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中的“煮豆燃豆箕”煮的是什么豆子?黄豆? 绿豆? 谁能考证出来?
据5楼应该是黄豆或黑豆
菽
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答。”
——《春秋·考异邮》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十五到二十分钟。
黄豆和生姜加适量的水一起放入锅中小火熬煮十五到二十分钟。黄豆水可以治脚气,后脚部也不会脱皮了,并且脚部的皮肤也越来越滋润,一般情况下,连续使用三四天就可以看到成效。
扩展资料:
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且大豆脂肪可以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所以大豆对于动脉硬化患者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营养品。
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量地补充纤维素,可使肠道中的食物增大变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加快了排便速度,防止便秘和降低肠癌的风险。 同时,膳食纤维具有明显的降低血浆胆固醇、调节胃肠功能及胰岛素水平等功能。
水煮黄豆
材料:黄豆约半斤,葱丝、姜丝、酱油、红葡萄酒、白糖适当。
做法:
1、将黄豆洗净,泡水12小时,泡涨后,放锅中,煮熟,捞出。
2、炒锅烧热,倒适当油,倒入葱、姜、黄豆,翻炒一瞬间。
3、倒入白糖、葡萄酒、酱油,煮开。
4、改小火焖一瞬间,再打火收汁,盛出,晾凉就能够了。
注意事项:
煮黄豆一般来说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煮烂,但如果在煮黄豆前,将黄豆浸泡一个晚上,在煮黄豆时加入一些与黄豆性质极为相近的海带,这样一方面可以使黄豆柔软而易于烹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黄豆的味道比较容易散发出来,使黄豆更为鲜香。
黄豆含有一种物质叫抗胰蛋白酶,吃了会妨碍人体中胰蛋白酶的活动,使黄豆中的蛋白质难以被消化吸收,甚至引起腹泻,所以煮黄豆的时候,要开足火 才能将黄豆煮熟煮烂,并且将黄豆中的抗胰蛋白酶破坏掉,以保证黄豆中的蛋白质被人体很好的消化吸收。
营养价值:
黄豆的营养价值很高,被称为“田中之肉”,“绿色的牛乳”,“豆中之王”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黄豆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黄豆煮着吃,这些营养元素不会流失,有一部分融入煮黄豆的汤中,适量吃豆喝汤,可以滋补脾胃,还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还具有防止肝脏内囤积过多脂肪的作用,营养价值更高。
黄豆水主要有以下几个功效:
1、黄豆水能补钙
黄豆中含有大量的钙与磷,用它煮水以后,这些微量元素会析出到清水中,人们服用黄豆水就能快速把这些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能起到明显的补钙作用,中老年服用黄豆水还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症状的发生。
2、黄豆水能预防脂肪肝
黄豆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这种物质进入人体以后会抑制脂肪在肝脏形成沉积,也能减清理身体内的胆固醇,平时经常喝黄豆水既能预防脂肪肝也能减少肥胖症的发生,同时对人类的三高症状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黄豆水能消炎杀菌
黄豆水还有一定的消炎杀菌作用,它含有的低聚糖还能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在可以抑制病原菌再生,平时多喝黄豆水不但能消炎杀菌,还能提高肠道健康,减少肠炎和便秘等多种不良症状发生。
4、黄豆水能降血糖
黄豆水中含有一些天然的胰蛋白酶,这种物质可以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也能抑制人体对糖份的吸收,能让人体过高的血糖降下来,是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健康食品。
5、黄豆水能去除脚臭
大家可以用黄豆煮水,把适量的黄豆放在锅中,加清水煮至煮开以后,在煮制半小时,然后把黄豆水取出降温以后直接泡脚,每天晚上浸泡一次,能让脚臭的症状很快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黄豆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诗经》收有西周时代的诗歌300余首,其中多次提到“菽”。如《豳风·七月》有“黍稷重,禾麻菽麦”。由《诗经》来看,我国栽培大豆已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的头一篇《五帝本纪》中说,轩辕帝为修德振兵,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鞠五种”,这“五种”就是黍稷菽麦稻,菽就是指大豆,由此可见,轩辕黄帝时已种植大豆。
根据在长沙出土的汉墓文物中有大豆一事,说明2000年前在我国南方已有大豆种植。
《宋史·食货志》记载,宋时江南一带曾遇饥荒,从淮北等地调运北方盛产的大豆种子到江南种植。从西汉农学家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可以看出,2000多年前大豆在我国已经到处栽培。
除了古代文献,考古发掘方面的发现,也证实了大豆原产于我国。于山西省侯马县发现大豆粒多颗,根据测定,距今已有2300年,系战国时代遗物,**豆粒,百粒重约18克至20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大豆出土文物。它直接证明当时已有大豆种植。
于洛阳烧沟汉墓中出土的2000年前的陶制粮仓上,有用朱砂写的“大豆万石”字样。同时出土的陶壶上则有“国豆一钟”字样,都反映了我国种植大豆的悠久历史。
此外,长沙出土的西汉初年马王堆墓葬中,也发现有水稻、小麦、大麦、粟、黍、大豆、赤豆、大麻子。
根据古代文献、考古文物等证明,栽培大豆起源于我国数千年前。最早栽培大豆的地区在黄河中游,如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或长江中下游。
从商周到秦汉时期,大豆主要在黄河流域一带种植,是人们的重要食粮之一。当时的许多重要古书如《诗经》、《荀子》、《管子》、《墨子》、《庄子》里,都是菽粟并提。
《战国策》说:“民之所食,大抵豆饭霍羹。”就是说,用豆粒做豆饭,用豆叶做菜羹是清贫人家的主要膳食。
先秦时期还用大豆制成盐豉,通都大邑已有经营豆豉在千石以上的商人,表明消费已较普遍。另外也有将大豆用作饲料的。
到了汉武帝时,中原地区连年灾荒,大量农民移至东北,大豆随之引入东北。东北土地肥沃,加上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精心选择和种植,大豆就在东北安家落户。据《氾胜之书》记载,当时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已占全部农作物的十分之四。
西汉以后,大豆利用更趋广泛。汉初已用大豆合面作酱。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黄卷一石”字样,“黄卷”即今黄豆芽的古称。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编纂的《神农本草经》中,也提到大豆黄卷,可能指早期作为药用的豆芽干制品。以后鲜豆芽即作为蔬菜。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引述古籍《食经》中的“作大豆千岁苦酒法”,苦酒即醋,说明很早就用大豆作制醋原料。
这些记载都说明,汉代以后,我国北方的大豆逐渐成为蛋白质来源的副食品之一。
利用大豆榨油,大概在隋、唐以后。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物类相感志》称“豆油煎豆腐,有味”以及“豆油可和桐油作艌船灰”,是有关豆油的最早记载。豆油之外的豆饼则被用作饲料和肥料。
明代《群芳谱》、《天工开物》和清初《补农书》中有用大豆喂猪和肥田的记载,但一般仅限于“豆贱之时”。
明末清初叶梦珠在《阅世编》指出: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可见当时大豆已成为最重要的作物之一。
关于豆腐的发明,相传是始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出土的线刻砖上,有制作豆腐全过程的描绘。
本文2023-08-07 09:46:2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