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三大佛的介绍
135窟(俗称天堂洞)
北魏晚期(516-534)开凿,为西崖三大窟之一。俗称“天堂洞”,既王仁裕《玉堂闲话》中称之为“天堂”者。横长方形平顶窟,其独特之处是前壁上部开三个明窗。全窟共有造像17身。正壁中龛泥塑一佛二菩萨和窟左石雕一佛二菩萨,都是形神兼备的优秀作品。壁画约保存50平方米。正壁上部绘涅磐变,其右侧的八王争舍利,构图准确,描绘真切,表现了激烈的争战场景。
142窟:时代、北魏
北魏晚期(516-534)开凿,窟内塑三世佛及菩萨、弟子。壁面又有贴影塑佛、菩萨、飞天及供养人等。布局严谨,形式多样,是内容最丰富的洞窟之一。
37窟:时代、隋
洞窟形制: 圆卷龛、前部毁。 造像: 龛内塑坐佛一身,右侧一胁侍菩萨。 特点: 主佛高210米,顶作低平螺旋髻,略有残损,面形方圆,着通肩架裟,善跏趺座于方形座上,中踩半圆莲台,体躯健美,神态安详。右胁侍菩萨,高185米,顶蓄高髻,戴华髻冠,面容丰满,形体修长,双手自然交叉于胸际,姿态优美,表现手法简练、生动,是麦积山隋代造像的精品。
127窟
洞窟形制: 大型顶窟,平面横长方型,顶高45米,四周高395米,面阔860米,进深5米,窟顶正中为横长方形藻井,其四周有四个梯形披,窟内正壁、左壁、右壁各开一浅龛,四壁和整个窟顶绘满壁画。 造像: 正壁龛内石刻一佛二菩萨,左右两壁浅龛坐佛均经后代重塑,臃肿、呆滞,两侧胁侍菩萨(泥塑)均为原作为秀骨清像类型,窟内正中一佛二菩萨,为宋代造像,明代重修。 石刻佛像及二胁侍菩萨是一铺精致的石刻说法图,坐佛高169米,高肉髻面型略长,眉细唇薄,穿通肩袈裟,结跏跌座右手扬掌作施无畏印,左手作与愿印,悬裳覆盖大半个须弥座其嘴角微微上翘,略含笑意神情庄重之中显得和悦亲切。两侧胁侍菩萨高122米,各束高髻,着僧祗支、天衣、披帛、长裙神情端庄、优雅、肌肤细腻、柔润。石雕坐佛的背光、项光、是与造像同一块完整的石料雕塑成浮雕美,同圆雕佛像相衬映,和谐而完整。项光中央为一大朵复瓣莲花,围绕以曲蔓分枝莲花忍冬,上部中间雕莲花化佛,左右两侧为相向而飞的伎乐天各六身,构成项光的外周装饰。背光雕二弟子,二飞天,二供养人相对静止的人物动态与项光上的飞天形成对比具有生动欢快的装饰趣味。 左右壁佛龛内的坐佛经宋代重塑,毫无生气,两侧泥塑胁侍菩萨高髻宝冠,服饰华丽,风姿卓越,笑靥可亲其形成是接受南朝文化之影响,属典型的秀骨清相。左壁右侧菩萨宁静谦和。左侧菩萨则欢快活跃,斜欹上身略带夸张地表现出恭敬的姿势,极富生活情趣。 壁画: 此窟是麦积山石窟最为恢宏,最多精美的壁画,而且保存最多,约99平方米,装饰了三个佛龛以外的全部壁画。除窟内佛座四周约121平方米为明代重绘外,均为北魏原作,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多为精品。 ①正壁巨大规模绘制了涅经变,纵220米,横822米,略有残损。分别绘有释迦临终遗教,涅盘后为迦叶示现双足;八王分舍利以及起塔供养场面,全画面气势磅礴、气韵生动,是全窟的主题。 ②左壁上部维摩洁经变,纵230米,横448米,是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常见的题材,但在北朝像此处这样内容详备,画幅巨大,并以高度成熟的经变形式出现的壁画,尚属罕见。故事、人物都从《维摩诘经》诸品中的内容为主。画面人物形象和绘画技法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天女造型与传世《洛神赋图》临本十分相似。故事情节组合巧妙,绘制技艺精湛,是早期经变画中的优秀作品。 ③右壁上部西方净土变,纵163米,横455米,是我国石窟中现在时化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完备的一幅西方净土变。画面虽有剥落和模糊之处,但所绘人物、建筑、花卉、树木等都清晰可辨,整幅画面,构图错落有致,线描如春蚕吐丝,技法成熟,是早期具有特点的杰出作品。 ④前壁七佛图与十恶十善。前壁上部为七佛图,纵147米,横822米,七佛即七世佛以横列七铺坐佛说法图构成,两侧有菩萨,弟子,比丘数身。下部门两侧画十恶十善,约14平方米。大部分已被烟重黑,有的稍见清晰。有墨书榜题十余条,可辨者四条“此人生时好□□当坠刀山地狱”“此人生时好□□□□令人截臂地狱”。“此人行十善得参益时”“ 诸天罗汉迎去时”,画面表达了惩恶劝善的思想,诚如七佛通偈所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⑤窟顶左右披《萨陲太子本生》故事。二披呈梯形,左披上底134米,下底380米,高148米,右披上底105米,下底250米,高110米。依据《贤愚经、摩诃萨埵以身饲虎缘》绘制,左披画一座大城,城内有宫城,城外有萨陲那游猎,舍身饲虎后二兄迅疾返回报信的场景。城内国王闻信晕倒,救护等场面。右披画一大山,山崖之下群虎汹汹,饥饿觅食的情景,萨陲那跳崖,国王闻讯率众赶到。两披画面基本包含了这一故事的全部主要情节。只因剥落、漫漶、未见最后起塔供养的场面,图中故事内容和环境景物密切结合,构图巧妙,描绘生动,具有强烈的悲剧气氛。 ⑥窟形正披,本生故事。采用长卷式的幅画,画了大规模出行图,自左至右有本二乘,第一本,疾驰状,第二本,已缓式停下,第三本有王者身份者下车,有数人伫立迎候,由于此图残损过甚而内容不详。 ⑦窟顶前报,炎子本生。此窟前披采用中国传流长卷式构图给炎子本生。分右、中、左三段,从迦夷国王进山狩猎、追猎、误身炎子及盲父母因子遇难而大恸,天赐神药盲父母变明等复杂连续的情景,场面生动自然,将人物情节及山水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是一幅长卷故事画,又是一幅山水人物画。 ⑧窟顶天井,帝释天,纵132米,横468米,帝释天乘坐龙车张伞盖,车后飘扬旗,前后众多的乘龙飞天围绕。前方一身足踏莲台由无数伎乐天围绕下飞行的天人。整个画面以无数飘带和流云造成满天飞腾的气势。
44窟:时代:西魏
洞窟形制: 四角攒尖顶窟,高225米,面阔320 米,进深19 米,窟前部塌毁,仅存后部造像。 造像: 正壁龛内塑坐佛一身,龛外塑左右胁侍菩萨各一身,左、右两壁后侧塑弟子各一身。 特点: 佛高160米,水涡纹高肉髻,内穿僧祗支,胸前系结,外披通肩袈裟,结跏跌座。肉髻、胸前、衣裙上均残存彩绘痕迹,覆于佛座前的悬裳衣褶俱呈圆转的线条,质感厚重,层次分明,富有装饰趣味。佛面形方园适中,端庄典雅、微微俯视、和蔼可亲,集中体现了西魏造像的美感。龛外胁侍菩萨高130米,头戴冠,发呈三缕,披于肩上又垂至臂肘,袒上身,披巾绕肩。佩项饰,下着裙,侧壁弟子高107米,形象质朴。
第123窟:时代、西魏
洞窟形制: 平顶方形窟,顶高247米,面阔245米,进深235米,其四周又凿高宽各30厘米的低坛基,正左右三壁各开一圆拱形浅龛,左右壁龛前的坛基上做方形佛座。 造像: 正壁塑一佛二菩萨,左壁维摩诘,右壁文殊师利菩萨,里侧塑二弟子,外侧塑男女二侍者(童男、童女)。 特点: 窟内佛造像生动秀美,菩萨清秀、苗条。此窟以维摩诘变为题材,左右二壁方形坛座上维摩诘居士和文殊师利菩萨均作结跏跌座,对坐论辨。维摩洁变是自魏晋以来北朝至隋唐盛行不衰的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多见于绘画,文献中有东晋顾恺之在瓦棺寺绘维摩诘变的记载,有“清嬴示病之容,隐几忘言之状”。此窟维摩诘高122米,头梳小髻,造型清瘦,宛如封建士大夫形象,机智、从容安详,不同于壁画和浮雕中通常所见似病容的老者,文殊高120米,服饰华丽,表现出沉静无畏,潇洒大度之风范,童男、童女造型天真、稚气、纯朴、活泼、生活气息很浓。着少数民族装束,塑像着力于刻划人物的面部,对于躯体和动态则作相对静止和简练的整体处理,从而突出了人物 神情和内心世界的表现,中国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美学家王朝闻先生给予这二身塑像高度的评价。 壁画: 已残,仅存少许。
165窟
位置: 西崖中层东端。 时代: 西秦或北魏早期,现存造像均为南宋。 窟形: 长方形敞口大龛。 造像: 原造像全毁,仅存束帛佛座和背光。窟内正壁塑交脚弥勒菩萨一尊,内着僧祗支外穿通肩大衣,结跏跌坐。左右各立中年女性供养人一尊,高髻花冠椭圆脸。眉弯长与鼻相通,眼角上翘,小嘴,着当时世俗女式服装,外着交领长衣,右边腰中系带,长裙盖足露脚尖,右手握拳上举、左手下垂、衣纹线条自然流畅、身材窈窕、俏丽润秀、个性鲜明、为当时上层社会年轻贵妇的真实写照。左壁菩萨、头顶方巾、额有毫光、袒胸、内穿斜领小衣,外着开领长衫、两手重叠于腹前、手心向上、作观音相。右壁菩萨顶束高髻,面形与左菩萨相同。左、右壁菩萨面目端庄秀丽、仪态典雅、肌肤细腻、怡然自得、温婉可亲,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 此窟五身宋塑大像,均未彩,形象神韵、衣着质感全以泥质表现,这是该窟造像的重要特点之一,亦为宋塑代表作品。 壁画: 大体无存,仅有三身背光着青绿火焰纹可辨。另外,在左壁菩萨背光顶部隐约可以看出数身彩绘伎乐。 题记: 左壁菩萨右侧佛光中宋代后补的泥皮上有:“维大宋庆元丙辰四月初八……”墨书题记一行。
5窟
俗称: “牛儿堂”。 位置: 位于东崖西侧最高处,上七佛阁左侧。 时代: 随、初唐、经宋、明重修。 窟形: 仿木构建筑崖阁式洞窟,前有窟廊,后凿一窟二龛,为“三式佛”龛中窟平面呈椭圆形,穹窿顶。 造像: 中窟塑一佛二弟子四菩萨。虽经后代重修,仍保持着随末到唐初的造像风格。中窟外两侧各开一圆拱形大龛,每龛内各塑一佛二菩萨。菩萨花萝高冠,面目端庄秀丽,胸部半袒、双臂外露、肌肤丰腴。但姿态服饰有别,体形微呈型扭动曲线,婀娜多姿,后人形象地称唐代的菩萨如宫娃,具有“丰满圆润”的艺术风格。 中龛外右侧塑一天王像,身穿铠甲,两眼圆睁,神情威严,脚采一卧的小牛犊背上,卧牛昂首屈膝,挣扎欲起,姿态极其生动。这就是《玉堂闲话》中所谓的“金蹄银角儿”。该窟因此也称“牛儿堂”。民间关于小牛的传说也十分动人。相传,牛儿堂的这尊天王,本该站在他脚下的莲台上。但在窟廊上静卧的小牛犊是一头神牛,它力大无比,要是吼叫一声,就会天崩地裂,山体倒塌,为众生常来无穷的灾难。牛犊的这种本性,引起天王的注意与提防。一天,天王发现牛犊伸长脖子,抖动四啼要耸起身来活动一番。天王生怕牛犊的这一举动会给众生降下大祸,为保住山体便纵身一跃,双脚稳稳踏在牛背之上,牛犊几番挣扎未能跃起,一场眼看要发生的灾难免除了。直到今天,天王还踏着这头神牛,似乎还不忘保护人们的安全。美丽的传说,反映人们对安宁、和平、幸福生活的希望与祈求。 壁画: 龛内壁画,全为明代重绘,仅龛外右侧上方留有初唐时期所绘“西方净土变”一块,并有女供养人及侍女数十身, 身穿窄袖悬裳,长裙系颈。此外,在右侧身部一平棋中,正中画马一匹,四周有飞天围绕,又有流云,彩莲、佛珠衬托,可能为太子逾城的寓意之作,色彩艳丽,形象生动,亦为初唐时期代表作品之一。 题记: 在中龛拱门两侧有:明嘉靖癸亥(公元1563年),宋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和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甘茹、蒋之奇等人的墨书和刻石题记数方。
4窟
上七佛阁,也称散花楼。 位置: 位于东崖三大佛上方最高处,距地高约70米,为麦积山规模最大,位置最高的石窟,也是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 时代: 北周、唐、宋、明、重修。 窟形: 窟顶为单檐庑殿式,前有七间八柱长廓,廓后作七个并列顶四面坡顶的方形大窟。窟高15米,宽317米,深13米。由于唐开元二十二年天水发生强烈地震,前廊六根列柱及顶部平基崩塌无存仅留两侧石柱。 造像: 窟内原塑一佛二弟子六菩萨或一佛八菩萨像,历经唐、宋、元、明不断修缮,造像已非初始原貌。诸龛外部浮雕帐幔帷幕上饰火焰纹、宝珠、鳞片网络花饰及流苏等。显得十分华丽壮观。龛与龛之间有石胎泥塑。“天龙八部”有天、龙、夜叉等恶鬼形象。以及宋塑两身高42米的金刚力士,骨骼健壮、肌肉突起,造型夸张,但都强悍无比,气势逼人,塑作技艺高超,是金刚力士中之杰作。 窟外上方的崖壁上,有薄肉塑伎乐飞天五组,均为北周原作。每组飞天四身,面部,四肢等肌肉裸露的部分浮雕,其余衣纹,裙带及披巾等彩绘。有的手执乐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飞舞,自由自在地飞旋于鲜花与祥云的虚空之中。别出心裁,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不仅轻盈优美,增加了人物的流动感,也体现了作者卓越的智慧与丰富的想象力。此窟建成之时,并请著名文学家庚信为之撰铭。 此窟俗称散花楼。据说,这是由于在此散花,佛将带给你好运和祝福。当我们登上七佛阁前廊凭栏倚立,将五彩缤纷的纸片撒向空中,你就会看到美丽的纸片纷纷扬扬、徐徐飘落而下。奇妙的是,顷刻之间,这些纸片又争先恐后地向上飞升,升至一定高度后才慢慢地向下散落四方。这一奇观,民间流行的美丽传说很耐人寻味。故事说的是七佛阅里的七尊大佛,当年佛阁建成后,曾邀佛祖来此讲经说法,赴会听法者云集上七佛阁之下。七佛阁里修行的二十八尊飞天,见此盛况,兴奋不已。为识别赴会者们对佛的信仰是否真诚,她从空中向地上的众生散花,如果他们心诚,飘落的花雨就会飞向天际;如果花瓣落在谁的肩上, 就说明他俗缘未断,红尘未了。结果,散落的飞花久久飞舞于空际,没有一瓣落下,证实前来听法的众僧,个个诚心敬佛。到如今,游览的人们不时将纸碎片抛向空间,看着腾空上升的纸片飞扬,心中一片欢悦。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上七佛阁为“散花楼”。 壁画: 七个佛龛内壁画,全为明末清初重绘,唯诸龛外部上面的大型“薄肉塑”飞天组画及残存在前廊平棋上面的四幅佛传故事画,既为北周原作,又颇具有特色。“薄肉塑”飞天,计五块,约30平方米,每块各作飞天四身,其脸部和肌体部分均为薄薄一层优质细泥塑出,其它如衣着、飘带、饰物以及周围的流云、花饰等,均彩画而成,既生动,又极富立体感,生动优美,确为罕见佳作,在四幅佛传故事画中,尤以右侧偏东的那幅骑乘人物画最为突出。特别是那匹缓步前进的红马,不论是体形动态和神韵都绘制的维纱维肖,由于当时的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又适当考虑到人在仰视中的错觉关系,每当人们从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角度来看,它都有不同的走向和动势。说明我国古代画师已掌握了透视原理及高超的技艺。 题记: 在第4窟西侧柱外下部,有浅刻题记一方,三行十六字:“坊石匠法知,赵获玖开三龛 赵松朵”。此外,第二龛主佛两侧下层壁画中,有元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重妆塑像的题记二处,在前廊左壁天王左侧墨书藏文六字真言,系唐以前古藏文题记。各龛内还有明末清初重妆龛内塑像壁画的发愿文和榜书题记以及柱廊内外的宋、明、清官员、香客游人题记16一方。
121窟
方位: 西崖上层西端。 时代: 北魏晚期,宋重修。 窟形: 覆斗藻井平面方形窟。窟内正、左、右壁开尖拱深龛;窟高255米,宽236米,深215 米。 造像: 三壁龛内各塑一佛。正龛内左、右壁中门内两侧塑二力士。佛上半身为宋代重塑,下身衣裙搭于座前呈三瓣式下垂,结跏跌坐于方台上,弟子穿袈裟,下着裙。左弟子塔螺旋发髻。菩萨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菩萨与弟子紧紧相依,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作拍手状,似在窃窃私语,会心交谈,犹如现实生活中一对亲姐弟一般,充满着青春活力与动人的情感,使人位感自然与亲切。力士头部宋代重修。左力士袒上身,下着裙,披巾于腹部穿圆、交叉,左手持金刚杆而立,右手提风带,右力士着宽袖上衣,下着长裙,垂手而立,身穿护身铠甲,刚健雄武,具有一种威严震慑的气魄。此窟为北魏晚期代表性重要沿窟之一。 壁画: 佛、菩萨彩绘背光,项光。藻井壁画,大部剥落,均被烟熏黑,仅飞天飘带,隐约可见。 题记:无
1中国四大石窟那个历史最久
应该是敦煌莫高窟
1敦煌莫高窟: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
2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3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4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2为什么说天龙山石窟历史悠久
天龙山石窟创建于东魏年间,北齐、隋、唐均有开凿增建。
历时近五个世纪,反映了中国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的不同 风格特点及石刻造像发展演进的过程,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中的 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近代被帝国主义分子破坏最惨重的东方石 窟之一。天龙山分东西两峰,两峰对峙,断层悬崖,层次分明。
在两峰峭壁上开凿有25处石窟。东峰仙宕山有12窟,西峰大佛 山有13窟。
现存有大小石佛造像包括残损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 (幅)。由于近代帝国主义分子的掠夺破坏, 1924年以来14年间有150余件佛头、藻井、飞天、圆雕、浮雕 散失,现存于美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博物馆。
天龙山石窟虽比大同云冈石窟晚半个多世 纪,但以石窟雕像外观比例适度、雕造洗练精湛、人物形象写实 逼真、表情细微富于情感而闻名于世,尤以第九窟最具代表性。
3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哪个历史悠久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分别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
莫高窟早些
望采纳
4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哪个历史悠久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分别为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
莫高窟早些 望采纳。
5敦煌石窟跟布达拉宫那个历史悠久敦煌石窟比较悠久敦煌石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
1645年(清顺治二年)五世 洛桑嘉措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 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 喇嘛灵塔之地,旧时 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6龙游石窟的历史介绍龙游石窟 拥有良渚、河姆渡文化遗址的中国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在其境内的钱塘江上游、衢江、灵山江交汇处 ,有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城,县名“龙游”。县虽小,但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时期,当时叫“姑蔑”,迄今为2500余年,堪称浙江省第二大古都。
龙游石窟便位于该县城北3公里处的一个临江小山中,当地人称此山为“童坛山”,方圆不过数里,但山腹内竟容藏着24个大小不一、布局精妙的工人洞窟。在被发现前,它们均被水淹土埋,加上洞口岩块崩塌,所以难见真容。
当地 如今已开发出其中的5个洞窟供游人参观。这些洞窟的形制、规模大体相当——洞厅面积小则数百平方米,大则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洞口均呈矩形;洞壁陡峭,洞顶则呈圆弧形斜伸;洞中有2至5个粗大石柱撑顶,其横截面均为熨斗状,大者需5人合抱;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从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流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 大批专家和学者纷纷对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种不同的推想和论证:采石场、墓穴群、藏兵站、储冰库、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采矿人安身之处”等等,众说纷纭。
龙游石窟在了现之初曾被人认为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因而甫一发现并未造成轰动,默默无闻找达6年之久。直到1998年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今人们发现,在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星罗棋布,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个洞窟。在古代并不发达的科技水平下,完成中此浩大的地下工程实在让今天的人们匪夷所思。
而窟中的重重谜团,更使得观者“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 在众多的研究者中,浙江大学的褚良才博士在10多次实在考察并搜寻各方面的史料之后,提出:龙游石窟最早开凿于西汉宣帝“边郡皆筑仓”时,其功能是储备粮食、货物及战备物资,并经历代尤其是隋朝时就叫“北常平仓”,在那时就已被列入“古迹”。
褚博士还发现了两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洞窟,一个是在童坛山上游不远处的簸箕洞(宋代有记载,称其“千古万年”),另一个是在下游不远处的石岩洞(洞口有3个,洞前有防水石堤)。但目前至少可以断定,龙游石窟是迄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人工建筑群;另外,它还为国外学者提出的“中国第五大发明——凿洞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证据。
7洛阳龙门石窟历史文化中的成就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位于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这里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形若门阙,故称“伊阙”,隋朝始称龙门。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凿(公元493年),历经400余年的雕刻,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0多万字。两山窟龛造像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以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当时艺术的顶峰及匠心独具的皇家典范、中原风格而异于早、晚期石窟。以碑刻题记数量为世界石窟之最而被誉为“古碑林”。以造像内容广涉佛教信仰的众多宗派甚至包括道教的题材也是石窟艺术中所罕见。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其中奉先寺规模最大,是唐代雕刻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皇后武则天曾助脂粉钱两万贯,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竣工。它是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敞开式佛龛,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她雍容大度、气宇非凡、撼人心魄,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香山寺地处世界遗产——龙门石窟景区内。始建于北魏,唐代武则天曾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诗会,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大诗人白居易放情于龙门山水,慕恋香山寺清幽,居住于香山十八年,自号“香山居士”。香山寺北侧的白园就是这位伟大诗人的墓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各界来宾凭吊这一历史名人的理想之地。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没有14个市,所辖区域为三县五区。甘肃省共有14个地级市,包括兰州、天水、白银、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定西、庆阳、平凉、陇南、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敦煌、玉门、合作、临夏等86个县。在旅游方面,敦煌因莫高窟而闻名于世。其次,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中国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乡,享誉海内外。城市综合实力为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天水、酒泉、张掖、武威、青、平、定、陇南、临夏、甘南。
1麦积山伏羲故里
行驶天保高速,可游览宝鸡法门寺、五丈原、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天水后,可走麦基、任贤崖、伏羲庙、玉泉关、南国寺等。
2麦积山离伏羲庙多远
天水世家指的是古代的赵氏。
天水历史悠久,是秦人和早期秦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有2700多年。公元前688年,秦在此建立郧县、蓟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方。
中国有169处国家、省、市重点保护文物,其中世界文化遗产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展览馆。
名门望族就是有着名门望族的家庭,世代为官。也就是代代相传的大姓大家族。这些姓大的大家族就叫家族。从《孟子滕文公》。
3麦积山来历
是
中国四大石窟泛指中国以佛教文化为特征的巨型石窟艺术,包括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历史悠久。它早在十六国先秦时期就已建立。十六国修建后,规模极其庞大,有700多个洞窟,壁画45000平方米。
2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现存石窟1300余处,佛教洞窟、佛龛2345处,佛塔50余座。最大佛像高1714米,其中宾阳中洞、奉先寺、古阳洞最具代表性。龙门石窟的雕塑艺术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呈现出中国化和全球化的趋势。
3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陕西省大同市,其中谭瑶五窟,布局严谨,设计精美,是中国佛教艺术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云冈石窟的造像雄伟壮观,内容丰富。根据发掘时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不同时期的风格和形象也各有特点。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它是以一堆小麦的形状命名的。它最早创立于十六国的秦朝末年。雕像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强烈的民族精神,二是世俗化趋势。自北魏造像以来,大部分佛像都是低头,面容慈祥。从体量和服饰来看,麦积山造像正逐渐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
4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羲开创了八卦,所以天水也被称为易学之都。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被誉为小江南在西北部。主要景点有麦积山石窟、伏羲庙、任贤崖、南国寺、玉泉寺等。
1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东南部,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雕塑博物馆。麦积山因山像一堆麦子而得名。石窟建于1500多年前,大多开凿在20至80米高的悬崖上,层层叠叠,密如蜂窝。
伏羲庙,也叫太昊宫,位于城西。其建筑庄严、古朴、宏伟,是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伏羲是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所以该建筑群是中国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具有宫殿般的建筑格局。院子里种满了古柏,都是明朝种的。它们又高又直,是绿色的,可以遮挡阳光。
3仙女崖
仙人崖距离麦积山石窟15公里,自然风光优美,仅次于麦积山风景区。它是一个佛、道、儒三教并存的风景区,由三崖、五峰、六庙组成。自南北朝以来,这个地方就有建筑和雕塑。现存的寺庙建筑有唐、宋、明、清时期修建和修缮的,部分泥塑为北魏晚期作品。
4南国寺
南国寺,位于天水城南2公里的山麓,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历代诗人、诗人游山的地方。杜甫,中国唐代的一位伟大诗人,当他住在周琴(今天水)公元759年,这引起了人们从古至今人们对它的兴趣和向往。在南国寺的山坡上,有古城天水唯一的天然杨树林,郁郁葱葱,为寺庙增添了绿色和生机。
5玉泉观
玉泉寺位于天水市秦州区北部。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现存建筑为明清重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因玉泉山水清、味甜、清而得名,元代周琴的诏书梁公弼曾吟诵此句北郊山寺,名山玉泉建造神庙的时候。有玉泉仙洞,周琴八景之一。
5麦积山石窟离伏羲庙多远
甘肃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去宕昌官鹅沟爬山踏春,赏雪中杜鹃花;去黄河三峡赏郁金香,去兰州植物园赏牡丹,去泾川千亩梨园赏梨花;去天水梯田油菜花;去陇南山油菜花欣赏油菜花;去天水的麦基和伏羲庙;去平凉崆峒山春游;去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鸣沙山月牙泉。
一日游黄河三峡赏郁金香,兰州植物园赏牡丹,泾川千亩梨园赏梨花;去刘家峡水库。
6伏羲庙和麦积山一日游先去哪个
想了想,我觉得题主把洛阳写成洛河了!事情不是这样的!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石窟被称为龙门石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雕像和最大的石雕艺术宝库。它被评为中国石雕艺术的最高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中国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是大禹治水时挖的,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代,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已建成14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长的洞穴。建成时使用了大量的彩画,但今天很多已经褪色。在沂水东西南北长1公里的山崖上,现存洞窟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它们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后来的麦积山石窟被称为四大石窟。
7麦积山的传说
美丽的故乡——天水
我的家乡天水不仅物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它叫做龙尚笑江南。
我的家乡有许多景点。这里有闻名中外的麦积山石窟,有人类的始祖伏羲庙,有风景秀丽的任贤摩崖,有崇山峻岭的南国寺,有古建筑风格的南寨子,有大河风情
我最喜欢南寨子。它是
这条河的风景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水、树、花和谐结合,五彩缤纷的花草尽情绽放。一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铺着条形图案,像一条长长的丝带绕着湖延伸。每天早上和晚上,许多人在湖边锻炼。星期天,孩子们会来这里喂鱼,爬六角滑石,在竹林里散步,划船,放风筝。
这是我美丽的家乡,天水,。你想来吗?
8麦积山伏羲庙
甘肃河西太干燥,甘南临夏经济文化落后,平凉庆阳植被少。我认为天水是最好的城市。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有陇上小江南之称,是黄羲故里,有大地湾遗址,很早就是人类生活繁衍的地方。
天水位于西安安与兰州。街道宽阔干净,有南方城市的气质,交通便利,飞机和高铁四通八达,丝绸之路文明延续至今,适合投资和长期居住。
天水是甘肃少有的山清水秀之地。麦基风景区由麦基石窟和小陇山植物园、任贤崖、石门和曲溪组成,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该地区依山傍水,既有江南水乡之美,又有北方山川之壮美,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也有温泉供娱乐和疗养。
唐别担心吃的。有面条,蔬菜,米饭,肉和水果。世界上品种很多,当地的食物也不逊色。适合世界各地的人。民风淳朴,文化浓郁,和谐而不孤独。
当前位置中国有许多名山。都有很长很美的名字,但是这些名山的名字都有它的由来。
第一,庐山
中国名山典故很多。
庐山以其美丽的风景闻名于世。庐山又称匡山、鲁夫,总称为匡山。相传秦末,七匡兄弟在此建居,故名。
第二,黄山
中国十大名山
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名为黄山不是因为它是一座黄山。黄山古称y山,因峰顶青黑,远眺山峦青翠而得名。相传,这里是轩辕黄帝、容和公炼丹的地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唐黄明将其改为黄山。
第三,武当山
武当山聚风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一个古老的道教胜地,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的名称的原因武当一直备受争议。最流行的说法是在道教里。在道教中,武当山是真武大帝已经获得了他的方式。道教经典说非真武是不行的,也就是说只有真武大帝能比得上这座山。武当因此而得名。
四。九华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华山,原名九资山,有九座主峰高耸入云,极其美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一首诗,赞美荷花的美,说:我曾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绣九荷花。九资山被重命名为九华山。单词华在李白的诗是华,所以可以看出九华意味着九朵花,即九朵花。
动词(verb的缩写)天目山
中国著名的山区典故天目山是浙西有名的地方。它曾经是三十六洞道教,它的名字天目不是神的眼睛。天目山位于林安,浙江人。山上有两座山峰,每座山峰都有一个水池。犹如用眼睛仰望天空,故名天目山。卷25,055-79000:;天目山有两个山峰,每个山峰有一个水池,左右两边
雁荡山一景雁荡山位于浙江省乐清市。风景美丽迷人。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叹道:如果你想赢得大雁,你可以没有飞仙就赢不了!在雁荡山的主峰上,有一个湖,湖水常年干涸。南飞的秋雁经常在那里栖息,因此得名雁荡山。
八、三清山
三清山,中国名山,位于江西上饶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它是历史上著名的道教胜地,被称为江南第一仙峰。因山中有玉井、玉华、余旭三峰,青山三峰险峻,犹如玉清京东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京东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京东神教主道德天尊,坐于其上,故名。
九、琅琊山
中国名山典故多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郊的琅琊山,是皖东最大的旅游景点。055-79000年记载:西晋初期,宗室司马启佑被封为琅琊邪王。平武之战,(乙酉)引数万兵出屠(楚),(吴主)孙皓诏封,故乙酉要求投降。顾祖禹,卷《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云:(楚)州南十里的琅邪山。晋国攻打吴国时,因为名山的缘故,命令邪王离开楚河,留在这里。
X莫干山
浙江湖州莫干山2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德清县,被称为酷世界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关于莫干山的名字,有一个感人的传说。相传吴王阖闾命令一名干部在此铸剑,但冶炼炉内没有铁水。干部的妻子莫邪扑进了熔炉,铁水开始冒了出来。最后铸了两把剑。男的叫干部,女的叫莫邪。这座山将被命名为莫甘在后世。
西安。峨眉山
中国十大名山
峨眉山是四川名山,著名旅游胜地,中国佛教名山。峨嵋山的名字通常被李道元相信。李道元在《晋书?琅邪王亻由传》年说,峨眉山离成都千里,但秋高气爽,可以看到两座山相对,如一美景。其实,李道元还没有我没去过四川。峨眉山海拔3000多米,周围没有哪座山能比得上它的高度。所谓的两山对峙纯属理所当然。峨眉山位于大渡河旁边。在古代,大渡河被称为沱水。梅意味着水的边缘。托眉山是大渡河旁边的山,后来演变成了峨眉山。
十二。麦积山
中国名山典故很多。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30多公里处。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座山上。麦基山的名字与它的形状有关。《读史方舆纪要》卷397引用王人禹《水经注》的话说:麦积山是一座百万英里高的山,它看起来像一个民间聚集的小麦,所以它有这个名字。卷69,卷755-79000,又名麦基山,是形状像麦基。任何去过敦煌的人都会对这座形似麦丘的山印象深刻。
感谢您的阅读。
本文2023-08-07 09:52:5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