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张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第1张

1 张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美传张美字玄圭,贝州清河人。

年轻时善于做会计工作,初时担任左藏小吏,以强干闻名。三司上奏推荐,特补任本库专知,出任澶州粮料使。

周世宗镇守澶渊,每次求取,张美一定曲意供给。周太祖听说后大怒,准备遣人去斥责他,又恐怕伤害世宗的意思,改任张美为濮州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即皇帝位,召他入朝授任枢密承旨。当时宰相景范兼管三司,有病,世宗任命张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暂代主管三司。

世宗征讨淮南,留张美任大内部署。一天,正在午睡,忽然感觉心有所动,急忙起来巡视宫城中。

不久,内酝署起火,因为有准备,马上扑灭了大火。不久,正式授任三司使。

显德四年(957),世宗再次到淮南,任命张美为大内都点检。世宗北伐,又任命他为大内都部署。

部队回朝,任左监门卫上大将军,充任宣徽北院使,主管三司。张美强力有心计,能全面理解事情的利弊,每次上奏条列改革主张,皇上常常同意他的意见,常以干敏著称。

世宗连年征讨,粮食供给不乏,实在依赖他的努力。但因为在澶渊时作假逢迎,非常看不起他,张美也自感惭愧,恭帝即帝位,加任他为检校太傅。

宋朝初期,加任检校太尉。当初,李筠镇守上党,招募亡命之徒,常干不法之事,渐渐倔强难以制服。

张美料想到李筠一定会叛乱,暗地在怀、孟之间积聚粮食。后来李筠果然叛乱,太祖亲自率兵讨伐,大军十万从太行出发,经费不缺,是张美的功劳。

授任定国军节度。朝廷在关中买木材,同州每年拿出缗钱数十万借给百姓,长吏取走十分之一,称为率分钱。

每年达数百万,只有张美不收取此钱。不久,别的郡里有人到朝廷告发长吏受率分钱,朝廷命令长吏们都偿还出来。

乾德五年(967),改为镇守沧州。太平兴国初期来京朝见,改任左骁卫上将军。

张美献出京城西边河曲湾果园二座、菜园六处、亭舍六十多栋。太平兴国八年,请求告老,以本官衔退休。

雍熙二年(985),去世,终年六十八岁。淳化初年(990),赐谥号为恭惠。

其子守瑛官至供备府使。其孙士宗,官至内殿承制。

士宗去世,士禹任崇班,士安官至门合门祗候,士宣任礼宾副使。

2 李崇矩传文言文翻译及关于阅读题材及答案

李崇矩[2]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

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

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

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

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

还判四方馆事。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

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

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

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

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

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

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

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

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

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

固辞得免。[3]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

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

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

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

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

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

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赠太尉,谥元靖。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

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

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

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3 王赞,坛州观城人文言文翻译阅读答案

王赞,澶州观城人。

年少时当的是小官,慢慢升迁至澶州马步军都虞候。后周世宗(柴荣)镇守澶渊时,每十天要决断一些人为死囚,王赞就引用律法辨别分析其中的道理。

打听之下,得知王赞做过学问,世宗就安排他担任重要职位。等到世宗即位,就让他补任东头供奉官,渐渐升至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

当时张美担任三司使,世宗问他:“守卫京城的士兵每年的俸禄是多少?”张美无言以对,王赞代为禀报且回答得很详细,张美于是怀恨在心。待到世宗征讨关南,王赞进言献策,世宗就让他担任客省使,兼任河北各州的计度使。

五代以来,历代君王姑息纵容地方长官,官吏不敢绳之以法。 王赞到任之后,揭发检举那些隐匿已久的奸佞之徒,丝毫没有畏惧顾忌,于是纲纪律法得以整顿,时人称赞德行和职位相符,从此守卫边防的要员对他极为痛恨。

世宗还师京城之后,王赞再任三司副使。北宋建隆初年,才平定李重进,太祖(赵匡胤)向来就知道王赞的才能,可以授予重任让他去修整颓败的局面,于是命他掌管扬州。

已经出发了,船却在阊桥下面倾倒,王赞溺水而死,一起淹死的还有三个亲属。世宗听说噩耗悲痛叹息,对近臣说道:“淹死的是我的枢密使啊!”言下之意是王赞若非溺水身亡日后将授以重任。

世宗赠送给王家办理丧事的有三百匹丝绢,米和麦各有两百斛。

4 宋史李崇矩传

李崇矩,字守则,潞州上党人。

幼孤贫,有至行,乡里推服。汉祖起晋阳,次上党,史弘肇时为先锋都校,闻崇矩名,召署亲吏。

乾祐初,弘肇总禁兵兼京城巡检,多残杀军民,左右惧,稍稍引去,惟崇矩事之益谨。及弘肇被诛,独得免。

周祖与弘肇素厚善,即位,访求弘肇亲旧,得崇矩。谓之曰:“我与史公受汉厚恩,戳力同心,共奖王室,为奸邪所构,史公卒罹大祸,我亦仅免。

汝史氏家故吏也,为我求其近属,吾将恤之。”崇矩上其母弟福。

崇矩素主其家,尽籍财产以付福,周祖嘉之,以崇矩隶世宗帐下。显德初,补供奉官。

从征高平,以功转供备库副使,改作坊使。恭帝嗣位,命崇矩告哀于南唐。

还判四方馆事。宋初,李筠叛,命崇矩率龙捷、骁武左右射禁军数千人屯河阳,以所部攻大会砦,拔之,斩首五百级。

改泽、潞南面行营前军都监,与石守信、高怀德、罗彦瑰同破筠众于碾子谷。及平泽、潞,遣崇矩先入城,收图籍,视府库。

因上言曰:“上党,臣乡里也。臣父尚槁葬,愿护榇归京师。”

许之,赐予甚厚。师还,会判三司张美出镇,拜右监门卫大将军,充三司使。

从征李重进,还为宣徽北院使,仍判三司。乾德二年,代赵普拜枢密使。

五年,加检校太傅。时剑南初平,禁军校吕翰聚众构乱,军多亡命在其党中,言者请诛其妻子。

太祖疑之,以语崇矩。崇矩曰:“叛亡之徒固当孥戮,然案籍合诛者万余人。”

太祖曰:“朕恐有被其驱率,非本心者。”乃令尽释之。

翰众闻之,亦稍稍自归。未几,翰败灭。

开宝初,从征太原。会班师,命崇矩为后殿。

次常山,被病,帝遣太医诊视,命乘凉车还京师。崇矩叩头言:“凉车乃至尊所御,是速臣死尔。”

固辞得免。时赵普为相,崇矩以女妻普子承宗,相厚善,帝闻之不悦。

有郑伸者,客崇矩门下仅十年,性险诐无行,崇矩待之渐薄。伸衔之,因上书告崇矩阴事。

崇矩不能自明。太祖释不问,出为镇国军节度,赐伸同进士出身,以为酸枣主簿;仍赐器币、袭衣、银带。

六年,崇矩入为左卫大将军。太平兴国二年夏,河防多决,诏崇矩乘传自陕至沧、棣,按行河堤。

是秋,出为邕、贵、浔、宾、横、钦六州都巡检使。未几,移琼、崖、儋、万四州都巡检使,麾下军士咸惮于行,崇矩尽出器皿金帛,凡直数百万,悉分给之,众乃感悦。

时黎贼扰动,崇矩悉抵其洞穴抚慰,以己财遗其酋长,众皆怀附。代还,拜右千牛卫上将军。

雍熙三年,命代宋偓判右金吾街仗兼六军司事。端拱元年,卒,年六十五。

赠太尉,谥元靖。崇矩性纯厚寡言,尤重然诺。

尝事史弘肇,及卒,见其子孙,必厚礼之,振其乏绝。在岭海四五年,恬不以炎荒婴虑。

旧涉海者多舣舟以俟便风,或旬余,或弥月,崇矩往来皆一日而渡,未尝留滞,士卒僮仆随者皆无恙。信奉释氏,饭僧至七十万,造像建寺尤多。

又喜黄白术,自远迎其人,馆于家以师之,虽知其诈,犹以为神仙,试已终无悔恨。子继昌。

继昌字世长。初,崇矩与太祖同府厚善,每太祖诞辰,必遣继昌奉币为寿。

尝畀弱弓轻矢,教以射法。建隆三年,荫补西头供奉官。

太祖欲选尚公主,崇矩谦让不敢当,继昌亦自言不愿。崇矩亟为继昌聘妇,太祖闻之,颇不悦。

开宝五年,选魏咸信为驸马都尉,继昌同日迁如京副使。崇矩出华州,补镇国军牙职。

入为右班殿直、东头供奉官,监大名府商税,岁课增羡。会诏择廷臣有劳者,府以名闻。

丁外艰,服阕,授西京作坊副使。淳化中,齐饥多盗,命为登、莱、沂、密七州都巡检使。

至道二年,蜀贼平,余党颇啸聚,拜西京作坊使、峡路二十五州军捉贼招安都巡检使,旋改兵马钤辖。贼酋喻雷烧者,久为民患,以金带遗继昌,继昌伪纳之,贼懈不设备,因掩杀之。

进西京左藏库使。咸平三年,王均乱蜀,与雷有终、上官正、石普同受诏进讨,砦于城西门。

贼忽开城伪遁,有终等各以所部径入,继昌觉,亟止之不听,因独还砦。贼果闭关发伏,悉陷之,有终等仅以身免。

继昌按堵如故,所部诸校闻城中战声,泣请引去。继昌曰:“吾位最下,当俟主帅命。”

是夕,有终驰报至,徙继昌屯雁桥门。三月,破弥牟砦,斩首千级,大获器仗,进逼鱼桥门,均脱走。

继昌入城,严戒部下,无扰民者。获妇女童幼置空寺中,俟事平遣还其家。

继昌急领兵追贼至资州,闻均枭首乃还。以功领奖州刺史。

俄知青州,入掌军头引见司。景德二年,将幸澶州,遣先赴河上给诸军铠甲。

辽人请和,欲近臣充使,乃令继昌与其使姚东之偕诣辽部,俄与韩杞同至行在;及辽人聘至,又命至境首接伴。寻擢为西上阁门使。

三年,又副任中正使契丹。是冬,将朝陵寝,以汝州近洛,卫兵所驻,命知州事兼兵马钤辖。

驾还,召归,出知延州兼鄜延路钤辖。大中祥符元年,进秩东上阁门使。

俄以目疾求归京师。入对,劳问再三,遣尚医诊视,假满仍给以奉。

少愈,令枢密院传旨,将真拜刺史,复任延安。继昌以疾表求休致。

未几,改右骁卫大将军,领郡如故。祀汾阴,留为京师新城巡检钤辖,改左神武军大将军、权判右金吾街仗。

其子遵勖,尚万寿长公主。天禧初,主诞日,邀继昌过其家,迎拜为寿。

帝知之,密以袭衣、金带、器币、珍果、美馔赐之。翌日,主入对,帝。

5 宋史,列传第三十三全文并求翻译

宋史 -- 列传第三十三 王赞 张保续 赵玭 卢怀忠 王继勋 丁德裕 张延通 梁迥 史珪 田钦祚 侯赟 王文宝 翟守素 王侁 刘审琼 中国古籍全录王赞,澶州观城人。

少为小吏,累迁本州马步军都虞候。周世宗镇澶渊,每旬决囚,赞引律令辨析中理,问之,知其尝事学问,即署右职。

及即位,补东头供奉官,累迁右骁卫将军、三司副使。时张美为使,世宗问:“京城卫兵岁廪几何?”美不能对,赞代奏甚析,美因是衔之。

及征关南,言于世宗,以赞为客省使,领河北诸州计度使。五代以来,姑息藩镇,有司不敢绳以法。

赞所至,发擿奸伏,无所畏忌,振举纲领,号为称职,由是边臣切齿。 师还,复为三司副使。

建隆初,始平李重进,太祖素知赞材干,可委以完葺,即令知扬州。既行,舟覆于阊桥下,溺死,亲属随没者三人。

上甚嗟悼,谓左右曰:“溺吾枢密使矣!”盖将大用也。赙其家绢三百匹,米、麦各二百斛。

张保续字嗣光,京兆万年人。 父洪,唐左武卫上将军,保续以荫补太庙斋郎。

梁贞明中,调补临济尉,选充四方馆通事舍人。后唐天成初,领瓜州官告国信副使。

郊祀,改右赞善大夫。晋天福中,历太府、光禄二少卿,职同正,领通事舍人。

开运二年,契丹入寇,杜重威、李守贞、符彦卿等率兵御之。命保续驰骑往来军中谕机事。

既而大破敌于阳城,使还,以本官充西上阁门副使。明年,使荆南,复命转东上阁门副使。

契丹犯阙,被驱北徙,留范阳,岁余逃归。汉乾佑初,出为陇州防御使。

周祖革命,召为东上阁门副使,从平慕容彦超。累迁引进副使、知阁门事。

世宗即位,授西上阁门使。 明年,进秩东上阁门使。

从上征淮南,会寿州纳款,遣保续先往慰抚,及刘仁赡率将卒出降,以功迁判四方馆事,就迁客省使。从平瓦桥关,奉使吴越。

宋初,迁卫尉卿,判四方馆、客省、阁门事。保续性介直,好俭素,在阁门前后四十年,善宣赞辞,令听者倾耸。

累使藩国不辱命。历事六朝,未尝有过。

从征李筠,以足疾留河内,后归京师。建隆三年,卒,年六十四。

赵玭,澶州人。家富于财。

晋天福中,以纳粟助边用,补集贤小史,调濮州司户参军。刺史白重进以其年少,欲试以事,因以滞狱授之。

玭为平决,悉能中理。 重进移刺虢、成二州,连辟为从事。

会契丹构难,秦帅何重建献地于蜀,孟知祥署高彦俦秦州节度,成为支郡,因署玭秦、成、阶等州观察判官。 中国古籍全录周显德初,命王景帅兵讨秦凤。

彦俦出兵救援,未至,闻军败,因溃归。□比闭门不纳,召官属谕之曰:“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

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锐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我辈安忍坐受其祸?去危就安,当在今日。”

众皆俯伏听命。玭遂以城归朝。

世宗欲命以藩镇,宰相范质不可,乃授郢州刺史,历汝、密、泽三州刺史。建隆中,入为宗正卿。

乾德初,出为泰州刺史。 二年,改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

玭狂躁幸直,多忤上旨,太祖颇优容之。尝廉得宰相赵普私市秦、陇大木事,潜以奏白,然惧普知,因称足疾求解职。

五年春,罢使,守本官。自是累献密疏,皆留中不出,常疑普中伤。

六年,诣阙,纳所授告命,诏勒归私第。又请退居郓州,不许。

玭不胜忿,逾年,伺普入朝,马前扬言其短。上闻之,召玭及普于便殿,面质其事。

玭大言诋普贩木规利,上怒,促令集百官逐普,且谕其事。王溥等奏玭诬罔大臣,普事得解。

上诘责玭,命武士挝之,令御史鞫于殿庭。普为营救,得宽其罚,黜为汝州牙校。

太平兴国三年卒,年五十八。 卢怀忠,瀛州河间人。

少有膂力,善骑射。汉乾佑初,寓居河中,值李守贞之叛,周祖围其城,怀忠夜逾城出见,陈攻取便宜。

河中平,奏补供奉官。从征慕容彦超于兖州。

显德初,监沂州军,以所部破海州,功居多。世宗议北征,先遣怀忠按视出师道路。

三关平,迁如京副使。宋初,迁内酒坊副使。

会朗州军乱,太祖将出师致讨,遣怀忠使荆南,因谓曰:“江陵人情去就,山川向背,我欲尽知之。”怀忠使还,奏曰:“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苦于暴敛。

南迩长沙,东距金陵,西迫巴蜀,北奉朝廷。 观其形势,盖日不暇给矣。”

太祖召宰相范质等谓曰:“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出师湖南,假道荆渚,因而下之,万全策也。”即以怀忠为前军步军都监。

荆湖平,以功迁内酒坊使。乾德二年,改判四方馆事,知江陵府。

四年,王师伐蜀。江陵当峡、江会冲,以供亿之劳,迁客省使。

又明年,使江南还,中途遇疾,肩舆归京师。太祖遣医丸艾以赐之,未几卒,年四十九。

大中祥符四年,录其子熙为校书郎。王继勋,陕州平陆人。

隶河中府为牙校。李守贞之叛,令继勋据潼关,为郭从义所破,走还河中。

俄白文珂、刘词领兵至城下,守贞又遣继勋与其爱将聂知遇夜出攻河西砦,复为汉兵所败,被创而遁。 继勋度守贞必败,遂逾城出降,周祖奏补供奉官。

广顺初,领汾州刺史,充晋、磁、隰等州缘边巡检,历宪、麟、石、磁四州刺史。宋初,迁磁州团练使,坐境上用兵失律、荆罕儒陷阵,责授右监门卫率。

初平荆襄,命权知道州,未几,授本州刺史。 州境与广南接,刘鋹屡引兵入寇,继勋因。

(?—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南)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

甘延寿:字君况,西汉名将,北地郁郅人,即今甘肃庆城县人。与副校尉陈汤共同诛灭了匈奴的郅支单于,被封为义成侯。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

段会宗(前83年~前9年),字子松,天水上邦(今甘肃天水)人。西汉著名外交家。四出乌孙,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陇右成纪(今甘肃天水)人。西汉末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

王符(85年?~163年?)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字节信。汉族,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赵壹文学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西和)人,东汉著名辞斌家,作品有《刺世疾邪赋》。

秦嘉:秦嘉,字士会,生卒年不详。东汉陇西郡平襄县人(今甘肃省通渭县榜罗镇)。据南朝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记载:“秦嘉,字士会,陇西人也。为郡上掾……”明万历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1613——1616年)《重修通渭县志》依“旧志”(按:明弘治《通渭县志》及更早的县志)载:“汉秦嘉,字士会,为上郡掾,博学鸿词,驰声先汉……今城川铺东,是其故里,祀乡贤”。“桓帝时,秦嘉为郡吏,岁终为郡上计簿使,后赴洛阳,被任黄门郎。后病死于津乡亭。代表作为《赠妇诗》。

秦嘉是一个才华卓著的诗人,但他误入官场,年近三十岁就英年早逝,为人们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历代研究者对其作者、作品的考据已十分充分,但对秦嘉、徐淑作品自身的研究与评价并不十分到位。他们不仅应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秦嘉徐淑用自己的人生、爱情经历,为腐朽不堪的东汉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在钟嵘《诗品》,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均有所收录和评价。近年出版的《俄藏敦煌文献》第12213号(上海古籍出版社)《后汉秦嘉徐淑夫妻往还书》,更加详尽地说明这对“夫妻诗人”的生活和文学创作一个侧面。秦嘉是一个有建树的诗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清醇文学之士。他虽身为上计掾、黄门郎,却不沉溺于名利,个性张扬,放荡不羁,张显着名士风骨。从他的《与妻书》中看出,秦嘉的理想、志趣不在风尘利禄之中。“不能养志,当给郡使”“ 当涉远路,趋走风尘,非志所慕,惨惨少乐”(《与妻徐淑书》) 他之所以过这种离别孤单的生活,只因为“随俗顺时,僶俛当去”。(同上)据徐淑对秦嘉 “策名王府,观光上国”(《答夫秦嘉书》)的评价,秦嘉不仅是有名诗人,更是一个执“高素浩然之业”(同上)的淡泊名利之徒。秦嘉不看重浮华,而关注自己的情感世界,关注真实的自我。他在《述婚诗》里写到:“君子将事,威仪孔闲。猗兮容兮,穆美其言”,“ 神启其吉,果获好逑”。毫不掩饰对妻子的赞美、钟爱和感激之情,这在以含蓄、自谦的中国古代诗文中,是非常罕见的。另一个方面,秦嘉率性自然,返璞归真,在名教鼎盛的东汉末年,他的作品取材于夫妻生活、感情琐事,并能真情真性,情致博雅,实属难能可贵。但他的思想并非拘泥于此不能自拔,而诗歌境界宏阔,寄喻深远,把夫妻情爱放在彼此的人生经历中审视,点出少与多、早与晚、达与穷等矛盾,用以探究人生的哲理。

张芝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医学诸方面都很有建树。

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东汉末期名将。

盖勋(生卒年不详),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蓍名的清官。

董卓(-192),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西凉军阀。

韩遂(-215),字文约,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割据西凉一带的军阀。

张济(-196),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东汉末年军阀,张绣的叔父。官至骠骑将军、平阳侯。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郭汜(-197)又名郭多,凉州张掖(治今甘肃张掖西北)人,东汉将领。原为董卓的部下。董卓被杀后占领长安,把持朝廷大权。

贾诩(147-223),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官至太尉,谥曰肃侯。

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生于公元116年左右,是陇西狄道(今天武山县)人。汉末名医,善医药、针灸,自幼习道,与华佗、左慈齐名。向曹操传授了气功养身术。曹依法习练,收效显著,大喜,乃召见封衡,欲留朝中任职,衡坚辞不受;又以重金相赠,衡亦委婉谢绝,就跨青牛飘然而去。曹叹曰 :“封衡乃神医也 !” 后人评曰“陇上医圣是封衡”。

庞德(-219),字令明,东汉末年雍州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四门)人。曹操部下重要将领。

姜维:(202-264),字伯约,天水冀(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军事统帅。

王嘉(?-390),字子年,陇西安阳(治今秦安县东)人。东晋志怪作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小说家,王嘉的主要作品有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

索靖(239一303年)中国西晋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张芝姊孙,博通经史。

阴铿(南朝著名诗人五言律诗的先驱)祖籍武威姑臧(今武威市)人。

李冲(450-498),原名思冲,字思顺,北魏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太和十年(486年)建议废止宗主督护制,提出均田制、三长制,孝文帝采纳,北魏国力大增。杜预早生李冲150多年,二人并称'李杜'。

李暠(351年—417年),字玄盛﹐小字长生,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人称西凉王。

苻 洪:(公元285年--公元350年)氐族,略阳临渭人(今秦安县东南),十六国时期前秦建立者。

苻 坚:(公元338年--385年)二十岁时立自己为大秦天王,三十一岁时先后攻灭前燕、前凉等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383年,征调九十万军队攻晋而败,这就是军事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姚 苌:(公元330年--公元393年)后秦国建立者,羌族,伏羌(今甘谷县)人。公元384年攻灭前秦国,在长安称帝,史称后秦。

姚 兴:(公元366年--公元416年),姚苌子,在位22年,注重农业,兴办佛教和儒学,学生达一万余人,先后灭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对抗。

宋繇:生卒年月不详,字体业,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西凉、北凉的政治家,著名学者。

吕 光:(公元338年--公元399年)后凉的建立者,略阳人(今秦安县),初为苻坚将领,率兵攻西域,后割据凉州,建国后凉。

薛举(?-618) 其父汪,徙居兰州金城(今甘肃兰州)。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李 渊:唐代开国皇帝。

李世民:公元566年--公元635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大将,杰出画家。字健。汉族,成纪(今甘肃秦安)人。以战功闻名于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任左羽林大将,晋封彭国公,世称“大李将军”。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南),诗文中常自称是陇西人。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

李朝威(约766—820),陇西人,唐代著名传奇作家。他的作品仅存《柳毅传》和《柳参军传》两篇。其《柳毅传》被鲁迅先生与元稹的《莺莺传》相提并论。

李公佐生卒年不详,宪宗元和年间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判官。唐代小说家,代表作有《南柯太守传》。字颛蒙,陇西(今甘肃东南)人。

李复言 生卒年不详。唐小说家。名谅,字复言。陇西(今属甘肃)人。所著有《续玄怪录》。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唐代思想家,文学家。他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关系在师友之间。

梁肃唐代散文家(753-793)。字敬之,一字宽中。安定(今甘肃泾川)人,世居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代表作有《过旧园赋》、《兵箴》、《台州隋故智者大师修禅道场碑铭》等。

董庭兰(约695年—约765年),陇西(今甘肃省)人,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名满天下,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善吹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县)古乐器筚篥和弹奏七弦琴。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

王仁裕(880-956)字德辇。祖父王义甫时,迁居秦州长道县碑楼川(今甘肃礼县石桥乡斩龙村)。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病逝后诏赠太子少师。一生著述之多,流传之广,唐以来少有其比,被时人誉为“诗窖子”。

张俊(1086—1154),字佰英,凤翔府成纪(今天水)人,宋代大将,出身贫庶,自小弓马娴熟,十六岁时以三阳弓箭手投身行伍,征南蛮,攻西夏,御金兵,累立战功,与刘光世、岳飞、韩世忠并称“南宋中兴四大将”,授武功大夫,逝世后追封为循王。人生污点在于陷害了岳飞。与当时主战派宰相张浚不是同一个人。

刘锜 中国南宋抗金将领,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刘锜骁勇善战,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官至太尉、威武军节度使,去世后,谥为武穆。亦有人称为“中兴四将”。

吴玠 (1093~1139) 南宋抗金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善骑射,曾读经史,凡往事可师者,皆录于座右,墙牖皆格言。亦有人称之为“中兴四将”。

汪世显(1195—1243),金朝及蒙古国大臣。字仲明。巩昌盐川镇(今甘肃漳县)人。元朝加封“推忠协力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义武陇右王”。

张炎(1248~1320?),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张俊的六世孙。宋代大词人。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贺元希 元代著名道人,陇西人,开凿华山栈道。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胡缵宗(公元1480年一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别号鸟鼠山人。明巩昌府秦州秦安(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存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曲阜孔庙有“金声玉振”,天水伏羲庙有“与天地准”牌匾。

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

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

胡釴,字鼎臣,号静庵,清甘肃秦安人。以贡生主讲秦安书院,时甘肃巡抚黄廷桂、陈宏谋、杨应据等人皆器重之,王太岳人倾倒尤甚。後出任高台训导,三十五年兼署肃州学正。同年以病辞归,病故于家中。一生作诗4000馀首,词200馀首,散文100馀篇,编为诗文集20卷。并主纂《秦州直隶新志》14卷。尤以诗著名,风格刻意沉博,赋物言事,必肖其形,不苟为藻饰。诗篇流播于秦陇间,与临桃吴镇、潼关杨鸾并称“关陇三诗杰”,为“西州骚坛执牛耳者”。民国著名学考张维(《甘肃人物志》中谓:秦安有三大诗人,唐权德舆,明胡缵宗,清则釴也。

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清代著名学者,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一生著述颇丰。清代著名学者张之洞《书目答问》将其列入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最著名的是《清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

刘尔炘(1865-1931),近代著名学者。字又宽,号果斋、五泉山人。甘肃兰州人。光绪乙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应聘为五泉书院讲席。

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其祖父杨难当,为氐豪,先称蕃于南朝宋,封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因与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护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1 文言文新唐书 萧至忠传试题

萧至忠,秘书少监萧德言的曾孙。

他少年时就做了京城管辖的卫尉,以清正严谨著称。他曾经与朋友相约在路边相候,正碰上风雪冻冽,很多人都到避风的屋檐下去,萧至忠却说:“哪里有与人相约为了怕风雪而失信的呢?”他一人在风雪中不离开,众人都为之叹服。

神龙初年(705),武三思专权,萧至忠依附他,从吏部员外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后又调任吏部侍郎,仍兼任御史中丞。

他凭靠武三思的势力,掌握选官的大权,无所忌惮,杜绝请托,威风大行。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节愍太子诛杀武三思后,武三思的余党与宗楚客、纪处讷要侍御史冉祖雍上奏“:安国相王及镇国太平公主也与节愍太子一起同谋举兵,请把他们收进监狱。”中宗召来萧至忠要他讲实情,萧至忠泣声而奏道:“陛下富有四海,贵为天子,难道连保护一弟一妹都做不到,而遭人罗织他们的罪名。

宗庙社稷的存亡,实在于此。臣虽然很愚昧,窃认为陛下不可取。

《汉书》上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愿陛下细细思考这句话,况且以往则天皇后想要相王为太子,相王几天不吃饭,请求迎陛下,本来相王诚心让陛下,天下的人都作为美谈,这也足见冉祖雍等所奏,纯属虚构。”

中宗深纳他的意见而不再追究。 不久,他调任黄门侍郎,代宰相。

萧至忠曾上疏论析时政,道: “臣听说做帝王的列职分司,为人求理,求理之道,必在用贤。得其人就公务洁顺,用非其才就有官如同无官空缺。

官缺空则事废,事废则人残,慢慢的时政就会衰败,这大概是一条治政的规律。近来选官授职,多非德进。

大多是依靠贵要,互相粉饰。即使知道这情况,也不为国家考虑,上下相蒙,哪个肯揭露真相呢?臣闻官爵是天下的公器,恩宠实际上是私惠。

只能给予金帛让他富裕,吃好穿好,来存私人恩泽。如果把国家的职位为私用,那么公道就不通行了。

这样以小私来妨碍大公,那么后门之风一开,而正当的言语就被堵绝。小人就当道,君子道消。

这样日削月蚀,最终会使国家凋敝,这都是为官非其人的缘故。过去汉代的馆陶公主为自己的儿子求一郎官,汉明帝就对她说:‘郎官上应天上的星宿,出外管理百里,如果非其人,那百姓就要遭殃了。

’就赏赐了十万给她的儿子。这就大公之道未亏损,没有用私情来代替,良史直笔,传为美谈,一直到今天人们还赞不绝口。

当今官位很广,冗员倍增,贪求无厌,日月增数。陛下降无法计算的恩泽,近戚又增无涯之请,卖官利己,枉法徇私。

衙门之内,朱紫盈满,官秩皆轻,恩赏更加多。势利小人,冒进不识廉耻,方雅君子,知难而退避丘陇。

才者未用,用者非才,这两种情况相比,十个中就有其五。官非其人,欲求其理,实也难成。

“臣窃见宰相和近侍要官的子弟,多居美爵,远再加上势要的亲戚,递相嘱托,虚践官荣。《诗经》上说:‘东人之子,职劳不赍;西人之子,粲粲衣服;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

鞘鞘佩王遂,不以其长。’这讲的是王政不公平,众官废职,私家之子,都混进了官员的行列;非任之人,白白地有着饰佩。

臣愿陛下要思考居安思危的道理,行改弦易辙之道,要爱惜官爵,审量才识,官无虚授,人要做官,要走正道,杜绝小人的邪道,政令一致,威恩以信,私不害公,情不扰法,这样天下就大幸了。臣见永徽的旧事,宰相子弟多居外职,这不仅是抑强宗,分大族,也是退不肖,择贤才。

伏愿陛下远查旧典,近遵先圣,降明旨令宰相以下及诸司长官子弟,都改授外官,希望他们分职四方,共宁百姓,表里相统,远近安宁。” 他的疏奏未被采纳。

第二年,萧至忠代韦巨源任侍中,依旧修史。不久又迁任中书令。

当时宗楚客、纪处讷暗怀奸计,自树朋党,韦巨源、杨再思、李峤都为保全自己一味顺从,对时政无所匡正。萧至忠处于其中,颇能坚持正道,当时的评论都很重视他。

中宗也说:“宰相当中,萧至忠最怜我。”韦庶人又替她死去的弟弟与萧至忠死去的女儿完成冥婚合葬,到韦氏废除,萧至忠掘墓,把女儿的棺柩抬归,当时人们很讥笑此事。

萧至忠又把自己的另一女儿嫁给韦庶人舅崔从礼的儿子,婚礼的那天,中宗为萧氏当主婚人,韦庶人做崔氏的婚主,当时人们都说这是“天子嫁女,皇后取妇”。 睿宗即位,在景云初,萧至忠出京任晋州刺史,很有能力。

当时太平公主得势,萧至忠暗中派人向太平公主疏通,想求得入京任职。韦庶人被诛之时,萧至忠一个儿子任千牛,被乱兵所杀,太平公主希望至忠因此有怨心,这样就可以参与谋反,所以就接受了萧至忠的请求。

随后召回京拜刑部尚书、右御史大夫,又迁任吏部尚书。先天二年(713),又任中书令。

这年,萧至忠与窦怀贞、魏知古、崔、陆象先、柳氵中、徐坚、刘子玄等撰写了《姓族系录》二百卷,皇上为此加爵赐物各有不等。 不久,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和萧至忠同户部尚书李晋、太子少保薛稷、左散骑常侍贾膺福、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等与太平公主谋反事泄漏,萧至忠就逃到山中寺庙,数天之后,被捕而伏诛,籍没其家。

萧至忠虽然清俭刻己,但是简约自高,从未接待宾客,所得俸禄,也。

2 张说字道济文言文阅读

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他的祖上从河北范阳迁到河南洛阳,成为洛阳人。在永昌年间,武后(则天)考贤良方正策论,下诏令吏部尚书李景谌将应试策论人员名字糊上来比较高下,张说所应对策论排名第一,武后(则天)将其策论批为第二等,封他为太子校书郎,做个左补阙的官。

当唐睿宗登基做皇帝后,张说被提拔为中书侍郎(国务院秘书)兼雍州长史。谯王李重福造反被杀,被牵涉的洛阳的同党有数百人,案子久拖不决,唐睿宗让张说去办理这个案子,不久张说就将有罪之人查出来了,于是杀了张灵均、郑愔,其余被冤的人都得到平复。皇帝很高兴张说在办理案子时不冤枉正直的人,不放过有罪的人,亲 劳他。当时唐玄宗(李隆基)是太子,张说与褚无量陪太子读书,尤其受到太子的亲近和礼遇。第二年,张说被提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国务院副总理),负责监督修撰国史。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唐睿宗对身边的侍臣说:“算命的跟我说五天之内会有人入宫造反,要早做防备。”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张说对唐睿宗说:“这是有人想阴谋对付太子,陛下您如果让太子来监督朝政,这样名分一定,自然令那些奸人无机可乘,就避免了祸乱。”唐睿宗明白了张说所说的道理,就下令按张说所说的让太子(李隆基)监督朝政。公元712年,皇太子(李隆基)即位做了皇帝,太平公主引荐萧至忠、崔湜等人做宰相。因为张说不依附自己(太平公主),封他为尚书左丞(政协主席),不让他参与处理政事,让他做东都留守(洛阳市长)。张说心里明白太平公主等人有反叛之心,于是让人偷偷的将自己的佩刀献给玄宗(李隆基),请他早下决断,先下手为强,李隆基接受了张说的建议。等萧至忠等人被杀之后,李隆基让张说做中书令(总理),封他为燕国公,让他享受二百户老百姓的进献。

早先的时候,边镇驻军多六十万人,张说认为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就对李隆基提议让其中二十万人退役回家种地。李隆基认为有问题,张说对他说:“边镇驻军人数虽然很多,但将官们只是用来作为自己的护卫、为自己谋求私利而已。对付敌人,在于精兵不在于人数众多。以陛下您的精明能干,一转圈的家伙都害怕您的威名呢,您不用担心撤军会招来敌人侵略,我愿意以我全家上百口人的性命做担保。”皇帝(李隆基)于是就同意了他的提议。

张说注重气节,言出必行(说话算话),喜欢推举提拔年轻人,对君臣、朋友之间的大义非常在乎。李隆基做太子的时候,他参与了非常多的秘密谋划,后来终于成为唐玄宗一朝的大臣。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

6C(切:严厉)7B 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

(A项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

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8D(“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9C(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附:文言译文刘子玄,名知几,因为避玄宗的名讳,所以就用他的字来代替。

十二岁时,父亲给他讲授《古文尚书》,学业不见长进,父亲恼怒,用小杖责打来督促他。后来听说父亲要给兄长们讲授《春秋左氏传》,刘子玄混在里面去听,回来后就剖析疑难的问题,感叹说:“《古文尚书》要是像这样,我怎么会懈怠呢!”父亲对他的想法感到很惊异,答应给他讲授《春秋左氏传》。

过了一年,刘子玄就通览了各种史书。他以擅长文词知名。

后来考中进士。武后证圣初年,下诏令让九品以上的官员陈述朝廷政事得失。

刘子玄上书说:“君主不应轻易地授予官职,大臣不应轻易地接受官职。臣子随便地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地授予官职不是施恩。

如今群臣没有功劳,碰到机遇就能升迁,以致京城中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形容数量多)的谚语。”又说:“刺史任职不是三年以上的不可以转任,应当考核政绩的优劣,明确奖惩。”

武后称赞他的直率,但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当时,酷吏横行,祸及善良的人,公卿被诛杀的接连不断。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写了《思慎赋》来讽议时事。几度升迁做到了凤阁舍人,兼修国史。

中宗时,提拔为太子率更令,以耿介正直要求自己,多年没有升迁。适逢天子西回长安,刘子玄自己请求留在东都。

三年,有人上书说刘子玄身为国家的史臣却私自著述,朝廷派人从驿路征召他到京师,担任写史的事务,迁任秘书少监。当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都兼任监修,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统一,而萧至忠又多次指责他编写无成效,加之仕途不顺利,于是奏记请求离职,并借机向萧至忠上书,对他讲了著史的“五不可”。

又说:“朝廷虽重用史官的才能,却没有给予史官相应优厚的礼遇。萧至忠看过之后,感叹爱惜他的才华,没有准许他离职。

宗楚客等人憎恶刘子玄的批评直率严厉,对史官们说:“这个人作书,想把我们置于何地?”当初,刘子玄编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人不采纳。 刘子玄以为自己虽被朝廷任用,但自己的意愿却不能实现,于是著《史通》,来讥刺品评古今的史书。

徐坚读《史通》后,感叹道:“写史的人应当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开元初年,刘子玄调任左散骑常侍。

正赶上他的儿子任太乐令,犯事被治罪,刘子玄向宰相求情,玄宗发怒,把刘子玄贬到安州作别驾。在安州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刘子玄善于提出新的见解,论辩考据清晰敏锐,认为当时的那些文士们都不如自己,朝廷有所论著他总要参与修撰。在他去世后,玄宗阅读《史通》,称赞写得好。

追赠他为工部尚书,谥号为文。

4 文言文阅读徐度,字孝节的答案

译文可供参考:

徐度字孝节,安陆人。世代在京师居住。年轻时洒脱自在,不拘泥于小节。长大后,身材魁伟,喜欢喝酒、赌博,经常派小仆役和职业卑贱的人闹事。梁朝始兴内史萧介去到郡上,徐度跟着他,率领士兵,征讨各处山洞,因骁勇闻名。高祖征讨交阝止,用厚礼征召他,徐度于是归顺高祖。

侯景之乱时,高祖攻克平定广州,平定蔡路养,打败李迁仕,计划大多出自徐度之手。徐度又统率士兵,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回到白茅湾,梁元帝任命他为宁朔将军、合州刺史。侯景被平定后,追录前后的战功,晋升为通直散骑常侍,封为广德县侯,食邑五百户。后又迁任散骑常侍。

高祖镇守朱方时,徐度任信武将军、兰陵太守。高祖派衡阳献王去荆州,徐度率领所部人马跟随前往。江陵陷落,徐度抄小路东归。高祖平定王僧辩时,徐度和侯安都为水军。绍泰元年(555),高祖向东讨伐杜龛,侍奉敬帝驾临京口,由徐度总管宫中警卫,并且主持留守事务。

徐嗣徽、任约等前来进犯,高祖和敬帝回到京都。当时敌人已占据石头城,市廛居民,却都在南去的路上,离朝廷很远,担心被敌人追击,于是派徐度率军镇守于冶城寺,筑垒阻断敌人。敌军全部出动,大举进攻,未能攻克。高祖不久又援救徐度,大败任约等。翌年,徐嗣徽等人带引北齐军渡江,徐度随大军在北郊坛打败敌人。按照功劳授职为信威将军、郢州刺史,兼任吴兴太守。不久迁任镇右将军、领军将军、南徐州沿江诸军事、镇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送给他一部鼓吹。

周文育、侯安都等向西讨伐王琳,战败,被王琳囚禁,于是以徐度为前军都督,在南陵镇守。世祖继位,迁任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为公。尚未行礼授职,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镇东将军、吴郡太守。天嘉元年(560),增加食邑一千户。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将军。出任使持节,都督会稽、东阳、临海、永嘉、新安、新宁、信安、晋安、建安九郡诸军事,镇东将军,会稽太守。尚未到任,太尉侯调在湘州去世,于是由徐度代替侯调任湘州、沅州、武州、巴州、郢州、桂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服职期满,任侍中、中军大将军,仪同、鼓吹等不变。

世祖驾崩,徐度事先受遗诏,带武装士兵五十人进入皇宫禁地。废帝即位,晋升为司空。华皎占据湘州反叛,带引北周军队下到沌口。和王朝军队对峙,于是晋升徐度为使持节、车骑将军,统率步军,从安成郡经岭路去到湘东,袭击湘州,俘获敌人留在湘州的全部家小而归。光大二年(568),去世,时年六十岁。追任太尉,送给班剑二十人,谥号忠肃。太建四年,诏令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徐敬成袭封。

5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6 郝景春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译文供参考:

郝景春,字和满,江都人。乡试中举,授盐城教谕,因犯过失而罢职归家。启任陕西苑马寺万守监录事,后调为黄州照磨,代理黄安县事。到任刚三日,农民义军突然来攻城,景春等坚守八天八夜,义军撤走。

崇祯十一年(1638),升任房县知县。农民起义军领袖罗汝才率九营之众向熊文灿请降,文灿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犹豫起来。景春单骑至义军兵营去劝说,并与汝才及其同党白贵、黑云祥歃血为盟。汝才到文灿军门投降,而所部诸营分驻于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与贵、云祥驻于房县城郊。当时,郧阳各县城墙都被破坏,只有房县有赖于景春安抚,大体上可以防守。然义军杂处其间,居民日夜不安。景春与主簿朱邦闻、守备杨道选一方面修理防御工事,一方面与义军诸营和睦相处。

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在谷城举兵反明,约汝才一同行动。景春子郝鸣銮还是生员,有万夫不敌之勇,他对其父说:“房县城为敌攻击目标,仅疲惫瘦弱的士兵不过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铠甲去见汝才说“:你难道不念曾与我父亲烧香盟誓之言吗?希望你慎重,不要与张献忠一同作乱。”汝才假意允诺。鸣銮察觉出汝才的允诺并非真心诚意,回来与道选领兵登城防守,而献忠所遣前锋已至城下。鸣銮等斩义军将领上天龙,遣使向熊文灿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见到文灿。

不久,义军大队人马至房县城下,献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队伍打红旗。忽然两军合在一起并力围攻。义军将领白贵、黑云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让给我们,保证无事。”献忠又令张大经来劝降。景春在城上大骂,鸣銮且守且战,坚持了五天五夜。义军损失不少,献忠左足受伤,其心爱战马也被杀死。守军指挥张三锡开北门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选在巷战中牺牲。大经促使汝才劝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问他府库财物何在,景春厉声道“:库藏若还有财物,你们也破不了城!”义军杀一典史、一守备来恐吓他,景春终不屈服,与其子鸣銮一道被杀。其仆陈宜和朱邦闻一家都死。朝廷闻知,赠景春尚宝少卿,建祠奉祀,后又改赠太仆寺少卿。

7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处

8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9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10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文定家中贫寒,与他住同一条巷的姓李的书生,时常给他钱来接济他。

李文定感谢他的好意,与他结拜为兄弟。后来李文定考取了进士,李生派人给他送了一封信,同他拉拢关系,李文定仅仅在嘴上说谢谢,没有回信。

书生很生气,说李文定忘恩负义,然后不再通信。 十年后,李文定当上了左丞相,向皇上禀奏书生旧日周济体恤的恩情,想给他一个官职来报答他的恩情。

皇上下诏授予姓李的书生以左班殿直的官职。李文定命人制作袍笏(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给州将写了一封信,让州将把书生送到上任的地方。

李文定与他共叙旧日的友谊,并且感谢他说:“以前接济我,一直不敢忘记,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