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理阴煎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6收藏

古籍中的理阴煎简介,第1张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理阴煎别名理营煎(《仙拈集》卷一)。处方熟地9~21克或30~60克当归6~9克或15~21克炙甘草3~6克干姜(炒**)3~9克或加肉桂3~6克功能主治益肾健脾,活血调经。治真阴虚弱,痰饮内停。胀满呕哕,恶心吐泻,腹中疼痛,妇人经迟血滞。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80~320毫升,热服。命门火衰,阴中无阳,加附子、人参;外感风寒,邪未人深,但见发热身痛,加柴胡6克;寒凝阴盛而邪气难解,加麻黄6克;阴盛之体,外感寒邪,恶寒脉细,加细辛3~6克,甚者再加附子3~6克,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内热,宜去姜、桂,单用三味,或加人参;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加茯苓4.5克,或加白芥子15克;泄泻不止,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附子之属;腰腹疼痛,加杜仲、枸杞;腹胀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医略六书》卷二十六方名理阴煎组成熟地5钱,当归3钱(醋炒),炮姜5分(盐水炒),肉桂5分(盐水炒)。主治女子鼻衄,阳虚血走,脉细数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阳虚之人,脉络空虚而荣血散溢,故血得上出于鼻,天癸不能下行焉。熟地补阴以吸经血之上溢,当归养血以归营血之乱行;肉桂盐水炒以统摄其血,炮姜盐水炒以止涩其血也。水煎,温服,使血暖阳回,则阳能统血而血不外走,何有衄血之患,天癸无不渐来矣。

详见百科词条:理阴煎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8:47:04 共58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熟地,又名为或者伏地,也叫酒壶花、山烟等,处方名为熟地黄、熟地和大熟地,是玄参科植物地黄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那么你知道熟地的功效及禁忌症有哪些吗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熟地的功效及禁忌症。

熟地的功效

 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

 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的禁忌症

 1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2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3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4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的食疗方

 红参熟地龙骨汤

 红参熟地龙骨汤的用料

 红参10克,熟地30克,猪脊骨300克,蜜枣4个,姜片3片。

 红参熟地龙骨汤的制作要点

 先将猪骨“飞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去掉猪骨的脏沫子。汤锅放冷水(一般八至十碗),中火烧开后放猪龙骨、放红参、姜片、熟地,水再开后放蜜枣。再次煮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加盐调味。

 红参熟地龙骨汤的功效

 红参性温,大补元气;熟地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故本汤有益气养血、温经补髓功效,用于气血两虚,症见气短懒言、神疲困倦乏力、头晕眼花、久病体虚、四肢不温。

 面红上火、口腔干燥、干咳、口唇皲裂、皮肤干燥、毛发干枯等阴虚之人禁用。

蝉花熟地老鸭汤

 材料

 野生蝉花

 10克

 熟地黄

 40克

 红枣(去核)

 6枚

 老鸭1只

 (约850克)

 做法

 1 将蝉花、熟地黄、红枣洗净;老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头颈及脚,洗净后沥干水。

 2 将蝉花、熟地黄、红枣放入鸭腹腔内,置于炖盅里,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

 3 调味后即可食用。饮汤吃老鸭肉、蝉花、红枣。

 ♥野生蝉花虫草也可用蝉花虫草粉代替。在完成前两步骤后,调味时加入即可食用。

 功能

 滋肾补肺、润燥止咳。常用于肺肾阴虚,症见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日久不愈者。

 熟地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的作用。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熟地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

 1、对于补肾,熟地也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除此之外,如果与何首乌一起可以治理精血亏虚白发等。

 2、熟地还有强心、利尿、降血糖和升高外周外细胞,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的作用。如果和生地一起合用,可以补益,又能清热,对治疗阴血兼有热象的病症有很大的作用。人们也经常用熟地来加入汤料,让煲出来的汤有淡淡的熟地味道,滋补益髓。也有用熟地泡酒,根据不同的需要放入不同的药材一同泡制出来的酒,对养生有非常好的作用。

 

 3、熟地为甘带甜,微温不会很寒,归肝、肾经。一般可以用熟地来补阴益精,作为补血的药物,经常和当归、川芎以及白芍一起使用,能够治疗血虚,心悸,眩晕,以及失眠和月经不调;如果和远志、酸枣仁等共用,则可以治疗安神血虚;如果是崩漏下血则可以和阿胶、艾叶等一同服用治补血。

熟地的禁忌

 一、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二、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盖莱菔子降气,三白辛窜走气,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故宜禁之。

 熟地黄的作用,熟地黄虽好但禁忌多

 三、伤寒家不宜用。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惟复脉用地黄。盖伤寒之病,邪从外入,最忌滋滞。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四、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熟地的药材配伍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等症。熟地能补血滋阴而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补血常与当归、白芍等同用;补肝肾常与山茱萸等同用。此外,如配党参、酸枣仁、茯苓等品,可用于心悸、失眠;配当归、白芍、川芍、香附等药,可用治月经不调;配阿胶、当归、白芍等,可用于崩漏。

 用于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该品滋肾益阴,适用于肾阴不足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常与山茱萸、丹皮等配伍应用;如属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等症,可与龟板、知母、黄柏等同用。

 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供晒干以去水气)400克,沉香5克(或白檀15克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200克。每药500克,可用高烧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未后,炼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

 治暗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十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未,每服15克,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洽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

 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抬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未,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治小便数而多:尤骨50克,桑螵蛸50克,熟干地黄50克,恬萎根50克,黄连50克(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10克。

 治小儿肾怯失音,额开不台,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黄40克,山英肉、干山药各20克,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上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10~15克,当归10~15克,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15~25克,熟地15~25克或50克,麦冬10克,知母、牛膝各75克。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

 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 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 外受风寒 咳嗽 呕恶 多痰 喘急等证:当归10克 熟地15~25克陈皮75克 半夏10克 茯苓10克炙甘草5克水二盅 生姜三五七片 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2007年8月河南中医Au鼬st

2007

塑:!查簦!塑纽盐!垒盟:!曼!旦!:!!£型垒二盟!!塑;望!!!旦!!!盥!!型::!№:!

原则,采用“甘温除热”法米处理。从补中箍气汤的药物组成可以看出,内伤l;足,应用补法。肺为气之本,故重用黄芪以补』j1|j气,益皮毛耐同腠理,不令自汗损其元气;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辅肌人参、甘草补脾胃之气;脾湿F流能生湿热.故以白术、当归除湿和阴;胃中清气郁遏在卜.战用升麻、柴胡以升清阳之气,并引黄芪、甘草等甘温之性上升,以补睥胃而实肌表。练观争方,补气升阳,阳气升发则阴火下潜而热自退。

(编辑:蒋士卿)

熟地黄炮制古今谈

李红娅

(许昌市建安医院,河南许昌4610()())

关键词:熟地黄;中药炮制;辅料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lt)3

5028(2007)08—0076—01

熟地黄是由甘苦寒凉的生地黄经加工炮制而成,其性味甘而微温,原来凉血清热的功效一变而为养血滋阴,但是熟地黄昧甘而腻,易丁助湿生满,有碍脾胃之消化吸收,用之常有胃纳欠佳、腹胀、便搪等反应,对脾虚而湿痰盛者尤为不利。因此,熟地黄在加工炮制时对“腻滞”的处理成了不可忽视的一环。

考熟地黄《本草》未记载,及唐宋以后才有“生地黄九蒸九晒”的记载。唐高宗年间苏敬、李勋所著的《本草图经》有载“及昆生地黄过丁寒冷而伤胃,故以蒸用”。但它仍称“干

地黄”。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就比较详细地载有“取地黄三,二十斤净洗,别以拣下短瘦者三、二十斤捣汁,投石器中浸漉,甄t蒸三、四小时浸滤转蒸汽叉曝,使斗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的炮制法。宋以后,地黄才开始以生、熟分别立名。

中药的炮制到明代有了很大的发展,把地黄的性寒而腻提到r加上炮制的重要位置上来。李时珍提出必须用“好砂气归缩丹田故也”。李中梓则主张用“姜酒浸用”。他认为“姜酒浸则不泥”,用样是为寒腻处理的方法不一。言酒制者,取洒性温热,走而不守能中和地黄这寒凉泥腻,取洒调和地黄之气味,酒有杀菌防腐作用,有利贮存和保管。似此本是较为理想的辅料。但时珍却提出“一味制者不可用”。为

・76・

万 

方数据觉察到其成品质量对“胃虚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告诫人们用宜斟酌。既然如此,此法就不宜坚持,但是吴氏始终坚持,后人还沿袭继承,甚至在工字上还略去了烈与阳光频频交炼,只要蒸熟即可,他们认为加辅料与否,在药理药化E无甚差异,甚至加老酒砂仁者亦不过是葡萄糖浓度高些而已;然而笔者发观此种炮制成品对胃虚姨多之人确有窀碍或反胃现象,药用效果办明显不佳。

炮制的差异自然会反映到成品的质量上,清末的陈修园认为熟地黄“胶粘腻滞”,而对明代张景宗大加评论。而张氏却对熟地黄信任无比,几乎方有熟地黄,症要熟地黄,凶而被誉为“张熟地”。我竹J相信张氏对熟地黄的酷爱并非毫丁根据,而陈氏之说亦非妄言,那么谁是谁非?笔者认为问题之关键就在于“炮制质量”。因为“胶粘腻滞”首先就是炮制不

台格的表现。

张氏用熟地黄是如何炮制可以详加考证,然而今人能依

古法炮制者已不多了,在辅料及工艺上多有创新。有如陈皮制、生姜、陈皮、砂仁、白酒制,或有的不用生姜,有的不用陈

皮,个别地区也用梨汁或人乳制,工序上九蒸九晒者少,多数必蒸熟即可,多者也不过蒸晒了3~4狄。,

生姜制不是剖新,远在明代即有之,取其性温能调和地黄之寒凉,其姜醇、姜烯、姜辣素等几种微量元素有醒脾暖胃

祛痰之功效。故言有“姜制不泥膈”的说法,但生姜含有挥发油,有兴奋发散作用,与熟地黄的阴柔静守格格不入,吴仪洛甚至说“姜制更不合法。”

陈皮制:陈皮味苦性温,有理气、调中、消痰之功。其用少则行气.多则耗气且加重了苦昧,若蒸煮时间不够,其成品虽有一般松香气味,但滋腻之性依然存在。故只能取之长处,若独挡一面则有负众望。

砂仁制:砂仁性温,为理气醒脾要药,有宽中、下气、消胀之功.若配合陈皮以消除腻滞确为理想辅料。

古今炮制熟地黄不乏用姜酒为辅料者。姜酒之性已知如前述,然而白酒与黄酒又有区别,如高梁大曲乃属白酒,酒味醇香微带苦涩,含乙醇多性烈,溶解性好,此酒宜配制药酒,如鸡酒、伤风药酒等。中药炮制用酒宜黄洒、老酒,即所谓无灰酒。

在熟地黄炮制目的和基本原理指导下,笔者进行了多种

探索,证明李时珍的制法较为合理。在“好酒砂仁的基础上再加少量陈皮,箍于九蒸九晒之繁琐,应当先煮后蒸,通过煮促使辅料充分渗透,然后再蒸24h,取出晒7~8成千,再加

10%老酒浸泡,待其吸收后,再蒸24h,晒干以陶瓷罐贮存。

本法并非折衷古今之举,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简化了工序。笔者对“火力与阳光”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在成品的成色上可充分体现出来。取蒸24h与蒸48h者相比较,虽都光黑甘甜,但其程度上前就大为逊色,若是未经暴晒的熟

地黄其昧甚至不甜,就这么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临床实

践证明,此成品腻滞胸膈的现象基本消失,就是仅蒸24h成品也是如此,就应当处于炮制辅料配用合理所起的作用。

总之,搞好熟地黄的加工炮制需要合理的辅料,同时还须充分发挥火力与阳光的作用,也要保存中药中有效的微量

元素存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编辑:蒋士坤}

仁拌蒜”。他说“盖地黄性泥得砂之香衙窜,台和五脏冲和之什么李时珍没有阐明原委?笔者以为一昧酒制,有不够完善

之嫌吧。清代人多崇拜时珍之说,如汪昂、张潞、刘若金皆

是。而吴仪洛却反对加辅料,他认为烈与阳光频频交炼可以

转地黄寒为微温,辅料多影响地黄之本性。云“地黄乃纯阴静重之品,不应以砂仁老酒散动香燥乱其性也。”但是,吴也

收稿日期:2007—03—19作者简介:李缸娅(1961一),女,河南舞阳人,主管中药师。

熟地黄炮制古今谈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红娅

许昌市建安医院,河南,许昌,461000河南中医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27(8)3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邓寒霜王新军DENG Han-shuangWANG Xin-Jun 熟地黄加工炮制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3)

2 李龙宣赵斌许志恩茹立强唐荣华 熟地黄对去势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6)

3 史建国马耀宏杨俊慧杨艳孟庆军张利群蒋红彬SHI Jian-guoMA Yao-hongYANG Jun-huiYANG YanMEN Qing-junZHANG Li-qunJIANG Hong-bin 熟地黄炮制过程中还原糖的快速测定[期刊论文]-山东科学2005,18(2)

4 李卫先 用不同方法炮制的熟地黄还原糖含量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医药导报2008,14(11)

5 李军张丽萍张振凌白雁王磊王晓阁 熟地黄清蒸和酒炖不同时间还原糖含量测定[会议论文]-20056 崔瑛荣春蕾 熟地黄多糖对MSG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会议论文]-2009

7 王小平王进陈建章 建昌帮与樟树帮、中国药典法炮制的熟地黄中还原糖含量比较[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

8 李军张丽萍张振凌白雁王磊王晓阁 熟地黄清蒸和酒炖不同时间还原糖含量测定[期刊论文]-中成药2006,28(4)

9 刘伟陈志红李军王东LIU WeiCHEN Zhi-hongLI JunWANG Dong 全自动还原糖测定仪测定熟地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7,18(2)

10 雷鹏刘韶李新中唐翎袁灵素LEI PengLUI ShaoLI Xin-zhongTANG LingYUAN Ling-su 正交试验优选熟地黄提取工艺[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2)

引证文献(3条)

1王勤郭花玲蒋士卿王正益 论中医离不开中药炮制法[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1(2)2王勤郭花玲程延安田圣志崔瑛王正益 刍探中药药性炮制[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1(4)

3李军俞桂新张丽萍王晓阁 不同产地清蒸熟地黄饮片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期刊论文]-中医学报 2011(11)

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hnzy200708053aspx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