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百龙的明清武术古籍拳学论析
出版/发行时间: 2008-12-01出版社: 人民体育出版社
作者: 江百龙 林鑫海
ISBN: 9787500934639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34 一、古代武术论著概述
二、明清武术论著的分类及其基本内容
三、明清武术论著的主要成就与特点
第一编 《武编·拳》拳学论析
一、《武编》作者与成书经过
二、《武编·拳》原文转录
三、《武编·拳》断句
四、《武编·拳》内容结构分析
五、《武编·拳》技理成就探微
(一)“拳势”专论的学理成就
(二)拳法要义简析
(三)学术特点综评
附论:《峨嵋道人拳歌》要义简析
(一)《拳歌》原文转录
(二)《拳歌》要义评析
第二编 《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拳学论析
一、《纪效新书》作者与成书经过
二、《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原著转录
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技理成就探微
(一)篇题与题解要义评析
(二)文论要义评析
(三)“三十二势拳图注诀”要义简析
(四)学术特点综评
四、有关戚继光《拳经捷要篇》的研究
(一)《太祖长拳三十二势图》辨伪
(二)金一明著《三十二势长拳》述要
(三)唐豪著《戚继光(拳经捷要篇)的研究及其评价》述要
(四)顾留馨著《明戚继光(拳经捷要篇)及其(拳法图)》述要
(五)沈寿著《明代戚继光(拳经·捷要篇)今译与解析》述要
(六)马明达著《戚继光(拳经捷要篇)探论》述要
第三编 《拳经拳法备要》拳学论析
一、《拳经拳法备要》作者与成书经过
二、《拳经拳法备要》内容结构分析
三、《拳经拳法备要》拳学技理成就探微
(一)“秘诀”三篇技理简析
1《问答歌诀二十款悉尽其中之秘》简析
2《周身秘诀十二项》简析
3《下盘细密秘诀》简析
4学术特点综评
(二)《少林寺短打身法统宗拳谱》技理简析
1各专题技理要义分论
2学术特点综评
附:谱外余论——“少林五拳”文献述要
1炒林宗法》和《少林拳术秘诀》的面世
2“少林五拳”资料节录
3徐震、唐豪关于《少林宗法》
和《少林拳术秘诀》的考证节录
(三)《张横秋先生传授习练手法秘要》技理简析
1论“身法与身力”
2论“练打四要”
3论“三盘起手妙诀”
4论“提劲与运气”
5论“迷拳”要义
6“醉八仙歌”拳意简析
7“死手解救”六法述评
(四)《拳法备要》技理简析
1拳法歌诀简析
2拳法图像简析
附录:唐豪评述
拳经一卷
拳经拳法备要各一卷
第四编 《苌氏武技书》拳学论析
一、《苌氏武技书》作者与成书经过
二、《苌氏武技书》内容结构分析
三、《苌氏武技书》技理成就探微
(一)苌氏“中气培养”学说举要
1“培养中气”是“苌氏拳学”立论的学理基础
(1)“中气”学说的理论依据
(2)气力之根本在于聚精会神
(3)“中气”凝聚与纳气法
(4)初学莫言炼气先攻步势身法
2经气循行与拳势转关间的动态平衡
——苌氏独特的“阴阳论”
3动势屈伸与内气收放必合面部五行
——苌氏独特的“五行论”
4形气合炼 以气统拳领气归着在三尖
——苌氏独特的“合炼论”
(二)苌氏拳技学理精粹
1苌家拳的形神特点
——头似蜻蜓点水腰如鸡鸣卷尾
2内劲撒放窍要
——如梦里着惊如悟道忽醒
如皮肤无意燃火星
3交手认路截气捣虚
4“三尖、六合、十二节”说
5入手进招分门说
6较技中的过气与制气
7拳势中的虚实、动静与刚柔
8桩功特点
9武德训示
(三)苌家拳“二十四字拳法”述要
1《合炼中二十四势》简析
2《二十四拳谱序》简析
3《二十四字论》简析
4“二十四字”及“二十四势”名目
5《二十四字图说》释例
6《二十四字偏势》简述
四、苌氏拳学起源问题辨误
五、《苌氏武技书》学术特点综评
附录
徐震编定《苌氏武技书》之“凡例”
徐震作《苌氏武技书》序
《苌氏武技书》原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鲁迅。
一般人认为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写实大家和短篇小说的名手。中国短篇小说的开始,即在1918年他的《狂人日记》出版的时候。鲁迅用普通话写作品。他是一切迷信的死敌人,笃信科学,鼓吹新思想。
鲁迅的作品具有无可质疑的经典性——思想深刻,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其作品开创了典范的现代白话和现代文体,也广泛地汲取了世界文学的最先进、最为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技巧和新的思想,从而深入地揭示了人类的普遍弱点,引起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们的共鸣和警觉。
前苏联、欧美等国的汉学界也都把鲁迅著作当成必备的教材,出现了数量和质量都很壮观的研究论著。在世界上取得如此地位的中国现代作家可以肯定地说只有鲁迅一人。
论《离骚》的自我形象 《北方论丛》1986(6)。
论屈原艺术想象的独创性 《东北师大学报》1988(4)。
先秦国家观念与屈原的宗国意识 《东北师大学报》1989(4)。
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类型分析 《延边教育学院学刊》1990(1—2)。
“生王之头不若死王之垄” 《甘肃社会科学》1991(1)。
先秦“士”阶层的文化心态与历史命运 《贵州文史丛刊》1991(2)。
《离骚》审美价值的层次分析 《延边大学学报》1992(2)。
屈原社会理想与儒法两家的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1992(3)。
《招魂》作者补证 《社会科学战线》1993(3)。
楚辞:诗歌形式的纵深拓展 《人文杂志》1993(3)。
中国礼乐文化初论 《东北师大学报》1993(6)。
《九歌》“二湘”异辞同源说 《松辽学刊》1994(1)。
话说《橘颂》 《名作欣赏》1994(2)。
楚辞《招魂》的结构特征与语言特征 《苏州大学学报》1994(3)。
百世诗宗的文化传承 《东北师大学报》1994(5)。
中国诗歌中渔父意象的发轫之作——读楚辞《渔父》 《文史知识》1994(12)。
屈原人格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1)。
中国古典小说中诗文融合传统的渊源与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1995(2)。
公木的诗学世界 《人民日报》1996年6月27日第十一版。
广阔的视野,崭新的高度 《社会科学战线》1998(3)。
读诗札记(六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6)。
从《诗经》看周代天命观念之兴衰 《江海学刊》1999(2)。
“平淡”:陶诗风格之阐释 《社会科学战线》1999(2)。
《诗经》对答之体及其历史意义 《文学遗产》1999(2)。
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古典文学研究片论 《文学前沿》第一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孔子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0(6)。
从“兮”字用法看楚辞《九歌》的音乐特性 《社会科学辑刊》2001(2)。
中国上古诗歌的历史文化观照 《社会科学战线》2001(1)。
睹新春之景 咏乡思之情——读王湾《次北固山下》 《名作欣赏》2001(1)。
夏夜的图景 丰年的欢乐——辛弃疾《西江月》赏析 《古典文学知识》2001(3)。
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读李清照《如梦令》 《名作欣赏》2001(4)。
仰望泰山 志在高远——杜甫《望岳》赏读 《古典文学知识》2001(6)。
从《生民》到《离骚》——上古诗歌历史发展的一个实证考察 《文学遗产》2001(4)。
中国古典诗歌中“生命意识”的内涵与泛化 《深圳大学学报》2001(6)。
中国古典诗学的抒情理论 《中华读书报》2002年11月27日。
屈原的诗学 《深圳大学学报》2002(6)。
道家语言哲学对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学术研究》2002(12)。
夏商时代的天命观念及其文化形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3(2)。
性善·仁政·浩然之气——孟子精神世界的再认识 《深圳大学学报》2005(3)。
一个哲学悖论的诗学消解——老子“道”本体的无限性及其审美转向 《文艺研究》2007(11)。
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文史知识》2007(12)。
眼观风云浩荡 胸怀日月运行——读曹操的《观沧海》 《古典文学知识》2008(2)。
本文2023-08-07 08:05: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