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教材里写的是“斯人”?哪些教材里写的是“是人”?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6收藏

哪些教材里写的是“斯人”?哪些教材里写的是“是人”?,第1张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这个话题引发了众人的关注,很多网友都怀疑自己的记忆被篡改了,其实这两种说法在不同的语文课本中都出现过。2019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使用的是斯人的版本,同一年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里同样也是斯人,而且这一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大学语文记载的同样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以这并不是大家的记忆混乱导致的。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所接触到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教育,其他的学生则学习到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网友们可以将其分开来讨论。这几个版本在不同的教材里都能找得到,所以网友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必要过度的去钻牛角尖。不过人教社所推出的教材里使用的都是是人这个说法,比如1991年1961年、1982年和2001年这4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里写的都是是人。

不管是斯人还是是人所表达的含义都是这个人,所以网友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没必要去争的面红耳赤,因为不管如何所传达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曼德拉效应,并不是真的有人将我们的记忆力给篡改了,而是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我们的思维模式早就已经出现了细微末节的转变。

由于这两种说法在不同的教材里都出现过,在不同的书籍里也有着不一样的记载,所以大家记错了也很正常。而且大家此前也学习过很多的文言文,在这些作品里“这个人”的记录方式一直都是斯人,所以两种说法其实都算不上是错,大家根据现在的具体要求来记录就可以了。

原文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关于教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到底是“是人”还是“斯人”,之前在网络上争议就颇多,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此作出了回应,结论是历年教材中均是“是人”。

此结果一出,依然有人许多坚称所学为“斯人”,还有说是专家改教材的,甚至连时间线被修正、曼德拉效应等说法都出来了。

关于初中时期所学的是“是人”还是“斯人”,查了一下手边不同年代出版及不同版本的《孟子》,结果无论是最近出版的,还是传古楼影印本均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当然也有人找到过写作“斯人”的古籍但多是引用,而非《孟子》原文。

想来当年节选《孟子》入教材之人,也不至于放弃大众的“是人”去选择一个“斯人”吧,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记成“斯人”就不得而知了。

正确的记忆应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在教材当中从来没有改变过。最近很多人都为自己的记忆力感到迷惑,似乎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我们上学期间非常熟悉的一些词句,再看时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出现了偏差,甚至有人扯出了时空等一系列的谬论。

相信很多人对于“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都非常熟悉,当我们再次翻看课本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斯人”而是“是人”。因此很多人忍不住怀疑,难道自己的记忆真的被修改了?心理学上的曼德拉效应真的存在吗?其实我们不应该将事情想得太复杂,更不要和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牵扯在一起。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表示,自从1961年收录了这篇文章以来,始终都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且他们也查阅了不少古籍,最终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少网友因此吵翻了天,尤其是很多70 80后,因为在他们的记忆里只有“斯人也”,就连网上的投票也显示”斯人也”的人数高出数倍。有不少人开始亲自翻越古籍,最终得到的结果都让我们开始怀疑,难道自己当年上了一个假学吗?

其实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完全和心理暗示有关,例如我们在看某些经典的影视作品时,因为里面的一些台词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将其带入到自己的记忆当中。例如很多人都将“两个黄鹂鸣翠柳“误记成”两只黄鹂鸣翠柳“。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应该以原著为标准,而且这样的争论也未必是坏事,最起码让大家又一次重温了这篇课文,改正了自己多年以来的错误。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