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南的职业生涯
1992年,时任长城饭店副总经理的王雁南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认识仅仅只是报纸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常报道外国公司怎么卖印象派的巨作,“类似凡·高的《向日葵》卖到日本的保险公司,那会儿我都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公司”,王雁南说。
王雁南与拍卖并非毫无交集。上世纪80年代末,有外国公司来长城饭店做拍卖,她觉得挺新奇,“还有当场砸小提琴的”,后来她才知道那是行为艺术。那场令她印象深刻的拍卖发生在1988年,那年,苏富比拍卖公司试图将触角伸进中国,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私人收藏文物除送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但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经过多方努力,2188件上至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玉器,下到近现代书画等被推出,这成为“破冰之拍”。
几乎是同时,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开始四处招兵买马。王雁南因为没受过相关训练而感到犹豫,但陈东升说:“不找你还是要找别人,别人也是没学过的。”从此,她转战到拍卖领域。
1993年5月18日,中国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了成立仪式,成为第一个“中国”字头的全国性股份制现代化拍卖行,公司全名缩写是“CATA”,陈东升依读音想出了“嘉德”二字,王雁南则想出“GUARDIAN”与之对应。
王雁南回忆,最初为征集拍品,大家想到打广告,“选择的报纸都是《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都是老户人家,这些人可能有东西。”嘉德也请文博专家开研讨会,很多人认为政策不行,但时任北京文物公司总经理的秦公等人挺看好这事。那次拍卖征集在王雁南看来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民间,一条是机构支持。 1994年3月27日,嘉德首场拍卖会在长城饭店举行,“当时我们懵懵懂懂,不知道行业内的规则。用得着在五星级酒店拍吗?很多人士捏了一把汗。”当天,除了香港资深藏家张宗宪外,王雁南还看到了不少香港年轻一代、新加坡、马来西亚藏家的面孔,她回想,或许是当时合作的一些机构起到了作用。
这场拍卖会出现了两件超过百万元的文物:齐白石的《松鹰图》以176万元成交,张大千的《石梁飞瀑图》以209万元成交,且创下了当时中国书画拍卖成交最高纪录。东西全都卖出去了,整场拍卖成交总额达到1423万元。
国内藏家也大受鼓舞。在王雁南的记忆中,一个文革前就开始玩收藏的老干部一看完后就有意将其所藏的齐白石《十二开山水册页》推向市场,“这位藏家代表了最后一批文革前玩收藏的老干部,以前从未敢想这些艺术品还能堂堂正正交易。”这件拍品在1994年嘉德秋拍中以517万成交,创下当时齐氏画作拍卖世界纪录。 1995年嘉德秋拍,海外回流的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零本一册以143万元高价成交,创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1996年嘉德秋拍,傅抱石的《丽人行》以1078万元成交,这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第一次突破千万元大关。
不过,在王雁南看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被认可的指标之一还是“海外的东西开始找我们了”,文物系统的人当时想着防止中国的东西出去,从没想过出去的东西还能回来,“于是政府也很支持,马上调整政策。”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和翁同龢藏书也成为王雁南从业以来最值得回味的两件拍品。2002年,王雁南说屏着呼吸看到海外回流作品《写生珍禽图》拍价到了300万美元,“由于海外的参与,价格跳跃出了中国封闭的价格体系。这对市场是很大的教育,并不是说国内藏家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是当时大家看不到,这东西是值这么多钱的。”那一次,王雁南等人在国内便体会到国际市场的感觉。
2009年,中国书画三次打破最高成交纪录,中贸圣佳推出的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率先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带进亿元时代,随后,嘉德推出的朱熹等七家书法也以1008亿元成交。此后,亿元拍品不断在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西泠拍卖中出现。 1997年4月,嘉德公司香港办事处设立。王雁南等人预计举行首场拍卖会,然而一场亚洲金融风暴将设想吹跑。15年后,中国嘉德在香港举办了首拍,并展现了其在中国书画和古典家具拍卖上的优势。王雁南说,最大的改观还是自己,“1997年我们还比较小、比较弱,这么多年后,应该是准备好了。”这也是中国嘉德拓展国际业务的重要一步。目前,中国美术馆南边的嘉德艺术中心正在修建,在王雁南看来,拥有自己的拍卖场所,是每个拍卖公司的梦想。在规划蓝图中,未来嘉德将根据业务需求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全方位发展以文物艺术品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王雁南心中的拍卖显然不止于槌起槌落之间,“这个行业更多的还要靠艺术教育和艺术鉴赏的提高”。
老总,身为公司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其办公室的装饰也是彰显老总品味及公司形象的重要场所。好字画,惠泽八方。一幅好的字画,不但能够充分衬托出领导其人的品味和修养,更能改善风水增强运势,有利为基业保驾护航。那么公司老总办公室挂什么画适合呢
国画骏马图 陈云鹏写意动物画作品《龙马精神》
此副《龙马精神》作品,作品中骏马精神振奋,舞动有力的四蹄狂奔,似在奔向自己向往的地方。腾的奋勇向前的骏马给人以激励的精神,马又有马到成功之意,适合挂在办公室、客厅、书房等场所。
老总办公室适合挂什么画好国画八骏图彰显修养及品位。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一幅寓意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前程无限,马到成功的国画八骏图挂于领导办公室,不仅为办公室增添了一份亮点,给能凸显领导的大气傲然,高风亮节的气度及人文修养。
五虎纳福图 蒋伟写意动物画作品《五福临门》
所谓的风水,讲究的就是自然的调和,环境的融洽,运用得好,对办公室的运势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副作品即彰显了万兽之王的威猛雄姿,也展示了其温情的一面。五位伙伴聚于水石草木之中,上空明月高悬,独特的大自然神韵、情趣,文雅秀逸环境的烘托,极大地丰富了本幅作品的意境。此幅作品适合个人收藏,或悬挂于家庭或办公室、会所等场所,取其平安万福、福运临门之美好祝愿。
公司老总毕竟是一个公司的领导者,一个公司形象的代表,有着威严的形象,这一点倒与老虎的形象有所相同,不怒自威。虎乃百兽之王,是权力和威武的象征,中国人自古酒吧老虎当做最为喜爱的动物挂于墙壁之上。领导也是权力与威严的象征,因此领导办公室挂老虎图是好的,是适合的。办公室挂老虎画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模样,象征五福临门的老虎画作品多被人所钟爱。
经典诗词、励志开运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沁园春雪》
老总办公室适合挂什么画好书法这类装饰画非常经典。办公室挂书法可以提现一个公司的精神文化和语言文化水平,在内容上将公司企业文化概括写成书法挂在办公室内不仅美感,有欣赏价值还能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另外,书法具有极强的的风水功能,能让你在办公时心情愉悦,而且还能让你财源广进,生意上顺风顺水。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主席诗词名篇,上阕描写的是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是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抒发了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此幅作品用行书的手法行云流水般地书写出了诗词的那种气势和气魄,书法笔法流畅而不失变化。此幅作品适合挂在企业公司等场所,尤其是会客厅或领导级别的办公室里,不仅提升公司的品位,更能彰显领导者雄伟的报负及胸怀。送给开公司办企业的朋友也是很不错的礼物。
毛主席诗词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书法《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主席这首诗词深受领导者的青睐,而且也是办公室必备的经典书法内容,最后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更是点名主题,也是公司领导者的经典座右铭,用李传波老师启功体书法《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装饰在领导办公室,堪称经典,而且收藏价值较高。
中国书画院会员刘锴明新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企业家办公室装饰字画中,有很多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深受企业家们的喜欢,比如刘锴明老师行草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书风大气,通篇富节律,极具投资收藏价值,悬挂于办公室、会议室等地,彰显品位且上档次。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最新红竹画《姑孰十咏慈姥竹》
四季常青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绿竹画《唐·李贺诗一首》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新品墨竹《西湖泛舟入灵隐寺》
李传波国画竹子,用墨简练、构图神奇,如雨后翠竹的湿笔,如临风飘舞的枯笔,所画之竹劲挺、清瘦、洒脱,书卷气浓郁。竹子在李传波的笔下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李传波画竹时,只见行笔如飞、纵跳自如、一气呵成、生机盎然。每一枝一叶都蕴含着他的哲学思想和高风亮节的品德。他用浓墨写出多丛竹叶,稍干后用淡墨画出竹干,在笔尖凝聚适量的水分,一侧着墨稍重,一侧稍轻,一笔过去自然显出竹干的圆形,且富有立体感,竹子旁边搭配启功体书法,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堪称经典,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刘炳森弟子于国光书法《海纳百川》
刘炳森弟子于国光这幅书法作品《海纳百川》,出自晋朝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用于国光隶书书法海纳百川装饰企业办公室,大气磅礴,更能显示出企业应有的气度。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新品书法《厚德载物》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不仅仅要看作品的表象,更要关注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学内涵和气质。厚德载物,表现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装饰企业办公室显示出领导者的气度和内涵。
第一励志经典 启功大弟子李传波书法《天道酬勤》
每当欣赏天道酬勤书法的时候,总能感受到隐含其中的“勤”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勤劳”的优良品格。“勤”不但在言简意赅的四字成语文化频频出现(如天道酬勤书法),而且还是中国古诗文的“常客”。并且以“勤”为核心四字成语和古诗文名句更是古今书法名家最重要的书法作品创作内容。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刘锴明行草书法《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是一种积极乐观、宁静安好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做到清心寡欲,是无法使志向坚定,无法实现长远的理想。把刘锴明书法宁静致远悬挂在办公室内,告诉我们只有在宁静之中去思索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
励志修身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最新力作《天行健》
易经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起源,易经乃万经之首,不是虚言。比如我们经常放在口边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于易经。观山书法《天行健》,清逸脱俗而不失大家之气,书法中的每一个字迹,都是一个完美的个体,这幅书法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哲学,悬挂于办公室堪称经典。
左宗棠名言 李传波斗方书法《发上等愿》
《发上等愿》,是清代儒将左宗棠题于江苏无锡梅园的诗句:“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李传波老师的此作品不仅艺术价值高,具有很高的投资收藏性,装饰在企业办公室非常具有文化内涵。
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刘锴明行草书法《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全联的意思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且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此联对仗工整,命意含蓄,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成,如行云流水。刘锴明老师这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告诫人们: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两句大意是:谨慎地做到最终,就像开始时一样,就不会有失败和差错。大凡人们办事时,容易虎头蛇尾,开始时认真﹑细致、谨慎、严肃,久后则是敷衍、马虎、粗心、草率,这样,往往办不好事情。故老子“慎终如始”的名言告诫人们办事应有始有终,始终如一,这样才不致把事情办糟,这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因此观山老师的这幅名言书法,悬挂在企业办公室非常适宜。
黄河题材山水画 王宁作品《壮美黄河》
王宁笔下的这幅大气山水画《壮美黄河》,画家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一幅恢宏壮阔、汹涌澎湃的黄河景观,那层层流水宛若条条金龙,以不同的姿态俯身下冲,在谷底激起了浓浓的水雾,气势宏伟的黄河水奔腾呼啸,气势宏伟,声音震耳欲聋,惊动山脚下的亭阁起身观望,树木也从睡梦中惊醒弯着腰探窥此景。这种气势壮阔而又贴切的表现黄河流水延绵没有尽头的场面给观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壮美黄河》是办公室大气山水画精选,不仅观赏性强而且陶冶情操,沉静心灵,同时,助生意得厚利如黄河流水延绵而无尽头!本作品也是王宁老师黄河题材的上乘国画精品。
王宁写意长城国画作品《中华之魂》:背靠长城 步步高升
此幅大气的长城山水画依旧是王宁老师的亲笔手绘真迹,长城一直是办公室装饰画的最佳选择,在办公室挂长城山水画,是一种身份的地位象征,更是一种对中华民族的美好守护,长城是中国千年来的一种物质文化经典表现,所以长城山水画的伟大绝对是符合经理的公司地位和身份。
画家李林宏六尺长城山水画《中华之魂》
从风水上讲这幅长城画,长城取象中国巨龙,龙脉绵延千里,像一条巨龙在腾飞,寓意深刻,人坐在座位前,长城画正在两肩之上,蜿蜒的长城像椅子背一样,这是风水学中的形象峦头学说,风水暗示,有靠山可依,可藏风聚气,可增加贵人、领导和长辈的帮助。挂在客厅或办公室品位凸显,从以上分析可知经理办公室装饰画选择山水画不仅与众不同品位高,更是一种好风水的选择。
李林宏最新力作六尺无靠山作品《泰山日出》
泰山日出,祥云四起。作品中泰山云雾缭绕,山势巍峨,透出山水之气息和生机,是一幅优秀的山水艺术佳作,也是一幅风水画佳作。家居有靠山,常遇贵人运,泰山有着五岳之首的尊称,泰山山水画挂在家中沙发后边是最为合适的,喻指人有靠山,更稳固,李林宏老师整幅泰山山水画山脉连绵长远,山脉象征这人脉,所以寓意人脉交游广阔!也能够常遇贵人,李林宏的画笔法流畅,力度强劲,给人力量之撼和气韵之美。作品适合客厅或办公室书房悬挂,是值得您装饰和收藏的山水佳作。将此幅作品《泰山日出》挂在办公室沙发后最为适宜,寓意有靠山,还能为办公室墙面增添一丝生机和灵趣。
沙发背景墙挂画 李林宏经典风水画《鸿运当头》
坐地生财、财源广进寓意其火;宝山碧树环拥三泉河流,俨然一个金光碧火的聚宝盆。秋山万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气势磅礴,意境寥廓。宏火巨制,匠心独运,寓意吉祥,实乃难得收藏之精品,办公室客厅挂画之大气之选。“鸿运千秋”可寓国运兴旺昌隆,福泽千秋万代,
又可意家道运势,聚福纳财,百代兴旺。绝对是办公室好风水装饰画的首选。
风水九鱼图 王一容六尺横幅荔枝鲤鱼图《富贵满堂》
作品解析“荔枝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吉利的代表,荔枝形态优美,四季常绿,象征欣欣向荣;生命力强,可生长百年以上,长盛不衰;荔枝音同励志,是常见风水吉祥物。图中“鱼”的发音与“余”是同音,代表年年有余。“鲤”的发音与“利”相同,所以鲤鱼也用来象征生意中收益和盈利。
自古九为至尊亦有长久之意,水为财,鱼寓万事如意!九条可爱的锦鲤在水中嬉闹,寓意着长久的吉祥如意。一款好的风水字画是现代家居装饰中必不可少的。红色的鱼有旺运之说,所以办公室选择这样一幅招财九鱼图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在办公室挂画风水中,好的风水可以使事业一帆风顺。为什么会在办公室挂画无外乎就是要有一个好的风水环境。选择适合的八骏图及老虎画或者大气的诗词作品用来装饰老总办公室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选择!
拍卖会 一年成交146亿
据不完全统计,在2006年,共有105家公司拍卖了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比去年增加21家;举行拍卖专场689个,比去年增加68个;总成交额约为146亿元人民币。而在2003年,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的总成交额还只有25亿元人民币。
在业内,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华辰四大拍卖公司是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集团,其经营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书画、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书画;瓷器、玉器、铜器、杂项;油画、雕塑、近现代艺术;邮票、钱币;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等。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收藏投资,人们不但热情高涨,而且兴趣广泛。
同样是在2006年,收藏市场上频频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铜佛像以1166亿港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为内地拍卖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币创造了中国清代瓷器的拍卖纪录,徐悲鸿的油画作品《奴隶与狮》以5388万港元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地球的红飘带》以154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连环画拍卖纪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05年底,中国在世名家的作品一平尺的平均价在5000~6000元人民币,到2006年5月上涨至12000元,此后不到一个月,这价格就跳到了15000元。“过去是好几年才涨一次,后来变成几个月涨一次,如今却是一个月涨一次。”
古玩商 摊位转手挣百万
在北京古玩城的一个展厅,一位老板正在打电话:“你要的那块石头,44万元,带款来吧。”如今,在古玩城逛的人多了,舍得花钱的主儿更多了。一位经营者透露,这里的摊位转让费已经达到了100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捡漏儿”的人群也日益庞大。有人调侃,今天的北京城有两个地方最热闹,一个是天安门广场,人们都在扬头看升国旗;另一个就是潘家园旧货市场,人们都在低头寻国宝。在这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牙雕、皮影脸谱、佛堂五供、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等应有尽有。在回忆录《亲历历史》中,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还曾提到当年随丈夫克林顿访华时,点名要逛潘家园的往事。
收藏投资缘何高烧不退
“金融证券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5%,房地产业是21%,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却在30%以上。”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荆治中一语道破天机,高回报率让艺术品收藏成为最赚钱的行当,这也成为全民收藏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这几年,股票的风险出来了,房地产受调控影响,大家意识到在古玩这个行业,只要东西是真的,品相还好,再具备一些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不仅能保值,增值的空间也很大。”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长雷从云说。据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分析,好的藏品基本上是一年升值30%至50%,这刺激了手中有闲钱的人们把眼光投向这个领域。
2004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中贸圣佳春季拍卖会上,明末清初画家陈老莲的一件《花鸟册页》让众买家争夺的热情高涨。《花鸟册页》以500万元起拍,经过51轮激烈较量,最终以2860万元成交。而在5年前,这件拍品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的成交价仅为209万元。更早一些的1996年,浙江小小集团在翰海拍卖会上以94万元购入明代沈士充的《仿宋元十四家笔意图卷》。3年之后,小小集团又在翰海以338万元抛出。
“修订后的《文物法》规定,凡是通过祖传、朋友赠送、商店购买、拍卖会拍得四种途径取得的文物均可自由买卖,这也是文物市场空前兴旺的原因之一。”荆治中说。
除了回报率高、增值空间大以外,推动收藏市场火爆的原因还有一些投机分子故意炒作,先大量收购某个时期的古玩,使其价格一路飙升,然后再慢慢“放水”。此外,一些企业也在借收藏途径避税。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公司老板以企业名义买下艺术品,将所有开销都摊入企业经营成本,这样一来,企业就不需要缴税。而这些艺术品作为经营设施,年年折旧,最终合法转归个人。
艺术品市场的虚火
随着鉴宝类节目的热播,“收藏热”在神州大地的温度越升越高。但伴随其中的也有很多陷阱,例如充斥市场的赝品、拍卖台后的黑幕以及人为的炒作等。其实自古以来,收藏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即使是行家、专家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可以说,现在的收藏业呈现出的是一派虚火景象,虽然有些收藏品的市场价格还没有达到其真实价值,但也有很多被名不副实地标上了天价,其价格远远超出了真实价值。
鉴宝类节目扰乱市场
一向有着“专家依赖症”的人们最近有些发懵,因为他们发现,权威媒体上出现的专家也可能有“伪”。国内鉴宝类节目红红火火,但不久前,张蔚星等文物专家却忍不住出来“放炮”:当前有所谓的“评委”在一些节目中以假为真,严重扰乱了收藏市场。
在专家们看来,鉴宝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很多,比如将赝品当作真迹估价上百万元。张蔚星表示,在鉴宝类节目中,这类情况非常普遍。以某电视台的节目为例,在2006年的一期节目中,评委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但事实上,这套通景屏是赝品,其笔法、款识与齐白石真迹相差甚远。在书画行内,达到七成像的仿品被称为高仿,在市场上往往能够以假乱真。而电视中出现的这套通景屏只有四成像,却被当做真迹公布出来。除了鉴定“失误”外,节目评委还会借助媒体对私人藏品进行大肆吹捧。
按照张蔚星的说法,这些评委是“伪专家”。在这一事实没有被揭发之前,这些评委频频在权威媒体中出现,穿着得体、言语自信,戴眼镜后按估价键的神态也甚是庄严。
不能否认,赝品和“伪专家”的粉墨登场使得鉴宝类节目异化为娱乐节目。收藏的学问很深,要了解的事情也实在太多,此时,专家的作用就凸现出来。到底谁是专家?老百姓不清楚,他们只能相信媒体的说法——媒体说某人是专家,那么,在老百姓的眼中,这个人说出的话就具有权威性。
只是,频繁出现的鉴定“失误”与“伪专家”却让许多人上当受骗、吃尽苦头,而相关媒体也是颜面扫地、公信渐失。
艺术品拍卖的黑幕
火爆的收藏市场带动了艺术品拍卖,只是很少有人能了解到拍卖市场背后的暗箱操作。据资深拍卖师李先生介绍,拍卖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作价。这里的作价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为藏品定价,使其能在市场正常地流通,而是有着另外一层含义和作用。“作价”者要做的是找到一件卖相好、能担得起高价的藏品,然后将其买进或定下,在与拍卖公司协商佣金和操作方案之后,再到拍场上将这件藏品的价格炒高,最后将其抵押给银行。
“为达成交易,有些拍卖公司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首先,三方(委托方、买受方、拍卖公司)约定好‘真实’的成交价和佣金,然后进入表演阶段。如果标的不是买下来,而仅仅是用定金定下的藏品,则无须支付全部货款,说得通俗些,这就等于是在空手套白狼。所谓的拍卖价钱都是演给别人看的,大家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李先生说。
对于现在很多拍卖市场价格虚高的现象,李先生也进行了解释:“这有可能是拍卖公司为创纪录而做的戏。拍卖是一个黑洞行业,谁的最终成交价高,好东西和大买家就会向谁集中。有了好东西和大买家,自然又可以拍出更高的价钱,继续吸引更多、更好的东西和更多、更大的买家,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也有卖家等钱用,为了能确保成交,不得不接受买家或拍卖公司的要求,做出‘表演价’。还有一种情况,卖家为了不使自身形象受损,或者为了获取其他利益(比如配合股市的坐庄动作等),要求买家或拍卖公司配合炒高最终成交价。”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人们看到一些并不出色的藏品会被热炒到非正常高度的原因所在。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某些天价拍卖的内幕,一旦贸然介入其中,有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赝品充斥古玩市场
在火爆的收藏市场背后潜藏着混乱,大量赝品充斥其间,导致能从中挣到钱的收藏者并不算多。“如今,在北京,95%以上的字画都是赝品,文物造假风越来越盛。”一位在潘家园古玩市场卖字画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据他介绍,不少拍卖行都成为赝品集散地。王先生直言,在潘家园古玩市场中,很多店销售的几乎都是现代仿品,“一般都是卖给不懂货的外地人,就算他们发现有假找上门来,店主也不认账。要是碰上认识的行里人来淘货,店主拿给他们看的就是另外的物件了。”谈及收藏市场的火爆情况,王先生却摇了摇头:“很多购买者根本就不是想收藏,看上一幅画后,他们直接就问这画前年的行情、去年的价格、有没有升值的潜力。这些人不懂字画和古玩,怎么可能不受骗呢?”
老李在潘家园专门经销赝品,他坦言自己以前就干过古玩造假的事,后来收手不干了。老李一般都是从兜售赝品的小贩手里进货,而这些小贩则直接从造假者手里进货,“有的是北京本地人造的,有的是从外地来的,像有些古钱币就是从天津的小窑里上的货。一般北京人造的都比较精细,外地的相对粗糙些。”
据老李介绍,赝品大多可以卖上很高的价钱,一般是成本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现在北京从事文物造假的至少在百人以上,这个数字还是保守的,而其中也有不少高手,他们通常都有专门造假的窝点,而且水平很高,在胎质、色彩、纹饰等各方面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就算行家也很难辨别真伪。我就曾经到一个制作点买过高仿品。一间小破屋,一个小炉子,就能做出逼真的高仿品,你不服不行!我一下子就买了3万多元的货,转手就卖了20多万。”
收藏行业的“潜规则”
水分专家
有的专家故意把真文物说成是假的,然后再托另外一个人花极少的钱把这个东西买下;有的专家把假文物说成是真的,从而收取所谓的鉴定费用。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委托方既卖又买
有时,拍卖场上的买受人与委托人虽然以各不相同的面目出现,其实是同一批人。他们策划于密室,表演于拍场,其主要目的不外乎为拍品“定价”或者希望“钓”到更大的买家。近年来,某些未成名的年轻艺术家发现了一条成名的捷径,那就是通过拍卖公司所举办的拍卖会进行市场炒作。他们到拍卖场上自卖、自买一番,或邀请朋友在拍卖会上哄抬自己作品的价格,以期在今后的销售之中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
“黑槌”大行其道
拍卖场上还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买家出了价钱之后,又有其他新的买家出价。但是,此时的拍卖师却对其他新的买家熟视无睹,仍然一槌定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拍卖公司内部管理混乱,监管机制不健全,拍卖师的“黑槌”大行其道;拍卖师与买家串通一气,坑害卖家,坑害其他买家,坑害拍卖公司。
“画虫儿”的表演
现在有一些专门出入于拍卖公司的“倒爷儿”,亦称“画虫儿”。他们的频繁交易、频繁买卖使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节奏和规律受到干扰。而且这些“画虫儿”们的品位不高,这也会对艺术品投资造成制约。
“画虫儿”们在拍场上的表演,可能会给投资者们带来损失,这样也就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在以下的拍卖进程之中,对投资者造成更多、更大的损失。
一般情况下,“画虫儿”也是有迹可循的,他们常常对半真半假的标的感兴趣,投资者们如果发现某些人专买或多买此类标的,就要小心了;“画虫儿”很少竞拍名家重品或拍卖公司的重头标的、高价位标的,甚至在刚刚开始竞价,价位尚处于很低的水平时,也少有举牌应价;“画虫儿”们多是三五成群的一伙,在拍场上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画虫儿”常常应价很“到位”,竞价技巧十分娴熟,但所出之价一看就知是“虫儿”价。
收藏热背后尚缺平和心态
“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所遗留的文化与艺术能够保存至今,历代公私收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间收藏家也是功不可没的。”
收藏之道,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重视对前代器物的收藏。但《左传》所称的“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指的是历史遗留的礼乐典章制度,与我们今天所称的“文物”涵义是不同的。隋唐时期对文物的理解更为广泛,骆宾王“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的“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不仅指的是文献和文物,同时也包括了历史遗迹。
其实,对于文物和文献的保护与收集,自汉代以来就已形成,历代皇宫中都收藏有珍贵的图书典籍和文物艺术品。西汉武帝设置秘阁,收藏图书;东汉明帝好尚丹青,别开画室。汉唐以来历代王朝都收藏和聚敛了大量的文物,甚至后蜀孟氏、南唐李氏小朝廷的收藏也是十分丰富。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王朝更替,都会有大量文物毁于兵燹水火,幸存部分或为新政权接收,或散失于民间。唐代的《贞观公私画史》和《历代名画记》就记载了唐大中(847)以前皇宫收藏文物几次聚散的情况。
宋徽宗时宫中收藏的书画和古器物达6000余件,分别藏于宣和殿和崇政殿,并编撰了《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记录宫中所藏书画。当时士大夫也重收藏,尤其是金石之学极盛,欧阳修、赵明诚等都是金石收藏家。元明时期收藏领域不断拓宽,除了传统的青铜、陶瓷、法帖、书画之外,古玉器、漆器和竹木牙角杂项都有许多研究专著问世。清代到了乾隆之时,内府收藏之富,远远超过了前代,而民间收藏之风遍及朝野,尤其是藏书和版本之学,为后世的古籍研究、整理与校勘起到重大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文明所遗留的文化与艺术能够保存至今,历代公私收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间收藏家也是功不可没的。正如清代学者洪亮吉所说:“上则补石室金匮之遗亡,下可备通人博士之浏览,是为收藏家。”
“我们的文物拍卖业和媒体也将文物的经济价值和升值空间当作一种收藏追求,从而引导人们一种畸形的收藏心态。”
收藏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艺术修养,无论收藏者选择的哪一个门类,都需要触类旁通的文化底蕴,不能想象一个收藏家是没有文化的人。收藏家也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执著,对收藏倾注极大的精力与情感,先爱之而后藏之,视收藏为生命的一部分,以保护和研究为己任,而绝对不是一个囤积者与典守者。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收藏大家,远的不说,自元明以来就有米芾、范钦、项元汴、孙承泽、梁清标、安岐、卞永誉、黄丕烈、陈介祺等人,近现代有罗振玉、傅增湘、周叔 、张伯驹诸君。这些人不仅是收藏家,更是鉴赏家和研究者,他们一生虽然收藏甚富,但从未以财产视之。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所藏文物有精湛的研究,或有诸多著作传世,这样的人才算得是真正的收藏家。
我们今天一讲到收藏,聚焦点都放在经济价值上,事实上我们的文物拍卖业和媒体也将文物的经济价值和升值空间当作一种收藏追求,从而引导人们一种畸形的收藏心态。文物有三种价值和三种作用,这是世界所公认的,这就是它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它的三个作用也就是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科学研究的作用。文物的经济价值是它进入收藏和流通领域后所形成的,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左右,它的经济价值也绝对不是恒定的,一方面,政治、经济、社会状况都会对文物的经济价值起到重要作用,俗话说“盛世文物,乱世黄金”,大抵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文物的经济价值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认同的影响,以十年动乱为例,文物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失去了收藏和流通的空间,其经济价值也就无从说起了。
“文物和艺术品的投资者并非是收藏家,他们中大多数人对文物和艺术并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鉴赏水平,而是文物‘在途’的运作者,或者说是击鼓传花。”
民间收藏自古以来都是收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颁布,在之后出台的《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中,才首次将我国民间收藏纳入了全社会文物保护事业之中,从而确立了民间收藏的合法地位。这也使民间收藏热持续升温,一方面提高了全民的收藏意识,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在近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许多电视节目和关于文物拍卖的报道中,过于片面地渲染文物的经济价值攀升,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将社会的关注点引向对文物经济价值的追逐,这就需要我们对当前收藏热进行冷静客观的审视了。也正是这种推波助澜的作用,所谓的“收藏热”之中,更多的成分倒是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投资热”。因此从当前市场来看,我们的“收藏热”还并不很成熟,收藏品的流通渠道也不够规范,尤其是收藏热背后的心态,也还缺少平和之气,整个收藏环境的完善也就尚待时日了。
文物和艺术品的投资者并非是收藏家,他们中大多数人对文物和艺术并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和鉴赏水平,而是文物“在途”的运作者,或者说是击鼓传花,更有以此洗钱或实施贿赂者。有人曾慨叹当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我以为虽稍失偏颇,但确是言之中的。与欧美相比较,我们尚无那种坐拥稀世之珍而又视之为生命,并且真正懂得其艺术价值的大收藏家。但并非以收藏为投资,先爱之而后藏之的人还是很不少的,他们或许不能称之为“家”,但作为一个普通的收藏者于此道中得到的快乐与陶冶都并不逊于大收藏家。
歌德说过“收藏家是最幸福和快乐的人”。这种幸福和快乐是因为他所拥有与占有的财富吗?不完全是。主要的幸福与快乐当是来自于收藏的过程中,蕴含于玩摩和研究之内,这也是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应有的心态。
“收藏需要一片土壤和一种氛围,这片土壤就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这种氛围则是文化,一种积淀而成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浮躁心态和铜臭气的文化。”
我们常说“文物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这种财富却是不能以金钱计算的。文物作为收藏品,它们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都是永远不会变的,它们所给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享受更是无法以金钱衡量的。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更迭,历来速于西方社会,一件收藏品伴随收藏者的一生已属不易,焉能子子孙孙永远为一家一姓保存下去。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前朝书画之上钤有“子孙永保之”或“子子孙孙永保之”的印章,其实当我们展卷拜观时早已不知流经多少藏家之手。每于斯时,总会慨然良久,不免有兴亡之叹。然而我们在这件文物面前唯其艺术魅力倾倒之时,也会对历代收藏者肃然起敬。
明末清初的项元汴和梁清标都是大收藏家,项氏的天籁阁和梁氏的秋碧堂就是他们的收藏之所。而不过百年,劳碌一生所 集聚敛的文物终遭散佚,后来大多进了乾隆内府,但经他们审定鉴赏的文物却部分得以保存,虽天籁阁圮,秋碧堂空,但他们在文物收藏方面的历史贡献却是永存的。张伯驹先生是现代大收藏家,鉴赏腹笥甚宽,经眼文物无数,他不惜卖掉房产和许多珍贵收藏去买陆机《平复帖》和展子虔《游春图》,为的是“愿此物永存吾土”,最后将最为珍贵的22件文物捐献国家。这种胸怀与其说是修养,毋宁说是文化。
收藏需要一片土壤和一种氛围,这片土壤就是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而这种氛围则是文化,一种积淀而成的文化,或者说是一种没有浮躁心态和铜臭气的文化。赵珩
后记
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这是隐藏在全民玩收藏背后的尴尬。经济利益改变收藏生态,现在的收藏更像是一场财富游戏。
说起来很悲哀。
如今,相较宋代五大官窑瓷器,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官窑瓷器被捧到天价。究其原因,中国收藏家的队伍中增加了很多企业家,这些人的鉴赏水平有限,在色彩、绘画、款题等方面达到高峰的清三代瓷正好符合了他们“看着漂亮就行”的水准。于是,在拍卖会上,为了获得拍品,这些所谓的收藏爱好者们不理性地举牌出价,投机心理让拍卖场沦为高级地摊。事实上,宋代五大官窑瓷已有千年历史,而清三代瓷距今不过三四百年。“家有黄金千两,不如钧瓷一片。”这话说的正是代表中国古代工艺最高水平的宋代官窑瓷。
民间资金的介入可以改变市场的走向,却无法掩盖买家鉴赏能力的先天不足。也许,那些财大气粗的投资者根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因为在他们的眼中,一件件藏品不过是一个个惊人数字的化身,它们的作用在于让钱生钱。艺术价值?在经济利益面前,它一文不值。
只有在真正的收藏家那里,一件文物的经济价值才能退居其次,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古往今来,收藏大家的幸福和快乐都是建立在收藏过程中的——他们的收藏没有铜臭味,他们甚至乐于去做守护传世珍宝的穷人。应该庆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单纯的人,中国的文化与历史才能以实物的形式延续、传承。没有了他们,收藏无异于买卖,除了利润,再无存在的意义。
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这样的收藏现状危险了。
北京市宣武区厂甸庙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
过去在春节期间开放的有厂甸、白云观、大钟寺等八大庙会,其中尤以厂甸庙会最负盛名,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其他庙会无法相比的。1918年,北平市政当局正式认定厂甸为京都惟一的官设春节庙会集市。厂甸虽是个地名,但又不是胡同或街道名。厂甸是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一条小胡同。历史上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元代政府在此设窑烧制琉璃瓦,故名琉璃厂厂甸。一般的庙会大都是以庙宇的名称命名,厂甸庙会的庙宇有三座,即火神庙、吕祖祠和土地祠,这三座庙宇都是明朝建造,火神庙现为宣武区文化馆,吕祖祠在厂甸七号,土地祠已拆,原地现为宣武区实验幼儿园。由于这三座庙宇相距很近,而且都在农历正月,佛事兴盛,人群和商贩摊位连在了一起,所以称为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据乾隆年《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每于正月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千门联络、图书充栋、宝玩填街,光绪年间《厂甸记》中说:平时空旷,人迹罕至;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1918年,厂甸庙会被北洋政府正式认定,成为旧都惟一的官设春节庙会集市。1945年,残灯破庙的冷落时期,仍有游人逾20万,占当时京城人口的五分之一;1960年因自然灾害曾中断一时;1963年,市政府重开厂甸庙会,全城轰动,席棚布帐鳞次栉比,商摊货贩比肩靠背。
在厂甸举行庙会,而且能够兴盛无前,与琉璃厂有直接关系。琉璃厂是老北京文化氛围最地道、最浓郁的一个所在,那里的书画店、古玩铺、报子房,皆为京城顶尖的一时之选。久居京师的高官显宦,赴京应试的文人举子,没有不知琉璃厂,不到琉璃厂的,只要耐心流连、细致寻访,在那里可以淘换出不少古籍善本和文化精品。
旧时,厂甸的庙会,范围不小,其间的店铺和摊商荟萃了书画珍玩、册页扇面、京味小吃、干鲜特产、空竹陀螺、风车风筝、针头线脑、杂物百货,可以满足人们吃喝玩乐购物的需求,自然雅俗共赏,少长咸宜了。
本文2023-08-07 09:52: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