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竖版古籍表格排版问题 急求!!
1、这个不好办,要么一个一个移动,要么变通一下,就是缩小这一页表格的列宽,增加一列,也就是这一页比其他页多一列内容。
2、页码比较简单,进入页脚,插入一个文本框,拖到边上中间,文本框文字设置成竖排,将线条颜色设置成“无”,插入页码、卷号。
3、现在这个程度再换用其他软件可能还是要从头来,可以先下载一个试一下能不能导入。
由于繁体字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所以不仅在中国,在中国周边国家中,繁体字仍旧具有非常的影响力。简繁互补是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今天我们知道的字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它的笔画最简单。可是到了商周的金文很多字被繁化了,秦的小篆比六国文字繁复,而之后的隶书又有简化的趋势,后来的唐楷繁简相宜最后稳定下来。世界上一些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因此进行汉字简化。比如,日本早就有自己的简化字(日本新字体),在日本日常生活主要使用新字体,但日本政府并未宣布废止旧字体,在专有名词等很多场合中,旧字体仍可使用。新加坡教育部于1969年颁行《简体字表》,开始正式推行简体字。当然,繁体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书法中。更重要的是,繁体字是对汉字演变的一种记录,如果繁体字彻底消失,汉字的演进链条就会缺失一环。
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是各有不同的,总体上分为左行、右行、下行三种,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的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有时的日语等。
在中国古代,因为书写时是左手拿简,右手写字,一般是一根简一行字,并且为着左手拿简方便起见,空白的简是放在左边的。等到把一根简写完,写过的简为着和空白的简不相混,也就左手一根一根的向右边推去,并且排好。
在这种情形下排出的行款,总是写好的第一根简在最右,以次从右排到左,更由左手拿着的简是直立的,而一般人手执细长之物是与人指垂直的;于是中国字的行款,成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了。
竹简与木牍是古代用于书写、记事的竹片和木片。简牍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可能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在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最晚则可延续到魏晋时期,而用少数民族文字如吐蕃文、西夏文等书写的简牍,在西北地区的唐宋墓葬中还有发现。
古代用竹简制成的书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很珍贵的书法墨迹。对它们的发现和研究,是近代学术界的重要成果之一。
这些简都是每片简抄写一行字,所写的字数因简的长短而不等。另外还有一种简,宽约二厘米左右,每简上抄写两行字,这种简称为“两行”。竹简一般都是用丝纶或麻绳将零散的简编成册,是先编联,后书写,纶绳所过之处空而不写。
因为竹简与木牍制作繁复,而且书写字数有限、携带不便,所以缣帛成了秦汉时代的重要书写材料。用缣帛写成的书籍,称为帛书。后来,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简牍、帛书逐渐被废弃,纸最终成为书写的主流材质。
想读古代书籍当然要过文言阅读这个门坎,进门之后迎接你的一定是惊喜,你会发现原来还有一个我们不知道的涵盖了几千年的世界,浩如烟海,美不胜收。
那么,原本接触古籍不多的人要从哪里开始呢?其实,文言不好不是问题,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毕竟文言也不是现代教育的重点,只要有兴趣,很快就可以改善的。
读古籍不用找什么学习资料,直接拿过来读就可以了,如果碰到不能理解的难点(一般多为典故),可以先放一放,读的多了之后,有很多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了。
刚开始读古籍,推荐《古文观止》、《历代文选》。《古文观止》是清初编选的古文选本,“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选辑文章二百二十篇”。此书现在的版本比较多,我认为中华书局的要好些。《历代文选》是冯其庸等六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六位老师选注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我手头的是七十年代末期的繁体竖排版本,现在应该有简体版出版。这两者所选内容同多异少,于所选的内容各有详略,《历代文选》多了清代的文章;从注释内容和风格上来说,《历代文选》可能更适合我们阅读。从这两种书中就可以看到古文的大概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唐宋八大家的文集和《史记》、《汉书》这类史籍。其实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在上述的《古文观止》和《历代文选》中都有选录,再读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和感受其文字和思想魅力。尤其是《史记》,号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先生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或者直接用伟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史记》现在的版本也比较多,建议选择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套装中的《史记》部分(单独定价,无翻译,有注疏。原为繁体竖排,不清楚现在有没有简体版本),或者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史记》上下册版本(郭逸、郭曼标点)。
读过这些之后,你对古籍应该有了自己的认识,接下来就自己发挥吧。
读古籍需的工具书推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一般来说足够用了。如果想再深入,那就考虑《康熙字典》吧,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标点整理本不错。
需要补充的两点:
一、强烈建议不要买带有翻译的或是白话的版本,因为即使翻译的再好,也很难传达作用的原意,而且古文本身自有的美会被破坏殆尽,所以还是靠自己吧。之所以强调版本,是因为这些书买来皆可收藏,不是有文物价值,而是这类书在几十年后再读依然会有收获。
二、对古籍感兴趣,还要过繁体字这一关。虽然现在单体字的古籍越来越多,毕竟不是百分之百,且还有繁体的影印本这种印刷形式,总不能进了宝山却扔了一大半宝贝不管吧。同样的道理,繁体字不难,看多了就自然过关了。
不是一定要印成繁体和竖排哦,现在出版的古书、史籍等,很多都是简体横排,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做成繁体竖排是一种怀古,一种文化的保留,另外就是有些影印版的图书保留了书籍原貌是繁体竖排,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阮元刻《十三经注疏》等。——上师文化传媒图书出版。
古书为什么是从右往左竖排的? 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与古代汉字竖排向左行的顺序是有极大差别的。其实,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是各有不同的,总体上分为左行、右行、下行三种,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的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古时的日语等。汉字的古代书写,一向是直行向下的。这一顺序的起源与书写材料有密切关系。古时流行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牍,其纹理多为纵向,通常是单行书写。人们习惯纵向持狭长的物体,一路向下书写。又因为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右到左的书写习惯。 十二生肖中为何 没有“猫”这一属相? 十二生肖的说法源于干支纪年法,传说产生于夏,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考证的是,至少在汉代,十二生肖与地支的相配体系已经固定下来了。在汉代以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猫,无论是《礼记》中所说的山猫,还是《诗经》中“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的豹猫,都是生活在野外的野生猫。我们今天饲养的家猫的祖先,据说是印度的沙漠猫。印度猫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始于汉明帝,那正是中印交往通过佛教而频繁起来的时期。因此,猫来到中国的时间,距离干支纪年法的产生,恐怕已相差千年以上了,所以来晚了的猫自然没有被纳入十二生肖中。 美国为什么没有外交部? 美国刚刚成立联邦政府时,是有外交部的。另外还设立了财政部、军政部。但是,国会发现,除了外交、财政和军政之外,还有许多内政事务需要处理,而他们又不想成立第四个专门机构。于是就在1789年将外交部改为国务院,统管内政和外交。1849年,欧洲许多国家已对外交和内政职能有了明确划分,美国国务院为了适应对外关系的需要,便将内政方面的职能划分出来,另成立内政部。国务院只管外交,但名称未变,因此,美国没有外交部,而它的国务卿实际上也就是外交部长。 青庐——唐朝以前的“洞房” 既然“洞房”一直到中唐时期才被用来指婚房,那么,在这以前古人怎么称呼结婚的房间呢?唐段成在《酉阳杂俎》中解释说:“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新婚夫妇一般在青庐交拜。《孔雀东南飞》中就有句子说:“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如此看来,汉末以来,古人一般将青庐作为婚房的名称,因此后世也用青庐来指代结婚。直到唐代以后,洞房才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婚房代名词,青庐之称于是渐渐被人遗忘了。 典当业的由来 典当业这一我国最古老的信用机构起源于南朝建康(南京)的佛寺。自孙吴始立建初寺以后,经东晋、南朝帝王的宣扬及百姓为逃避暴政皈依佛门,使得南京的寺庙大增,并拥有了大量土地和钱财,形成了雄厚的寺院经济。当时寺庙除了收取地租外,还兼营典当。但只是以济贫救急为主的慈善性行业。南京典当业源自南朝,历经唐、宋、元,盛于明代。明代建都南京时,金陵当铺共有500 家。 1万年前的少数民族——马鹿洞人 近日,中澳科学家关于云南“马鹿洞人”的重大发现备受关注。“马鹿洞人”所处的年代正是人类从狩猎采集时代向农业时代过渡阶段。但是这个距今1万多年前的“马鹿洞人”,却有10万年以上人类的特征,这是很少见的。专家进一步分析,之所以古老特征保留比较多,与云南本身的环境关系密切,使得具有古老特征的人类进化得慢一些。 排球比赛因何而来? 1895年,美国麻省的霍利克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在闲暇之余,很喜欢和年轻人玩一种游戏。他把一个篮球的内胆剥离出来,把年轻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在网球场球网的两边各有一组。然后他们将篮球胆托起,互相传递着向对方的场地抛去。因为篮球胆是年轻人用双手托举在头顶上飞来飞去的, 因此,大家就很形象地把这个篮球胆称为“volleyball”,意思就是“空中的球”。这种“空中的球”的游戏就是现在排球比赛的雏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对排球规则做了一些改变和补充,并且制造出专门的球进行比赛,使这种游戏成为世界性的竞技比赛项目。 古代秤杆为何有十六颗秤星? 杆秤,在中国已存在数千年之久。那么,为什么古代秤杆上要刻十六颗秤星呢?杆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分秤杆与秤锤(砣)两部分。主体是细长的木杆,杆上有刻度(秤星)。古代的秤是一斤十六两,有十六个刻度,每个刻度代表一两,每一两都用一颗星来表示,叫作“秤星”。秤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不可用黑色,表示用秤做生意的人,心地要纯洁,不能昧着良心。 “尼姑”的由来 出家的男僧人最早称作比丘,女性僧人则称为比丘尼。比丘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原语有破烦恼者之意,意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的男子。比丘尼也是梵语的音译,皆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尼姑的说法就来源于比丘尼,尼即比丘尼的简称,而姑则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泛称,比如女道士也被称为道姑。 古代的官媒与私媒 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所谓私媒,就是民间的婚姻介绍人,而官媒则是代表政府行男女婚姻之事的机构,实即官方的婚姻介绍所。官方的媒人,古代称作媒官、媒氏、媒互人等,最早出现在西周。据《周礼·地官·媒氏》记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即婚配)”,“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看来,媒氏的主要工作就是掌握全国男女的姓名和出生时间,督促适龄男女结婚。私媒则是我们熟悉的媒婆形象,她们一般是中老年妇女,为男女双方穿针引线。私媒做成的婚姻也还是要到官媒处登记。 二郎腿的由来 “二郎腿”跟传说中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有关。“二郎腿”也就是二郎神的坐姿,即坐时将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面的姿势。四川川王庙正殿上所塑二郎神像,以及都江堰二王庙旧时的二郎神像,都是这个姿势。 我国有多少姓氏? 《中华姓氏大辞典》收入的姓氏有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1615个,四字姓571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由于姓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变化,有专家估计,我国姓氏大约18000个。
这种标点叫开明制标点,一般在方正书版软件中可以自动处理。在word中通过特殊方法,也可以做到。
将需要处理的标点罗列出来,这里仅以常见的几种标点为例:
打开查找对话框。
查找:[“”,。]。
展开“高级”,勾选”使用通配符“,勾选”突出显示所有在该范围找到的项目“,点”查找全部“(2007版以上点”主文档“)。
关闭查找对话框,这里所有被查找到的字符处于被选中状态,不可在页面区域点击鼠标,否则所选字符即被放弃。
下面有两个选择:
第一是选”格式“菜单中的“更改大小写”--半角。当然,不进行前面的查找,也可以直接选择全文后执行此操作。这种方法是将除句号之外的标点处理为半角,不够美观。
第二是选“格式”菜单--“字体”,选“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中选择“紧缩,并在其磅值栏填选2。
古籍用竖排更方便校对。整理古籍经常用对着多种竖排的古本校对,这时候如果是横排,会带来诸多不便。不过另外一些朋友用的整理平台的操作板只支持横排,也没有太大问题。所有说到底也是习惯。
本文2023-08-07 10:39:4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