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作璋的个人履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2收藏

安作璋的个人履历,第1张

安作璋先生,汉族,中共党员,1927年生于山东省曹县。1951年毕业于齐鲁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山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和山东地方志学会副会长等职务。

他在秦汉史、中国古代史、历史文献学、山东地方史,齐鲁文化史、中国运河文化史等领域均有独特贡献。1978年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1988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首批拔尖人才”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7年荣获首届山东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是5位获此殊荣的著名学者之一。

安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从事秦汉史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著名史学家,其论著曾受到史学大师郭沫若先生的赞赏,被日本学者誉为“秦汉史之大家”。

从20世纪80年代始,安先生践行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治史思想,主张治史贵在乎通,其研究范围逐步拓展到通史、地方史、文化史、文献学等领域,筚路蓝缕,建树破丰,终于成为一代史学大家。

主要著作有:《汉史初探》、《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班固评传》、《秦汉农民战争史料汇编》、《秦汉官制史稿》(合著)、《秦汉官吏法研究》(合著)、《学史集》、《秦始皇帝大传》(合著)、《刘邦评传》(合著,后增订为《汉高帝大传》)、《汉武帝大传》(合著)、《汉光武帝大传》(合著)等,其中6部由中华书局出版。

主编《中国史简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秦汉史》(合著)、《山东通史》(600多万字)、《齐鲁文化通史》(合编,350万字)、《中国运河文化史》(195万字)、《济南通史》(300多万字)、《经世大典》、《中国通史·秦汉卷》(合作)、《中国吏部研究》、《治国方略丛书》(5册)、《郑玄集》(上下册)、《郝懿行集》(7册)、《山左名贤遗书》(20种)等。此外,发表论文百余篇。

获奖代表作:《秦汉官制史稿》被学界评价为“不仅填补了断代官制史方面的空白,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开拓,它的出版在中国官制史研究的漫长过程中树立了又一块新的里程碑”,198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刘邦评传》被学界评价为“不仅是刘邦个人的传记,而且还是一部翔实的西汉开国史”,“其中不少人,可以说是在司马迁、班固为他们作传后第一次对他们作了科学的评述”,1991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山东通史》被学界评价为“地方史研究中的开创之作,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突出成果”,1996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

安作璋先生是国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名字和生平事迹已被收入《中国名人大词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大词典》等多种传记、词书中,深受国内外学人的尊敬,被誉为“秦汉史之大家”。

1989年10月,他应日本关西大学和学术振兴会的邀请,赴日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讲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在“日本秦汉史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作了有关秦汉史研究的学术报告。他的精辟的见解和渊博的学识使许多日本学者为之折服,在日本史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安老目前除了继续培养博士生以外,仍旧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此外,安老也喜欢书法,其书法典雅隽秀,带有书卷气,日本学者视若珍品,但他从不轻易示人,亦不轻易为人题签,认为自己的书法只是一种自我陶冶,不足为他人道也。虽然他的双腿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但他的足迹却留在了黄河上下、长江南北。

他登过河南的嵩山、安徽的黄山、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以及山东的泰山、崂山。他也到过许多历史名城和古代遗址。这对于一个举步维艰的人来说,当然不是什么游山玩水,而主要是借此开拓胸怀,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历史的格言,也是安老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2007年“安作璋教授从事历史研究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座谈会”召开

更新时间:2018-08-06 14:11

高敏(19260630~20140108)曾士峨简介,男,1927年7月生,湖南桃江县人, 党员。1949年考入湖南大学历史本科研习历史科学,后转入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学习,1958年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导师为唐长孺教授。曾任郑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河南省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战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等。2014年1月8日上午7时,高敏教授在河南郑州去世,享年88岁。

中文名:高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桃江县

出生日期:1927年7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曾任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河南省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秦汉史学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及中国唐史学会顾问,曾获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及国务院津贴享受者等荣誉称号。

《云梦秦简初探》及《增订本》

《秦汉史论集》

《秦汉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

《中国古代史导读》(合作)

《魏晋南北朝兵制研究》

《简牍研究入门》

《秦汉史探讨》

《睡虎地秦简初探》曾士峨简介,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3月。

《南北史掇琐》,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7月。

《魏晋南北朝史发微》,中华书局,2005年1月。

《中华古史求索集》,中华书局,2005年5月。

《长沙走马楼简牍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南北史考索》,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4月。

1、《中国经济通史,魏晋南北朝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8月。

此外还主编了多卷本《中国通史·秦汉卷》、《奸臣传》、《隐士传》、《诸葛亮的故事》等,先后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六十余篇。

其论著先后获得国家级奖两次,国家教委全国高校文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两次,省级一等奖六次和二等奖四次。1986年被河南省教委评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1989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0年获河南省首批优秀专家称号、被中央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 特殊津贴。曾入编《中国当代名人录》、《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大辞典》等。

1.《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983年再版(1982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秦国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1985年再版。

3.《中国古代史》(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简犊概述》,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台湾谷风出版社1987年版。

5.《秦汉社会文明》(合著),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台湾谷风出版社1990年版,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再版。

6.《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秦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年版。

8.《法与中国社会》,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9.《秦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10.《秦汉简史》(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1.《吕不韦传》,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新编秦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13.《秦汉史》,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

14.《长江文化史》(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学术论文及其他学术文章

1.《批判〈中国田赋史〉》,《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年第3期。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究竟何时形成》,《学术月刊》1963年第3期。

3.《怎样看待农民战争的“伪降”》,《人民日报》1964年8月19日。

4.《略论社文秀之死》,《历史教学》1964年。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发现和利用》,《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年第1期。

6.《秦人早期历史探索》,《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1期。

7.《试论商勒变法成功的原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第2期。

8.《井田和爰田》,《人文杂志》1979年第1期。

9.《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法律制度》,《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

10.《秦国封建社会各阶级分析——读〈睡虎地秦墓竹简〉札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

11.《“隶臣妾”辨》,《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

12.《日本僧人灵仙对中国佛典翻译的贡献》,《史学月刊》1980年第2期。

13.(秦国华阳夫人考),(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期。

14.《悼念陈直教授》,《考古》1980年第5期。

15.《秦公钟、铸铭文释读中的一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6期。

16.《论秦穆公》(合作),《考占与文物》1980年第6期。

17.《古代法制杂谈》,《随笔》1980年第11期。

18.《秦起源于东方和西迁情况初探》,《求索》1981年第4期。

19.《萧将军瓦和前将军萧望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20.《秦国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特点》,《中国古史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秦汉史论丛)第1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1.《秦代法律制度初探》,《法律史论丛》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2.《汉甘泉宫瓦当文字考释》,《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4期。

23.《秦汉史研究综述》,《中国历史学年鉴1981》,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4.《论汉代“奴婢”不是奴隶》,《学术月刊》1982年第3期。

25.(周公东征与嬴姓西迁),《文史知识》1982年第11期。

26.《支那称谓问题》,《人文杂志》1982年第3期。

27.《论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的地位》,《人文杂志》1982年第5期。

28.《春秋时期秦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先秦史论文集》,人文杂志专刊,1982年。

29.《青川秦墓木牍内容探讨》,《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6期。

30.《陈直传》,《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1.《秦代官爵制度变化的奥秘》,《光明日报》1983年5月25日;《〈史学〉论文选》(光明日报专刊丛书,光明日报社1984年版)。

32.《从云梦秦简看秦代的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史论文选》(第一分册),北京政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

33.《汉代法律管窥》,《中国古代史论丛》1983年第1辑,福建人民出版社。

34.《怎样看待农民战争中的“伪降”》(合作),《关于李秀成评价问题参考资料》,辽宁省社会科学学会、辽宁省历史学会。

35.《秦代中央官制简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36.《秦汉时代的丞相和御史(居延汉简解读笔记)》,《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37.《“隶臣妾”并非奴隶》,《历史论丛》,齐鲁书社1983年版。

38.《秦汉时代的市政》,《历史教学问题》1983年第5期。

39.《1983年秦汉史研究概况》,《光明日报》1984年3月21日。

40.《秦汉史研究综述》,《中国历史学年鉴1984》,人民出版社版社1984年版。

41.《中国历史的魁力》,《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84年第2期。

42.《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产生的两条途径》,《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1985年获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3.《秦佣发式和阴阳五行》,《文博》1984年第3期。

44.《怎样学习秦汉史》,《怎样学习中国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5.《怎样理解文明这个概念》,《人文杂志》1984年第3期。

46.《秦汉文明发展的特点》,《学习月刊》1984年第10期。

47.《研究古代史亦应重视信息》,《光明日报》1984年10月10日。

48.《理财家桑弘羊》,《天水师专学报》1984年第6期。

49.《秦涌之谜》,《文博》1985年第1期。

50.《张汤评传》,《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

51.《秦尚水德无可置疑》,《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2期。

52.《三辨“隶臣妾”:兼谈历史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学术月刊》1985年第9期。

53.《刘向》,《中国史学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4.《范晔》,《中国史学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5.《日本学者对中国简牍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5年第12期。

56.《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研究生能力培养探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57.《写在竹片木板上的历史资料——介绍我国秦汉简犊》,《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86年第1期。

58.《历史的经验与现行的政策——兼论〈论秦的兴亡及其知识分子政策〉》,《社会科学评论》1986年第1期。

59.《秦涌主题何处觅:〈秦涌之谜〉之二》,《文博》1986年第2期。

60.《〈三国演义〉中丰富生动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吗?》,《文史知识》1986年第4期。

61.《日书:秦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合作),《文博》1986年第5期。

62.《中国出士简研究近况》,《史滴》第7号(日本早稻田大学1986年)。

63.《西安古代军阵研究》,China Daily Jan.26,1987。

64.《〈居延汉简研究〉评价》,《光明日报》1987年3月4日。

65.《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的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66.《汉唐寺院经济研究的精华:介绍何兹全主编〈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光明日报》1987年7月22日。

67.《评〈五十年来汉唐寺院经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8.《以君主意志为法权的秦法》,《学术月刊》1987年第2期。

69.《如何学好秦汉史》,《中外历史》1987年第3期。

70.《如何理解“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光明日报》1987年7月14日。

71.《陈直(居延汉简研究)评介:兼谈历史研究的方法》,《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72.《中国秦汉史研究近况と展望》,[日本]《古代文化》1988年第2期。

73.《秦人的开拓精神和秦国的开放改革》,《陕西日报》1988年5月11 日。

74.《秦人观与中国的统一》,《人文杂志》1988年第2期。

75.《曲径通幽处,高楼望路时:评价当前简牍〈日书〉研究状况》,《文博》1988年第3期。

76.《秦陵墓上石刻探微》(合作),《宝鸡师院学报》1988年第2期;《秦始皇陵兵马涌博物馆论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77.《秦赵同源新证》,《河北学刊》1988年第3期。

78.《国家与社会的统———与唐德刚教授隔洋对话》,(社会科学评论)1988年第4期。

79.《涌魂惊窘宇,歌舞颂强秦——评舞剧〈秦涌魂〉》,《西安戏剧》1988年第1期。

80.《汉长安城的未央宫》,《旅游博览》1988年第2期。

81.《〈中国版刻综录〉简介》,《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第197期(1988年 9月)。

82.《秦涌的价值》,《秦陵秦诵研究动态》1989年第1期。

83.《秦佣效应和秦文化的整合》,《文博》1989年第4期。

84.《西汉时代生产关系的特点》,《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2期。

85.《秦王朝统一后的社会各阶级》,《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2期。

86.《中国人学者によるの[日书]研究の现状》,《史滴》第11号(日本早稻田大学1990年)。

87.《西汉戊己校尉考》,《历史研究》1990年第2期。

88.《咸阳古道音尘绝: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介绍》,《中国历史教学参考》1991年互、2期。

89.《中国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与婚姻家庭: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说起》,(学术月刊)1991年第2期。

90.《秦汉政策生活中的神秘主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91.《“考察之功”与“独断之学’》,《光明日报》1992年2月26日。

92.《秦简〈日书〉校补》,《文博》1992年第1期。

93.《评何兹全教授〈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3期。

94.《朱雀楼札记》,《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5.《〈尉缭子〉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研究》,《秦文化论丛》第2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6.《台湾秦汉史学者研究概况》,《秦陵秦佣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

97.《〈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

98.《从放马滩〈日书〉(甲种)再论秦文化的特点》,《简帛研究》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99.《我的两部〈秦汉史〉》,《深圳特区报》1994年7月9日。

100.《将我的思想和情感灌注到秦汉史研究中》,《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101.《求长生而致短命——秦始皇死因考》(合作),《秦文化论丛》第3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02.《秦始皇的恚恨》,《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

103.《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学术月刊》1994年第7期。

104.《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求是学刊》1994年第3期。

105.《会稽*风考》,《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

106.《一孔之见,借以续貂》,《秦文化论丛》第4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7.《西汉史研究的又一硕果:〈汉人秘史〉(〈西汉兴亡史〉)序》,《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108.《千年难解始皇谜:评〈秦始皇帝评传〉》,(文博)1996年第5期。

109.《汉乐府〈焦仲卿妻〉的爱情悲剧及中国古代官吏的休假制度),《中国上古秦汉学会通讯》第3期,台北,1997年6月

先推荐个难度不大,不过好评不错的学习。南京师范大学。

050104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方向:

1先秦两汉文献研究

2古籍整理与研究

3敦煌文献研究 

导师:赵生群 黄 征 

考试科目:①英语或日语②中国古典文献学③古代汉语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④政治⑤古文献基础知识⑥中国文化史知识

赵生群和黄征两位都是教授,赵生群教授还是很牛的。

另外个大牛院校就是南大,南大考古、中国史都相当不错,水涛教授全国闻名。

专业代码 060200 专业名称 中国史 招生人数 38

研究方向 A组:01先秦社会与历史文化02秦汉史03魏晋南北朝史04隋唐五代史05宋元史06明清史07历史地理与地名学08中外关系史 B组:09中国思想史 C组:10中国近现代社会史11中华民国史1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3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史14中国现代化研究15当代中国研究16台港澳事务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65法语③313历史学基础 复试:A组:①中国古代史②综合面试;B组:①中国思想史②综合面试;C组:①中国近现代史②综合面试

参考书目 A组:《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一、二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B组:《中国思想史》张岂之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C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中国现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编中国通史》第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

备 注 不接受单独考试。A组招生12名;B组由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负责招生,单独排名,招生3名,联系电话:83592758;C组招生23名。

专业代码 060100 专业名称 考古学 招生人数 12

研究方向 01古文字学02旧石器时代考古03新石器时代考古04商周考古05战国秦汉考古06魏晋南北朝考古07隋唐考古08文化人类学09宋元明考古10东方建筑11文化遗产研究12古代陶瓷13文物学14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63考古学基础 复试:①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②综合面试

参考书目 《中国通史教程》姜义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1949-1999)》文物出版社。《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备 注 可接收我校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考生。

当然北大更牛了。。

具体的院校选择,其实你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比如城市比如学校气氛,先确定个大得范围,然后在这个范围内筛选古籍文献专业强势的学校,不过一般都称为古典文献吧。

有什么问题你可以追问我。我尽力答复,呵呵。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