二经每天十二时的运动有规律的关系。只有掌握这一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人体五脏六腑是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从来没有局限于从外部观察,而是用形神统一的方式来辨治,中医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具有真正看得见的疗效,至于经络,只要有实际疗效,就应该为世人所接受,这也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

十星的中医典籍:

《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

九星的中医典籍:

《温病条辨》,《内外伤辨惑论》,《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温热论》,《景岳全书》,《正续名医类案》,《脾胃论》,《兰室秘藏》,《正体类要》,《张氏医通》

八星中医书籍:

《旧德堂医案》,《伤寒来苏集》,《临证指南》,《医学衷中参西录》,《陆氏三世医验》,《寓意草》,《丹溪心法》,《冯氏锦囊》,《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医宗必读》,《杂兵源流犀烛》,《证治汇补》,《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宣明论方》,《医学心悟》

注意看一下图中两册中医书籍左上角,回答中的所有中医书籍在均出自基内,且内中都有电子书的中医书籍可看

点评一下这些中医书籍:

《温病条辨》《温热论》

有人说现在人没多少温病,所以条辨不重要,其实只是医生没研究过温病,不觉得该用而已。比如桑杏汤,沙参麦冬汤,桑菊饮都非常常用,包括宣痹汤,加减复脉汤,加减木防己汤也都常用,关键在于会不会用,想不想得到。

《景岳全书》

我极爱读景岳全书,景岳因杂症谟偏于补阴而被诟病,其实景岳哪里算偏,如《医贯》,《杂症会心录》才能叫偏,景岳教人八纲辨证,教人治病求本,教人重视补虚,教人少开大方,我毫不讳言,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书。

《正续名医类案》

读一读这种综合性的医案,可以学到各家所长,因此这本书尤其重要,我更爱读续一些。

《脾胃论》,《兰室秘藏》

李东垣真的很神,方子神,议论神,配伍神。对内经阴虚的发挥,及对脾胃的论述,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开千古不传之秘,我也这样认为。

《内外伤辨惑论》

用我自己的一个医案来表述我的观点吧。

余挚友某,畴昔自诉头痛,咽痒,腹胀,失眠。余诊之,脉沉而弱,曰:此气也。以四七汤合七气汤加槟榔,大腹皮。七日服用不过四剂,而气顺咽清,头痛大减。余询其仅服四剂之故,其曰:七日以来大醉三次,是以未饮。

《内科摘要》,《外科发挥》,《正体类要》等

薛立斋是中医历史上的关键角色,他讲的方剂,每个方贡献,我都恨不能背下来,对药物的理解也是巅峰水平。当然最最关键的是医案,其实也备受诟病,即便大家如李冠仙也会对薛一男子,一妇人这种语焉不详的记载发起抨击。但即便如此,薛氏医案的详实,和通过补虚治疗大病的思路也可称震古烁今,就看你能不能识证了。

《张氏医通》

张璐是明末清初极耀眼的大家,同时代的傅青主,吕留良,高鼓峰也都毫不逊色,但成就最高的反而是张璐,医通极厚,极能扩宽思路,而且百家理论无不摘录,足称王道。所以这种书更要反复看,反复抄。明清医家但凡不刚愎自用,能够尽得百家之长的,都是大家,不可忽视。

《冯氏锦囊》

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儿科妇科,这本书讲的也很全面,甚至冯兆张被尊为儿科大师。锦囊中的药性讲的也极好,而且没有那么多装的色彩,八星群书,锦囊第一,足称完备。

《温热经纬》《王孟英医案》

温病有多重要,这两本就有多重要,甘寒养阴,轻可去实,重视津液等等。四明称伤寒论全书都在提醒医生要重视津液,王孟英用详实,丰富的医案告诫我们温病学的不可或缺,与薛立斋作摘要异曲同工,不过读这本书不能走入误区。医生不能撇开莫须有的门路之见,妄学医。

《医宗必读》

这本书算是指路明灯,但凡李中梓写的,都非常经典,无论医论,脉学,还是药理,内科,都极有过人之处,我连个尤其也写不出来,足见这本书之经典。最可惜的是,必读中的内科太少了,真的意犹未尽。另外,用这本书学伤寒也蛮不错。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著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