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篆体书法作品高清图片
篆体书法是我国书法字体中的一种风格,它对我国书法字体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如今,篆体书法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特色风格,对书法有非常大的影响。下面是我整理的经典的篆体书法作品高清。
精美的篆体书法展示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千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甲骨文”,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称为“金文”或“钟鼎文”。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画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好看的篆体书法作品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相传秦代金、石刻文都出自李斯之手。百废待兴,因此秦国有众所周知的七个同一,其中文字长短常重要的一项,而李斯的小篆便是在秦国原有篆书基础上统二八国文字的结晶。金刻有权、量、诏版,石刻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因而秦代书法最闻名的便是以秦小篆书体所书之刻石文字。李斯所处的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同一天下,将年龄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一扫而平。李斯后为赵高所诬,腰斩于咸阳,时年约七十岁。端庄、凝重乃至有几分肃穆之感的秦刻石,向我们揭示出当年在中心集权独裁统治下秦帝国的概况。同一后的秦国强盛异常,表现在书体文字中也必定与之相适应。
篆书的历史沿革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 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
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 "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掾书,就是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
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
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
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具有奇险、雄杰的风格。他师法唐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诸人,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络上溯魏晋书法。他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的办法,打破唐人的森严法度,兼融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创造出一种楷兼行、行兼草、并暗寓篆、隶遗意的新貌。从而使他的书法比较接近魏晋的书风。宋代书法家在他的基础上,演化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尚意书风。
偏处于江南的南唐和川蜀的西蜀,都曾有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条件优于中原。南唐后主李煜,亦擅长书法,相传他能以战笔作书,笔画屈曲,谓之金错刀。又传说他写大字不用笔,卷帛代笔书写,称撮襟书。西蜀的贯休,俗姓姜,工草书,号称姜体。
释梦英——宋代高僧。衡州(湖南)人。师号宣义。娴通《华严》,专事弘扬,周流讲化,不辞辛劳。工书法,识者谓“智永以后有阳冰,阳冰以后而梦英作。”效十八体书,尤工玉箸。尝至大梁,太宗召之帘前,赐紫服。往游终南山,当时名士如郭恕先、陈希夷、宋白、贾黄中之俦,皆以诗称述之。其后庐山僧颢彬学王,关右僧梦正学柳,浙东僧宛基学颜,亦为时人所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梦英“与郭忠恕同时习篆,皆宗李阳冰。”明杨士奇云:“梦英楷法一本柳诚悬,然骨气意度皆习弱,不能及也。”明王世贞云:“英篆笔亦自整劲,正书出信本《皇甫君碑》,骨稍露耳。”明赵涵:《石墨镌华》谓,“英公正书第一,篆次之,分隶又次之。然其十八体书(指梦所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多出臆测,与古有合。”书迹有《篆书千字文》、《篆书梦英十八体诗刻》(在长安文庙)、 《说文偏旁字源并序》及《论十八体书》一篇。
释道肯——宋灵隐寺高僧。五代释梦英集十八体篆书《惠林诗》,莫庵道肯则广为三十二体篆书《金刚经》。所谓三十二体即:干筋篆、奇字、大篆、小篆、上方大篆、坟书、穗书、倒薤篆、柳叶篆、芝英篆、转宿篆、垂云篆、碧落篆、龙爪篆、鸟迹篆、雕日篆、科斗篆、鸟篆、鹄头篆、书、鸾凤篆、龟书、龙书、剪刀篆、缨络篆、悬针篆、飞白篆、殳书、金错书、刻符书、钏鼎书(1985年天津古籍书店根据明崇祯年雕版影印三十二篆体《金刚经》可供参考)。
释怀贤——宋大中祥符九年——元丰五年(1016—1082),六十七岁。宋代高僧。俗姓何,字潜道。永嘉人。禅慧明睿,博通内外,诗书画独步一时。真宗闻之,召入,谈论称旨,敕主相国寺,坚请放还,赐紫服师号听其便。贤得法于昙颖,适颖寂于金山龙游寺,遂继其席。后复主圆通、雪窦等刹。秦观《淮海集》云:“释怀贤,天禧二年(1018受具戒,时年四岁。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赐圆通大师。”
序言
第一章 文字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 甲骨文
第一节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
第二节甲骨文造型浅述
第三节 怎样学习书写甲骨文
第四节 有关甲骨文的主要著述简介
第三章金文
第一节 商、周初金文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金文
第三节 早、中、晚期金文书体比较
第四节 怎样写金文
第四章石鼓文
第一节 《石鼓文》的发现与迁徙述略
第二节 《石鼓文》是先秦史诗
第三节 《石鼓文》是石刻之祖,是篆书承前启后的纽带
第四节 各家对《石鼓文》的评价与欣赏
第五节 怎样学习《石鼓文》的书法艺术
第五章 秦篆
第一节 秦刻石
第二节 秦诏版与先秦货币
第三节 秦简与青川木牍的隶变
第六章 汉篆
第一节 汉篆刻石文字
第二节 瓦当、货币文字
第三节 汉印文字、汉金文、汉篆墨迹
第四节 许慎《说文解字》
第七章 汉以后著名篆书、刻石
第一节 魏三体石经
第二节 天发神谶碑
第三节李阳冰篆书
第四节 宋代篆书
第五节 泰不华书《王烈妇碑》
第八章 明清以来的篆书名家简介
第一节 以碑学崛起的邓石如派系
第二节 几个写金文的名家
第三节 几个写《石鼓文》的名家
第九章 篆书基础技法
第一节 篆书(玉箸篆)运笔技法
第二节 篆书笔画顺序
第三节 临摹与创作
第四节 篆书与文字学
一,篆书的起源
1、篆书形成于周朝时期,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是古文、金文、瘤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爆多姿,而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
2、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门径,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开始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变化,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入印的篆书更为方折,又称为缪篆,也就是摹印篆。
二,篆书的发展历程
1、篆书形成于周代时期,在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也称为"秦篆",所谓篆书,其实就是缘书、官书,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
2、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比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行笔圆转、排列整齐、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3、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都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速度、力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加上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加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4、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分,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秦量诏版)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比较难有独立的篆书。
5、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繁荣阶段。
本文2023-08-07 09:45: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