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是指长相气质潇洒都很好吗?
古语说,“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它反映了中国文化史上对男女两性价值取向的差异。古人对男子往往不过分看重容貔,从有文字时代说起,这“男”字乃是由“田”与“力”构成,在远古时代,五大三粗、胜任艰苦的田间劳作就是个好男儿。到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盛行以后,学富五车、下笔成章,有望进入仕途则是好男儿的标准,因此就有了“才子佳人”之说。但是,尽管如此,翻检古籍,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不少关于美男子的记载1古代美男子排行(降序)版本一:徐公、唐伯虎、项羽关、羽诸葛 亮、乾隆、李白、李彝、周瑜、唐太宗 (时间)版本二:韩子高、周小史、董贤、潘安、安 陵君、龙阳君、秦宫、张幼文、曹肇、弥子瑕版本三: 郑子都、宋玉、董贤、 何晏、潘岳、褚渊、高长恭、张昌宗、纳兰容若 版本四:潘安、宋玉、子都、宋文公(公子 鲍)、邹忌、周瑜、吕布、嵇康卫玠、韩子高、兰陵王、慕容冲、独孤信版本五:韩寿、潘岳、嵇康、周瑜、赵子 龙、张易之和张昌宗(并列)、郑子都、慕容冲、孙策 2古代美男类型: (部分)一帅就是帅型:潘安、卫玠、郑子都二花样男子型:韩子高、董贤、韩寿、弥子瑕、龙阳君三文韬武略型 :宋玉、邹忌、周瑜、孙策、嵇康、赵子龙、独孤信、慕容冲
沈清秋、洛冰河、柳清歌、柳溟烟、岳清源、木清芳、尚清华、漠北君、
魏无羡、蓝忘机、金如兰、蓝思追、蓝曦臣、金光瑶、聂怀桑、聂明炔、温宁、温情、薛成美、晓星尘、宋子探、蓝景仪、蓝启仁
谢怜、花城、风信、慕情、戚容、君吾、师青玄、贺玄、南宫杰、师无渡、谷子、半月、裴宿、裴茗、梅念卿、白无相、剑兰、错错、郎萤、雨师篁、若邪、厄命
够了吧
有人说出自《乱世美男一把抓》,我看了,没有。
应该是出自歌曲《兰陵王》中的句子
词:洛书 曲:风的誓言 唱:云鹤追
没有见到古籍中相近的原文,是现代人的原创。
字面解释应是,舞文弄墨以汉人比较擅长,骑马射箭驰骋在草原是鲜卑人的强项。
泼墨和走马分别出自成语挥毫泼墨和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释义:走马,骑着马跑。走,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挥毫泼墨原意是用毛笔、墨汁写字或画画;可用于形容写作的酣畅淋漓。
南北朝正是民族大融合美男子辈出的时代。《乱世美男一把抓》,是将南北朝这乱世时代美男子凑在一堆讲。在南北朝当时,已经常有诗歌将汉胡(虏)并提。譬如说:北朝乐府民歌《折杨柳歌辞》中的“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但另据史料记载,兰陵王所属的北齐王室应是鲜卑化了的汉人。所以汉家子和鲜卑儿可能是分着说的,是指潘岳、卫玠;慕容冲、独孤信、兰陵王高长恭(这几只都是鲜卑滴~),这就说太多了。所以个人狭隘地认为,也可能是说兰陵王一个人的(敬请忽略)。
但不论作何理解,联系下文“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皆在噩梦中毁灭。”都有一种“当时风流”的含义,互文的意味就很明显了。
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也就应理解为:像汉家风流名士那样挥毫泼墨,如鲜卑骁勇之将一样快意疆场。
%>_<%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附《兰陵王》歌词:
清风儒雅少年郎
绝世姿容倾城颜
拨竹弦,舞翩跹
醉中自风流
紫衣金腰长鞭扬
血染戎装修罗面
羽檄纷,遥相望
按剑思北方
锁眉独上高楼
把盏怅然浇愁
驱马初捷邙山北
挥师直指金墉城
朔漠帷幄点江山
扬眉挑灯,且笑论峥嵘
霓旌半卷入九霄
剑器一舞胡尘高
翻手云,覆手雨
几度风云幻
剑花翻飞血倾洒
羽箭轻扬射胡马
羌笛伤,吹角寒
兰陵曲激扬
桃李不言自成蹊
共饮狂歌,尽燔千金券
念白:
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
红尘里一道道风景线
皆在噩梦中毁灭。
神伤,为焚琴煮鹤般的凄艳。
恨不能一把火燃烧掉千年的帷幕,
一卷风吹干净中原的黄土,
去赏那时的桃花,梧桐,碧竹,
寻那人的麈尾,冠帽,面具。
春云不变阳关雪
桑叶先知胡地秋
月牙湖,燕然山
尤记思归远
木秀于林风必摧
家事亲切君心变
琉璃盏,鸩酒转
天颜何由见
叹往生,乱世浮华远
自古美人如名将
不许人间见白头
君王尽弃 看遍人间 情倾处
血中一缕白梅香
空余苍生怆然涕
上穷碧落下黄泉怎觅君如斯
1 静影沉璧 by白眉煮酒
痴情帝王攻vs温柔丞相受
全文很甜,略狗血, 宫斗宅斗较少,基本都是两人纠纠缠缠的感情戏。
PS:雷点:生子。
2 一生孤注掷温柔 by 阿堵
忠犬帝王攻vs才子受
病弱才子李子释与深情王爷顾长生之间的爱恨纠缠,涉及了古籍经典和朝代覆灭。
PS:阿堵文笔大好,学识渊博,文可能有点掉书袋,跳过不影响。
雷点:有个炮灰攻出境
3 日月山河 by 梦溪石
八阿哥重生,四八军团党
类似的还不错的清穿文有:
醉清秋 by 犹大的烟 (cp忘了,抱歉~)
天佑 by 月下蝶影 (47)
穿成苏培盛了 by 四眼娃娃(未完结 四爷x苏培盛)
4 将军令 by 偷偷写文
君臣强强,涉及权谋,在同类文里很出彩
5 一受封疆 by 殿前欢
隐忍男妓受x王爷攻
这是一个男妓版基督山伯爵的故事~ 王爷坐拥万里江山,独享无边孤独。
PS:殿前欢文笔好,构思精巧,情节跌宕起伏。
雷点:大虐
6 灯花不堪剪 by 罪化
帝王攻vs门客受
这是一个短篇,内容不新鲜,但是作者文笔大好,情节铺陈到位,整成了一出华丽的悲 剧!
ps:雷点:大虐
7 我不是慕容冲 by 楚云暮
穿越文,江山逐鹿谁称雄,纵横神州笑谈中,恢弘大气!
PS: 雷点:NP,男主可攻可受
8 蚌珠儿 by 老草吃嫩牛
帝王攻x郡王受
穿越架空文,牛嫂文笔老练,里头涉及了许多穿越者的金手指,无一不经过深思熟虑, 透着年长者的阅历与睿智。同类穿越文中,属上品。
ps:未完结,已经很肥了,强推
古风文推荐作者:
楚枫岚、偷眼霜禽、眉如黛、菖蒲 文笔绝佳,均以古风见长
欢迎食用~
靳姓的来源和历史
靳姓的来源和历史:
1、靳姓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由靳准自立为汉天王。
2、靳姓是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哥氏族,是蒙古、满洲共有部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3、靳姓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之苗裔鬻熊为周文王师。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熊绎被周成王封于荆楚。靳乃春秋楚之小国,后为楚国王族后裔靳尚采邑。
靳尚为楚国用事臣,本为芈姓,因其食邑于“靳”,其后子孙便以邑为氏,称靳氏。追根溯源,靳尚是我们在古籍中发现记录最早的靳氏,因此,我们说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靳尚是靳氏始祖。
靳氏是不是贵族
靳姓的来源和历史是:
1、靳姓源于匈奴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匈奴民族的靳氏一族,有靳准自立为汉天王。
2、靳姓是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蒙哥氏族,是蒙古、满洲共有部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皆世代相传至今。
3、靳姓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
靳姓发源地:
靳姓发源于今湖南宁乡,楚亡于秦后,靳姓子孙开始渐次北移。汉初,跟随刘邦东征西讨的靳歙被封为信武侯,惜传子靳亭后,因故被免去袭爵;另一位功臣靳强被封汾阳侯,其子汾阳共侯靳解、孙汾阳康侯靳胡、曾孙汾阳侯靳石因过免,玄孙长安公乘靳忠诏复家。
使发源于楚地之靳姓深深扎根于山西。同时,为消除各地旧贵族的豪强势力,维护汉朝统治,汉高祖刘邦采纳娄敬之建议,强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置于中央政府监视之下,在这二十万之众中包括楚地之靳姓。新莽时期的赤眉军起义、绿林起义等战火使关中遭受重创,靳姓人因避难、仕宦、谋生等原因,由关中播迁于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板荡,烽警四起,有北方之靳姓播迁江南,但多数中原之靳姓逃避表里山河,相对战乱少的山西,并在西河郡、汾阳郡与原来就已很是兴旺的靳姓相融合,昌盛为靳姓西河郡望和汾阳郡望。此外,在十六国时期,匈奴屠格族中有改汉姓靳的,一度使靳姓队伍壮大,尤其是靳准杀帝以后,更是如此。
奈好景不长,招来石勒、刘曜共讨,此支匈奴靳姓遭受灭顶,仅留靳准从弟靳康一子。所以严格地讲,我国的靳姓人士,绝大多数还是汉族的后裔。隋唐时期,昌盛于山西的靳姓有播迁于今河北、河南、山东者。两宋时期,北方靳姓有播迁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南方省份者。元代,靳祥、靳德进父子由潞州徙居今河北大名。
明初,山西靳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陕西等地。明清以后,靳姓逐渐在内蒙、甘肃、东北等地落籍。如今,靳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南、河北等省为多。
靳姓出过几个皇帝
没有!
1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
2夏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
3商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_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
4周
41西周
西周
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_扈、周懿王姬_、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_
42东周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
421春秋
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襄王姬郑、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_、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
422战国
战国
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
5秦
秦昭襄王嬴则、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楚、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
6汉
61西汉
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高后吕稚、汉少帝刘恭、汉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昌邑王刘贺、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_、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衍、更始帝刘玄
62新朝
新朝王莽
63东汉
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_、和帝刘肇、殇帝刘隆、安帝刘祜、少帝刘懿、顺帝刘保、冲帝刘炳、质帝刘缵、桓帝刘志、灵帝刘宏、后少帝刘辩、献帝刘协
7三国
71魏
魏
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72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73吴
吴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8晋朝
81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82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821十六国
8211成汉
景帝李特
武帝李雄
哀帝李班
幽公李期
昭文帝李寿
末主李势
8212汉
光文帝刘渊
昭武帝刘聪
隐帝刘粲
刘曜
8213后赵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8214前凉
武公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张骏
敬烈公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8215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8216西凉
武昭王李_
李歆
李恂
8217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_檀
8218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8219前燕
襄公慕容_
文明帝慕容_
景昭帝慕容_
幽帝慕容_
82110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惠文帝慕容熙
82111西燕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82112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82113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82114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平原王赫连昌
昌定王赫连定
82115前秦
苻洪
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苻宏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末主苻崇
82116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82117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末主乞伏慕末
82118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82119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_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82120吐谷浑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9南北朝
91南朝
911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太子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_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淮
912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913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宣帝萧言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914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_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92北朝
921北魏
道武帝拓跋_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攸
922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923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924北齐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925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_
静帝宇文衍
10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11唐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后武_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_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_
111南诏
南诏
112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_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_
大_撰
12五代十国
121五代
1211后梁
太祖朱温
末帝朱_
1212后唐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_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1213后晋
高祖石敬瑭
少帝石重贵
1214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1215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122十国
1221吴越
太祖钱_
世宗钱元_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_
忠懿王钱弘_
1222闽国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1223荆南
荆南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1224楚国
楚国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马希崇
1225吴国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睿帝杨溥
1226南唐
烈祖李升
元宗李_
后主李煜
1227南汉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_
1228北汉
世祖刘_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1229前蜀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12210后蜀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13宋
131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132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_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_
谢太后谢道清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_
赵_
14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述律平
辽东丹王耶律倍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_
辽景宗耶律贤
辽萧太后萧绰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15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_
16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_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_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_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17元
元太祖铁木真
元睿宗拖雷
元太宗窝阔台
马乃真后
元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
元成宗铁穆耳
元武宗海山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硕德八剌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
元明宗和世剌
元宁宗懿_质班
元顺帝妥_帖睦尔
18明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_,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_,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_,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181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182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183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19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c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_,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_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_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_,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_,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靳算罕见姓氏吗
复姓都少见,还有一些生僻的姓氏,如:
贲ben1蹇jian3乜nie4
卜bu3解xie4谬miu4
酆feng1靳jin4缪miu4
查zha2阚kan4逄pang2
盛sheng4郇huan2朴piao2
谌chen2蒯kuai3邛qiong2
仇qiu2邝kuang4区ou1
单shan4夔kui2麴qu1
厍she4乐yue4璩qu2
钭tou3娄lou2却que4
佘she2逯lu4阙que4
妫gui1芈mi3任ren2
籍ji2宓mi4阮ruan3
殳shu1覃qin2隗wei3
_xi4忻xin1鄢yan1
殷yin1恽yun4昝zan4
迮ze2仉zhang3甄zhen1
禚zhuo2訾zi1
靳姓是八旗后人吗
不是皇族姓;满族的皇族姓爱新觉罗,到清末民初,为了避祸,关内的爱新觉罗氏大多改了汉姓,多改为金、肇、赵、罗、德、洪、依、海等汉姓,靳姓,没有实质性皇家血统,最早出自楚国王族芈姓;有一支朱姓改靳姓,其余源头均为异族改姓,五胡十六国时期,南匈奴民族中有改汉字单姓靳氏者,蒙古蒙哥氏族,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靳氏、蒙氏、哥氏、葛氏、国氏、郭氏等;北宋时期有以色列人从印度辗转来到大宋,被皇帝赐姓赵、李、张、高、靳等姓氏,分布于开封、泉州等地;今回、锡伯、仡佬、彝等民族均有靳姓,而满族改靳姓,满族伊拉哩氏,亦称伊里氏、伊拉礼氏、伊喇立氏,尼满氏、伊麻斯氏、后有锡伯族引为姓氏者,都不是皇族;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1上古时代
2夏
3商
4周
41西周
42东周
421春秋
422战国
5秦
6汉
61西汉
62新朝
63东汉
7三国
71魏
72蜀汉
73吴
8晋朝
81西晋
82东晋
821十六国
8211成汉
8212汉(前赵)
8213后赵
8214前凉
8215后凉
8216西凉
8217南凉
8218北凉
8219前燕
82110后燕
82111西燕
82112北燕
82113南燕
82114夏
82115前秦
82116后秦
82117西秦
82118冉魏
82119代国
82120吐谷浑
9南北朝
91南朝
911宋
912齐
913梁
914陈
92北朝
921北魏
922东魏
923西魏
924北齐
925北周
10隋
11唐
111南诏
112渤海国
12五代十国
121五代
1211后梁
1212后唐
1213后晋
1214后汉
1215后周
122十国
1221吴越
1222闽国
1223荆南南平
1224楚国
1225吴国
1226南唐
1227南汉
1228北汉
1229前蜀
12210后蜀
13宋
131北宋
132南宋
14辽
15西夏
16金
17元
18明
181顺
182大西
183南明
19清
191太平天国
192捻乱
20中华民国
201中华帝国
21参看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4
槐
芒3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春秋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战国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
西汉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吴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晋朝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
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前燕
襄公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惠文帝慕容熙
西燕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平原王赫连昌
昌定王赫连定
前秦
苻洪
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苻宏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末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末主乞伏慕末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太子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淮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宣帝萧言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攸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唐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后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
南诏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
后唐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少帝石重贵
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马希崇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睿帝杨溥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谢太后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赵昺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耶律倍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萧太后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睿宗拖雷监国
元太宗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元成宗铁穆耳完泽笃汗
元武宗海山曲律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
元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札牙笃汗
元明宗和世剌
元宁宗懿璘质班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洪天贵福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本文2023-08-07 07:48:1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