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个人资料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此有“杜少陵”之称。唐肃宗时,官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工部”。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故称“杜草堂”。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扩展资料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另有《杜少陵集》。
参考资料 -杜甫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崇拜神仙,并多认为在景色秀丽,林木幽深的地方为神仙聚居之所。修真慕仙的他们所以把天下名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
一、 十大洞天
十大洞天,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群仙治理之所,它们分别为:
王屋山洞,一称小有清虚之天,即山西垣曲河,河南济源两县的王屋山。
委羽小洞,一称大有空明之天,即浙江黄岩县的委羽山。
西城山洞,一称太玄总真之天;疑是青海的西倾山;
西玄山洞,一称三元极真之天;即西岳华山。
青城山洞,一称宝仙九室之天,即四州青城山。
赤城山洞,一称上清玉平之天,即浙江天台县赤城山。
罗浮山洞,一称朱明辉真之天,即广东罗浮山。
句曲山洞,一称金坛华阳之天,即江苏茅山。
林屋山洞,一称元神幽之天。即江苏吴县西洞山。
括苍山洞,一称成德隐玄之天。即浙江仙居、临海两县间的括苍山。
二、 三十六小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上仙治理之所,它们分别为:
霍桐山洞,名曰霍林洞天,在福州长溪县,属仙人王纬玄治之。
东岳泰山洞,名曰蓬玄洞天,在衮州干封县,属山图公子治之。
南岳衡山洞,名曰朱陵洞天,在衡州衡山县,仙人石长生治之。
西岳华山洞,名曰惣仙洞天,在华州华阴县,真人惠车子主之。
北岳常山洞,名曰惣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中岳嵩山洞,名曰司马洞天,在东都登封县,仙人邓云山治之。
峨眉山洞,名曰虚陵洞天,在嘉州峨嵋县,真人唐览治之。
庐山洞,名曰洞灵真天,在江州德安县,真人周正时治之。
四明山洞,名曰山赤水天,在越州上虞县,真人刁道林治之。
会稽山洞,名曰极玄大亢天,在越州山阴县镜湖中,仙人郭华治之。
太白山洞,名曰玄德洞天,在京北府长安县连终南山,仙人张季连治之。
西山洞,名曰天柱宝极玄天,在洪州南昌县,真人唐公成治之。
小沩山洞,名曰好生玄上天,在潭州澧陵县,仙人花丘林治之。
潜山洞,名曰天柱司玄天,在舒州怀宁县,仙人稷丘子治之。
鬼谷山洞,名曰贵玄司真天,在信州贵溪县,真人崔文子治之。
武夷山洞,名曰真升化玄天,在建州建阳县,真人刘少公治之。
笥山洞,名曰太玄法乐天,在吉州永新县,真人梁伯鸾主之。
华盖山洞,名曰容成大玉天,在温州永嘉县,仙人平公修治之。
盖竹山洞,名曰长耀宝光天,在台州黄岩县,属仙人商丘子治之。
都峤山洞,名曰宝玄洞天,在容州普宁县,仙人刘根治之。
白石山洞,名曰秀乐长真天,在云和州含山县,白真人治之。
岣漏山洞,名曰玉阙宝圭天,在客州北流县,属仙人饯真人治之。
疑山洞,名曰朝真太虚天,在道州延唐县,仙人严真青治之。
洞阳山洞,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幕阜山洞,名曰玄真太元天,在鄂州唐年县,属陈真治之。
大酉山洞,名曰大酉华妙天,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金庭山洞,名曰金庭崇妙天,在越州剡县,属赵仙伯治之。
麻姑山洞,名曰丹霞天,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仙都山洞,名曰仙都祈仙天,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青田山洞,名曰青田大鹤天,在处州青田县,属付真人治之。
钟山洞,名曰朱日太生天,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良常山洞,名曰良常放命洞天,在润州句客县,属李治之。
紫盖山洞,名曰紫玄洞照天,在荆州常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目山洞,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桃源山洞,名曰白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金华山洞,名曰金华洞元天,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三、 七十二福地
七十二福地,是道教中认为上天派真人治理的山、洞、坛、溪,它们分别为:
地肺山——在江宁府句容县界,昔陶隐居幽栖之处。
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真人施存治之。
仙�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真人张董华治之。
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属地仙刘奉林治之。
西仙源——亦在台州黄岩县峤岭一百二十里,属地仙张兆期治之。
南田山——在东海东,舟船往来可到,属刘真人治之。
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菜岛上,多真仙居之,属地仙许迈治之。
青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相接,真人刘子光治之。
郁木洞——在玉笋山南,是萧子云侍郎隐处,至今阴雨,犹闻丝竹之音,往往樵人遇之属地仙赤鲁斑主之。
丹霞山——在麻姑山,是蔡经真人得道之处,到今雨夜多闻钟磬之声,属蔡真人治之。
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中,属地仙侯生所治。
大若岩——在漫无边际州永嘉县东一百二十里,属地仙李方回治之。
焦源——在建州建阳县北,是尹真人隐处。
灵墟——在台州唐兴县北,是白云先生隐处。
沃洲——在越州剡县南,属真人方明所治之。
天姥岭——在剡县南,属真人魏显仁治之。
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南,属真人山世远所治之。
金庭山——在庐州巢县,别名紫微山,属马仙人治之。
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属阴真人治之。
安山——在交州北,安期生先生隐处,属先生治之。
马岭山——在柳州郭内水东,苏耽隐处,属真人力牧主之。
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娄驾先生隐处。
洞真墟——在潭州长沙县,西岳真人韩终所治之处。
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青乌公治之。
光天坛——在衡岳西源头,凤真人所治之处。
洞灵源——在南岳招仙观西,邓先生所隐地也。
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里,黄山公主之。
陶山——在温州安国县,陶先生曾隐居此处。
皇井——在温州横阳县,真人鲍察所治处。
烂柯山——在卫州信安县,王质先生隐处。
勒溪——在建州建阳县东,是孔子遗砚之所。
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仙人张巨君主之。
灵山——在信州上饶县北,墨真人治之。
泉源——在罗浮山中,仙人华子期治之。
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仇季子治之。
阁皂山——在吉州新淦县,郭真人所治处。
始丰山——在洪州丰城县,尹真人所治之地。
逍遥山——在洪州南昌县,徐真人治之地。
东白源——在洪州新吴县东,刘仙人所治之地。
钵池山——在楚州,王乔得道之处。
论山——在润州丹徒县,是终真人治之。
毛公坛——在苏州长洲县,属庄仙人修道之所。
鸡笼山——在和州历阳县,属郭真人治之。
桐柏山——在唐州桐柏县,属李仙君所治之处。
平都山——在忠州,是阴真君上升之处。
绿萝山——在朗州武陵县,接桃源界。
虎溪山——在江州南彭泽县,是五柳先生隐处。
彰龙山——在潭州澧陵县北,属臧先生治之。
抱福山——在连州连山县,属范真人所治处。
大面山——在益州成都县,属仙人柏成子治之。
元晨山——在江州都昌县,孙真人、安期生治之。
马蹄山——在饶州鄱阳县,真人子州所治之处。
德山——在朗州武陵县,仙人张巨君治之。
高溪蓝水山——在雍州蓝田县,并太上所游处。
蓝水——在西都蓝田县,属地仙张兆其所治之处。
玉峰——在西都京兆县,属仙人柏户治之。
天柱山——在杭州于潜县,属地仙王柏元治之。
商谷山——在商州,是四皓仙人隐处。
张公洞——在常州宜兴县,真人康桑治之。
司马梅山——在台州天台山北,是李明仙人所治处。
长在山——在齐州长山县,是毛真人治之。
中条山——在河中府虞乡县,是赵仙人治处。
湖鱼澄洞——在西古姚州,始皇先生曾隐居此处。
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
泸水——在西梁州,是仙人安公治之。
甘山——在黔南,是宁真人治处。
工晃山——在汉州,是赤须先生治。
金城山——在古限戍,又云石戍,是石真人所治之处。
云山——在邵州武刚县,属仙人卢生治之。
北邙山——在东都洛阳县,属魏真人治之。
庐山——在福州连江县,属谢真人治之。
东海山——在海州东二十五里,属王真人治之。
杜甫全集
作者: 杜甫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 1996-11
页数: 326
定价: 196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32521371
在哪儿能够借到这本书
上海市中心图书馆(9)
吉林省图书馆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杜甫全集》,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有关杜甫诗的详细情况,可以访问《杜甫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6%C5%B8%A6&fr=ala0;
《杜甫吧》首页有:《杜甫的诗》的链接网址;《全唐诗免费下载》网址,其中包括杜甫诗1400多首,只有诗、没有注释;等。杜甫吧有许多杜甫诗的研究、讨论、注释、赏析等精品帖文。
《杜甫全集》目录:
前言
卷一 古诗五十五首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送高三十五书记
赠李白
游龙门奉先寺
望岳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李邕
同前
玄都坛歌
今夕行
货交行
兵车行
高都护骢马行
天育骠骑歌
白丝行
秋雨叹三首
叹庭前甘菊花
醉时歌
醉歌行
赠卫八处士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示从孙济
九日寄岑参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饮中八仙歌
曲江三章章五句
丽人行
乐游园歌
[氵美]陂行
[氵美]陂西南台
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夏日李公见访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
沙苑行
骢马行
去矣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
悲陈陶
悲青坂
哀江头
哀王孙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卷二 古诗四十二首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晦日寻崔戢李封
雨过苏端
喜晴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述怀一首
送长孙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
防御判官
塞芦子
彭衙行
北征
得舍弟消息
徒步归行
玉华宫
九成宫
羌村三首
逼仄行赠毕曜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洗兵马
留花门
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湖城东通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欢散因为醉歌
阌乡姜七少府设[鱼会]戏赠长歌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
李[雩阝]县丈人胡马行
义鹘
画鹘行
瘦马行
新安吏
潼关吏
石壕吏
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夏日叹
夏夜叹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立秋后题
卷三 古诗七十八首
贻阮隐居
遣兴三首
昔游
幽人
佳人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寄赞上人
太平寺泉眼
梦李白二首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遣兴五首
前出塞九首
后出塞五首
别赞上人
万丈潭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发秦州
赤谷
铁堂峡
盐井
寒硖
法镜寺
青阳峡
龙门镇
石龛
积草岭
泥功山
凤凰台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发同谷县
木皮岭
白沙渡
水会渡
飞仙阁
五盘
龙门阁
石柜阁
桔柏渡
剑门
鹿头山
成都府
卷四 古诗三十七首
石笋行
石犀行
杜鹃行
赠蜀僧闾丘师兄
泛溪
题壁画马歌
戏题画山水图歌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戏为双松图歌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徐卿二子歌
病柏
病橘
枯棕
枯楠
丈人山
百忧集行
戏作花卿歌
入秦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大雨
溪涨
戏赠友二首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喜雨
渔阳
黄河二首
天边行
大麦行
苦战行
去秋行
述古三首
卷五 古诗五十六首
观打鱼歌
又观打鱼
越王楼歌
海棕行
姜楚公画角鹰歌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光禄坂行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陈拾遗故宅
谒文公上方
奉赠射洪李四丈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过郭代公故宅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通泉县署屋壁后薛少保画鹤
陪王侍御同登东山最高顶宴姚通泉晚携酒泛江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兄
短歌行
短歌行
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
山寺
棕拂子
桃竹杖引
寄题江外草堂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丹青引
阆州东楼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县
严氏溪放歌行
南池
发阆中
寄韩谏议
忆昔二首
冬狩行
自平
释闷
赠别贺兰[钅舌]
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
阆山部
阆水歌
三绝句
草堂
四松
水槛
破船
营屋
除草
扬旗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
莫相疑行
别蔡十四著作
卷六 古诗五十三首
杜鹃
客居
客堂
石砚诗
水阁前霁奉简严云安
赠郑十八贲
三韵三篇
青丝
近闻
蚕谷行
拆槛行
引水
古柏行
缚鸡行
负薪行
最能行
寄裴施州
郑典设自施州归
柴门
贻华阳柳少府
雷
火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有诗因论壮年乐事戏呈元二十一曹长
牵牛织女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赠李十五丈别
西阁曝日
课伐木并序
园人送瓜
信行远修水筒
槐叶冷淘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催宗文树鸡栅
园官送菜并序
上后园山脚
驱竖子摘苍耳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
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
稽竖子阿段往问
阻雨不得归[氵襄]西甘林
雨
雨二首
晚登[氵襄]上堂
又上后园山脚
雨
甘林
雨
种莴苣并序
暇日小园散病将种秋菜督勒耕牛兼书触目
卷七 古诗四十九首
八哀诗并序
赠司空王公思
故司徒李公光弼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王进]
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写怀二首
可叹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往在
昔游
壮游
遣怀
同元使君春陵行并序
春陵行有序 元结
贼退示官吏有序 元结
李潮八分小篆歌
览柏中允兼子侄数人除官制词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载歌丝纶
听杨氏歌
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王兵马使二角鹰
狄明府
秋风二首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
虎牙行
锦树行
赤霄行
前苦寒行二首
后苦寒行二首
晚晴
复阴
夜归
寄柏学士林居
奇从孙崇简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别李义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
君不见简苏[彳奚]
赠苏四[彳奚]
寄薛三郎中
大觉高僧兰若
卷八 古诗四十五首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忆昔行
魏将军歌
北风
客从
白马
白凫行
朱凤行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夜闻簪篥
发刘郎浦
别董[廷页]
送重表侄王[石水]评事使南海
咏怀二首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上水遣怀
遣遇
解忧
宿凿石浦
早行
过津口
次空灵岸
宿花石戍
早发
次晚洲
望岳
湘江宴钱裴二端公赴道州
清明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别张十三建封
暮秋枉裴道州手礼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奉赠李八丈判官
岁晏行
八日寄社二拾遗 高 适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陆游
陆游,南宋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 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
中国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诗是这么写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行将去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陆游丰富的创作实践对他以后的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更为显著的,还在于他强烈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他的诗文作品,对遭受异族压迫的人民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每当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位在自己85岁的生命历程中深切关注祖国命运的诗人。
陆游和唐琬的哀情故事
南宋的大词人陆游(1125-1209),在1144年娶了他的表妹唐琬,第二年,唐琬就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是「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以上的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
真相:根据陆游自已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琬是相爱的,他们分手以后,陆游又被迫娶妻,而唐琬也改嫁了皇族赵士程,但真正两人的哀情传世的一段,就是两人的重逢於相别后的十年,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那是一个春日,陆游来此赏春,而唐琬和丈夫赵士程
也来此游春,而在此意外的重逢.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心之余,就是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
两人重逢后没有多久,唐琬就因心情忧伤而忧死(在历史上记载:「未几,怏怏而卒」--没有多久,就心情忧郁而死)
陆游在死前一年(八十四岁,1208年),又来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第二年,陆游终於也追随著唐琬去到另一个世界了.
陆游共有七子。《陆游年谱》中有记述: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子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
沈园绝恋
沈园位于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宋代池台极盛,为越中著名园林。据载:南宋诗人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词,唐琬见了不胜伤感,也和词一首,不久便忧郁而死。陆游为此哀痛至甚,后又多次赋诗忆咏园,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句。沈园亦由此而久负盛名,数百年来,风雨沧桑,沈园已"非复旧池台"。
近年来绍兴重建了沈园,在其东部建双桂堂,内辟陆游纪念馆,展出了陆游在沈园的经历,以及陆游的爱国史迹和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中部为宋代遗物区,这里的葫芦形水池、池南的假山、池西的古井,都是宋代遗物。。园西为沈园遗迹区,以气势雄浑,表制古朴的孤鹤轩为中心。正南用出土断砖砌成的断垣上,刻有当代词学家夏承焘书陆游的《钗头凤》词,点明了造园主题。东南有俯仰亭,西南有闲云亭,登亭可揽全园之胜。孤鹤轩之北,有碧池一泓,池东有冷翠亭,池西有六朝井亭,井亭之西为冠芳楼,底楼设茶室,供游人品茗。整个园林景点疏密有致,高低错落有序,花木扶疏成趣,颇具宋代园林特色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鹧鸪天》
家住苍烟落照间。
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
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渔家傲》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
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亦。
愁无寐。
鬓丝几缕茶烟里。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
无语只凄凉。
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
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
几把离尊。
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
各自消魂。
一江离恨恰平分。
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夜游宫》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鹊桥仙》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浣溪沙•和无咎韵》
懒向沙头醉玉瓶。
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群行。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
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
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钗头凤》
红酥手。
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
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豆叶黄》
一春常是雨和风。
风雨晴时春已空。
谁惜泥沙万点红。
恨难穷。
恰似衰翁一世中。
《渔父》
湘湖烟雨长菁丝。
菰米新炊滑上匙。
云散后,月斜时。
潮落舟横醉不知。
回答者:帅气断点 - 助理 二级 12-10 14:08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翻译: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此诗写作者赴北庭途经凉州在河西节度府作客,与老朋友欢聚宴饮的景况,同时写到了凉州的边境风格及民俗风情。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原文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城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注释1、凉州:唐朝河西节度府所在地,治所在今甘肃武威。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2、城墙上。唐王昌龄《出塞》诗之二:“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3、凉州:一作“梁州”。
4、城:一作“里”。里是后人加上去的。
5、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半解:半数人懂得。解,懂得,明白。
6、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声。漫漫:形容黑夜漫长。
7、河西:汉唐 时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即河西走廊与湟水流域。此处指河西节度使,治所在凉州。故人:旧交;老友。
8、花门楼:这里即指凉州馆舍的楼房。贫贱:贫苦微贱。唐崔颢《长安道》诗:“莫言贫贱即可欺,人生富贵自有时。”
9、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比酒量。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译文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
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
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
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
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赏析
这首诗把边塞生活情调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结合了起来。全诗由月照凉州开始,在着重表现边城风光的同时,那种月亮照耀着七里十万家和城中荡漾的一片琵琶声,也鲜明地透露了当时凉州的阔大的格局、和平安定的气氛。
诗中所写的夜宴,更是兴会淋漓,豪气纵横,不是盛唐的人不能如此。“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不是有感于时光流逝,叹老嗟卑,而是有着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豪迈感,表现出奋发的人生态度。
“一生大笑能几回”的笑,更是爽朗健康的笑。它来源于对前途、对生活的信心。同样,末句“须醉倒”,也不是借酒浇愁,而是以酒助兴,是豪迈乐观的醉。以酒助兴,兴浓欢悦,笑声爽朗,豪迈乐观,读者从人物的神态中,能感受到盛唐的时代脉搏。
全诗格调豪迈乐观,尤其把夜宴写得兴会淋漓,充满了盛唐的时代气象。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创作背景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天宝十载高仙芝改任河西节度使时,岑参曾暂驻凉州,结识了一些朋友;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任河西节度使,其僚属如高适、严武等也与岑参是老熟人,所以当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赴北庭途经凉州时,就有很多老朋友前来迎送,常欢聚夜饮。此诗写的就是与河西幕府的老同事们的一次欢聚夜饮。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作者介绍岑参,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因世称岑嘉州。卒于成都。其诗长于七言歌行。所作题材广泛,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文献: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南山乐山
南山乐山,本名孙士新,字乐山,号放鹤山人。别署:乐山仁者,大瓠园主。斋号:心斋,乐斋,亦乐哉斋,大瓠园。荣宝斋画院范扬山水画工作室画家。现客居北京。家承文风,传学诗书、金石书画、中医及传统国学。原供职于沧州市政府驻外办。现为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著名画家范扬先生弟子。北京一画山房美术馆副馆长、美术顾问。河北省传统文化研究会理事。沧州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沧州市雅艺轩文化传播公司、雅艺轩画廊特约画家兼美术顾问。沧州市金狮美术馆特约画家、美术顾问。
中文名:南山乐山
别名:大瓠园主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沧县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荣宝斋画院范扬山水画高研班
主要成就:荣宝斋画院画家
代表作品:南山乐山诗稿南山画缋随笔南山乐山书画集
别署:乐山仁者
南山乐山
三十余年孜孜不辍。陶铸性情,师乎上哲。主攻书法篆刻及中国写意山水画。近年来,师承著名画家范扬,程大利,霍春阳,王镛先生。以创作南宗文人写意水墨山水画见长,作品清净宁和,散淡虚无,淡薄隐逸,冲和简远。多次参加过国内各种大展和展拍会,被国内外友人广泛关注和收藏。另有多篇学术论文曾刊载于国内多家报刊和杂志上。
个集有:《南山乐山书画集》、《乐斋诗稿》、《南山怪谭》、《南山散记》、《乐斋随笔》等。
学画心得
太极
无极者,根本也;太极者点也,两仪者线也,四象者方也,八卦者,圆也,方圆者面也。是以八八相生两两相叠者,则阴阳也,远近也,错杂也,是故万象生焉,体式备矣。长短相较,高下相形,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意在笔先,境生意外,于是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意境彰矣。是故有生于无复归于无,不着色相,不昧因果者,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故曰:无墨求染,一长也。故曰无极生太极。太极者,一花也,一叶也,一菩提也,一世界也。人人一太极,笔笔一世界,故曰,山形步步移,石从面面看。故曰:一字不加画,文采已彰。
两仪者,勾勒也,制衡也。无离书之妙道也。贵刚而柔,贵柔而韧,贵使转,贵截揭,贵郁畅,贵松散毛而神生力在。挥刀霍然,运斤成风,宝剑无锋,大朴不雕,故古人云:金刚杵化作绕指柔也。老子曰: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若是焉哉。
己丑大寒晨起南山乐山于大瓠园。
繁简
世之尝论黄宾虹先生画为加法。今日观之非也。其无笔不用简也。始知浑厚华滋者当于用意极其简约中求之。数日前于居善堂为友人释白茶曰:薄而厚。茶道中人皆哂余。时南皮画友陈超在侧,颇为会意,足矣。
用意
李太白有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一个引去加上一个衔来,用意极其饱满。画面张力足矣。是故,因无万里之心,故无万里之画。是为用意。夫写意者,无意而写何为?故用意第一。故曰笔不到意到。笔断意连,意断神连。尝闻米南宫用笔八面出锋;八极拳曰,拳打八方极远之地。其理一也。
古人云
下笔便有凹凸之形。笔墨之辩尽矣。又云:勾不够用皴,皴不够用擦。。。。。。又曰:笔笔是笔,笔笔是墨。今人不明笔墨之本意,妄谈笔墨,岂知笔墨者阴阳互根,虚实相生,表里错杂,有无混成,大象混沌之道也。是故易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汤。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古人论画六法者
气韵为上,又言气韵者笔中求之为上,墨中求之次之。今人满纸浮烟涨墨,状若奔豚,即谓之气韵生动者,或可与黑风双煞梅超风辈论道也,九阴真经岂是九阴白骨爪耶?一笑。
6,用笔
自初临《兰亭》至今23年矣。通临何止数百遍,戊子冬初见王书绵里裹针,用巧之妙。傅山论书宁拙毋巧。岂知巧夺天工鬼神之妙,大巧若拙,巧非不为也,不能为也。
善行者无轨迹。初唐之人用笔绵里藏针也,可于兰亭之中得之,抑或于_遂良之书得之。兰亭之妙须千锤百炼,多加揣摩,自可有多得。倪瓒、董香光亦得之,四僧得之,四王虽得之绵而失其针。黄宾虹得之。而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之线皆于碑板金石中得,刚中藏柔,故为一变。唯晋人用笔宽缓平和,不拘中侧之锋,洒脱之至。是为用笔之蔗境也。
7,无墨求染,
感染,是通过有形的笔墨写出这种无形的感觉来,或以神动,或以韵动,或以情动或以气动或以理动或以趣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腹有诗书气自华,白石画占尽神情理趣故高人一筹。
8,艺术之个性,个性非艺术。率性之谓道,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9,虚实阴阳活人之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以阴阳者,活人之道也。关乎画道亦然。请以喻以太极焉。鱼眼处即是画眼处,画眼处即是歇眼处。如夹路之碣石,园林之亭榭,以待游览者之歇息。圣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故画者,必怀仁智之心焉。是故唯以仁知以示人,观者方有仁智之见。观夫先贤画迹,高桥险阻处无不设置栏杆,以示关爱之心焉。是故画者须于茫茫天地虚实阴阳中,为观者设一休息室耳。
10,逸笔草草,其实是在宣扬一种艺术创作的超自由状态。故子曰,七十而纵心所欲而不逾矩。
11,董香光满腹经纶,故能笔清墨润,山色如洗,宁静深邃,绝无尘垢。
12,赵孟_得道天真,故能大隐隐于朝,忍辱负重,轮_肝胆,铁肩担道义,故诗文书画,于元无冕之王。于画更为宋五代后,首屈也。若以汉奸论,则四王刘墉翁康之属,哪个能逃脱干系?幸古人不能直起而骂我也,一笑。
悠然见南山
悠然见南山—————品读南山乐山先生其人及其诗书画印
刘玉峰
用陶渊明先生这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形容南山乐山先生的人及其作品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不过这不仅仅是我自己的感觉,而是见过南山乐山先生作品或者其人的大多数人的感觉。
大部分人首次见到南山乐山先生的作品,都会被其作品的清净宁和、散淡空灵,淡薄隐逸,冲和简远的艺术风格及魅力所吸引。其作品所流露出来的那种雅俗共赏的、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如扑面而来的杨柳春风一般,荡涤和抚慰着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份本真、清净与宁和。其作品中蕴涵和凝聚的那种浓重的传统文化的底蕴,使你既能感受到直、方、正、大、中庸平和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也能感受到散淡虚无、冲和玄妙的道家思想和禅宗的不着色相、直指人心的空灵,以及“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浑然。美不胜收而耐人玩味。
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书法家姜白石先生说:“人品不高,落墨不清”。明清之际思想家、书画家傅山先生亦讲:“作字如做人,人奇字自古”。老百姓也常说“字如其人”。的确如此,一个人的精心打造的作品,毋庸置疑会凝聚了一个人的心血或者心性于其间的。南山乐山先生也正如此。
南山乐山先生,本名孙士新,字乐山,号放鹤山人,别署:大瓠园主。家承文风,传学诗书,中医及传统国学。可谓家学深厚。三十余年来其孜孜不辍,锐意进取,不慕虚名,陶铸性情,师乎上哲,乐此不疲,专之弥深。正如其自拟诗中所说的:“坦腹自入周公梦,开帙独喜圣人言。穷究大象方物外,忽见菩提本心元。”,“南田已种新莜麦,晓窗可翻旧红楼,悠哉贤圣书中过,任添白发未添愁。”由此可见,南山乐山先生更像一位思想者、修行者和学者。陆游曾说,功夫在诗外。已故的国画大师画陆俨少也曾说: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南山乐山先生曾经和我谈及此论时说:可以重新分配为,六分读书,三分写字,一分画画。先生的治学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初识南山乐山先生,看上去很沉默少言,极少谈及所学所为。给人的只是敦厚随和。但是,当你成为他的朋友,或者你去浏览一下他的博客,你会被他的才学所折服,那股扑面而来的春风确实把你带到一个悠然、悠远、宁静,玄妙的境界之中,当你的心灵再次回归到人们本身骨子里所有的那片久违的乐土的时候,你的心灵和生活终于闲适了,安逸了,平和了。原来每个人心里那片属于自己的桃源,于此都豁然眼前了。而南山乐山先生的文章、诗书画印,竟然做了一次经意不经意的向导。南山乐山自己也说:仅此而已。
哈哈,希望大家多走进南山而乐在此山。
庚寅初夏谷雨雨后,于石门裕西公园之芥子园会馆灯下。
南山诗稿(节录)
学书
出碑入帖几无眠,笔笔瞎障竟无眼,
终老此生遗憾否?不在此道更心寒。
饮酒
饮罢天地醉,归去湖海真,
相逢唯一笑,无需问前身。
观棋
负手观对局,再无昔时语,
已无杀戮心,更失枰中趣。
河界走刍狗,茫茫空来去。
笑看局者迷,未解橘中意。
缘何是非争,画纸生仇忾。
河边暴青筋,闲来找闲气。
虽有万世心,何辨秦时地,
相逢开口笑,何必分贤愚。
饮茶三首
其一
今秋初学煮藏茶,窃喜墨香添茶香,
饭饱一壶任牛饮,管他醉乡还梦乡。
其二
丑妇愁新痘,喋喋怨无方,休言三世医,无奈一座疮。
本无西子颦,郁闷东施疡。忽记老友语,试煎藏茶尝。
拙妇心切切,依法煮茶汤。为劝其久服,网上证以详。
丑妇喜佳饮,老夫喜灌肠。君问有效否?且自醉茶乡。
此为秘密意,勿为丑妇彰。
其三
胸中无点墨,空负大红袍,我腹空便便,混世一草包。
感君殷勤意,盛情款故交。三杯岩韵厚,诗兴之__。
拍案止__,知秋向远郊。万物随时序,衰草复青蒿。
且休颠倒梦,谁识冢上藁。忽然莞尔笑,相随去尿脬。
夏至喜雨
天公会我意,馈我七日雨。
乐山本好静,雷公亦知趣。
慷慨一泼之,好风习习至。
开窗喜纳之,暑气霍然已。
呼妻包饺子,命儿捣蒜泥。
随心听骤雨,顺口赋新诗。
饭饱昏睡去,管他星期几?
近痴米癫字,梦里临苕溪。
挥毫天地醉,泼墨云山湿。
南山秋居
丁亥秋分
乐居深山早知秋,漫随红叶醉枝头。
拙笔难涂心中境,老眼还看溪上鸥。
南亩已种新莜麦,晓窗可翻旧红楼。
悠哉贤圣书中过,任多白发未多愁。
中秋喜雨
丁亥秋分后,二日中秋喜,闻明日中雨,
秋来何事不从容,今朝贫病月明中,
久无故友音讯信,幸有南窗去来风。
清风扣牖非因约,皓月伴我未嫌穷。
邻人告以明日雨,病榻笑起柴桑翁。
说《易》
三圣合谋设迷局,惹得众生苦猜疑,
本无谜底糊涂棋,巧言名易弄玄机。
人性如猴本好奇,一入此局性愈迷。
妄解玄妙执大象,恍如听梦遇白痴。
圣人道出真法眼,善易不卜求诸己。
先贤垒起纯青炉,天天大开饼饼席。
南山乐山忒贪吃,一宿化作板桥驴。
说禅
拈花微笑即别传,
熙熙眇瞽乱捕蝉。
芒鞋踏破人间世,铁嘴磨碎卷中言。
骑驴找驴急求索,执柯伐柯苦盘桓。
累世因果昧野狐,三藏空色劳心猿。
德山一棒岂鲁莽,临济大喝何哑然?
俱胝断指尤怒目,赵州吃茶却笑颜。
莞尔山花开似锦,欣然涧水湛如蓝。
安禅何须山共水,说禅岂在默或喧?
悠哉酒肉穿肠过,何苦穷嚼菜根谭!
题画诗
一
画里云山梦里家,自将诗心向天涯,
山人乐得山野静,独立柴门看晚霞。
二
画里云山梦里家,竹篱茅舍烂漫花,
世间多少匆匆客,能得几回看落霞?
三
画里云山梦里家,自将心舍安此崖,
林泉涤尽喧嚣事,残阳如醉天外斜。
四
画里云山梦里家,还傍东篱种瓠瓜,
老妻莫嗔“老穷鬼”,无边风月任咱花!
五
画里云山梦里家,漫开诗书漫品茶,
好风兀自南窗入,可携佳句来相呷
八
画里云山梦里家,风来雨去一任它,
闲坐小窗读周易,溪头破筌筌傻虾。
九
画里云山梦里家,溪头分畦种瓜麻,
山雨夜涨前溪满,清风送我数声蛙。
十
画里云山梦里家,蓬头南窗我睡煞,
万千千万说不尽,垄头顺藤找熟瓜。
跋:去年所画斗方,只自题一残句:“画里云山梦里家”。
今日偶有所得,故录于上,诸君一笑。题山水画
听曲(无调)
声声碎,谁人萧鼓咽残阳?
点点相思,滴滴和血泪。
大漠风尘馕已尽!
蒹葭苍苍,心舟漫漫,
伊人依稀海市蜃楼内!
终生累,谁知滴血子规,衔木精卫,
量此生只为君来,方解此中味!
观书打油一首
前人无心留法书,众生痴贪瞎点_。
狂来一泡臊佛手,春雨洇出几墨猪。
读书一首
才知用时少,故隐南山读,
少时未努力,胸中无成竹。
秉烛知已晚,还看旧时书。
非为功名碌,实开茅塞鲁。
闻鸡自开帙,未劳慈母督。
日中伏案睡,无梦到天姥。
老父爱打趣:睡死一头猪。
哈哈声中醒,拙妻饭早熟。
娇儿初知事,未嫌饭食粗。
有钱只浊富,无书才真无。
野妇爆笑料:巧嘴一笨猪!
本名叫无能,巧言护己秃!
小儿似会意,竟拟八戒哭。
小子敢喷饭,老子打屁股!
老父忙相护,小子敢二虎!
祖父痰嗽道:老子也会武!
哈哈全家乐,笑醒猪圈猪。
缘八首
一
三生石边萱草花,芳心秀蕊自抽芽。
往世依稀隐红楼,前盟模糊见玉匣。
_寐忡忡惊青鸟,悱恻怔怔恨呆瓜。
此来恨饮孟婆少,路窄偏又遇冤家。
二
三生有缘三生偿,因果参破笑无常。
奈何前夜风雨骤,害我穿梭结网忙。
三
卅载风雨卅载雷,今生弃我在河北,
他日杀入阎罗殿,老孙也试判官笔。
四
人家金屋好阿娇,纵然可爱不投桃,
只恨今生脚力弱,来世阆苑看妖娆。
五
有缘即是缘,无缘也是缘,
风来喜般若,云去自涅_。
遗世随尘埃,羽化荡梵天。
休累人间世,莫读秋水篇。
六
有缘即是缘,无缘也是缘,
缘来因风起,缘去随烟散。
倏闻空穴风,旋听乌有谈,
忽然解天道,摇身变枯蝉。
七
乐山居南山,世事雾里观,
负手看浮云,扪虱坐林泉。
闲书虫鸟字,烂说鬼狐言。
欲借囊中物,急急袖遮颜。
八
草草草头诗,了了了了言。
空空非空空,玄玄又玄玄。
是是无是是,念念复念念。
更深无睡意,乱打哑吧禅。
戏作山坡羊二首
一,山坡羊QQ
子曰诗云,七千门人,文章盖世困于陈。定三分,图八阵,枉作了英雄能人。哪如俺闲聊天爽心。忙,君看我;闲,我看君。
二,山坡羊云台山游记2004年夏
云台山高,青天河好,急湍飞瀑危崖峭。云栈小,山路绕,身已涉险枉心跳。哈导游**小旗摇。俊,跟她跑;丑,跟她跑。
南山诊寓
老眼还翻旧苹湖,欲济仁心再悬壶,
可怜世人太痴贪,伤疤少愈争踌躇。
天地浩浩棋局里,众生惶惶车马卒。
日月相推螳臂当,恍如坪收往迹无。
羽扇纶巾空谈笑,日暮途穷枉嚎哭。
六出泥_西蜀路,三顾玷污南阳庐。
乐山怡然温饱乐,南山曳杖看云浮。
或琴或歌或吟啸,且渔且樵且耕读。
绿蚁初熟床头酒,空庖新煮园中蔬。
山径草深迷远客,田园芜杂恋奇书。
夜雨__东坡笋,飘风差参南山竹。
红云疑去桃花岛,白石梦来杏子_。
路闻伯温烧饼歌,归看天罡推背图。
乐山真是糊涂老,天象茫茫岂可数!
笃笃何人又求医?救死扶伤宜神速。
患者大抵伤气血,十药还须九归入。
老夫多年守一方,加来减去本四物。
时人莫笑乐山庸,此方一处如桴鼓。
司药小童背后哂,他也配做俺师父?
我笑小童太小童,老夫大事岂糊涂?
导读:1,苹湖:《苹湖脉诀》,中医古籍,明●李时珍(号苹湖)著。
2,《烧饼歌》:江湖谶语书,相传为明●刘伯温著。
3,《推背图》:江湖谶语书,相传为唐●袁天罡著。
4,“十药九归”中医医学术语。极言中药“当归”于中医处方中应用之广泛。
5,四物:四物汤。方出自宋代裴宗元编纂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血要剂,是补血调经主方。本方由当归(酒炒)、川芎、白芍、熟地黄(酒蒸)四味组成。当归活血为君药,熟地补血为臣药,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为佐药,白芍敛阴养血为使药。全方组合得体,君臣佐使,次序井然,补而不滞,行而不破,补中有散,散中有收。以四物随证加减,可统治寒、热、虚、实诸种血证。
6,司药:中医医学术语,中药店铺抓药者。司,掌管。
村居麦熟儿时故事
2004年初夏
家家轧场家家响,村村枣花村村香。
谁家群蜂穿梭忙?遥闻哎卖小鸡呦,
又是一年麦垅黄。抓窝鹌啦下酒尝!
四君子
一
雪里香消怕染尘,堪恨林逋强和亲。
先生折来何须卜?点点花开带泪痕。
二
一出幽谷坠凡尘,恬恬市井玷芳心,
若因馨香轮俗物,无用之乡为大_。
三
坡翁居必我为邻,我幸此生长伴君。
感君日日殷勤意,更将虚心处凡尘。
四
我爱南山月,皎皎照我心。
幸生东篱下,先得先生吟。
古代丈夫称呼如下:
1、良人。最早时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良人”,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2、郎。所以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
3、郎君。古人认为单音节词似乎太甜腻了,当时大约除了个别人如郑袖,钩弋之流,众多良家妇女们在人前还是羞于叫出口。于是她们就在前头或尾后加一个字变双音词,即"郎"字后面加一个“君”字;在“娘”字后面加一个“子”字,成了表示亲昵的“郎君”,“娘子”。(注:起先,“娘子”一词仅用于青春妙龄的少女。大约到了唐代就成了妻子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郎君”,是对丈夫的雅称,丈夫称妻子为“娘子”,是对妻子的爱称。
4、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在夫妻间的称呼上,由于当时的宫庭中出现了“官家”一词,平民百姓中,于是有了“官人”这一称谓。有的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至今,民间仍对新婚夫妻戏称为“新郎官”、“新娘子”。从这个称呼也可看出随着宋代理学的兴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本文2023-08-07 08:42:5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