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书籍形式
书籍设计的历史(书籍形式的演变)2009-06-25 14:49三、书籍形式的演变
纸的发明,对我国书籍发展的影响是划时代的;而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不仅加速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书籍的形式,促使书籍不断地变换着自身的模样,或卷、或折,一路发展而来。
叶子
经过长期的使用,卷轴装舒卷不易的缺点渐渐让人感到不方便,尤其在查对某个文字、某个记载时,就需要把书卷全部或部分舒展开来,既费时又费力,因此,人们就不断探索改良卷轴装的方法。
隋唐时期,佛学极为兴盛。
大量佛教经典由印度传到中国,都是狭长的单页梵文贝叶经的形式。
贝叶,是印度一种贝多树叶的简称,贝叶经的装法是将若干树叶,中间打孔穿绳,上下垫以板片,再以绳子捆扎而成。
受这种装帧形式的影响,古人发展了汉文“梵夹装”。
“梵夹”亦即佛经的意思,它是将一张张纸积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
不过,梵文是由左向右横着书写的,这种形式和我国自上而下书写的习惯很不相适,因此,就将书写格式改为垂直竖写。
一般认为,书籍的发展是由卷轴直接转变为折叠,再转变成册页的形式。
实际上,其间还经过了这个叶子的演变过程。
经折装
经折装就是把本来卷轴形式的卷子不用卷的办法,而是改用左右反复折合的办法,把它折成长方形的折子形式。
在折子的最前面和最后面,也就是书的封面和封底,再糊以尺寸相等的硬板纸或木板作为书皮,以防止损坏。
佛教经典多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所以古人称这种折子为“经折”。
经折装比卷轴装翻检
方便,要查哪一页,马上即可翻至,所以在唐及其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折子形式的书应用得很普遍。
旋风装
也许是经折装的书很容易散开,或是僧侣们诵经时还有不便之处,在经折装的基础上,人们又不断对它加以改进。
古人将一大张纸对折,一半粘在第一页,另一半从书的右侧包到背面,与最后一页相接连,使之成为前后相连的一个整体,如同套筒;阅读时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再到第一页,如此可以循环往复,连续不断地诵唱经文;遇风吹时,书页随风飞翻犹如旋风,因此被形象地称为旋风装。
另有一种卷轴装的变形,是把逐张写好的书页,按照内容的顺序,逐次相错,粘在事先备好的卷子上,错落粘连,犹如旋风,也被称为“旋风装”,又称“龙鳞装”。
阅读时从右向左逐页翻阅,收卷时从卷首卷向卷尾。
从外表看,它与卷轴装没有什么区别,但展开后,页面的翻转阅读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这种装帧形式曾在唐代短暂流行。
蝴蝶装
蝴蝶装始于唐末五代,盛行于宋元,它的产生是和雕版印刷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宋代,是雕版印刷术发明后刻书的全盛时期。
鉴于经折装折痕处易于断裂,于是书籍形态就转而朝册页的方向发展,既避免了经折装的缺陷,也省却了将书页粘成长幅的麻烦。
把长长的卷轴改为“册页”后,将书页从中缝处字对字向内对折,中缝处上下相对的鱼尾纹,是方便折叠时找准中心而设的。
书页折完后,依顺序积起方形的一叠,再将折缝处粘在包背的纸上,这样一册书就完成了。
翻阅时,书页如蝴蝶展翅,故称为蝴蝶装。
叶德辉《书林清话》中说:“蝴蝶装者,不用线订,但以糊粘书背,以坚硬封面,以版心向内,单口向外,揭之若蝴蝶翼。”
蝴蝶装的封面,多用厚硬的纸,也有裱背上绫锦的。
陈列时,往往书背向上,书口朝下依次排列,因书口处易被磨损,所以版面周边空间往往设计得特别宽大。
包背装
蝴蝶装比起卷轴是有很大改进,但它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是必须连翻两页才能看到文字;二是粘胶的书背,如因胶性不牢,就容易产生书页脱落的现象。
因阅读的不便又促使人们对蝴蝶装进行改良。
元代的包背装,是将书页有文字的一面向外,以折叠的中线作为书口,背面相对折叠。
翻阅时,看到的都是有字的一面,可以连续不断地读下去,增强了阅读的功能性。
为防止书背胶粘不牢固,采用了纸捻装订的技术,即以长条的韧纸捻成纸捻,在书背近脊处打孔。
以捻穿订,这样就省却了逐页粘胶的麻烦。
最后,以一整张纸绕书背粘住,作为书籍的封面和封底。
线装
由于包背装的纸捻易受到翻书拉力的影响而断开,同样造成书页散落的烦恼。
因此,明朝中叶以后,又被线装的形式所取代。
它不易散落,形式美观,是古代书籍装帧发展成熟的标志。
线装和包背装差别不大。
线装的封面、封底不再用一整张纸绕背胶粘,而是上下各置一张散页,然后用刀将上下及书背切齐,并用浮石打磨,再在书脊处打孔用线串牢。
线多为丝质或棉质,孔的位置相对书脊比纸捻远,以便装订后纸捻不显露出来。
最常见的是四针眼订法,偶尔也有六针眼或八针眼的。
有时,常将书脚用绫锦包起来,这叫做包角。
包背装和线装的书籍,书口易磨损破裂,因此,上架收藏采取平放的方式。
为了方便起见,还在书根上靠近书背处写上书名和卷次。
由于是平着摆放,封面也不需要使用厚硬的材料,多是用比书纸略厚一点的纸张,有时也用布面,故而具有柔软、亲切的感觉。
由于书籍柔软,为防其破损,多用木板或纸板制成书函加以保护。
书函的尺寸大小依照实际需要而定,且形制多样。
多用硬纸板为衬,白纸做里,外用蓝布或云锦做面。
书函一般从书的封面、封底、书口和书脊四面折叠包裹成函,两头露出书的上下两边。
也有六面全包严的叫“四合套”,在开函的地方常挖作月牙形或云头形,称作“月牙套”或“云头套”。
另外,也有用木匣或夹板做成考究的书函,既保护书籍又增添书籍的艺术典雅之美。
为了保护珍贵典籍或明藏孤本,藏书家往往特制书卷装置以保存书籍。
由此,书籍艺术的创造者施展智慧与技能,诞生出中国独特的丰富多彩的书籍装帧形态,成为一朵中国古籍文化艺苑中的奇葩。
从《四库全书》的书函、《周易本义》书匣、《二十四史》藏书柜、《绮序罗芳》书屉、《御篡朱子全书》书箱………千姿百态中体现出中华书籍文化精华给予世界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经典古书排行榜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1、《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
荆川先生批点史记,绣像第六才子书,周易本义,昌黎先生集,第一才子三国志,第四才子平山冷燕,东医宝鉴,东垣十书,文中子中说,等等好多了 都是鄙人所见之非常好的古籍! 希望可以帮到您! 您要的岳氏族谱可以去孔夫子旧书网上找找看
古书籍大全
一、 儒学类 《周易》(上古伏羲) 《论语》(春秋孔子) 《孟子》(战国孟轲) 《大学》(西汉戴圣) 《中庸》(西汉戴圣)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等
中国文化根深叶茂,古典书籍种类繁多,列举最经典的几类如下: (1)经史子集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
这个说不完吧介绍几个好的给你 《四书》《五经》 《诸子集成》 《诗经》 《左传》 《国语》 《晏子春秋》 《楚辞》 《春秋三传》 《吕氏春秋》 《官场现形记》 《二
中国最好的古书
《春秋》《周易》《金刚经》《六祖·坛经》《开元占经》《黄帝内经》《山海经》 《史记》 《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论语》《三言两拍》《法华经》《易筋经》
按古籍影响 周易、论语、诗经、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伤寒论、四库全书、六艺十三经、孙子兵法 以下是按古籍年代 唐咸通九年刻本《金刚经》唐成都府BIAN家刻本《陀罗尼经咒》宋杭州猫儿桥刻本《文选五臣注》宋刻本《昌黎先生集》,《河东先生集》宋黄善夫家塾刻本《史记集解索引正义》金刻本《刘知远诸宫调》元至正五年刻本《金史》元大德三年《稼轩长短句》按古籍类别: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 总之门类繁多,不可细数
中国古书:《三字经》、《黄帝内经》、《山海经》、《资治通鉴》、《道德经》、《奇门遁甲》、《孙子兵法》《易经》、《增广贤文》、《论语》、《史记》、《汉书
免费古籍网
古诗文网/古诗词网/国家图书馆网站
最大的散文网 wwwsbkk8古文学网 wwwguwenxue/圣言学堂 wwwfainfo/puton/indexasp诗词总汇 wwwsczh
迅雷 土豆 百度 谷歌
中国最有名的风水书籍
当属曲炜写的《风水宝鉴》,集古今风水绝学之大成之作,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作,其作者为了验证风水理论的实用性,考察近千个名人故居和祖坟,他写的东西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是风水著述中少有的经典之作!
杨救贫的书本本都是经典,非经典中的经经典~ 他是风水地理堪舆的祖师,一代宗师~ 杨救贫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你看懂看透这些书就可以让现代的易学大师叫你师父了~
这些书籍都是简体中文文字版本的,可以访问原文下载 网页链接 本书将晦涩难懂的风水理论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侧重于追求家居生活的健康和品位,更科学、更专业地传
有许多类似于《儒林外史》的古代书籍,以下是一些推荐:
1 《搜神记》(晋)干宝: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
2 《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一部资料丰富的志怪小说集。
3 《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一部记录汉末至南朝宋时名士佳话的小说集。
4 《莺莺传》唐 元稹:一部讲述唐代才子张生与女子莺莺的爱情故事的小说。
5 《西游记》吴承恩:一部富有神话色彩、幽默讽刺和幻想成分的古代长篇小说。
6 《三国演义》罗贯中: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描述了三国时期的战争和英雄人物。
7 《水浒全传》施耐庵: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8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一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小说,描写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以上书籍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本文2023-08-07 09:45:1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