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真的有《黄帝外经》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9收藏

中国古代真的有《黄帝外经》么?,第1张

据查,《黄帝外经》或许与《黄帝内经》同时存在,只是失传了。

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希望能够帮到您!

黄帝简介

黄帝是华夏族的领头人物,黄帝也可以称作轩辕。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发现,黄帝这个名字根本不是黄帝的原名,黄帝原本是姓公孙的,只是在后来因为一件事件,他便称自己为黄帝。现在我们来看下黄帝简介。

黄帝庙

只要提到和黄帝有关的东西,都会被称为是始祖,由此可见黄帝的贡献及他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黄帝的一生经历战场无数次,尤其是和蚩尤对抗。黄帝一出生就与众不同,很小就会说话,而且各项能力都很强,因此他很快就登上了皇位,于是便开始了一些列的整治,他开创了农作物的种植及种植技巧;开创了新的国家规章典范,有奖励必然就会有惩罚,因此法律的出现也是源于黄帝统治的时代。至今都对医学研究有很大帮助的《黄帝内经》也是黄帝所编写的。衣服,可以辨别方向的马车,音乐等也都是黄帝所创造的。回到现在,黄帝的许多创造我们都仍在使用,可见黄帝的功劳有多大。

黄帝在经历了辉煌的一生之后,他的离去方式也是很独特的,因此让后人对黄帝有了多种猜疑,肯定的是,黄帝不是个一般人。黄帝在苦心炼制鼎的时候,在鼎刚制成时,天空便出现了一条龙,这条龙十分大,就在大家都有些害怕的时候,这条龙便慢慢像黄帝那里移去,竟然还可以张嘴说话,在和黄帝说了一番话之后,黄帝便同意跟着它走,于是黄帝在人间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以上便是黄帝简介,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可能过于脱离现实,但是上古时期的历史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彩。

黄帝的故事

谈到黄帝,他的许多故事便浮现在了我的脑海了。黄帝的故事有很多,第一个有关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故事。

黄帝像

在黄帝登位后,部落人民生活的十分和谐,可是不久就出现了蚩尤等人来扰乱黄帝的生活,蚩尤带领的人都是长得怪物的形状,看起来就让人有点害怕,而且武力也很强,他们总是和黄帝对着干,杀死许多无辜的部落民众。黄帝自然看不下去,为了保护部落人民,带领自己的部队和蚩尤激战,可是十几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把蚩尤打退。黄帝十分着急,可是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给了他灵感,梦的内容就是突然一阵大风吹来,地上的泥土都被风吹走了,一个放羊的人赶上万只羊。

黄帝醒来后就急忙派人去找这两个人,一个叫风后,一个叫力牧,在找到他们之后,黄帝任命他们为将领,又一次想蚩尤发起战争,可是蚩尤通过自己的法力散发出了好浓的雾,周围都被雾笼罩了而且三天不散,于是黄帝就开始做指南车来寻找正确的方向,同时天上的一些神仙也下来帮助黄帝,给他打败蚩尤的秘诀,最后蚩尤终于被杀掉了,可是因为蚩尤本领高强,像孙悟空一样死不掉,然后将他的身体砍成几分分散到四处,蚩尤死后,又回到了祥和的生活环境中。

可是因为黄帝的故事都是神话,放在现在讲,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这毕竟是历史记载中的,不管真假,我们多了解一些总不是坏事。

黄帝的儿子

提到黄帝的儿子,最熟悉的就是少昊和昌意了。当然黄帝的儿子不止这一个,根据历史记载,黄帝有多少儿子说出来都有点不敢相信,竟然有二十五个。

少昊画像

中国的姓氏发展到今天这么多就是和黄帝的儿子有关系,因为黄帝的儿子太多了,于是他将其中十几个儿子单独分出去,有了他们自己姓氏,然后他们自己组建国家并且是用黄帝所给的姓当自己国家的名城,想姬姓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现在重点介绍一下黄帝和嫘祖的两个儿子。

少昊也是神话故事中的一位部落****。他出生的时候,天空便显现出来五只颜色不同的凤凰,这就注定了他日后不平凡的人生。从小在父母的教育下,少昊利用自身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很快就学到了超人的能力。黄帝也十分看重这个儿子发展,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送到其他部落里锻炼自己。不久便创建了自己国家,还利用不同种类的鸟来代指官位。昌意作为黄帝的二儿子,他可能没有大哥那么大的成就,所以历史对他的记载也不是很多,昌意因为没有继承黄帝的位置,所以就被黄帝封在西戎,他在这个地方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建立了传说中的安息国。

这些就是黄帝的儿子的一些重要内容了,黄帝在神话历史上有那么大的成就,不用想他的儿子也不会很差,黄帝为他的儿子各安排了各自领域,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壮大。

伏羲和黄帝

说到伏羲和黄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他们是中国的神明,可以算是人类文明的始祖。

伏羲画像

伏羲和女娲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他是早于黄帝存在的,所以感觉他的形象比较具有神话色彩,曾经我一直认为他和女娲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是想象出来的人物。而黄帝,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学过,他是真正存在过的,而且确实是带领人们做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都有利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例如,黄帝教人们如何盖房子、他的妻子教人们养蚕和弄蚕丝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伏羲和黄帝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伏羲的认识。由一开始坚定地认为他不存在,到现在开始怀疑他的存在。许多古籍都说,伏羲又名伏风氏,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中三皇的首位人物,他的地位等都十分显赫。可是据资料显示,关于他的传说,在战国中期之前都没有出现过,所以,他的传说真的有可能是人们编撰出来的。

关于伏羲和黄帝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来说的话,他们之间其实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就还没有关系之说。如果用现在的关系网去看他俩的关系的话,我们可以将他们放在一个公司,然后,伏羲是这个公司的创立者,黄帝是隔了好几代的继承者,他是将公司做大的那个人。所以他们都同时进了光荣榜,被人们称颂。

黄帝的武器

据资料显示,大多数人对黄帝的评价是聪明睿智,并没有说他勇猛善于战斗。那么他的胜利,必定是有神兵利器的辅助。但是黄帝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呢?其说法也是甚多啊!

黄帝的武器――轩辕剑图

第一种,有人说,黄帝的武器是轩辕夏禹剑,这把剑有着金黄的外表,是天界众神赐给黄帝斩妖除魔的千年古剑。它是由众神采集首山的铜,然后众神又合力,精心地打造了这把神剑,它的内部蕴藏着很大的能量,所以可以帮助黄帝打败蚩尤,平定天下之混乱。

另外一种说法是,黄帝的武器是弓,而且这把弓的名字叫乌号。这个说法,据说是有依据的,即黄帝在荆山铸鼎成功之后,有龙来接黄帝,他骑上去之后,将自己的弓放在龙的胡须上,可是龙的胡须断了,于是弓也就掉了下来。人们就将他的弓带了回去。

当然,因为黄帝所处时代十分久远,当时的记录工具也不成熟,黄帝的武器没能被记录下来,并且人们又十分敬重他,所以给他以及武器都赋予了神话色彩。就其真实性来说,一般是不太可能的,首先神并不是真正存在的,所以那神剑也不太可能是真的,就连剑的说法都不太可能,因为当时人们都还不知道铁啊、铜啊这些东西,更别说要用这些东西来制成武器了。不过对于弓来说,还是蛮可能的,因为在很早之前人们是要狩猎的,所以用弓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章 千古文明开涿鹿

大约在距今4700年之前,在今张家口市涿鹿一带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与者是中华民族的三位祖先: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与蚩尤,战争的结果是黄帝、炎帝联盟打败了蚩尤。同时战争也加强了华夏部族与九黎部族的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唐代大诗人胡曾在游历了涿鹿山之后,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

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

那么诗中所言的“轩辕曾此破蚩尤”的战争是怎样的一回事呢?它有什么重大意义?与张家口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作一简单介绍。

一、人文三祖黄帝、炎帝、蚩尤

轩辕黄帝

历史进入距今约5000年的大变革时期。这个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晚期,当时人类已由新石器时代进入金石并用的时代。社会形态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母系氏族逐渐被父系氏族所代替,后者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私有财产逐渐产生,并由此产生了部落之间争夺宜农土地与牧场的战争。总而言之,当时的社会已处于文明产生、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性时期。

当时在中华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兼并与融合,逐步形成了华夏、九黎、苗蛮三大部落集团。华夏部落集团以黄帝为首,活动于黄河流域的西中部地区。蚩尤则是九黎部落集团的首领,活动于今山东、江苏一带。炎帝则是华夏部落联盟的又一位首领。黄帝、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三祖,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祖先。

据《史记》等有关史籍记载,黄帝,姬姓,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是4700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的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有轩辕故里。黄帝起初居于有熊,故号有熊氏。还有一种说法,黄帝手下的部队,分别以熊、罴、虎等猛兽命名,其中熊部归他直接领导,所以黄帝又叫有熊氏。后来黄帝又在我国西北部黄河流域的姬水附近生息战斗,因此黄帝为姬姓。在陕西黄土高原居住时,开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逐渐繁衍壮大。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是土地,“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部落在生活与战争实践中,首先发明了战车,这种车有轩(即车围子)有辕,所以黄帝又称轩辕氏。黄帝有了战车,打仗的时候大将站在车上,停战休息的时候,便将车子连接起来围成一圈,以保护中军,只留下一隙算是出入的门。这门就是两车车辕中间的空隙,所以又叫做辕门。辕门一词一直流传到现代。从黄帝的这些称谓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帝部落在当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先进军事的代表,还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相传黄帝的母亲为附宝。黄帝出生2个月后就能与母亲牙牙学语,3岁时便能言善辩,才智过人。到了20岁,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修养的人了。被人们推举为部落首领。正如《史记·五帝本纪》所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在他的带领下,黄帝部落迅速强盛起来,并不断有其他部落愿意接受他的领导,逐渐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炎帝部落生活在我国西北部的姜水附近。据史书记载,炎帝、黄帝同为有熊氏部落首领少典之子。《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也有的史学家认为,黄帝、炎帝为有姻亲关系的两个部落,并不一定是亲兄弟。炎帝从小就对农业生产特别感兴趣,他砍伐树木作成犁铧,再用木头作成犁把,用来耕种土地。他还把这些农具的使用方法教给所有的老百姓,因为他最早教人们耕种,所以被人们尊称为神农氏。炎帝还发明了草药,为人治病,是我国医药的发明者。炎帝为了取用药草为人治病,曾亲口尝百草的性味,以辨明它们的功效。但有一次,他又尝到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医,终于因烂断肠子而死去。现在流传的由后人绘制的炎帝画像,就是他亲尝百草的形象。炎帝部落在当时是农业生产发展水平最高的部落。原先他在各部落中的威望与势力都大于黄帝,后来他的地位才被黄帝所取代,因此,现在习惯于称中华儿女为炎黄子孙。

司马迁

蚩尤部落联盟生活在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个部落联盟被称为“九黎”。《国语·楚语》记载,“九黎,蚩尤之徒也。”九黎部落联盟借助于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温和的气候和自然条件,辛勤劳动,披荆斩棘,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中国东南部的大部落。当时九黎与炎、黄部落相比,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还要先进。据文献所载:“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即传说中的伏羲、神农是处于以木、石为兵器的木石时代,蚩尤已开始以金属制作兵器,跨入了金属时代。九黎是5000年前我国东南部地区最强大的部落。

炎帝 神农氏

蚩尤部落以牛为图腾。传说蚩尤部落当时已发现了铜矿,学会炼铜,并能用铜来制造刀戟弓弩和防护面具。加上蚩尤勇猛非凡,每当交战,他总是身披斑斓虎皮,头带铜盔,手执铜刀,带头冲锋陷阵,因此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还传说蚩尤有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人多势众,成为当时中华大地上军事实力最强的部落联盟。范文澜先生认为,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是由九个部落组成的,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八十一个兄弟,即蚩尤手下的八十一个酋长。蚩尤被尊奉为古代战神。现今苗族尊蚩尤为祖先。

二、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发生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之间,通过这场战争,黄帝战胜了炎帝,炎帝归服了黄帝,从而形成了黄炎部落联盟,同时黄帝取代了炎帝在黄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这场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战与关键之战。

这场战争的原因既有争夺领导权的因素,还有争夺宜农土地的因素。原来,黄帝与炎帝原先居住的姬水、姜水一带因黄河泛滥,逐渐不再适于畜牧业和农业生产,这样黄帝就首先带领部落开始东迁。据史学家考证,黄帝先是沿着北洛水南下,到达今陕西的大荔、朝邑一带,之后又东渡黄河,顺着中条山和太行山,向东北迁移,沿着桑干河来到现今张家口市涿鹿一带。

黄帝传说时期地域示意图 涿鹿在今河北涿鹿东南

据地质学家研究,桑干河流域的大同、涿鹿一带,远古时本是一片古湖,湖水淼淼,竹茂鹿鸣。随着地壳运动,湖水逐渐外泄,形成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的涿鹿盆地,很适于农耕经济的发展。所以当黄帝一行来到这里,便看中了这方沃土,让其部落定居下来。黄帝部落在涿鹿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很快兴盛强大起来。

在黄帝部落东迁的同时,炎帝部落也相继东迁。但他们走的路线不完全一样。炎帝部落先沿着渭水东下,又沿着黄河南岸继续向东行进,一直到达今山东一带。这样就首先与已在这里生息的蚩尤九黎部落发生了矛盾。当时的九黎部落联盟在蚩尤的带领下,正处于兴盛时期,致力于向西扩展势力范围,怎能容忍炎帝部落来染指他的领地。于是炎帝与蚩尤之间便爆发了战争。从农耕水平上看炎帝部落要高于蚩尤部落,而在武力的强大方面,蚩尤则远胜于炎帝。这样,炎帝因力量悬殊,只好放弃驻守的土地,向北逃到黄帝定居的涿鹿向黄帝求助。而当时的黄帝正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并不情愿卷入战争之中,再加上黄帝部落既重视发展生产,又注重与其他部落的联系,以致一些原先归附于炎帝的部落归附了黄帝,炎帝心怀怨恨,于是与黄帝部落之间发生了“阪泉之战”。在此情况下,黄帝只好参战。战争开始,黄帝、炎帝部落实力相当,处于相持阶段。后来,黄帝“教熊、貔、貅、貙、罴、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史记·五帝本纪》)即是说,黄帝在与炎帝的战争中,得到了以熊、貔、貅、貙、罴、虎等为图腾的部落的支持,经过多次战斗,最后在阪泉之野战胜了炎帝。这里的“三战”是一个概数,言其战争的次数之多。阪泉之战后,形成了以黄帝为首的新的黄炎部落联盟。这场战争开创了我国古代兼并的新的方式,即战争结果不是一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而是通过战争二者合而为一,使二者的优势相互补充,新联盟更加强大。现今张家口市的涿鹿县还有一个村子名叫七旗村,据说就是当年“阪泉之战”时,炎帝曾摆过“七旗阵”的地方。而当时的阪泉,现在被人们称为“黄帝泉”,依然涌动着不息的泉水,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阪泉之战的情景。

三、涿鹿之战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清明节,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祀黄帝的活动。这年4月6日,当时陕北出版的《新中华报》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十分醒目的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特派林伯渠为代表,参加这次民族扫墓盛典,以表示抗日救亡的决心。毛泽东还亲自写了《祭黄帝文》。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不但盛赞了黄帝的功劳,还指出了黄帝曾“涿鹿奋战,区宇以宁”。“涿鹿奋战”指的就是黄帝与蚩尤在涿鹿进行的“涿鹿之战”。

黄帝战蚩尤图

原来,在炎帝与蚩尤发生冲突,炎帝败逃涿鹿时,蚩尤也紧追不舍,一直尾追到了涿鹿,并在涿鹿修筑了营寨,号称蚩尤寨,准备与炎黄联盟作一决战。恰巧炎黄之间又展开了斗争,这样蚩尤便有足够的时间备战,力量更加强大。黄帝在看到蚩尤已安营下寨,企图强夺涿鹿之野后,也下了与蚩尤决战的决心。

战争开始,蚩尤凭借先进的武器与刚刚打了胜仗的锐气,打得十分勇猛,给黄帝造成很大的军事与心理压力,而黄帝又是被迫应战,所以开始时打得很不顺利,用《史记》中的话说就是“九战九不胜”,遭到多次失败。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黄帝并不气馁,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战略战术,同时积极寻求其他部落的支持与帮助。

接着的战斗更加惊心动魄。据《太平御览》卷十五《黄帝玄女战法》载,黄帝与蚩尤一开始九战九不胜,只好暂时休兵。这时有一个妇女,人头鸟身,出现在黄帝面前,黄帝恭敬请教,这位自称玄女的人便向他传授了新的战法。同时黄帝还特意捕获并驯养了大量熊、虎等动物,用以助战,同时还与大将应龙共同谋划了破敌伏兵之计。并向以玄鸟、熊、虎为图腾的部落求援,得到应允,这些部落的参战,极大地改变了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比,战争力量开始向有利于黄帝一方倾斜。

决战开始,黄帝按照既定作战方案,率领精兵,向蚩尤挑战。此时的蚩尤,连打胜仗,正在志满意得之时,根本不把黄帝放在眼里,闻黄帝挑战,便立即出寨迎战。而黄帝手下的士兵,曾多次败在蚩尤手下,大多心有余悸,刚一交战,便纷纷后退。这是黄帝意料之中的事,而且他已据此谋划好了破敌之计。黄帝见士兵后退,也乘势诈败,率众向有伏兵的山谷退去。蚩尤不知是计,指挥全军全力追赶,穷追不舍。当蚩尤进入黄帝的伏击圈后,黄帝一声令下,四面伏兵一起冲杀过来,把蚩尤部落的兵冲了个七零八落,纷纷夺路退逃。黄帝反败为胜,挥师追击,蚩尤大败。

蚩尤像·南北朝江苏镇江画像砖

据《太平御览》记载,正当黄帝奋力追击蚩尤之时,蚩尤为挽回败局,突然施展魔法,从鼻孔中喷出一团浓雾,刹那间战场上一片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并一直延续了三天三夜。黄帝部落的士兵迷失了方向,一时军心浮动,蚩尤又凶猛地冲杀过来。在这紧急关头,黄帝立即请一个叫风后的人,制造了一辆指南车,这个指南车上站着一个小人,伸出手臂指向南方,从而使黄帝辨明了方向,率部众冲出了重围。为了鼓舞战士斗志,黄帝还让人用一种生于东海、只有一只脚的夔皮制成八十面大鼓。再用雷兽骨头做的鼓锤来擂,声音可传到500里之外,那声音直震得地动山摇,尘土飞扬。黄帝“九击而止之”,蚩尤部落的士兵被震得不辨方向,心惊胆颤。而黄帝的士兵却在这雄浑无比的鼓声中,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全力攻击,将蚩尤部众团团围住,并很快将蚩尤斩杀。取得了涿鹿之战的最后胜利。

黄帝在涿鹿之战中,之所以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关键在于他指导思想比较高明。他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了夺取战争胜利,他十分注意“修德振兵”,争取人心。而蚩尤虽然在战斗中失败了,但他在涿鹿之战中的英勇善战的气概,使他的英名流芳千古,成为我国古代的战神。秦始皇、汉武帝都祭祀过蚩尤。这些都说明,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确实是我国历史上具有真正意义的第一场战争,涿鹿之野不愧为中华第一古战场。

炎 帝

涿鹿之战后,九黎族的一部分融合于华夏集团,一部分被迫渡河南下,退居南方,压缩在“左洞庭,右彭蠡”(今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占据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江西等广阔地区。到尧、舜、禹时期,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即史书上所说的“三苗”,有时又称为“有苗”或“苗民”。至今苗族还保留有不少与蚩尤有关的传说和习俗。苗族还较为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祖先。有的地区苗族祭祖时,要祭“培尤”,即尤公蚩尤,并传说“培尤”是一位勇敢善战、纪律严明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蚩尤与黄帝、炎帝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都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发挥过巨大推动作用。相传现今张家口市赤城,曾为蚩尤都城。涿鹿蚩尤寨、蚩尤坟遗址尚存,可供人们凭吊。

关于黄帝、炎帝与蚩尤之间的涿鹿之战,《史记》等有关史籍都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就以《五帝本纪》开篇。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明确指出黄帝“平定蚩尤乱”的重大意义,尽管孙中山对蚩尤的评价,与现今我们认为黄帝、炎帝、蚩尤同为中华民族人文三祖的认识有所不同,但他却肯定了黄帝战蚩尤的功绩。革命领袖毛泽东在1937年4月亲手写的《祭黄帝陵》一文中,对黄帝“涿鹿奋战,区宇以宁”也予以赞扬。清乾隆皇帝在他所作的《涿鹿行》里,也肯定了“轩辕熊罴靖蚩尤”。明代著名学者李贽在其《焚书》中写道:“轩辕之氏王也,七十战而有天下,杀蚩尤于涿鹿之野,战炎帝于阪泉之野。”国学学者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在中国古史传说里,最早而比较可信的,有神农、黄帝的故事。”在他所著的《黄帝》一书中说:“黄帝的事迹虽茫昧不明,我们却不能不讲,一个人幼年时期虽记不清楚,但极重要。有些事可以影响他一生,成了他深沉潜在的精神。他长大后,追忆儿时,虽不免搀杂他后来的想像,可是背后操纵这想像的仍有他儿时留下来的成分。这就是说,我们从文化的大体上看古史,纵有后人的想像,仍然充满着古人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说有关黄帝、炎帝、蚩尤的诸多传说,虽然传说中的人物半人半神,但这些传说也在很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华夏族、九黎族早期生存、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是因为在发明文字以前,口耳相传的历史是人类惟一的记忆形式。《史记》就把五帝的传说正式载入史册。因此,涿鹿之战发生于今张家口市涿鹿矾山一带,已是史学界的共识。

四、合符釜山

黄帝杀死蚩尤,降服炎帝后,黄河流域各部落更加拥戴他,并主动提出由他担任天下的“共主”。即是说,各部落由涿鹿之战前的“咸归轩辕”,转变为“咸尊轩辕”。黄帝顺从了各部落的意愿,首先进行了大巡幸。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为了向天下宣威,曾带兵东到沿海,南达长江,西到崆峒(今甘肃境)。若有不顺从者,黄帝就“从而征之。”经过大巡幸更加显示了黄帝的实力与德行,为登上“天子”之位奠定了基础。接着他又带兵“北征山戎”,“北逐荤粥”,消除了北边的威胁,使黄河流域各部落更有安全感与归属感。在完成这两项重大活动后,黄帝审时度势,在大败蚩尤的故地涿鹿釜山举行了类似开国大典的“釜山合符”,成为了天下“共主”。

轩辕黄帝

釜山合符,既确立了黄帝在各部落中的最高军事首长地位,也确立了他的最高行政首长地位。使社会出现了高于部落酋长、部落联盟首领的“共主”,形成了国家雏形、王权雏形与礼仪雏形,成为人类走向文明的象征。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黄帝、炎帝、蚩尤三祖之战所实现的各部落之间的融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融合。这次融合,最后形成了以融合炎帝部落后的黄帝部落联盟与东夷部落联合共处的部族共同体,形成了华夏民族的前身。合符釜山是华夏族形成的重要标志。

炎 帝

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又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发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龙图腾的形成与黄帝“合符釜山”之间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黄帝打败蚩尤之后,统一了中原各部落,并大会各部落首领于涿鹿釜山。在合符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作为类似于现在的国旗或国家的标志。开始,黄帝手下的人建议不再搞新图腾,而是沿用黄帝部落的图腾。黄帝却认为各部落尊其为共主,应体现出各部落之间平等团结的关系,于是要求各部落把自己使用的图腾,全部献出来,并由各部落选派代表,共同制定新图腾。经过黄帝与各部落共同协商,制定了一个新的图腾:蛇的身,鱼的鳞,马的头,狮的鼻,虎的眼,牛的舌,鹿的角,象的牙,羊的须,鹰的爪,狗的尾,并起名为龙。现代考古也证明,红山文化就是龙的文化,张家口市是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交汇处,在张家口市境内也已发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龙与黄帝合符釜山的关系是有一定依据的。

现今张家口市涿鹿县黄帝城附近有一座形如覆釜的山,就是传说中黄帝与各部落合符的釜山。山上还有古代祭祀的祭坛遗址。目前,各有关方面正在积极筹建涿鹿中华合符坛,进一步弘扬中华合符文化,并积极争取成为2008年奥运圣火的采集地、传递点。

五、建都涿鹿

黄帝与各部落合符釜山后,还在涿鹿山下宽广平坦的地方修筑了都邑。《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邑于涿鹿之阿”。黄帝建都涿鹿,使涿鹿成为黄帝对外开拓的根据地,成为当时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的转变。正如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在《涿鹿》一诗中所描述的:

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

轩辕此立极,玉帛朝诸侯。

诗中的“立极”就是指黄帝在涿鹿建立了最高权威机构,天下“诸侯”(实际上是各部落首领)都纷纷去涿鹿向黄帝贡献玉帛,表示臣服。

于佑任作品

关于黄帝建都涿鹿,已被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肯定,王国维先生的著名史论《殷周制度论》中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太昊之虚在陈,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这应是史学界的权威之论。

黄帝建都涿鹿也符合历史发展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从考古发掘的历史看,5000年前已经开始有了城邑的建设。相传黄帝率部众到了涿鹿之后,一开始,其部众都栖息于崖洞与树底,十分不安全,当时又值战争时期,每当夜幕降临,人们总是惴惴不安,严重影响部队的战斗力。黄帝也为此忧心忡忡。一天,他登上涿鹿山极目望去,只见涿鹿盆地四面是山,中间平坦,心头一下子开朗起来。于是他命部下与他一起用土垒成一个方形的建筑,将人们围在里面,这样人们就安全多了。因为当时这个建筑全部用土筑成,于是黄帝就将之名为“城”,取其“土成”之意。

在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有一处“黄帝城”。黄帝城为不规则正方形,东、西、北尚残存城墙,东城墙因1958年修水库被拆毁,而浸于轩辕湖中。城内有许多遗物,已发现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和黑陶,还出土有石杵、石斧、石凿、石环等石器。黄帝城经考古发掘,初步确定为战国至汉代所建,但其下层有丰富的龙山文化遗存,尚待进一步考古研究。明代黄帝城内还有人居住,并建有轩辕庙,到清代逐渐废弃。1997年,在黄帝城旁,又兴建了中华三祖堂。中华三祖堂内,塑有黄帝、炎帝与蚩尤的塑像。堂内墙壁上分别是“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历史事件的大型壁画。涿鹿正在成为追寻中华民族形成、中华文明源头的圣地之一。

《史记·五帝本纪》中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即是说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黄帝被历代帝王尊奉为先皇。

按《史记》、《国语》等史籍整理的远古历史,活动于黄河中下游的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亦即华夏民族,均出于黄帝。有人将史籍所记列表如下:

表一:少典 炎帝(姜姓)

黄帝(姬姓)

表二:黄帝 玄嚣(青阳)—极—高辛(帝喾)

昌意—高阳(颛顼)

表三:高辛 弃(后稷,为周代先祖)

契(为商代先祖)

帝挚

放勋(唐尧)

表四:高阳 鲧—禹—启(为夏代先祖)

称—老童(卷章,后嗣为楚君先祖)

穷蝉—敬康—句望(句芒)—桥牛—瞽叟—虞舜

六、千古文明开涿鹿

轩辕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中华文明的初祖。黄帝的历史功绩,在于经过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实现了各部落的大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更在于他始终致力于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并汲取其他部落的优秀成果,开创了中华文明之光。黄帝的这些历史功绩与涿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帝的文治武功在涿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千古文明开涿鹿,是对黄帝在涿鹿的历史功绩最准确而简洁的评价。

指南车

千古文明开涿鹿这一命题,是由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其审定的《上古史演义》中提出的。顾颉刚虽然认为中国古史传说出于神话演变,对于古史的描述越到后世越细致,是“疑古”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在这书本中依然提出了“千古文明开涿鹿”这个论断,说明中华文明与涿鹿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说明中华5000年文明就发祥于黄帝、炎帝、蚩尤大战涿鹿之际,涿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华文明起源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已经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一点式的,而是一体多元式的,不但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长江流域、辽河流域、巴蜀地区等许多地方都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我们说千古文明开涿鹿,并不是说中华文明只发源于涿鹿一带,只是说涿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涿鹿所在的桑干河也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之一。

当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便告别野蛮进入文明时代。黄帝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一个人类跨进文明门槛的时代。关于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我国古籍中有许多记载,黄帝成为“箭垛式人物”(胡适语)——许多发明创造都记在了他的名下。因此,黄帝被尊奉为“文明之祖”。在《世本》及《世本》宋衷注里,记载黄帝及其臣下的发明创造就有28种之多,比如日常用品有衣服、舟、车、鼓等,学术发明有文字、星系、历数、指南车、医药、音乐等。其他史籍也有许多记载,如《史记正义》载,“黄帝受神策,命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新语》载:“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拾遗记》载,黄帝“始服冕垂衣”,“始造书契”。《世本》还说,“黄帝正名百物,穿井”。总之,黄帝对已有文明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提高,使他成为一个集大成者。

嫘 祖

千古文明开涿鹿,还有一个重要方面,这就是炎帝开创的农业,发明的医药,蚩尤创制的金属兵器,都在涿鹿开花结果,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文明成果。黄帝在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后,接受并消化了这些部落联盟的文明成果,综合创新,将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涿鹿文明是由黄帝、炎帝、蚩尤共同开创的,黄帝、炎帝、蚩尤是中华文明的三位始祖,他们的功绩将永垂史册。

《山海经》中,黄帝被视为华夏民族和文明的第一始祖。还为后人提供了一个世界大战的概貌——黄帝战蚩尤。这场战争,不仅生灵涂炭,而且引发了生态危机,旱魃的使用,“所居不雨”。

据说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黄帝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

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

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因发明了轩冕,故称之为轩辕。

扩展资料:

黄帝家族成员

1、父亲

少典:据说是少典国的国君。一说,名祁昆,或启昆。

2、母亲

附宝: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

3、妻子

嫘祖:一作“累祖”。西陵氏之女,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

女节:方雷氏,黄帝次妃。

彤鱼氏:名苍林、丽娱,讳邛,炎帝之女,黄帝第三妃,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后世尊为烹饪始祖。

嫫母:面貌丑陋,但为人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为黄帝第四妃,曾帮助黄帝大败炎帝、杀蚩尤。

4、子孙

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

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

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黄帝 (华夏部落首领)

分为灵枢和苏文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经典,也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

是综合性的医疗工作。在黄老家的理论中,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疾病、诊疗、养生、运气等理论都是建立起来的。本书从整体的角度论述医学,提出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信息来源于中国古代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是我国影响较大的医学著作,为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诊疗奠定了基础,被称为医学始祖。

名称的来源

包含四部中医经典,包括《上海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和《黄帝内经》。列在《医经》中。

所谓“医学经典”,就是阐明医学理论的著作,如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因为它的重要性,它被称为“北京”。古人把有一定规律的、必须学习的重要书籍称为“经”,如儒家的六经、老子的道德经、朴素的三字经等。之所以称之为《内经》,并不是《韩曙文怡志季芳略》、王九大《医经》中的“五与阳”,也不是《经方》中的“内在即处世之道”,而是相对于“外”而言的。类似于《汉诗内传》《汉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内外著述》《韩非子内存外存》等。但《神仙》以及扁鹊和白石的佛经都已丢失。

写作时间

《钟芳》又称《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古籍之一,也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相传是黄帝因以为名而造。但后人意识到,这部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中国历代医家继承、补充、发展、创造的。正如《苏文注》所指出的,“黄帝”这一称谓意在追根溯源,祭拜起源,从而说明了中国医学文化的早期发展。这不是一时之言,也不是一个人之手。

的写法,古人主要有三种观点:

先秦时期

晋代皇甫谧、宋代林逋、高宝衡持此观点。他们认为像《内经》这样的科学巨著,离不开圣贤的智慧,离不开开明的圣贤,所以必须由黄帝来完成。

战国时期

持这种观点的人有宋代的邵雍、程颢、司马光。明代的朱、桑岳,清代的方以智、方孝孺和是平等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战国时期的《井磊》和《黄帝外经》有很多相似之处,证明这两部书是同一时代、同一思想体系的著作。其次,《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与《内经》相似,但更简单,更原始。但是《淮南子修吾训》的医学理论比《黄帝内经》的更先进。因此可以推断《黄帝内经》应该是扁鹊到臧宫的作品,也就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最后,以《黄帝内经苏文》的体例为例,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先秦时期的文本多为韵文,而苏语的文本尤其富有韵文。

清代的《李周》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说法,因为《史记扁鹊列传》在中国古代学术界地位很高,这种说法也被很多人接受。

西汉

明代郎英从夏酿酒的传说和汉代“罗”的证据推断出它起源于西汉。

现代中医专家23],吴24]其他人也持这种观点。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黄帝内经苏文》本书约20万字,可以说是2000多年前的杰作。写这种医书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在战国时期是不可能的,当时有几年的战争和七个王国。只是到了西汉时期,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医生编纂医书提供了现实条件。二、西汉初年的淮南王刘安在《史记臧宫列传》年说:“世俗之人尊古轻今。所以,那些道教徒在进入这个理论之前,一定要记住神农和黄帝。与“黄老学派”在书名和思想内容上的密切关系,也为这部书是在西汉“黄老学派”全盛时期才完成的提供了佐证。三、西汉司马迁在《黄帝内经苏文》年记载,他的老师恭城杨青教给他的十本医书中,没有《黄帝内经》年西汉初年的名医。这足以证明《黄帝内经》不可能是西汉以前写的。

从上面的观点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四库全书总目》的完成在战国时期是比较可信的。但是不能说《四库全书》和《黄帝内经》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元末明初医学专家鲁夫对此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他认为《淮南子修武训》既不是一时之言,也不是一人之手。姚纪恒《黄帝内经》,姚纪恒《史记臧宫列传》,程纪恒《黄帝内经》,黄纪恒《黄帝内经》,黄纪恒《黄帝内经》都认同观点。

更科学的观点是,《苏文》不是一个作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几个作者在很长时间内组合而成的:

首先,《灵枢》部分章节押韵较多。这些章节可能是先秦时期的作品。

2对比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内经》,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压药竹简,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如意侯墓出土的《古今伪书考辨》和《素问补正序》,可以看出《新安文献集与运气论》部分篇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其他的,

第三,《五岳集注辨序》引用的一些文献,如《内经》、《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甚至更早的作品。

4《黄帝内经》年的“千手”二字是战国秦汉时期的人名,《足臂十一脉灸》年的祥符、周度等官名是曹魏时期的官名。

5《刘王潘斌》部分章节出版较晚。比如“阴阳是日月”,有句话叫“阴,正月生阳”。因此,可以认为它产生于汉武帝元年太初历法颁布之后。

6苏语有些篇章用的是干支年,而用干支年是东汉。第七卷失传已久。唐加《太一九公战盘》、《灵柩》、《黄帝内经》、《上下经》、《北都》、《苏文保全明行论》、《苏文灵兰米颠论》、《灵枢》、《苏文》从其甲子年代判断,可以断定为东汉第二年(2002年正如张仲景写《引杨达论》时引用的,绝对先于张仲景。

第七,对该书的诠释已经超越了第七十二篇和第七十三篇,《集大论》和《吴论》,宋代的刘把这两篇文章表现为一部书。可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唐宋时期的赝品。

总的来说《刘玮志大论》有段时间没写了,作者也不是一个人。这支笔应该是战国时期写的,个别章节是汉代写的。王的《气交大论》,刘的《郑午昌大论》不能叫《刘集大论》,按照惯例应该是《知真大论》。

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有以下一些:

《史记》、《资治通鉴》和《通志》等后世的通史,对先秦历史皆有记载。

《尚书》、《礼记》、《春秋》、《国语》、《世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先秦的史籍。

《战国策》、《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后世整理和编著的记载先秦史实的著作。

《管子》、《孟子》、《庄子》、《晏子春秋》、《商君书》、《吕氏春秋》等诸子著作中亦有不少史料记载。

以上只是部分记载秦朝以前的历史古籍,还有部分史书未列举出来,如果需查阅全面的历史古籍,可咨询相关历史专业人士或者查询历史类资料。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