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适不适合做中国首都?地理辩论题我是反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北京适不适合做中国首都?地理辩论题我是反方,第1张

你从中国首都应具备的条件方面和应具备的作用出发进行论述,把不利的方面强调一下。还要提前预测一下正方的观点,找出其内在逻辑错误,反驳他。

一下几个方面可以参考:

安全篇

  一,北京离美日军事基地太近。

  二,北京集政治中心、军事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及庞大人口于一体,战时必为敌人最疯狂攻击之地,一旦北京彻底瘫痪,对中国将是最为悲壮的灾难。

  三,北京的环境有利于间谍、恐怖分子的潜伏和活动,不仅对国家安全极为不利,而且大大增加了安全成本。

  四,庞大人口、经济中心及恶劣环境都不利于政治中心的安全优质运转,例如交通堵塞、有利商人行贿、缺水、沙尘暴、通信易受干扰、官员难以自由行动等等。

  经济篇

  一,北京作为首都,国家便投入了过多的钱来经营这个政治中心,各种公路、铁路、空中航线均以北京为中心,不仅使得这个弹丸之地不堪重负,也过多地浪费和消耗了国家有限资源,使得其他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无法获得足够的国家资源投放,是造成国家经济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迁都将调动国家建设资金的分布,新首都的建设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篇

  一,首都为北京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由于首都的效应,外地人口源源不断地进驻北京,使得人口总数早已远远超过了其驮载能力的极限。

  二,首都效应为北京带来了众多的车辆,交通拥堵成为无法根治的痼疾。

  三,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使得北京水资源紧缺,缺水已成为北京人极其头疼的难题。而这恰恰与北京的首都功能密切相关,政府不断加大首都的建设力度将更加恶化缺水趋势。

  四,房地产价格虚高早就超出了北京人的承受能力,高昂的房价为北京人解决住房问题设置了巨大障碍,北京房价的持续高企正是因为首都效应的缘故。

  五,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建规划和工商业的大力发展,严重危及了文化古迹的存在和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地位正在遭受强大的挑战。

  民族篇

  一,由于庞大官僚体系及其家属驻留北京,同时北京又集中了中国最庞大优质的教育资源,于是具有极端歧视和排外倾向的保护北京考生低分录取的政策得以出台并长期执行,不仅造成了人为的教育不平等,而且恶化了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如果首都迁出北京,中央官员们的利益就能直接与北京脱钩,公正平等的高考录取标准就能顺利出台。

二、北京偏处一隅,离国家地理中心太远,特别是离西部民族地区太远,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容易引发民族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意识的改变,人口增长模式会慢慢发展为现代型,人口增长速度会慢慢降低。地球上的资源有限,为了能更好地生存,人们会想办法解决能源问题。还有,大自然也会采取一定措施来调整平衡,毕竟适者生存。

正方代表陈述观点。:我方辩论题目是人口多,增长快好。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人多力量大”,由此看来,人口多,增长快好。正方代表话音刚落,反方代表迫不及待的站起来陈述自己的观点: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都不太多,这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人民的生产水平高,国家就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搞建设,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所以我方认为人口少,人口增长过慢好。在正反两方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我宣布:希望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时间,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能大胆的发言,你可以用讲解、表演、展示资料的方式阐明本组的观点,反驳对方,尽量的说服对方。我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很出色的!刚说完,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说老师我来说,正方:人少,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这样一个国家人口越来越少,国家就会灭亡。

正方:我们人口多,可以建排污工程,可以循环使用各种资源。人口少,劳动力少,干活就辛苦。人口少不好。

反方:人口少,可以发展各种机械化生产,如美国农民人数不到全国总人数的3%,但他们可以生产既能满足本国人们的需要,还可大量的出口粮食。

正方:人口少,没有人来保卫祖国,受到外国的侵略。反方:人口多,房子要得多,占地多,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没地种粮食。

正方:那我们可以用高科技制造粮食,人口少,有地没人种,种出来没人吃。

反方:人多,死了都没地方葬(全班同学大笑)。

正方:现在实行火化不需占地。反方:人多,社会治安乱,打、诈、抢的人多。正方:难道人少的国家就没有社会治安问题吗,美国人口比我国少,他们的枪击事件随处可见,社会治安问题应与一个国家的制度密切相关,与人数的多少关系不大。

反方:人多,找工作困难,就业机会少。

反方:人口多,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都没处住,地球负担不起了。 边说边举起了一幅漫画“地球的母亲”,你们看,地球母亲能承受得了吗? 全班同学为之哗然,教师及时鼓励。

正方也不甘示弱,但由于时间的关系,

教师及时引入第三阶段:从刚才的辩论来看,同学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辩论是有理有据,老师非常高兴。下面我们进行第三轮,总结陈词,由正方两方各选一名代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间一分钟。正方:人口少,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孤单、寂寞,国家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多,我方认为人多,人口增长快好。(全班同学鼓掌)反方:我们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而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为人口多、人口增长快会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育医疗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我方认为,人口少,人口增长慢好。教师:从刚才的辩论赛来说双方不相上下,说得都很有道理,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也认识了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不利之处,由此说明了人口数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人口增长不要过慢,也不要过快。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注入式”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引导着学生进行听说读写一系列实践活动,由于辩论教学强化了意见的分歧,使学生的思维呈发散型,围绕着讨论的问题,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从不同侧面、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进行创造性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中国的人口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质疑: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中国人口的资料。课堂中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

正反双方都找到许多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正方辩论也反驳了上节课有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现在的战争主要是人才和科技的较量,而不是单纯的从数量上的较量”,同时也举例说明了城市中人口多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反方也举例谈到了他们父母有好多亲戚,我们或下一代可能少了,也谈到了以后可能显得孤独。当时,我只觉得学生实在说得太好了,他们不仅动手查找资料,而且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并阐述自己的见解,从而得出结论。在最后,我做了简单的点评,并对优秀辩手提出表扬。同时也对本课难点做了一个归纳:人多人少都有利弊,关键是使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要同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从而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而针对我国的国情而言,应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虽然学生的辩论不象电视大赛那样精彩和专业,但学生的表现相当不错,通过这节辩论课后,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并使他们认识到人多和人少并不是单纯从数量上来说,而更应该从一个国家的国情来看,懂得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比教师自己通过简单的提问和给出资料得出结论效果要好得多。

感,作一次辩论赛是不错的。从知识量来讲,初一学生都是来自各农场,信息量不足,知识量比较少,但有关中国的人口问题听得不算少,进行辩论赛时,深度不够,广度有限。 课前准备:1、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正方辩论题目是:人口多,增长快好,反方辩论题目是:人口少,增长慢好。2、每一方都认真查找资料,准备辩论赛的材料。3、教师辅助,并指导他们辩论的方法。 辩论过程: 教师陈述:辩论过程共分三轮,第一轮正反两方各选一名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间为一分钟;第二轮自由辩论(时间不限);第三轮总结陈词(时间2分钟)。 第一轮:陈述观点。 正方:我方辩论题目是人口多,增长快好。俗话说得好:“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人多力量大”,由此看来,人口多,增长快好。 反方: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都不太多,这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人民的生产水平高,国家就有更多的物力和财力搞建设,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所以我方认为人口少,人口增长过慢好。 教师:正反两方都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得都很有道理,下面进行第二轮自由辩论。正方:人口多,干活不累。反方:人口少,占地少。正方:人口多,劳动力多。反方:人口少,耗费的资源少,人口多,吃得多,拉得多,排放的废弃物多,环境污染严重。正方:我们人口多,可以建排污工程,可以循环使用各种资源。人口少,劳动力少,干活就辛苦。人口少不好。反方:人口少,可以发展各种机械化生产,如美国农民人数不到全国总人数的3%,但他们可以生产既能满足本国人们的需要,还可大量的出口粮食。正方:人口少,没有人来保卫祖国,受到外国的侵略。反方:人口多,房子要得多,占地多,耕地面积越来越少,没地种粮食。正方:那我们可以用高科技制造粮食,人口少,有地没人种,种出来没人吃。反方:人多,死了都没地方葬(全班同学大笑)。正方:现在实行火化不需占地。反方:人多,社会治安乱,打、诈、抢的人多。正方:难道人少的国家就没有社会治安问题吗,美国人口比我国少,他们的枪击事件随处可见,社会治安问题应与一个国家的制度密切相关,与人数的多少关系不大。反方:人多,找工作困难,就业机会少。正方:人少,人口增长过慢或负增长,这样一个国家人口越来越少,国家就会灭亡。反方:人口多,人口增长过快,地球上都没处住,地球负担不起了。 边说边举起了一幅漫画“地球的母亲”,你们看,地球母亲能承受得了吗? 全班同学为之哗然,教师及时鼓励。正方也不甘示弱,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教师及时引入第三阶段:从刚才的辩论来看,同学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辩论是有理有据,老师非常高兴。下面我们进行第三轮,总结陈词,由正方两方各选一名代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间一分钟。正方:人口少,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如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孤单、寂寞,国家用于养老的费用增多,我方认为人多,人口增长快好。(全班同学鼓掌)反方:我们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而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因为人口多、人口增长快会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教育医疗条件差等一系列问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我方认为,人口少,人口增长慢好。教师:从刚才的辩论赛来说双方不相上下,说得都很有道理,同学们不仅理解了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也认识了人口过少,增长过慢带来的不利之处,由此说明了人口数量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人口增长不要过慢,也不要过快。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

这个题目怎么辩论啊。都是早有定论了。

西部大部分地区的贫困属于生态性贫困,也就是说当地的生态条件根本就不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西部的生态环境本来就脆弱,再加上人类几千年来对自然无止境得掠夺,才会造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的西部保护还来不及还要去人为开发。我不相信在***治下,西部开发会有科学的规划和实施。历史会证明,所谓的西部大开发必会成为西部大破坏。

天作孽尤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

  长江(Changjiang River),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另有相关文学作品以此为名,也作为人名被使用。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江湖众多,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

  庞大的水系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221米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0 个省、市、自治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

  长江有数以千计的支流,它们大致呈南、北辐射状,延伸到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8个省、自治区。干支流构成庞大水系,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5强;此外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主要支流表 河 名 河 长

  (公里)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

  (立方米/秒) 年径流量

  (亿立方米)

  雅砻江 1571 128444 1810 571

  大渡河 1155 90700 1570 495

  岷 江 735 135000 2850 877

  嘉陵江 1120 160000 2120 710

  乌 江 1037 87920 1650 508

  沅 江 1022 89163 2170 667

  湘 江 844 94660 2370 653

  汉 江 1577 159000 1710 511

  赣 江 751 83500 2130 675

  注:岷江除河长外含大渡河

  长江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者437条,超过3000平方公里者170条,超过10000平方公里者49条。

  长江年入海水量近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河流径流量26380亿立方米的37%,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20倍;上表所列各大支流的水量大都超过黄河。

  根据河流的水文、地理特征,长江从江源至湖北宜昌称为上游,长4512公里;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为中游,长938公里;湖口至长江口称为下游,长850公里。

  长江上游穿过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川鄂山地,先后接纳了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诸水,形成为河床坡降较大而水流湍急的峡谷型河段;中游流经两湖平原,两岸地势低洼,湖泊密布,又有洞庭湖、汉江、鄱阳湖三大水系注入,则变为河道宽阔、水流较缓而水量浩瀚的平原型河段;下游通过皖苏平原,河道益宽,但无大支流入汇,且受海潮顶托,称为平原感潮型河段。

  这不同的河谷,如网的支流,多样的地形,便构成了长江流域多姿多采的地貌。

  富饶的资源

  长江流域面积辽阔,天然条件优越、多样,故我国南北物产各种资源尽有,且多占全国之大宗。

  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人均水资源2850立方米,每亩耕地占有水资源2700立方米,均高于全国水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主要分布于上游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乌江、长江三峡段,以及中游的清江、沅江、汉江、赣江上。若与世界各国比,仅略少于巴西(12万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

  (万kW) 年发电量

  (万kW·h) 电量所占比重

  (%)

  全 流 域 19724 10275 100

  干 流

  其中:宜宾以上

  宜宾至宜昌 9066

  5891

  3174 4723

  3234

  1489 460

  315

  145

  支 流

  其中:宜宾以上

  宜宾至宜昌

  宜昌以下 10658

  3000

  5010

  2649 5552

  1807

  2614

  1131 540

  176

  254

  110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运河共同组成我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宾,下至长江口(云南维西至宜宾825公里河段尚可分段通航)。支流航道700余条,主要支航50余条,以下游之太湖水系最为发达。干支流水运中心为重庆、武汉、长沙、南昌、芜湖和上海等6大港口。与世界各国比,长江水系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40%,水稻产量占全国的70%,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以上。耕地95%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中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巢湖区和太湖区,都是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1/4。主要林区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仅次于东北林区;经济林则居全国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树、柑桔、竹林等最为著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群落、物种和数量在我国七大流域中多占首位。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如水杉、银杉、珙桐;硕果仅存的珍禽异——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锷、朱缳等驰名中外,多属长江流域特有。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可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现有水面约13亿亩,接近全国淡水总面积的1/2,其中可供养殖的约5000万亩。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为全国淡水鱼种的39%,其中鲤科占半数以上,主要经济鱼类60多种。产区主要在中下游水域,目前渔业以淡水人工养殖为主,天然捕捞量不高。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各类矿产中储量80%以上的有钒、钛、汞、磷、萤石、芒硝、石棉等;占50%以上的有铜、钨、锑、铋、锰、高岭土、天然气等。全国11个大型锰矿、8大铜矿,长江流域分别占有5处、3处;湖南、江西的钨矿,湖南的锑矿,湖北的磷矿,均居全国之首。流域内煤矿储量少,仅占全国的77%,主要集中于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盘水煤矿居全国第三位。

  旅游资源——长江流域幅员广大,历史悠久,景观纷呈,旅游资源富甲全国。昆明、成都、重庆、南京、杨州、镇江、苏州、江陵、武汉、上海、杭州、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九华山、黄山、庐山、太湖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严重的水旱灾害

  长江自汉至清2000年间共约发生洪水灾害200多次,平均10年一次,而且近代有日益加剧的趋势。据历史洪水调查,自1153年(南宋绍兴二十三年)至今的840年间,宜昌发生过30余次大水,其中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是23次,超过7万立方米/秒者19次,超过8万立方米/秒的洪水年份有8次。例如:1153年、1227年、1560年、1788年、1849年、1860年、1870年、1905年、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1870年,这次洪水在宜昌的最大洪峰流量竟高达105万立方米/秒!由于这些洪水往往来自川江,而出三峡后进入中游平原,首当其冲的荆江河段的洪水安全泄量只有6万立方米/秒,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又特别低洼,故荆江两岸堤防最易溃口成灾。

  长江干支流每年5月入汛,7、8份进入主汛期,至10月起逐渐消退,转入枯水期。各支流入汛时间有前有后,一般是中下游水系早于上游水系。致灾水情大致有下述情况:一种是中下游水小,上游水大,在上游河谷两岸造成水灾;一种是上游水势特大,除在当地成灾外,还危害长江中游,尤其是荆江河段;一种是上游与中下游洪水遭遇并发,造成全江性灾害。

  一些支流如上游水系的岷江、沱江、嘉陵江和中下游水系的清江、洞庭湖“四水”、汉江、鄱阳湖“五水”和太湖诸水的中下游河段或滨湖水网地区所出现的水灾,属于区域性水灾,范围终究有限。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人口密集的工农业区,在这一带发生的水灾,损失往往最为严重。

  水灾如何防御?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即解放以前,还是水来土挡,全靠堤防。长江干支流堤防共有3300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约3000公里。由于水灾的主要成因是洪水量大、河道宣泄能力有限,所以尽管堤防不断修筑仍不免溃口。

  以现在国家确保、长江最重要的荆江大堤为例,它从1497年(明弘治十年)至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的352年里,溃口24次;其中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溃口20多处。1931年长江发生流域性水灾,荆江大堤及中下游其他堤防广泛溃口,中下游平原受灾田地5090万亩,灾民2288万人,死亡142万人,曾成为举世震惊的大灾难!

  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田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万人!

  1954年长江中下游平原又发生特大水灾,尽管采用工程分洪和扒口分洪措施,牺牲局部保全大局,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其他堤防仍多处溃口,受灾田地多达4755万亩,灾民1888万人,死亡35万人。

  长江流域的旱灾也很严重,几乎流域各地的丘陵区都有不同的旱灾。近三百多年来的大旱年,如1646——1649年四川境内的连年大旱;1785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1924——1925年贵州省大旱,以及1934年中下游各省的大旱,都是赤地千里,一片荒芜,饿殍盈野。灾情都不亚于水灾!

  这些地区的抗旱措施,历来靠乡民自办的塘堰沟渠,引水范围甚小,而且只能应付一般旱情,官办较大规模的灌区,如都江堰、汉中、南阳、太湖等地的古、近代灌区则为数甚少,无补于大局。

晕···

你也来着找啊···

曾经,“地大物博”是我们几代人引以为豪的民族记忆,现如今,“地大物博”却已然成了真实的谎言,“地大物不博”才是现实写照,因此有政协委员呼吁“地大物博”论退出中小学课本。诚然,沈委员言之不谬,我们对此不能不警思。

我国到底地大不大?按绝对面积来说不可谓不大,但人均面积则趋于很小。同理,即便风物再丰渥,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均分之下,立马变为“不博”。既如此,能够承认“地大物不博”就是自省,而呼吁“地大物博”退出课本则是明智。毕竟,一味沉浸于虚幻的迷梦里,就是愚不可及的悲哀和无知。然而,“地大物博”退出课本还不够,因为“地大物博”退出课本并不等同于国人就有危机意识,更不代表国人就会践行节约。近年来,随着中央倡导经济发展模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应该说,已有一部分国人已经有了“地大物不博”的心理体验,但体验归体验,他们并没有厉行节约。

更值得忧思的是,还有许多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地不大物不博”,更没有认识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后果。早在1968年4月,数十家科学家、人类学家和经济学家等齐聚罗马,探究环境退化、经济混乱等人类困境,这就是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在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郑重指出,不可再生资源的贮存已经能够知道是有限的并且还在减少,我们的地球在空间上也是有限的。时隔近40年,某些国人仍缺乏危机意识,这不能不让人忧心。

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和资源的冲突尤为激烈。科学家宋健认为,如果在百年左右时间里,我们饮食水平要达到美国和法国目前水平的话,那么我国理想人口数量就该在68亿以下。可现实是,我们人口日趋增多,有效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大物博”逐渐被“地少人多”所替代。尤让人尴尬的是,据国家能源研究所估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很低。如果生产100万美元的产品,中国需要花费的能源是美国生产同样产品耗费能源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

因此,“地大物博”退出课本的同时,我们必须蹈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实现发展方式和资源环境的和谐。前提即是要否决先谋发展后治污染的歧途。经济学家沃森认为,落后国家由于发展较迟,往往模仿发达国家的模式:一是模仿制度;一是模仿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对于我们这个资源短缺的国度,当然不能跟随西方某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此外,在打造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每个国人都应身体力行厉行节约,而不是铺张浪费。正如甘地所言:“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添满每个人的愚壑。”

呼吁“地大物博”退出课本,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是国人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也是对当初盲目乐观的反省。但是知易行难,如何让厉行节约根植每个国人心中,并能躬行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风水这类是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只要有真口诀,基础跟天赋相对要求没预测数术那么高。一个普通人只要肯学,花费个几天时间就能学全,剩下的就是实践验证。

知识不等于技能,技能不等于智慧。风水奇门,不需要任何天赋,只需要普通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就够了。风水奇门派系众多,各家学说矛盾之处很多,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是不是百分百对,什么情况下不对等等。仅仅知道皮毛,就是多一个谈资而已,没有用。如果成为风水专业,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一般人也没有时间,没有钱去考察知识是否是正确的,所以,大多数人,不适合学习风水。

可以说此类风水书籍不容易查找,因为有些罕见的风水书籍我仅在 古籍阁 见过,其它的地方根本没有,另外就是 易半仙 好像还有少量的罕见风水书籍,其它的常见的风水书籍就容易找了

如果你真的对风水有兴趣推荐看看下面这些比较出名的风水书籍目录:

《地理全书洞林照胆经》,《地理全书》《地理全书》《地理青影玉尺度金针集》《地理妙决》

《地理妙法精决》,《地理秘录》《地理秘本》《地理理气吉断决》《地理金不换》

《地理家传阴阳经》《地理家宝手抄本》,《地理或问》,《地理归宗》《地理归要》《地理大全青乌集》《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六掌秘本》《杨救贫-七十二局批注》《杨公祖师心法》,《杨公真传龙脉经》

《杨公造葬地理秘决》《杨公造命地学秘决》《杨公逸民加补五章歌》,《杨公玄空风水活法》

《寻龙点穴家传手抄秘本》《玄微二十四定局》《玄空真解刘湘樵著古本》《玄空真解》

《玄空河洛先天心法秘决》《玄空大卦挨星密旨全书》《玄空大卦挨星密旨全书》

《堪舆完孝录》《形气得一全书》《形峦神断书》《形家五要正编》《星斗秘传-看穿石》

《新镌徐氏家罗经顶门针》《谢氏地理真传》《谢氏地理真传》《消砂经》《五要奇书》

《吴驾葬坟略考》《王公阳宅神断》《王公断宅》,《万栢-形家五要正编》

《天心正运手抄本》《天井放水要诀》《天机贯旨地理秘诀红经》《谈氏三元地理大玄空》

《四十八局图说》《四大局》《水书字典》《水法藏》《水法藏》《手抄三合秘籍》

《水秘密决》《三元地理水气远挨星图决》《三合风水》《三合派地理青经》

《三合兴国手抄本》《日景罗经》,《子须知》手抄本《清刻本阳宅精粹》,《青经》

《青宝照天玉决》,《落星手抄星宿推《常星》,《遁大全》,《钦天监新选地理辩论》

《乾坤整度》《紫微星缺四卷全》清代抄本《诸星起例》《重镌官板阳宅大全》

《正宗天心正运》《正宗三合二十四至宝全书》《正三元杨公祖师心法》

《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峦头歌括》《张九仪仪度六王择日要决》《宅运吉断》《宅大成》

《宅经葬书葬经》《释地理水海》《增订阳宅井明》《泽被生民》,《葬经翼》

《葬法百验新书》《运气总论》《运气易览》《于鸡仪水秘密决》《平阳地理玉函经》

《明代风水堪舆峦头派理论合集3册》《民间真地理黄金抄本》,《民间三合总结》

《民间风水手抄本》《秘传造葬制煞作法》《秘传阳宅望门断》《秘抄本地理》

《秘抄本地理佚名撰》《秘本阳宅望门断》《密抄本地理》《峦头指迷8卷》《楼宇宝鉴》

《龙缠度真本》《六十四卦理气抄本》《伯温白猿风水雨面》《刘化庆杨公风水符咒》

《刘国师地理真传》《刘公五星正变与歇砂图注》《择录先贤地理要诀》《廖家厚地理砂水》

《廖公秘传拨砂经》《历代地理指学图》《理气正宗》《李三庆手抄地理秘本》

《理气心印传》《赖公廿四水得失章》《赖布衣葬坟略考》《相法指南秘要》

《手抄本江西地理秘决》,《沈氏玄空学》《沈氏玄空学》《水真崇》《九天玄女青海角经》

《三僚杨公祠秘决水法手抄本》《三僚杨公祠秘诀水法手抄本》《金马玉堂宝鉴》

《绘图阳宅十集成》《二十四入宅择日》《地理五诀》《地理四秘全书》《地理金》

《地理麦金》《地理金》《地理麦金》《地理黄金屋》《地理大全》《地理大全》

《形势大照图史公水法》《阴宅风水经》《阴阳秘决手抄本》,《堪奥一览》,《堪奥图》

《东国地理秘决》《点穴家传手抄秘本》《地舆厘度》《地学铁骨秘》《地学精华》

《地理龙峡砂穴气脉》《地理左沟家传》《地理字字金抄本》《地理字字金》

《抄本地理直指原真大全》,《地理正宗乾》,《地理正宗坤》《地理正经》《地理葬法金不换》

《地理元空法鉴》《地理阴阳决》《地理要览》,《地理演会》《地理心法秘要阳宅演局》

《地理新法明论》《地理五诀古籍版》《地理五诀辨正》四卷《地理统一全书》《地理铁案》

《地理四真全书》《地理水法全成》《地理枢要》《地理三字经峦头篇》

《地理三字经拔砂筒》《地理三合秘书》,《地理冰海》《地理辨正得一说》,《地理辨正参解》

《地理便览》《抄本二十四立向线法大全》,《插泥剑地理玉钥匙》,《参两正义》

《卜居秘髓图解》《宝颜堂秘笈》《白猿图说》《八宅周书》,《八宅派三元通天照水经》

《八宅明镜》《八宅风水秘传》《安龙拐阳经书》,《安居金镜八卷》,《挨星晨解一夜仙》

《挨星秘本+三元玄空秘本》《名墓点穴立向秘决图说》《杨公呼龙点六秘决》

《杨公先师救妙全集》《杨公十八忌玄空经房煞》《杨公三元造葬秘笈》

《杨公妙传实用秘决》《杨公秘传阴阳二宅开门放水经》《杨公进神水法148局详解》

《杨公二十四龙运吉》《杨公地理辞典》《阳宅要决》《阳宅形煞真传》《阳宅统楷》

《阳宅十书》《阳宅大成》《严陵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峦》严陵张九仪增释地理琢玉斧》

《堪奥说原》《九星吊替及论廿四龙》《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决》《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决》

《荆楚派玄空决》《锦绣经地理直指例》《锦秀经地理直指例》《金志安金氏地学粹编》

《金书秘奥钞本》《金氏地学粹编卷》《蒋徒传天玉经补注》,

《需大鸡真传阳宅天地卷合订本》《蒋大鸡阳宅要决图说》《蒋大鸡三元奥秘手抄本》

《家传天星秘本》《家传三元三合风水抄本》,《家传挨星秘本+三元玄空秘本》《夹竹梅花》

《纪理未学》,《纪理末学》《皇极经世书解》,《黄一凤玄髓经注解》,《黄一凤日子格》

《红经精解》,《红经精解》《洪武大定地理禁书》,《黑经》,《振龙经真义》

《韩古本地理五诀》《古三坟书》《古本罗经适解》《鲦州祖传黄妙应至宝二十四各向水》

《甘时望天星秘窍》《风水堪奥经典天玉经解》《分金论》,《二十四头化作四十八局用法》

《二十四水法贵格》,《二十四精论诀》《萤绳遇水法炼金》

孔子说的很对,一个人在聪明,也不能低的过很多人的聪明,一个人的智慧,永远是一个人的,大家得智慧加在一起一定会比一个人的多,有句古话叫做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就是这个意思,诸葛亮多聪明的一个人,也抵不过三个臭皮匠,中国有好多知识的渊博,古籍理念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好好的学习吧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