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考研通过率怎么样?? 这学校的计算机系好不好??
青海民族大学考研通过率还是可以的,学校的计算机系也挺不错的,值得报考。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
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
学校简介
学校分东序、西昆、文实、博雅、凤凰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149097余亩,建筑面积46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4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9亿元;馆藏图书31352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7万册),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
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 380 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图书106册,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最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最多的高校。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以及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青海民族大学——学校简介
人口:约3万人
人口密度:1人/km2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总人口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17毫米。
1985年,全县设5乡1区2镇: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以及祁曼区、依吞布拉克镇和若羌镇。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米兰36团场。1985年末,若羌地区总人口为26852人,全县平均第平方公里013人,为全国面积最大而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县属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兵团农场以汉族为主,境内还有回、东乡、满、塔塔尔、哈萨克、藏、黎、苗、瑶共11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10130人,占3772%;汉族16189人,占6029%;回族449人,占167%;其他民族84人,共占03%。
县城若羌镇,位于县境中部,城镇面积24平方公里,1985年有1272户,5263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区划
若羌县辖1个区公所(祁曼区工所),3个镇、5个乡:若羌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克乡。境内有三十六团场。
地理
若羌县全县山地占295%,戈壁地占2978%,荒地占1261%,沙漠占278%,湖泊占054%,耕地占002%。全县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整个地貌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南部山区,国家在此圈划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县内的主要牧业基地;中部冲积平原,分为瓦石峡、若羌县城、米兰三块各自呈点状分布的绿洲,为农业种植区东北部为罗布泊风蚀湖积平原与库姆塔格沙漠西北部为塔克拉玛干冲积沙漠平原。沿塔里木河与车尔臣河下游的河漫滩、河阶地广阔地带,生长着天然胡杨林、红柳、梭梭、芦苇等乔木、灌木、草荒漠植被,是若羌县的平原林牧区,形成一条横贯南北长达160余公里、宽约5~10公里的著名荒漠天然绿色走廊,阻止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的合拢,保证了塔里木东南缘交通干线的畅通。
县境内最高点为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点为罗布泊洼地,海拔780米。气候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7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93天,全年盛行东北风,8级以上大风平均369天。
若羌地域广阔,有得天独厚的荒漠乔木、灌木、胡杨林84万亩,各类天然草场1700亩,宜用荒地19182亩,农区可耕地72万亩。境内有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4条,地表水总径流量达1176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的有若羌河、瓦石峡河、米兰河,其中若、瓦二河为若羌县所用,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在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40余种:石棉、玉石、石膏、水晶、黄金、云母、铁、铜、铅、锌、铬、铍、锂、煤、钾盐、芒硝、天然碱、蛇纹岩等。在矿藏中,尤以石棉为著,蕴藏量大,易开发,为国内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现已探明开采的矿床储量就达4000余万吨,而且品位高,质量好,深受国内用户的欢迎。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兽类有野牦牛、野骆驼、野驴、藏羚、马鹿、岩羊、盘羊等49种;鸟类有黑颈鹤、黑鹤、金雕、藏雪鸡、秃鹫、环颈雉、金眶鸽、红鹬等92种,其中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鸟类达52种。野生植物有麻黄、野**、雪莲、莎草、禾草、针茅、芦苇、罗布麻、甘草等250余种。农作物品种也较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油料作物有大麻、油葵、红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黄豆、瓜类、水果、蔬菜等。养殖业主要有牛、马、羊、骆驼、驴、猪、兔、鸡等。土特产有干果、皮毛、毡 毯、粗布、民族手工艺品等。
水文
若羌河 Ruoqiang He
因流经若羌绿洲而得名。位于若羌县城西侧,发源于阿尔金山,源头有两处,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带,积雪范围为30余平方公里,平均积雪厚度为10米,积雪量达三亿立方米,融雪水向北汇流十余公里处渗入地下,又向北十余公里处涌出地面,形成一条东南至西北长55公里,平均宽100米的阿克苏河;另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积雪带西北20余公里处的泉水和时令河,该地有三条分支,东面分支在巴什布拉克石棉矿西北4公里处,有3眼淡水泉,总流量为18000升/时,汇流后进入东南至西北流向长4公里的翁格勒克萨依,中分支由硝鲁克布拉克泉水汇流后北入南北长14公里的又马尕克其萨依,西分支是一条长约30公里的南北向时令河,5至9月有水,三条分支向北至艾合买提阔什汇合,形成一条南北长20公里的其兰勒克河,继续北流与阿克苏河中段汇合。属罗布泊水系,其上游位于阿尔金山中,河床多为不透水层构成,中游起于阿尔金山北麓,出山口后,河床系第四纪砂砾石层积岩层构成,河床下切很深,流经30千米后又急剧扩散,渗损极大,尾端可达罗布庄,流经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县城等地,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达3000多平方千米。其矿化度为055克/升,PH值79,HCO2-Cl-Ca-Mg型水,年径流量086亿立方米。径流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年径流量稳定,洪水期出现在六月下旬至八月下旬。灌溉土地1300余公顷,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现已在龙口以下建成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00千瓦。
依夏克帕提湖1
瓦石峡河 Waxxari He
因流经瓦石峡绿洲而得名。与塔什萨依河为姊妹河,水源补给形式为融雪水和泉水,同发源于阿尔金山脉的肃拉木塔格海拔5500米以上积雪带,源头积雪面积约80平方公里,融雪水汇合后北流50公里又接纳吐斯也尔布拉克河水。大致为南北向,最高洪峰达7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正常注量为12立方米/秒,流域面积2000平方千米。建成引水灌溉工程,年引水量约2千万立方米,灌溉土地1000余公顷,水质矿化度为128克/升,PH值79,SO4-CL-Na型水,年径流量约4700万立方米,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建成水电站一座,装机总容量为150千瓦,并初步开展的渔业生产。
塔什萨依河 Taxsay He
维吾尔语称喀什塔什萨依,简称塔什萨依,意为石头沟,因河床中有较多的玉石碎粒而得名。与瓦石峡河为姊妹河,同源于阿尔金山脉的肃拉穆塔格海拔5500米能上能下积雪带,源头积雪面积80余平方公里,常年积雪量为4-5亿立方米,由五条较大的冰川补给型支流汇集成河,在积雪带四面又有支叉众多的季节性河流在5至10月补给水量。位于瓦石峡乡驻地西面37公里处,南北向,流域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灌溉土地2600余公顷。洪水期在6-8月,枯期在1-3月,历年流量平均为6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建有引水灌溉工程,是塔什萨依农业开发区的重要水源。
罗布泊 Lopnur Po
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 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县改道涌入孔雀河,东注罗布泊洼地,形成了近代罗布泊。1930年至1931年,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在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1942年以后,孔雀河水径流减少,罗布泊湖体收缩。1952年,尉犁县拉伊河口英曼里一带筑起大坝,塔里木河入故道 东南注入台特马湖。至六十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罗布泊断绝来水日趋干枯。1972年,罗布泊已成为广袤的干湖盆。位于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现已探明的罗北凹地及东西台地三个区段就有孔隙度储量299亿吨(折KCL),是生产纯天然硫酸钾、氯化钾的理想原料,有一些可开垦土地资源,野骆驼等珍稀动物保护地,为南疆石油基地。
阿亚克库木湖 Ayakkum Hu
维吾尔语,意为下面的沙子湖。位于37°30′N,89°30′E,县城以南190公里,祁曼塔格山南麓。面积约52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876米,平均水深10米,最深处达50米。此湖由依协克帕提河和色斯克亚河注入补给水源。自古以来为咸水不冻湖,自1982年始,冬可结冰,冰厚达50厘米。湖面宽阔,碧波粼粼,远山如岛,山水相映,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年平均气温0℃以下,极端高温6℃,极端低温-37℃,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湖面水禽飞舞,湖畔牦牛、藏驴、藏羚等野生动物结队成群。湖中水生无脊椎动物资源丰富,生物量极大,其中鱼虫等作为高蛋白饵料,大片沼泽草甸草是若羌县的重要牧草基地之一。
阿其克库勒湖 Aqqikkol Hu
维吾尔语,意为咸水湖。位于37°05′N,88°25′E,县城以南210公里,鸭子泉检查站西南125公里处,东昆仑北麓。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240米,平均水深8米,最深处达25米,水略咸,冬季结冰厚达40厘米。属高原盆地气候,年降水150毫米,四周是沙砾地,东西两侧有沼泽地,湖区风光优美,常有成群野牦牛、藏驴、藏羚等珍稀动物活动。夏季来临之时,飞禽集聚,景象颇为壮观,令人感叹为止。湖边有淡水,是高原旅游、狩猎、登山及科学考察的理想扎营地。
依夏克帕提湖2
阿牙克库木湖
罗布泊钾盐湖
鲸鱼湖 Jingyu Hu
湖的形状象一条肥大的鲸,头东尾西,测绘人员给它命名为鲸鱼湖。位于36°20′N,89°25′E,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若羌东南310公里。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800米,湖深2至10米。由发源于周围山区峰高6275米的许多间歇河供水,在湖东段七分之一处,有一条长达75公里的自然沙砾堤,南北与湖岸相联,将湖水隔成东西两部分,是世界内陆湖泊中一种十分罕见的湖泊类型。两湖对照,东湖汇入了玉浪河大量的冰川融水,有轮虫类、桡足类等大量浮游生物,而西湖无淡水补给,含盐量几乎饱和,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阴阳湖。湖区高寒缺氧,年平均降水200~300毫米,年平均气温0℃以下,湖中无鱼,但卤虫丰富,有待开发,可成为国际狩猎场。
台特玛湖 Tetma Hu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县城北面45公里处。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也是且末河的尾闾湖。面积约40平方千米,海拔为808米,历史上水深曾达5米。本世纪60年代后,水源逐渐断流,湖现已干涸,仅存片片沼泽和盐碱滩。水源主要由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补给,水量大时可循塔里木河故道东入罗布泊。近年来,经过5次输水,目前,台特玛湖湖面已超过了200平方千米,在湖泊还发现有野鸭、狐狸、白鹭、印度鸭等动物。在康拉克水域还发现曾是塔里木河“霸主”、几乎处于濒危边缘的塔里木裂腹鱼,它早已被新疆列为二级保护鱼种,除塔里木裂腹鱼外,这里还有鲤鱼、鲫鱼、老头鱼等十多个品种,改变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若羌区域没有渔业养殖的历史。
历史
若羌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是多种文化交流、互化、传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开放的地域之一。古籍文字记载,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起,“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在这里叮咚了几千年。在佛教史上,我国著名僧侣法显、宋云、惠生、玄奘等历尽艰辛,在西去天竺或东归故土的途中,都曾在这片瀚海圣地讲法拜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若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丝绸之路”古道上闪烁着斑谰夺目的光辉。
境内的楼兰曾作为中亚商旅的贸易集散地长达五个多世纪。罗布泊沿岸是孕育罗布人的摇篮历史上,塞人、羌人、匈奴人、月氏人、维吾尔先民、汉、吐蕃等众多古代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共同开发、建设了中华民族的这块美丽西陲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灿烂文化,众多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同时,这里还是古代西域屯垦规模最大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鄯南迁后,原楼兰王城遂成为汉代的屯垦戍边重地。此外,汉朝根据尉屠耆的请求,派司马1人、吏士40人屯田伊循(今米兰)。随后,这里的屯田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起来,垦区面积曾达45万余亩。公元前53年,汉宣帝遣大将辛武贤率15万人至白龙堆一带“穿卑革候井,欲通渠转谷。”
《水经注》中记载:敦煌索氏家族的索劢,调集酒泉、敦煌兵千人,到楼兰地区屯田,修建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人,“横断注滨河,灌浸沃衍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这块神奇广袤的大地,历经战乱和历史风尘的洗礼,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曾显赫一时的楼兰绿洲逐渐消失。公元609年,隋军打败吐谷浑后,有县境内设立鄯善郡,下设显武、济远二县,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到鄯善屯田。后废郡改置鄯善镇。唐朝,康国康艳典在罗布泊地区主持建造9座新城,录属于沙州(敦煌)管辖。改典合城为石城镇(今若羌),东北有七屯城(又作大屯城)。宋朝时期,若羌境内道路畅通,生活安宁,过往商旅、行人骆驿不绝。
元初,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罗布镇小憩,称罗布是一大城,地处罗布泊边境,臣属大汉,居民崇拜摩诃末。凡行人渡此沙漠者,必息于此城一星期,以解人畜之渴,已而预备一月之粮秣,出此城后进入沙漠。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经从都元帅别迷带之请,在县境内设立罗布、怯台等驿站。明朝时,若羌地区已衰落,青海曲先部众散居、游牧于这一带。洪武九年 (1376),曲先卫被西番朵儿只巴残破后,部众离散,并入安定卫。明正德年间,安定卫最终破亡,若羌地区从此沦落为荒漠,仅在罗布泊沿岸有幸存的罗布人和少数避难者,过着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
19世纪中叶,从克里雅来的几个猎人在若羌河东岸的古“丝绸之路”道旁,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奥托古什汗故虚和周围大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而后,又陆续从于田、和田迁来一些开发者,在这里安家落户。清光绪二年(1876),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翻越天山抵达罗布泊地区,涉足若羌旧土城,当时全城仅有21户人家。他到若羌后,看到毗邻处还有一座更古老的规模较大的古代废城遗址。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裁撤善后各局,设克里克县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升为若羌县。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若羌这块宝地窥视已久。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俄、英、法、德、日、美、瑞典、奥地利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派遣人员和一支支“旅游队”、“探险队”、“考察队”和“商队”,深入塔里木东南缘地区,穷凶极恶地进行特务间谍活动和文化掠夺,他们勘测地形、水域,绘制地图,刺探情报;滥捕乱杀野马、野骆驼等珍禽异兽,制作采集动植物标本;大肆挖掘盗窃文物,掠夺珍宝,使无数稀世珍宝和古遗址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和毁坏。如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雷格尔、别夫佐夫、罗波诺夫斯基,奥地利的赛希耐尼、克莱特纳洛兹,瑞典的斯文赫定、博格曼,英国的凯里、利特代尔夫妇、斯坦因,法国的杜特雷依、邦宁,美国的亨亭顿,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团成员结桔瑞超、野村荣三郎等,都接踵蜂拥而至,参与了这场文化大抢劫。特别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曾数次潜入若羌境内疯狂掠夺盗窃文物,把许多古遗址毁坏的面目全非,使大量珍宝荡然无存。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巴依、伯克的残酷压榨,横征暴敛,加之风沙和水流改道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若羌的各业生产发展缓慢,农牧业生产处于种闯田、狩猎、逐水草游牧的半原始状态,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便四处流浪乞讨。旧时代,连绵不绝的匪患、瘟疫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据载:20世纪30年代末,胡赛音等匪帮马队窜入新疆、甘肃、青海三省边界为王,强占若羌东南的铁木力克一带为巢穴,驱赶杀戮在那里放牧的阿革延和唐吐烈等部落牧民达4000余众,并经常纠集驱使匪徒下山到附近的米兰、若羌、瓦石峡抢劫骚扰达10年之久。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捍卫这块神圣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阿尔金山怀抱,他们在若羌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永不垂朽的业绩。昔日,若羌地区的瘟疫,曾导致罗布泊人大迁徙,疾病蔓延,曾使这里人口锐减。当地流传的民谣道:“过了鬼火关,病魔又来缠,茫茫戈壁滩,泪水流不干。”解放前,若羌县城无大贾,商人均兼营农牧业,狭窄的街道上除了一座较大的清真寺外,几乎全是简陋的平顶小泥屋,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和建筑群落。全城屈指可数的几家手工业作坊和铁木加工铺、缝纫铺、制革铺和馕房、饭馆、地摊,交织构成了旧县城的市容风貌。新中国建立以来,若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城的沥青路和四通八达的乡村砾石路取代了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宽敞崭新的农民住宅和城镇兴起的楼房取代了小泥屋,若羌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
气候
若羌县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干旱,是若羌地区的一大特点,据新疆地理专家考证:“若羌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与库姆塔克沙漠西南部在这里交织汇集。堪称世界一绝的雅丹风蚀地貌和古人誉为“龙城”、“白龙堆”的壮丽景观分布在境内北部的罗布泊沿岸广大地区。雄伟的阿尔金山横贯县境中部,把若羌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平原和山区两大部分。在封闭的境域内,戈壁、沙漠、雪山、荒原,这些原始自然景观还占据着巨大空间,还摆出它那狰狞威严的面目。大自然的无情对峙、挤迫,时时在向人们挑战,险峻的环境,恶劣的气候,偏僻边远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均给若羌的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旅游
若羌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在遥远的古代,《十二木卡姆》和《阳关三叠》的最早形式《摩诃兜勒》与《阳关曲》便在境内广为流传。若羌的“麦西莱甫”,男女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独具特色。“若羌赛乃姆”、“艾莱姆赛乃姆”美不胜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手鼓舞、碗碟舞、民族器乐演奏也很流行,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民间,各种诗歌、传说、民谣等口头文学丰富多彩,被视为民间文学的宝库。近年来,经过不断挖掘、整理、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时,群众文艺演出、文学创作、绘画、书法、摄影、集邮等活动开展得很活跃,竞妍斗艳。
在若羌广阔的土地上,遍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和雄奇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楼兰、海头、伊循、弩支、罗布、和罕等有名的古城遗址和绮丽多彩的壁画、岩画,以及土垠烽燧、汉代长城、戍堡,数以千计的古刻藏文佛经玛泥石块、高山石器场、“玉石之路”、“丝绸之路”、史前文化遗址等,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把人们带入了遥远而充满神秘的历史年代;奇异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风光旖旎变幻莫测的魔鬼谷,中外罕见的高山阴阳湖泊--鲸鱼湖,三泉一线的高原沙子泉,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举世闻名的罗布泊,扑朔迷离的雅丹地貌等,既是极好的旅游资源,又有极大的科研价值;横亘荒漠绵延百余公里的天然绿色走廊,全国最大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高原沙漠景观和原生地貌等,它瑰丽的景色,古朴雄浑的气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成为人们向往之地。若羌悠久的历史文明,众多古代民族聚居交往的文化,独特的环境,给这块神奇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若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有许多难得的社会人文积累,由于这些原因,若羌被誉为人种展览会、地下博物馆、历史文化长廊,是新疆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丝绸之路”热,前来若羌考察、观光的学者、游人逐年增多。县境内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不断增加,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科学考察成果相继面世,如楼兰古城遗址的精确方位、面积等,争论了一个世纪悬而未决的罗布泊游移问题,阿尔金山高原盆地的地质、气候、生物之谜,等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直到今天,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仍有许多历史和自然之谜等待人们去揭开,还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发掘。至于若羌淳朴、浓郁、多彩的民情风俗、传说、故事,独具特色的民间乐舞,寓意深刻的方言、谚语等,也都对无数的学者、专家、文艺工作者产生的极大的吸引力。
2021年4月,若羌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若羌县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若羌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若羌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新疆片区)。
2018年8月,若羌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若羌县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总人口3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若羌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94千米。属暖温带极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115℃,年均降水17毫米。
1985年,全县设5乡1区2镇: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格乡,以及祁曼区、依吞布拉克镇和若羌镇。境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米兰36团场。1985年末,若羌地区总人口为26852人,全县平均第平方公里013人,为全国面积最大而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县属人口以维吾尔族为主,兵团农场以汉族为主,境内还有回、东乡、满、塔塔尔、哈萨克、藏、黎、苗、瑶共11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10130人,占3772%;汉族16189人,占6029%;回族449人,占167%;其他民族84人,共占03%。
县城若羌镇,位于县境中部,城镇面积24平方公里,1985年有1272户,5263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区划
若羌县辖1个区公所(祁曼区工所),3个镇、5个乡:若羌镇、依吞布拉克镇、罗布泊镇、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瓦石峡乡、铁木里克乡、祁曼塔克乡。境内有三十六团场。
地理
若羌县全县山地占295%,戈壁地占2978%,荒地占1261%,沙漠占278%,湖泊占054%,耕地占002%。全县地势南高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整个地貌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南部山区,国家在此圈划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是县内的主要牧业基地;中部冲积平原,分为瓦石峡、若羌县城、米兰三块各自呈点状分布的绿洲,为农业种植区东北部为罗布泊风蚀湖积平原与库姆塔格沙漠西北部为塔克拉玛干冲积沙漠平原。沿塔里木河与车尔臣河下游的河漫滩、河阶地广阔地带,生长着天然胡杨林、红柳、梭梭、芦苇等乔木、灌木、草荒漠植被,是若羌县的平原林牧区,形成一条横贯南北长达160余公里、宽约5~10公里的著名荒漠天然绿色走廊,阻止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的合拢,保证了塔里木东南缘交通干线的畅通。
县境内最高点为东昆仑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点为罗布泊洼地,海拔780米。气候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74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93天,全年盛行东北风,8级以上大风平均369天。
若羌地域广阔,有得天独厚的荒漠乔木、灌木、胡杨林84万亩,各类天然草场1700亩,宜用荒地19182亩,农区可耕地72万亩。境内有两大水系,大小河流14条,地表水总径流量达1176亿立方米,现已开发利用的有若羌河、瓦石峡河、米兰河,其中若、瓦二河为若羌县所用,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在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40余种:石棉、玉石、石膏、水晶、黄金、云母、铁、铜、铅、锌、铬、铍、锂、煤、钾盐、芒硝、天然碱、蛇纹岩等。在矿藏中,尤以石棉为著,蕴藏量大,易开发,为国内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现已探明开采的矿床储量就达4000余万吨,而且品位高,质量好,深受国内用户的欢迎。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已发现的兽类有野牦牛、野骆驼、野驴、藏羚、马鹿、岩羊、盘羊等49种;鸟类有黑颈鹤、黑鹤、金雕、藏雪鸡、秃鹫、环颈雉、金眶鸽、红鹬等92种,其中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鸟类达52种。野生植物有麻黄、野**、雪莲、莎草、禾草、针茅、芦苇、罗布麻、甘草等250余种。农作物品种也较多,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油料作物有大麻、油葵、红花、油菜等;经济作物有棉花、黄豆、瓜类、水果、蔬菜等。养殖业主要有牛、马、羊、骆驼、驴、猪、兔、鸡等。土特产有干果、皮毛、毡毯、粗布、民族手工艺品等。
水文
若羌河RuoqiangHe
因流经若羌绿洲而得名。位于若羌县城西侧,发源于阿尔金山,源头有两处,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海拔5000米以上高山终年积雪带,积雪范围为30余平方公里,平均积雪厚度为10米,积雪量达三亿立方米,融雪水向北汇流十余公里处渗入地下,又向北十余公里处涌出地面,形成一条东南至西北长55公里,平均宽100米的阿克苏河;另一处是玉苏普阿勒克山积雪带西北20余公里处的泉水和时令河,该地有三条分支,东面分支在巴什布拉克石棉矿西北4公里处,有3眼淡水泉,总流量为18000升/时,汇流后进入东南至西北流向长4公里的翁格勒克萨依,中分支由硝鲁克布拉克泉水汇流后北入南北长14公里的又马尕克其萨依,西分支是一条长约30公里的南北向时令河,5至9月有水,三条分支向北至艾合买提阔什汇合,形成一条南北长20公里的其兰勒克河,继续北流与阿克苏河中段汇合。属罗布泊水系,其上游位于阿尔金山中,河床多为不透水层构成,中游起于阿尔金山北麓,出山口后,河床系第四纪砂砾石层积岩层构成,河床下切很深,流经30千米后又急剧扩散,渗损极大,尾端可达罗布庄,流经铁干里克乡、吾塔木乡、县城等地,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达3000多平方千米。其矿化度为055克/升,PH值79,HCO2-Cl-Ca-Mg型水,年径流量086亿立方米。径流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融雪,年径流量稳定,洪水期出现在六月下旬至八月下旬。灌溉土地1300余公顷,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现已在龙口以下建成两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500千瓦。
依夏克帕提湖1
瓦石峡河WaxxariHe
因流经瓦石峡绿洲而得名。与塔什萨依河为姊妹河,水源补给形式为融雪水和泉水,同发源于阿尔金山脉的肃拉木塔格海拔5500米以上积雪带,源头积雪面积约80平方公里,融雪水汇合后北流50公里又接纳吐斯也尔布拉克河水。大致为南北向,最高洪峰达7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正常注量为12立方米/秒,流域面积2000平方千米。建成引水灌溉工程,年引水量约2千万立方米,灌溉土地1000余公顷,水质矿化度为128克/升,PH值79,SO4-CL-Na型水,年径流量约4700万立方米,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建成水电站一座,装机总容量为150千瓦,并初步开展的渔业生产。
塔什萨依河TaxsayHe
维吾尔语称喀什塔什萨依,简称塔什萨依,意为石头沟,因河床中有较多的玉石碎粒而得名。与瓦石峡河为姊妹河,同源于阿尔金山脉的肃拉穆塔格海拔5500米能上能下积雪带,源头积雪面积80余平方公里,常年积雪量为4-5亿立方米,由五条较大的冰川补给型支流汇集成河,在积雪带四面又有支叉众多的季节性河流在5至10月补给水量。位于瓦石峡乡驻地西面37公里处,南北向,流域面积为420万平方千米,灌溉土地2600余公顷。洪水期在6-8月,枯期在1-3月,历年流量平均为65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08亿立方米,是该县工农业生产的四大水源之一。建有引水灌溉工程,是塔什萨依农业开发区的重要水源。
罗布泊LopnurPo
又名罗布淖尔,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罗布淖尔系蒙古语音译名,意为多水汇集之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县改道涌入孔雀河,东注罗布泊洼地,形成了近代罗布泊。1930年至1931年,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在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1942年以后,孔雀河水径流减少,罗布泊湖体收缩。1952年,尉犁县拉伊河口英曼里一带筑起大坝,塔里木河入故道东南注入台特马湖。至六十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罗布泊断绝来水日趋干枯。1972年,罗布泊已成为广袤的干湖盆。位于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古代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现已探明的罗北凹地及东西台地三个区段就有孔隙度储量299亿吨(折KCL),是生产纯天然硫酸钾、氯化钾的理想原料,有一些可开垦土地资源,野骆驼等珍稀动物保护地,为南疆石油基地。
阿亚克库木湖AyakkumHu
维吾尔语,意为下面的沙子湖。位于37°30′N,89°30′E,县城以南190公里,祁曼塔格山南麓。面积约52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3876米,平均水深10米,最深处达50米。此湖由依协克帕提河和色斯克亚河注入补给水源。自古以来为咸水不冻湖,自1982年始,冬可结冰,冰厚达50厘米。湖面宽阔,碧波粼粼,远山如岛,山水相映,年降水量100~200毫米,年平均气温0℃以下,极端高温6℃,极端低温-37℃,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湖面水禽飞舞,湖畔牦牛、藏驴、藏羚等野生动物结队成群。湖中水生无脊椎动物资源丰富,生物量极大,其中鱼虫等作为高蛋白饵料,大片沼泽草甸草是若羌县的重要牧草基地之一。
阿其克库勒湖AqqikkolHu
维吾尔语,意为咸水湖。位于37°05′N,88°25′E,县城以南210公里,鸭子泉检查站西南125公里处,东昆仑北麓。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240米,平均水深8米,最深处达25米,水略咸,冬季结冰厚达40厘米。属高原盆地气候,年降水150毫米,四周是沙砾地,东西两侧有沼泽地,湖区风光优美,常有成群野牦牛、藏驴、藏羚等珍稀动物活动。夏季来临之时,飞禽集聚,景象颇为壮观,令人感叹为止。湖边有淡水,是高原旅游、狩猎、登山及科学考察的理想扎营地。
依夏克帕提湖2
阿牙克库木湖
罗布泊钾盐湖
鲸鱼湖JingyuHu
湖的形状象一条肥大的鲸,头东尾西,测绘人员给它命名为鲸鱼湖。位于36°20′N,89°25′E,新疆、西藏、青海三省交界处,若羌东南310公里。面积约260平方千米,湖面海拔4800米,湖深2至10米。由发源于周围山区峰高6275米的许多间歇河供水,在湖东段七分之一处,有一条长达75公里的自然沙砾堤,南北与湖岸相联,将湖水隔成东西两部分,是世界内陆湖泊中一种十分罕见的湖泊类型。两湖对照,东湖汇入了玉浪河大量的冰川融水,有轮虫类、桡足类等大量浮游生物,而西湖无淡水补给,含盐量几乎饱和,形成了世界上少有的阴阳湖。湖区高寒缺氧,年平均降水200~300毫米,年平均气温0℃以下,湖中无鱼,但卤虫丰富,有待开发,可成为国际狩猎场。
台特玛湖TetmaHu
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县城北面45公里处。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也是且末河的尾闾湖。面积约40平方千米,海拔为808米,历史上水深曾达5米。本世纪60年代后,水源逐渐断流,湖现已干涸,仅存片片沼泽和盐碱滩。水源主要由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补给,水量大时可循塔里木河故道东入罗布泊。近年来,经过5次输水,目前,台特玛湖湖面已超过了200平方千米,在湖泊还发现有野鸭、狐狸、白鹭、印度鸭等动物。在康拉克水域还发现曾是塔里木河“霸主”、几乎处于濒危边缘的塔里木裂腹鱼,它早已被新疆列为二级保护鱼种,除塔里木裂腹鱼外,这里还有鲤鱼、鲫鱼、老头鱼等十多个品种,改变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若羌区域没有渔业养殖的历史。
历史
若羌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曾经是多种文化交流、互化、传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开放的地域之一。古籍文字记载,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起,“玉石之路”和“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在这里叮咚了几千年。在佛教史上,我国著名僧侣法显、宋云、惠生、玄奘等历尽艰辛,在西去天竺或东归故土的途中,都曾在这片瀚海圣地讲法拜佛。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若羌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丝绸之路”古道上闪烁着斑谰夺目的光辉。
境内的楼兰曾作为中亚商旅的贸易集散地长达五个多世纪。罗布泊沿岸是孕育罗布人的摇篮历史上,塞人、羌人、匈奴人、月氏人、维吾尔先民、汉、吐蕃等众多古代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辛勤劳作,共同开发、建设了中华民族的这块美丽西陲地,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灿烂文化,众多文人墨客为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和不朽名篇。同时,这里还是古代西域屯垦规模最大最早的农业开发区之一。公元前77年,楼兰更名鄯南迁后,原楼兰王城遂成为汉代的屯垦戍边重地。此外,汉朝根据尉屠耆的请求,派司马1人、吏士40人屯田伊循(今米兰)。随后,这里的屯田规模逐渐扩大发展起来,垦区面积曾达45万余亩。公元前53年,汉宣帝遣大将辛武贤率15万人至白龙堆一带“穿卑革候井,欲通渠转谷。”
《水经注》中记载:敦煌索氏家族的索劢,调集酒泉、敦煌兵千人,到楼兰地区屯田,修建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人,“横断注滨河,灌浸沃衍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这块神奇广袤的大地,历经战乱和历史风尘的洗礼,沧海桑田,风云变幻,曾显赫一时的楼兰绿洲逐渐消失。公元609年,隋军打败吐谷浑后,有县境内设立鄯善郡,下设显武、济远二县,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到鄯善屯田。后废郡改置鄯善镇。唐朝,康国康艳典在罗布泊地区主持建造9座新城,录属于沙州(敦煌)管辖。改典合城为石城镇(今若羌),东北有七屯城(又作大屯城)。宋朝时期,若羌境内道路畅通,生活安宁,过往商旅、行人骆驿不绝。
元初,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途经罗布镇小憩,称罗布是一大城,地处罗布泊边境,臣属大汉,居民崇拜摩诃末。凡行人渡此沙漠者,必息于此城一星期,以解人畜之渴,已而预备一月之粮秣,出此城后进入沙漠。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经从都元帅别迷带之请,在县境内设立罗布、怯台等驿站。明朝时,若羌地区已衰落,青海曲先部众散居、游牧于这一带。洪武九年(1376),曲先卫被西番朵儿只巴残破后,部众离散,并入安定卫。明正德年间,安定卫最终破亡,若羌地区从此沦落为荒漠,仅在罗布泊沿岸有幸存的罗布人和少数避难者,过着以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
19世纪中叶,从克里雅来的几个猎人在若羌河东岸的古“丝绸之路”道旁,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奥托古什汗故虚和周围大片水草丰茂的绿洲。而后,又陆续从于田、和田迁来一些开发者,在这里安家落户。清光绪二年(1876),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翻越天山抵达罗布泊地区,涉足若羌旧土城,当时全城仅有21户人家。他到若羌后,看到毗邻处还有一座更古老的规模较大的古代废城遗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裁撤善后各局,设克里克县丞,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夏,升为若羌县。
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若羌这块宝地窥视已久。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俄、英、法、德、日、美、瑞典、奥地利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派遣人员和一支支“旅游队”、“探险队”、“考察队”和“商队”,深入塔里木东南缘地区,穷凶极恶地进行特务间谍活动和文化掠夺,他们勘测地形、水域,绘制地图,刺探情报;滥捕乱杀野马、野骆驼等珍禽异兽,制作采集动植物标本;大肆挖掘盗窃文物,掠夺珍宝,使无数稀世珍宝和古遗址遭到前所未有的浩劫和毁坏。如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雷格尔、别夫佐夫、罗波诺夫斯基,奥地利的赛希耐尼、克莱特纳洛兹,瑞典的斯文赫定、博格曼,英国的凯里、利特代尔夫妇、斯坦因,法国的杜特雷依、邦宁,美国的亨亭顿,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团成员结桔瑞超、野村荣三郎等,都接踵蜂拥而至,参与了这场文化大抢劫。特别是斯文赫定和斯坦因,曾数次潜入若羌境内疯狂掠夺盗窃文物,把许多古遗址毁坏的面目全非,使大量珍宝荡然无存。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巴依、伯克的残酷压榨,横征暴敛,加之风沙和水流改道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若羌的各业生产发展缓慢,农牧业生产处于种闯田、狩猎、逐水草游牧的半原始状态,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便四处流浪乞讨。旧时代,连绵不绝的匪患、瘟疫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据载:20世纪30年代末,胡赛音等匪帮马队窜入新疆、甘肃、青海三省边界为王,强占若羌东南的铁木力克一带为巢穴,驱赶杀戮在那里放牧的阿革延和唐吐烈等部落牧民达4000余众,并经常纠集驱使匪徒下山到附近的米兰、若羌、瓦石峡抢劫骚扰达10年之久。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为了捍卫这块神圣的土地,抛头颅,洒热血,长眠于阿尔金山怀抱,他们在若羌大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永不垂朽的业绩。昔日,若羌地区的瘟疫,曾导致罗布泊人大迁徙,疾病蔓延,曾使这里人口锐减。当地流传的民谣道:“过了鬼火关,病魔又来缠,茫茫戈壁滩,泪水流不干。”解放前,若羌县城无大贾,商人均兼营农牧业,狭窄的街道上除了一座较大的清真寺外,几乎全是简陋的平顶小泥屋,没有一个像样的商店和建筑群落。全城屈指可数的几家手工业作坊和铁木加工铺、缝纫铺、制革铺和馕房、饭馆、地摊,交织构成了旧县城的市容风貌。新中国建立以来,若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城的沥青路和四通八达的乡村砾石路取代了尘土飞扬的沙土路,宽敞崭新的农民住宅和城镇兴起的楼房取代了小泥屋,若羌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
气候
若羌县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干旱,是若羌地区的一大特点,据新疆地理专家考证:“若羌是世界同纬度地区最干旱的地方之一。”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部与库姆塔克沙漠西南部在这里交织汇集。堪称世界一绝的雅丹风蚀地貌和古人誉为“龙城”、“白龙堆”的壮丽景观分布在境内北部的罗布泊沿岸广大地区。雄伟的阿尔金山横贯县境中部,把若羌分割成截然不同的平原和山区两大部分。在封闭的境域内,戈壁、沙漠、雪山、荒原,这些原始自然景观还占据着巨大空间,还摆出它那狰狞威严的面目。大自然的无情对峙、挤迫,时时在向人们挑战,险峻的环境,恶劣的气候,偏僻边远的地理位置,闭塞的交通,均给若羌的各行各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旅游
若羌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间文学十分丰富。在遥远的古代,《十二木卡姆》和《阳关三叠》的最早形式《摩诃兜勒》与《阳关曲》便在境内广为流传。若羌的“麦西莱甫”,男女成双成对翩翩起舞,独具特色。“若羌赛乃姆”、“艾莱姆赛乃姆”美不胜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外,手鼓舞、碗碟舞、民族器乐演奏也很流行,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民间,各种诗歌、传说、民谣等口头文学丰富多彩,被视为民间文学的宝库。近年来,经过不断挖掘、整理、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时,群众文艺演出、文学创作、绘画、书法、摄影、集邮等活动开展得很活跃,竞妍斗艳。
在若羌广阔的土地上,遍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和雄奇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楼兰、海头、伊循、弩支、罗布、和罕等有名的古城遗址和绮丽多彩的壁画、岩画,以及土垠烽燧、汉代长城、戍堡,数以千计的古刻藏文佛经玛泥石块、高山石器场、“玉石之路”、“丝绸之路”、史前文化遗址等,留下了不少难解之谜,把人们带入了遥远而充满神秘的历史年代;奇异的自然景观数不胜数,风光旖旎变幻莫测的魔鬼谷,中外罕见的高山阴阳湖泊--鲸鱼湖,三泉一线的高原沙子泉,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海拔超过4000米的世界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举世闻名的罗布泊,扑朔迷离的雅丹地貌等,既是极好的旅游资源,又有极大的科研价值;横亘荒漠绵延百余公里的天然绿色走廊,全国最大的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高原沙漠景观和原生地貌等,它瑰丽的景色,古朴雄浑的气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成为人们向往之地。若羌悠久的历史文明,众多古代民族聚居交往的文化,独特的环境,给这块神奇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若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奇特的自然景观,更有许多难得的社会人文积累,由于这些原因,若羌被誉为人种展览会、地下博物馆、历史文化长廊,是新疆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丝绸之路”热,前来若羌考察、观光的学者、游人逐年增多。县境内的考古发现和出土文物不断增加,一批世界瞩目的重大科学考察成果相继面世,如楼兰古城遗址的精确方位、面积等,争论了一个世纪悬而未决的罗布泊游移问题,阿尔金山高原盆地的地质、气候、生物之谜,等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令人满意的成果。但是,直到今天,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仍有许多历史和自然之谜等待人们去揭开,还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发掘。至于若羌淳朴、浓郁、多彩的民情风俗、传说、故事,独具特色的民间乐舞,寓意深刻的方言、谚语等,也都对无数的学者、专家、文艺工作者产生的极大的吸引力。
2021年4月,若羌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若羌县上榜。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若羌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若羌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新疆片区)。
2018年8月,若羌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若羌县为2017年国家园林县城。
本文2023-08-07 09:07:1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