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人专门写记录美人的古籍?要是古人写的,不要现在人写的什么小说之类的。
《百美新咏图传》
《百美新咏图传》是清代文人颜希源编写的一部人物木刻版画书,共四卷。大画师王翙绘图,后袁枚为此书作注。本书汇集了中国历史和民间传说中的百余名女性,收录历代名媛佳丽小传百篇,配以图及文人咏词。此本大致刊印于嘉庆十年(1805年)。
本书曾是中国版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部辑图像、传记、诗词及书法于一体文学瑰宝。它初刻于乾隆年间,收录了杨贵妃、赵飞燕、西施、王昭君、蔡文姬等历代名媛的小传百篇、配图百幅及袁枚等学者的咏词二百余首。由清代著名学者颜希源先生编撰、并由当时曾供奉清宫内廷的著名画师王翙先生绘画。
《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h6hg
书名:初刻拍案惊奇
作者:凌濛初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岳麓
出版年份:2009-1
页数:439
内容简介:
《初刻拍案惊奇(图文本)》是继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之后,凌漾初又仿其体例编著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后人将它们合称为“三言二拍”。“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是人们了解和研究明代及其以前历代社会生活的极好材料。
“二拍”共收短篇小说七十八篇,杂剧一部。这些小说,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向读者讲述了许多令人拍案称奇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翁,既有因争闲气而导致执事偏颇的大儒,也有屡遭厄运而不气馁终于撞上好运的商人;既有追求忠贞爱情的青年男女,也有毫无廉耻的奸徒恶棍;既有因术成奸的道士,也有一饭必酬的盗贼……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曲折离奇,有一定的艺术震撼力。在思想性方面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礼教的局部反抗、对程朱理学的着意嘲讽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萌芽,都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都是由尚友堂刊刻的,前者刊刻于明崇祯元年(1628),后者刊刻于崇祯五年(1632),但是国内原刊本都已经亡佚了,只能在日本看到。初刻国内尚能见到翻刻本,二刻则连翻刻本也很难见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复旦大学教授章培恒先生从日本带回的“二拍”原刻本胶卷影印出版,遂使这两部小说得以接近原貌地重现天日。但这个刊本的《初刻拍案惊奇》只有三十九卷,《二刻拍案惊奇》也只有三十九卷,外加杂剧一部。根据章培恒先生的考证,《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三卷《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续前缘》其实应该是《初刻拍案惊奇》的第二十三卷,而《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三卷《华阴道独逢异客 江陵郡三拆仙书》则应该是初刻的第四十卷,也就是说《二刻拍案惊奇》的第二十三卷、第四十卷已经亡佚,刊刻者将初刻的第二十三卷移来,又加上一部杂剧,遂成现在的《二刻拍案惊奇》。我们这次插图校点本以上古影印的尚友堂刻本为底本,《初刻拍案惊奇》仍为三十九卷本,没有对此进行调整,特别在此说明。
对戏曲亦颇爱好,家蓄戏班,“曲皆手自校定”,曾聘著名曲师顿仁,研讨音律。此书亦以搜采广博见称,所汇多明代掌故,分经、史、杂记、子、释道、文、诗、词曲、续史等十七类,共三十八卷。其谈曲论剧之语,主要载于卷二十七《词曲》之部,共三十条。分别叙述南戏和元杂剧的源流和兴衰,品评作家作品的高低得失,提出了“填词须用本色语”,“不可刻画太过”的著名本色理论。批评“《西厢》全带脂粉,《琵琶》专弄学问,其本色语少”。而推崇南戏《拜月亭记》的本色语言。又主张作剧须恪守音律,“宁声叶而辞不工,无宁辞工而声不叶
”。这些戏曲主张对万历年间出现的吴江派具有重要影响,他对《西厢记》、《琵琶记》、《拜月亭》三剧的评价,也引起了广泛争论。
全书分经四卷,史十三卷,子二卷,杂记一卷,释道二卷,诗文四卷,书画三卷求志、崇训、尊生、娱老、考文、词曲、续史各一卷、正俗二卷等十七类。有考证和评论,一般说来,考证较平常,而议论多可取。书中涉及到明代苏松地区政治、经济、赋役、徭役、黄册、防倭、饮食、养生,以及土地丈量、人口消长等等方面,是记述苏、松等处地方综合性笔记资料。其谓《史记·游侠列传》序论为司马迁愤激之言,并非庄语。其文章之抑扬变化,不是《汉书·游侠传序》所能比(“史一”);又谓明成祖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不用汉儒之说,专重程朱传注,学者但据以略加敷演,凑成八股,便取科第(“经三”)等,皆为切中时弊之论。其中记南京各衙门摆酒席的陋习(“史八”);正德十年后松江征收钱粮的情况(“史九”);记隆庆时纂修“实录”的草率(“史四”);松江百姓以歌谣、对联对县府官员的讽刺(“杂记”)均能反映明代中叶以后政治面貌。明朝的学者,大都矜尚广博而忽略了专精的一面,所写笔记一类的书,总是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四友斋丛说》也不能例外。此书搜采既广,间有传闻失实之处,且沾染明末文士习气,书中掺杂一些无聊之语。
《四友斋丛说》初刻於隆庆三年(1569),仅三十卷,后又续撰八卷,合并为三十八卷,重刻於万历七年(1579)。后来沈节甫摘钞其中的明代掌故,编为六卷,刻入《纪录汇编》中。邓秋枚又摘取其论曲之语,刻入《古学汇刊》二集中。现时流传的《四友斋丛说》,都是这两家的删节本,很难看到全貌。中华书局根据万历刊刻的足本,加以断句,作为“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一种于1959年出版,1997年再版。
1958年中华书局据此标点重印出版,其卷三十七《词曲之部》,于民国元年(1912)被收入邓实编辑之《古学汇刊》,与徐复柞《三家村老委谈》中论曲各段,合题《何元朗、徐阳初论曲》。1959年,又被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题为《曲论》。 衡山(人名)精于书画,特别擅长鉴别画作真伪。吴中地区收藏书画的人,只要有人带着书画请求他鉴定的,即便是赝品,他也一定说这是真迹,人们问他原因。他说:“凡是买名人字画的人家境一定是富裕的,这个人因为贫困才卖掉这些字画,有的人就等着这(卖画得来的钱)维持生计,如果是因为我的一句话而没法生活下去,全家都会受到挨饿受困。(如果)我因为想要得到一时的名利,却让别人全家挨饿受困,我于心何忍呢。”而且有人以他的名义做的画却拿过来请求他题字的,他也很随和的给他题字落款,没有一点为难的样子。
本文2023-08-07 08:11:0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