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是福州平潭,他一说起闽南话,我是一句都不懂。不知道么样才能学会闽南话,谢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3浏览:2收藏

我老公是福州平潭,他一说起闽南话,我是一句都不懂。不知道么样才能学会闽南话,谢谢~~~~~~~~~`,第1张

大姐,平潭人讲的是平潭话,不是闽南话。他将闽南话我都能抽他,我也是平潭人!!

平潭人只有几个村讲闽南话,而且会闽南话的人一定会讲平潭话!

我们发音规律是以鼻音为主(关键)

,h和f不分,没有l只有n!!!

回复楼下的兄弟,平潭人和福州人没有什么关系,平潭人90%以上是福清搬过来的,平潭话和福清话是一样的。我们宁愿说自己是福清人,也不说自己是福州的。谢谢,至少我和我的朋友是这么认为的 。

闽 方 言

又称闽语,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使用人口约4000万。具体地点如下: 福建省的54个县市: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连江、罗源、闽清、永泰、古田、屏南、宁德、霞浦、周宁、寿宁、福安、柘荣、福鼎、莆田、仙游、厦门、金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明、沙县、建瓯、南平(城关除外)、建阳、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3/4。

广东省东部的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潮阳、陆丰、海丰等,以及惠东、丰顺、大埔等县的一部分;海南岛的14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三亚、崖县、琼中、屯昌、定安、澄迈、昌江、东方(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雷州半岛的5个县市:湛江、遂溪、廉江、海康、徐闻。此外,主要通行粤方言的中山市和阳江、电白等县也有部分区、乡说闽方言。以上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1/3。

台湾省的21个县市中,除约占人口2%的高山族地区说高山语,台北、彰化之间的中坜、竹东、苗栗、新竹等地和南部屏东、高雄等县市,以及东部花莲、台东的部分地区通行客家方言外,其余各地的汉族居民都说闽方言,约占全省人口的3/4以上。 浙江省南部泰顺、苍南、洞头、玉环等县的大部分和平阳县西部的少数地区,以及舟山群岛普陀、嵊泗县的一部分地区也说闽方言。

以上总计通行闽方言的县市约有 120 个以上。此外,江西省东北角的玉山、铅山、上饶、广丰等县的少数地方,广西省中南部桂平、北流等县的少数地方,江苏省宜兴、溧阳等县的少数地方,也有人说闽方言。散居南洋群岛、中南半岛的华侨和华裔中,数百万人祖祖辈辈也以闽方言作为"母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以及印度支那各国的华裔社区中,闽方言也是主要的社会交际语之一。

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三市为中心的24个县市。福建省以外各地通行的闽方言,基本上也属于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潮州话、文昌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北部建瓯、建阳、南平(乡区)、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主要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 ①声母:各地闽方言的声母比较一致,大都只有15个,称为"十五音"系统。不少声母保留了上古汉语的特点:

a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即所谓"轻唇归重唇"。

b古知彻澄声母字,多读t-、即所谓"舌上归舌头"。

c古全浊声母并奉定从澄群字多读为不送气清音声母,少数读为送气的也很一致。

d古匣母部分字闽方言口语读为k-或零声母。

e古照组声母字与古精组字混读。

②韵母:闽方言各地在韵母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为:

a闽方言的韵母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其中闽南方言保留较为完整,闽东方言、莆仙方言保留较少,闽北方言和闽中方言则几乎已无塞声尾韵而只有鼻音尾韵了。

b闽方言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白异读现象,闽南方言特别突出,几乎文、白两读各成系统。

c闽方言不少地区(尤其是闽南方言)有丰富的鼻化韵。

d闽方言不少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如闽南方言中的厦门、潮州、台北等地都没有y-韵。

e闽方言中部分地区存在着"双韵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闽东、闽北、闽中三个方言区。

③声调:闽方言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闽南方言的潮州话有八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闽北建瓯话、闽中永安话都只有六声:闽北是平、上不分阴阳,而去、入分阴阳;闽中是平、上分阴阳而去、入不分阴阳。七个声调的地方遍布闽南方言的厦门、台北、海南、浙南等地和莆仙方言的莆田、仙游,以及闽东方言的福州、福安等地。闽方言中还普遍存在着复杂的音变现象,其中闽南方言、闽中方言有相当整齐的连读变调规律,闽东方言、莆仙方言在连读时音变涉及声母、韵母的变化。表以潮州话两字组的连 读变调为例。

词汇方面 闽方言有一大批属于本方言区常见而其他方言少见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有两个特点:一是继承古代的语词多,二是单音节词多。例如 "卵"(蛋)。"目"(眼睛)、"涂"(泥土)、"曝"(晒)、"拍"(打)等等,都可以从古籍中找到出处,也都是单音节词。此外,也有一部分闽方言词借自外语。这些外来词大都借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语,形成了闽方言词汇中的独特色彩,例如厦门话"雪文"(肥皂)来自sabon,"道郎"(帮助)来自tolong,"洞葛"(手杖)来自tongkat,"斟"(接吻)来自chium。也有一些来历不易判明的方言词,例如"扬"(抽打)等。

在闽方言的五个片中,有许多方言词是各片共有的, 但也有不少方言词只存在于某一些地方。大致说来,在五个闽方言片中,闽东、闽南、莆仙三个沿海片词汇上比较一致,而闽北、闽中两个片,则有不少和闽东、闽南、莆仙不一样的语词。

语法方面

①名词附加成分的运用。

②人称代词单复数的运用。

③数词"一"和指示词"这"、"那"的省略。量词前面的数词"一"或指示代词"这"、("那")在闽方言中往往可以省略,量词直接与名词组合。例如潮州话:"张画雅绝" (这张画很漂亮),"只鸡肥死"(这只鸡很肥)。与此相关,指示代词"这"、"那"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普通话"这人很好"在闽方言说成"只个人很好",不能说"只人很好";同样,"这书"也只能说"只本书",不能说"只书"。

④"形容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在闽方言各地普遍存在,但能和量词直接组合的形容词不多,最常用的是"大"和"细"(小)。例如厦门话"大只牛"、"细泡灯"等。

⑤动词"有" 的特殊用法。闽方言动词"有" 的用法很多,其中之一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表示完成时态。例如:福州话"我有收着汝个批"(我收到了你的信),厦门话"伊有食我无食"(他吃了我没吃),台北话:"我有买"(我买了),潮州话"你有睇**阿无?"(你看了**没有)。

⑥宾语提前的现象比较常见。 如"苹果买两斤"(买两斤苹果)的说法就很普遍。普通话 "主语-动词-宾语"的句式在闽方言中常加上一个介词"共"(或"甲"),并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例如"我共汝讲"(我告诉你)。

⑦动词"去"常用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已成为结果,相当于"已经"的意思,例如"飞去了"(已经飞了),"死去了"(已经死了),"碗破去了"(碗已经破了)。

⑧特殊的比较方式。闽方言的比较句有特别的结构,福建、台湾的闽方言多用"甲-较-形容词-乙"表示,如厦门话"伊较悬(高)我",台北话"高雄较大新竹"。 也有简单一点的表达方式:"甲-形容词-乙",如福州话"伊悬(高)我"。广东省内的闽方言(潮州话、海南话)比较的方式略有不同:"甲-形容词-过-乙"如潮州话:"牛大过猪"。闽方言的等式比较,常用形容词"平"的重叠来表示"一样",如"我共伊平平悬"(我跟他一样高)。

⑨"把"字句的表达方式。 闽方言"把"字句的表达方式是把宾语提到最前面,后面跟一个"甲伊"(把它)即:"宾语-甲伊-动词",闽南方言片各地普遍通行这种说法。

文化是一种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体现。而福建历史上就有着八闽的称呼,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积蕴和海洋文化的浸淘,构建成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八闽文化。

那么,下面随我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省,简称闽,史称八闽,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脉一片苍翠,秀丽的丹霞地貌给福建山水留下缕缕淡淡的红晕,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带水于台湾岛。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蕴,门户的敞开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构筑了绚丽多姿的八闽民族民间文化。

妈祖的传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饰,畲族女的头缠,神奇的寿山石雕,精美的脱胎漆器,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

永春纸织画(泉州)

“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永春纸织画创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宫廷艺术与民间编织相结合,诞生了永春纸织画。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奇特的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笋江月色让人流连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当夜晚,人们经常聚集在笋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桥头边的榕树下听老人们讲薛仁贵故事、聊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传说,远处不断传来丝丝弦管声。夜深,当人们返家路过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宫,南音依然阵阵,清音雅乐不绝于耳。浮桥南音之盛,可见一斑。

南音本说“河南话”千年流传的遗韵。宋室南迁,赵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发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音乐,还把其家乡话“河洛语”也带至泉州,而且反客为主成为泉州的主流语言与音乐,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

恍惚间,规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楼”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纷至沓来,只为追随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余载,一手创出闽派古琴文化的祝凤喈。耳边,隐约又响起那曲让祝凤喈和闽派古琴声名大噪的《风云际会》,彼时的祝凤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动乱年代,眼见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一曲《风云际会》,祝凤喈寄忧愤于琴音。170多年过去,“祝家十二琴楼”已经消失不见,珍贵的琴谱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闽派古琴陷入濒危之境。

您可能还喜欢:

迷人的蒙古风情—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的搏克

细腻婉约而又刚柔并济桂剧

鲜明特色的山南门巴戏

福建地区内闽语、客家语、赣语、吴语和官话五种方言,其中闽语包括闽北语、闽东语、闽南语、闽中语四种。造就了福建方言的多样话。

扩展资料:

福建省历来以方言复杂著称。方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社会的分裂、人民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和地理的阻隔。福建境内现存的各种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成过程。

从总的方面说,就古民族和古方言的源流而论,福建方言是多来源的;就方言差异的积存和共同语的影响而论,福建方言是多层次的;就内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论,福建方言是多类型的。

一,闽东方言区

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平潭、福清(福清和平潭的闽东话在音韵及词汇上带有闽南语的特征)、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

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二,闽南方言区

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市、龙岩部分,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永春、德化、大田、漳州、龙海。

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市区部分、漳平部分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东片(厦门) 厦门、金门、同安。

北片(泉州) 泉州、晋江、石狮、安溪、南安、惠安、永春、德化。

南片(漳州) 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部分、平和部分、漳浦、云霄部分、东山部分、诏安部分。

西片(龙岩) 龙岩新罗区部分、漳平部分 西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尤溪县小部分。

三,闽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区、涵江区;南片:莆田市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

永安、沙县、三元区、梅列区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南片(永安):永安、列东、列西。

北片(沙县):沙县。

四,闽北方言区

东片:建瓯、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顺昌(东南部);西片:建阳、武夷山、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方言过渡区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闽方言过渡区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广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东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闽方言与客赣方言过渡区

北片(将乐) 将乐、顺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泽。

闽赣方言(邵武)

西片(建宁) 建宁

南片(泰宁) 泰宁

北片(宁化) 宁化、清流

闽客方言(长汀)

中片(长汀) 长汀、连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东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诏安(北角)

浙西片边界方言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岛

南平(市区及西芹镇)

五,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明溪、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

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

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

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顺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

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六,赣方言

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邵武、光泽、建宁、泰宁也是福建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三国时期是建安郡所属的昭武、绥安二县,唐代改称邵武、绥城,属建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升为邵武军,不久就辖有与今名相同的4县。明以后一直是邵武府的辖地。这里立军以来已有1000年历史,但由于山高水小,交通不便,长期未有发达的商品经济,并未真正形成经济、文化中心,这些便是方言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西晋到隋代,这里曾两度划归江西的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因此他们历来与江西交往较多。宋元以后,有大量江西人陆续前来定居。这里的方言原属闽北方言,后来逐渐赣语化。

就赣化的程度说,建宁话最彻底,已极少闽方言的成分,光泽话和资溪一带的赣方言也十分相近。邵武、泰宁则保存较多的闽方言成分,但彼此的差异还不小。除邵武、光泽的方言较为接近外,三片之间还难以自由通话。

由于长期作为府治,邵武话在区内具有一定代表性。在现今的社会交际生活中,这一带已经普遍通行普通话了。

参考资料:

——福建方言

福建方言有六种。

一、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话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二、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中期后的泉州、漳州,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兴化府莆田、仙游两县和永春州,汀漳龙道除去客家县外的漳州各县大部分和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

三、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

四、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五、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建溪上游,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建溪流域。

六、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三明大部)、延平府,分布在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福建方言

愍是一个汉字,读作mǐn,本意是指忧患、痛心的事,引申义是爱抚,抚养。该文字在《九章•惜诵》和《左传•昭公元年》等文献均有记载。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 拼音

mǐn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 规范汉字编号

7760

编码信息

拼音: mǐn

注音: ㄇㄧㄣˇ

繁体字:愍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心

部首笔画:4

总笔画:13

五笔86:NATN

五笔98:NATN

五行:水

UniCode:U+610D

四角号码:78334

仓颉:RKP

GBK编码:EDAA

规范汉字编号:7760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民心

汉字部件分解: 民攵心

笔顺编号: 5 1 5 1 5 3 1 3 4 4 5 4 4

笔顺读写: 横折、横、竖提、横、斜钩 (民);撇、横、撇、捺(攵 );点、卧钩、点、点(心)

详细解释

● 愍

mǐn ㄇㄧㄣˇ

◎ 同"悯"。

详细字义

◎ 愍 mǐn

〈名〉

(1) (形声。从心,敃( mǐn )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同本义 [hardship;misery;suffering]

愍,痛也。--《说文》

以致愍兮。--屈原《九章•惜诵》

吾代二子愍矣。--《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 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世说新语规箴

(2) 又如:愍愍(伤心的样子);愍伤(哀伤);愍悴(哀伤);愍凶(父母之丧)

词性变化

◎ 愍 mǐn

〈动〉

(1) 怜悯;哀怜 [take/have pity on]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李密《陈情表》

(2) 又如:愍惜(怜恤);愍念(犹怜悯);愍隶(服苦役的奴隶)

(3) 爱抚;抚养 [show tender care of;foster]。如:愍爱(怜爱);愍恤(抚恤)

汉语字典

[①][mǐn]

[《广韵》眉殒切,上轸,明。]

亦作"敯1"。

(1)忧伤。

(2)怜悯;哀怜。

(3)爱抚;抚养。

(4)祸乱。

(5)同"暋1"。勉力。

(6)同"暋1"。顽悍。

(7)愍皇帝:在国遭忧曰愍

音韵参考

[广 韵]:眉殒切,上16轸,mǐn,臻开三上眞B明

[平水韵]:上声十一轸

[国 语]:mǐn

[粤 语]:man5

[闽南语]:bian2

字源演变

字源演变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愍 •康熙笔画:13 •部外笔画:9

〔古文〕㥸《唐韵》眉殒切《集韵》《韵会》美陨切,$音闵。《说文》痛也。从心敃声。《广韵》悲也,怜也。《增韵》恤也,伤也。《左传•昭元年》吾代二子愍矣。

又《谥法》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囏曰愍,祸乱方作曰愍,使民悲伤曰愍。

又《集韵》或作缗。

又通作闵。《春秋》鲁闵公。《史记》《汉书》作愍。 亦省作⚓。《后汉•盖宽饶传》⚓伤宽饶,忠直忧国。

又《集韵》忙觐切,音近闷。强也。《郑康成曰》民不愍作劳。

又《集韵》敷文切,音芬。心乱也。 《正字通》赵宦光谓愍不与闵通,太泥。

一般说的闽南话指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跟台湾的闽南语,也包括港澳,东南亚的福建话(台湾闽南语也叫台语,河洛话,等)。

福建省内的很多闽南话也属于这个片。这些地区的闽南语为漳泉片,也叫闽台片,是所有闽南语支系的源头。

浙江跟福建东北部的为一个片区,统称浙南闽语

广东粤东地区的潮汕话或者潮州话为一个片区,叫潮汕片。

海南跟广东西部的雷州地区的为一个片区,叫琼雷片。此片区跟其他闽南语差别最大,基本上很难沟通。

以上的片区都是属于闽南语系的不同片区,同一片区沟通没问题,不同片区适应一段时间很容易沟通,有些片区初次接触也可以沟通。

ps:在清朝是很多漳泉人由于动乱跑到外省去的一般归为漳泉片。全世界讲闽南语的人口大概在8000万人到12亿左右。闽南语为中国第三大汉语,常常有中国一个闽南,世界3个闽南。为世界60种最主要语言中的一种,曾经将声音刻在美国阿波罗号上传到外星,让外星人了解地球语言。(汉语中也就普通话跟闽南语还有粤语才有)

闽南语同粤语等南方语言均相当接近古汉语,此处的接近是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现代人只能通过广韵、集韵等古籍揣测出古汉语的体系同规律,并不能真正还原之。粤语同闽南语包括潮州话都大程度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所特有的特征,譬如闭音、鼻音、一些声母韵母等现代普通话丢失的音韵(其实这些因素在客家话、吴语等都有一定程度保留)。就算是精通粤语和闽南语的现代人穿越至古代(我指的是汉魏晋唐前后而非明清,此之谓中古),亦不可能听得明白古人的语言,但相比北方人(假设也一齐穿越过去),学习古语起来就容易得多、快得多。

而题主你提到的潮州话乃属于闽南语的变体,或可称方言。我本身是汕头人,切身体会到家乡话同台湾闽南语极其相似。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