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知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星象知识,第1张

星象图的基本知识比如,有几个星座,分别是哪些星座。 下面为你介绍十二星座,供你对照:

星座名 , 日期 , 星座属性 , 辛运颜色 , 辛运数字

白羊座 03/21 - 04/20 火象星座 鲜红色,血红色 6,7

金牛座 04/21 - 0520 土象星座 紫色 1,9

双子座 05/21 - 06/21 风象星座 淡粉色 3,5,7

巨蟹座 06/22- 07/22 水象星座 大地色 8,3

狮子座 07/23 - 08/22 火象星座 褐色,深红色 5,9

处女座 08/23 - 09/22 土象星座 ** 4,8

天秤座 09/23 - 10/23 风象星座 橙色 6,9

天蝎座 10/24 - 11/22 水象星座 暗灰色,深红色 3,5

射手座 11/23 - 12/21 火象星座 黑,白,灰 9

摩羯座 12/22 - 01/19 土象星座 深红色 3,7

水瓶座 01/ 20- 02/18 风象星座 金** 4,8

双鱼座 02/19- 03/20 水象星座 紫色 5,

请问星座的星象是怎么划分的 古代西方哲学家认为构成自然界的物体并衍生万物的物质是水、火、土、风四大元素。地球依著黄道运行其实就是四大元素的流转变化,因此黄道12星座一共分为四个星象,分别是水象星座、火象星座、土象星座和风向星座。

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蝎座、双鱼座

火象星座: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

土象星座:金牛座、处女座、摩羯座

风向星座:双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其中,水象星座象征春天,重情感;火象星座象征夏天,重行为;土象星座象征秋天,代表务实、稳重;风象星座象征冬天,重智慧与沟通;水、火、土、风四大自然元素代表四时顺序的意象。

星象的相关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紫微垣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太微垣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 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天市垣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苍龙、玄武、白虎、朱雀,统称为“四象”。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为南官朱雀。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故称为西官白虎;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为北官玄武;对于四象,中国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中国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 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白虎,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U。”又曰:“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白虎、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中国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彩。就现代国际通用的88星象而言,东方苍龙大约是占室女、长蛇、半人马、牧夫、天秤、天蝎、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约占人马、摩揭、宝瓶、飞马、天鹅、仙女、双角、鲸鱼等座。西方白虎大约占仙后、白羊、黄仙、金牛、波江、猎户、天兔等座。南方朱雀大约占双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狮子、长蛇等座。 二十八宿(“宿”,拼音:xiù,中古拼音:siuh),中国古代天文学说之一,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代中国将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神,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

介绍中国古代星象 今天中午看百家讲坛了?

二十八宿

东方青龙七宿:

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七宿:

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白虎七宿:

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玄武七宿:

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

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和“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亦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

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它又平均分为

四组,每组七宿,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和苍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

等动物形象相配,称为“四象”,道教名之为“四灵”。二十八宿在四象观念的形成很

早,至战国初已见于记载。稍晚的《礼记・曲礼上》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

而右白虎。”孔颖达疏:“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汉代纬书《尚书

考灵曜》云:“二十八宿,天元气,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亢、氐、房、心、尾、箕

七宿,其形如龙,曰‘左青龙’。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其形如鹑鸟,

曰‘前朱雀’。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

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曰‘后玄武’。”①道教对此天象

加以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云笈七签》卷二十四《二十八宿》

称:“甲从官阳神也,角星神主之,阳神九人,姓宾名远生,衣绿玄单衣,角星宿主之。

乙从官阴神也,亢星神主之,阴神四人,姓扶名司马,马头赤身,衣赤缇单衣,带剑,

亢星神主之。”②其余二十六宿类此。《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对二十八宿

之状貌、行为作了描述。曰:“角星之精,常以立春后寅卯日游于寺观中,形少髭鬓,

参问禅礼,……或游于酒肆自饮,……

识者求之,多示人养生播种之术。”“亢、氐、房三星之精,常以寅卯日同行,衣

青苍衣,……游于人众中或大斋会处,……

即是求之,多与人救世之术”。③其余二十四宿类此。

二十八宿合成的四象(四灵)更受道教尊崇。主要特点是以之作为护卫神。葛洪

《抱朴子内篇・杂应》即以之为太上老君的侍卫,称老君“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

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并谓“此事出于仙经中也”。④《北帝七

元紫庭延生秘诀》更为之取名,曰“左有青龙名孟章,右有白虎名监兵,前有朱雀名陵

光,后有玄武名执明,建节持幢,负背钟鼓,在吾前后左右”。⑤此又以之为道士行法

时的守护神了。后世道教宫观又于山门前塑青龙、白虎神像,以之为宫观守护神。清姚

福钧《铸鼎余闻》卷一云:

“宋范致能《岳阳风土记》云:‘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谓青龙、白虎也。’明姚宗

仪《常熟私志》叙寺观篇云:‘致道观山门二大神,左为青龙孟章神君,右为白虎监兵

神君’。”

四方四灵,自古以来只被作为守护神,地鸡是不很高的。

但其中的玄武神自宋以后却独受尊崇,成为赫赫有名的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作为

道教大神加以崇奉。在明代地位尤为显赫。这与明太祖,特别是明成祖利用它以神化皇

权有关。

注:

① 《重修纬书集成》卷二,第51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50年

②③⑤ 《道藏》第22册第180页,第11册430页,第32册18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

书店、天津古籍出版>>

12星座各自属于哪个星象 火相 白羊 狮子 射手

风向 双子 天平 水平

水相 互巨蟹 天蝎 双鱼

土相 金牛 处女 魔蝎

怎样夜观星象? 察星象,最好在晴空之夜,据高楼,观看星势。尤其对紫薇、北斗等星要畅其注意。最好对照古人今人的星象图。还要初步具备九宫八卦分野等等知识。

对于星象很好奇,自己又不懂,麻烦哪位占星大师解释一下,分少请见谅 哎,我也看不懂这个星盘・・・・

古代人是怎么看星象的啊?我看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啊? 有本书的,什么星象。不过多半是瞎掰的。反正当时的人也不知道

12星座里的星座都是什么星象? 火相 白羊 狮子 射手

风向 双子 天平 水平

水相 巨蟹 天蝎 双鱼

土相 金牛 处女 魔蝎

如何观察星象本人很喜欢天文可惜不懂 论地位和能力都是敦哥!

宗室第一人并非仅仅凭关系

应该说是文武全才!

照楼下的这么说

大将军是混出来的了!!

赵云怎么不去混个大将军当当啊?

1、燧人(sùi rén)(燧人氏)

允婼

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火的发明者,有说法他为三皇之一。

2、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

3、燧人氏是新石器初期河套附近一个母系氏族,他们以打猎为生,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启法,于是发明了钻木取火。

4、燧人氏即是代表一个人物,有时则是几个人物的合成;有时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氏族或一个部落历史;有是又代表先民生活的一个时代,反映了人类饮食方面的一个时代的特色;是一个时代成就的反应。“燧人氏”这一词汇的多义性,在中国上古神话中是普遍存在的。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燧人氏简介

燧人氏又称“燧人”,远古人“茹毛饮血”,他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发明者。关于他的神话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从利用自然火,进化到人工取火的情况。《尚书大传》云:“遂人为遂皇,伏羲为戏皇,神农为农皇也。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

燧人氏在神话中的地位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有很多以智慧、勇敢、毅力为人民造福的英雄,燧人,就是其中的一个。

燧明国简介

远古时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称“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燧木,又叫火树,屈盘万顷,云雾出于其间。有鸟若鹗,用咀去啄燧木,发出火光。有位圣人,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折下燧枝钻木取火,人们就把这位圣人称为燧人氏。《太平御览》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遗记》:“申弥国去都万里。有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其人不死,厌世则升天。国有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云雾出于中间。折枝相钻,则火出矣。后世圣人变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万物;乃至南垂。目此树表,有鸟若{号鸟},以口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钻火,号燧人氏。”同书卷七八引《礼古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遂天之意,故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枣杏之火”的传说(见《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九州论》)。今河南商丘流传有“燧人击石取火”的活神话。

燧人氏的首领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首领与弇兹氏首领结合,建立互为婚姻的血缘联盟,始称燧人弇兹合雄氏。

弇兹氏的织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女首领,后世人追尊她为女帝,又称玄女、玄帝、王素、素女、须女、帝弇兹等。她在距今三万年前就发明了用树皮搓绳的技术。她发明的绳有三种:单股的绳称作“玄”,两股合成的称作“兹”,三股合成的称作“索”(又作素)。

距今三万年前,燧人弇兹氏在昆仑山(今甘肃祁连山)立挺木牙交,为地之中;上指天芎中宫天极星,为天之中。天极星即天北极,故又称北极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即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圣母九天玄女。

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

燧人弇兹氏的分支

燧人弇兹氏有三大分支:一为大鵹(li),二为少鵹,三为青鸟。弇兹合雄氏以玄鸟为图腾,其三大族系合称“三柯氏”,也称三青鸟氏。他们以燧人弇兹为始祖,尊称他为“伊萨姆”,或“伊萨姆那”,各分支的首领则称“耶劳”。

玄女部大鵹柯乌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今甘肃张掖市北),其族属又称魁隗氏,分支甚广。其中一支沿弱水向北迁徙,以居延海(今残留嘎顺诺尔湖)、焉支山(又名燕然山,即今龙首山及阿尔泰山脉的杭爱山)为基地向外延伸,散布于贝加尔湖支流的色楞格河、鄂尔浑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源)。一支沿阿尔泰山北麓西迁至东欧。一支由弱水西迁至阿尔泰山南麓乌伦古湖,沿伊犁河、阿拉套山进入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须女部少鵹柯诺耶劳居住在合黎山南弱水流域的方雷泽(今甘肃张掖市临泽县,其水今已枯),分衍出方雷支的盘古支,居于古浪(今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其分支东迁至西海之东贺兰山,北跃阴山入燕然山、贝加尔湖,与柯约耶劳支会合;另一支由阴山向东进入滦河流域及东北平原;一支由六盘水进入北洛水,与柯约耶劳的环江部为邻。

柯约耶劳后世为张姓,在挪得建有张国(今甘肃张掖市),另有一支,后来被赐封为杨姓,于环江上游建元城(又作玄城)。柯诺耶劳的后世沿桑干河及支流黄水河发展,迁居于浑河、壶流河,建都于代王城(今河北张家口市蔚县),再迁涿鹿山,建“洛乌”城(又称下洛,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燧人弇兹本部柯约耶劳一支沿太行山往东进入今河北省境内,弇兹氏建都于灵寿(今河北石家庄市灵寿县),燧人氏建都于蒲阴(又称完县,今河北保定市顺平县)。其后又北迁于大王店,建都于遂城(今河北保定市徐水县),定天地之中灵台(今名戊己台)。

燧人弇兹氏晚期分布

燧人弇兹氏自立姓氏为“风”,这是中国人最早之姓。

风姓共分为十部:一为天芎部,二为天齐部,三为天乙部,四为合雄部,五为天阳部,六为天阴部,七为候鸟部,八为候虫部,九为雷雨部,十为天皇部。

燧人氏晚期的分支几乎遍布中华大地,其中重要的族系有弇兹氏、婼氏、华氏、胥氏、华胥氏、赫胥氏、仇夷氏、雷泽氏、盘瓠氏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今甘肃省境内,西起敦煌(古瓜州)、三危山、疏勒河、弇兹山;东达庆阳、华池、河水,直至陕西境内的北洛河;南至湟中拉脊山、日月山、成县、礼县、康县、凤县,直至秦岭以南的华阳。其活动中心(观星象祭天中心)主要有三处:一为合黎龙首山(古昆仑山),二为湟中拉脊山,三为六盘山。燧人氏的直系允姓、风姓、婼姓,分布在其周围。

弇兹氏的十项发明

燧人弇兹氏是中华民族的创立者,他为后世子孙留下了十项重大发明,这十项发明是:

一距今约五万年时发明了“钻木取火”,继而又发明“燧石取火”。

二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

三距今约三万年时弇兹氏织女发明搓绳技术,创立“结绳记事”,燧人氏以右枢天乙(天龙座a星)为北极星。

四距今约二万年时燧人氏创立“氏族图腾徽铭制”,始立姓氏为风。距今约二万六千年时,燧人氏以太乙织女星(天琴座a星)为北极星。

五距今约一万五千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大山榑木太阳历。

六距今约一万四千八百年时,燧人弇兹氏发明《河图》、《洛书》(柯约耶劳创《河图》,柯诺耶劳创《洛书》)、星象历,创造人类早期的符号文字。

七距今约一万二千年时,燧人氏发明“陶文”,创造“十天干”。

“十天干”使用的完全是上古符号文字,称呼也与现在不同,记录于此,供读者参考。(因上古符号文字无法输入电脑,暂时从略)

八距今约一万一千年时,燧人氏创立八索准绳圭表纪历。

九距今约一万年时,燧人氏发现天纲、天纪、太极印与太极涡旋宇宙生化模式。

十约公元前7800年,燧人氏总结天道大发现,建立远古文明。

相关考古研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庄头发现了燧人氏晚期遗址,遗址中发掘出两种陶片,一种为夹沙深灰陶,一种为夹沙红褐陶。经科学考证,其生产年代距今约在一万二千年前。

南庄头遗址向世人公布:早在一万二千年前,我们的先祖已经能生产制作陶器,这是中华人种从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物证。

[编辑本段]钻木取火

古籍对钻木取火的记载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据《韩非子五蠹》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尸子》云::“ 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拾遗记》云:“遂明国有大树名遂,屈盘万顷。后有圣人,游至其国,有鸟啄树,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氏。”《古史考》云:“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日燧人。”《三坟》云:“燧人氏教人炮食,钻木取火,有传教之台,有结绳之政。”《汉书》亦有“教民熟食,养人利性,避臭去毒”的记载。清末著名学者尚秉和先生说:“火自无而有者也,其发明至为难能。燧皇感森林自焚,知木实藏火,不知几经攻治,几经试验,始钻木得之。其功又进于有巢,而即以是为帝号,可见当时之诧为神圣,而利赖之深矣。”又说: “或谓火化而食始于庖羲,故以为号,岂知燧人既发明出火,其智慧岂尚不知炮食况炮者裹肉而烧之,燎其毛使熟耳。在熟食中,燧人氏不仅发明了人工取火,而且最早教人熟食。尚先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还说:“由今追想未有火之先,凡肉皆生食,其有害于人而夭折者,不知凡几,且不知味。及得熟食,肉之腥臊者忽馨香矣,草木实之淡泊寡味者忽甘腴脆关矣,水之冰者可燠饮,居之寒者可取温矣。至黑夜燔柴以御虎豹,犹后也。当夫登台传教,广播为用之时,万民之感为至粗之法。燧人去伏羲近,伏羲益发达美备耳。其创于燧人,无疑也。”尚秉和先生认为,戴庆幸为何如,真惊天动地之伟业矣。既有火则可冶金作刃及他器用。未有火之先,凡器皆以石为之,今所谓石器时代也。”

故事还原

在远古蛮荒时期,人们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到了黑夜,四处一片漆黑,野兽的吼叫声此起彼伏,人们蜷缩在一起,又冷又怕。由于没有火,人们只能吃生的食物,经常生病,寿命也很短。

天上有个大神叫伏羲,他看到人间生活得这样艰难,心里很难过,他想让人们知道火的用处。于是伏羲大展神通,在山林中降下一场雷雨。随着“咔”的一声,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到处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临,雨后的大地更加湿冷。逃散的人们又聚到了一起,他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这时候有个年轻人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他想:“难道野兽怕这个发亮的东西吗?”于是,他勇敢地走到火边,他发现身上好暖和呀。他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呀,这火一点不可怕,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这时候,人们又发现不远处烧死的野兽,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可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着了,火燃尽了树枝,熄灭了。人们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极了。

大神伏羲在天上看到了这一切,他来到最先发现火的用处的那个年轻人的梦里,告诉他:“在遥远的西方有个遂明国,那里有火种,你可以去那里把火种取回来。”年轻人醒了,想起梦里大神说的话,决心到遂明国去寻找火种。

年轻人翻过高山,涉过大河,穿过森林,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商丘市城西南2公里的燧皇陵,相传就是燧人氏的葬地,其冢高约7米,周围松柏环绕。冢前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手书碑刻及后世刻的石像生,是人们为纪念燧人氏而立的。

今人评价

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赵朴初先生曾作诗道:“燧人取火非常业,世界从此日日新。”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

人工取火的意义

人工取火的发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所以,燧人氏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崇拜,并尊他为三皇之首,奉为“火祖”。

火的发明使人类有了可以创造的温暖,对远古人类的聚集提供了武器和条件,是人类群居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根源。火的发明创造了中国家文化的妊振期。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编辑本段]燧人氏故事新解

“燧人氏”两见于古代传说,其事迹是“教民钻木取火”,这一技术发明,使得人们不再依赖天然火取得火种。“燧”字表示取火工具,现代一般指燧石,互相摩擦可以击出火星。在先秦时代主要是指的是钻燧取火,也就是用一个木棒快速研钻另一木块生热最终而成火的行动。其实遂、隧、燧、邃四个字同音,都与“贯通黑暗”意义相关:遂表示完成,其本义相当从黑暗的隧道中走出来,有豁然开朗的意味,如遂心、遂愿等;隧就是开掘隧洞,隧道中当然黑暗;燧是在木块上钻洞,目的在于取火;邃指空间或时间的深远,如同在隧洞中一样,难以辨明前景。从这些同音字中可以看出,极有可能远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有了燧人氏的传说故事。“燧人氏”这个名字本身恰恰自述了钻木取火这一伟大发明。恩格斯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得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后与动物界分开。”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说:“人工取火的发明,对于远古人类的生活无疑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引起后人极大的重视……这样的传说固然夹杂着后代的生活内容,蒙上了神秘的外衣,但它依然反映着朴素的远古人类生活的史实背景。”

在北京周口店一个重要的发现是北京人使用火的证据。这些证据包括灰烬、炭块和烧过的骨头和石头。由于有的灰烬成堆出现,说明北京人已经懂得如何能够使火不向四周蔓延,也就是说,北京人已经会管理控制火了。北京人用火的证据的发现是当时所知道的人类最早的用火记录。另一方面,北京人所拥有的管理控制火的能力说明,北京人也不是最早用火的人类群体,人类最初开始用火的时间还应该提前。后来,其他国家的人类学家也在非洲等地更为古老的直立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用火的遗迹。比如,在安哥拉发现的原始人旧石器文化中就有用火的迹象。从各种迹象来看,人类用火的历史应该在一百万年以上。

其实人类最初用火首先是追求光明的心理需求。与追求光明相对应,人类对黑暗有着与生俱来的深深的恐怖。对黑暗的恐怖伴随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以至后来一切威胁人类的、腐朽的东西,都用黑暗来形容。人有五种知觉,视、听、嗅、味、触,其中视觉是最重要的感知外部世界的信息通道,其获取的信息占到人体所获得的全部信息量的百分之八十,其次是听觉,获取着百分之十的信息量。失去感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九五四年,加拿大心理学家赫布和克斯顿进行了首次“感觉剥夺”实验,让受试者躺在隔音室内的床上,蒙上眼睛,堵住耳朵,戴上手套,基本上剥夺了受试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结果表明,被剥夺了感觉之后,人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大多数受试者只能坚持三天,几乎没有人能忍受一周以上。被剥夺了感觉之后,人的心理会产生异常,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进行连续的思考,有人会产生幻觉,有的人则变得神经质,甚至产生恐怖。即使实验结束之后,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仍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恢复。由此可见,被剥夺感觉会给人的心理带来严重破坏。由于视觉获取着我们人类百分之八十的信息量,所以,黑暗中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安。人们在野外过夜时,总要设法点燃一堆篝火,而且篝火晚会是人们最喜爱的娱乐形式,其道理就在这里。由此不难设想,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利用天然火取得火种,以满足追求光明的心理需求。随着用火的技能的提高,人们又发现了火的更多用途,从而更加离不开火。在汉语里,“火”“活”读音相同。按照音同义通的原则,“火”就是“活”,“活”就是“火”,在没有文字之前,两者没有区别,或区别很小。既然“火”“活”不分,说明我们老祖宗对“燃烧着的火”和“生存活命”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有着独特的的认识。“火”“活”不分的本质意义在于:火是活命的基础,有火才能活命,要活命就离不开火。

韩非子解释人类用火的原因称:“在没有火之前,民众生吃东西,生的果蓏蚌蛤腥臊恶臭会伤害腹胃,因而容易生病,有圣人认识到这一点,发明钻燧取火的方法以去除。”其实这是韩非子以其所处时代的知识解释远古,并不十分妥当。首先,没有火的时候,人的胃口是能够适当生食的,比例其他动物都是生食的,并不容易生病。其次,韩非子时代没有考古学,不了解人类用火的历史由来已久。第三,韩非子没能意识到人们对黑暗和光明的心理感受。这是时代的局限所在,现代人不能因此苛求韩非子老先生。其实,在远古先民在追求光明而用火的过程中发现火的另一大功用确实是熟食,但不是去除腥臊或改善食物滋味,而是用火来帮助进食。人类没有强壮的犬齿,无法像虎豹狼那样撕食新鲜肉食,虽然早就发明了石器,但那时的石器非常简陋,切割新鲜肉食的能力很差,而烧烤熟烂的肉食就很容易撕吃了。同样,用火烧烤过的坚果之类也容易剥食。所以,在远古时期,“熟食好吃”的含义不是味道好,而是容易吃进肚子里。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可以取食的东西会更多,大大拓展食物来源,生存能力有了飞跃性进步。

在甘肃大地湾遗址和陕西半坡遗址,每个半地穴式原始住房都有一个火塘,而且必然设在进门处,这一位置设置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单为照明和取暖,火塘的位置应该设在房子的中间,效果才最好。设在进门处,说明火塘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防止野兽半夜偷袭。现在人们往往先验地认为,人类发明了住房之后,随之就发明了门,用封堵房子进口。其实门也是有一定复杂性的东西,门的发明很难说是一个圣人灵机一动就发明出来。可以合理设想,中华先民发明了半地穴式住之初并没有门,而是用火来作门防止野兽进入房内的,火塘就是最早的门。所以,火塘的原始位置说明,那时候的中华先民已经认识到野兽有怕火的天性,可以用火来驱逐野兽。先民们就利用这一原理,或用火驱赶围捕野兽,或者用火保卫自己,从而大大提高了生存能力。由此还说明,成熟的用火技术是人们在地面建房屋定居的技术保障,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大为拓展。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火在远古先民中与吃、住两大生存需要密切相关,仅靠从天然火中取得火种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火的需求,人工取火势在必行。我们知道,由于木材的着火点较高,钻木虽然生热,但很难达到引燃木材的热度,所以,钻木取火时要在钻点处放上易燃的引火物,先点燃引火物,再用来别的东西。刘成刚先生曾经分析我国古代另外两种取火方法“以珠取火”和“以冰取火”,认为是都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太阳的光线折射会聚,把艾绒之类的易燃物放在光热会聚的交点上来取火的。很可能钻木取火时的引火物也是艾绒之类的易燃物。发现钻木摩擦可以生热这种现象可以出于偶然,尝试一下钻木生热也可以出于偶然,但是要找到一种合适的引火物则就不那么容易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白炽灯,仅试验用做灯丝的材料就多达上千种,由此可以想像古人发明钻木取火的方法同样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在数代人探索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在某一天由一个痴迷者机缘巧合,点燃了第一株人工火苗。只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位点燃第一株人工火苗的人名被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或许那时候的人们根本就没有名字。当后来的历史中突然有一天人们关注火的时候,为了说明问题,而称之为“燧人氏”,其实含义无非是“发明钻燧取火的老祖宗”的意思。正因为如此,古代学者们还把人工取火的发明权记在其他人名之下,《管子•轻重篇》中就说“炎帝作钻燧生火”。

[编辑本段]其他发明

结绳记事简介

据古史记载,燧人氏不仅发明了“钻木取火”,还发明了“结绳记事”,为禽兽命名,立传教之台,兴交易之道。那时候人类还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

燧人氏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为了能够记录更多的事情,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天然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

在燧人氏以前,人们把所有的动物都叫作“虫”。

燧人氏经过细心观察,,把这些动物划分为四类:天上飞的称作“禽”,地上跑的称作“兽”,有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虫”,没脚的爬行动物称作“豸”。

燧人氏为了向人们传授各种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在村子里专门筑了个土台,称作“传教台”。他时常站在台上为大家讲演。他告诉人们:饥饿的时候如何用火来烧烤食物,寒冷的时候如何用火来取暖,打猎的时候如何用火来攻击猎物,遇见猛兽袭击时如何用火来把它吓跑……

据说中国的师道之兴就是从燧人氏开始。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的开始

燧人氏在昆仑山立木观察星象祭天,发现了“天道”。

因天道而受到启发,燧人氏始为山川百物命名,而有“地道”。

天地之德孕育万物,而人为万物之尊。燧人氏以风姓为人类命名,对人的婚姻交配有了血缘上的限制,使人与兽有了严格的区分。这是人类早期的伦理道德,也就是“人道”。

由天道生地道,由天地之道而生人道,这便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天道观。天、地、人始于无名,成于有名。有名则天地开明,人乃文明。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九千年文明历史由此开始。

古代没有人出过地球,也有所谓的九星连珠、七星连珠的说法。但这显然不是我们当前概念的九星连珠、七星连珠。

1、当前概念的“九星连珠”

“连”亦可写作“联”。

人们将地球公转路线定义为“黄道”,由黄道构成的平面叫做“黄道面”。

太阳系各大成员虽然不完全都处在黄道面上,但大家的轨道倾角差异不是太大,整体而言可以理解为在一个平面之上。

太阳系各大行星的公转周期不完全一致,但总有这么一天,会有三颗或三颗以上行星所处的位置,刚好可以连成一条直线,此时我们就称之为“X星连珠” ,或统称为“行星连珠”。

在冥王星被降级之前的80多年时间里,大家都知道太阳系一共有九大行星。因而, 当这九颗行星的位置刚好在一条直线上时,就是所谓的 “ 九星连珠 ”。同理,有“八星连珠”、“七星连珠”、“六星连珠”等。

冥王星被降级之后,“九星连珠”的说法肯定不会再频繁提及。但降级不降级,冥王星还在那,作为难得一见的“九星连珠”现象依然会存在。

显然,连珠的行星个数越少,要求的直线平直度越低,出现的频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最近一次的行星连珠,是发生在2000年5月20日的七星连珠。七星连珠平均每30年出现一次,而九星连珠的周期间隔要达到6,000年。

古人的“九星连珠”概念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自古以来人们都没有停止过对星象的观测和研究,像英国的巨石阵,我国的日晷等。古人观测星象,一则是为了更好的计时劳作,二则也是基于星斗崇拜,从而产生观星象、占星术的精神寄托。

人们在观测星象时,将肉眼可见的星星(包括恒星和行星)亮度分为1~6共六个等级,数值越低亮度越高,这个概念叫“ 视星等 ”。

天王星的视星等为58,肉眼几乎很难看的见。而海王星、冥王星的视星等都在6以上,也就是说肉眼不可见。 很显然,古人在缺乏高 科技 宇宙探测设备的情况下,不可能知道太阳系有几大行星。因而,古人说的“七星连珠”、“九星连珠”肯定不是当前概念的“行星连珠” 。

在我国《甘石星经》、《史记》、《晋书》等大量文献都有关于“北斗七星”记载。古人将北斗七星连线,形成一个舀酒的斗勺。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柄指东为春;柄指南为夏;柄指西为秋;柄指北为冬。因而也就有了“七星连珠”的说法。

而在《黄老经》、《洛书》等更早的文献中,还有北斗九星的描述。北斗九星是在原七星的基础上增加了(左)辅星和(右)弼星。这些先秦时期的内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历史 。

北斗九星观点认为,九星中“七现二隐”,对应人的“九窍”。一般人们知道的是七窍,而对于“二隐”则是尿道和肛门。北斗九星在民间信仰中有很高的权重,“九窍不畅”,人基本就那啥了。

由于缺乏细节描述,现今人们无法确定辅/弼二星具体是哪两颗星,有可能远古时期星系位置与当今有一定的不同,亦或者完全是假想的两颗。至于九星连珠,可能就是坊间关于北斗九星的一些信仰说法了。

老莫对人家天文硬科学了解不多,就不瞎扯了。刚好最近看了一本书,是黄一农教授的《制天命而用》,感到人家说得还是挺深刻的,因此在这里主要谈谈 历史 上的“星占”话题。

九星连珠与世界末日

前面有人也说了“九星连珠”不是咱们现在意义上的九颗行星,毕竟这九颗里面就五颗是可以肉眼看到。在古人的星占学里面,天上星星的位置都是有讲究的,如果发生逆行,或者某颗星挡了另外一颗星,人间就会对应发生一些或喜或悲的事情。

哪怕是咱们现在,也有人对“九星连珠”、“天空十字架”非常恐惧 ,认为是灾异的象征。这种恐惧并非毫无来源,譬如从常识上来说,潮汐这种现象和日月引力有关系,既然太阳、月亮的引力有这样的作用,那么行星位置的变化造成一些特殊的自然现象也是有可能的。

正因如此,有些人认为如果九颗行星排成一条线,世界末日就会来临, 认为各个行星的引力合二为一,必然会把地球扯得四分五裂,最终在一次特大地震中爆炸毁灭。还有人进行了“科学预测”, 说1982年就会发生“九星连珠”,那时世界末日将会到来 。

距离1982年已经过了很久,大家都活得好好的,而且比之前更好了。世界末日啥的老莫也不乱扯了,反正我应该、好像、可能、大概、差不多、活不到那时候。

最不祥的星象:“荧惑守心”

汉成帝绥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年,史书记载了一次“荧惑守星”现象,丞相翟方还因为这件事自杀了, 这是中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因为天变而死的丞相 。

啥叫荧惑守心呢?荧惑就是五星中的火星,在字面意思上也能看出有迷惑、蛊惑等意思。 所以荧惑不是啥好词,对应着逆乱、疾病、饥饿、兵变等等 ,简而言之,出现这么一种异象对一个朝代统治者是大大不利的。

“守心”的“心”就是二十八宿里的“心宿 ”。古人有“天人感应”一说,天上对应人间,天上的星星也对应人间的诸位。“心宿”这颗星的寓意很大,主要指天王、帝王,因此在星占方面这颗星是非常重要的。当发生火星和心宿相遇现象,就变成了“荧惑守星”。

所以荧惑守心也预示死亡,而当灾者又是皇帝,这就告诫君主即将驾崩了。

但是荧惑守心的负面影响也不是不可以化解,在古人思维里,为啥老天要给皇帝这样的惩罚呢?一定是他治国治民方面有问题喽,但是皇帝也不是直接管理天下,也要靠臣子们去执行啊,这样一来找个大臣垫背不就可以了。

回到刚刚那个话题,因此丞相翟方的自杀就是给汉成帝背锅造成的。在汉成帝看来,我这个皇帝发布那么利国利民的诏令,可惜你作为丞相不好好执行,导致老天把错怪我头上,我肯定是不能出个什么意外的,这事你一定要帮朕扛起来。

“五星会聚”和“五星错行”

还有一个最吉祥的星象就是“五星会聚” ,又称作“五星连珠”,这五颗星就是肉眼可见的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星。《晋书》里记载了上古颛顼时代的一次五星会聚现象,但一般这种记载以现在的科学公式进行推算都是有问题的。

另一个星象“五星错行”也是预示着灾异。 在古人看来这五颗星星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一旦发生逆行,或者违反历法,在运行角度方面有所偏差就属于乱行,是非常不妙的现象。

一旦有五星乱行了,甚至是亡国的象征,要是有人拿这个说事,做皇帝的得吓破胆来。

曹丕篡位取代汉帝的时候,就发布诏书,在“五纬乱行”(“五星错行”的一种说法)上大做文章。

曹丕说你看啊,现在五星的运行已经乱了章法了,这是老天要终止汉王朝的旨意啊!于是借助这种天象顺理成章的取而代了汉献帝。

古人经过长期观察,虽然掌握了肉眼可见星星的一般运行规律,但非常不准确。这些所谓的“九星连珠“、“五星会聚”、“荧惑守心”、“五行错行”多半是附会出来的,至于有什么样的政治内涵,诡诈之术,那就要问“制造者”的目的了。

最早的人是神,然后半人半神,现在就是人……

古人的智慧很高深,现在人离开地球了,也不见得比古人看的明白

古代人善于开发人体自身潜能。

古代知识是天启的。

人体潜能是天赋的。

天人之间是相互感应的。

古代人知道好多现代人不知道的知识。

古代的人的智慧,不是现代人能懂,知道五行八卦么?就是这样看出来的,还有星象。

古人的思想并不比现代人差,尤其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举一个例子,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带来的思潮,即使现在也在使用,《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必读之书,绝不是空穴来风

因为古代人也长眼睛了

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智慧确实有差异的,现在我们好多东西是按着古人留下的线路来实行的,除非有人推翻古人的思路来证明什么

世界排名前十的人是谁?

世界十大思想家是指先秦时期最有影响的十大思想家。鲁云:“真是贵人,孔子贵人,贵人,观音贵人,列子贵人,贵人,贵人,孙膑贵人,贵人,贵人。这十个人都是世界英雄。”

世界前十名:老聃

老子,姓李明儿,是一个字,一个字,还是白杨。中华民族,从571年到471年前,居住在楚国Ku县李相库伦里。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唐太宗誉为李的鼻祖。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也是世界上数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世界上有《春秋》。他的作品本质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他的理论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认为是道教的鼻祖。后世的老子、庄子,称为老庄。

世界十大英雄:孔子

孔子,出生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山东省泸州市、山东省曲阜市。中国是著名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造了私人讲学的氛围,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受老子教育,带领部分弟子环游世界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即《老子》、《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圣人72人。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其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思想等记录下来,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为“天之圣灵”、“天之木”,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之一。他被后来的统治者尊为孔子的圣人,最神圣最神圣的老师,最神圣的文宣之师,世世代代的楷模。他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影响深远,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被认为是儒家的鼻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的祭祀一度成为与神、民族祖先同级别的“大祭祀”。除了老子,孔子是古往今来唯一的荣誉。

世界十大:墨子

墨子,名翟,生于东周春秋战国初期的宋朝。墨子是宋代贵族木易的后裔,是宋代的一位医生。他是墨家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生的哲学家。墨子创立的墨学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景宗”。他提出了兼爱、不攻、尚贤、尚同、乡土志、珍贵、宿命、嫌弃、节葬、经济等观点。

以博爱为核心,以经济和商业伦理为支点。战国时期,墨子创立了一套科学理论,在几何、物理、光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时百家争鸣,称之为“非儒即墨”。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派:李香墨、湘府墨和邓。弟子们根据墨子生平史料,收集他的语录,整理成书《墨子传世》。

世界十大:观音

尹,本名文公,真人,观音。甘肃天水人,自幼研读古籍,精通历法、天文、星象,能够知古见今。从周朝官员到医生,周望京在23年内辞去医生职务,被调到汉沽关岭。遇到老子时,他被授予《道德经》。葬于安徽涡阳县。

世界十大新闻:列子

列子,汉族,出生于峪口,生于东周战国时期的郑国莆田,后成为古帝烈山。道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对后世的哲学、文学、科技、养生、音乐、宗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是《列子》的作者。列子的理论源于黄帝老子,属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归绪学派。他是老庄道家思想的重要继承者。

世界前十名:陈奇

天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又名,齐人,与天齐宗室同姓。他是稷下学宫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因研究黄老的情况而与沈导齐名。他曾经讲过小米,口才很好。代表作是田字。

世界前十名:杨胜

杨朱,生于魏,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主张“自尊”、“重生”、“不输于人”。他是道教杨朱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解散可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鲁的《春秋》等。战国时期出现了“天下之言不归杨,而归莫”的现象,可见其学说的巨大影响。

著名弟子有孟孙阳、天使、子、战和、陶等。他的理论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他们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旨在通过个人的自我完善来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的“重视生命”和“丰富生命”的观点对后来的庄周很有启发。

世界前十名:孙斌

孙膑,本名孙伯苓,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汉族,山东鄄城人。生于阿、密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斌是庞涓的老同学。被庞涓折磨,身体残疾。后来,他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去了齐国,并被齐威王任命。

齐国大将田忌作为军事家,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在唐德宗,孙膑等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都供奉在王武成庙里,被称为“王武成六十四将军庙”。宋徽宗追孙膑为武清伯时,被列为宋武寺七十二将之一。

世界前十名:廖望

廖望,汉族,战国时期人,著名军事家。贾谊《论秦代》:“吴起、孙膑、戴陀、倪良、廖望、田忌、廉颇、赵佗为兵。”因为古籍和城市史的记载不多,所以《郭芹论》这一段是为了说明六国和秦国的对比,把六国的名臣、将领都列了出来。可见廖望是六国之一的大将。

世界十大:两个好的

倪良生于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人和艺术战略家。贾谊《论秦代》:“吴起、孙膑、戴陀、倪良、廖望、田忌、廉颇、赵佗为兵。”:“有了伊、倪良,知兵有理,将军相抗,克敌制胜,连也不放过。”

倪良是西汉古代医家倪宽的祖先。倪宽出生于黔城县。我小时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每次下地干活,我总是把五经挂在锄头钩上,等到有了《焦彝林》,因为“锄经”的故事广为流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天之道,并不只是随意的抬头看天,而是指天文观测和天文计算。为什么要进行天文观测呢,因为要观象授时,指导农业生产。执天之行,便是以天时来指导农业生产的意思。天文和历法,是一切文明的源头和肇始。

人类之所以要研究天文历法,原因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先有需求的驱动和鞭策,才有应用的发展,需求是应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有什么样的需求,才会有什么样的应用,没有相应的需求,就不会产生相应的应用。人类以前吃肉的,后来人口繁衍太多,动物的肉不够吃了,不得已,只能退而求其次吃草,也就是后来的粮食和蔬菜水果。以吃草替代吃肉,这是农业文明起源的根本原因。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之大业成,谓之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观象授时,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以及观测出来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本句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深入阐释。

我们的祖先伏羲氏,通过圭表测影,以矩尺为基本测量工具,利用勾股定理和重差法,算出来了周天数,也就是一年有36521天。在周天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算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四个极值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时便定了下来。

圭表,一个带刻度的长杆;矩尺,类似于现在木工使用的角尺,学生使用的三角板。它们是基本的天文仪。勾股定理和重差法,是基本的算术法则。这些天文仪器和数学法则,是上古先祖们,进行天文观测和计算的主要道术。我们教科书上说,勾股定理最早产生于商代,这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勾股定理和重差法就无法算出来周天和四时极值点。所以,正确的结论是,勾股定理产生于六千年前的中国上古时期。

觉得很吃惊是吗?更令人吃惊的是,我们祖先的数学能力,强大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他们只使用一把矩尺,就可以算出来日地距离。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数学能力会对其他民族学生存在巨大优势呢?因为这是祖传的能力,都祖传了快上万年了。这是一种令人窒息的能力。

中国的数学,是天文学的产物。我们中国的数学,和西方的数学,从一开始就迥然不同。西方说我们的数学是应用数学,我们可以说西方的数学,是脱离自然和物理现实的跳大神数学。

周天根据四个极值点,一分为四,定下四时,一年就有了四季。四时定,就有了四象,四象分别为,少阴,少阳,老阴,老阳。

冬至一阳生,天数为一,所处季节为冬天,为老阴,对应的是北方,对应的星象为玄武。春分,天数为三,所处的季节是春天,对应的是东方,为少阳,对应星象为青龙。夏至一阴生,地之数为二,所处季节为夏,对应南方,对应的星象为朱雀,为老阳。秋分,地之数为四,所处季节为秋,对应的西方,为少阴,对应的星象为白虎。

奇数为阳数,为天之数。偶数为阴数,为地之数。如果我们用数字来表示四时和四象模型,简单的总结下,是这样的:

天数一:冬季,北方,老阴,水,玄武。

天数三:春天,东方,少阳,木,苍龙。

地数二:夏天,南方,老阳,火,朱雀。

地数四:秋天,西方,少阴,金,白虎。

到这里,四时象数模型建立了。四象,只是对四时的取类比象,使得抽象的象数模型再具象化的过程,以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它。金木火金只是象,不是物质,也更不是构成物质的元素,这个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幼稚的误解。

四时模型建立后,面临着两个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天生阳气的时候,天一生水,天三生木的冬春两季,比较寒冷?而地二生火,地四生金的夏秋两季,则比较炎热呢?显然,阴阳的演化,出现了滞后和推延。

第二个问题,四时模型,只是静态的,而天地则是不停的运行的,四时模型并不足以解释天地周而复始运行的现象。

为了解决新问题,还得进一步进行推演和计算。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们把天地相合,分成三个过程,生,交,成。一、三、二、四是天地阴阳二气生发的过程。阴阳生发之后,要天地阴阳互相交午,这是交的过程,是五。五这个字,本意为天地交午。

天地交合之后,才能化成。天一交五,成地六。天三交五,成地八。地二交五成天七;第四交五成天九。天五交五,成地十,十复归于天一,进入下一年阴阳二气的循环,周而复始。

至此,我们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把天地运动的象数模型,完美的建立了起来。用图形来表示,这就是河图。

天地阴阳互生,为一三二四。天地阴阳交午,为五。天地阴阳互成,为六八七九。互生有四象一三二四,互成也有四象六八七九。在易经中,六八七九为四象,六对应的是冬天,为老阴。九对应的是秋天,为老阳。所以,阳爻用九之数表示,阴爻用六之数表示。

在先秦的典籍中,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说法,说天生一,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变复归于一。很多人会感到困扰,阳气的运动,不应该是一变为三,三变为五,五变为七,七变为九的吗?这个问题,看河图就可以豁然开朗了。冬至一阳生,阳气生长到了夏天和秋天,大地才会表现为阳气的旺盛,这便是一变为七,七变为九。九再变,接下来又是冬天,继续以终为始,进入下一年的循环生息。

这十个数,不仅建立了一个完美的象数模型来解释天地,而且也是后世所有数学的基础和源头。十个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是十进制?西方人说,是人有十个手指头,所以掰着手指头数数,就有了十进制,何其粗鄙,何其愚蠢。这十个数,和十进制,都是中国人的祖先进行天文观测和计算而得来的,并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传播到了全世界。

受中国的影响和文化输出,大概过了几千年后,其他民族,比如环地中海地区的诸多蛮夷,印度地区的蛮夷,他们也在进行天文观测。但是很悲惨的事,他们的心智只能理解周天的四个极值,给出一个静态的四时模型,而不能理解天地交合的动态模型,因为他们理解不了阴阳,也理解不了天地相合,天地二气交易交通,而化生万物的道理。他们没有交易的思想,也没有阴阳的思想,所以只能止步于比较低级的静态宇宙模型。

这些蛮夷们对天文和数学的理解,认为四个数就可以解释宇宙了。这个四数模型,在环地中海地区,被蛮夷们称之为四元素。在印度地区,被蛮夷们称之为四大。并进一步认为,四个数是生成宇宙的元素,这纯粹是倒果为因。因为数只是天文观测的产物,显然不可能是生成宇宙的原因。

中国的学术界,有很多鄙薄之徒,认为中国文化讲五行,其他的民族都讲四元素模型。我们太特殊太例外了,这是我们不如别人的地方。蛮族之所以讲四象模型被劣化妖化之后的四元素模型,是因为他们的智力,对天地进行天文观测和推算,只能推演到四,无法推演到五。更无法推演到六七八九十。从四象到五行的推算,是中国文明远远高于其他民族的体现。

有了河图象数模型,解释了天地周而复始的运动,观象授时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时候,大家就可以扛起锄头快乐地去种地了吗?还不能。如果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更精准而具体的指导,还需要对河图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推算。算出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就是洛书模型。

现在,我们有了八个极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这八个极值点为根据,把周天分为八等份,这便是八卦模型。八卦是什么?八卦就是历法。八卦的每一卦,分别对应三爻,总计有二十四爻。把周天分成二十四份,二十四节气,便诞生了。

经过前面系统的讲解,交代完了背景知识,现在我们可以可以来回答,天有五贼,见之者昌的含义了。五在这里的涵义并不是简单地指五行。而是指,天数为五,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五,二四六八十,也是指天地交午于五。天地阴阳二气,只生不交则不能化成,不能化成则万物不能生生不息。天上有五,并不是指有五个太阳,也不是指太阳之气的五种形态,而是用五之数,指永恒的太阳。天地阴阳二气,相生相交相成,无不是太阳所推。

在河图中,永恒的太阳,居于中央,为五之数,它是一切生命的推动者和创造者。《管子》说:“道,在天为日,在人为心。”表达的就是这个道理。

贼,盗天者为贼。谁是盗天者?太阳。我们寻常人,只知道太阳化育万物,但是太阳是如何化育万物的呢,很多人是不知道的。谁能掌握这个原理,谁就能获天授王权,进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