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籍的足本,抄本?
清末张之洞为了指导学生读书,曾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认识,给善本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足本",即无缺残无删削之本;二是"精本",即精校精注本;三是"旧本",即旧刻旧抄本。张之洞大概并非刻意要给善本下定义,但为了指导学生读书,不得不指点迷津,选择善本,于是也就表示了什么是善本的态度。张氏"足、精、旧"善本三定义,归纳起来还是两条,一是无讹脱,一是传世旧本,与古人关于"善本"的概念,并无本质的区别。
古籍的估价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学问,它的市场价格的变动性非常的大,它会因为卖主对该古籍的理解程度而产生巨大的价格差。
一般对古籍的估价,可参考以下各项:
1,是确定年代,术语为断代。一般说来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唐代古籍为国宝级珍品,即使是空白的唐代故纸也有一页一金的说法;现存世的多为佛经类,及其罕见。
宋代古籍也是价值连城的珍品,由于这个时期的制作工艺非常精良,使得文字清晰、笔画美观夺目、并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该时期的校对精细,因而使得这个时期的文本大多成为后世翻印的基础文本。
元明古籍,印刷的质量和书籍的校对工作,已经是很粗糙了,所以该时期的书籍价值就大量缩水了,但是由于这类古籍的年代也是比较久远,因此它的升值空间还是很大的。
清代与民国的古籍,品类繁多,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史志类体裁还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2看体裁
一般是文学类、史志类、医学类、百科类的都有较强的市场流通性
3,看作者、出版商、印刷数量、藏书章、校订人等
一般以国子监出品的为优、以存世量少的为优、以名家藏书章的为优、以名校订人的唯优
4,看品相,也就是古籍的保存完好程度
一般来说八五品以上的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鉴定稿本比鉴定印本难度大。首先,一书之稿本虽可能有初稿、修改稿、定稿数种存在。但每种面目各自不同,都为单一的版本品种,皆可视为孤本,况且很少有各种稿本都完善保存至今者,那么相较印本,客观上便缺乏鉴定参证资料。其次,稿本的书面风格虽然每含时代气息,但又极具个性化,不似印本能大致总结出规律性的现象与特征。再者,稿本与抄本之间亦存在不易区分的情况,如经誊清的稿本,若无编著者的标记(专用稿纸、钤印等)或手迹,很容易与抄本混淆;而一些较为冷门的抄本,因其书罕见流传,亦往往会被误定为稿本。鉴定稿本的要点在于确定该书出于那个时代、何人之手(简单判断是否稿本,并不太困难,尤其是初稿或修改稿,卷面每有涂改、钩乙、粘签、剪贴等特征),其真伪如何,以及该稿本的性质与价值。关于判断稿本的性质与价值,我们可以借助校勘等手段,而鉴定其真伪,则往往要依仗字迹的比对。与鉴定抄本、批校本相通,尽管鉴定稿本也可采取如同鉴定印本之法,即通过纸张、讳字、钤印等因素识别,但要断定其出自何人之手(包括正文与题跋),倘若没有字迹比对,是很难把握的。因此,鉴定稿本(包括抄本、批校本),除了需要一定的书法修养之外(鉴定印本也如是),更强调实践经验,书本知识至多是入门的参考。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们在2000年编纂出版了《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一书。毋容讳言,此书收入品种有限,亟待充实完善,但我们很高兴看到该书出版后,其资料已被人们广泛借鉴取用。当然,图书馆、博物馆所收藏的尺牍、题跋以及相关的影印文献皆可作为鉴定手迹的参考比对资料,应尽可能加以利用。
本文2023-08-07 09:37:3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