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术藏》的爱好者有电子版的。跪求。
目前没有找到,目录如下:
术藏目录
分类 书名 编者 版本 卷册数
卜筮 卜筮全书 [明]姚际隆删补 民国影印本 十四卷全
卜筮 卜筮元龟 建安粛吉文撰集 日本藏本 二册全
卜筮 卜筮正宗 [清]王维德辑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十四卷全
卜筮 断易大全 [清]余兴国辑 民国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3册全
卜筮 火珠林 [宋[麻衣道者撰 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1册全
卜筮 增补详注六爻一撮金易数 [宋]邵雍撰[明]刘基补注 清康熙袖珍抄本 1册全
卜筮 邵子易数 [明]俞有功撰[清]王通瑞删定 清道光五年京都三槐堂刻本 六卷全
卜筮 述卜筮星相学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2册8卷全
卜筮 梅花易数 [宋邵康节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5卷1册全
卜筮 易隐 [清]曹九锡辑 民国排印本 8卷全卷首1卷
卜筮 鼎锲卜筮鬼谷源流断易天机大全三卷首一卷 [战国]鬼谷子撰 清道光十三年三让堂刻本 三卷首一卷全
卜筮 重雕焦氏易林 [汉]焦赣撰 据宋本重刻本 十六卷全
卜筮 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前集后集 [宋]王鼒撰 上海图书馆藏本 1册全
卜筮 增删卜易十二卷 [清]野鹤老人撰 清康熙三十年陈长卿刻本 十二卷全
卜筮 重刊易冒 [清]程元如撰 民国石印本 10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辨证疏 [清]蒋大鸿注 民国八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辑要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全要诀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7卷2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地理六经注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理气四诀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罗经指南拨雾集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平阳全书 [清]叶九升撰 原版为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5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大成山法全书 [清]叶九升撰 民国五年九经书局石印本 19卷6册全
堪舆 地理四秘全书 [清]尹一勺撰 民国大成书局石印本 12种3册全
堪舆 地理四弹子 铁弹子地理元机/(南唐)何令通撰/(明)游嵩注 铅弹子地学正义 金弹子地理元珠经/(明)刘基注玉弹子地理元枢/(清)张凤藻注 清聚锦堂刻本 十卷全
堪舆 地理金弹子玉弹子 [元]白髯老人、耶律楚材撰[明]刘伯温校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铅弹子 [明]孟又承传 [清]张九仪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铁弹子 [南唐]何令通撰 [明]刘青田释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地理青囊经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1册全
堪舆 地理六法点穴大全 [唐]杨佐仙等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6卷1册全
堪舆 地理五决 [清]赵九峰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8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选择录要 [清]蒋大鸿撰 民国乙酉年上海会文堂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地理阳宅大全四集 [清]许明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 [清]蒋国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地理直指原真 [清]释彻莹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地理葬埋黑通书 [清]释彻莹撰 清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 [清]张九仪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六圃沈新周先生地学 [清]沈镐撰 原版为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赣州风水秘传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12卷2册全
堪舆 撼龙经、疑龙经批注校补合刻 [唐]杨筠松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撼龙经6卷疑龙经2卷2册全
堪舆 郭璞葬经 [晋]郭璞撰 民国十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卷1册全
堪舆 罗经顶门针 [明]徐之镆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罗经解定 [清]胡国桢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罗经透解 [清]王道亨撰 民国二年铸记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堪舆 秘本搜地灵 [明]刘伯温订 光绪有益堂刻本 2卷1册全
堪舆 平砂玉尺经 [元]刘秉忠撰[明]刘基解 上海文明书局金属版 2卷1册全
堪舆 乾坤法窍 [清]范宜宾集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3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都天滚盘珠要法 [清]瞿天赉撰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1册全
堪舆 入地眼全书 [宋]静道和尚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三元总录 [明]柳珍纂辑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大全 [明]一壑居士集 光绪校经山房石印本 10卷2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乾隆刻本 4卷4册全
堪舆 阳宅爱众篇 [清]张觉正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宝照秘诀 不署撰人 清稿本 1册全
堪舆 山洋指迷 [明]周景一撰 民国上海广益书局 4卷2册全
堪舆 阳宅集成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8卷4册全
堪舆 雪心赋辩讹正解 [清]卜应天撰[清]孟浩注 宣统元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三要 [清]赵九峰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宅集要 [清]姚廷銮撰 宣统元年江左书林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阴阳二宅必用[附鲁班经秘决仙机元空法鉴] 不署撰人 民国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2册全
堪舆 宅谱指要 [清]魏青江撰 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本 4卷1册全
堪舆 陈子性二十四山造葬秘诀 [清]陈应选撰 民国抄本 1册全
堪舆 倪公阐明阳盘住宅秘诀 不署撰人 嘉庆抄本 一卷全
堪舆 地理辨正直解 [清]蒋大鸿撰 经元堂刻本 5卷全
堪舆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明]张鸣凤编 明世德堂写刻本 十二卷全
堪舆 地理黑囊经 [明]范越风撰 清初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星体图格真龙名髓 不署撰人 明抄本 1册全
堪舆 地理正宗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三卷全
堪舆 地理指迷篇臆解 [明]萧智深[清]金六吉撰 清乾隆四十二年嘉德堂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 [明]徐之镆唐际云辑[清]张九仪释 清康熙宏德堂刻本 四卷全
堪舆 地学 [清]沈镐撰 清康熙五十二年刻本 二卷全
堪舆 地学精华 [民国]夏更清撰 民国版铅印本 1册全
堪舆 分房变气论宅法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新刊地理五经四书解义郭璞葬经 [明]吴征岀定郑谥注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格水定针法 不署撰人 地理手抄稿本 一卷全
堪舆 管氏地理指蒙 [魏]管辂著 清印本
堪舆 郭璞古本葬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红鸾经四十八局定例 祖传风水地理孤本 110 1
堪舆 胡矮仙至宝经 [唐]胡矮仙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黄帝宅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空石长者五星捉脉正变明图 [唐]空石长者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堪舆杂撰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九天元女青囊海角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堪舆要诀 [明]狄奄氏手录 嘘龙村舍藏本 一卷全
堪舆 考验通书法窍秘决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二册全
堪舆 金精廖公秘授地学心法正传画策扒砂经 [宋]廖禹撰 清嘉庆二十五年大文堂刻本 四卷全补遗一卷全
堪舆 李思聪总索 [宋]李思聪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城精义笺 [清]沈竹礽撰 自得斋丛书 一卷全
堪舆 刘基堪舆漫兴 [明]刘基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缪希雍葬经翼 [明]缪希雍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灵驱解法洞明真言秘书(秘诀仙机) 不署撰人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刘见道乘生秘宝经 [唐]刘见道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八宅明镜 [唐]杨筠松撰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二卷全
堪舆 杨曾地理元文 [清]端木国瑚撰 清刻本 一册全
堪舆 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五卷全
堪舆 续水龙经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四卷全
堪舆 水龙经阴阳宅 [晋]郭璞撰[明]刘基阅 清内府抄本 阳宅二卷全阴宅二卷全
堪舆 青乌先生葬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仕学备余 [清]纪大奎撰 清刻本 六卷全
堪舆 十道天心 [清]戴洪润手抄真传择日秘本 28 一卷全
堪舆 孙伯刚璚林国宝经 [宋]孙伯刚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天机望龙经 [宋]吴景鸾授 雅德江村迂穸藏本手稿本 一卷全
堪舆 天心正运线法 不署撰人 手稿本 一卷全
堪舆 天星秘诀寻龙合格定穴 不署撰人 清光绪手抄秘本 一卷全
堪舆 谢和卿神宝经 [宋]谢和卿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 [明]午荣撰 明汇贤斋刻本 三卷全
堪舆 玄秘龙法玄秘穴法 不署撰人 手抄本 两册全
堪舆 选择纪全 不署撰人 明汇贤斋刻本 一卷全
堪舆 雪心赋辨讹正解 [唐]卜应天撰 民国排印本 四卷全
堪舆 雪心赋直解 [明]吴一棣撰 清顺治十八年刻本 四卷全
堪舆 阳宅大成 [清]魏青江撰 清嘉庆刻本 十五卷全
堪舆 阳宅起手 [清]査咏旺传 清抄本 一卷全
堪舆 阳宅十书 [明]王君荣纂辑 清印本 四卷全
堪舆 阳宅元运会要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册全
堪舆 阳宅指南篇 [清]蒋平阶撰 清稿本 一卷全
堪舆 杨筠松青囊奥旨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杨筠松十二杖法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杨再谪仙人杨公金刚钻本形法葬图诀 [唐]杨筠松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阴阳秘诀 不署撰人 清抄本 1
堪舆 玉元子天宝经 [宋]玉元子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廖禹十六葬经 [宋]廖禹撰 清印本 一卷全
堪舆 青囊心印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二卷全
堪舆 青囊续编 [清]王宗臣撰 清康熙刻本 一卷全附天玉经四卷全
堪舆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 [明]徐善继徐善述撰 明隆庆三年刻万历十一年梅墅石渠阁补刻本 510
六壬 大六壬寻原 [明]张纯照辑注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4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大全 [清]郭御青校定 民国十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13卷3册全
六壬 大六壬眎斯 [清]叶悔亭辑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2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口诀篡 [明]林昌长撰 明万历年六壬稿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类集 [清]纪大奎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金口诀 [清]周儆弦重订 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 3卷1册全
六壬 六壬金口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立成大全钤 [清]陈梦雷辑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课经集 [清]郭御青校定 清五云斋刻本 四卷全
六壬 大六壬五变中黄经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壬遁秘 不署撰人 清稿本 一册全
六壬 金匮玉衡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刻本 1册全
六壬 大六壬指南 [清]陈公献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六壬 大六壬集应钤 [明]黄宾廷撰 清代写本 6册全
六壬 官板大六壬神课金口诀 [明]适摘子撰 清金陵经正堂写刻本 七卷全
六壬 六壬粹言 [清]刘赤江编 清道光六年品莲堂刻本 六卷首一卷全
六壬 六壬经纬 [清]毛志道撰 清雍正刻本 六卷全
六壬 六壬类聚 [清]纪大奎撰 清杨照藜校刊本 四卷全
六壬 邵彦和大六壬断案 [宋]邵彦和 [清]程铨辑 清写本 四册全
六壬 六壬三传起法 不署撰人 清写本 一册全
六壬 大六壬银河棹 不署撰人 清大文堂刻本 一册全
六壬 龙首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六壬 御定卜筮精蕴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金口合占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六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二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写本 三卷全
六壬 御定六壬直指析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四十八年经元堂刻本 六卷
命理 壁奥经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兰台妙选 [明]万民英识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命理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上海文化书局石印本 八卷三册全
命理 子平集要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精抄本 一册全
命理 命谱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八卷全
命理 滴天髓 [明]刘伯温撰 民国大德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命理 称命全书 不署撰人 光绪刻本 一册全
命理 磨镌赋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步天警句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五星会论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琴堂指金歌 [明]胡文焕编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子平管见集解 [清]雷鸣夏撰 清同治五年六吉堂刻本 二卷全
命理 任注滴天髓阐微 [明]刘基撰 [清]任铁樵注 民国排印本 四卷全
命理 三命通会 [明]万民英撰 清印本 十二卷全
命理 神峰通考命理正宗 [明]张神峰撰 民国三年广益书局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命理 穷通宝鉴栏江网 不署撰人 清益原堂板 二卷一册全
命理 玉照神应经 [晋]郭璞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算命实在易 [民国]星相研究社编 民国上海章福记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命理 天元秀气巫咸经 [唐]珞琭子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五星壁奥经 [清]孙星衍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新刊合并官版音义评注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清光绪九年京都大成堂刻本 五卷全
命理 星平集腋统宗 [清]廖瀛海撰 清道光十二年经文堂刻本 四卷全
命理 耶律真经 [辽] 耶律纯撰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望斗经 [明]万民英校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星平会海 [清]水中龙编 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 十卷四册全
命理 渊海子平 [宋]徐升编[明]杨淙增校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5卷1册全
命理 张果星宗 [明]陆位辑 清印本 一册全
命理 御定五星精义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抄道光增补本 一册全
命理 子平真诠 [清]沈孝瞻撰 民国会文堂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命理 紫微斗数全书 [宋]陈希夷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四卷一册全
奇门 大统皇历经世 [明]胡献忠撰 明绿竹堂刻本 三卷全
奇门 遁甲奇门捷要 [清]杨景南编 清康熙刻本 一册全
奇门 金函奇门遁甲秘笈全书[附]金函玉镜图六卷 [汉}诸葛亮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三十卷四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金镜宝鉴 [明]刘伯温集 清抄本 十六卷全
奇门 奇门遁甲备览 不署撰人 清顺治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全局阳遁九局阴遁九局 不署撰人 明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 不署撰人 明抄本 十卷全
奇门 奇门卜筮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内府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秘籍大全 [明]刘伯温编 清抄本 二十三卷全
奇门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亮撰 民国锦章书局石印本 十二卷二册全
奇门 奇门法窍 [清]锡孟樨辑 清写本 八卷全
奇门 四季开门 不署撰人 清内府精抄本 四卷全
奇门 御定奇门宝鉴 不署撰人 精康熙内府精抄本 六卷全
奇门 阳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阴遁九局(1)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阴遁九局(2)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九卷全
奇门 奇门阳遁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阴遁九局 不署撰人 清康熙精抄本 一册全
奇门 日家奇门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奇门 奇门五总龟通书大全 [明]池本理撰 民国元年江东书局石印本 四卷二册全
奇门 奇门遁甲统宗大全 [汉]诸葛武侯撰 清刻本 十二卷全
奇门 金函玉镜图 [明]刘伯温集 清抄本 六卷全
奇门 御定奇门真诠 不署撰人 清抄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局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数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辑 民国中原书局石印本 6卷3册全
太乙 太乙淘金歌 [唐]王希明辑 [宋]丘浚重编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人道命法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册全
太乙 太乙统宗大全 [清]李自明编 清集福堂刻本 四十卷全
相术 新刊校正增释合并麻衣先生人相编 [清]陆位崇编 清光绪八年京都文兴堂刻本 五卷全
相术 大清相法 [清]笑尘氏撰 大成书局石印本 四卷一册全
相术 麻衣相法 [五代]麻衣道长撰 光绪文成堂刊本 五卷三册全
相术 精考演禽三世相法不分卷 不署撰人 清经国堂刻本 一册全
相术 公笃相法 [民国]陈公笃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全编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汇编(附续集) [清]高鼎玉辑 清道光二十三年修竹吾庐刻本 四卷全
相术 管辂神相秘传 [汉]管辂撰,[宋]陈抟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相理衡真 [清]陈钊撰 民国四年上海锦文堂石印本 十卷二册全
相术 柳庄相法 [明]袁柳庄撰 民国排印本 三卷二册全
相术 柳庄相法考证 [民国]邹文耀撰 台湾瑞成书局本 一册全
相术 人相篇 不署撰人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全编 [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 清道光五年经国堂刻本 十二卷首一卷全
相术 中西人相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照胆经 [宋]邵平轩撰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神相水镜集 [清]范騋撰 清聚盛堂刻本 四卷全
相术 相儿经 [晋]严助撰 清印本 一册全
相术 演禽三世相法 [宋]袁天纲选 民国石印本 二册全
选择 陈子性藏书 [清]陈应选撰 佛山文华阁机器版 十二卷全卷首一卷全
选择 崇正辟谬永吉通书 [清]李奉来辑 民国石印本 十四卷三册全
选择 八字万年历 [清]袁树珊校勘 润德堂本 一册全
选择 百中经 不署撰人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扁鹊子午经 [战国]扁鹊撰 清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订正选择神煞起例 不署撰人 清康熙内府抄本 二卷全
选择 东方朔通玄经 [汉]东方朔撰 清代木刻版 一卷一册全
选择 董公选 [明]董潜撰 礼亲王家藏秘本清刻本 一册全
选择 董公选要览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十四年浙江官书局刻本 一卷全
选择 董公选择要览 [明]董潜撰 民国萃英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董氏诹吉新书 [明]董潜撰 清光绪二年二酉斋刻本 二卷全
选择 董氏诹吉新书续编 [明]董潜撰 清末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唐]释不空译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历学会通 [清]薛凤祚辑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钦定修造吉方立成 [清]敬征编 清光绪九年武英殿写刻本 一册全
选择 臞仙肘后经 [明]朱权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臞仙肘后神枢经 [明]朱权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孙思邈元女房中经 [唐]孙思邈撰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太乙经 不署撰人 清刻本 一卷全
选择 鳌头通书大全 [清]熊宗立著 [清[熊月畴重订 [台]钟义明整理本 十卷全
选择 象吉备要通书大全 [清]魏鉴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二十九卷十册全
选择 协纪辨方书 [清]允禄李廷耀等纂修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三十六卷六册全
选择 选择求真 [清]胡晖撰 民国八年广益书局发行 十卷三册全
选择 选择书 不署撰人 清光绪内府朱墨抄本 二卷全
选择 永宁通书 [清]王洪绪撰 上海扫叶山房本 天地人和四集十二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一集郭氏元经 [晋]郭璞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十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二集璇玑经 [晋]赵载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三集阳明案索 [明]陈复心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五卷首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四集佐元直指 [明]刘伯温著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九卷首一卷全
选择 阴阳五要奇书五集三白宝海 [元]幕讲禅师著 [明]江孟隆辑 清乾隆五十五年姑苏乐真堂刊本 三卷全
选择 诹吉便览 [清]俞荣宽编 原版为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诹吉便览宝镜图 [清]俞荣宽编 宣统二年扫叶山房石印本 一册全
选择 许真君万全玉匣记 [晋]许逊撰 清光绪十七年刘诚印写刻本 二卷全
选择 选吉探原 [清]袁树珊撰 民国润德堂本 二卷三册全
杂术 辰州符咒大全 [汉]张天师真人撰 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 五卷四册全
杂术 鲁班经秘诀仙机 [清]午荣编 清代刻本 一册全
杂占 铁板神数 [宋]邵康节撰 民国校经山房石印本 十四卷四册全
杂术 秘本诸葛神数 [汉]诸葛亮撰 民国17年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堪舆 六道神数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冲天神数 不署撰人 稿本 一册全
杂术 金钱课 不署撰人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牙牌神数七种内含白鹤神数等七种 不署撰人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巧连神数 [汉]诸葛亮撰 民国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推背图 [唐]袁天罡李淳风撰 民国纪元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扶箕迷信底研究 [民国]许地山撰 商务印书馆本 一册全
杂术 灵验符咒全书 [清]余哲夫撰 民国精灵学社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升仙神书 不署撰人 光绪三年抄本 一册全
杂术 祈梦秘书 不署撰人 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真本断梦秘书 [清]余姚文祺编撰 民国排印本 一册全
杂术 测字秘牒 [清]程省撰 百二汉镜斋本 一册全
杂术 张天师祛病书 不署撰人 光绪刻本 一册全
杂术 祝由科治病奇书 [清]徐景辉撰 民国上海中西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祝由十三科 不署撰人 民国三年锦章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杂术 一掌经 不署撰人 民国诚文信书局石印本 一册全
杂术 圆光真传秘诀 [清]佛隐居士撰 民国中西书局石印本 二卷一册全
杂术 万法归宗 [唐]李淳风撰 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 五卷一册全
传记 历代卜人传 [清]袁树珊撰 民国排印本 三十八卷首一卷全
本书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本书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性灵说的个性论主张:一、诗人须具个性,故称“作诗,不可以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卷十)“我”即独具的个性。二、艺术创作须有独创性,既不囿于古人,亦不盲从流俗,“要之,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卷六)三、反拟古、反格调:“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卷三),“专唱宫商大调,易生人厌”(卷四),此说亦批判了明七子的后继者沈德潜。性灵说的诗才论主张:一、诗人创作须具备特殊才能。“性灵”的本义即指人灵智的本性,故亦称灵性。袁枚论诗则有“笔性灵”、“笔性笨”之分。(见《补遗》卷二)“笔性灵”则有诗才,乃针对翁方纲以考据为诗而发的:“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卷四)二、诗人创作时产生灵感现象。首先,灵感降临时诗人处于艺术思维的高潮,“兴会所至,容易成篇”(卷二)。其次,灵感持续时间甚短,不易把握,当“兴会已过”,化“千万力气”亦不易再得。 (见卷三)最后,灵感的偶然性与必要性相统一。书中引唐诗喻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卷二)三、艺术表现须自然天成,因此推重“天籁最妙,,(《补遗》卷五);即使对素材提炼加‘亦须不露斧凿痕迹。四、诗歌形象要生动、灵活、有趣。书中引证杨万里语“风趣专写性灵”(卷一),又一再标举“生气”、“生趣”(《补遗》卷三),旨在倡导以生动风趣的形象抒写性灵。本书的精华在于“话”’而基础却在于“诗”,故书中采录了大量印证诗论的作品,不拘时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别,尤可称道者是闺秀之什颇多。本书亦有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虽不无庸俗之处,但可见乾隆文化状况的一个侧面。
本书所倡导的性灵说于康乾诗坛王士镇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之外,独开生面,别树一帜,江南江北靡然从之,并集结起性灵诗派,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的轨道上来作出重要贡献。对于本书,长时间毁誉不一。钱钟书评本书“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谈艺录》第195一196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不失为公允之论。
本书正编最早版本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刻本,补遗为嘉庆年间随园刻本。后来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随园三十六种》、宣统二年(1910)上海鸿文书局的《随园三十八种》、民国上海扫叶山房的《随园全集》排印本均收此书。此外坊间亦有单刻本,如民国三年上海宝斋书局有石印本《增图随园诗话》,附八幅插图。建国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顾学颉的校点本,1982年重印时又附录了满族人伍拉纳之子《批本随园诗话》批语及冒广生、张尔田之跋语等资料,成为通行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笔者主编的校点本《袁枚全集》,对《随园诗话》重新校点,1997年再版曾作修订。
《袁枚全集》校点本《随园诗话》,以嘉庆随园藏版本为底本,参校了《随园三十六种》本、《随园三十八种》本、顾学颉校点本等多种版本。本书采用简体横排,以1997年版《袁枚全集》校点本为基础,并参校民国十二年上海会文堂书局本(本书按语简称“民国本”),对全书重新校点,精益求精。但“校书真觉扫犹多”,金无足赤,差错与不足之处,期望广大读者指正。
一、“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唯美意境的创造
《红楼梦》中呈现的美丽场景并不少,像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塑造了类型各异的美。但笔者觉得曹雪芹精心结撰的最唯美的“境界”恐怕要数“史湘云醉眠芍药裀”。我们不妨看看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出现的这一经典情节:
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们快瞧云姑娘去,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后头一块青板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if !supportFootnotes][i][endif]
这段描写从小丫头笑嘻嘻来报信到湘云醒来不过四百余字,但却描绘了一幅极其唯美浪漫的场景,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相得益彰,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对于这段唯美的经典画面,孙逊先生认为这是“美的意境”与“美的性格”的完美结合:
美的图画中有美的意境,也有美的性格。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正是也只能是热情爽朗、不拘礼节的史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这梦是史湘云的梦,这意境也是史湘云的意境。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的图画,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的性格,美的心灵。 2
湘云醉卧中,作者所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极力创造出一个美人和花相得益彰,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唯美场景,塑造了一个只属于“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史湘云的意境。首先是一个绝美的场景画面,山石僻静处,青板石凳上,落英缤纷,蜂蝶飞舞。其次是一个微醺的美女,参与了画面,也成为了画面的中心,周遭的一切美景都是为了烘托湘云的美,从内而外的美。景与人的完美结合,花和美人融为一体,其间有动有静,有视觉,有听觉,有嗅觉,有触觉,有幻觉,人对美的感官全部出动来衬托湘云醉卧的美。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湘云人和扇子都被飘落的芍药花埋了一半,这一经典画面将整个意境的唯美化推向了极致。最后是从这个绝美图画中透露的作者曹雪芹的爱怜与欣赏之情。在悲情浓郁的《红楼梦》中,“史湘云醉眠芍药裀”的唯美画面显得尤其突出。清代以来不断有画家画出《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图》,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六回就提到这幅图,从画家的青睐也可见这确是《红楼梦》中最唯美的画面。
二、“史湘云醉眠芍药裀”是对卢纶《春词》的演绎
关于史湘云醉眠芍药裀情节的来源,陈诏先生认为是从宋代惠洪《冷斋夜话》关于杨贵妃“海棠春睡”的相关记载和东坡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而来 3 。有学者认为是根据南朝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设计,有学者认为是从北宋诗人饶节《眠石》一诗而来 4 ,也有学者认为唐寅的《海棠春睡图》而来。众说纷纭,似乎都有点道理,却又不得要领。笔者认为湘云醉眠芍药裀的构思应当来源于唐代诗人卢纶的《春词》:
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5
“北苑”指宫苑。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大内凡苑三,皆在都城北。西内苑在西内之北,亦曰‘北苑’。” 6 “尘衢”指宫女的锦绣鞋踩在道路上留下的香尘。唐冯贽《南部烟花记》:“陈宫人皆以沉香屑裹履中,以薄玉为底,行则香痕印地,名曰尘香。” 7 从诗中的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可看出女子身份高贵,当为宫中嫔妃。诗题名《春词》,描绘的是暮春时节一位身着罗裙带,脚穿锦绣鞋的嫔妃酒醉之后,在树下躺着睡着了,不觉时间已久,落花半埋,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女子在落花与芳树的映衬下,香睡沉酣的娇态,给人以花如美人,美人如花的遐想。画面唯美,诗情画意,所描绘的情景与意境竟与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完全吻合!所描绘的画面都是美人醉眠,时间上也都是春天,周汝昌先生论证宝玉生日为四月下旬,此回正是宝玉过生日。所处环境也都是落英缤纷的花的世界,美人被落花半埋,花和美人的和谐统一,因为落花而突显美人的姿态更加美丽动人。
更为直接的证据是曹雪芹的原文中更是有“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之句直接引用了诗句“半被落花埋”,这不得不说是最直接的证据了。卢纶的这首《春词》并非他的名作,“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两句虽然匠心独运,美感十足,历代却很少受人注意。后代作品中出现“半被落花埋”一句的仅两处,一处为《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一处为清人黄之隽的《香屑集》中的集句诗《无题》。后世引用极少,说明此诗的名气不大,流传不广,但是诗确实是首好诗,只有熟悉唐诗,爱好唐诗的人才会发现这类遗珠。而作者曹雪芹正是对《全唐诗》极为熟悉的人。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受康熙皇帝之命,主持编纂刊刻《全唐诗》,曹家的藏书中唐诗文献可谓丰富至极,别人看不到的唐诗曹雪芹都能看到。祖父对唐诗的贡献卓越,影响着曹雪芹对唐诗偏爱,使其自觉不自觉都在《红楼梦》里借用唐诗之美。他在《红楼梦》中经常化用唐诗,直接借用唐诗成句就有数十处,除了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外,尤其喜爱发掘并引用中晚唐名气不大的诗人的佳句,像刘长卿的“闲花落地听无声”,罗隐的“任是无情也动人”,秦韬玉的“为他人作嫁衣裳”,高蟾的“日边红杏倚云栽”,曹唐的“天上人间两渺茫”,崔涂的“水流花谢两无情”,钱珝的“冷烛无烟绿蜡干”,鱼玄机的“蘼芜盈手泣斜晖”,等等。曹雪芹对于唐诗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葬花吟》的创作明显有借鉴唐诗《代悲白头翁》的痕迹,《秋窗风雨夕》刻意模仿《春江花月夜》,前辈学者早已指出。可以说曹雪芹本人属于宗唐派,他认为学诗就要以唐诗特别是李白、杜甫、王维三人为最高标准。如四十八回香菱学诗章中借黛玉之口说出:“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8
可见,曹雪芹重唐诗,把唐诗中绝美的意境演绎为《红楼梦》经典场景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对卢纶《春词》的超越
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和卢纶的《春词》都创造了一个绝美的意境,但红楼梦更借湘云醉眠塑造了一个历久不衰,爽朗可爱、憨态可掬的经典形象。这是卢纶《春词》所无法做到的,也是一首诗歌不需要做到的。卢纶《春词》只要创造美的意境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意境创造是其目的所在,而《史湘云醉眠芍药裀》还需要在美的意境之外塑造经典人物形象的目标,意境创造只是塑造湘云形象的手段而已。《红楼梦》一书中几乎没有对史湘云的相貌进行过描写,她的出场要么表现她的心直口快、不拘小节、不怕得罪人的率真性格,要么表现她表面上大大咧咧而内心却睿智精细善良的品性,要么表现她的诗才。而《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则是对湘云的细节展示,薛宝琴和邢岫烟跟宝玉是同一天生日这一细节就是经她提醒大家才知道的。这段醉眠芍药裀的细部描写有如**中的特写镜头,则让人对史湘云的娇憨美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醉眠芍药裀所塑造的史湘云,既是那么的真实,又是那么的遥远。她可能很像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却又不能存在于我们之间,而只能存在于那个与世隔绝的大观园,存在于青板石凳上,花丛之中。
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中出现的芍药意向以及蜂蝶飞舞都是卢纶《春词》中所没有的。蜂蝶是湘云醉眠场景中的唯一动物,它们的参与不仅使整个画面有了生机,活灵活现,更突显了湘云的美。蜂蝶在文学作品中素来象征对美好事物的追随。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有《蜂蝶相随》:“都中名姬楚莲香者,国色无双。时贵门子弟争相诣之,莲香每出处之间则蜂蝶相随,盖慕其香也。” 9 史湘云醉眠芍药裀中的蜂蝶,象征着我们对于美丽的人、美丽的心灵的追求。而蜂蝶意象与芍药花的结合,大概是曹雪芹受到唐末张泌《芍药》诗的启发,张泌《芍药》诗开头即有“香清粉澹怨残春,蝶翅蜂须恋蕊尘”之句。曹雪芹将卢纶《春词》与张泌《芍药》两诗意境进行融合,是别有深意的。
卢纶《春词》“半被落花埋”没有提及是什么花,也没有提及女子是卧在石凳子上。而湘云醉眠则明确了花是芍药,睡在石头上。芍药意象和石头意象在这里并不是可有可无,尤其是芍药意象,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及没提及花种的《春词》含蕴丰富得多。芍药花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主要负载着美丽多情和富贵这两个意涵。《诗经·郑风·溱洧》“赠之以勺药”已基本确立了芍药美丽多情的形象。这一形象在唐宋诗词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从司空图“芍药诗家只寄情”,秦观“有情芍药含春泪”等名句可见一斑。李时珍《本草纲目》:“芍药,犹绰约也,绰约,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 10 唐宋以后,芍药花的“富贵”意涵更加突出。人们评花,有“牡丹第一,芍药第二”的说法。北宋辞书《埤雅》云:“世称牡丹花王,芍药花相。” 11 宋人王十朋说:“牡丹、芍药,花中之富贵者。” 12 唐王贞白《芍药》诗云:“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都是将芍药与牡丹相提并论。
由此可见,芍药花象征着史湘云,同样的美丽多情和富贵,却又难逃零落的命运,暗示湘云美丽和富贵的短暂。这与湘云的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13 极其吻合。可见曹雪芹的匠心多么深邃。
而另一重要意象“石头”在《红楼梦》中很容易让人与宝玉关联,因宝玉的前身是一块“女娲补天”的顽石。有学者认为,湘云躺在石头(青板石凳)上而不是草地上酣睡,这样的安排暗示了湘云对宝玉的依恋,也道出了湘云和宝玉之间的恋情只不过是像一场梦一样美丽而虚幻。此说虽曾受质疑,亦非空穴来风。作者将美女、美梦、芍药、蜂蝶、石头这些意象巧妙组合,当别有深意。
总之,“史湘云醉眠芍药裀”完美实现了对卢纶《春词》的超越,在创造唯美意境的基础上成就了史湘云这一耐人寻味的经典形象。
[if !supportEndnotes]
[endif]
[if !supportFootnotes][i][endif]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76—877页。
2 孙逊、孙菊园《红楼梦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294页。
3 陈诏《红楼梦小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61页。
4 宋饶节《眠石》:“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挽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
5 唐卢纶著、刘初棠校注《卢纶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68页。
6 清徐松著、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卷一,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7 唐冯贽《南部烟花记》,见清陈世熙纂《唐人说荟》第七集,上海扫叶山房1930年石印本。
8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64—665页。
9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页。
10 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十四卷,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589页。
11 陆佃《埤雅》卷十八《芍药》。
12 王十朋《梅溪集》卷七《林下十二子诗并序》。
13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7页。
古代百科资料必读书
北堂书钞
(隋)虞世南编
艺文类聚
(唐)欧阳询等编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一版
初学记
(唐)徐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1980年重印
太平御览
(宋)李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
册府元龟
(宋)王钦若、杨亿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出版,1982年重印
玉海
(宋)王应麟编,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7年据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影印出版
三才图会
(明)王圻、王思义父子编纂,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古今图书集成
(清)陈梦雷等编,1980年中华书局、巴蜀书社联合出版
中国历代文献精粹大典
门岿主编,学苑出版社,1990年
查考古籍必读书
古籍流传
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3年编印,中华书局1960年重印
现存古籍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溶等撰,中华书局1981年影印出版
古籍丛书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59至1962年出版,共3册
四部丛刊书录
孙毓修编,商务印书馆,1922年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1936年编印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中华书局1983年重印
古籍版本
(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
清邵懿辰撰、邵章续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印
亭知见传本书目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上海扫叶山房,1923年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6年、1990年分别出版其经部和丛部
善本提要
中国善本书提要
王重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古籍辨伪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梁启超著,中华书局,1955年
伪书通考
张心编撰,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
查考传记资料必读书
日记
清代道咸日记知见录
陈左高编,刊《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三十五种近代日记书录
丁丁编,刊《文教资料》1988年第6期
现当代日记篇目选录
乐齐编,刊载《文教资料》1989年第5期
现代外国日记译作书目提要
孙继林辑,刊载《文教资料》1990年第5期
年谱
中国历代年谱总录
杨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0年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
来新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疑年录
疑年录汇编
张惟骧编,1920年小双寂庵刻本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
姜亮夫纂定,陶秋英校,初版于1937年,中华书局1956年重印
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
吴海林、李延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
释氏疑年录
陈垣撰,中华书局,1964年
传记资料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中华书局1935年初编,1956年重印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吴树平编,中华书局,1979年
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
傅璇琮、张忱石、许逸民编撰,中华书局,1982年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增订本)
昌彼得等编,王德毅增订,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至1980年出版,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出版
元人传记资料索引
王德毅、李荣村等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79年至1982年出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出版
明人传记资料索引
昌彼得等编,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
四朝学案人名索引
世界书局,1936年
宋元方志传记索引
朱士嘉编,中华书局,1963年
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
高秀芳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清代碑传文通检
陈乃乾编,中华书局,1959年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
朱保炯、谢沛霖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人物图像
中国历代名人图鉴
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人画像汇编
林明哲编,台湾伟文图书出版社,1977年
清代学者像传
第一集由清代叶兰台撰绘,商务印书馆1930年影印出版;第二集叶恭绰编绘,商务印书馆1953年影印出版
明清人物肖像画选
南京博物院供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编辑出版
历代古人像赞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无双谱
清代金古良绘,中华书局1961年
晚笑堂画传
清上官周编撰,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
《东方》(魏巍)
《李自成》(第二部)(姚雪垠)
《将军吟》(莫应丰)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芙蓉镇》(古华)
第二届
《黄河东流去》(李)
《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
《钟鼓楼》(刘心武)
第三届
《少年天子》(凌力)
《平凡的世界》(路遥)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浴血罗霄》(萧克)
第四届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
《战争和人》(王火)
《白门柳》(刘斯奋)
《骚动之秋》(刘玉民)
第五届
《抉择》张平著群众出版社
《尘埃落定》阿来(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恨歌》王安忆著作家出版社
《茶人三部同》(1、2)王旭烽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鲁迅文学奖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1997-2000年)
各单项奖获奖作品名单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鞋》 刘庆邦 《北京文学》
《清水里的刀子》石舒清 《人民文学》
《吹牛》 红 柯 《时代文学》
《厨房》 徐 坤 《作家》
《清水洗尘》 迟子建 《青年文学》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品
《梦也何曾到谢桥》叶广芩 《十月》
《被雨淋湿的河》鬼 子《人民文学》
《永远有多远》铁 凝《十月》
《吹满风的山谷》衣向东《橄榄绿》
《年月日》阎连科 《收获》
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品
《落泪是金》何建明《中国作家》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部的倾诉》梅 洁 《报告文学》
《中国863》李鸣生《北京文学》山西教育出版社
《生死一线》 杨黎光 《深圳特区报》《报告文学》
全国优秀诗歌奖获奖作品
《羞涩》 杨晓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曲有源白话诗选》 曲有源 作家出版社
《地球是一只泪眼》 朱增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西川的诗》 西 川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纯粹阳光》 曹宇翔 明天出版社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获奖作品
《大雅村言》 李国文 东方出版中心
《山居笔记》 余秋雨 文汇出版社
《精神的归宿》 朱铁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昨夜西风凋碧树》 徐光耀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 解放军出版社
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获奖作品
《"五四"文化革命的再评价》 陈 涌 《文艺报》
《一九O三:前夜的涌动》 程文超 山东教育出版社
《12个:1998年的孩子》 何向阳 《青年文学》
《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 韩子勇 百花文艺出版社
《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 钱中文 《文学坪论》
1995-1998年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获奖作品
《济慈诗选》 屠 岸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堂吉诃德》 董燕生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奥德赛》 王焕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秧歌》 董 纯译 法国"中国之蓝"出版社
《圣殿》 陶 洁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中国作协(1998-2000)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
长篇小说
《中国免子德国草》《吹响欧巴》《大绝唱》《属于少年刘格诗的自白》
中短篇小说集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永远的哨兵》
童 话
《笨狼的故事》
散 文
《中国孩子的梦》《小霞客西南游》《怪老头随想录》
诗 歌
《我们去看海》《笛王的故事》
幼儿文学
《幼儿园的男老师》
寓 言
《美食家狩猎》
科学文艺
《非法智慧》
传记文学
《严文井评传》
纪实文学
《黑叶猴王国探险记》
青年作者短篇佳作
《村小:生字课》(诗歌) 《单纯》(小说)
扫叶山房是明清之际江苏常熟席氏所建刻书坊,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之一,也是席氏用作坊刻图书的字号名。席氏刻书始于明万历时,初设于苏州,其命名缘由,据说一是表示刻校书之不易,引用古人“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落”的含义来名其书肆。二是当地原有一刻书家叶氏,甚为有名,席氏为与叶氏相争,遂名“扫叶”。他最为著名的主人是清初的席鉴,字玉照。其藏书甚丰,著重搜集说部、小说、医书,贮于藏书楼,这在当时也是一种雅好。所藏图书都钤有“湘北宝箴”、“墨妙笔精稀世之真”、“萸山珍本”、“玉照读书敏逊斋”、“虞山席鉴玉照氏收藏”及“酿花草堂”等朱印。
其刻书最初见于明朝。时吴中(今苏州、常熟一带)席启寓雕板印行《十三经》、《十七史》行于世,又辑唐人诗百家付梓印行,所刻板心均有“扫叶山房”字样,盖取“校书如扫落叶”之意。启寓之后分洞庭、虞山两支,其在虞山(今常熟)者多好刻书。康熙帝南巡时,席氏献新刻《全唐诗》,获赐兰花。启寓孙名鉴,字玉照,刻印书籍甚多,并曾购得毛晋汲古阁之书翻刻流传。其所刻各书板心亦镌有“扫叶山房”四字。
扫叶山房共有五个分号,洞庭山席氏于苏州阊门、松江开设书坊(一说先在松江设书坊,后在苏州、上海设分号)。1862~1874年在上海彩衣街设分店(南号)。1880年在上海棋盘街设分店(北号)。发展为当时上海最大的书店。后以上海棋盘街北号为总店。民国初年又加设上海松江的马路桥、武汉汉口的四官殿等分号,增添石印设备,迁总店至棋盘街扫叶山房北号,出书更多,成为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之一。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随园诗话 外文名 :Critici of Poetry from the Garden of Leisure 时代 :清代 作者 :袁枚 论及 :先天资质,后天的品德修养等 表现手法 :辞采、韵律等 类型 :散文 影响 :清代影响最深远的诗话 价值 :“性灵说”理论 内容简介,核心价值,书籍精华,文学贡献,历次刊行版本,目录,作者简介,作者生平,主张思想,所持学说,风格赏析, 内容简介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 性灵说 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 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正编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 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核心价值 《随园诗话》主要价值在于其所阐述的性灵说诗论。其涵义是从创作的主观条件出发,强调创作主体必须具备真情、个性、诗才三方面要素。 性灵说的真情论主张: 一、真情乃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 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卷三),“赤子之心”即性灵、真情。 二、真情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所谓“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卷五)。 三、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 所谓“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卷十),此论乃针砭沈德潜的“诗教”说。 性灵说的个性论主张: 一、诗人须具个性, 故称“作诗,不可以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卷十)。“我”即独具的个性。 二、艺术创作须有独创性 ,既不囿于古人,亦不盲从流俗,“要之,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著。”(卷六)。 三、反拟古、反格调 :“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卷三),“专唱宫商大调,易生人厌”(卷四),此说亦批判了明七子的后继者沈德潜。 性灵说的诗才论主张: 一、诗人创作须具备特殊才能。 “性灵”的本义即指人灵智的本性,故亦称灵性。袁枚论诗则有“笔性灵”、“笔性笨”之分(见《补遗》卷二)。“笔性灵”则有诗才,乃针对翁方纲以考据为诗而发的:“经学渊深,而诗多涩闷,所谓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卷四)。 二、诗人创作时产生灵感现象。 首先,灵感降临时诗人处于艺术思维的 ,“兴会所至,容易成篇”(卷二)。其次,灵感持续时间甚短,不易把握,当“兴会已过”,化“千万力气”亦不易再得。 (见卷三)最后,灵感的偶然性与必要性相统一。书中引唐诗喻之:“尽日觅不得,有时还自来(卷二)。 三、艺术表现须自然天成,因此推重“天籁最妙 ” (《补遗》卷五)。 即使对素材提炼加‘亦须不露斧凿痕迹。四、诗歌形象要生动、灵活、有趣。书中引证杨万里语“风趣专写性灵”(卷一),又一再标举“生气”、“生趣”(《补遗》卷三),旨在倡导以生动风趣的形象抒写性灵。 书籍精华 本书的精华在于“话”’而基础却在于“诗”,故书中采录了大量印证诗论的作品,不拘时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别,尤可称道者是闺秀之什颇多。本书亦有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虽不无庸俗之处,但可见乾隆文化状况的一个侧面。 文学贡献 本书所倡导的性灵说于康乾诗坛王士镇神韵说、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之外,独开生面,别树一帜,江南江北靡然从之,并集结起性灵诗派,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 性情的轨道上来作出重要贡献。对于本书,长时间毁誉不一。 历次刊行版本 本书正编最早版本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刻本,补遗为嘉庆年间随园刻本。后来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图书集成局的《随园三十六种》、宣统二年(1910)上海鸿文书局的《随园三十八种》、民国上海扫叶山房的《随园全集》排印本均收此书。此外坊间亦有单刻本,如民国三年上海宝斋书局有石印本《增图随园诗话》,附八幅插图。 《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本扉页 建国后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顾学颉的校点本,1982年重印时又附录了满族人伍拉纳之子《批本随园诗话》批语及冒广生、张尔田之跋语等资料,成为通行本。1993年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由笔者主编的校点本《袁枚全集》,对《随园诗话》重新校点,1997年再版曾作修订。 目录 随园诗话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一〇 卷一一 卷一二 卷一三 卷一四 卷一五 卷一六 随园诗话补遗 补遗卷一 补遗卷二 补遗卷三 补遗卷四 补遗卷五 补遗卷六 补遗卷七 补遗卷八 补遗卷九 补遗卷一〇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乾隆十七年(1752年)袁枚迫于无奈,终于违心再次出山。但袁枚与上司陕甘总督黄廷桂关系极不融洽,于是刚满一年,就请了长病假,急切地返归随园。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袁枚 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新齐谐》24卷及《续新齐谐》10卷;随园食单1卷;散文 ,尺牍,随园食单说部等30余种。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作者生平 重修随园旧制 袁枚是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他爱金陵灵秀之气,在他任江宁县令时,在江宁小仓山下以三百金购得随园。随园旧为织造园(即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时“园倾且颓……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荒废已久,袁枚购得后,加以整治,由于是“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因此称为“随园”。他在《杂兴诗》描写随园景致:“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如此诗情画意,令人想往,也难怪袁枚怡然自得,放情声色,不复作出仕之念。随园四面无墙,每逢佳日,游人如织,袁枚亦任其往来,不加管制,更在门联上写道:“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袁枚以文学为终身事业,是清代的文学家,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性灵即性情也。他以为“诗者,人之性情也,性情之外无诗”。又说:“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他认为诗歌是内心的声音,是性情的真实流露。文章
本文2023-08-03 23:42: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