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马陆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马陆 31 马陆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4 《辞典》·马陆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马陆的别名 44 来源 45 原形态 46 生境分布 47 炮制 48 性味 49 功能主治 410 马陆的用法用量 411 注意 412 附方 413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马陆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马陆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马陆 1 拼音

mǎ lù

2 英文参考

diplopod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中医大辞典》·马陆

马陆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

31 马陆的别名

千脚虫、大草鞋虫[1]

32 来源及产地

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Prospirobolus joannsi(Brolemann)或其他马陆类动物的全虫。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1]

33 性味

辛,温,有毒[1]。

34 功能主治

破积,解毒[1]。

1治症瘕,痞结。拌糠炒黄,去头足。煎服:3~9g。[1]

2治痈肿,恶疮。熬膏涂,捣敷或研末撒。[1]

35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1]。

4 《辞典》·马陆 41 出处

《本经》

42 拼音名

Mǎ Lù

43 马陆的别名

蛟(《庄子》),百足(《本经》),马蚿、蛆蟝、马蚰(《方言》),马蠲(《说文》),秦渠(《淮南子》高诱注),飞蚿虫(李当之《药录》),马轴(《吴普本草》),蚐(《尔雅》郭璞注),千足(《雷公炮炙论》),刀环虫(《唐本草》),百节虫(《圣惠方》),蛩(《纲目》),千脚虫(《分类草药性》),篦子虫、锅耳朵(《贵州民间方药集》),大草鞋虫(《四川中药志》),百脚陆(《泉州本草》)。

44 来源

为圆马陆科动物约安巨马陆或其它马陆类动物的全虫。

45 原形态

体长圆形,表面光滑。长约12厘米,宽约7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从颈板到肛节,约有体节64个。头部两侧有许多单眼,集合成2团,形似复眼。触角1对,有毛,长约5毫米。口器包括大小颚各1对,小颚愈合成为颚唇。体背面黑褐色,后缘淡褐色,前缘盖住部分淡**。颈板半圆形,深褐色。第2~4节为胸部,每节各有步肢1对;第5节以下为腹部,除末节外,每节有步肢2对。雄虫在第7节上的步肢变为生殖肢。自第6背板后各体节的两侧,有臭腺孔。幼虫环节少,足仅3对,每脱皮1次,则体节和足陆续增加。

46 生境分布

多栖于阴湿地区,食草根及腐败的植物,触之则蜷缩不动,并放出恶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47 炮制

《雷公炮炙论》:"凡使(马陆),收得后,糠头炒,令糠头焦黑,取马陆出,用竹刀刮足去头了,研成末用之。"

48 性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有毒。"

49 功能主治

破积;解毒治症瘕,痞满,痈肿,毒疮。

①《本经》:"主腹中大坚症,破积聚,瘪肉恶疮,白秃。"

②《别录》:"疗寒热痞结,胁下满。"

③《纲目》:"辟邪疟。"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痒疮,敷鱼口痈毒。"

⑤《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风,去风湿。"

410 马陆的用法用量

外用:熬膏、研末或捣敷。

411 注意

有毒,内服宜慎。

412 附方

①治鼻息肉:马陆醋炙研末,棉花蘸塞鼻孔中。(《泉州本草》)

②治蛾子:马陆、鲜赤葛。共捣烂,敷颈部。(《四川中药志》)

③治一切疮毒:马陆、滚山珠、癞疙宝、乌梢蛇、壁虎、蜈蚣。共以桐油熬膏,外贴。(《四川中药志》)

413 摘录

  《本草纲目·草部》人参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证类本草》 > 卷第六

  人参

  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一名神草,一名人微,一名土精,一名血参。如人形者有神。生上党山谷及辽东。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根,竹刀刮,曝干,无令见风。(茯苓为之使,恶溲疏,反藜芦。)

  本草思辨录 卷一

  人参

  物而毁誉交集者,惟人参为最。好补之家多誉,好攻之家多毁,其誉者复有补阴补阳之各执,而不知皆非也。徐洄溪、邹润安,则能得是物之性用矣。徐氏云:人参得天地精英纯粹之气,补气而无刚燥之病,又能入于阴分。邹氏云:凡物之阴者,喜高燥而恶卑湿;物之阳者,恶明爽而喜阴翳。人参不生原隰污下而生山谷,是其体阴;乃偏生于树下而不喜风日,是为阴中之阳。人身五脏之气,以转输变化为阳,藏而不泄为阴。人参兼变化藏守之用,且其色黄味甘气凉质润,合乎中土脾脏之德。所由入后天而培先天也。至论病之何以需参,参之何以愈病,则二家犹未得其当。而陶隐居功同甘草之说为有见矣。盖甘草者,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而色黄味甘,迥出他黄与甘之上,故能不偏阳不偏阴,居中宫而通经脉和众脉,与人参有相似之处。窃谓得此一言,可以测参之全量。虽然,病之非参不治者,讵能代以甘草。甘草自甘草,人参自人参。欲知人参之真,非取仲圣方融会而详辨之,庸有冀少阳为三阳之枢,少阴为三阴之枢。凡言枢者,皆一经中有阴有阳,入则为阴,出则为阳,犹枢机之转移。少阴水脏而寓君火,固阴阳兼具矣。少阳似有阳无阴,然藏于肝叶,是一阳初生而尚不离乎阴,故二经相感极易。肝病有热即挟胆火,胆病有寒即挟肝风。肝气之上逆即胆,胆气之下降即肝。往来寒热虽少阳病,却非全不涉肝,以阳之稚,不能竟远乎阴,而有出入相争之象也。争则宜解宜和,人知小柴胡汤为少阳和解之剂,不知柴芩专解邪,参乃所以和之。病兼阴阳,何以解之第有寒药?盖此固少阳势重,退少阳则厥阴自靖,且有人参调停其间,何患寒热之不止。参为少阳药有凿凿可据者,泻心汤心烦无参,而胁下有水气则用之。胸痹诸方无参,而胁下逆抢心则用之。即小柴胡汤有加减法,而独于呕于渴于胁下痞硬不去参,此可知人参为和少阴之专药矣。

  空手道

  ★在日本,人认为空手道是中国明朝时期由陈元赟传入日本的;还有人认为是几百年前到中国福建谋生的冲绳人,在福建习得中国拳法后带回日本的;也有人认为,空手道并非来自中国,因为凡有人群居住的地方,在原始发展时期必定有人与人,人与兽的搏斗,这种搏斗就是日本空手道的萌芽……但据有关史书记载,空手道是由冲绳岛上古老的格斗术和中国少林拳法传入日本后结合而成的。由于空手道的技术核心来源中国,因此早期称为“唐手”,即中国拳法之意;1922年5月冲绳尚武会会长船越义珍赴东京,在文部省主办的体育展览会上表演唐手以后,唐手就在日本迅速普及起来。1935年船越义珍大师发表了《空手道学方式》一书,唐手正式改名为空手道。

  ★正统空手道主要有松涛馆流、和道流、刚柔流、系东流四大流派,这四大流派成为当今日本空手道许多流派的母体。现代日本空手道四大流派之一刚柔流承认本门宗师东恩纳宽量曾在中国学拳数年,是东恩纳宽量发展了刚柔流。刚柔流代表团几次到福建,寻找昔日祖师的遗迹。

  ★1989年,他们在福建省体育中心设立了“显彰碑”,纪念他们的中国老师。冲绳刚柔流访华团在1992年6月访问福建体育学院时,表演了三战十八、一百零八等空手道型,其技法结构与发力方式与福建南拳类似。

  ★1930年,宫城长顺首先使用刚柔流作为自己流派的名称,随后自立名称的空手道团体达300余个。

  ★1949年,以松涛馆为主,联合成立了“日本空手道协会”,但该协会尚未具备领导全日本空手道界的实力……

  ★1964年,成立了“全日本空手道联盟”,空手道协会也加入其中,并开始了有许多流派参加的“寸止”式对抗的比赛。

  ★1970年,成立了“世界空手道联合会”,并主持了第一次世界空手道锦标赛。这些实力强大的团体,在一些政治家、实业家的支持下,不断地致力于把空手道推向世界。

  ★空手道训练以各种站立架势为基础,反复练习固定的防御和攻击技法,如站立、防守、拳法、腿法、防守反击等连续动作。保持一定的架势前后左右移动的技术在空手道中称为基本移动。架势包括“三站立”、“前驱立”和“四肢立”等三种,在移动中还可以应用“猫足立”和“滑步”等方式。

  ★空手道身体调整主要是指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在空手道运动中,人体的动作幅度非常大,又要承受猛烈的冲击,因此以准备活动和放松运动来保证关节和肌肉的柔韧和弹性。空手道的身体锻炼中非常重视呼吸法的练习……

  剑道

  ★剑道的攻击方法是劈和刺。其主要攻击目标为头、面、喉、胸肋、腕。其特别讲究气剑体一致,剑法凌厉辛辣,冷弹脆快。其动作优美,简洁有力,非常实用。

  ★剑道,指用剑作为武器进行格斗的武道,剑术在日本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传说日本古代的剑术传自中国,这种说法在史料中很难找到记载,但在汉唐时期,日本仿制中国刀剑确实属实。而从时间方面来看,日本开始有剑术的文字记载的时间与日本仿制中国刀剑的时间基本吻合,故日本古代的剑术传自中国一说是可信的。到了日本的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剑道被称作“打太刀”。到了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剑道在日本被称作兵法。日本人称孙子兵法为大兵法,称剑道为小兵法。其实剑道一词最早是出现在中国的古籍《吴越春秋》、越王勾践与剑客越女的一段对话。中国古代曾一度将剑的修行称作剑道,《汉书·艺文志》中就记有《剑道》三十八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剑道早已有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

  ★日本刀演变成近代的形态之前,古代日本大部使用中国式刀剑。公元十世纪,政治纷乱,地方士豪为了保护土地不得不聚众习武,武士于此诞生。武士遂致力于刀法、剑法的改进,由中国式剑法改变为日本式剑法。平安时代中期至末期的前9年、后3年之役以及保元、平冶之乱,增加实战经验之后,形成了日本独有的剑法。

  ★由于武士的出现,自中世以后,在武士阶级支配之下形成了新的社会。源赖朝以勤俭尚武为指导精神施政成功后,造成刀法盛行,而其教习法也逐渐统一起来。由于相继发生的战乱,大家都认识刀剑的重要性,于是反覆练习。

  ★剑道真正的发展,是从平安时代开始。当时的武士阶层很兴盛,对剑道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战国时期,人们出于自卫等需要都去学习剑道,使剑道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以前剑道只是武士掌握,后来普及到了普通老百姓。剑道流派也层出不穷,其中的“神道流”、“影流”、“中条流”被后人公认为日本剑道三大源流。

  ★到了江户时代,剑道仍处在鼎盛时期。此时出现了“柳生新阴流”的柳生但马守宗矩、“一刀流”的伊藤一刀斋、“二天一流”的宫本武藏等剑道名家。宫本武藏的《五轮书》是剑道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练习用的竹刀及护具。

  明治维新时期,文化上实行全盘西化,剑道风气也日渐衰落,再加上明治9年实施了废刀令,剑道变衰退下去……但明治十年发生的西南战争使日本人认识到了剑道的作用,这变促进了剑道复兴。明治12年剑道被列为警视局(后来改为警视厅)的必修课,同时少数学校也开始将剑道列入课程,以后逐渐有许多学校开始引进。到二战时期,剑道再度进入高潮。

  ★二战日本战败后,盟军司令部以“武道被超国家思想和军国主义所鼓舞和利用,被视为军事训练之一环”为理由,命令剑道、柔道、弓道等所有武道全部从学校体育课程中删除,同时一般人的武道活动也全面禁止。翌年,“大日本武德会”解散,其财产被全部没收,剑道几乎完全消失,再一次走入了低谷。

  1950年全日本竹刀比赛联盟成立,剑道在以纯粹体育活动的竹刀比赛的名义下复苏。

  1952各大、中学校也把竹刀比赛列为学校体育比赛项目。不久以后,日本剑道联盟成立。

  1953年剑道重新被纳入学校体育课程。

  1954年解散竹刀比赛联盟,统一为全日本剑道联盟并加入日本体育协会。

  1955年起剑道成为国民体育大会的正式项目。

  1970年国际剑道联盟成立,每年都有各种国际剑道比赛举行。

  和气道

  ★和气道是一种以柔术、剑道、枪术等武道为基础发展而成的以和气为核心原理的武道。其创始人是植芝盛平,1883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西牟娄郡西那谷村。

  ★植芝盛平幼年体弱多病,但非常聪明,有超强的反应能力和记忆力,少年时代曾前往东京学习“起倒流”柔术和“神阴流”柔术。20岁入队当兵,四年后回到家乡开设武馆,传授柔术。并且他又向柔道九段高木喜代市学习柔道,向“柳生流柔术”专家中井正胜学习柳生派柔术。柳生派柔术以柔克刚的思想,对其后来创立和气道起到重要作用。

  ★1908年,植芝盛平拿到了柔术教练证书。

  ★1912年,他抱着“开拓北海道”的梦想,前往北海道。在那里他向“大东流柔术”名人武田角学习大东流柔术,并得到柔术秘本《秘传奥义》。这对后来和气道的形成也起了重大的影响。

  ★1920年,植芝盛平从北海道移居到京都,在京都府绫部认识了“大本教”名师出口王仁三郎。在出口王仁三郎的帮助下,植芝盛平办起“植芝拳馆”。在此期间,他融合了各种柔术、剑道、枪术的精华,开拓了气、心、体统一的“和气”新境界。

  ★1922年,植芝盛平将自己的武道正式命名为“和气武术”,也称为“和气柔术”。但此时的和气道还是一种以变化技术制服对手的纯技击功夫。

  ★1924年,植芝盛平跟出口王仁三郎去蒙古,参加了蒙古军队。在一次与张作霖军队的作战中,植芝盛平所在军队遭到毁灭性打击。

  ★植芝盛平逃回日本后,依旧在京都绫部地方开设武道馆。但他认识到武道不能只限于技击功夫,更重要的是通过武道的训练,将个人的身心与宇宙自然同化。此时,他的武学思想已从单纯的技击观点上升到以人生哲理来倡导技击的观点。这是合气道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植芝盛平对和气武术进行了改良。

  ★1926年,日本海军大将竹下勇听说和气武术的名气后,召植芝盛平去东京。面谈之后,竹下勇当即决定全力支持植芝盛平。翌年,竹下勇还把自己的房产送给了植芝盛平。和气武术在东京有了基地,发展迅速起来。

  ★1931年,植芝盛平在东京牛入若松街建造了和气武术的总部,取名“皇武馆”,随后又在大阪、兵库等地建立了分馆。

  ★1936年,植芝盛平将其正式命名为“和气道”。和气道就这样创立了起来……

  ★和气道作为日本的一个主要流派,发展非常迅速。二战进入高峰时期,植芝盛平看到战争的残酷,于是隐居到茨城县的岩间农村务农,空余时间习武练功。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东京的合气道总部也成了一片废墟。

  ★1946年,植芝盛平的儿子植芝吉祥丸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担起了复兴和气道的重任,并举办春季、秋季和气道讲习会。

  ★1950年,植芝吉祥丸举办《和气会报》。

  ★1953年至1955年,日本经济复苏,和气道也进入复兴阶段,学习人数增多、设施改善,《和气会报》改为《和气道新闻》,春季、秋季的和气道讲习会改为“全日本和气道演武大会”。

  ★1956年,第一次和气道公开演武大会举办了,轰动了东京。在大会最后一天,植芝盛平亲自上台表演,观众皆为其神技所感叹。从此,和气道在日本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其支部在各地相继开设,发展更加迅速。

  ★如今,和气道已成为流行世界的武道。

  和气道的原理:

  ★和气道原理的核心,是“气”与“和气”。

  ★气有多种含义,可以表示客观存在的自然之气,也可表示抽象之气(灵气、杀气等)。这里所说的气,并不特指某一种物质,而是指天地自然一切生命之气。和气道中的气的概念,可以说是从哲学方面引伸而来的。

  ★关于和气,植芝盛平曾作出如下解释: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源,和气就是将生命的气绝妙地活用起来,使人体任何部位都有气感存在,并使气能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运动,达到心身如一的境地。

  ★所谓气之活用,要体会呼吸的微妙变化,进而能运用呼吸方法修身养性、掌握技击之道,并使技击动作依呼吸变化而变化。

  ★所谓心与气合,是指个人心理活动与气(这里的气分内、外)相合,不可有逆反心理。内指自我呼吸;外指个人以外的所有物或人。对敌人的攻击,不要直接对抗,而是在其攻击的活动中改变其动势,在自然中制服对手。

  ★所谓体与气合,指自己的行动与内、外之气相应一致。合于内,指动作应与呼吸配合;合于外,指针对外境之变化,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行动应与外力的变化相吻合。

  和气道的特点:

  ★和气道的技术动作,都是非常柔和的。在发力方面,和气道所运用的是一种“流水式”的发力方式。流水柔和,但能无坚不摧。和气道的发力也是如此,其技术能使对方强硬的攻击受到有效的缓冲,消除其威力,达到以柔克刚的效果,最终将对手制服。

  ★和气道是一种在防守中制服对手的武道,而不是主动攻击他人的武道。所以,和气道没有主动进攻的技术……

  ★和气道是一种综合性的武道,包括徒手技术、剑、杖和匕首等兵器技术。所有技术中,动作都较为平和,没有腾空跳跃等动作。徒手技术可分为当身技、投技、固技三大类(其中投技、固技是主要部分)

  北京空手道

  脉动健身道馆

  北京北太平庄桥东北角城建大厦6层

  010-82255080

  010-82255081

  5月初开课

  极度体验道馆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9号空间蒙太厅B1

  010-62254466

  5月8日公开课后开课

  二外道馆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内国际交流中心3层

  010-63458840

  波尼道馆

  北京海淀区永定口向南50米路西

  010-63458840

  富地道馆

  北京海淀区清河安宁庄西路29号金泰富地大厦三层

  010-82743795

  4月30日表演后开课

  首钢道馆

  北京首钢篮球馆B1奥锐特健身

  010-63458840

  人大道馆

  北京人民大学内世纪馆北203武术室

  13121456894

  参见网页:http://wwwwadokaicn/new2aspID=86

  北京剑道

  练习时间地点:

  周二晚 20:00-22:00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健身中心(玉蜓桥中国棋院北侧)

  周四 20:30-22:30,周日 20:00-22:00 大学生体育馆新篮球练习馆

  周日10:00-12:00大学生体育馆田径馆二楼武术训练馆(同时开设儿童训练营)

  参见网页:http://wwwkendocncom/htm/shezhihtm

  北京合气道

  武源合气道教练培训班

  学期三个月,全日制封闭式训练,小课面授,系统教学。 包食宿。

  课程包括合气道文化、合气道技法、教学技巧三大部分。

  随到随学。采取实际实时教学制,达到标准学时,颁发结业证书。

  报名者可由以下渠道索取武源俱乐部资料及教练班招生简章:

  信件联系:北京广安门外南街50号院2号楼武源合气武术健身俱乐部(100055)

  请在信封上注明“教练班资料”。

  报名热线:(010)63328162

  移动电话:13801177487

  传真联系:(010)63328257

  邮箱联系:shuier7890@sohucom

  参见网页:http://wwwwyhqdcom/px-jiaolianhtm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苦木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性状 34 鉴别 35 苦木饮片 351 炮制 352 性味与归经 353 功能与主治 354 用法与用量 355 贮藏 36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苦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苦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苦木 1 拼音

kǔ mù

2 英文参考

bitter wood, lignum quassiae [朗道汉英字典]

picra ae lignum,quassia,quassia wood,quassiae lignum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苦木

苦木

Ramulus et Folium Picra ae

(英)Indian Quassiawood Twing and Leaf

别名 土樗子、苦皮树、苦胆木、熊胆树。

来源 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 a quassioides (DDon) Benn 的枝和叶。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纹,小枝绿色至红褐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9~15,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cm,宽2~45cm,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沿中脉有柔毛。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绵4~5出数。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有宿萼。花期4~6月。

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采制 全年可采,晒干。

性状 枝圆柱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纵纹及点状皮孔,质脆;木部段块块片状,**;叶为单数羽状复叶,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味极苦。

化学成分 含苦木内酯A~N(nigakilactone A~N)、黄楝素C~G(picrasin C~G)、苦木半缩醛C~C,并含苦木酮(nigakinone)、甲基苦木酮、Ⅰ羟甲基β卡波林(Ⅰhydroxymethylβcarboline)等。

性味 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 抗菌消火,祛湿解毒。用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湿疹;毒蛇咬伤。

3 苦木药典标准 31 品名

苦木

Kumu

PICRASMAE RAMULUS ET FOLIUM

32 来源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 ,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枝和叶。夏、秋二季采收,干燥。

33 性状

本品枝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5~2cm;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有细密的纵纹和多数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整,淡**,嫩枝色较浅且髓部较大。叶为单数羽状复叶,易脱落;小叶卵状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近无柄,长4~16cm,宽15~6cm;先端锐尖,基部偏斜或稍圆,边缘具钝齿;两面通常绿色,有的下表面淡紫红色,沿中脉有柔毛。气微,味极苦。

34 鉴别

(1)本品粉末黄绿色。叶上表皮细胞呈多边形;下表皮气孔甚多,气孔不定式。叶肉细胞中含众多草酸钙簇晶。纤维成束,组长,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网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巨大,多破碎。木射线细胞高1~8列细胞,细胞壁稍厚,纹孔较明显。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木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5 苦木饮片 351 炮制

除去杂质,枝洗净,润透,切片,干燥;叶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352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353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祛湿。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湿热泻痢,湿疹,疮疖,蛇虫咬伤。

354 用法与用量

枝3~45g;叶1~3g。外用适量。

355 贮藏

置干燥处。

36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苦木的方剂 苦木注射液

heye标准编号WS3B388798本品为苦木干燥枝或茎经加工制成的注射液。制法取苦木,粉碎成

复方苦木消炎片

:WS3B118692处方:穿心莲100g苦木100g制法:以上二味,穿心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莲胆消炎片

WS3B200795处方:穿心莲1000g苦木1000g制法:以上二味,分别粉碎成粗粉,各用8

露宿汤

源流犀烛》卷十五)。方中若木疮,《续易简方》作“苦木疮”;《普济方》作“椿根皮”;《杂病源流犀烛》作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900%。性状本品为**的澄明液体;气特异,味苦。本品能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任意混合

更多用到中药苦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苦木的中成药 苦木注射液

heye标准编号WS3B388798本品为苦木干燥枝或茎经加工制成的注射液。制法取苦木,粉碎成

消炎利胆片

nPian处方:穿心莲868g、溪黄草868g、苦木868g制法:以上三味,穿心蓬、苦木用80%~8

复方苦木消炎片

:WS3B118692处方:穿心莲100g苦木100g制法:以上二味,穿心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

莲胆消炎片

WS3B200795处方:穿心莲1000g苦木1000g制法:以上二味,分别粉碎成粗粉,各用8

精制鸦胆子油

900%。性状本品为**的澄明液体;气特异,味苦。本品能与乙醚、氯仿、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任意混合

更多用到中药苦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苦木 《内经药瀹》:[卷九]五过

乖用味尤当详审洪范水曰润下润下作咸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金曰从革从革作辛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苦

《世医得效方》:[卷第六大方脉杂医科]下痢

。)露宿汤治风痢、纯下清血。杏仁(七个,去皮尖)苦木疮(一掌大)乌梅(二个)草果(一个)酸石榴皮(半

《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卷之九]附录诸果一十九种

式酉阳杂俎云)出祁连山木生如枣剖以竹刀则甘铁刀则苦木刀则酸芦刀则辛行旅得之能止饥渴千岁子(李时珍曰)

《本草从新》:药性总义

凡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凡青属木、入

《儒门事亲》:[卷十]暑火心苦发汗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世补斋医书》卷八方之延寿丹 31 延寿丹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36 延寿丹的药理作用 4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延寿丹 41 组成 42 制法 43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延寿丹 51 组成 52 制备方法 53 功效主治 5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延寿丹 61 延寿丹的别名 62 组成 63 制法 6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65 功能主治 66 附注 7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伤寒直格》方之延寿丹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效主治 7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8 《普济方》卷三七五引《兰室秘藏》方之延寿丹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85 附注 9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延寿丹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扶寿精方》之延寿丹 101 组成 102 制备方法 103 功效主治 10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1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延寿丹 111 组成 112 制备方法 113 功效主治 11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2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延寿丹 121 组成 122 制备方法 123 功效主治 12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3 《疡科心得集·补遗》方之延寿丹 131 组成 132 功能主治 14 《博济》卷四方之延寿丹 141 组成 142 制备方法 143 功能主治 14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45 用药禁忌 15 《医学正传》卷三引《备急千金要方》之延寿丹 151 组成 152 制备方法 153 功效主治 15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55 运用 156 用药禁忌 16 《遵生八笺》卷十七引罗真人方之延寿丹 161 组成 162 制备方法 163 功效主治 16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65 运用 17 《集验良方》卷二方之延寿丹 171 组成 172 制备方法 173 功效主治 17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延寿丹 1 拼音

yán shòu dān

2 概述

延寿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首。

3 《世补斋医书》卷八方之延寿丹 31 延寿丹的别名

首乌延寿丹[1]。

32 组成

何首乌(米泔水浸,每斤加黑豆二升,蒸熟,去豆,晒干再换豆,反复九次)七十二两,豨莶草(蜜、酒蒸制)、桑椹子、黑芝麻、金樱子、旱莲草(熬膏)、酒菟丝子各一斤,杜仲(蜜炙或盐制)、牛膝、女贞子、桑叶各八两,金银藤、生地黄各四两[1]。

33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1]。

3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1]。

35 功能主治

《世补斋医书》卷八方之延寿丹功能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须发[1]。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花,耳鸣重听,四肢酸麻,腰膝无力,夜尿频数,须发早白[1]。

36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降低实验性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内膜斑块的形成和脂质沉积[1]。

4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延寿丹 41 组成

朱砂(研)、铅粉(研)、铁粉(研)、白附子各二两,蛇黄(煅,醋淬)、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九两,巴豆(打碎用新水浸七日,逐日换水,以纸裹压出油)、生金(锉末)、生银(锉末)各一分,麝香(另研)、牛黄(另研)各一两一分,羌活、牛膝(酒浸)、炒蝎尾、生天南星各三两[1]。

42 制法

上药为细末,炼蜜和粟米饭为丸,芡实大[1]。

43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中风亸曳及诸痫,每服一丸,老年人减半,薄荷酒磨下;小儿惊痫,十岁以上每服一丸,分四次服(四岁以下,一丸分五次服;新生儿一丸分七次服),蜜水磨下;缠喉风壅塞、气息不通,每服一丸,用生姜、薄荷酒,急化一丸服[1]。

44 功能主治

《圣济总录》卷五方之延寿丹主治卒中恶风,涎潮昏重,口眼㖞斜,四肢亸曳,口噤不省[1]。

5 《验方新编》卷十一方之延寿丹 51 组成

白术(土炒)、青皮、生地黄、厚朴(姜汁炒)、杜仲(姜汁炒)、炒补骨脂、陈皮、川椒、青盐、巴戟天、茯苓、小茴香、肉苁蓉(酒洗)各一两,黑豆二升[1]。

白术1两(土炒),青皮1两,生地1两,厚朴1两(姜汁炒),杜仲1两(姜汁炒),故纸1两(微炒),广皮1两(去净白),川椒1两,青盐1两,黑豆2升,巴戟肉1两(去心),白茯苓1两,小茴香1两,肉苁蓉(竹刀剖净鳞,黄酒洗,晒干)1两。

52 制备方法

前十三味,水煎取汁,入黑豆,温火煮至水干,为末[1]。

制好,人铜锅,或砂锅亦可,用水20小碗,桑柴文武火,煎至10小碗,将水盛出;复煎药滓,用水10小碗,煎至5小碗,去滓不用,惟用2次药水15碗,将黑豆放锅内,用火缓缓煎至水干,盛起候冷,入瓷罐装贮。

53 功效主治

功能填精补髓,健脾养胃,乌须健身[1]。主治食少体衰,须发早白,耳目失聪,及痔漏疮毒,妇人赤白带下,胎动不安等[1]。

5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每早空腹送下[1]。

每早空心服3钱,开水送下,不可间断。

55 用药禁忌

妇人受胎之后,不可再服,恐受双胎。忌食牛、马肉。

6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延寿丹

延寿丹为方剂名,出自《外科正宗》卷一,即《外科正宗》卷一方记载的黍米寸金丹的别名[1]。

61 延寿丹的别名

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延寿丹、来苏丸、知命丸、得道丸[2]。

62 组成

麝香五分,乳香、没药、雄黄、狗宝、轻粉、乌金石(即石炭)各一钱,蟾酥二钱,粉霜、黄蜡各三钱,硇砂二钱,鲤鱼胆(阴干)三个,干狗胆一个,白丁香四十九个,炙蜈蚣(全者)七条,乳汁一合[2]。

63 制法

上药为末,黄蜡、乳汁二味熬成膏,同诸药末和丸,绿豆大[2]

6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丸,病重者五丸,冷病用葱汤、热病用白开水送下,盖被出汗为度[2]。

65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延寿丹主治暴中急症,忽然卒倒,及发背、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疽等初起憎恶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2]。

66 附注

本方早见于《御药院方》卷十,名寸金丸[2]。

7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伤寒直格》方之延寿丹 71 组成

牛膝(去芦,酒浸1宿)、菟丝子(酒浸1宿)、远志(去心)、地骨皮、石菖蒲、甘菊花、熟干地黄各等分。

7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用浸药酒熬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3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二二六引《伤寒直格》方之延寿丹功在清心益志,和血驻颜,延年益寿。主治元脏虚冷,筋骨缓弱,肝肾不足,精神困乏。

7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临卧温酒送下,日3次。

8 《普济方》卷三七五引《兰室秘藏》方之延寿丹 81 组成

天南星、白附子、蛇黄、辰锦、生朱、当门子。

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和匀,糯米粉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83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三七五引《兰室秘藏》方之延寿丹主治小儿急慢惊风,胃受惊气,腹痛,盘肠内吊,鸦声邪叫,角弓反张,眼或视上,手足搐搦,痰涎潮壅塞不通,或一切心神烦闷,睡卧不安。

8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周岁儿每服1丸,婴儿半丸,薄荷汤浸软磨化,乳后服。

85 附注

药性温平,伤寒疹痘俱不妨碍。

9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延寿丹 91 处方

天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山药 巴戟各60克 赤石脂 车前子 菖蒲 柏子仁 泽泻 川椒(去目,炒)熟地黄 生地黄 枸杞 茯苓 覆盆子各30克 牛膝(酒浸)杜仲(炒)菟丝子(酒浸)苁蓉各120克 当归(酒洗)地骨 人参 五味各30克

92 制法

上药为末,蜜丸梧桐子大。

93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延寿丹功在补虚延寿。主治虚损。

9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70丸。

95 摘录

《丹溪心法》卷三

10 《扶寿精方》之延寿丹 101 组成

赤何首乌1斤,白何首乌(鲜者,竹刀刮去皮,切片。如无鲜者,用干者,米泔浸1宿,以瓷片刮皮,舂作弹子大)1斤,牛膝(去芦)半斤(用黑豆3升,同2乌木甑1处,蒸1日,取牛膝去心,共捣成泥,晒干为末),菟丝子半斤(酒浸蒸熟,舂去皮,晒干,扬净,复舂为米),白茯苓(去皮,舂作弹子大)1斤(用人乳5升浸透,蒸透熟),破故纸半斤(炒香为末,外加),生地黄2斤(1斤酒浸,9蒸9晒;1斤只酒浸透用),赤茯苓(去皮)1斤(用牛乳同前制)。

10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极细末。皆勿犯铁,炼蜜为丸(炼蜜滴水成珠,取俟3日火毒退方合用),每1丸重1钱2分。

103 功效主治

《扶寿精方》之延寿丹功在补血生精,泻火益水,强筋骨,黑须发。

10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3次,空心酒送下;午间姜汤,临睡淡盐汤送下。必如此引,不可错乱。久服渐渐加大。初服34日,小便多或杂色,是五脏中杂病出;27日唇红生津液,再不夜起;若微有腹痛,勿惧,是搜病;37日,身体轻便,两乳红润;1月鼻觉辛酸,是诸风百病皆出。

11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延寿丹 111 组成

白茯苓10斤(净锅内煮1夜,晒1日,去皮,切片),真蜂蜜2斤。

112 制备方法

上药调蒸三炷香,晒干;再加蜂蜜,再蒸再晒,如是3次;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效主治

《寿世保元》卷四方之延寿丹功在补益,延寿。

11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日服3040丸,温酒送下。

12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延寿丹 121 组成

松脂30两(依法煮炼白者),茯苓、甘菊花10两,柏子仁10两。

12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3 功效主治

《御药院方》卷六方之延寿丹功在补精髓,益气壮元阳,轻身耐老。主治肾经不足。

12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或盐汤亦可,日3次。

13 《疡科心得集·补遗》方之延寿丹 131 组成

贝母、白芷、苡仁、车前子、川连、赤芍、木通、山栀。

132 功能主治

《疡科心得集·补遗》方之延寿丹主治小儿脐风及脐汁不干。儿生月内,肚胀腹硬,脐周浮肿,口撮眉攒,牙关不开,名曰脐风撮口证,舌强唇青,手足微搐,喉中痰响。

14 《博济》卷四方之延寿丹 141 组成

辰锦砂2两,腻粉2两,铁熖粉2两,白附子2两,蛇黄9两(用醋浸少时,以大火煅过),大附子(炮)9两,天南星(生,净洗)3两,羌活3两,巴豆3两(捶碎,用新水浸,逐日换水,7日后以纸裹压去油),牛膝3两(酒浸,焙),蝎梢3两,生金1分,生银(各别研)1分,麝香、真牛黄(各另研)1两1分。

14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以蜜和粟米饮搜和为丸,如鸡豆大。

143 功能主治

《博济》卷四方之延寿丹主治小儿惊痫,及大人卒中恶风,涎潮昏重,口眼斜;缠喉风,壅塞气息不通,将绝者。

14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中恶风痑缓及五般痫疾,薄荷酒磨下1丸,老人半丸;小儿惊痫,10岁以上1丸分4服,4岁以下1丸分5服,新生孩儿1丸分7服,并用蜜水磨下;如患缠喉风,壅塞气息不通,将绝者,急化1丸,生姜薄荷酒送下。

145 用药禁忌

如中风者,发直,面如桃花色,口服俱闭,喉中作声,汗出如油及汗出不流,多要下泄或泻血者,并是恶候,更不用服;如口噤眼开者,药下立愈。

15 《医学正传》卷三引《备急千金要方》之延寿丹 151 组成

五味子1两,菟丝子1两(煮烂另研),川牛膝1两,杜仲1两(姜汁拌,炒丝断),川归1两(酒浸),山药1两,天门冬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肉苁蓉2两,人参5钱,白茯苓5钱,大茴香5钱,泽泻5钱,地骨皮5钱,鹿茸5钱,菖蒲(9节者)5钱,花椒5钱,巴戟(去心)5钱,远志(去心)5钱,覆盆子(炒去汁)5钱,枸杞子5钱,柏子仁5钱。

152 制备方法

上药为细末。勿犯铁器,蒸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3 功效主治

《医学正传》卷三引《备急千金要方》之延寿丹功在却疾延年。主治诸虚百损,怯弱欲成痨瘵及大病后虚损不复。

15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温酒或生姜盐汤送下。

155 运用

如大便溏,小便不利,加车前子2两;如精滑或梦遗,加赤石脂、山茱萸肉各5钱。

156 用药禁忌

忌萝卜菜。

16 《遵生八笺》卷十七引罗真人方之延寿丹 161 组成

干山药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白茯苓1两(去皮),川牛膝1两(酒浸),杜仲1两(姜制去丝),龙骨1两,川续断1两(去芦),鹿茸1两,当归1两(酒浸洗),山药苗1两,北五味1两,熟地黄1两(酒浸),石菖蒲1两,楮实子1两(去瓤),破故纸1两(炒),麦门冬1两(去心),辽枸杞5钱。

16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极细末,以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63 功效主治

《遵生八笺》卷十七引罗真人方之延寿丹功在阴阳升降无偏,充实肌肤,填精补髓,精神倍长,强壮筋骨,悦颜色,固其气,和百脉,正三焦,乌须发,坚齿牙,聪耳明目,老能轻健。主治男子五劳七伤,诸虚不足,阴痿气弱无力,心肾不交,精神欠爽,小便频数,腰膝疼痛。妇人赤白带下,起居倦怠,脚冷麻痹,不能久立,肾气不和,脐腹疼痛,经水愆期,无孕。

16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每服50丸或6070丸,淡盐汤送下,1日2次。服至5日,体自轻健;至10日,精神倍爽;半月之后,气力壮勇;24日后,眼目清朗,语言响亮;1月之余,饮食大进,颜色红润,步履轻健,冬月手足常暖。此药不热不燥,老幼皆可服。

165 运用

如下元虚冷,加鹿茸5钱,附子5钱。

17 《集验良方》卷二方之延寿丹 171 组成

人参(上好者)6两。

172 制备方法

用滴花烧酒2斤夜浸日晒,以酒尽为度;或整枝人参晒干,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飞净朱砂为衣。

173 功效主治

《集验良方》卷二方之延寿丹功在益元气,暖丹田,补肾;年过三十以外,服之固本延年。

174 延寿丹的用法用量

《辞典》:棉花子出处《百草镜》拼音名MiánHuāZǐ别名木棉子(《本草经疏》),棉花核(《兰台轨范》)。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药理作用参见"棉花根"条。性味《本草经疏》:"辛,热,有毒。"功能主治温肾,补虚,止血。治阳痿,睾丸偏坠,遗尿。痔血,脱肛,崩漏,带下。①《本经逢原》:"烧存性,解梅疮毒,痔漏,脱肛,下血,每服半两,黑豆淋酒服之。"②《药性考》:"补虚,暖腰,治损。"③《现代实用中药》:"有促进母乳分泌之效。"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温肾,止痛。治白带,并治小儿遗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附方①治阳痿不超:棉花子(水浸,晒干,烧酒拌炒,去壳用仁)半斤,破故纸(盐水炒)、韭菜子(炒)各二两。为末,葱汁为丸,梧子大。每服二钱,空心酒下。(《祝穆试效方》)②治肾子大小偏坠:棉子煮汤入瓮,将肾囊坐入瓮口,俟汤冷止。一二次散其冷气自愈。(《回生集》)③治虚怯劳瘵,久嗽吐血不止: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为末。每服一钱,侧柏叶汤下。(《集效方》)④治盗汗不止:棉子仁三、四钱,每日煎汤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纲目拾遗》)⑤治乳汁缺少:棉花子三钱,打碎,加黄酒二匙,水适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⑥治胃寒作痛:新棉花子炒黄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钱,用淡姜汤或温开水调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⑦治肠风、肠红下血: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钱。用天目芽茶四两,泡汁,将二味炒燥,入茶汁内,复泡又炒,如此数次,汁干为度,磨末。每服三钱,空心酒调下。(《德胜堂经验方》)⑧治肠风下血:生柿子二个,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内,仍盖好,瓦上煅存性,研细末,米饮热调服,重者三服。(王

详见百科词条:棉花子 [ 最后修订于2009/12/8 0:35:12 共133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