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中医学的学科之一·针灸学 41 针灸学的主要内容 5 书名·《针灸学》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针灸学 1 拼音
zhēn jiǔ xué
2 英文参考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针灸学:1中医学的学科之一;2书名。[1]
4 中医学的学科之一·针灸学针灸学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中医学科[2] 。针灸学为中医学的学科之一。以针灸的历史源流、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临床治疗为研究对象的一个专门学科。属中医外治法范畴。近代对其作用机理、针刺麻醉、穴位考订、针刺方法和器具研制方面均有突出成就[1]。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中医临床学科。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正式纳入世界医学的范畴。针灸发源于我国,数千年来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针灸医学在世界影响甚广,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正在使用和研究针灸,推动着国际针灸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41 针灸学的主要内容针灸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操作方法、临床治疗学等部分。其中经络腧穴理论对针灸临床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是针灸学的核心理论,贯穿于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
建国以来,针灸理论和临床工作迅速发展。50年代前期,主要是整理针灸学基础知识,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理论方法阐述针灸学术体系。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整理古代针灸文献,对各种病症进行针灸临床总结,推广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实验研究观察针灸对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用。
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用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临床及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并且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以及腧穴与针感、腧穴与脏腑相关等问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使电疗、磁疗、激光、超声、微波等运用于针灸领域,形成一类不同于传统针灸操作的新方法。针灸的治疗病种不断扩大,对内、外、妇、儿、五官等科300多种病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的病症效果尤为显著。
5 书名·《针灸学》《针灸学》为书名。[1]
1.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科教研组编著。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治疗和参考资料等六篇[1]。
2.上海中医学院编。196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院针灸专业教材。书分四册,即《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治疗学》。后经增删,1974年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3.南京中医学院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之一。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64、1975、1979、1985年分别修订,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内容分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针灸医学的历史源流、经络穴位的具体内容、刺灸方法和病症治疗。其中引载一些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新病的治疗方法。书末附有主要的针灸原著、歌赋、子午流注及近代研究资料等[1]。
4.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之一。《针灸学》编写组编著,198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供中医士专业使用,内容较为简明[1]。
5.孙国杰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1997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
6.徐恒泽主编。为21世纪课程教材。2002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
7.石学敏主编。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4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1]。
8.燕平主编。2004年8月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用)中的一种,主要论述针灸的操作与针灸治疗效果较明显的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1]。
价值肯定有,但主要两方面吧,一个是作为古董,一个是作为知识。
作为古董的话,要看这书的品相及稀缺程度,还有作者或者藏书人有没有名气,这都是价值的考量点。
作为知识,现在很多古籍都被整理出来重新印刷,这本古书《针灸大成》现代都被人整理过,你手里的这本有没有现代整理过的知识中没有的知识,这一点很重要。
愿采纳
针灸电子书|中医针灸减肥马其江|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贾红玲 免费下载
s9aj
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于2010年11月16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
本文2023-08-07 08:04: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