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蠡测(二)天地之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经济周期蠡测(二)天地之间,第1张

在前篇中,我粗略地阐述了我个人的看法,经济周期来自于人们用过去有限经验对未来的预测,必经常失败。这里的人们,不仅包含了纯投机的商人,还包括生产销售型的商人,管理物价的政府部门(如果有的话),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的管理者们。

只要是凡人,都不是能预知未来的先知。而人们做的跨期决策,必然要对未来有估计和预判,一旦错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不稳定性。

我们回望历史,从著名的密西西比泡沫开始。

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是个挥霍无度的主,死后留下了一大笔债务,一个年税收只有145亿的政府却负债20亿,国家财政每年支付国债利息后,几乎就没剩多少了。继位的国王只有7岁,法国的国政由摄政王奥尔良大公执掌,面对如此无解的财政困局,奥尔良大公在尝试了传统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大胆启用他的朋友——约翰·劳,来解决财政问题。

约翰·劳有一个观念,国家经济要好,必须使用纸币,他上台主管后成立了一家叫做劳氏公司的银行,并且宣布所有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的银行券缴付,由此法国迎来了纸币时代。

约翰·劳制定了如下规则:

1劳氏银行券“见票即付”,也就是说,只要你愿意来到劳氏银行,可以用银行券换取足够的硬币(贵金属,当时的流通货币)。

2规定银行券可以换取旧银币,如果政府采用缩水的银币(把银币收回的时候,掺杂一些其他金属,降低银的比例,政府经常这样做),那么约翰·劳的银行会支付原始含量的银币。

总之,他努力使得银行券和贵金属等价,保持可兑付。纸币本身作为更好的交易媒介,很快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纸币能获得信任的前提下,奥尔良大公对纸币的建议非常满意,既然纸币这东西能当货币使用,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结果,为什么我们不多弄些纸币呢?

怀揣着这一朴素美好的构想,奥尔良大公下令劳氏银行再印制了10亿的纸币,这超过了之前所有印制纸币的16倍。然而在好多年后,直到孔蒂亲王拿着巨量的纸币要求兑换成银币才被人怀疑,最后才造成挤兑破产。

在这整个过程中,奥尔良大公犯了一个经验主义错误,因为看到纸币有效了好一阵子,就断定纸币一直有效。因为在慢慢无贵金属储备的情况下多印纸币暂时没有发生问题,就认为多印发纸币没有什么问题。

而公众为什么会在没有贵金属储备对应的情况下,依然使用纸币呢?事实上,他们不知道有没有一比一的足量的贵金属对应,既然他们不知道银行的真实储备,那他们为什么相信见票即付的承诺呢?

还是因为经验,这就如同庞氏骗局的受害者为什么会相信做局者有持续支付高息的能力?因为他们试验过几次,成功了。做局者真的支付了好多笔利息,使得他们相信做局者自己有超强的盈利能力,能够继续支付高息。

而法国民众没能力去清算市场上所有的纸币的数量和劳氏银行储备的贵金属的数量,为什么在那么多年里相信纸币有价值呢?经验主义暗示:如果在最初发行的时间内,一旦有人要求兑付,银行就能兑付得出相应的贵金属的话,人们就不会经常测试兑付。

奥尔良大公和法国使用纸币的民众们,都将自己过去有限的经验,做了线性外推,以此来预判未来做决策。因为纸币过去有用,所以它未来就一直会有用。

孔蒂亲王为什么突然要求将纸币兑换成银币呢?并不是因为他对纸币是信用产生剧烈的怀疑,而是因为他要求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时候(该公司也由约翰·劳管理负责)遭到了拒绝,从而为了报复约翰·劳而故意刁难他。

对于约翰·劳,他当然不会无故去得罪一位有权有势的贵族,对于整个纸币体系来说,孔蒂亲王的超大规模兑付要求完全属于意外事件。它是由纸币体系外的一个事件,密西西比股票大泡沫引起的,完全是外部性的。对于设计纸币体系而言,这是不可计算的因素。

话说惹祸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泡沫,由产生、发展到高潮和破灭,一样充斥着经验主义的主导和其缺陷带来的问题。

约翰·劳建立了密西西比公司。该公司在1718年取得了烟草专卖权。1718年11月成立了塞内加尔公司(Senegalese Company)负责对非洲贸易。1719年约翰·劳兼并了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公司,改名为印度公司(Compagnie des Indes),垄断了法国所有的欧洲以外的贸易。并且该公司拥有为期9年的皇家造币权,税负征收权,烟草专卖权。论基本面,简直无法被超越。

无疑,这样的公司会产生高额的利润。约翰·劳还想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办法。在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时候,可以使用行政债券来购买。因为之前路易十四的挥霍无度,负债累累。之前政府发行的债券,普遍被人质疑,折价率很高。票面价值100万的债券,购买的价格仅仅是20万。而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可以使用这种债券,这使得本来分红收益率就高达40%的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实际收益率达到200%!

顷刻之间,申购股票的投资者蜂拥而至,整个法国为之疯狂,所有人都争相购买这支神奇的发财神股,股票的价格一下子涨了10倍。

然而公司的业务,去新大陆(北美洲)淘金的业务与描述并不太契合。新大陆不是美好的天堂,而充斥可怕的事情。派去的人员,有四分之三死于疾病或者印第安人的袭击。

就如同民众无法获悉纸币发行的总量和劳氏银行储备贵金属的总量一样,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的人们也无法得知远在美洲的业务的实际情况。民众相信纸币是因为纸币曾经兑付成功的经验重复出现过许多次,而股民购买股票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目睹了股价的飞速上升,并且身边有人因此获利颇丰。

购买股票的原因是股价持续在上升,购买股票本身又推升了股价。远在千里之外的殖民地掘金并不是人们关心的事情。人们关心的是现在如火箭般蹿升的股价。因为过去的股价不断攀升,所以判定未来股票还会上升,不也正是经验主义的线性外推吗?

可没有上市公司真实利润的股价攀升,不过是空中楼阁(参考拙作股市最简单的逻辑),当孔蒂亲王没有购买到股票而报复约翰·劳所引起的质疑,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使得没有利润支撑的股价迅速雪崩。

在雪崩的过程中,人们恐慌性地抛售股票,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公司的业绩报告中看出来端倪,得知美洲可怕的未知细菌病毒及当地土著要了淘金者的命,而是股价的快速下跌。我观察到的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当人们在炒作一个股票的时候,有时候对该公司的业务是空中阁楼,并非完全无知,但因为过去良好的涨势,就会选择跟进。

在上涨和崩溃的过程中,人们始终秉持着简单的经验主义,而造成戏剧性反转的,恰恰是经验样本外的事件。(参考拙作外部硬约束是唯一能让人冷静下来的东西)

不但在投机领域如此,经验主义在实体产业生产销售上,扮演着几乎一模一样的角色。

我们知道古时候的管仲,施行了“常平仓制度”,为了对抗谷贱伤农带来的危害。这一制度一直被历来的政府所采纳。生产并不是越多越好的,生产同质商品过多,没有足够的买家的话,滞销的商品不但难以成为利润,反而会是沉重的负担。

农民在做种植决策的时候,会考虑种植成本和最终售价的因素。这意味着,农民被迫去猜测,未来哪种农产品的价格会高。

那农民能预知未来吗?显然不能,如果能的话,炒期货能成为世界首富。农民做种植决策的时候,只能依赖经验主义,即过去几年里,什么作物涨价了,便跟风加入。

过去的经验的线性外推,过去卖得好的未来也能卖得好,过去涨得好的未来也能涨得好。可事实呢?未来并不能预测,也许未来如预期售价喜人,也许未来供应过剩,滞销积压。

经济危机的循环往复并不是资本主义的特色,我国古籍记载里,早在春秋时代就发生过供给过剩而产生的经济危机。

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人们必须做未来的决策,而未来不能预测,人们天生依赖经验主义,认为未来的事情会是过去现象的重复,以此决策,必然发生决策错误。而一旦生产和投资决策的错误集中爆发,则经济危机无可避免。

回到欧洲,就在法国的密西西比大泡沫结束之后几十年,有一个英国的年轻人,名叫桑顿。他被誉为中央银行之父。他18岁就跟父亲在会计室工作,并且之后去了一家银行工作。由于工作非常出色,被邀请成为了这家银行的合伙人。

桑顿发现,经济危机这种东西,不仅仅是法国有,英格兰经常发生经济危机。1702年、1705年、1711~1712年、1729年等等等等,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一轮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但一直顽固存在,并且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在他观察到的18次经济危机中,每一次都是经济自我修复。但是,每一次复苏都只有几年时间,随后又会发生新危机,并再次摧毁经济。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经济金融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复苏,循环往复。如果我们认可,基于过去经验线性外推未来的方式无法预言未来,必然导致决策错误的集中爆发,为什么呈现出周期性呢?

我们在下篇里试图提出解释。

1446年12月10日,奥斯曼苏丹穆拉特二世的军队,攻破了拜占庭军队死守的6英里长城。这不仅意味着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沦陷,也象征着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次复兴希望,彻底破灭。 破落的帝国光复运动 1204年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了君士坦丁堡 1204年,西欧联军在威尼斯舰队帮助下,占领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号称永远不会被攻克的坚城,拜倒在帝国曾经看不起的西方蛮子脚下,整个帝国的命运也就此定格。 破败、衰退与无休止的绝望,将在之后的三个世纪里,不断折磨帝国的掌舵人。当十字军在巴尔干建立起拉丁帝国与一系列藩属后,残存的拜占庭皇室,逃到了海对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两个非常讽刺的事情,随即发生: 首先是半岛北部的特拉比松和巴尔干西部的伊庇鲁斯地区,宣布独立。尽管两地的统治者,都还以拜占庭正统自居,不承认流亡的小朝廷。但他们的行为在实际上更像是地方自保主义,而无光复帝国大业的雄心。 保留至今的尼西亚城墙 其次,残存的拜占庭东方势力的大本营,居然是过去依靠十字军帮忙才收复的名称--尼西亚。几乎全部崩溃的军政制度,实际上已经支撑不起他们反攻欧陆的期望。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尼西亚帝国在很大程度上都表现的特别矛盾。之后的数十年里,尼西亚帝国的希腊皇帝,一方面以恢复过去辉煌时代的制度为口号。一方面却在实际上,做了不少与之背道而驰的事情。 尼西亚帝国与拉丁帝国和塞尔柱突厥人的对峙 比如,恢复军区制时代的农兵数量,增强军队战斗力。他们除了做一些分配土地的工作,还要大量招募曾与之为敌的拉丁骑士来补充兵源。同时,他们也不会忌惮于向南面的罗姆苏丹势力和北方的金帐汗国求援。这样一来,支撑起尼西亚拜占庭军队的主力,几乎就是一支由西欧骑士、突厥骑兵和蒙古骑兵为主力的新军队。信奉东正教的希腊居民,除了担任理论上的后备军外,就只能承担带路党的角色。 尼西亚的军事复兴 主要依靠非希腊人口 在恢复经济实力方面,尼西亚帝国的手段也比较有限。他们一方面想方设法的进行屯田,一方面又较为忌惮同威尼斯进行贸易。结果,热那亚人借此在亚细亚半岛获得了更多权益。包括奥斯曼在内的各势力突厥,也和希腊人一起,愉快的做起了生意。 1259年,经过了长时间韬光养晦的尼西亚军队,开始反攻君士坦丁堡。被称为拜占庭最后一位圣主的米哈伊八世,率军重创了拉丁帝国的部队。第二年,尼西亚军队第一次尝试攻下旧都,却在漫长的围困中耗尽了补给。到1261年,依靠热那亚舰队的帮助,拜占庭人才终于从力量枯竭的拉丁人手中,拿回了君士坦丁堡。尼西亚帝国成功的光复了夕日河山,却不得不打理起这片支离破碎的遗产。 反攻君士坦丁堡的尼西亚帝国军队 拜占庭式困局 米哈伊八世 最后一位能力卓著的拜占庭皇帝 米哈伊八世的帝国光复行动,表面上鼓舞人心,实际上却是将有限的资源再度耗尽。以罗马正统自居的拜占庭人,一旦拥有了欧洲的片板之地,就容易将亚洲的大本营,忘得一干二净。 原本的尼西亚帝国,只需要在小亚细亚西部平衡不到10股势力。包括西面的拉丁帝国与热那亚人,南面与东面的突厥人,北面的特拉比松、格鲁吉亚和金帐蒙古。现在,他们又需要在巴尔干南部面对拉丁帝国的残余、威尼斯人、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以及伊庇鲁斯的同族对手。如果再算上很多拉丁人在西欧的家族大本营和罗马的教廷,任何现代政治家都可能选择立即辞职。 米哈伊企图重建拜占庭的本土部队规模 却收效甚微 既然拜占庭帝国早已不是那个雄踞欧亚两地的普世大帝国,那么君士坦丁堡本身的安危就完全取决于复杂多变的外部势力。米哈伊八世在这方面是相当老道的。 他首先释放了控制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亚该亚公爵威廉二世,让他像自己宣布效忠。然后利用伊庇鲁斯和保加利亚人的压力,收回了内陆的大城萨洛尼卡。接着从金帐汗国的蒙古人那里借兵,取得了部分色雷斯的所有权。最后,他对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的法国贵族下手。一方面以希腊文物和古籍笼络了法王路易九世的欢心,一方面又支持和怂恿阿拉贡的罗杰二世东征。原本是拉丁帝国支持者的那不勒斯王国,既失去了法王支持,又被西班牙人夺取了西西里和那不勒斯。 阿拉贡军队东征后 拉丁帝国的遗老们失去了西西里方面的支持 完成这一系列运作后,拜占庭帝国也顺势拿回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控制权。尽管这个被拜占庭人成为莫里亚的半岛,与首都君士坦丁之间依然被拉丁帝国册封的雅典公国阻隔,却也成为了拜占庭人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之一。这个事件的影响,在当时似乎还不明显,后来却显得举足轻重。 拉丁帝国时期 伯罗奔尼撒半岛属于拉丁人的亚该亚公国 米哈伊八世的顶级操作,虽然为拜占庭拿回了很多希腊地区的领地,却也在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在亚洲方面的防御。在米哈伊死后,他的继承者们根本无力在众多势力中成功周旋。拜占庭式集权的危害,又让皇族为了君士坦丁堡的宝座而必须争的你死我活。结果自然是兵力不足,需要不断向外部势力借兵。刚刚有所起色的帝国,便在一次次间隔很短的内战中,彻底沦落。 1326年,一股名为奥斯曼的突厥人,在小亚细亚半岛西北部的布尔萨,站住了脚。米哈伊八世的继承者们,不仅因内战而无心防御帝国的主要粮仓与兵源地,甚至习惯性的将奥斯曼人拉入内战行列。后者也得以迅速在小亚细亚半岛扩张地盘,并在拜占庭人的邀请下,登陆欧洲。 参加拜占庭内战的奥斯曼人 最终成为了帝国掘墓人 第二个尼西亚 15世纪初的拜占庭帝国 基本就只剩下首都与南方的莫里亚 到15世纪初期为止,拜占庭帝国不仅没有在内斗和外患中重生,相反还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藩属。 起初,拜占庭人觉得奥斯曼人与其他外部势力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要获得威尼斯或热那亚海军的帮忙,他们就能从容的招揽突厥、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人。但当奥斯曼帝国在14世纪异军突起,那些能够帮助拜占庭人达到平衡的势力,也纷纷被新的强者击败。保加利亚人首先投降,接着是塞尔维亚人俯首称臣。连纵横海面的意大利船队和很多希腊地方豪强,都对奥斯曼人霸权,表现的服服帖帖。 经常参与拜占庭内的的保加利亚人与塞尔维亚人 拜占庭帝国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的伤害的最大的。普通的封建领主或王公,完全可以重新与奥斯曼人签订效忠关系。意大利人为生意,也不需要讲究对方的出生与信仰。唯独以皇帝名号自居的拜占庭统治者,无法同土耳其苏丹和谐共处。他们在小亚细亚的领地,已经全部丢给了奥斯曼人,主要的粮食与兵源地丧失。巴尔干地区的要地萨洛尼卡,也被突厥人占领。 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城市的君士坦丁堡,只能论为一个有巨大城墙包围的农庄。一水之隔的加拉太区,是热那亚商人的殖民地。城里最繁华的地方,则是威尼斯商人的社区。皇宫与索菲亚大教堂本身都已经死气沉沉,居民们在城里的各个区域内耕作或放牧。这些产出仅仅够城市内的数千人糊口,而无法供养任何有战斗力的军队。意大利人拿去的贸易收入,也让拜占庭皇帝没有钱去复兴帝国。 利于拜占庭人的无暇东顾 奥斯曼人迅速占领了小亚细亚 南方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在这个时看上去就像帝国的第二个尼西亚。君士坦丁堡虽然与此地隔绝,却依然将皇室成员派到当地做相对独立的封君。这个半岛的大部分地方都与海交汇,仅仅依靠狭窄的科林斯地峡与大陆的其他部分相通。由于威尼斯人将半岛上有价值的港口都占为己有,拜占庭人也不需要太在意海岸方向的防御。只要守住地峡,那么半岛就是一个安全的小粮仓。 莫里亚公国首府 米斯特拉城堡 1443年,成为莫里亚公国封君的君士坦丁,看到了这里的巨大潜力。这位年轻的皇子,曾经在兄长约翰八世出访意大利时,担任帝国的摄政。在兄长返回并逐步获得控制后,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弟弟托马斯一起管理当地。拉丁贵族临走前,在古城斯巴达附近建立的米斯特拉城堡,成为了公国首府。源自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地峡防御设施--6英里长城,横跨整个科林斯地峡,拱卫拜占庭帝国的最后根据地。 航拍的科林斯地峡照片 当中的分界线是19世纪挖掘的运河 最后的远征 保留至今的科林斯城墙遗址 自古希腊时代起,伯罗奔尼撒半岛就因为自身的封闭性,成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大后方。斯巴达人就曾经希望在地峡阻击入侵的波斯军队,后来的亚该亚同盟也希望在那里击败罗马人。但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君士坦丁绝非没有学识经验的泛泛之辈,古人在半岛的成功与失败,都有比较清晰的逻辑可供分析。斯巴达人的计划没有被希腊同盟所通过,是因为无法解决波斯海军的迂回可能。亚该亚同盟军在科林斯城下的失败,则是因为缺乏外援,孤军奋战。但罗马与拜占庭时代的历次长城修建,都没有忘记在地峡进行施工,足以说明在战略上的可操作性。至于奥斯曼人在1423年和1431年的两次破墙而入,则由于缺乏守军和意志坚定的领导。 罗马拜占庭时期不断兴修的6英里长城 1443年的君士坦丁,则有信心以莫里亚为基地,复兴帝国。十多年的和平环境,不仅让本地的希腊人口得到复苏,还有不少阿尔巴尼亚人被迁徙过来屯田。传统的农兵制度,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恢复,让莫里亚的军队人数达到了空前规模。6英里长城也被修复和加固,并有了足够的守备队来坚守。在这种情况下,君士坦丁需要的仅仅是外部局势的变化。 莫里亚公国的农兵守备队 第二年,一系列形式变化都朝着有利于拜占庭人的方向在发展。经过长期呼吁,一个新的十字军联盟在教会尤金四世的号召下成立。兼任中欧大国匈牙利与东欧大国波兰的瓦迪斯瓦夫三世成为十字军盟主,并得到了威尼斯共和国的支持。30000名来自西欧、匈牙利、瓦拉几亚、波西米亚、波兰和乌克兰的士兵,开始向黑海地区挺进。 已是垂垂老朽的苏丹穆拉特二世,因为提前将王位传给了儿子 二世,引发了其他王子的叛乱。在平息这场叛乱后,穆拉特二世又必须将帝国的全部兵力集中到北部的亚德里亚堡备战。 1444年 以匈牙利人牵头的东欧十字军 时不我待的君士坦丁,也率领莫里亚公国的军队,发起了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远征。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将莫里亚与首都君士坦丁直接的交通线打通。如果可以,就收回希腊大部分奥斯曼占领区的控制。 数千人的莫里亚部队,跟随这位王子北上,很快就兵临古城雅典。这支军队在大体上都由希腊本地人组成,并获得了阿尔巴尼亚屯田军户与少量残留的拉丁裔军事贵族支持。这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历史上,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武装部队了。当时的雅典公国已经是奥斯曼人的附属国,也受到威尼斯人保护,其公爵则来自意大利的弗洛伦萨共和国。但因为威尼斯人正在参加与奥斯曼人备战的十字军联盟,自然不愿意再惹事端。君士坦丁成功的控制了雅典公国。 君士坦丁的北伐力量是拜占庭晚期规模最大的部队 接着,全军继续北上,直逼希腊北部重镇底比斯。那里是拜占庭帝国曾经在希腊地区建设的丝绸制造中心之一,经济地位仅次于更北面的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君士坦丁对当地的控制,也就为经济破败不堪的帝国,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新财源。如果奥斯曼人在多瑙河边战败,那么君士坦丁既有可能将整个希腊地区都收归拜占庭控制。 然而在1444年的11月10日,重新出山的穆拉特二世,在毗邻黑海的瓦尔纳战场上,击败了瓦迪斯瓦夫三世的十字军。年轻的波兰与匈牙利共主,在一次冲锋中丧生。奥斯曼人自己也损失惨重,但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解决了西欧国家的干涉可能。君士坦丁的战略冒险,就此停止。命运最终只给拜占庭人,仅仅一年多的时间。 奥斯曼人在北方的胜利决定了拜占庭人的失败 帝国灭亡已成定局 准备在科林斯地峡死守的莫里亚军队 1446年,奥斯曼军队在经过一年多的休整后,南下希腊地区。君士坦丁自知无法在野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主动从占领一年多的底比斯与雅典撤退。他准备集中力量,在科林斯地峡与穆拉特二世周旋。后者的帝国依然没有发展出一支常备海军,不可能迂回到半岛的其他地方登陆。 君士坦丁的将几乎全部的莫里亚军队,都集中到了科林斯地峡,负责防御重修加固的6英里长城。这也是这里在几百年来,第一次拥有超过千人级别的守备力量。加上莫里亚各地征集的农兵,数量在10000人左右。城墙本身也有十多个帮助防御的塔楼,并按照中世纪时的防御设计,尽可能巩固完善。拜占庭人甚至可能在城墙上与后方,都建造了发射石弹的投石机。守军本身也将大量的弓弩与装有希腊火的燃烧弹,部署在城墙上。 奥斯曼苏丹 穆拉特二世 11月27日,穆拉特二世亲率的50000多奥斯曼大军抵达科林斯地峡。服饰华丽的加尼色里近卫军,在漫长的队伍中格外显眼。来自安纳托利亚亚洲和鲁梅利亚巴尔干的封建骑士,列队走在他们两侧。各地方军部队中,不乏靠抢劫为生的赤贫炮灰和劫掠成性的游牧骑兵。但也有很多是来自前拜占庭领地上的步兵,底比斯人与帖撒利人就赫然在列。这些人在抵挡地峡后,开始组装随军携带的各种攻城器械。 君士坦丁在此时依然保持了自己的底线。在与穆拉特的和谈中,他特意要求继续保持自己对地峡的控制权。后者虽然不想攻灭莫里亚公国,却也决定消灭当地的抵抗意志。 奥斯曼人依靠火炮攻破拜占庭人把守的城墙 在随后发生的攻城战中,君士坦丁指挥莫里亚守军,晚期的抵抗奥斯曼的进攻。他们用投石器与对手的同类武器对射,用燃烧瓶焚毁攻城锤,用弓弩射退一波波冲锋的炮灰。但奥斯曼军队里已经用了不少火器,除了稍早时候引入的攻城炮,也包括在瓦尔纳战场上缴获的新式火门枪与小型火炮。在这些新式火力的持续攻击下,拜占庭守军在城头的伤亡剧增。由于财力有限,君士坦丁的部队是不可能引进这些武器的。哪怕威尼斯人就近在咫尺,他们也更远为出得起前的苏丹提供装备。 12月10日,奥斯曼的攻城炮火,终于将特别加固的6英里长城打坏。精锐的加尼色里近卫军,从这个缺口处杀入。君士坦丁和弟弟托马斯一起,希望组织部队继续抵抗。但在如此高强度下作战十多天的拜占庭民兵,已经彻底崩溃。他们不顾两位王子的努力,头也不回的逃向各自的村镇。君士坦丁也只能在扈从的拼死一搏中,侥幸逃走。 一名向奥斯曼人投降的希腊军官 奥斯曼军队攻破科林斯地峡,不仅意味着拜占庭人的最后一次尝试失败了。同时也预示着拜占庭人落后的武器库与城防设施,已经不可能挽救他们自己。出于对君士坦丁的警告,穆拉特二世的军队并没有强攻米斯特拉城堡。但在整个莫里亚,有60000人被奥斯曼军队当做奴隶抓走,死伤者则难以计数。 17世纪的米斯特拉 该城躲过了奥斯曼人的强攻 心灰意冷的君士坦丁,在莫里亚又经历了毫无斩获的三年光景。1449年,随着兄长约翰八世在留下子嗣前病逝,穆拉特二世居然钦点他成为拜占庭皇位的继承者。重拾信心的王子,加冕成为著名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却也就此离开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他再也没有机会,帮助这里复苏为拜占庭帝国再起的基地了。 加冕成为皇帝的 君士坦丁十一世 1451年,穆拉特二世病逝,可怕的征服者 二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执掌者。已经是皇帝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欧洲各地奔走,进行着徒劳的求援。新苏丹在1453年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后,曾让他选择放弃皇位,退居到莫里亚做属国王公。君士坦丁断然拒绝,并且在城破时,战死沙场。

造爆品、搞联名、开副牌,老字号和年轻人对线

“最早的危机,是高铁时代的来临。”德州扒鸡的新一代掌门人崔宸回忆。

德州扒鸡,是伴随着火车涌现的一批老字号的品牌,当火车停靠,这极富有地域特色的美食,无论是裹腹充饥,还是馈赠亲友,它都能随着火车带向遥远的远方。五芳斋也在沪杭线站台叫卖,火车隆隆,粽子清香,五芳斋开始在南来北往的乘客中打响知名度。

而如今,快速的高铁让曾经唾手可得的消费场景不再,老字号餐饮品牌们逐渐感受到的第一层危机。

根据央视财经数据显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000多家老字号,减少至目前的1128家;其中,只有10%可以盈利,90%经营困难。

触网,成为了老字号转型的第一步,数据显示,经商务部认定中华老字号企业共有1128家,阿里零售平台上的老字号品牌共计700多个,其中400多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在天猫上开设了旗舰店。

“还有一种危机是,我们怀疑,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否还会去买,像我们这样的粽子或者其他的传统产品。”五芳斋的副总经理徐炜向Tech星球表示,对未来发展也曾有过担忧。

老字号们开启了翻红之路,第一步是和年轻的品牌学习。

联名是老字号最先下手的一步,传统佳节成为了老字号的必争战场,在刚过去的中秋节上,老字号们纷纷借节日的大热点搞联名。

北京稻香村最为直接,直接牵手元气森林。五芳斋则找到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联合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定制永乐流芳糯月饼礼盒,以支持《永乐大典》等中国珍贵古籍修复。苏州稻香村携手《和平精英》推出“海岛月起”中秋礼盒,采用“飞机投下空投箱”概念,打造科幻感中秋,以吸引更多元的年轻用户群体。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