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有20万部,古典知识如何完整传承下去?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古老的文明也慢慢被大家淡忘,使得我们的文明和历史被遗忘,不过也理解,毕竟记录我们文明和历史的古籍数量太多了,高达20万部,也正是因为它的体量大,所以在我们使用起来的时候也是非常不便,当大家需要阅读的时候也是没有统一的途径,所以自然使得古典知识的传承受到了威胁,那么对于这些知识文明我们到底该如何进行传承呢?个人觉得可以讲这些知识点进行数字化、电子化,并建立对应的古典知识库,这样大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就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阅读以及使用了,不但很好的保存了这些内容,也更加有利于传承。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它的便捷性,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这样他的价值才能最大化,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网络所带来的改变。
首先是生活更加便捷,现在因为网络化的普及,网路上有了很多便民门户网站,很多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办理,比如购物、比如观影、比如娱乐、比如办理相关事件,只需简单的一个电脑或者是一个手机,我们就能足不出户轻松搞定了,非常的方便、快捷。
其次是可以更好地分享,网络的另一功能就是全方位的传播,通过网络,可以把很多新闻很多内容进行快速的分享和传播,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更快速的吸收和了解对应的内容,影响非常的大,范围也是非常的广。
当然凡事都是有利和有弊的,自然网络也不例外,关键还是需要看我们如何正确的对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正确利用网络。
针灸书籍《甲乙经》
针灸学早期的经典理论比较驳杂和粗略,但有很多实用的经验疗法。此时期著作理论层面影响力大。
宋以前:三经 《内经》《难经》《甲乙经》《灵枢经》
宋以后:《针灸大成》《针灸聚英》《针灸资生经》《元代珍稀针灸三种》《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针灸集成》《盘石金直刺秘传》
明清针灸学著作,理论方面较为成熟和成系统。尤其是手法方面,达到了一个全盛时期,此时期著作临床层面影响力大。现在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这一时期的学术成果。
图中有两个中医书籍的截图,注意看的右下有或者左上角,图中的这两个地方可以找到你想要的全部针灸书籍,而且都是电子版的,是你学习针灸非常不错的参考
其它针灸书籍目录:
中医民间灸法绝技林红
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医针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医针灸证治诀(超清版)
中华奇穴大成-
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
中华艺术针灸集(超清版)
中华针灸学(赵尔康)
中国传统实用针灸学(超清版)
中国刺血疗法大全(超清版)
中国头皮针
中国实用刺血疗法
中国实用芒针治疗
中国微针疗法
针刺手法图解手册
针刺手法技巧与应用解剖
针刺治疗功血病
针刺运动疗法与疼痛治疗
针挑疗法
针术临床实践
针法灸法图解(
针灸七字经
针灸三法的应用——刺血、燔针、发泡灸
针灸三绝
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
针灸与按摩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针灸临床处方速记口袋书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妙用
针灸临床学
针灸临床治疗学
针灸临床治疗歌诀
针灸临床特色疗法(超清版)针灸临床笔记(超清版)
针灸临床经验汇集
针灸临床经验辑要
针灸临床选要
针灸临床配方手册
针灸临床问答
针灸临证精要
针灸五输穴应用
董氏奇穴处方学
董氏奇穴治疗学(扫描版)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
董氏针灸临床精要秘录(胡丙权)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上
董氏针灸全集验证 下
袖珍针灸(超清版)
超简单针灸疗法(超清版)
近世针灸医学全书
近四十年来中国针灸研究精要
邬品嘉针灸精义(超清版)
中国手针疗法
中国新针灸学汇编(
中国最新针灸疗法--百病神针
中国梅花针
中国特种针法临症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全书
中国特种针法
中国脊柱推拿手法全书
中国足针疗法
中国针术临床实践
中国针灸临床治疗学
中国针灸全图 使用指南
中国针灸刺灸法通鉴
中国针灸器械学
中国针灸处方大成
中国针灸处方学
中国针灸复健医学
中国针灸大全 上编 针灸学基础
中国针灸大全 下编·针灸学临床 附编·针灸学文萃
中国针灸奇术
中国针灸学术真
针灸从神论治精神疾病
针灸保健学
针灸保健防病
针灸健身术
针灸六绝——针灸治疗神经疑难病
针灸减肥速成手册(超清版)
针灸助学歌诀(超清版)
针灸医学宝典
《释名》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历来被视为汉代4部重要的解释词义的专著
近日,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首期通过演绎汉代伏生传《尚书》的感人故事,在古今对话、时空转换中,让《尚书》这部传统文化经典进入大众视野。
节目不仅呈现了精彩的舞台演出,更着力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截止2021年4月24日,《典籍里的中国》没有停播,其在线播放平台是爱奇艺、CCTV、腾讯视频。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述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节目依托典籍的文化IP,另辟蹊径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
节目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在历史空间中采用影视化拍摄手法,对典籍的故事进行可视化呈现。
节目邀请知名导演担当影视指导,口碑佳实力派的影视嘉宾进行故事演绎,结合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舞台技术,展现千年历史中经典书籍的诞生源起和流转传承。
扩展资料:
《典籍里的中国》同样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其聚焦在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第一期选择解读《尚书》用意深远,让这部虽然诘屈聱牙但位列“五经”之中,实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经典古籍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同时,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辅以舞台分区的形式,实现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相见。这种将书中文字可视化,典籍精华故事化,达到视觉、情感冲击直观化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妙不可言。
倪海厦原版的的书籍一共8本,封面都是请倪海厦父亲<倪志凌>提了字
他们包括是倪海厦老师的人纪5本,五大经典<针灸大成,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天纪3本<天机道,地脉道,人间道>,天纪3本书就是从3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易经,售价就比较贵了听说是3万,由于是古版印刷(竖体)不方便阅读,同时为了尊重倪师,市面大家约定俗成不卖这个,市面主要是爱好者制作的视频文字版,主要是方便学习倪师,
推荐倪海厦的2021款的44册大全集,2022的40册不推荐,完全处于商业的考虑,画蛇添足
倪海厦老师的东西就这么多,10年整理了44册已经PERFECT(完美了),不需要继续添加了,就好像倪海厦说汉唐以后很少名著,因为医学已经完美了,不需要再有新的了!目前市面有44册,40册,24册,个人推荐44册+U盘就完美了,其他的基本不需要
44册是推荐的,因为他性价比高,内容完整,目前有人出于垄断和商业的考虑把倪海厦的东西写成软件但是根本不好用,软件很卡而且BUG很多,比如2022年的40册含软件但是不推荐,因为64卦的放软件里,个人认为不符合易的精神,画蛇添足,而且软件卡不好用,目前<文墨天机><灵龟八法><六壬法><天纪V10软件都更好用>,24册主要是自学的,少了医案
③《倪海厦40册大全集2022版》
说明:含软件但是不推荐,,64卦的放软件里,个人认为不符合易的精神,画蛇添足,而且软件卡不好用,目前<文墨天机><灵龟八法><六壬法><天纪V10软件都更好用>)
③《24册黑白黄皮版书籍(适合自学)
④《视频大全集U盘》-(特色:所有视频均带字幕|包含所有医案和临床视频|带9套正版竖版书籍电子版|天纪视频分类为堪舆,紫微斗数,易经64卦,四柱,六壬法-方便查询等)
倪海厦推荐书籍
还有很多好的中医书籍,在大陆出版我手边有,我会陆续建议的 还有许多海外孤本 , 极富学术价值 , 我就算说出来 , 大家也不容易找到 , 好像命中注定我会阅览到 , 不要还不行 好累啊!! 想做好人也不行 , 想跟时医ㄧ起同流合污也不行 , 给自己这么多的压力 , 在海外又无奥援 , 好像是命运之神在控制捉弄我 , 想不干都不行 , 不扛起复兴中国正统中医文化的工作都不行 汉唐中医 倪海厦谨记于2010年03月16日
① 思考中医-刘力红
像思考中医一书,就是由刘力红博士所写,刘教授是正式中医师出身,他的书就可以买来阅读,我也读过他这本著作,写的非常之好,是一本大家可以去购买来学习中医的好书。
②救命饮食(推荐纯素食为主)
救命饮食(The China study) by: Dr T Colin Campbell and Thomas M Compbell II 我极力的推荐这本好书,书本正面标题是---越营养,越危险 !这本书有累积历经四十余年的研究,他们发现选择饮食的重要性甚至于强过致癌的物质,牛奶是致癌的,也是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祸首。胆固醇不是愈低愈好,其实胆固醇在220~280mg/dl的人,最长寿。新陈代谢症侯群的人,根本就不必看医师等,非常多的内容,当然也颠覆许多现在的营养学观点,跟我十多年来的提倡,不谋而合。 请民众去购买这本好书,非常值得一读,如果出现攻击这本书的言论,那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些就是专门谋利不顾民众健康的恶质人士,因为他们的利益受到影响,所以出来反对,这种为了个人利益而反对的声音,大家不用理他。
③医学背叛者的告白-(Confessions of a Medical Heretic 作者是 Robert S Mendelsohn, MD)
其中就以经将这个事实报导出来,每当西医师去罢工时,当时的死亡率就立刻跟著下降,从数字来看也可以证明西医学在杀人是没有疑虑的,西医学只能用於外科急救,不能用於内科治病的。 汉唐中医 倪海厦谨记於佛州2009年08月23日
倪海厦中医推荐书籍
1伤寒论辑义 日本 丹波元简 大兴书局
2振 因方论 清 汪汝麟
3四卜斋 陆九之 傅青主 戴天章
4徐灵胎医书全集 五洲出版社
5伤寒杂病论 台湾四林出版仇
6石室秘录
7黄帝外经
8伤寒论解说
1黄帝内经 2神农本草经 3伤寒论 4金匮 5针灸大成 6伤寒杂病论 7千金要方 翼方(古籍部份)
1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四川唐容川 字宗海著)
2伤寒发微 , 金匮发微 (江苏淮阴曹颖甫著)
3伤寒论新义 , 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4 单穴治病选萃 (人民卫生出版社)
5疾病预测学 (杨力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
6经方实验录 (姜佐景著)
7针灸大成 明朝杨继州编写
8思考中医 广西刘力红教授著
日本人平冈嘉言写的《方剂辞 典》(日版原书名《方苑》)。
倪海厦天纪风水推荐书籍
1、断易天机---武陵出版社---徐绍锦校辑
2、易程传
3、管骆相法
4、顾祥弘-飞星紫微斗数全书
5、紫微斗数全书---武陵出版社--南北山人
6、易经推命学--武陵出版社--吴明修
7、铁板神数--宋林出版社--徐宇农
8、罗经使用方法---隆泉书局(隆泉书局版的找不到,现在能买到培琳出版的,还是原作者许绍龙。)
9、太清神鉴---武陵出版社
10、公笃相法---武陵出版社
11、麻衣神相(附神相铁关刀)---武陵出版社
12、相理衡真---武陵出版社
13、周天易盘---武陵出版社--吴明修
14、罗经透解---竹林书局
15、中国绝学第3、8、9、10册优质的中医书籍
另外题外话倪志凌-家族出了八个博士,次子是五术兼备的中医奇人-倪海厦
倪志凌祖籍浙江温州瑞安林下村,有6个子女。长子倪望陆,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数学博士;次子倪海厦,中医学博士;三子倪伯时,中医学博士;四子倪仲华,大学工业管理系毕业,现任某汽车公司经理;大女儿倪片林,新闻学硕士;次女倪岛子,计算机专业博士,现为某房地产公司经济人。孙子倪方亮、孙女倪嘉亿同是医学博士;外孙女车道弘是牙医博士;孙子倪嘉雷是物理学博士。倪家子孙两代共有8人取得博士学位,被称为“一门八博士”。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
倪海厦老师地纪框架:故事的背景设定在 南宋年间的西夏国,当西夏国亡国之际,一位西夏国的公主在西夏国 一位忠心而文武双全的武士的护送下躲开重重困难而逃出城,并要在 江湖上寻找国王托付给他的一件能够复兴西夏、威震天下的重要宝 物,而且只有公主才有找到宝物的心诀。谁知此事在江湖上传了开 来,各家高手都竞相出手要夺取宝物,一场江湖上的腥风血雨、你争 我夺就此展开。 老师说在这其中他会把一些神州大陆的风土地理都写进去,并且 把他在“山医命相卜”中的学思融入文字当中。光是听老师讲就感觉非常 精彩,我后来知道有几位师兄姐曾经看到过老师的书稿原文,可惜在 老师离开后原文并没有留下来。
倪海厦老师一—写地纪的目的
倪海厦老师一—地纪与我的梦想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前言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一一1、安徽亳州中药批发市场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2、四川成都西南药市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一—3、河南开封结缘国宝级的老药师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4、陕西之旅,历代名人墓之风水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一—5、山西,塞内与塞外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6、湖北武当山
倪海厦老师地纪日记共8篇一—7、桂林阳朔游学
本文2023-08-07 09:55: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