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的祖先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6收藏

韩国人的祖先是什么,第1张

韩国人祖先不是百济族和高句丽族,布里亚特人(未识别民族)就是古扶余人,

日本人,百济,高句丽,布里亚特人(扶余)都是扶余系民族,DNA接近,

高句丽族是黄帝之孙太阳神高阳氏之苗裔,属于古羌人的一支

古代文献和高句丽壁画也表明高句丽是黄帝之后,五胡十六国的高句丽人高云自称为高阳氏之苗裔

韩国人的祖先是古亚细亚人种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韩民族发源地在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

朝鲜族是古亚细亚人种(尼夫赫-科里亚克人)和新亚细亚人(逃避苦役的中原人姓氏氏族)混合而成,古亚细亚人血统占主体,就像混血儿有几分之一新亚细亚人血统。

中国中原人带青铜兵器和铁器征服了 原始韩部落 建立了辰国,后来辰国变成三韩,土著部落马韩,和中国中原人和杂居的辰韩、弁韩。

尼夫赫人和科里亚克人或为古代马韩人,带有先进青铜武器和铁器的避苦役的秦人建立了辰韩、弁韩

辰和秦 发音相近

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适韩国,马韩割东界地与之。其名国为邦,弓为弧,贼为寇,行酒为行觞,相呼为徒,有似秦语,故或名之为秦韩。

韩国人遗传DNA基因和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最接近。俄罗斯有科学家说科里亚克族,尼夫赫人与朝鲜人属于蒙古人种北亚型中的b型,韩民族属古亚细亚人(千岛人种),和爱斯基摩人、日本少数民族爱努人,美洲印第安土著基因相似。

韩语、尼夫赫语、科里亚克语 为 吉古亚细亚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利亚克-尼夫赫语群

五官骨架:不光韩国人骨架大、大饼脸、一线眼、颧骨高,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同样很多骨架大,五官大饼脸,有俄罗斯混血的尼夫赫人科里亚克人除外

韩国人和东北朝鲜族五官差异,朝鲜族是

kreao发音 像极了 科里亚,科里亚克

科里亚克族 (Коряки) 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住在科里亚克自治区。科里亚克族自古以来实行明确的男女分工劳动制。  有人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接近朝鲜族的民族,他们的语言与语法与韩语相似,也有同源词,以鹿为图腾(朝鲜人也以鹿为图腾),也是古亚细亚人,不少人类学家认为他们是古代秽貊-夫余人的后裔;而。  狗是他们最主要的牲畜,他们与韩国人一样喜欢吃狗肉(他们是少数喜欢吃狗肉的民族),因为他们也养驯鹿与从事捕捞,被称为驯鹿民族,他们与尼夫赫人(吉里亚克族)即是满人所说的费雅喀人是朝鲜人的族源,朝鲜半岛南部和东部濒海地区的一些韩系语言(新罗,伽耶)也属于吉利亚克-尼夫赫语群的一个亚分支,推测远古时期吉利亚克-尼夫克语群是沿着海岸线由勘察加半岛一直延伸到朝鲜半岛南部,后来由于通古斯语族肃慎系民族和东夷濊系民族的相继东扩,割裂了南北两个吉利亚克语群的联系,使得吉里亚克语群被压缩在南北两块狭小的飞地上各自演化,北部的吉里亚克人被通古斯人驱赶到黑龙江下游地区和库页岛。南部韩系各族则被北方东夷中的濊貊系与通古斯民族压缩到朝鲜半岛南端,逐渐发展为后来的三韩。

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对韩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中包括他们在还未发明文字之前都是使用汉字,贴春联这项民俗活动同样引自于中国。存在时长已超过六千年的中国汉字被视为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它的出现不仅影响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韩国、日本等国家。有关于中国汉字的起源,由于年代过于久远至今没能明确它究竟是如何出现的。虽然无法明确汉字的起源,但是这并不妨碍汉字的传承。基于汉字的传承,诸多珍贵的历史典籍得以流传下来,从而成为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汉字虽说是中国创造的,但是它的影响却不仅仅只限于中国。中国汉字在历史上曾经一度是东亚各国公认的国际交流文字,此外因为汉字的巨大影响还形成了一个“汉字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内包含了韩国、日本以及越南等国家。其中就韩国来说,韩国现在所使用的文字是直到十五世纪经由世宗大王之手才出现的。在这之前韩国所使用的文字一直都是汉字,使用时间长达十多个世纪,所以韩国众多历史古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除了文字这方面的影响之外,韩国与中国文化的渊源还体现在贴春联这一民俗习惯上。春联的历史虽不如汉字来得悠久,但是它的影响力也是非常持久的,时至今日中国人依旧存有贴春联的习惯。目前已知最早的春联是唐朝时期一位名叫刘丘子的人所写,春联内容为“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其中所提到的“三阳”其实就是指立春。也就是说,自唐朝时期开始古人便会在立春这一天写春联。

发展到宋朝的时候,春节贴春联这一风俗习惯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开来。等进入明朝,这一民俗已经变得十分盛行,其中“春联”这一用词便就是诞生于明朝初年。唐宋时期的中国由于国力强盛,所以引得诸多周边国家相继成为中国的附属国。明朝时期的中国更是进一步完善了朝贡体系,中国与别国的外交往来也因此变得更为直接与频繁。基于这种社会背景,诸多中国文化也随之传播至这些国家,这其中便包括贴春联这一民俗文化。

现在的韩国会在立春这一天贴汉字对联以示庆祝便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曾经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就跟其他国家的普通人一样,韩国的普通人也是在学校通过老师的教导和翻阅历史教科书来学习的韩国的历史。

从三国时代一直到朝鲜时代为止,韩国古人都是用汉文写的书,因此在韩国有一只受过严格训练、精通汉文和韩文的队伍在进行将汉文翻译为韩文的工作,这个工作在韩国被称为「汉文古典飜译」。

在韩国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研究所在进行这项崇高的工作,这其中又有许多受训于有着600年儒学传统的成均馆大学的「儒学科」或者该校的跨学科培训项目「汉文古典飜译协同课程」。

不会成功韩国的一本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于是韩国人便声称自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祖先。 最古老的金属活字印本只能说明他们有这个历史凭证,可是真正对整个世界起到普及和推广作用的还是我们中国。至于谁发明的我们也有很多的根据,说服力也够。从印刷发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国,最晚在唐代已经发明。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者毕升,时间在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比韩国的《直指》早近400年。

我国绘画的发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原始肘代,艺术形式则是摩崖、彩陶、帛画、壁画等各体皆备。

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前绘画资料中,数量最多的是陶器上的各种彩绘图纹,既有写实性的人物、禽鸟、鱼蛙等,也有抽象的几何图纹。从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看,已开我国笔墨绘画的先河。例如在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艺术珍品,距今约五千年左右。画面高37厘米,宽44厘米,占缸腹面积近半。上面一只鹳鸟大睁圆眼,长喙高衔一尾大鱼,面对着一柄直立的大斧。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器,时见人面纹和鱼纹。有的人面纹张口眯眼,鼻为长三角形,头上有尖顶饰物,两耳旁还有横画小鱼,形象生动滑稽。鱼纹的代表形象,则是头大尾小,形态自然,以网格纹表现鳞片,鱼眼描绘得极为传神,像是在游动中回目张望。

这些史前的绘画资料虽然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但毕竟还不脱原始的印记。按照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绘画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这在多种古籍中虽时有记载,但由于绘画资料的留传更多上地受载体形质的限制,所以以往发现的较少,这未免是种缺憾。近几十年来,在我国的南方,数次发现了战国、秦汉时期的帛画,使我们对于我国绘画的发展情况,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这一时期的帛画,以《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最为著名。

《人物龙凤图》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中。画中一女性宽袖长裙细腰,合掌侧立,像是楚国上流社会女子。其上方画有一只展翅扬尾的凤凰和一条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飞龙。整个画面黑白对比鲜明,点、线、面结合和谐,墨笔线条流畅而富于韵律感,表现出我国绘画由原始渐趋成熟的进步。《人物御龙图》1973年出士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开幅比上画略大。画中是一个中年男子形象,高冠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仙。比起上图,此画用笔更富于粗细、刚柔地变化,并有意识地加强若干服饰的线纹,来表现前进的方向和速度。

在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中,绘画从未失去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高雅形象,因此很早就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或专门、或业余地投身其中,这就不仅留下了比起世界其他民族更为丰富的绘画作品,青史留名的画家更是不计其数。晋代顾恺之、唐代阎立本、吴道子等,就是公认的佼佼者,限于篇幅,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无法涉及。不过,比起前面提到的乐、舞等,我国绘画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似乎较少与其他民族交流,或者说较少受外来民族的影响。这就使得我国绘画自始至终较完好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审美情趣,也长时间地保有着自己习惯的创作方法和理论。例如散点透视、写意勾勒、追求神似不求形似、讲究意在笔先、气韵生动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在下节还会谈及,此处从略。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已出土的有关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各种花纹、图案可以看出绘画的痕迹,但是这些花纹、图案又远非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画。那么,中国画起源于何时?谁是中国画的始祖?各种古籍对此众说纷纭。其中黄帝说、史皇说、仓颉说、史皇仓颉说等,在古籍中较常见,神话色彩也较浓。从这些人物都生活在黄帝时代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可能起源于黄帝时代。然而,究竟谁是中国画的始祖,仍然莫衷一是。

首为绘画始祖说

传说,首是上古圣贤舜的妹妹。《说文解字》曰:“舜女弟名首。”她曾“脱舜于瞍象之害”。原来,首探知恶徒们欲置舜于死地后,立即报告了她的两个嫂嫂,救了舜一命。敫首又名嫘或画嫘。她之所以叫画嫘,就是由于她创造了绘画的缘故。《画史会要》中说:“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曰:画嫘’。”《列女传》也盛赞她善画,“造化在心,别具神技”。美术史家郑昶先生认为,黄帝、史皇等所画之物,反映的仅仅是当时人的宇宙观念、生活状况,“其制作之动机,系人生的而非艺术的。故时人无有以画为专艺者”。因此,他们都称不上中国绘画的始祖。在首以前,虽有图画,但“究属为极幼稚之线描”,无非是似文字又非文字的雏形画,根本无美术性可言。及至首,才使中国画自成一体。因为在首所生活的虞舜时代,中国的一切文化雏形业已确定,有可能创作出带有美术性质的绘画。郑昶先生进一步指出,自首以后,中国绘画才脱离了象形文字的范畴,因此说首为中国绘画之祖。然而,首的绘画事迹因年代久远,而且某些古籍的记载又往往带有神话般的传说性质,故无从查考。因而,首为绘画始祖说的可信程度仍值得怀疑。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隶属韩国文化观光部,在1991年4月以前则隶属文教部。文化观光部是韩国政府宏观管理全国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机构。

根据韩国图书馆法,在文体部长官下面设置图书馆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的组织和职责及其有关运作的必要事项由总统令规定。图书馆发展委员会由包括委员长、副委员长各一名在内的20-30名委员组成。委员长由文体部副部长担任,副委员长由国立中央图书馆馆长担任,委员由经济计划院、内务部、财务部、文体部、邮政通信部、文化公报部、科学技术处各派一名,系各机关首长指名负责与图书馆业务有关的二级或三级公务员担任;成员还有依法成立的图书馆协会会长;文体部委托的图书馆学或文献情报学教员及其他具有丰富图书馆业务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各部门的委托人员任期3年。 1)图书馆的基本政策及与运行计划有关的事宜;2)图书馆情报协作网体制的建立及其职能的调整、运行有关事宜;3)图书馆振兴基金的建立及运行有关事宜;4)与图书馆发展有关及文教部长官所提出需审议的重要事项。

图书馆振兴基金来源分别为政府出资(拨款),法人、团体或个人捐款与基金运营收入。 1采购国内外资料,进行编目、加工,提供给公众使用。

2管理韩国法定缴送本。

3与各图书馆进行资源交流。

4各种书目的制作与标准化以及国际标准编号制度的运营。

5通过计算机化管理国家文献信息系统及图书馆协作方案。

6与国外图书馆协作并进行资料的国际交换。

7指导、支援其它图书馆和文库的业务、文化活动及全国图书馆员的在职教育。

8负责图书馆事业发展政策的研究,编制图书馆教育的教材,举办公共图书馆业务研讨会。 为了提高出版物缴送率,从1997年4月开始,实施由地区代表图书馆代行缴送出版物1部的制度,并计划逐步扩大下去。目的是减轻呈缴者的负担,将现行的多元性的缴送制度一体化,同时也是为了广泛收集地方出版物。

该馆资料的收集是按照收集方针进行的。收集方针经过藏书建设委员会审议决定,藏书建设委员会负责审议藏书建设的基本采选原则和图书馆资料采选的其他相关事宜。委员会由馆方委托的各领域的11名专家组成。近年来,面对全世界每年巨大的新书出版量,该馆正在积极地探索用何种媒体、何种方法采购和收藏资料。

对于国内出版物的收集,主要渠道是接受缴送本。外文资料的收集,国立中央图书馆专门在国内各领域聘请委托了90多名专家组成外文资料采选委员会,负责有关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的采选工作及解答咨询。

外文资料收集的主要对象是:1有关韩国内容的资料。2阅读国内资料时所需的各种参考工具书。3各国的法令及政府出版物。4起草国家政策的参考资料。5国际机构出版物。6图书馆学信息学资料等。7对外国期刊的收集,则把重点放在大学图书馆中欠缺的学术期刊方面,收藏的日本、美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期刊大多是国际交换获得的。收集的外文资料中,英文资料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日文、中文、德文、法文等其他语种资料。原则上翻译的资料不在收集范围之内。

该馆1998年度全部采选经费为28亿韩元,其中用于外文资料的采选经费约11亿。采购外文资料的具体做法是,负责外文资料采选的职员,通过各国出版社提供的出版物目录和因特网上的出版信息、图书目录等,把将要采选的资料准备好递交给外文资料采选委员会,委员们以递交上来的采选资料为基础进行选定。最后确定购买的图书资料,通过签定年度供应合同或通过国内书店等方式购买。1997年共采选了11,700册外文资料。 在依靠交换进行资料收集方面,该馆同世界上92个国家的291个图书馆及各种学术团体建立了国际交换关系。1997年通过国际交换收集到的资料约为3万册。

通过委托方式接受的资料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8个国际机构发行的出版物、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出版物、中国台湾出版物等。

古籍书作为韩国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和研究韩国学的重要资料,国立中央图书馆历来十分重视其收集工作。成立了由馆长任委员长、全国多所大学著名教授参与组成的古籍委员会,咨询和决策馆藏古籍建设的基本政策。

该馆收集的古籍书是指1910年以前出版或以手抄本形式的东装本。在这以后出版的,其内容形式上是东装本资料,也在收集范围之内。该馆每年有相当多的经费用于古籍书的收集与开发。如1994年为16亿韩元。另外,从1991年起,每年还可从国家文艺振兴基金中得到2500万韩元作为古籍书的经费。近年古籍书项目的重点是调查与影印国外收藏的韩国古典文献。目前,该馆每年接受缴送、捐赠以及购买的古籍约1,800册,收集国内外的影印本约500册。

截至到1998年12月,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的藏书量为330万册(件),图书25百万册年递增10万册,包括韩文图书194万余册,西文图书26万余册,日文图书20万余册,中文图版物7,000种;韩国政府及外国政府连续出版物15,000种;出版于1910年前的古籍图书23万册;非书资料47万件,包括地图、磁带、录像带、磁盘及各种电子出版物,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自七十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的工作,是韩国图书馆界最早具备自动化系统的图书馆。1976年,韩国政府对图书馆实施自动化进行调查论证,此后该馆便正式起步。1982年设立了“电算室”,1987年制定国立中央图书馆计算机化综合发展计划,1988、1993年又相继增添了计算机。从1991年起,陆续开发出馆内使用的采购、编目、检索、连续出版物管理、非书资料管理等业务处理系统,建成中央图书馆自动化系统(CENTLAS)。此外,还研制了用于微机和大型计算机系统的图书馆业务软件。

该馆1980年开发出图书用韩国文献自动化目录法(KORMARC)。1991年开发连续出版物用、非书资料用KORMARC,1992年开发古籍书用KORMARC。其后,经过多次修改,1992年7月作成KORMAC形式的国家标准规格草案,1993年1月发布了KORMARC的国家标准“韩国文化自动化目录形式(单行本用)”,同年开发了规范控制用KORMARC。以后又陆续发布了连续出版物用、非书资料用KOMARC的国家标准。由于这些国家标准的制定,因而得到广泛的使用。有99%的公共图书馆、92%的大学图书馆和74%的专业图书馆总共621个单位都采用了KORMARC。

该馆作为国家书目数据中心,负责编辑出版韩国国家书目《大韩民国出版物总目录》、《纳本月报》、《学术论著综合索引》及《外国图书联合目录》等,建立了各种数据库。1945年以后的馆藏目录信息已全部输入计算机,1996年开始使用联机目录检索系统,配置了50多台终端,通过资料的书名、著者、关键词、分类号、ISBN号可以检索书目数据。特别是始建于1991年的古籍书目数据库现已全部完成,收录63,583种善本书目。由于古籍数据库中使用大量汉字,为此,还开发了拥有15000个汉字字库集,其中包括韩国国家标准KSC5601标准字库中的4,888个汉字。

国立中央图书馆将本馆的书目数据制成CD-ROM提供使用。1994年开发出收录1945年以来的普通图书和学位论文的韩国文献目录情报系统CD-ROM,分发给全国的各类图书馆、研究机构以及主要的公共机构。各图书馆可以在微机上利用这个系统进行馆藏资料的数据加工,避免了分类、编目的重复作业,节约了经费。当时国立中央图书馆以普及为目的,分发CD-ROM是无偿的,总计2,000张。现在是通过图书馆协会发售。到目前为止,该数据库已存有137万条数据。该馆还建有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光盘塔,每个能容纳500张光盘,韩国的历史资料已全部制成光盘公开发行。 1995年该馆开始建立全文数据库。这种数据库可在网络上浏览目录、提要和全文。现已建立了学位论文、学术志、善本等全文信息数据库,并与因特网连接,可从网上得到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更高效地开展服务,该馆正在将已建成的TANDEM HOST方式的CENTLAS系统转换为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从1997年起研制综合系统软件。该系统可将图书、连续出版物、非书资料、古籍书等所有资料,在一个集成系统软件中进行处理,预计1998年底完成。这一系统建成后可以在网上使用。

国立中央图书馆通过与外界联网,提供文献情报服务。于1992、1993年相继与韩国公众情报通信网DACOM的千里眼及微机通信HITEL联通。近年又与因特网相连。读者无论是在馆内还是馆外,都可以利用网络迅速方便地查阅资料。 此外,该馆在1997年基本实现与国内三大系统(公共、高校与科研)的486个图书馆和24个地方文献中心、以及国外图书馆的联网,构成韩国图书馆情报系统网(KOLIS-NET)。该网络是根据1983年韩国国家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建设方案而建立的。在计划中,全国建设5条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其中教育研究网络是基干网络之一。而图书馆情报网是作为它的一个分支网络。按照图书馆法和国家基干电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计划,以及1987年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以国立中央图书馆为网络中心,从1991年起开始建设,逐步向四周推进。该馆是该项目的主管机关,也是公共图书馆的分主管机构。为建设这一国家级图书馆情报网络系统,国立中央图书馆特别成立了与此有关的专门机构,每年投入相当大的经费,如1995年为137亿韩元,占总经费的126%。

国立中央图书馆1994年开设网络主页,网址http://2032372485/。开始用朝鲜文提供国内学术资料图象信息服务,进而依据KOMARC建立格式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标准化国家文献综合目录数据库?1998年该综合目录网络的成员馆已达350所。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龙头,在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的书目网络建设协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创设50多年来,依照韩国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法规,履行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1988年新馆建成以来,更是取得飞速发展。该馆在全国图书情报系统中的中心地位和核心作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由于近年的改革,读者以及利用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该馆作为国家图书馆同时还保留着公共图书馆的特征。将来的定位是朝着具有国家图书馆和调查研究图书馆的双重功能转变。

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满足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需求,提供准确、迅速的服务。2000年2月金大中总统提出图书馆信息化综合计划,国立中央图书馆作为核心机构,除承担着文献信息收集、保存、流通服务外,还负有向后人展现、传播国家知识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所以面对国内文献的全面收集,重点是设法提高缴送率,消除漏缴;同时加快建设用于电子图书馆的国家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并为此构造信息环境,情报网的运用;并从目前以司书职公务员为中心的研修制度,进一步向私立大学、专业图书馆的司书开放,进行培训。

作为全国图书馆网络核心,该馆正在为确立国内外主要信息中心的资源共享服务体制而努力。国立中央图书馆在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系统标准化、统合利用集成化、共享服务网络化的建设中起着骨干作用,为国家电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2000年8月竣工的资料保存分馆,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图书保护工作的重视,该馆为6层建筑物,地上4层地下2层,可容纳图书400万册,内有保存国宝级文献的木制贵重书库和图书防腐防蛀设施。而将于2002年建成的国立儿童图书馆则是儿童、青少年的图书馆,重点是培养下一代的思考力、创造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成为儿童青少年文化园地和国际交流的窗口。

规模不大的韩国国家图书馆充分发挥了其精干、高效--短期内出效果、务实--提高服务质量、协同--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协作和书目共享着手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突出特点。 韩国国家图书馆休馆日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不包括星期六、日)及 每月的第二与第四个星期一。年均开馆日为327天。

资料室:12月至2月9:00~17:00,3月至11月9:00~18:00;

阅览室:星期一至星期五 6:00~21:00, 星期六与星期日 冬季6:00~17:00,夏季6:00~18:00。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