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什么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920支医学竹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成都什么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920支医学竹简?,第1张

成都老官山汉墓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了920支医学竹简。 

在这些竹简中,有184支竹简的内容为如何医疗马匹疾病的《医马书》。竹简书籍很昂贵,不是平常人都随便购买收藏的。所以这些竹简医书很有可能是当时官方出品的中医古籍,而且还是四川版的。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文物:

“老官山”汉墓出土遗物共计620余件(不含简牍),其中漆器240余件,陶器130余件,木器140余件,铜器(含钱币)100件。此外,M1出土了木牍50枚,根据内容初步分为官府文书和巫术两大类,其中官府文书涉及内容为研究西汉时期赋税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M3出土医简920支,分两处存放,编号M3-121共736支(含残简),根据竹简长度、摆放位置、叠压次序和简文内容,可分为9部医书;编号M3-137共184支(含残简),内容为《医马书》。

此次出土的大量西汉时期简牍为四川地区首次发现,这一发现使成都地区成为我国又一处重要汉代简牍出土地。从出土的9部医书内容分析,部分医书内容极有可能是失传了的中医扁鹊学派经典书籍,是研究中医发展史的重大发现。

目录 1 拼音 2 猪脬的食疗功效 3 《辞典》:猪脬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猪脬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性味 37 功能主治 38 猪脬的用法用量 39 附方 310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猪脬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猪脬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猪脬 1 拼音

zhū pāo

猪脬为猪膀胱,又称小肚。是一种半透明状薄膜胶质,有较强的韧性,成圆球状。在肉食制品中叫 ,是主要肚皮的材料,是受到大众欢迎的酒肴食品。猪脬在中药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猪脬的食疗功效

猪小肚,味甘咸、性寒、无毒。

有治疗梦中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氧, 生疮以及产妇膀胱的损伤等功效。

3 《辞典》:猪脬

31 出处

《纲目》

32 拼音名

Zhū Pāo

33 猪脬的别名

猪尿胞(《急救方》),猪胞(《圣济总录》)。

34 来源

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35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36 性味

甘咸,平。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凉。"

37 功能主治

治遗尿。

①《纲目》:"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②《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38 猪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39 附方

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脬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干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310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猪脬的方剂 猪脬饮

:zhūpāoyǐn《疑难急证简方》卷二:方名:猪脬饮组成:猪脬1具。主治:妇人因产伤脬,致作交肠之

黄耆当归丸

3两,白芍1两半(炒),陈皮1两半,炙草1两半,猪脬1具。制法:上为末,煮猪脬捣烂为丸。功能主治:遗

猪脬丸

拼音:zhūpāowán《医学入门》卷七:方名:猪脬丸组成:黑雄猪腰子1对(不见火,去膜,切碎)。主

猪胞丸

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药禁忌:忌甘草3日。附注: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猪脬丸。

宣脬丸

āowán《普济方》卷二四七:方名:宣脬丸组成:猪脬、黑牵牛4两(入脬内,好醋1升,煮至尽,焙干),

更多用到中药猪脬的方剂

用到中药猪脬的中成药 四神丸

g,益智仁9g,肉桂2g,石菖蒲6g,乌药9g,猪脬1个。将以上中药装入猪脬内,并将其口扎好,用粗针

更多用到中药猪脬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猪脬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内消之,兼用乌桂芦橘玄胡索,欲止痛以除根,无过于猪脬茴硫;四制茱萸丸吴萸一斤,用酒、醋、白汤、童便各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兽之一]豕

妓,病转脬,小便不通,腹胀如鼓,数月垂死。一医用猪脬吹胀,以翎管安上,插入廷孔,捻脬气吹入,即大尿而

《本草求真》:[上编卷一补剂]滋水

之物于白通热剂之中。使其气相从而无拒格之患也。)猪脬能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时

《简明医彀》:[卷之四]遗溺

汤下。又茯苓为末,同面饼,空心米汤下(忌茶)。或猪脬烧研,酒下。又小茴香(一钱),川椒(七粒),盐(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疝症大小总论合参]青木香丸

很多人出现急性疾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想到西医,因为西医有比较规范的急救措施。其实中医治疗也可以用于急救,这主要就是根据中医辨证在短时间内对疾病进行判断,并且对症处理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仅快捷,还能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1、普通针刺治疗

普通针刺治疗主要就是使用针刺采取急救的方法,针法也就是针对各个穴位进行针刺刺激,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对于高血压或者是重症昏迷的患者,进行针刺疗法都有不错的疗效。中医的针刺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对穴位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就不要进行使用,有些穴位胡乱刺激,会引发各种疾病。

2、拔火罐

拔火罐的治疗方法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甚至有的人还将做拔火罐当做了日常 养生 的项目。主要就是因为火罐吸附在皮肤之后,可以对局部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还能够祛除邪气。火罐对于扭挫伤或者是局部的血瘀症状,都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

3、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中医急救的最常用方法,主要就是针对一些皮肤较薄的部位进行针刺放血,来做到急救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不被人们接受,因为会在局部产生创伤,并且流血。通常是使用三棱针对于指尖部位,或者是其他的穴位进行放血,能够治疗中暑以及癫痫等疾病。

4、嗅鼻法

这种方法也是中医急救中经常用到的,然后就是将一部分药物吹到鼻部的黏膜中,以此来刺激经络使昏迷的患者快速苏醒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能在短时间内见效,并且还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5、催吐

催吐也是中医急救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主要就是在误食了有毒物质之后,立即使用药物或者一些特殊方法来对患者进行催吐。通常药物是使用瓜蒂散,但是如果身体虚弱的患者,就最好不要使用这种药物。

6、刮痧

刮痧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方法,除了感冒的时候能刮痧之外,在人体虚弱受到外邪入侵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刮痧来立即缓解症状。主要是因为刮痧能够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并且逐渐提高身体抵抗能力。

现在随着中医得到认可,中医急救的情况在临床中也非常常见,一般都是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方法进行抢救。中医并非治疗起来就都很缓慢,有的时候中医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庭医生超能团##真相来了#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泻心汤处方大黄、当归、芍药、荆芥、麻黄、甘草,各一钱半。白术,三钱半。功能主治火证通治。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薄荷少许,煎至一钟,去滓,不拘时温服。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魏氏家藏方》卷九方名泻心汤组成人参(去芦)、黄连、干姜(炮,洗)、黄芩、甘草(炙)各等分。主治积热喉闭,舌肿口疮。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生姜10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制备方法上为细末。《急救仙方》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龙胆草、细辛、山栀子、大黄、甘草、乌豆。主治眼疼,血轮红赤。用法用量水煎服。《嵩崖尊生》卷六方名泻心汤组成当归1钱,白芍1钱,生地1钱,麦冬1钱,犀角1钱,山栀1钱,黄连1钱,甘草5分,薄荷5分。主治两目赤肿痛,舌上生疮,出血,舌硬疼,大眦赤。此心火上炎也。《种痘新书》卷十一方名泻心汤组成桑白皮(蜜炙)、地骨皮、甘草、淡竹叶、灯心、天花粉、连翘,玄参、川连、川贝各等分。主治麻疹,咳嗽烦渴。用法用量水煎服。《症因脉治》卷二方名泻心汤组成川黄连、半夏、生姜、甘草。主治火逆上冲,呃逆不止。《症因脉治》卷一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甘草、灯心。主治外感胁痛,少阴司政。《圣济总录》卷二十七方名泻心汤组成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主治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1盏半,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1日2次,不拘时候。制备方法上为粗散。《玉机微义》卷十五方名泻心汤别名泻心散组成大黄4两,黄连2两,山栀2两,漏芦2两,泽兰2两,连翘2两,黄芩2两,苏木2两,犀角1两。功效解热排脓,攻痈肿,生肌长肉。主治疮毒痈肿,发躁烦渴,脉实洪数者。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5钱,水煎服。附注泻心散(《杏苑》卷七)。《症因脉治》卷三方名泻心汤组成黄连、半夏、

详见百科词条:泻心汤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3:03:24 共275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面正为经穴别名,即面王,是素髎的别名。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

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 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详见百科词条:面正 [ 最后修订于2017/2/16 23:08:51 共24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