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僧人一行的历史贡献
制造仪器和观测 >一行主张在实测的基础上编订历法。为此,首先需要有测量天 置的仪器。他于开元九年率府兵曹参军梁令瓒设计黄道 游仪,并制成木模。一行决定用铜铁铸造,于开元十一年完成。这架仪器的黄道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赤道上移位,以符合岁差现象(当时认为岁差是黄道沿赤道西 退,实则相反)。 >后来,一行和梁令瓒等又设计制造水运浑象。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称为水运浑天 或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一行等以新制的黄道游仪观测日月五星的运动,测量一些恒星的赤道坐标和对黄道的相对位置,发现这些恒星的位置同汉代所测结果有很大 变动。 >主持天文大地测量 >从开元十二年起,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其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进行的一 组观测最有成就。他们在今河南省四个地方测量了当地的北极高度、夏至日影长度,又测量了四地间的距离。经一行归算,得出了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 351米80步(尺度)的结论。这实际上就是求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长。 >制定《大衍历》 >从开元十三年起,一行开始编历。经过两年时间,写成草稿,定名为《大衍历》。一行不幸去世时年仅45岁。《大衍历》后经张说和历官陈玄景等人整理成书。 >从开元十七年起,根据《大衍历》编算成的每年的历书颁行全国。经过检验,《大衍历》比唐代已有的其他历法都更精密。开元二十一年传入日本,行用近百年。 >道学功底深厚 >一行自幼就聪慧机敏,博览经史,经常到藏书丰富的长安城南玄都观去看书,颇受观主尹崇赏识。 >一次,他从尹崇处借得西汉扬雄《太玄经》,此书意旨深奥,尹崇自称研读一数年尚不能晓,他仅数日就读完,并能究其义而撰《大衍玄图》一卷。尹崇大惊,对人说:“此后生颜子也。”年轻的一行成了长安城里的知名学者。 >时值之侄武三思任春官尚书,非常钦慕一行的学问和品行,封他为梁王。武三思有权有势,但没有才学,一行不屑与他为伍,于是就到嵩山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一行。 >奉诏制定新历一行不仅道学功底深厚,也刻苦钻研天文学和数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在今浙江天台)投师学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一行被唐皇朝强征回京,由于 他不愿做官,被安置在长安城内的华严寺编译佛经。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太史频奏日食不效”。当时所用《麟馨德历》已经用了50多年,误差渐大,已 需改革历法。于是,诏令一行负责主持制定新历。 >一行全力力以赴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从开元九年到开元十五年(721~727年),为了编制新历法,在一行领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天象观测工作。 >为适应实测的需要,一行与机械制造家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一些新的科学仪器,如“覆矩”、“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等。 >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他第一次发现了恒星运动现象,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712年提出恒星自行观点早1000年。 >科学方面贡献巨大 >一行在科学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天文仪器制造、大地测量、编制《大衍历》三个方面。尤其是《大衍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受到世人的称颂。道士邢和璞称赞一行说:“汉之洛下闳造历云:‘后800岁当差一日,必有圣人正之。’今年期毕矣,而一行造《大衍历》正其差谬,则洛下闳之言信矣,非圣 人而何?”可见当时人们对一行贡献的崇敬。一行还和梁令瓒等设计制造了用水力运转的浑天铜仪,上刻日月星辰,每昼夜自转一周,和天象符合。更奇妙的是,仪 器中还有两个木头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时辰敲钟,都能按时自动。浑天铜仪不仅是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早有机械转动的计时器。一行在《大衍历》“步晷 漏术”中建立了一个从0度到80度的每度影长与太阳天顶距对应数表,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最早的一张正切函数表。
莹[yíng]
汉字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bgjd金牛
莹,汉字一级字[1],形声字,读作yíng。此字始见于篆文[2],从玉,荧省声。本义是指玉色光洁,又可指似玉美石,引申义表示光洁像玉的石头。
(信息
参考资料:
中文名
莹
拼音
yíng
注音
ㄧㄥˊ
部首
艹
部外
7
快速
导航
详细解释古籍解释字形书法音韵汇集
字源演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此字始见于篆文。篆文作如图一,由“玉”、“荧”(省体)二字构成。形声字。从玉,荧省声。本义是指玉色光洁。《说文》:“莹,玉色。《逸论语》曰:“如玉之莹。”段玉裁注:“莹,谓玉光明之貌。”又可指似玉美石。《说文》:莹,一日石之次玉者。”《诗·齐风·著》:“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毛传:“琼、莹,石似玉,卿大夫之服也。”隶书、楷书承之篆文,楷书所从玉,著一小点而定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莹”。[3][2]
详细解释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yíng
名词
珠光的光彩
gem lustre
“莹,玉色。一曰石之次玉者。”——《说文》
“如玉之莹。”——《逸论语》
“良珠度寸,虽有白仞之水,不能掩其莹。”——《韩诗外传》
莹华
似玉的宝石
jade-like stone
“尚之以琼莹乎而。”——《诗·齐风·著》
通“荧”。微光
“烟榻上,那莹然一点的烟灯,相形之下,好像就要灭寂似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莹然
展开全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于营切。亚音荣。《广韵》玉色。
又《集韵》:石似玉。《诗·衞风》:充耳琇莹。傅:琇莹,美石也。《诗·齐风》:尚之以琼莹乎而。傅:琼莹,石似玉。《韵会》:《诗诂》曰:《淇奥》诗:充耳琇莹。注:毛云:琇莹,美石也。《诗》尚之以琼华,尚之以琼英,尚之以琼莹。注:毛云:琼英,石似玉。郑云:石似琼似莹。今详琇莹与琇实同文,琼莹与琼英琼华同文,则莹非玉石矣。毛说非也。况琼旣为玉之美,莹又为次玉之石,则一瑱乃似二物,郑说非也。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荣,有英,有华,有实,犹草木也。莹卽荣也,谓玉之始生,如草木之荣也。英,谓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华。谓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华。实谓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实,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扬子《太玄经》:一生一死,性命莹矣。注:莹,明也。
又六莹,乐名。《列子·周穆王篇》: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
又人名。《前汉·功臣表》:祝兹侯吕莹。注:师古曰:莹,音荣。又乌暝反。
又凋也。《楚辞·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雕兮莹嫇。
又《集韵》《韵会》维倾切音营。玉似石。
又《唐韵》乌定切《集韵》《韵会》《正韵》萦定切音滢。玉色光洁也。《逸论语》:如玉之莹。
又《正字通》;镜莹。《晋书·乐广传》:此人水镜,见之莹然。《隋书·高熲传》:独孤公犹镜也。每被磨莹,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莹。江淹《杂体诗》:开袠莹所疑。韩愈《寄孟诗》:抱照莹疑怪。
又《集韵》《韵会》《正韵》乌迥切。音濙。《集韵》:听莹,惑也。《正韵》引《庄子》,是黄帝之所听莹,谓闻之而惑也。◎按《庄子·齐物论》本作荧。[7]
说文解字
玉色。从玉,荧省声。一曰石之次玉者。《逸论语》曰:“如玉之莹。”乌定切。[5]
说文解字注
玉色也。
谓玉光明之儿。引伸为磨。莹亦作蓥。
从王。荧省声。
李善引说文乌明切。唐韵乌定切。十一部。
一曰石之次玉者。
此字义之别说也。齐风传曰。莹,石似玉也。衞风传曰。莹,美玉也。
《逸论语》曰。如玉之莹。
此葢引证玉色之义。[5]
脂的意思介绍如下:
脂,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动植物的油脂,也有脂膏、涂物等含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肉部旨夷切
戴角者脂,无角者膏。从肉旨声。
说文解字注
戴角者脂。无角者膏。《大戴·易本命》曰:“戴角者无上齿”,谓牛无上齿,触而不噬也,“无角者膏而无前齿,”谓豕属也,无前齿者,齿盛于后不用前,“有羽者脂而无后齿”,羽当为“角”,谓羊属也,齿盛于前不任后。《考工记》郑注曰:“脂者牛羊属,膏者豕属”,《内则》注曰:“肥凝者为脂,释者为膏。”按上文膏系之人,则脂系之禽,此人物之辨也。有角、无角者各异其名,此物中之辨也。释膏以脂,禽亦曰膏,《周礼》香臊腥羶皆曰膏,此皆统言不别也。
从肉。旨声。旨夷切,十五部。
康熙字典
《唐韵》旨夷切。《集韵》《韵会》蒸夷切。《正韵》旨而切,并音祗。《说文》:戴角者脂,无角者膏。《正字通》:禽兽腴也,凝者为脂,释者为膏。《诗·卫风》肤如凝脂。传:如脂之凝。《史记·货殖传》:贩脂,辱处也。
又《释名》:脂,砥也。著面柔滑如砥石也。
又《博雅》:人二月而脂。《前汉·五行志》:在人腹中肥而包裹心者,脂也。
又《正字通》:燕脂,以红蓝花汁凝脂为之,燕国所出。后人用为口脂。《释名》: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又以喻荣禄也。扬子《太玄经》:出泥入脂。注:脂,荣禄也。卜从洿泥之中出,求荣禄之处也。
又用以利物曰脂。《诗·邶风》:载脂载舝。传:脂舝其车,以还我行也。
又鸟名。《尔雅·释鸟》:桑扈,窃脂。注:俗谓之靑雀,觜曲,食肉,好盗脂膏,因名窃脂。《诗·小雅》:交交桑扈。传:桑扈,窃脂也。
又草名。《抱朴子·仙药卷》:玉脂芝,生于有玉之山,常居悬危之处。
又《正字通》:药名。赤石脂,可以涂屋。又五灵脂。又补骨脂。
又《五音集韵》:水名。
又姓。《后汉·孔融传》:初,京兆人脂习元升与融相善。
又《集韵》轸视切。音旨。手指也。与指同。
百善孝为先。这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古代非常讲究为人做官的修身之道,据史料记载萌发于夏、商、西周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政治家、思想家周公。他强调敬德保民,并以礼为核心,以孝悌恭敬和惠爱为主要范畴,提出了道德修养学说。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首先提出了“仁” 的思想,还把“仁” 同“礼” 结合起来,由“仁” 和“礼” 又延伸出“孝” 和“忠,” 从而建立起儒家修行个人,处理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道德修养体系。古人不是在孝道与效忠国家上说说而己,而且事事处处身体力行。《三国志》载:“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不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这个故事是说陆绩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长大必成奇才,后来果然官至太守。
孝敬父母、呵护家人并不是私事,而是做人做官的公德问题,看你站在什么立场,正确处理公与私的方法妥不妥当。据《世说新语》载:“侃为东晋之大将军,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何梁吏。尝以一坩鮓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本故事是说世上的父母 ,都希望子女孝敬他们 ,但孝敬要正当。把公家的财物赠送给父母,这是不应该的,陶母拒收一坛腌鱼,并回信严肃地批评儿子,这是母亲教育有方。陶侃从小就很孝敬父母,对父母的冷暖及一言一行时刻挂在心间,无论官做的大小,对父母的教诲言听计从,后来终成国家栋梁之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基础做起。家庭是人们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孝道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双亲要在家庭生活中,言传身教,理智处理各种矛盾,孝敬公婆、勤俭持家、邻里友善、亲朋和睦,养成良好的道德风范。南宋岳母为了让儿子时刻不忘报效国家,在儿子幼小稚嫩的背上用针刺上“精忠报国” 四个大字,在母亲的熏陶下,岳飞终于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战国时,齐国宰相田稷子在一次还乡回家时,将部下馈赠的百两黄金献给母亲。田母不喜反疑,追问来路,得知原委后,语重心长告诫儿子:为官就要品行高洁,孝敬父母应清正廉洁,贪贿敛财即为不孝,不义之财理应拒收,不孝之子非吾儿也!毛泽东主席也是孝道的典范,每次回韶山都要上坟跪拜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家教甚严。全国解放不久,毛岸英回韶山临行前,毛泽东特别嘱咐:在乡亲们面前不准以我的儿子自居,要懂得尊长爱幼。岸英十分孝敬父亲,效忠国家,为保家卫国捐躯朝鲜战场,被世人所颂扬。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庭美德和孝道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是评判为官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连自已父母都不孝敬的人,那么做官也可想而知。历朝历代亦有不孝之子,为官很坏者。《风月笑林》中有个“不肖子三变” 的故事:“世有不肖子,凡三变:第一变为蝗虫,货其庄田屋业而食之;第二变为蠹虫,货其家藏古籍而食之;第三变为大虫,货其奴婢食之。不肖子弟,何代无之,皆有其祖先不教以诗书仁义之所论也。古人云:遗子黄金满箱,不如教学一经。乃至论也”。故事是说大多不孝的败家子,都是依赖祖上的家业,或倚仗当官的父母,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先是败家,进而破坏社会。其责任首先当然由他们自己负,然而做家长的从小不严格管教,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林彪与儿子林立果,老不教子,儿不孝老子,做老子不象老子,做儿子不象儿子,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终被世人所唾骂,成为历史的败类。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官场鱼龙混杂,充满铜臭味,传统伦理道德被抛至脑后,当今不孝之子,不孝之官也不乏其人,不关爱妻子儿女也大有人在。有的贪官大肆受贿,以不正道的财物去孝敬父母,其实质不是孝敬,而是出于光宗光耀祖的私心,摆阔给别人看,显示自己有本事。有的贪官不仅不关爱妻子儿女,而且在外包二奶,二奶有的比自己女儿还小,没有一点官样儿。他们不仅不孝敬父母,不关心家人,而且败坏道德、败坏官风、败不民风、败坏社会风气,也败坏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以史为镜,孝道可鉴。河津、金昌两地把孝敬父母作为选任干部的标准,不但没有什么不妥之出,反而说明是历史的传承。为官者的衣食父母是天下之老百姓,只有孝敬老百姓才能做个好人好官,这是不容置疑的。也是值得推而广之的。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五形人 中医根据体质特点把人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等五行人。各种体质的人对季节的耐受性不同,故木、火、土、金、水五行人养生要从自身的体质特点出发才能调养得当。 ●金形人 体质——肤色较白,方脸,鼻直口阔,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四肢瘦,动作敏捷,呼吸平缓,心胸宽广,富有远见,稳重自持,组织力强,为人敦厚,做事认真。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起居——宜早睡早起,以利肺气的舒展,保养阴液。保持乐观开朗情绪,戒暴戒怒,以防肝气太过伤及肺气。多参与室外运动,如慢跑、散步、打羽毛球、太极拳等,也可郊游、踏青以舒展气机。 饮食——应以疏肝健脾为主,佐以润肺养肝之品,可多吃山药、土豆、银耳、蜂蜜等。 药膳——石斛山药粥:石斛10克,山药20克,粳米150克,大枣5枚。将洗净的石斛放入沙锅,用小火煎煮成汁,去渣留汁,再加入粳米、山药、大枣,用小火熬煮成粥。有益胃生津、补肝益肾功效。 ●木形人 体质——肤色苍白,头小,面长,肩宽,背直,身体瘦弱,手足灵活,有才能,勤劳。但体力不强,多忧虑。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起居——早睡早起,可以多参与郊游、踏青等室外活动以舒畅心情,保持情绪开朗,也可以多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以调畅气血。 饮食——应以调理脾胃为主,适当佐以补精益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枸杞、核桃、花生、大枣、桂圆、蜂蜜、虾、鱼、肉、蛋等。 药膳——玫瑰花糕:糯米粉150克,黏米粉350克,核桃肉25克,大枣50克,绵白糖30克,玫瑰花6克。将大枣、核桃肉洗净,切成小丁备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内,加适量清水,放入绵白糖、大枣、核桃肉、玫瑰花,用水拌匀,揉成面团,做成糕状,然后将糕上笼蒸约25分钟即成。有疏肝理气、健脾暖胃功效。 ●水形人 体质——肤色偏黑,头较大,腮部较宽,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体型较胖,偏矮,腹部较大,怕寒喜暖。机智,灵巧,善辩,喜动,富于灵感,好幻想,喜自由,多疑,嫉妒,心胸较狭窄。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起居——调整阴阳,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顺养肝气。 饮食——多吃健脾益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如山药、枸杞子、桑葚、芝麻、鱼、肉、蛋等。 药膳——桑葚芝麻糕:桑葚子15克,黑芝麻30克,胡麻仁5克,白糖15克,糯米粉350克,粳米粉150克。将黑芝麻用小火炒香。桑葚、胡麻仁洗净放沙锅内,加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糯米粉、粳米粉、白糖放入盆内,加药汁和适量清水,揉成面团,做成糕,撒上黑芝麻,上笼蒸20分钟即成。有健脾胃、补肝肾功效。●火形人 体质——皮肤赤色,肩背宽厚,脸形瘦尖,头稍小,身材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对事物理解敏捷,走路时肩背摇动。其性格易生气,轻财,缺乏信心,多虑,认识事物清楚,爱漂亮,性情急。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秋冬寒冷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起居——宜戒怒戒躁,保持乐观、平静的心境。同时要注意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于激烈的运动,可进行动作柔和、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太极拳等。 饮食——多吃疏肝健脾、调养肝肾的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枸杞、核桃、芝麻、鱼、肉、蛋等。 药膳——菊花枸杞粥: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山药15克,粳米150克。菊花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药汁,去渣留汁。将枸杞子、山药、粳米洗净一同放入沙锅,加入药汁,再调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即成。有健脾益气、调养肝肾功效。 ●土形人 体质——皮肤**,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身材匀称,步履稳重。他们内心安定,喜助人为乐,不喜依附权势,而爱结交朋友。这种人对于时令的适应,大多耐秋冬不耐春夏,感受春夏之气侵袭时易生病。 起居——早睡早起,顺养肝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多参加郊游、踏春等活动,使心旷神怡。在运动方面不宜过度汗出,以防腠理开泄、邪气留滞。 饮食——多吃疏肝健脾的食物及药食两用之品,如奶、蛋、豆类以及各种新鲜蔬菜,如荠菜、蒜薹、芝麻、枣、玉米、花生等。 药膳——佛手山药扁豆糕:佛手粉20克,鲜山药500克,白扁豆100克,糯米粉150克,荸荠粉100克,白砂糖200克。将山药蒸熟去皮,研成泥状,白扁豆研粉,备用。将糯米粉、荸荠粉、佛手粉加入适量的糖水调匀,再将山药泥、扁豆粉一起倒入刷过油的盘内,用大火蒸30分钟,待冷后切成菱形即成。有疏肝健脾功效
本文2023-08-07 09:51:2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