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是什么意思?
缅甸(Myanmar)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国家,它的正式名称是缅甸联邦共和国(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缅甸是该国的官方名称,是在1989年更名前的名称。
缅甸这个名称来源于该国主要民族之一的缅族(Bamar)。缅甸的汉字表示为“缅甸”,其中“缅”指代缅族,“甸”指代土地或国家。因此,缅甸一词可以被解释为“缅族的国家”或“缅族的土地”。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语言和地区,缅甸这个国家的名称可能会有不同的称谓。在一些国家,人们仍然使用缅甸的旧称——“Burma”来称呼这个国家。然而,国际上通常使用缅甸这一名称来指代该国。
《说文解字》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tbam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1]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其中前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字头以小篆书写。此书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逐字解释字体来源;第十五卷为叙目,记录汉字的产生、发展、功用、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作者创作的目的。《说文解字》是最早的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一、对联+古诗
1、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解 缙
2、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3、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4、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5、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6、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7、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8、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烛-嘱,围棋-违期) 杨柳枝 温庭筠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竹枝 刘禹锡
二、笑话
1、地名有关
元旦晚上,小弟带两位侨生到家晚餐,一个性情开朗,一个较为拘谨
席间,那位开朗的同学笑指拘谨的同学给我们介绍说:"他是缅甸来的,所以比较腼腆"随后他举起酒杯向大家敬酒,仰首一饮而尽,接着说:"我是仰光来的"
2、校长发火
校长在学期结束时的校务会议上,对人事行政效率之低,大发雷霆他说:"负责董事业务的不懂事;负责人事管理的不省人事;身为干事的又不干事!"
3、乡村开会
一个乡里开会,由于谐音,村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不要浆瓜,咸菜太贵了"(同志们,乡民们,不要讲话,现在开会了)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浆瓜"(现在请乡长讲话)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们,乡民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
三、对联
1、莲(连)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2、身居宝塔,眼望孔明(诸葛亮),怨江围(姜维)实难旅步(吕布)
3、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曹操),恨关羽(关羽)不得张飞(张飞)
4、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攀哙)
5、百管争鸣,笛清(狄青)难比萧和(萧何)
6、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 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7、孔子生於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8、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史可法,洪承畴。)
9、泥肥禾尚瘦 (尼肥和尚瘦)
晷「音鬼」短夜差长 (鬼短夜叉长)
上联的意思是:泥土肥沃,但禾苗仍然瘦弱。
下联的意思 是:太阳在天上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谓晷短,此乃夏至后发生的自然现 象),日夜的时差越来越长。
10、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11、 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四、 歇后语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
君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
旱魅拜夜叉 -- 尽(精)
见鬼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公元14世纪后半叶,缅甸国内的形势比较复杂。1364年,控制了缅甸北方的掸族建立了阿瓦王朝(公元1364~1555年)。从1368年开始,阿瓦王朝与缅甸南方孟族建立的勃固王朝进行了长达40年的战争。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兴的明朝取代了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公元1394年,明朝在阿瓦设缅中宣慰使司,与阿瓦王朝关系密切,往来频繁。对中缅边境一带的各土司,明朝统治者则把他们视为自己的藩属,册封其为宣抚司或宣慰司。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三月,明朝正式成立四夷馆,目的是“习译夷字以通朝贡”。四夷馆内也设有缅甸馆。公元1436年至1449年间,明朝政府留下随缅甸使节来中国的缅甸人当丙、云清等6人,在缅甸馆任教,并授予其“序班”的中国官衔。他们为中国培养了不少缅语翻译人才。1490年至1604(年间,先后在缅甸馆任教的缅甸人和中国人总共有28人。人馆学习的人称“译字生”,译字生的课程,起初主要是专攻翻译杂字,就是学习一般的文字翻译技能。供译字生研习的课本称《华夷译语》,内中也有《缅甸译语》,今均流失在他国。
四夷馆至清初改名为四译馆,仍沿袭明制,隶属翰林院,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又改名为会同四译馆。鸦片战争后,因与西方英、法等国往来增多,会同四译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清政府便于1862年在北京成立京师同文馆,内有英、法、德、俄等语种,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缅甸产的宝石举世闻名,自古就是输入中国的主要商品。唐代称为“瑟瑟”的绿宝石,曾在大理风行一时,所以《唐书》中有“大理妇女多缀(zhùi,装饰)瑟瑟”之语;同样,中国丝绸也极受缅甸妇女青睐(lái),因此《蛮书》(又《云南志》、《云南史记》,唐樊绰撰)中说“骠国妇女悉披罗缎”。到了明代,中缅两国间的玉石珠宝以及丝绸贸易更是盛极一时。
缅甸产的玉石是雕刻玉佛的珍贵材料,一向为世界佛教界所推崇。随着两国玉石贸易的发展,传人中国的缅甸玉佛不计其数。至今,中国佛教圣地、古刹名寺如五台山广济茅蓬的大玉佛,四川峨嵋山金顶的大玉佛和上海玉佛寺的大玉佛,都是峨嵋山金顶的果迦法师自印度归国,途经缅甸朝拜大金塔时,缅甸佛教徒赠送给他的。此外,浙江普陀山文物馆、杭州灵隐寺、福州涌泉寺、北京北海团城等处,都有缅甸赠送的玉佛。这些玉佛雕刻得十分精美,巧夺天工,洁白无瑕,是中缅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公元1644年,清兵人关攻占北京,取代明朝统治中国。明朝灭亡后,其残余力量在中国南方建立南明政权,其末代皇帝桂王朱由榔(即永历帝)在清军追击下,失去了所有的地盘,并于公元1659年逃人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在草房之中,受尽了凌辱与虐待。后来,明朝将领李定国、白文选等曾率大军几次入缅,前去“迎驾”,想把永历帝救出缅甸,都没有成功。随朱由榔人缅的官兵共有约1500人,多不愿再返中国做清朝的“亡国之民”。因此不少人流落在缅甸乡间隐居起来。公元1661年,明朝叛将吴三桂又率清兵1.8万人人缅,兵临阿瓦城下,要求缅王交出永历帝,缅王因无力抵御清兵,只好将永历帝交与吴三桂。此次清军往返缅甸,又有不少官兵流落其地不归。明末清初中国大动乱,特别是这么多中国人留居缅甸,不能不对缅甸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清缅战争于公元1769年结束。不久,两国间便恢复了邦交。至缅王孟云时期(公元1782~1819年),两国的友好往来已经相当频繁。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孟云遣大头目率从役百余人赍(jī,携带)金叶表文,金塔及驯象八、宝石、金箔(bó)、檀香、大呢(ní)、象牙。漆盒诸物,绒毯、洋布四种”等礼品进京,要求通好;乾隆皇帝也回赠孟云佛像、文绮(qǐ),有花纹或案的丝织品)以及珍玩器皿。此后,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缅王又曾多次遣使入京。在1795年的缅甸来使中,有一个名叫孟干的学者,曾多次访问过中国,且精通汉语。他曾把中国的《康熙字典》、《渊鉴类函》(清张英等奉敕编成的类书)、《朱子全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大批古籍带回缅甸,为中缅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公元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缅甸战败,割地赔款。此后,缅甸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1885年则完全被英国吞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缅甸遭英军入侵、但还未完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缅中之间的朝贡关系仍然没有中断。公元1834年、1844年和1853年,缅甸仍曾三次遣使人京。缅甸最后一次来贡是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这时,缅甸的半壁河山已经被英国人占领。缅甸使节此次带来5只大象和一批贵重礼品,并受到清德宗和慈禧太后的接见。随这次使团入京担任通事(高级翻译官)的是旅缅华侨李枝荣。
果敢被称为世界上第二个中国,这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讲汉语、使用汉字,他们使用的流通货币是我国人民币,就连通讯也是使用我国移动通讯。
果敢人将汉语作为他们的母语。果敢位于缅甸与我国云南搭界处,面积约为2700平方公里。在籍人口约30万人,其中90%的人口为缅甸华裔,他们自称是果敢族,他们的语言是我国西南官话,和云南汉人的方言是一样的。果敢的小学教育也是学习我国的模式,甚至连教材也是采用我国的教材。
直到现在我国很多人开始到果敢地区做生意,这里的日常生活用品大多数是从我国进口的,不仅如此,我国也在科技方面和工业方面都给他们一定的支持。他们的电力设施和通信设施是靠我国的援助而慢慢建设起来的,因此果敢人也使用我国的移动通讯,网线也是从我国云南地区接过去的。
我国对果敢地区帮助也很大。果敢地区位于金三角,这里以前种植最多的也是**。2002年的时候,果敢政府开始打击种植**,在我国的政府的帮助下,很多人开始种植甘蔗。
果敢的来历也和我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说是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永历帝跟明朝对抗,但却败了,失败后的永历帝就带着自己的势力逃到了缅甸地区,后来被吴三桂杀害,永历帝死后,他的势力就留在了这里,形成了今天的果敢。
直到今天,果敢也不属于我们国家,可是这里的人跟我国的人有着一样的特色,有着黄皮肤,黑眼睛,不了解他们的人都还以为这里是我国的一个地区。
首先说越南,越南在100多年前一直是用汉语,后来在法国殖民时候,一个法国传教士给他们发明了一种语言就是现在的汉语
再说老挝,老挝文字与泰国文字大同小异,是在梵文和巴利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所以说老挝和泰国文字没有太大区别
还有就是缅甸,缅甸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老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它们与汉语同属于汉藏语系,但它们的文字与汉字却没有亲缘关系。
缅甸文字属于音节-音素文字,有33个辅音字母,元音在书写时除了在零声母时用字母外,一般都用符号代替。
老挝语有两种不同形体的拼音文字:一种较古老的称为“多坦”(意为“经文”),其形体和拼写均似旧傣仂文,现在仅见于寺庙的贝叶经,或在佛学院中使用;另一种称为“多老”(意为“老文”),它的形体和拼写都近似当代泰文。两者都来源于孟-高棉文的改革体,是当今老挝官方通用文字。
最后就是是说泰国,老挝缅甸文字是差不多的,惟独和越南的不怎么一样
你好
我是这样理解的:
东南亚有很多国家,你问的问题要根据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族群等因素来分别做答。
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和东帝汶。
首先,东南亚是华人集聚地,汉字文化在东南亚华人中也算是保持比较好的,这些国家的华人大多数是识汉字的,包括马来、印尼、菲律宾等(这是西方华人有很大区别。) 而其中有一个特例是新加坡,这是个华人为主的国家,而且至今都保留并不断更新了华语教育系统,所以新加坡华人绝大多数当然是识汉字的。
再其次,就是越南。这个国家的语言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语言相比,越南语和汉语是关系很密切的。越南语中有非常多(60-70%)的汉越字,比如:quoc gia(国家),gia dinh(家庭),tinh cam(情感)等,但是这并不说明他们认识汉字。大多数人只是认识一些文化意义深刻的汉字,就比如一些喜庆庆祝意义的:喜、双喜、寿等;再比如:仁、义、忍、智等等(后者局限于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这是和汉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有关的。
除了以上这些字以外,认识汉字的只有那些学习汉语和旧时学儒学或汉字书法的越南人,而其他越南人是不认识汉字的。但由于越南语和汉语之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越南人在学汉语时和其他国家特别和西方人相比要有优势的多。(注意:是汉语而不是汉字)在这点上他们和日本、韩国人是一样的。汉、和、韩、越,也正是汉字的文化圈(其中日本人还在使用汉字,因此只有他们学习汉字是最有优势的)。
最后剩下的东南亚人都是根本不认识汉字的,而由于他们的母语和汉语的联系也不是十分多,因此在其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同样是非常有难度的。至于和欧美人相比,那么他们学习汉语可能稍有优势,原因是东方民族的风俗文化之间的差距不如东西方民族风俗文化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所以更容易相互理解各自的文化包括语言。但若是仅仅谈汉字(再次注意:汉语和汉字是两个概念),那对于所有表音语言为母语的人(包括越南人),在学习汉字时都是有一定障碍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有所帮助,谢谢!
本文2023-08-07 09:16:1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