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第1张

退休工人司全福花了九年时间研究土木工程史,写了一本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土木工程研究的变化

怀来县穆图镇穆图村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他花了九年时间研究土木工程变迁史,写了一本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他叫司全福,65岁,以前在铁路部门工作。1973年,司全福接到调令,到土木工程站工作。很久以后,他在穆图村定居,并在那里结婚生子。来到穆图村后,他听说明朝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内乱。明朝第六任皇帝被蒙古人俘虏,但他没有我不知道事件的细节。

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一段时间他不得不每天坐火车。在火车上,在与乘客的交谈中,对方得知他住在穆图村,并询问了土木工程的变化。正如他没有不知道这段历史,他无言以对。还有一次,一位美籍华人问他吐蕃的钟弦寺,但他对此知之甚少。对方给他讲了土木工程变化的故事。我在这里工作,也住在这里,但我不我甚至不知道这里发生过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我感到非常尴尬和惭愧。斯夫说。

剩下的81%

因为这个原因,他读了许多关于明朝历史的书。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决定深入了解怀来丰富的历史,尤其是土木工程的变化。

土木堡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土木堡遗址钟弦寺至今犹存。他经常联系一些参观土木堡钟弦寺的学者和游客。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开始多方寻找资料,仔细研究土木工程的变化,这成了他业余时间的全部。

好在现代通讯发达,几乎足不出户就能听专家学者的指导。你可以一个小时赶到北京,坐在国家档案馆检索海量历史记录。

从2007年开始,司全福阅读了太祖高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大明仁宗昭皇帝实录、大明宣宗皇帝实录等史书,其中0755-7900361卷阅读了多次。其他历史书籍如英宗睿皇帝实录、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宣府镇志、宣化府志、正统北狩事迹等历史书刊也是他看的。

编译否泰录

土木堡虽是一个小镇,却因其民间变迁而闻名于明代历史,这一点已深深镌刻在中华世纪坛262米的青铜甬道上。中国土木工程的变化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无疑是一部重大的历史变革,是一部民族融合的阵痛,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灾难史。

在斯全福在s看来,最初对土木工程变化的研究可能只是一时兴起。当他步入史书收藏时,有关土木工程变化的文献多如繁星,古籍卷帙浩繁。一个退休工人怎么敢在明史研究领域耍花招?因此,他多次想忘掉这件事。但他觉得,当他在穆图村定居并取得成功后,应该为穆图村留下点什么。

斯福花了更多的时间从网上查找明朝的历史书籍。以前的书都是竖版或者繁体字排列的,要不停的读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更多地了解史实,他花钱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典于谦和土木镇志。

大英博物馆举办了正统北狩事迹展览。展览前,展览组织者来到穆图村收集风。司全福向展览组织者提供了一张穆图堡的老照片,非常珍贵。大英博物馆在出版画册时使用了这张照片。画册出版后,送了一本给司全福,他珍藏了这本画册。

2009年,司全福协助穆图镇编制否泰录。在整个编纂过程中,他受益匪浅,收集了很多资料。编明朝改变中国的50年为我编土木镇志这本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斯夫认为。

在编纂土木镇志时,司全福写了许多文章,包括王镇、杨红父子等。这些文章都很单一,内容重复,内容越来越多。2013年,他有了写书的想法,并将自己的书命名为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

搜索和收集风

看到铭刻在明代民变旧址上的高大牌坊,想到当年军队的行军场景,司全福他的心中充满了敬畏。他到土木堡的田间地头、山岗上考察古迹遗迹,走访村庄里的长者,寻找老人,收集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除了访村,2013年春天,他还去了北京西郊的景泰陵采风。景泰陵的荒凉给司全福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个冬天,他还来到了北京东城区芦米仓胡同的智化寺。智化寺曾是王镇家庙。智化寺的杨志国加工处给司全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寺庙里英宗的皇家礼物王镇的纪念碑用塑料包裹着。杨志国打开包裹,让司全福见证整个纪念碑,并提供了土木镇志份材料。

66名文武官员在内战中丧生,包括户部尚书王佐、戴庆祖、太常邵青、工程师包惠等英雄后代,他们为他提供了珍贵的家谱和文献,以便司全福进行更详细的研究。英雄的后代崇拜钟弦庙。其中,包惠后裔、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专家包世兴在钟弦庙立了祖师碑,并与司全福一起研究钟弦庙的修复方案。

很难写

斯夫水心胡Q传yy熊卡她的妻子是当地的农民。他和妻子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当地从事塑钢窗安装工作;我的小儿子在北京工作。大儿子住多了,司全福只好帮大儿子安装塑料门窗。晚上,他蹲在灯下写了一本书。

对于土木工程的变化,资深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成果,有些事情已经决定了。在写一本书的时候,司全福想用一种新的方式来把握土木工程的变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打开书十五世纪震惊世界的战争---土木之变,全书10万字,分为以下几章:土木保与土木保,正统之前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太监王镇,土木基之变,都城之战,英宗北方狩猎沙漠中的、杨父子、朱祁钰和他的两座陵墓、钟弦庙、钟弦庙的碑刻和艺术作品等。

历史学家大多将此归咎于主管民政的宦官王镇,但司全福认为,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纷争,以及傅玄派驻昌平的杨红父子避战弃城的行为,应该是导致民政正统灭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司全福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斯福的左眼有息肉,两只眼睛有严重的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辛辛苦苦完成了10万字的古刹智华寺这本书的初稿。之后,在CPPCC县的帮助下,该书于2015年12月出版,第一版共印刷发行了1000册。同年12月20日,司全福得到了一本他费尽心血编撰的墨香书卷。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

关于中国国民性的讨论,自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这个词以来,就从来没有中断过,近代以来,讨论国民性的知名人物,有鲁迅、林语堂、柏杨等人。

其中,林语堂先生出身于基督教家庭,从小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在欧美研修过语言文学,他的英文水平,就跟母语差不多。他的《吾国与吾民》这本书是以英文写作的,目的是更好地向外国人介绍中国人,也是以一种更普世化的视角来解读中国国民性。

当时,外国人写的介绍中国人的书籍很多,林语堂就想着,自己是中国人,相对于外国人更了解中国;而相对于其他国人,又更了解外国人想知道些什么,于是就写了这本“My Country and My People”。这本书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国民性探讨,光是目录,就足以体现其内容的丰富和广博。

可惜的是,这本书的两个中文版,竟然都不是林语堂先生自己改写的,而是由他人翻译的。其中,黄嘉德翻译的版本,中文书名叫“吾国与吾民”,白话夹杂着些文言,刚开始读的时候会有些拗口;而郝志东与沈益洪翻译的,名为《中国人》,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就完全是白话文了。听说这两个版本都是有删减的,所以我又认认真真地去找了英文版来看。可是,外研社的英文版,竟然也是同样删减过的,这让我很气馁(qi nei),就好比你翻过了一堵墙,发现前面还有一堵更高的墙,疲惫又绝望。好吧,那我们今天就不解读这被删减的部分了吧,就当作是大家的探索作业吧。

《吾国与吾民》的上半部分,与国民性最相关的是第二章,“中国人之德行”,英文原版叫做“The Chinese character”,我读完之后,觉得按照现在的理解,还是应该叫做“中国人的性格”,因为里面提到的是“圆熟、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性”,这些词全是形容人们性格的。英文原版里,这八个词分别是“Mellowness, Patience,

Indifference, Old roguery, Pacifism, Contentment, Humor, Conservatism”,翻译还是准确的,只是这些词的中文和英文含义,这几十年来都有些变化,按照现在的理解,有些词可以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了。

我在搜索这些词的含义时,还发现,“幽默”这个外来词,是林语堂先生翻译的,当时“ Humor”有很多种译法,就跟罗曼蒂克和浪漫是一个词的多种译法一样,而林语堂先生翻译成的“幽默”最终胜出被大众所采纳了。

“幽默”这两个字最早出现于屈原《九章·怀沙》中的“煦兮杳杳xùxiyaoyao,孔静幽默”。我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词是很少的。这个句子里,“幽”和“默”只是两个字,还不是一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的意思是安静,和现在的“幽默”并不是一个意思。

但作为语言学家的林语堂先生,通古博今,又在美国学得了实用主义的道理,他深知,无论中外,词语的含义本来就是变化的,所以把古籍中的文雅字句,和音译结合起来,“幽默”这个词的生命力,就远胜过其他译法。他在提出“幽默”这个译法之后,又花足了力气,写了一篇雄文《论幽默》,引用了众多中外人物和文史哲经典,来强化它的地位。把“幽默”做成了“铁案”。

“吾国与吾民”的中文版里,说庄子很幽默,诗经里也很幽默,我总觉得怪怪的。我认为,在涉及中国国民性这个话题上,这个性格特征,应该翻译为“诙谐”才对。我把这一节里所有的“幽默”都换成“诙谐”之后,发现很多句子看起来就舒服了不少。比如:“杜甫和李白的诗也蕴涵着相当的幽默”,改为“杜甫和李白的诗也蕴涵相当的诙谐”。这种感觉,就像是染成金发的亚洲人,再把头发染回了黑色。

说古人“诙谐”,总要比说他们“幽默”要好,“幽默”这个词还是用在外国人和现代中国人身上比较好。读“吾国与吾民”这本书的中文版,通篇都会有这种翻译方面的烦恼。还好,它并不影响我们对于作者整体意思的把握,以及对国民性的理解,因为里面的例子,大多是我们熟悉的类型。有些例子,看了开头,就能想到结尾,毕竟,那是林语堂写给外国人看的,对于熟悉自身国民性的中国人来说,太容易猜测了。

当然,即便是“诙谐”,也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国民性,只是其一。书的上半部分,还提到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中庸之道等国民性特征,并且介绍了中国的儒释道三大宗教,都是我们熟悉的内容了。

书籍的下半部分,讲的是“Life”,“生活”。主要包括“妇女生活”、“社会和政治生活”,以及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等章节。其中有些章节比较简单,我认为作者是为了维护整体架构的完整性而添加上去的,所以就比较勉强,比如说“建筑”。这应该不是林语堂的强项,他就着重讲了讲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书法与建筑的关系,观点也蛮独特和精彩的。这给予我们很大启示,那就是如何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体现出自己的独特的价值来。

“妇女生活”这个章节占了33个页面,在这本书里面仅次于文学和社会政治两个部分。首先,我认为,“妇女生活”这个标题,现在可以修改为“女性”,比较简洁大方,内涵也更丰富。这部分开篇的标题是“女性之从属地位”,熟悉“三纲五常”的我们,一看就知道,林语堂要讲的,就是“夫为妻纲”。

然后,他又从西方人的视角,讲述了中国女性的家庭与婚姻、教育等话题,而且,特别就中国女性的隐忍、缠足(缠小脚),还有妻妾制度等等,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其中还特别提到了娼妓对于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的传承作用。这一方面当然是迎合西方人猎奇心的需要;但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林语堂熟知西方人“女士优先”的传统,将女性的内容放在社会、政治、文学、艺术之前。

今天分享的是对这本书的概述,以及林语堂对于国民性的探讨,解读的时间比较长。这本书的内容太丰富,影响力也太大了,以后可以多次解读。

1、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2、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3、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4、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5、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6、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funbook线上图书馆怎么用

打开联网即可使用,Funbook拥有海量中英文绘本资源,具备动画、游戏、AI智能评测等功能,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幼儿家庭阅读好伙伴。

一、Funbook自带权威英文蓝思分级体系

蓝思分级体系是全美非常具有公信力且使用广泛的阅读难度分级体系,大约75%的美国中小学生都在使用蓝思分级来衡量自己的阅读水平。Funbook在对孩子进行蓝思测评的同时,还可以让孩子阅读到适合自己评级水平的英文原版绘本,堪称“学英语神器”。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闯关式学英语模式

Funbook动画书交互式阅读+游戏闯关式学英语,用符合孩子天性的方式,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孩子爱上阅读。Funbook还通过交互式阅读的形式,让孩子沉浸在动画故事中,边玩边学。

三、拥有海量绘本堪称一座“移动图书馆”

Funbook的绘本内容分为中、英文两大类,绘本总数高达上千本。除迪士尼、梦工场动画、托马斯和朋友等知名IP内容外,还囊括了众多名家的优秀原创绘本。其中,英文绘本还包含了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中国少儿量身定制的英语分级读物系列、全球畅销英语分级读物BigCat(大猫)系列等,数量之多,可以称得上是“孩子专属的移动图书馆“。

四、不光能读书还会随时智能测评的AI老师

Funbook就像一个随身的私人AI教师,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它会结合英语内容和动画书的特点,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指标划分,根据指标再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全方位评测和智能分析并生成智能阅读报告。最后将针对孩子在阅读中所欠缺的能力指标,进行针对性训练。

五、类纸护眼屏守护孩子用眼健康

Funbook采用的类纸护眼屏拥有全纸质观感,五重护眼黑科技所呈现的“低蓝光、无频闪、防眩光、使用限时、距离提醒“功能,全方位保障了孩子的用眼安全。同时,Funbook类纸护眼屏还是唯一获得国际权威机构T_VVDE双认证的护眼屏,孩子用的舒心,家长们也更放心。

Funbook就像一座为孩子量身定制的双语图书馆,在引导孩子逐级进步的同时,还能很好的提升他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玩着学”的梦想。

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什么

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线上图书馆计算机模式是近期发展的一个运行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图书计算机管理系统。它是一个让读者能方便地访问、检索参考资料、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的运行于网络的系统。

网络图书馆有哪些好处?

电子图书馆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数字化信息线上图书馆,通过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每个拥有任何电脑终端线上图书馆的用户只要通过联网,登录相关数字图书馆的网站,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浏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推荐myON电子图书馆

myON内含5000多册由各大权威出版机构出版的英文原版电子书,每本书还配有纯正的英音/美音朗读,孩子们可以边看边听,阅读听力两不误,实时纠正孩子英文发音。此外,myON还有内置的英英词典和多项阅读辅助工作,进一步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目前软件有离线功能,可以让孩子们在平板或电脑上随时随地进行线上线下阅读。

书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年级和蓝思阅读等进行匹配,并内置一整套阅读工具箱和支持功能来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得到成长。在这个个性化英语读写平台上,孩子们多种多样的阅读喜好都可以得到满足,平台上既有小说类也有非小说类的原版电子书籍。同时还有可选的阅读辅助功能和整套的读写工具,帮助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myON还可以帮助老师掌握教学进度和孩子们阅读的进度。老师们可以在myON Reader上布置阅读、写作和小作业来支持课堂教学,并且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作业分数来有效地进行区分化教学。老师们同样在平台上为学生们划重点,利用平台上的笔记、日志和写作记录来监督学生学习并及时提供对应的辅导。

线上图书馆了解更多,可留言~

怎么线上进入哈佛大学图书馆

1、打开白噪音软件,点击上方的看一看图标。

2、在打开的看一看页面,选择其中的工作学习系列选项。

3、在打开的列表中,选择其中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即可进行查看。

网上数字图书馆有什么优势?

自从图书馆出现以后线上图书馆,它就一直是人类积累和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图书馆使人类实现线上图书馆了知识共享,图书馆的普及使得追求知识不再是少数特权阶层的专利,社会大众也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图书文献,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说,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地位变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在崭新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下,在知识经济的大浪潮下,图书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书中所记载的信息的传播完全依赖于其物质载体线上图书馆:一本一本的书籍,一本书中的知识不能被多个读者同时共享,读者必须亲自到图书馆借阅,需要排队等等,也会遭遇“此书已借出”的烦恼。图书馆检索工具不完善,有时查找一本书真如大海捞针一般,费时费力费神。如果能在自己的电脑上,通过网络传输,直接阅览并下载所需要的图书、文章或数据,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如今,这一切已不是梦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解决现有图书馆机制的不足,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图书馆,也称为“虚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但具有传统图书馆的功能,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它打破了国界、时空的限制,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

对数字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一些组织和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美国信息基础设施技术和应用工作组于1993年提出,数字图书馆是这样一个系统:它能使用户持续不断地访问内容浩杂的信息和知识库而获得资料。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电子图书馆项目组于1994年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虚拟图书馆,即将数以千计的电子图书馆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连接对用户是不透明的,用户只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源服务主要包括:图书、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参考书目、影音数据以及数据检索等。网上数字图书馆也提供相同的信息服务,并更高程度地实现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网上数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电子书柜。所谓“电子书柜”,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中“书架上的图书”,你可以用网络浏览的方式,根据你的阅读兴趣,任意选择你所需要的图书。

电子期刊杂志和电子出版物。它的数据更新较快,你可以利用网络随时查阅到最新的相关信息。

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电子报纸是非常重要的新闻来源,在网上图书馆你可以看到许多电子报纸和即时新闻。

数据库查询系统。你可以选择某一特定的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或主题词语,便可查询到你需要的特定资料或数据。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数字图书馆能完成搜索信息资源的任务。数字图书馆中资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分布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是一个分布式的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能完成对资料的组织和整理工作。通过有效的整理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当今信息的快速变化。

数字图书馆能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查询工具。这种工具既可以用来全文检索,也可利用某一关键词(如书名、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查询,还能针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基于内容的搜索。查询结果的显示形式可以使用多媒体、文本、声音、图像等。

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开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共同投资一亿多美元,倡议发起数字图书馆工程。它涵盖了大规模的文献库、影像库、地理图像、声像资源库。这项工程历时四年,已告完成。在此基础上,于1998年又投巨资开始了第二期工程。

日本投资四亿美元,由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邮政省支持的宽带ISDN网络协会牵头,于2002年完成日本国会图书馆关西馆工程,使其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筹备和启动数字图书馆工作。1995年,文化部把“中国实验型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由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辽宁图书馆联合进行研究与开发。

1997年5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成立“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中心。这一系统的总目标是:“在‘九五’期间,建成以‘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为依托的网上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使信息资源网——通信网协调发展,真正为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信息网络环境,为‘211工程’院校和其他院校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便利的服务体系。”CALIS计划建设“全国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保障网络环境,即建设一个CALIS全国管理中心、四个全国文献信息中心、七个地区文献信息中心以及以“211工程”立项高校为主体的一批高校现代化图书馆。CALIS全国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筹备小组由文化部牵头,于1998年8月25日成立。该工程将建立超大规模的、可以跨库检索的中文海量数据库及其信息服务体系,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有利环境,中文网络的发展有力地挑战了西方的文化霸权。

1999年5月,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主题组成立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组,专门对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管理、运营、法律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便在此基础上全面把握,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当年11月12日,863项目组与北京首都图书馆进行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的签约,表明此项工程已进入实施阶段。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但是,不少省市、院校的图书馆已走上因特网,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新的服务。其中,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已向数字图书馆方向迈开了很大的步伐。

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它的前身是兴建于1909年9月的京师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8年7月,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线上图书馆;1929年8月与北京北海图书馆合并,仍名国立北京图书馆;1950年3月,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1987年,北京图书馆新馆落成;1998年12月,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历经90年沧桑的国家图书馆,和我们一起走进信息时代。

国家图书馆的借阅,现已全部实现了计算机操作。图书馆中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电子阅览室,拥有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数据库和电子出版物。

国家图书馆的馆域网采用的是千兆以太网,这在全国还是第一家。因此,馆内的数据传输流量大、速度快,查阅资料和多媒体信息方便而快捷。

国家图书馆很早就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并已与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实现100M速率网络的连接,而且通过北京有线电视网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单位实现了100M速率的专线连接,还分别与科研网、中国科技网及北京有线电视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有线电视网等实现了高速互联,通过中国广电总局网络中心与其他省市用1000M宽带网进行沟通。

目前,国家图书馆已经开通了中文图书网上预订外借服务,读者不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完全可以利用身边的任何一台能联上Internet的计算机,随意查询并借阅。

国家图书馆的在线图书馆也已经开通。早在1998年7月,国家图书馆就开始提供网上阅览功能,只要你联上Internet,就可以下载一个叫“超星图书浏览器”的软件,然后通过它阅读在线图书馆的藏书。现在上网的图书资料,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中有文学、哲学、计算机、医学、军事、历史以及新书等11个远程虚拟图书馆。在线图书馆到2000年年底,提供3000万页共15万本图书供网上阅读。

与此同时,国家图书馆加快文献数字化的进程,于1999年3月成立“国家图书馆文献数字化中心”,目前已有书目型数据库、题录型数据库和全文型数据库三大类,共计600G存储量的信息上网为读者服务。仅1999年年初,月访问量就已超过600万人次。国家图书馆已初步成为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的中心枢纽。

现在,国家图书馆已建立了数字图书馆的实验环境,同时,对数字图书馆的相关标准、规范和技术取得了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各个工程都在进行中。上海图书馆也在尝试提供图书馆网上服务,除了信息查阅、网上读书等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延伸之外,还进行原文直接获取、委托代理进行咨询研究等信息服务。

上海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工程非常浩大,计划推出“上海图典”、“上海文典”、“古籍善本”、“民国图书”、“中国报刊”等九大系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堪称全国古籍善本珍藏半壁江山的上海图书馆,藏有170941册古籍善本书,自1997年11月正式启动的“中国古籍善本查阅系统”,使长期“养在深闺”的古籍珍品走到了人们身边。上海图书馆目前已将20种19794页国内外罕见的珍品放上了因特网。其中包括宋代刻本17种,元代刻本一种和稿本两种。书目有《周髀算经》、《文心雕龙》、《杜工部集》、《资治通鉴》等等。读者通过上海图书馆的网址进入,点击“上图数字图书馆”或者直接进入网址就可以浏览。

myon线上图书馆打不开网址

变更了网址。因为myON线上图书馆在2022年2月17日变更了网址,所以打不开。myON线上图书馆平台是一款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电子图书馆。学生可在myonreader上无限量阅近五千本电子原版书籍。

http://wwwming-yiguancom/forumdisplayphpfid=40

除了沈的还有很多……楼主要看要谨慎阅读……有的专家的观点不一定是对的……(高春明的书看时候要格外留意)

大明衣冠的观书坊里面有很多很多提供下载的古代服饰的书籍 以及书讯,楼主可以去看看(学术书都价格不菲啊= =||,对於我这样的学生来说……通常都是采用下载电子书的方式)

入门的话黄能馥《中国服装史》可以选择

http://bbsgxsdcomcn/forumdisplayphpfid=48

这里的我貌似也下载过几个关於古代服饰的,楼主可以一页一页查查,或者直接用网页的右上角搜索一下

恩……就这两个地方……已经让我文件夹里挤了不少关於古代服饰研究的书了,虽然我很少看……=。=

然后……放上《明代社会生活史类目初稿》服饰衣冠类

服饰衣冠

〖专书〗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织染美术系,《永乐宫壁画服饰图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

王宇清,《中国服装史纲》,著者发行出版,一九八九年十月修订版。

王宇清,《中国服饰图录》,台北:世界地理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六月初版。

王宇清,《冕服服章之研究》,台北: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一九六六年十月初版。

王 岩,《万历帝后的衣橱-明定陵丝织集锦》,台北: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五年三月初版。

王辅世,《中国民族服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

江 冰,《中华服饰文化》,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一版。

安 旭,《藏族服饰艺术》,天津:南开大学,一九八八年。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三年台初版。

李应强,《中国服装色彩史论》,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三年九月一版一刷。

东北戏曲研究院研究室,《中国戏曲服装图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五七年版。

林淑心,《衣锦行:中国服饰史相关之研究》,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一九九五年六月。

高春明,《中国古代平民服装》,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一版一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大观》,四川:重庆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六月一版二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台北: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台初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服饰五千年》,台北:美工图书社,一九八七年十月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史》,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八年初版。

周 汛、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上海:学林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四月一版一刷。

周 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台北:南天书局,一九八八年七月台一版一刷。

周 锋,《中国古代服装参考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

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九月一版一刷。

袁杰英,《中国历史服饰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一版一刷。

黄能馥、陈娟娟,《中华服饰艺术源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七月一版一刷。

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装史》,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五月一版二刷。

韦荣慧主编,《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北京:纺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

华 梅,《中国服装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一版二刷。

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湖北:新华出版社,一九九三年。

张惠兰、叶丽云,《中国服饰的传统、现在与未来》,新竹:清华大学艺术研究中心,一九九三年版。

赵 超,《华夏衣冠五千年》,台北:中华书局,一九九三年五月初版。

刘永华,《中国古代军戎服饰》,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版。

骆 新,《衣冠沧桑:中国服装的文化观》,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

戴钦祥等著,《中国古代服饰》,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一九九四年四月初版。

戴 争,《中国古代服饰简史》,台北:南天书局,一九九二年五月初版。

魏采萍,《吴地服饰文化》,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一版。

龙田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台北:龙田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

〖学位论文〗

何兆华,《中国传统丝织品上龙纹之设计与象徵意义研究初探》,台北.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四年。

金 成,《试论中韩古代服饰文化之关系:以冠帽的形制演变为例,兼谈两地出土之纺轮》,台北.台湾大学考古人类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二年。

高辅霖,《明代百官服饰制度及其僭越与滥赏研究》,台北.辅仁大学织品服装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一九九五年。

〖一般论文〗

王宇清,〈中国历代妇女服装之演变〉,《中央月刊》,八卷四期,一九七六年二月。

王宇清,〈弁服与深衣〉,《华冈博物馆馆刊》,四期,一九七七年三月。

王宇清,〈儒家学术思想对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重大影响〉,《美育》,四五期,一九九四年三月。

王宇清,〈龙袍的历史渊源及其衍变〉,《东方杂志》,九卷一二期,一九七六年六月。

中 仙,〈中国服装探源〉,《文物杂志》,二期,一九九二年八月。

玉 仙,〈绚烂多姿的苗族服饰〉,《文物杂志》,九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江 冰,〈垂衣裳而天下治—帝王服饰的确立与演变〉,《九州学刊》,七卷一期,一九九六年一月。

沈从文,〈中国服装图案〉,《艺术家》,七九期,一九八一年十二月。

林淑心,〈从天水冰山录看明代染织业的发展〉,《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二卷十期,一九九一年三月。

林淑心,〈综论满族服饰特色〉,《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刊》,五卷一期,一九九五年四月。

林维民,〈论中华服饰的重带传统〉,《中国文化》,八期,一九九三年六月。

周绍泉,〈明代服饰探源〉,《史学月刊》,六期,一九九○年。

庄 申,〈女饰的装扮与服饰〉,《雄狮美术》,一三四期,一九八二年四月。

庄吉发,〈百官服饰〉,《故宫文物月刊》,三卷四期,一九八五年七月。

洪光明,〈刺绣精妙、色彩瑰丽的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典藏艺术》,一三期,一九九三年一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一):蒙古族〉,《今日生活》,一八八期,一九八二年五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二):藏族〉,《今日生活》,一八九期,一九八二年六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三):东干族〉,《今日生活》,一九○期,一九八二年七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四):苗族、傜族、畲族〉,《今日生活》,一九一期,一九八二年八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五):摆夷族、仲家族、黎族〉,《今日生活》,一九三期,一九八二年十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六):僮族、洞族、仡老族〉,《今日生活》,一九六期,一九八三年五一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七):满族、锡伯族、达呼尔族、赫哲族、鄂伦春族〉,《今日生活》,二○○期,一九八三年五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八):塔吉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柯尔克孜族〉,《今日生活》,一九七期,一九八三年二月。

胡 森,〈中国少数民族与服饰(九):维吾尔族〉,《今日生活》,一九○期,一九八九年九月。

唐叔芬,〈客家传统服饰初探〉,《史联杂志》,一八期,一九九一年六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一)〉,《畅流》,四三卷二期,一九七一年三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二)〉,《畅流》,四三卷四期,一九七一年四月。

翁文纬,〈略谈中国服装上的花边图案(三)〉,《畅流》,四三卷五期,一九七一年四月。

叶立诚,〈中国传统服饰装饰图案之探讨〉,《实践学报》,二三期,一九九二年六月。

陈景林,〈光彩熠熠、千姿百态:西南归来谈苗族妇女服饰工艺〉,《今日生活》,二八○期,一九九○年一月。

陈景林,〈苗族服饰考察记〉,《现代美术》,四七期,一九九三年四月。

陈景林,〈贵州苗族服饰分析〉,《艺术家》,三三卷二期,一九九一年八月。

冯尔康,〈中国古代衣冠制度与习俗〉,《历史月刊》,七四期,一九九四年。

张知新,〈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初探〉,《家政教育》,九卷五期,一九八五年一月。

张柏如,〈侗族服饰艺术探秘—服饰篇〉,《汉声》,七○期,一九九二年一月。

谢彬如,〈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民俗曲艺》,一○四期,一九九六年十一月。

苏莹辉,〈见於莫高、榆林二窟的少数民族服饰简介〉,《美育》,五五期,一九九五年一月。

    中国古籍是中国上千年历史产生的文化,当然值得我们去阅读了,不只是读,更要好好的读。

  

      虽然看不懂古书,但至少在一个信息开放自由的环境中,能够接触到传统皮毛,也能被深深吸引,从而挖掘更深的内涵。近代的白话文大师,都是读古书长大的,胡适鲁迅如此,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徐志摩都是如此。不仅如此,中国人在世界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科学家,也都是读古书长大的,中国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几乎都是读古书长大的!

       希望热爱我们民族的广大汉族同胞,好好深入了解读经教育是什么,不是因为我们要继承中国的文化而要读经,而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立足在世界上,为了重现祖先创造的辉煌,为了我们重新成为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为了我们的国家再出现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乃至于科学家!

       我们要救我们的民族,从自己做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好好培养自己的下一代,教育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要让年轻的一代人学习中国古籍,知道中国历史,为我国发展做贡献。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由《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委会编纂,该编委会任命顾廷龙先生为主编,冀淑英女士、潘天祯先生为副主编。此书的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10月至1998年3月陆续出版齐全。作为一部大型工具书,该书正如冀淑英女士在此书《后记》中所说,是“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录”,由此书的正文和所附录的《藏书单位代号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以下简称“检索表”)可将中国大陆现存的任何一种古籍的善本的馆藏、卷数、作者等细节情况很方便地检索出来。此书的出版为从事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任何事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编纂时间仓促等原因,此书难免有不足之处。笔者考辨《吴越备史》一书的版本源流时,就发现《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的记载颇多井误和遗漏。其中的井误主要属于馆藏情况的记载,其次属于作者和序跋人的著录。现先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对《吴越备史》一书各版本的记载抄录如下,然后用按语对其中的井误予以纠正。最后,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漏收的《吴越备史》的版本予以补充,并仍以按语的形式将各图书馆目录卡误载或漏载的内容予以修正或补充。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吴越备史》的版本馆藏等情况的记载舛误和纠正:

1,《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钱达道刻本,编号二四一九。检索表云,现藏上海图书馆(以下简称“沪图”)。

按:藏地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沪图所藏为此本之清抄本,且沪图目录卡著录此本时将正卷五卷和补遗一卷合起来,称此本卷数为六卷。又按,此本共二册,国图书号:SB5783。此本有七人跋,依次为:王遴、赵握清、钱岱;钱达道、姜性、刘敕、谢肇淛。

2,《吴越备史》五卷,题(宋)范坰、林禹撰,《补遗》一卷,《杂考》一卷,(明)钱受徵辑,明抄本,(清)朱锡庚跋,编号二四二零。检索表云,现藏国图。

按,国图书号:13351。又按,此本有十人之序跋,依次为:朱锡庚、益津王遴、真宁赵挹清、二十五世孙钱岱;二十二世孙钱汝锡、二十五世孙钱达道、巴陵姜性、历下后学刘敕、晋安在杭谢肇淛 阙里门人孔贞祚。比原万历本多出朱锡庚、钱汝锡、孔贞祚三人之序跋。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