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道详细资料大全
方仙道,还是一种宗教神话,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方仙道的出现是黄老道学向宗教演变的征兆。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都是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战国时,燕齐一带的方士将其神仙学说及方术与道家、邹衍的阴阳五行说揉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其法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企图长生求仙。其所谓「方」指治道之方,所谓「仙」指长生不死的得道神仙。黄老学说起于齐国稷下道家,他们同时尊奉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齐田崇尚稷下黄老,治黄老之学者蜂起。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以治黄老之学的学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转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成为道教的前身,当时道教的一个主要派别太平道,其创始人张角,最初就是属于黄老道的信徒。
基本介绍 中文名 :方仙道 派别 :道教 出处 :《史记·封禅书》 地域 :战国燕齐一带 时期 :春秋战国 来源,简介,代表人物, 来源 道教将黄帝与老子同尊祖师的根源也是从庄子的文章里宣传出来的。在《庄子·大宗师》就说黄帝得道,升天成仙了;《在宥》篇中有广成子向黄帝传授“至道”。将黄帝尊为祖师的是道家的另一派神仙方士与黄老术士以及神仙方技家。这样,将原来老庄学派以恢复事物的自然本性为终极目的的学说,转变成为黄老学说以利用事物的自然本性为我所用。这给神仙信仰及道教以后的内丹术理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在道家系统中,老子的思想发展到战国时代,形成了两个主要学派,即黄老之学和庄学。两者都继承了老子的道论,但又加以不同的发展。就黄老之学来说,它使老子的道论向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引出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准则;而庄学则把道演化成了一种人生境界。由帛书《黄帝四经》的发现,我们对老子思想发展的这两种倾向看得更为清楚,同时,如前段所说,黄老之学本身的发展线索及显学地位也更加明显。不过这时让庄子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就有一些后学拿着他的“真人”主张,发展出了一个新的流派,那个流派叫做神仙家。 从战国中后期到汉武帝时,神仙家与帝王相与鼓动,掀起中国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的事件。齐威、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之药,其规模越来越大,但都毫无结果。故方仙道的兴盛期为战国后期到汉武帝时,其代表人物有宋毋忌、正伯侨、徐福、卢生、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 古时的"方术"指关于治道的方法。《庄子》:"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已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术的人称作"方士",他们是"神人"的化身。 神仙的最大特点在于: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长生不死,二是逍遥自在,神通广大。"方士"后来发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们以神仙崇拜为独有特点。神仙传说可追溯到战国时期,一出自荆楚文化,一出自燕齐文化。《庄子》书中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文字,是对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动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沍而不能寒。"这种神人、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不怕水火侵害,腾云驾雾,来去自由。《楚辞》中也有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离骚》想像自己升天,"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凰飞腾兮,又继之以日夜。"《九章》吟道:"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既有这种神仙幻境,必有认真的追求者,而关键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实现个体永生,于是有"不死"之方出现。 古代关于方术的记载很多。《战国策》记载有人献不死之药于荆王。 《韩非子》也提到"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神仙传说流行较广,而神仙方术的热衷者主要是诸侯王,两者同时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齐一带。燕齐地临大海,海天的明灭变幻,海岛的迷茫隐约,航海的艰险神奇,都引发出人们丰富的联想遐思。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人才荟萃,百家争鸣,黄老思想十分活跃"黄老之学在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信仰,还从中发展出早期的道教之一太平道,后虽被镇压,但齐东信道之风长期不衰"其次,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群山环抱"海天明灭,变幻无穷"海岛迷茫隐约,引人入胜,航海艰险神奇富有 ,海产丰富多彩,招人喜爱"特别是神奇的海市!山市,更易引起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遐思"这里自古以来就有着浓厚的神仙传说气氛,是中国神话两大来源之一的燕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大壑,名“归墟”,中有岱舆、员娇、方壶、流洲、蓬莱五仙山,“其上台观皆金玉,禽兽皆纯编,珠纤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长生不老。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据《史记》之《封禅书》、《孝武本记》、《秦始皇记》等记载,春秋战国之时,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等皆派人入海寻求长生之药。 据《史记》载,神仙方术自秦汉以后发展更烈。秦始皇并有天下后,多次东巡沿海,冀有所得,派遣徐福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仙药。徐福又称徐巿,秦时方士,为迎合始皇的迷信长生,上书说海上有三座神山,请得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秦始皇还派过韩终、侯公、石生等求仙人仙药,结果用费甚巨而一无所得。虽然"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史记》又说,这种方术"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有人还说"黄金可成,而河汉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方士们编造出黄帝铸鼎、骑龙升天的神话,引得帝王大发感慨说:"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帝王一人好之,上下万人趋之,"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自此之后,方士言神祠者弥众"。《史记》说与邹衍同时,"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皆销化,依于鬼神之事"。神仙方术与贵族永享荣华的奢望相吻合,故多流行于权贵之中。春秋战国时期的神仙传说还是一种宗教神话,不是一种独立的宗教。方仙道的出现是黄老道学向宗教演变的征兆。 简介 (老子)一书的问世,标志著道家学派的形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老子)之前即有汤相(伊尹)和纣臣(辛甲)为道家书,还有齐国的(太公)237篇、 (谋)81篇、 (言)71篇、(兵)85篇、(管子)86篇,楚国的(窜子)86篇。(老子);之后则有(文子)、( 子八)、(关尹子八)、(庄子)、(列子)、(田子)、(老菜子)、(鸦冠子)、(黄帝四经)(即今长沙马王推出土之黄老帛书)、(黄帝铭)、 (黄帝君臣)、(杂黄帝)等书。(汉书·艺文志)载道书37家,993篇,可见先秦时期道家学派是很庞大的。(汉书·艺文志)云: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可见道家之源出自史官,为“君入南面之术”,即君主治国的学说。同时史载自黄帝时设立史官,因此,道家学说的起源,当远溯黄帝。 战国后期,齐国首先成为中国文化的学术中心,学者们聚于齐国都城稷下,“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见(盐铁论·论儒》)因而以道家为宗的第一次学术大综合。就发生在这里。当时齐威王“高祖黄帝”,学者们遂将黄老联称,共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产生了黄老之学,黄老之学成为道家的代名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 (史记·太史公自序)述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云: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动多。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司马谈所描述的,正是道家在稷下综合诸家学术变为黄老之学的主要特征。除了君人南面之学,黄老学说还有“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汉书·艺文志)神仙十家之中,黄帝著述即占去四家,共61卷之多。阴阳家21家中有(黄帝泰素)20篇,又阴阳家16家中有(黄帝)16篇,此外还有风后、力牧、鬼容区等人,他们都是黄帝的臣子。老子的学说,与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本有共通之处。(老子)说:“深根固蒂,是谓长生久视之道,”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老子学说亦包括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在内。 西汉初年,由于暴秦之后,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当时的统治者顺应历史要求,以黄老清静之术治理天下,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于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蔚然大兴,盛极一时。当时以研究黄老之学而著名的人物有陈平、田叔、黄生、邓章、郑当时、司马谈等人。此时的方士们也喜欢研究黄老,如司马季主、严君平等,都是以方士身份而研究黄老之学的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说:“(严)君平卜筮于成都市……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依老子、庄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他们不但研究黄老,还以老庄之书教人,这是方士们和黄老之学相结合的开始。不过此时的道家及黄老之学,基本上仍是一种社会政治和学术思潮,从这时的《黄老帛书)、(淮南子)、(老子指归)、(论衡)之中可以证明。西汉政权巩固之后,黄老之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不再为统治者所用,汉武帝改为“独尊儒术”,但是黄老之学此时仍然具有较大影响力。此时的汉武帝既崇尚儒术,又崇尚神仙。这时的治黄老学者转向从事道家学术和神仙方术的研究,以维护其发展。这时儒家有神化孔子的趋向,谶讳学说也随之兴起。黄老学者与方仙道的方士结合,开始神话黄帝,宣扬神仙之学。从此之后,讲神仙之名皆托于黄帝,而老子仍属道家。 到了东汉,黄老之学演变成为黄老崇拜、(后汉书·楚王英传):“英晚节更喜佛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给他沼书说:“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词,洁斋三月,与神为誓。”此时的黄老,己经近于宗教信仰,与西汉的黄老之学大不相同。东汉桓帝延熹八年中(158一166),桓帝事“黄老道”,(后汉书·王涣传)又说桓帝为相信黄老道的缘故“悉毁诸房祠”,黄老道的名称始见于此时,黄老之学也在此时正式发展,成为黄老道,(后汉书·祭祀志)中说: 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延熹八年初使中常侍之陈国苦县祠老子。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周为坛,饰淳金知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也。 (隶释)卷三有延熹八年(165)的(边韶老子铭),其中说当时信道的人附会了老子“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不自生也”和“谷神不死,是谓玄化”的话,说老子“离合于混浊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设,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讯息。规矩三光,四灵在傍,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度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御览)第一也引后汉王阜(老子圣母碑)说: 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具。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更将老子说成了是“道”的化身。当时的黄老道是己经将老子作为他们的教主了。此时的黄老道,没有什么组织,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黄老的基础之上公认老子是他们理想的教主,老庄之书便是他们的经典。他们就是这样在当时的社会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信仰集团,东汉末年所兴起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都是它的流派。据(后汉书·皇甫嵩传):“初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证明早期道教组织太平遭系由黄老道演化而来。张道陵创五斗米道,将老子奉为“太上老君”,为道教教祖,以《老子想尔注》作为早期道教经典。 道教兼重黄老,试图以黄老的源流证明道家为中国上古文化传系之正统,以与当时刚刚传入中国的佛教相对抗。但是为何不将黄帝奉为道教的教祖,而将老子捧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方面黄帝为儒家“三皇五帝”之中的一位先祖,儒家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若将黄帝立为道教教主,势必与“敬天法祖”的儒家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也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学生。又史载老子“最知其所终”②, (后汉书·襄楷传)中襄楷上桓帝书说:“最言老子入夷而胡”。因此,只有将老子奉为道教教祖。而将黄帝搁置一边,才不会与儒家发生冲突。又因为孔子曾向老子问礼,也可说明道教地位不在儒教之下;同时又以老子化身而为佛陀的传说,说明佛教亦为道家的分支。这样,就能在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之中,借道家始祖老子的身份,而为道教争取相对有利的地位。老子被神化之后,黄帝的地位虽相对减弱,但仍为道家宗祖。道经之中托名黄帝的著作仍旧保存不少,比较重要的是中医方面的著作。由于传说(素问)、(灵枢)为黄帝所留,因而为(道藏)收入。据统计,有关中医的道经在(道藏)之 有14种。 所以,黄老之学发展成为黄老道,黄老道又演变成为道教,可是道教并没有将黄老道视为自己的母体,而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视为自己的母体,“老子之道”成为道教“最高信仰”;道教除了以神仙信仰为特征之外,同时还信仰老子之道,因此道教的信仰似乎是一种交叉信仰,这一点是道教与其它宗教的不同之处。在道教历史上,道教对道家的承袭一直在持续不断的进行之中。汉末道教以神化(老子)为主,汉代以后又神化(庄子)。至唐代尊(老子)为(道德真经)、(庄子)为(南华其经)、(列子)为(冲虚其经)、(文子)为(通玄其经)、(庚桑子)为(洞虚其经)。宋代以后编纂(道藏),几乎把先秦以来的道家著作网罗无遗,统统纳为道教经典,而将(老子)始终奉于至高无上的位置。而且历代注解和诠择(老大(庄)等道家经典的著作,亦一概纳入道经的范畴之中。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道教文化是道家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个分支。因此老庄之“道”家学说,为道经之中道学的来源之一。 秦时最有名的方士是徐福,他是最早以“求仙药”名义东渡日本,将先秦文化,特别是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及百工技艺带到了日本,成为最早开创中日友好的历史,促进了日本、亚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封禅书》等材料推断,这些人都是秦以前的人,大概是战国末年人。由此可以推断,方仙道的出现是在邹子之后秦以前的战国后期。所谓 方 ,是指长生不死的仙方,所谓 仙 ,《说文解字》说仙是 长生迁去 ,《释名·释老幼》也说: 老而不死曰仙。 是对不死的探求。所谓方仙道即是由方士们将其服食长生术与邹衍阴阳五行说糅合起来的一种神仙理论。 追求成仙、长生不老的思想由来已久。《庄子》一书即有充满了对仙人仙境的种种描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以追求神仙不死为目的的方士集团。从现存古籍中我们见到的最早的一个方士,就是《史记·封禅书》上所记的苌弘,他 以方事周灵王。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 就是说,苌弘用 致物怪 方术,把不来朝周的诸侯一一扎成草人形,用箭去射它,致使他们遭灾招病,不得不来朝周。战国时,方士们活跃于社会上,但由于只有 术 ,而没有理论,与诸子百家相比较,显然黯淡失色。战国中期,齐国的邹衍创造了阴阳五行说,用于解释自然界和社会界的种种现象,邹衍因此而得显于诸侯,从而也启发了其他方士。方士们将阴阳五行说吸收过来,使之与自己的方术相结合,将神仙方术染上了理论色彩。为了迎合统治者心理,方士们大力鼓吹神仙长生。从战国中期到汉武帝时,方士们与帝王相与鼓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三次有名的方士入海求仙药的浪潮。一次是齐威、宣王和燕昭王时,一次是秦始皇时,一次是汉武帝时。这三次到海上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寻求神仙和长生不死药,其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都毫无结果。 汉武帝时期,是方仙道达到 的时期。汉武帝继续求仙,在他身边,围集著一大批著名的方士,如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孙卿等人。《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李少君劝说汉武帝要成仙,就要祠灶、封禅和化丹砂为黄金,黄帝成仙就是这样的,汉武帝果然就这样去做。公孙卿上书说黄帝铸鼎而成仙,宝鼎已出,只要封禅、炼丹即可成仙。武帝叹道: 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 ①在汉武帝仰求神仙气氛的感染下,武帝的叔父,淮南王刘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②。这个言神仙黄白之术 的 《中篇》八卷 ,显然是总结神仙方术的书。汉武帝时,修炼方术有了增多。李少君化丹砂为黄金,即炼不死药,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少翁会致鬼物,使武帝看见他已死的王夫人的灵魂。栾大会祠祭下神等等。直到武帝晚年,他才认识到天下并无神仙。 方仙道所信仰的神仙说,也就是以后道教最基本的信仰,方士们所行之术,为以后道教所继承和发展。方仙道为道教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代表人物 先秦方仙道代表还有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羕门以及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两汉有李少君、李少翁、西门君惠、栾大、公孙卿、甘忠可、于吉、宫崇等。均是当时有名方士,这些方士们均是为帝王求长生不死,或为之找寻神仙、或为之采药、炼丹,宣传神仙可学、可求,这些活动一直延续到汉末仍很活跃。
少林绝技
内家绝学
内丹古籍
武林绝技
现代武学
| 首页 | 文章频道 | 下载频道 | 频道 | 交流论坛 | 聊天室 |
|
文章频道首页
|
新闻动态
|
武林绝技之家
|
网友天地
|
书籍介绍
|
网站最新公告
|
最新公告: 原式老架玉环桩网络教学最后优惠期限 [海风 2005年5月2日] 申请连接的请注意,如果在贵站没发现本站的首页连接将不于通过认证 [海风 2005年4月10日] 五、一太乙混元内功面授班 [海风 2005年3月24日] 玉润大千 环中正法----玉环桩精修班 [海风 2005年2月24日] 网站启用新域名,大家以后就用这个进入(http://wwwwulinjjcom/) [海风 2005年2月24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武林绝技之家 >> 文章频道 >> 武林绝技之家 >> 少林绝技 >> 正文 2006年2月6日 9:55:49 星期一
凌空点穴术 热
凌空点穴术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822 | 更新时间:2003-11-28 | 文章录入:admin ]
凌空点穴术
凌空点穴术,精微奥妙,凶狠凌厉,非有德者不传。此术因杀人伤人易如反掌,故师传弟子时必命其立下重誓,不至危及习者性命之地步,决不使用此术,故历来知者习者甚少。
凌空点穴之术,要循序渐进。初习百日,以指触人,无不痛入腠理。至此以后,切不可轻与人试功。至大成境界,则不须以指触敌,距敌丈外运气于指,指至气亦;凌空而至,顽敌立倒。若外再加修子午流注之技,则无论何种护身功夫,遇此技必气破中穴,死伤只在俄顷之间。
此术相传从空门传出,习者宜体佛门强身御侮之旨,不可好勇斗狠轻伤人命,否则,害人即害己,切切慎之!
此凌空点穴术分内功、眼功、外功三部,现分述于下。
内功:
一、习者于每日清晨5至7时起床,先到室外空气清新之处站立。双脚与肩宽,双手叉腰,沉肩坠肘,以鼻匀、深、长地吸气,然后尽力以口吐出。如此呼吸三至五度,回到室内,进入内功训练。
习者盘双腿于床上,如不能双盘,则单盘、自然盘,甚至坐在椅上双脚垂放地上均可。挺胸竖脊,使头顶百会与会阴穴成一直线,但不可生硬勉强。双手重叠手心向上,右手放在左手心上,两大拇指轻轻相抵,沉肩坠肘,全身放松。然后意念下照小腹丹田穴,吸气时意想宇宙中之真气如气柱般进入丹田小腹,呼气时意想小腹中之气由大团而凝聚成鸡蛋大小之气珠,此珠洁白而发出强烈白光。呼吸均须柔和缓慢,否则,过快而难以入静。按上法练习半小时至45分钟后,下床轻轻活动手脚,使全身慢慢活动开来。
活动至身体微微发热后,再习运气之法。习者双脚分开约两尺宽,双膝微屈成高桩马步站立(不致浪费体力),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抱于两腰侧;沉肩坠肘,头正身直,百会与会阴仍成一线,全身放松。然后身体微向左转,右手臂内旋,食指伸出指向前方,同时鼻匀、深、长地呼气。意念气自丹田经膻中至肩井,再经肘部曲池穴运至食指。开始宜慢,熟练后可适当加快。吸气时也宜匀、深、长,同时右手臂外旋收回于腰间,意念气由原路线返回丹田。然后呼气,左手内旋伸出、气运左食指,各要点与右侧同。如此运气15分钟,气沉入丹田,自然收功。
以上为清晨练习之内功,习者另须每日下午习指功之硬功。其法为用指由轻至重,由少至多点打木桩或木板,左右指均练到。练至半年之后,可点打石碑石块,不可急于求成,以防受伤。点石块时宜再点砂袋,以收刚柔相济之效。
眼功:
习者于每日空气清新之时,于光线明亮处自然站立。先闭目,头不动,只以眼珠在眼眶中活动。双目按左上一上中一右上一右中一右下一下中一左下一左中 ̄左上之路线转动七圈,然后按此八个点反向又转动七圈,紧闭目几秒钟,然后忽然尽力睁开。再睁眼进行上述功法,开闭目共为一次,行七次。
转睛之后,眼睛休息片刻,再续行下面功法。习者远眺十米开外之树叶,细细数清,不求快速,只求准确。此步功法练熟,则不数树叶,改数石子。习者手握数颗指头大小之石子,一把撒在地上,要求一眼数清石子之数目。练至一下能数清49颗,则改数郊外之活动物体,如鸡群鸭群。此步功夫稍难,循序渐进自可达到。至一眼数清鸡鸭数目后,习者再改数地上之蚂蚁。因蚂蚁密集而小,又时时爬动,故此步功夫更难。当数至一眼看清49只蚂蚁(或稍多)则此步功夫已成。
外功:
外功者,非指前习之指力硬功。习者于高处垂下一棉线,线头系一小团棉花,比指头稍大,高与习者高马步站立之胸口齐平。习者高马步站于前,距棉球一臂长,然后以食指刺击之,务必以指头击中为准。然后不待棉球静止,双手食指互相击刺,于棉球动荡中点刺之,练习十五分钟。
然后习者以木棒制一木人,大小约与其人相同。下端固定,木人身上相应标出穴道。死穴用红色,伤残穴用蓝色,小穴用黑色,如此了了分明,便于习练。如无木材,则用白布绘一人之正、侧、背三面,仍标上穴道,挂于墙上击刺之。
上述击刺木人功夫纯熟后,习者须将木人(或人体挂图)移至暗室之中,依法勤习点打功夫。习者认穴点穴须了了分明,一丝不苟,功夫才可日臻深厚。
以上三功练熟后,一般武林人士均非敌手。然此功之所以命名“凌空点穴术”者,实功外有功,方可凌空点穴制敌,否则,仍须触敌而收制敌功效,故此三步功熟练后,习者欲求凌空之效,须加习下步功法。
习者于前所习之击棉球功稍加改变。即站立姿态仍同前,但须站至伸食指离棉球尚有一掌长度之处,以食指凭空点击棉球。意念丹田中之内气由小腹经膻中肩井曲池至食指,并从指尖发出击刺棉球。开始时棉球静止不动,但习者坚持习练,则棉球由微动至大动。当习至一指击去,棉球陡然向后飞荡时,可习下一步功法。
习者于无风之静室中置一蜡烛,高度同前之棉球。按击棉球之法凌空击之。初时蜡烛并无动静,习久之后,蜡烛微微晃动。学者认真习练,至一指击去蜡烛应声而灭时,则制一透明纸罩罩在蜡烛外。仍按前法习之,渐可达于烛灭而纸罩不破之地步,习者技长距离,若距一丈开外击灭蜡烛,则凌空点穴之术成矣。
注意事项:
一、初功一百天戒房事,以后也宜节制。
二、内功应从头至尾习练,功成后也须每日练习。
三、习者宜注意用眼卫生、不宜看字小之书,以免眼力受损。
四、内气强大后,不必步步意念膻中,肩井曲池,而是按此大致路线快速运
气至指。
五、练习指力硬功时,须于习后以药水洗指。其法以食盐、地骨皮等量和水煎
热,将二食指放人药水中互相摩擦,至水渐冷时将指拿出用于毛巾拭擦至千。
六、子午流注之法,近来已大白于天下。习昔可于它书求之,此不赘述。
二、指禅功
练法:以双手十指撑地双臂伸直,身体俯卧成一直线,意想丹田之气源源不断地涌向十指尖,十指缓缓深陷入地面,气流通过指尖透入大地深处,习练数分钟即可。 当能一次性坚持5分钟后,即可将双手小指减去,以8指支撑一次性可达5分钟后,再减去双手无名指,以此类推。当可练到仅以双臂二指支撑达5分钟以上时,即可将双脚垫物逐渐提高,当提高至倒立状态时,双臂二指禅倒立则可大功告成。如以双臂拇指,食指支撑更容易练成二指禅倒立,多勤加练习,则可练成一指禅倒立功,但指禅功必须按步就班练习,不可贪功暴进,以免手指受伤
功效:可表演二指禅倒立,二指走路,金刚一指禅及铁指按丁入木等!
一、 气贯龙爪
凡练习本功均以此式为开始和收功。
练法:双脚平行分开略与肩宽,高马步站立,双手左右分开抬起与肩同高,伸直成一直线,掌心向下,十指张开伸直,意想丹田之气连绵不断地象水一样涌向指尖,并从指尖喷射出来,采用细、长、匀的自然呼吸法,用鼻吸气,用口呼气,保持10—15分钟即可接练后面的内容。
功效:此式为铁指功筑基之术,能迅速将人体丹田之气贯注于手指增强内劲,并可增加双手血液循环,以不致于练功之时手指受伤!
二、鹰爪功
练法:1、备一对各重10斤的圆铁球,两手各抓一个自然垂于身体左右两侧,意想丹田之气达十指,随意行走5分钟即可接练下式。
2、备酒坛一个,坛口大小以适合五指抓拿为宜,先放入10斤铁砂(亦可用河沙或石子等重物代替放入),以双手轮换上下抓提,左手类了换右手,双手共练习5分钟,当可以一次性抓提5分钟时可再加入五斤铁砂再练习,每次增加5斤,增至50斤仍能轻松抓提达5分钟之久,十指之力大异常人。
3:备20斤重的铁砂袋一个(可用绿豆或大米代替),双手快速轮换抓提,双手共练习5分钟即可,当练至一次性可轻松抓提10分钟时即可大功告成,指劲厉害非凡!
功效:十指犹如刚爪,可捏碎核桃、抓树撕皮,抓人成洞,捏碎砖块、酒杯、竹筒、折断铜钱、拔丁出板等!
四、铁叉手
歌诀:气从丹田发,瞬间五指插。
指皮退三层,有志事竟成。
十指磨锋利,肉指变铁叉。
练法:备大桶一个,盛满大米,面队桶马步站立,先吸一口气,再猛用力将手迅速插入米内,插的同时喷气,并发出“嗨”声助力,意想手深深地插入大地,并将地面击出一个深坑来,双手轮换练习共10分钟即可,100日后将桶内的米换成绿豆,插绿豆满百日后再将少许绿豆倒出,加入少许铁砂练习,并逐日减少绿豆的数量而增加铁砂,当全部换成纯铁砂练习满百日后则手指坚硬如铁,十指如铁叉般锋利威武。
功效:可瞬间洞穿牛腹,插肉成洞,击穿碗碟,戳断石条,铁指开砖,手背断砖等!
五、透骨力
练法:先用四根松紧带把一块长宽均为35厘米厚1厘米的木板四角转孔穿上带子平行拉好固定悬于空中于肩同高,面队木板站立,先吸一口气,并意想丹田之气贯于指,瞬间插击木板同时喷气,并以“嗨”声助力,意思、想手指将木板击成四分五裂,要做到快、准、狠,坚信自己必可将木板击碎,双手共练习5分钟,当练至一下即可插碎一块木板时,再加多一块,如一次性可凌空击碎五块一厘米厚的木板时即大功告成!
功效:可凌空插碎酒瓶或数厘米后的木板,用于搏击制敌迅猛厉害,一击必杀!
六、点穴功
练法:备20斤重的大米带一个吊于空中与肩同高,用中、食指二指击之,每天双手共练五分钟,当可将吊袋击荡出一米外时再往袋内加入大米,大约每十天增加2斤,练至1年即可将百余斤重的吊袋用二指击出一米以外即功成!
功效:可达指触人倒,刺击敌人要穴等,用于点穴实战格斗威力无比!
七、摧坚破硬术
表演铁指功的项目众多,现仅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1、击破碗碟:是最容易表演的铁指功之一,先备一个大瓦碗或碟,用左手紧拿着碗,碗口略向下倾斜,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中食二指,瞬间猛力用指侧敲击碗的内侧,即可轻而易举地将碗击破,也可用食指一指破碗!
2、折断铜钱:备古铜钱一枚,用右手食中二指捏住铜钱的背面上下边缘处,拇指捏住正面方孔处,将丹田之气贯于三指,瞬间发力,正反二力合一铜钱即被折断!
3、抓碎核桃:手同时握2-3个核桃,将丹田之气贯于指掌,五指瞬间发力猛抓核桃立碎,功深者仅用拇食二指即可捏碎!
4、凌空碎木:备长宽均35厘米的衫木板或松木板用火烤干,用线吊起与肩同高,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五指,瞬间插击木板的中央,以最快的速度猛然发力木板立碎!
5、铁指开砖:备红砖三块,放在坚硬的石台上,将丹田之气贯于右手中食而指至胸前,以最讯猛的速度戳击砖的中央,并同时喷气发“嗨”声助力,即可二指断砖!
八、练功须知
1、练功1小时内手勿洗冷水,可用热水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2、每次开始及收功均需练10分钟气贯龙爪。
3、每次练功前后均需用药擦手三分钟,用药方法同铁掌功药方一样(外用药:用中药透骨草200克泡40—60度的白酒1公斤,浸20日即成铁砂掌酒,大凡修炼铁掌功者,必须用药去除铁砂之毒性,并可舒筋活血增加功力加快功效,故习练铁掌劲功者,不仅练就了硬功,更可使铁砂药性渗透入肌腕手掌,使其筋骨坚实强硬,具备杀伤力之掌力,击人即倒。本方经我多名弟子学员试用效果很是不错,比起日前社会上流行的“食盐加地骨皮”所谓之“易筋汤”方便实用得多!)。
4、多玩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更灵活,内力更充足,并有提神键脑的作用。
5、过度的性生活及饮酒会造成手指练功疼痛无法集中劲力等现象,适量无妨。
6、如受时间体力所限,可单选一两式习之功也很好,但仍需用药及习气贯龙爪。
二指禅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秘传功法,通过一定形式的久久锻炼,把全身的气与力集中到中食二指,以达到强身御敌的一种锻炼方法。二指禅,又称剪子功、点穴手、鹰爪擒拿手等,集防身、强身、祛病延年于一炉。它是由练意、练气、练力等几个方面组成,强调在怠守入静的前提下,采取连贯圆活的动作与呼吸相配合,促使肌肉筋骨的强健。功成后,手指坚硬如铁,出指无形无迹,诚乃自卫防身之绝技,克敌制胜之法宝,故被誉为“绝世奇功”、“武杯秘招”。
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由,该功长期以来一直暗自流传民间,口传心授,宁可失传,而不轻传。因之,这一罕世奇功几于湮没失传。为了让该功弘扬光大,本人不揣学洗,特将该功整理成文以飨读者。虽练功数载,几易其稿,但仍有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斧正。
一、内功练习法
1、修丹功
静坐功,双腿屈膝盘端坐于休上或地上,双盘腿、单盘腿或散盘式均可,身体脊椎要正直,百会穴与会阴穴要成一竖直线(百会穴,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耳尖直上,头顶正中;会阴穴,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中间,女性在大阴唇联合与肛门的中间)。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胯,全身自然放松,排除一切杂念,两手掌心向上,左右手上下相叠,两手拇指相触,贴靠于丹田处(指下丹田,肚脐下1.5寸处)。开始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意念(好象)丹田里有一团火在燃烧似的,这种意念要做到似有似无,有意无意,似守非守,自然而然,只有这样才会使本功做到松、静、自然、无杂念,要求练15分钟,时间能长则更佳。在收功时,用双手掌心相对摩擦至发热、发烫,再用双手似洗脸状擦脸。本式相当重要,主要是修炼丹田内气,使之充盈,在每次练功之前必练。
2、压劲功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撑掌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十指尖上翘,尽量与手腕成90度,指尖向前,全身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胯,排除一切杂念,开始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手成撑掌状随着一呼一吸在身体两侧.上提下压,吸气时双掌上提至两肋旁,双臂弯曲.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双掌用劲尽量向下压,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双手劳官穴。接着吸气双掌上提至两肋旁不能松劲,呼气双掌用劲尽量向下压,以后每次呼气要加劲,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只有这样才能劲力越宋越强,增强臂力、腕力和掌力及全身气力。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要增加至45次为宜。
3、推山功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觉,两手直臂向前成立掌状,拳心朝前,指尖向上全身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具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手成立掌状随着一呼一吸在胸前收进推出。吸气时,双手收回至胸旁,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双手掌尽量用劲向前推出至平直,呼气同时用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双手劳宫穴,如此一呼一吸的收推练下去,呼气同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开始练9次,随着劲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要增加至45次为宜。
4、分水功
两脚左右自然升立与肩同宽,两手立掌直劈向左右两侧分开,掌心朝外,指尖向上,全身要自然放松,轻闭双目,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身体要始终保持正直,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手成左右立掌随着一时一吸在身体两侧缩回推出。吸气时,双手掌缩回至双肩外旁,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处:呼气时,双手掌慢慢用劲尽量向外推,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劳宫穴,如此一呼一吸的练下去,呼气同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要保持原劲力。开始练9次,随着劲力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8次,以后要增加至45次为宜。
5、托天功
两脚自然向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托掌直臂向上仰宫。掌心向上,指尖朝后,身体正直,全身要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胯,排除一切杂念,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手向臂向上直臀成托掌状,随着一呼一吸在肩上拉回上托。吸气时双手掌拉回至肩上,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双手掌慢慢用劲尽量向上托举,呼气同的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双手劳宫穴,如此一呼一吸、一技一托的练下去,呼气同时要一次比一次憎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即呼吸拉托次数越多,双手掌劲力越充足。开始练9次,随着劲力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要增加至46次为宜。
6、摧劲功
两脚左右开立成马步式,两手向前屈肘握拳与肩同高,拳心相对,拳眼朝上,身要正直,全身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旧鼻做长、匀、细加深呼吸。吸气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尽量用劲握紧拳头,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劳宫穴,如此一停一紧练下去,呼气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要求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0次,以后要增加至45次为宜。
7、鹰爪功
两脚左右开立成马步,两手直臂向前平举,手心向下,指尖朝前,双手大拇指自然朝内,指尖相对,吸气时双手掌指第一、二指关节慢慢向内屈卷收拢握扣,指根关节不动,指尖握至指根关节处;呼气时,十指尽量用劲向内拢握扣,手指不动,只要用劲即可,呼吸时均要保持原姿势,呼气同时用意念将气引至双手劳宫穴,接着吸气,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但不能松劲,如此一呼一吸练下去,呼气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此式十分重要,主要是练习关节的劲力和提高指禅功的承受力,是练二指禅的指关节基础,开始练9次,随着指劲的长进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增加至45次为宜。
8、站桩功
两脚左右开立成马步姿势,双手掌在身前合掌,掌心相对,指尖向上,与鼻齐高,大拇指自然朝内,双臂肘部弯曲,身体要正直,全身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精神贯注集中,用具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吸气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双手劳宜穴,不需用劲,始终自然,如此一呼一吸练下去(一呼一吸为人次),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的进展,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增加至45次为宜。
9、上下功
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无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抵压在无名招和小指上,中食二指指节仰直成剑指式。松垂于体前,指尖向下,指背朝前,身体正直,百会穴与会阴穴成一竖直线。全党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鼻做分、句、细的深呼吸;吸气时.两手憾慢向休前上仰起至双肩上方,双臂伸直,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上身慢慢前屈,同时带动双手,双臂伸直,剑指指尖朝地,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向手指指尖,不需用劲,始终自然,如此一呼一吸练下去。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的进展。渐傻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增加至46次为宜。
10、剑指功
两脚左右开立成马步姿势。双手直臂成剑指式向前平举,指膛相对,损失向前,身体正直,全身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思想集中,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吸气时,右手收回于右侧腰间,手心向里,指尖朝前,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右手剑指尽量用劲向前挺臂击出,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右手剑指。接着吸气,左手收回于左侧腰间,呼气时左手剑指用劲向前击出。意念至左手,如此左右交替互换练下去,呼气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吸气时均不能松劲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气力的长进。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增加至45次为宜。
11。对牛功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无名指和小指屈握,大拇指按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左右手中、食指在身前相互抵住对抿,身体要正直,全身自然放松,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鼻做长、匀。细的呼吸;吸气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唤气时。双手中、食二招尽量用劲相抵对紧,吸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经双手中、食二指冲出,接着吸气,不能松劲,呼气时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即呼吸次数越多,双手指相对抵住越紧,只有这样才能使劲力练达指尖,同时呼吸也要配合好。开始练9次,随着功力的长进渐慢增加至18次、27次、36次,以后增加至的次为宜。
二、内外功兼修法
预备式
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全身自然放松,意守丹田半分钟,以后不论练习以下任何一式都应先做预备式。
1、撑功
双手直臂,中、食二指招尖顶撑墙壁上,与肩同宽,身躯及双腿、两脚仰直并拢,不可凹腰,头应与躯体成一直线,双目轻闭,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具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手中、食二指撑在臂上随呼吸推动身体。吸气时,双臂弯屈,使上身贴近墙壁,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双臂慢慢用劲推动身体,使之离开臂面,双臂伸直),呼气同时,要想象丹田之气经双臂中、食指冲出,如此一呼一吸练下去。呼气要一次比一次增劲,叹气均不能松劲,支撑着的手指尽量不要移动。练至能用中。食二指支撑10分钟时,则此功初有火候,接着先后用单臀中食二指支撑(左右手互换),双臂中指支撑,双臂食指支撑,同时应渐慢使双脚远离臂练至能支撑此功10分钟后则可接换下式练习。
2、指功
全身俯卧,双手直臂,中、食二指撑地,与肩同宽,身躯及双腿伸直并拢,两脚脚尖拄地,全身成一直线,百会穴与会阴穴对直,轻闭双目,舌尖轻抵上腭,排除一切杂念,用鼻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双臂中、食二指撑地,随呼吸推动身体起伏(似体操中的俯卧撑)。吸气时,双臂弯曲,使身体贴近地面,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田;呼气时,双臂用力慢慢伸直,推动身体,离开地面,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向双手,经双臂指尖冲出。支撑着身体的手指不能移动,如此一呼一吸、一起一伏练下去,练至能仅以双臂中、食指支撑身体起伏45次,以后则可陆续用砖或其它物体将双脚逐步垫高,练至能将身体全倒立练功,则此式完成,接规下式练习。
3、禅功
左手直臂,以中、食二指撑地,右手成剑指式直臀侧乎举,两脚交剪伸直靠在地上,右脚在下,左脚放子右脚聊背上,靠紧在一起,全身挺直成一斜直线,不可左右上下弯曲,用具做长、匀、细的深呼吸,左手中、食指挥地随呼吸便身体上起下伏,身体始终保持正直。吸气时,左臂弯曲,使身体贴近地面,右手剑指屈臂收在肩前,吸气同时随意念将气引至丹由;呼气时,左臂慢慢伸直,使身体远离地面成侧卧撑式,右手剑指用力向外摆臂击出,呼气同时随意念将丹田之气引至手经指尖冲出,如此一呼一吸,上起下伏的练下去,左右手互换练习,练至能左、右手各仅用中、食二指卧撑45次,以后则可陆续用砖或其它物体上将脚垫高,练至能仅用单臂中、食指撑地烙身体全倒立练功则大劝告成。
三、外功辅助法
1、卧虎功
身体俯卧,双手十指指尘及双脚趾尖着地支撑身躯,全身平直,百会穴与会阴穴对直,全身要放松,自然呼吸,做上起下伏动作。下伏时,双臂慢慢弯曲肘部,使身体接近地面:上起时,双臂慢慢挺肘伸直,远离地面,身体要始终保持平直,支撑着的手指不能移动,力尽而止,次数逐渐增多,随着指劲与气力的长进,陆续将小指、无名指、大拇指和中指减去,以后能仅以双臂食指着地,支撑着身体练为宜。
2、侧撑功
单臂五指指尖撑地,双腿仰直并拢与身体成一直线,侧卧式,身体不可左右上下弯曲,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做上起下伏动作。下伏时,手臂慢慢弯曲,使身体贴近地面:上起时,手臂慢慢捱取伸直,远离地面,不要使支撑着的手指移动,力尽而止,次数逐渐增多左右手互换练习,随着指功与气力的长进,陆续将小指、无名指和大拇指减去,以后仅以单臂中、食二指着地,支撑着身体练功为宜。
3、弹跳功
双手直臂,十指及双脚脚趾着地支撑着身躯成俯卧撑式,做上起下伏动作。下伏时,双臂慢慢弯曲肘部,使身体贴近地面:上起时,双手指及双脚用力,使身体向前/div> 少林点穴的三层功夫
第一层功夫
“点穴容易识穴难”。点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抚之。否则,如盲人看马。识穴必须认真准确,丝毫无差。具体练法是:
习点穴之法,必须先明确十二经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位置,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其具体练法是:取较坚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绘标出某一经的诸穴,循其经络点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后,改为夜晚点之,继练月余。若能在暗处点中,初艺则成,可另换一经,
朱常洛病了,一病不起。此时离他登基当上大明的皇帝,不过十天。太医们束手无策。只有一个外行的内侍,名叫崔文升,竟然敢给皇帝开了个方子。朱常洛也真是豁出去了,竟然敢照着这个方子配药吃药。这下可好,大泻不止,皇帝一夜如厕数十次,一度昏迷不醒。然后,又有个胆大的来献药。这个人叫李可灼,任职鸿胪寺,举止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他被引荐后,向朱常洛进献了自己调制的“仙丹”。仙丹被藏在一个造型古朴的锦匣内,送至御榻前。朱常洛迫不及待,就着水服下一颗仙丹。感觉精神立马好了许多,暖润舒畅大臣们悬着的心也都放下来,欢呼雀跃地退下了。皇帝觉得自己的病,快好了。
服食仙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朱常洛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只不过,历史上大多服食仙丹的皇帝或名人,都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长生不老,或为了升仙。距离朱常洛当皇帝大约两千年前,战国时代,已经有一拨炼丹方士在各国之间蹦跶,向国君进献不死之药,把齐、燕两地个别国君发展为忠实拥趸。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就普遍怕死,从而拉开了无限折腾地寻找长生不死药的序幕。秦始皇最疯狂的举动,是派出童男童女各五百人入海寻药。结果,人都有去无回。汉武帝晚年也怕死,但他比秦始皇“幸运”,因为这时候已经有方士声称可以炼制丹药,不用再去虚无缥缈的海上找了。方士李少君,自称见过蓬莱仙人安期生。
他向汉武帝表示,他有一项神奇的技能,可以化丹砂为黄金,再用这些黄金涂抹餐具表面。一日三餐使用这种特制的餐具,可以延年益寿。寿命足够长了,才能到海上见到安期生,求得不死之药。李少君这个脑洞开得很大,理论逻辑也没毛病,所以深得汉武帝信任。不过,他还没帮汉武帝实现长生大业,自己就先病死了。延年益寿的说服力大打折扣。现在的研究认为,李少君其实就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朱砂为澒,即用丹砂烧炼成汞(水银)。靠这项技术,他已经足够在帝国的不老之药忽悠版图上赢得绝对重要的一席之地。
汉武帝时代,估计有少数像李少君这样的“精英”掌握了“朱砂为澒”的技术。当时写成的一些书,包括淮南王刘安所编的书里,都记载了这项技术。比如《神农本草经》将丹砂列为上品药,明确指出其能化为汞。大家应该还记得司马迁写过的“巴寡妇清”——中国最早的女富豪。她是怎么发家的?就是因为家族发现了丹砂矿,靠卖丹砂赚得盆满钵满。可见,秦汉之际,丹砂的需求量和价格都很可观。
而其主要流向,正是用于炼丹。炼丹术中,丹砂和水银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方士把炼丹渲染得神乎其神,说白了都是围绕丹砂一水银间的神奇“还丹”变化来进行的。就像东晋著名的炼丹家葛洪所言:“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就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化学过程。用我们现在的化学知识,一个高中生就可以秒杀古代一流的炼丹家。当时的炼丹家在理论认知上非常淳朴。他们发现丹砂这么奇妙,能在水银、丹砂之间变来变去,不像草木一烧就成了灰烬。丹砂不但烧而不烬,而且“烧之愈久,变化愈妙”。
烧不死”和“不败朽”的东西,一定也能使人长生不死。基于这种朴素的信念,炼丹家不断折腾,在主料丹砂和水银之外,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其它金石药物,彼此混合烧炼,反复进行还原和氧化反应实验。最终,顶级的炼丹家用九个连续的反应器,可以递次炼成丹华一神符一神丹一还丹一饵丹一炼丹一柔丹一伏丹一寒丹。这就是著名的“九鼎神丹”了。
3自古以来,自称深谙炼丹大法的方士奇人很多。有些是忽悠的,也有些是真诚的。最爱君先举个大忽悠的例子。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找了一堆道士来炼仙丹。这个炼丹小组的负责人叫赵归真。赵归真请求到吐蕃采购炼丹用的仙药,说这些仙药本国找不到,只有吐蕃国有产。他的请求未获批准,理由:你是炼丹小组的组长,肩负重担,如果你去干采购的活儿了,整个小组不就群龙无首了吗?你就说吧,需要什么仙药,我们派人去买就行。赵归真于是奏上药名: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唐武宗让人找遍各地,果真没找到。这些都是赵归真想开溜而杜撰出来的药名,怎么可能找到?反正唐武宗跟着赵归真炼丹吃药,早早就归西了。
而一些真诚的炼丹家,可能穷其一生,都在琢磨怎么炼出一炉“好仙丹”。比如葛洪。葛洪强调,炼丹一定要找人迹罕至的名山,否则邪气进来了,药就炼不成。开炉前还要斋戒百日,不见俗人等等。百般禁忌,种种仪式,哪一个都得认认真真,不能疏忽。尤其是火候,决定了将要进行的化学反应是否成功。一个好的炼丹家,一定是对火候的掌握到了纯熟的地步。葛洪特别钟意用马粪做燃料,他甚至认为,有些丹药炼制时须“以马屎火煴之三十日”。除了马粪,人粪偶尔也用于古代炼丹活动。唐末成书的《通玄秘术》记载了一种名为“人粪霜”的燃料,即将一两左右重量的人粪晾干后盛于瓦片,在火上烧烤,待颜色发红后再用瓦片盖好,移走使温度趋冷,以免成灰,取出后即可用作温养丹药的燃料。这个也成了炼丹的一个“小秘诀”。总之,炼丹是一项既讲究又烧钱的事业,没几个人玩得起。
4不过,即便是最认真负责的炼丹家诚心诚意炼出来的“仙丹”,给你,你敢吃吗?无论是自己炼丹,还是应邀为皇帝、贵族炼丹,炼丹家一般都要先自服,试吃看有没有问题。试吃往往试出悲剧。《洞仙传》写过一个事,东汉时期,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四人一起在王屋山学道,学了三十多年,共同炼出一款神丹。神丹炼成后,毛伯道先试吃,死了。刘道恭接着吃,又死了。谢稚坚、张兆期一看势头不对,都不敢吃,弃药而逃。这个事不管真假如何,至少说明了当时炼丹家的一种成名风险:以身试药、中毒而亡的概率,毕竟太大了。丹药中所含的铅、汞、硫、砷等物质对全身各系统和器官均有毒性作用。其基本病理过程涉及神经、造血、泌尿、心血管、生殖等多个系统。
比如汞,中毒后手脚发麻,口腔麻痹,全身乏力,头昏,头痛,严重可危及生命。此外,硫和砷的氧化物,都是剧毒。这些原理,古代炼丹家一开始不懂,但他们试过、死过就慢慢知道了。为皇帝炼丹的方士,为了自身安全,会借力皇权转移试药风险。北魏道武帝当政期间,有个叫董谧的人向拓跋珪进献炼丹成仙之类的经书,获得重用。拓跋珪专门为他设置仙人博士职位,设立仙坊,作为煮炼仙丹的指定场所,还封了整座西山,只为炼丹提供燃料。最重要的是,拓跋珪为董谧提供了一批死刑犯,用于试药。这批死刑犯,基本都试药试死了。拓跋珪自然也不敢服用董谧炼出来的仙丹。
知道服用丹药中毒的风险太大,惜命的皇帝通常是不会轻易吃的。北齐文宣帝高洋请方士炼成了九转金丹,但他一直放在玉匣里不吃,对外声称:“我贪人间作乐,不能飞上天,待临死时服耳。”等到活马当死马医的时候吃,也不迟。除非,哪个好彩的皇帝遇到了大师级的炼丹家,他才敢放心服用。陶弘景就是这样的大师。他为梁武帝萧衍炼过丹药。史书记载,梁武帝为陶弘景提供了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作为炼丹之用。丹炼成后,色如霜雪,陶弘景称为“飞丹”,他自己吃过后感觉身体变轻了,有种升仙的幻觉。梁武帝跟着服用了,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同时代的另一炼丹家邓郁,也为梁武帝炼制了丹药。梁武帝却不敢吃他的。可以看出,南北朝时期的皇帝,虽然也想长生,也想升仙,但他们对丹药的服食还是很慎重的。
5唐朝人对丹药的态度,可就没有这么慎重了。包括最爱君前面提到的唐武宗在内,唐朝至少有六任皇帝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的。皇帝的疯狂,也带动了文臣武将、诗人道士的疯狂。李白、杜甫、韩愈、元稹等等,要么极度热衷炼丹,要么因为服丹而死。整个大唐的气质,似乎都带着这种癫狂、迷幻而不真实的色彩,这跟丹药的流行不无关系。不过,代价太大了。你想想,光皇帝就贡献了六条命。所以入宋以后,服食金丹这种高风险的事儿,大家干得少了,慢慢转而练起内丹术。看来,还是气功安全点。
到了元明以后,炼丹术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以丹砂、金石炼丹的传统方式,几乎完全被本草所替代。方士们希望在植物王国寻得合适的炼丹原料,即现今广泛流行的本草中药。但并不是说本草丹药就无毒,很多用于炼丹的草木本身也有毒性。因此,这些也可能致命。不要命的皇帝,还是有的。嘉靖、雍正等明清两代热衷于丹药的皇帝,时常服用的仙药可能主要功能在于壮阳。这些仙药基本混杂了草本与金石,还有红铅、秋石、人乳等诡异的配方,他们最终也都中丹毒而死了。登基一个月的时候,病重的明光宗朱常洛吃到了李可灼进献的仙丹,其实就是一种混合红铅、辰砂等炼成的红色药丸。朱常洛一下子感觉病快好了,直夸李可灼是“忠臣”。当晚,又催促着服下了第二颗红丸。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凌晨,朱常洛病情突然恶化,随之一命呜呼。
李可灼及其进献的红丸,成了最大的嫌疑。是意外,还是蓄意?背后,有没有主谋?“红丸案”发生后,一直就是众说纷纭的疑案。就“仙丹”本身而言,朱常洛服用之后,回光返照式的体验与迅速的垮掉死亡,恰好是古代丹药好坏不定的一个缩影。即便你贵为皇帝,服用之后,下一刻你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有意思的是,最爱君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在浙江大学开设的中药课上,该校学生根据古籍做出了古代丹药“孔圣枕中丹”,配方出自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据记载,这枚药丹主治读书善忘,久服令人聪明。听着很神的样子,但在了解了炼丹简史之后,难免对其功效,甚至对其副作用表示严重怀疑。一查孙思邈的书,发现其配方是“龟甲、龙骨、远志、(石)菖蒲”。别的不多说,现代药理分析已经证明,石菖蒲有毒,长期服用对人体有极大的危害。不知道一座高等学府还要宣扬这么离谱的丹药,用意在哪里是不是因为规定不能成精,但没有规定不能成仙,所以,不怕死的人又开始鼓捣了?
本文2023-08-07 09:32:2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