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学家葛洪是如何治疗脚气病和疟疾的?
葛洪提出了许多特效的治疗药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治疗脚气病和疟疾的药物。在脚气病的治疗方面,他提出用大豆、牛乳、蜀椒和松节松叶等来治疗脚气病。现代化学分析的结果表明,这些药物中包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乙,用其治疗脚气病效果较理想。关于疟疾的治疗,该书中曾提及疟疾种类较多,计有老疟、温疟、瘴疟、劳疟、疟兼痢等多种。其治疗方法也是多样的,计有常山、鼠妇、豆豉、蒜、皂荚、鳖甲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疟疾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虽然有的有副作用或毒性,但在古代仍起着积极的治疗作用。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种青蒿治疗法,其法是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对疟原虫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副作用相对很低,知乎上盛传的屠呦呦排查了两千多个方子没一个有效最后把青蒿换成黄花蒿才有效果的说法是谣传,其实屠呦呦发现了多个药方有效,并从中提取了一些成分,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其中常山碱甚至效果比青蒿素还好。而且中药方里的青蒿也并非是指不含青蒿素的香蒿,中药里的青蒿是含有青蒿素的,中药方的提取方法无法有效提取青蒿素的说法也是谣传,中医的提取方法提取青蒿素效果不好但是并不是完全提取不出来,依然可以达到治疗作用。不要觉得屠呦呦排查了两千多个方子只有极少数有效就觉得中医不靠谱,美国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排查了几十万种化合物,结果无一有效,科研工作失败的可能性远比你想象的高,需要很高的意志力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疟疾 4 传尸病 5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痎疟的穴位 2 治疗痎疟的方剂 3 治疗痎疟的中成药 4 痎疟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痎疟 1 拼音
jiē nuè
2 概述痎疟为病名[1]。有两个义项:1疟疾。2传尸病。
3 疟疾痎疟即疟疾[1]。出《黄帝内经素问·疟论》等篇。
①疟疾的通称[1]。《圣济总录·疟病门》:“痃疟者,以疟发该时,或日作,或间日乃作也……寒温瘅疟,动皆该时,故《内经》统谓之痎疟。”
②指间日疟[1]。《说文解字》:“痎,二日一发疟也。”《说文句读》:“谓隔一日(发)也。”
③指老疟、久疟[1]。《医学纲目》卷六:“痎疟者,老疟也。”“久疟者,痎疟也,以其隔二三日一发,缠绵不去。”
④指疟邪未尽而复发于四季的疟疾[1]。《诸病源候论·痎疟候》:“夫痎疟者……其病秋则寒甚,冬则寒轻,春则恶风,夏则多汗。”。
疟疾(malaria[2][3])《黄帝内经》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4]。俗称打摆子[5]。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6]。多发于夏秋季节[6]。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7]。
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7]。
详见疟疾条。
4 传尸病痎疟为传尸病的别称[1]。《外台秘要·传尸》:“传尸病,亦名痎疟。”
5有很大关系。因为青蒿素就是从黄花蒿里提取出来的,在中药方子里原本记载的青蒿就是黄花蒿,屠呦呦团队也正是在翻阅中医药古籍时偶然发现一段疟疾治疗的记载,之后便筛选出上百种中药、数百次失败及亲身人体试验后,青蒿素才终于问世。
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团队从2000余种中医方剂中筛选出640种抗疟药,历经380多次失败,最终只找到一株青蒿素,并成功地用青蒿取代了古籍中的青蒿,用于治疗疟疾2000多年的中药有64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传统中药,可以看出中医中药才是研究之源。
再从屠呦呦的发展经历也不难看出青蒿素和中药的关系。毕业后,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医研究所的中医研究所工作,他被任命为中医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小组组长,并带领四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虽然,西医研究的领导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最终还是中医研究组的屠老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医药被否定的次数太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逐渐发现它的松散性和太多经验性操作,这些操作没有西医严格。但现在仍有许多中医药处方在使用,中药的许多有效成分也已被系统检测和鉴定,并能有效提取,有效成分已被准确命名,但仍然无法改变它们曾经曾是传统中药的事实。
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不能完全视为中药,它只能被视为“在中国研究和命名的药物”,但它是弘扬和证明中医有用性的论点。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是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相结合的宝贵发明。
就从最基础的来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灵感就是来自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屠呦呦的胜利再次证明了神奇的中医有太多的宝库值得挖掘。
每年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World Malaria Day),世界疟疾日由世界卫生大会设立,旨在推动全球进行疟疾防治。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 事迹 ,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1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段树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不容否认的是,这给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带来启示,传统中药如果能与时俱进,在研发、制药等各个环节不断引入现代制药技术,就能取得更加深远的世界影响。”
同时,在段树民看来,诺奖花落青蒿素也再度明确了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定的“风向”:不仅重视基础学科研究,也鼓励应用医药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的应用研究是振奋和激励,鼓舞我们在应用领域去攀登更高的山峰。”
“这是中国自然科学特别是医学的零的突破,更重要的是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药的价值。”寿旦对本报记者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对中医药工作者们的一剂“强心针”,身边的同事和同行从下午开始都在热聊着这个话题。
寿旦告诉记者,_多年过去,青蒿素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用,目前美、德等发达国家仍在进行着青蒿素结构改变方面的研究,研发更加有效、更少副作用的抗疟药物。“面对疟疾,当大多数的西药已经出现耐药性,靠开发青蒿素找到新的药物,开辟了一条药物开发的新路途。”
“西药办不到的事情,也许我们的中药就能办得到。”在寿旦看来,源自植物、动物、矿物的中药在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拥有着不小的优势,中药更多地走向世界,有利于实现药物的多样性,更好地造福人类,青蒿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中国科学家因在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又是我们浙江人,段树民表示: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开始,随着我国科研土壤的越发肥沃,随着浙江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精彩值得期待。“属于中国、属于浙江人的第二个乃至更多的诺贝尔奖,只是时间问题。”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的大屏幕显示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图左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药用价值。新华社发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2
“我已经接到了50多个电话,有表示祝贺的,有要求采访的`……”宁波效实中学校长周千红说,他的电话已经打得发烫了。但从他略显疲惫的声音中,仍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北京时间5日下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宣布之前,周千红坦言并没有太关注结果。“在各大网站的预测报道中,热门人选都是些外国人。”直到从电视机里看到屠呦呦获奖的新闻,他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屠呦呦,正是效实中学48级的学生。
“_年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时,我们师生就盼望着这位校友能再拿到诺奖,因为很多拉斯克奖的获奖者最后都拿到了诺奖。”周千红说,也正因为此,效实中学的师生们对每年颁出的诺奖都多了份牵挂,而在学校,这个老校友发现青蒿素的事迹也激励着不少学生走上了科学之路。
这所已度过百年华诞的中学桃李满天下,仅两院院士校友就有15名。在学校校史陈列馆的显要位置,除了院士校友的照片,还挂着屠呦呦的照片,展列台上放着屠呦呦赠与母校的书。“学校百年校庆时,她有事不能赶回来,就专门托人从北京捎来了她写的书,就是讲青蒿素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周千红的印象中,作为效实中学北京校友会校友的屠呦呦为人低调谦和,即使是在她摘得一系列国际大奖后也是如此,但她却毫不掩饰对于母校的深厚感情,总说着想常回来看看。
_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选择了一个在当时比较冷门的专业——生物药学, 毕业 后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医研究院工作。由于屠呦呦的专业属于西医,单位送她到中医学习班,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中医药。那时,屠呦呦自己也不曾想到,她的这些中西医相结合的学习背景,为她日后发现青蒿素打下重要的基础。
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初高中也在效实中学读书,是屠呦呦的同学,他毕业后 出国 留学 ,回国后向曾经暗恋的屠呦呦大胆表白,而后他们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夫妻俩的同学陈效中说:“如今李廷钊在北京工作,家里的事都是他管,是个好丈夫。他们有两个女儿,在国外工作,都很出色,和屠呦呦一样做事认真。”
让屠呦呦的不少同学印象深刻的是,搞中药研发的她总是在自己身上试药,只为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如今,她已经85岁高龄,但据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屠老依旧在正常工作,依旧在带科研项目。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3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和治疗疟疾上的卓越研究,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诺奖既是对这一成就的褒奖,更是对科学家们智慧与心血的回报。而实验室里千回百转后柳暗花明那一刻的惊喜和满足,或许也会比不曾奢求的荣誉更恒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真正了结了多年以来国人的“诺奖情结”。回头再看,这一情结的熨平,还有更多值得咀嚼的地方。
屠呦呦_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药物学系生药学专业为第一志愿,可以说是中国本土科研体系所培养的获诺贝尔科学奖第一人。她的获奖,无疑能增强我们这个时代科学家们的自信心。_多年前,科研人员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不多,可供查找的文献很少,在相对简陋的条件下,还能作出如此重要的原创突破;_多年来,中国科研人才的积累厚度、科研条件的优越程度、全球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水涨船高,许多领域已经赶上甚至领先国际水平,有理由相信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屠呦呦”。
屠呦呦也让人看到,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SCI论文,或是《科学》《自然》等国际刊物,都只是一种评价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坚持学术方向、坚定学术追求、坚守学术信仰,没必要妄自菲薄,更没必要被牵着鼻子走。有些人还在怀疑“诺贝尔奖有没有照顾中国人”,这种缺乏信心的表现已经不合时宜——科学大奖不会照顾任何人,只要有了足够的资格,自然就会被关注到。
另一方面,屠呦呦代表中国大陆科学家“破冰”诺贝尔奖,也是对那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的速成论者的提醒。科学有自己的规律,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它无法严格地用投入去预测产出,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就能创造出新事物,也很难按部就班达到预定目标。科学的通途有很多走法,无论头衔和身份,无论领域和 方法 ,“科学家”才是唯一的、纯粹的标签。有人描述得很形象,真正钟情于科学的人出发点并非想去拿奖,也许一辈子不会有惊艳的成果,有人可能用毕生精力,也只是在科学的某个关口书写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对这些科学家来说,更灵活、更多元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在日本,很多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来自民间机构或是企业;在美国,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集聚了一批有才华的科学家从事基础研究。我国对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创新。最近出台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实施方案 》中就明确,“研究制定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办法,……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评价重点从研究成果数量转向研究质量、原创价值和实际贡献”。类似导向和举措,无疑能让有志于献身科学的整个世界都在感谢青蒿素和科学。中国科学家也要感谢屠呦呦,有没有能力、是不是拿到诺贝尔奖,已不再是一个心结,正可迈开步子、自信前行。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4
锲而不舍:每一种科学的进步都融进了发明者(发现者)的全心全力。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了几千次,换了无数种灯芯的材料才得以成功;鲍尔·海德思为了研究蛇毒,被毒蛇咬过130 多次,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才试制出了一些抗蛇毒药物;曹雪芹为了写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成功者,必有一种执着的钻研精神。屠呦呦深谙其理,面对全世界都觉棘手的疟疾,她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本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进行试验,最终获得成功,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科学精神: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钱学森之问令世人沉思甚久,反观屠呦呦能够发现青蒿素,获得大奖,我们从中可以窥得这个问题的一角答案。面对世界性难题,屠呦呦及同事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不断探索,一丝不苟,淡泊名利,从治病救人的'立场出发,从而获得成功。这其实就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抓住这个本质,才能在科学之路上作出大成就来,到那时,不论是否被人称为“大师”,实际上都已经是大师了。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5
求索之路无止境
_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得到重视,研究人员从这一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换作一般人,也许就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了。但是屠呦呦没有在喜悦中沉醉,而是向着更远的目标迈开了脚步。_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研制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 倍的“升级版”。
认识角度
探索精神:屠呦呦经过多次尝试,已经获得了成功,而研究人员也提取出了青蒿素。实验好像可以就此而止了。但是屠呦呦并没有因眼前的成功而停止探索,如果就此止步不前,那可能是巨大的遗憾。如果说面对无人开垦的领地进行拓荒需要巨大的勇气的话,那么面对开满花朵的田野则需要更大的耐心和勇气。在成功之上再做出成绩来,屠呦呦做到了。这一切有赖于屠呦呦骨子里的探索精神。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世界防治疟疾日屠呦呦事迹相关 文章 :
★ 高考文综政治考试试题
★ 八年级语文春季学期期中试题
★ 屠呦呦的励志故事
★ 2019诺贝尔奖屠呦呦个人事迹整合三篇
★ 2021最新作文素材人物屠呦呦
★ 正能量作文素材人物
★ 抗击疫情向逆行者致敬作文十篇
★ 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新冠肺炎作文十篇
★ 学习钟南山抗击疫情先进事迹心得作文五篇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温疟·牝疟 41 病因病机 42 症状 43 证候分析 44 温疟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 4411 治法 4412 方药 442 针灸治疗 4421 治法 4422 选穴 4423 随证配穴 4424 刺灸方法 4425 方义 443 饮食疗法 4431 治法 4432 推荐食材 4433 推荐食疗方 5 寒疟·牝疟 51 病因病机 52 症状 53 证候分析 54 寒疟的治疗 541 方药治疗 5411 治法 5412 方药 542 针灸治疗 5421 治法 5422 选穴 5423 随证配穴 5424 刺灸方法 5425 方义 543 饮食疗法 5431 治法 5432 推荐食材 5433 推荐食疗方 6 关于疟疾 7 疟疾分类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牝疟的方剂 2 治疗牝疟的穴位 3 治疗牝疟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牝疟 1 拼音
pìn nuè
2 英文参考chronic malaria manifested as sthenia of yincold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igid mal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牝疟为病名[1]。疟疾之一[1]。
4 温疟·牝疟牡疟又称温疟、瘅疟[2]。是指以但热甚而寒微,或但热而无寒,少气烦闷,手足热而欲呕,头痛,骨节烦痛,口渴引饮,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疟疾[2]。发作时,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3]。
41 病因病机
外感疟邪,或疟邪内伏,又值天暑酷炎,暑盛入里,热灼肠腑,则变发痢疟[3]。
42 症状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疼,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舌红干而无苔,脉弦数[4][3][5]。
43 证候分析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由于素体阳盛而复感疟邪,或夏伤暑邪,暑热内蕴,里热炽盛。阳盛则热,故见发病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热盛伤阴,故口渴引饮,便秘尿赤。夏暑贪凉,兼感风寒,外束肌表,营卫失和,以致汗出不畅。邪热与阳气相争,故骨节酸楚。邪盛上炎,则头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均属热盛于里之象。[4][3][5]
44 温疟的治疗 441 方药治疗[4]
4411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4412 方药可用白虎加桂枝汤[备注]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方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加味。方中以白虎汤清热生津;桂枝疏风散寒。可加青蒿、柴胡和解祛邪。若热多寒少,气短,胸中烦闷不舒,汗多,且无骨节酸痛者,为热势较盛而津气两伤,可改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备注]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加味治疗。津伤较甚,口渴引饮者,斟加生地、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442 针灸治疗[3]
4421 治法清热透邪,辟秽截疟。
4422 选穴以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大椎、曲池、外关、后溪、陶道、委中。
4423 随证配穴先热后寒者,加公孙。
4424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陶道、委中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4425 方义大椎、陶道为治疟效穴。曲池、外关、后溪分属手三阳经,相伍为用,以疏理阳经气血、清泻气分湿热,亦可防治热陷心包。委中以清热辟浊。
443 饮食疗法 4431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5]。
4432 推荐食材知母、生地黄、麦冬、石斛、玉竹、黄精、葛根等[5]。
4433 推荐食疗方[5]
1.知母玉竹葛根饮:知母15g,玉竹30g,葛根30g。上三味,煎汤饮,每日2次。 2.地精饮:生地黄30g,黄精30g。上二味,煎汤饮,每日2次。
3.西瓜汁茶(《中医传染病学》):新鲜西瓜,去籽取瓤,取汁,代茶频服。
5 寒疟·牝疟牝疟又称寒疟(cold malaria[2]),是指以寒热定时而发,寒多热少,头痛,肢体疼痛,口不渴或喜热饮,胸胁痞闷,欲吐不吐,精神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紧等为常见症的疟疾[2]。因阳虚阴盛,多感阴湿所致[1]。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以阳虚阴盛,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名曰牝疟。”
但寒不热的称“牝疟”[3]。
51 病因病机寒疟因素体脾不化湿,湿浊内盛,疟邪侵入,又正值暑湿之季,兼感暑湿邪,暑湿夹杂,诱疟而发[3]。
52 症状寒疟发作时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脘痞闷,神疲体倦,苔白滑或白腻,脉弦紧[4][3][5]。
53 证候分析素体阳虚,疟邪入侵,寒湿内盛:素体阳虚而复感疟邪,或兼感寒湿,寒湿内盛,郁遏中阳,阳气不能外达肌表,故致热少寒多,或但寒不热。寒邪挟湿,阻遏阳气,故见头痛身楚、口不渴、胸胁满闷、神倦乏力。寒湿内困,脾胃失于健运,气机不畅,故致胸闷脘痞。苔白腻。脉弦,为寒湿内阻之象。[4][3][5]
54 寒疟的治疗 541 方药治疗治疗寒疟可方用蜀漆散、柴胡桂枝干姜汤等[1]。
5411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4]。
5412 方药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备注]柴胡桂枝于姜汤(《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黄芩、栝楼根、牡蛎、炙甘草合截疟七宝饮[备注]截疟七宝饮(《杨氏家藏方》):常山、草果、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炙甘草加减。前方用柴胡、黄芩和解表里;桂枝、干姜、甘草温阳达邪;花粉、牡蛎软坚散结。汗出不畅者,当去牡蛎。但寒不热者可去黄芩苦寒之品。后方用常山、槟榔、草果、厚朴、青皮、陈皮、甘草以理气祛痰,散寒化湿。适用于痰湿偏重之寒疟,有较好的截疟作用。[4]
542 针灸治疗[3]
5421 治法温宣少阳,祛寒截疟。
5422 选穴以督脉、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大椎、至阳、足三里、脾俞、中脘、间使、气海。
5423 随证配穴脘闷纳呆、腹胀便溏者,加公孙、内关。
5424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或补法,亦可加灸。
5425 方义温补大椎、至阳等督脉穴,以温通诸经阳气,温宣少阳,而祛寒截疟。气海、中脘、足三里、脾俞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扶正截疟;更配治疟要穴间使,可调和少阳、振奋心神。
543 饮食疗法[5]
5431 治法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5432 推荐食材干姜、甘草、草果、厚朴花、青皮、橘皮等。
5433 推荐食疗方1.蒜头椒叶汤:取蒜头一颗,鲜辣椒叶100g。用500mL的水煮成汤,每日2~4次。
2.草姜泥:草果15g,生姜2片。草果研为细粉,生姜榨汁,共搅泥状,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兑温开水顿服。
3.温脾饮(《普济方》):橘皮12g,乌梅30g,人参1g,大枣100g,甘草6g,草果6g,生姜5片。上洗净,分作五服。纸裹,以盐少许煨香熟,去纸,加水500mL,煎取200mL,去渣温服,每日2次。
6 关于疟疾疟疾(malaria[2][6])为病名[7][8]。见《太平圣惠方》卷七十四。《黄帝内经素问》称疟、痎疟;《金匮要略方论》称疟病[8]。俗称打摆子[7]。疟疾是指感染疟原虫、瘴毒或风寒暑湿之气,以往来寒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反复发作,日久胁下有痞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4]。多发于夏秋季节[4]。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牝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热多寒少的称“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瘴疟”;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的称“疟母”[3]。
疟疾的治疗除服用辨证用药外,常可加用常山、草果、蜀漆、青蒿等,并可用针刺及穴位敷贴等[8][9]。针灸治疗间日疟,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能使疟原虫检查转阴。但恶性疟疾病情危重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现代医学的疟疾多属本病正疟范畴,有时也似温疟[3]。
详见疟疾条。
7 疟疾分类因体质强弱有别及所感病邪及流行特点、表现证候不同,疟疾大致分类如下[8][9]。
1按临床证候分类有风疟、暑疟、湿疟、痰疟、食疟、寒疟、温疟、风热疟等[8][9]。
2按发病时间分类,有间日疟、三日疟、正疟、子母疟、夜疟、鬼疟、暴疟、游疟、老疟、久疟、阴疟、阳疟等[8][9]。
3按诱发因素及流行特点分类,有劳疟、虚疟、瘴疟、疫疟等[8][9]。
4以脏腑、经络分类有五脏疟、三阳经疟、三阴疟等[8][9]。
82015年10月5日,“青蒿素之母”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青蒿素到底是什么呢?
《诗经》曰:“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首诗就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由来。或许是机缘巧合,或许是冥冥中注定,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黄花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从而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疟疾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瘴气。该病是由雌性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表现为寒热往来,反复发作,俗称“打摆子”。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症状。
在青蒿素之前,一直使用喹啉类药物来治疗疟疾。但是,喹啉类药物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之后,疟原虫对它产生了强烈的抗药性,药物的疗效急剧下降。人们都期待着新的抗疟药物的出现。
20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高发,难以控制。时值越南战争,美、越两军均深受其害。焦虑中的越南求助于中国。党中央、国务院下令,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一个代号为“523”的项目应运而生。作为该项目的一员,屠呦呦和她的团队随即开展研究。通过查阅本草文献,“青蒿”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
研究团队两年的艰辛实验都没有突破性进展,这不免让大家产生了困惑。屠呦呦再回过头仔细研读中医古籍,希望从中医古籍上面得到启迪。1971年下半年的一天,她从《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中受到启发。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之法?屠呦呦意识到,高温煎煮可能破坏了其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来提取青蒿素。
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近200次实验的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的疟原虫抑制率为100%的青蒿的近亲黄花蒿中性提取物。
从《诗经》到《肘后备急方》、《本草纲目》,再到青蒿素的发现,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这个过程正是中医药传承、发展、创新、提升的一个缩影。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三日疟·三阴疟 5 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三阴疟 6 疟夜发者·三阴疟 7 疟作有定时者·三阴疟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三阴疟的方剂 2 治疗三阴疟的穴位 3 治疗三阴疟的中成药 4 三阴疟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三阴疟 1 拼音
sān yīn nuè
2 英文参考malaria of triple yin
three yin mal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三阴疟为病名,指疟疾发于三阴经者[1]。
4 三日疟·三阴疟
三阴疟即三日疟[1]。三日疟为疟疾之一,指疟之三日一发者,亦称三阴疟[2]。《黄帝内经素问·疟论》:“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或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与卫气客于六腑,而有时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三日疟,即经所云休数日作者。”《张氏医通·寒热门》:“三日疟,初起发于夏秋者,宜用二陈去橘皮,加生术、槟榔、常山,逐去痰癖为先,稍加穿山甲以透经络;至于暑结营分,又当以香薷、鳖甲、茯苓、半夏、甘草、当归、生姜、大枣,祛暑为要,而前药为无益也;若元气大虚,只用补正,宜六君加草果、乌梅,名四兽饮,兼本经引使药;若元气下陷,日发渐晏者,补中益气汤,大剂参术姜枣为治,如常山、槟榔、山甲、草果皆为戈戟矣。”
5 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三阴疟三阴疟指疟发在处暑后,冬至前之三日疟[1]。《类证治裁·阴疟》:“三阴疟多发在处暑后,冬至前,发愈晚者去亦迟,以气令收肃故也。其发时也不定,有前间一日,忽间二日发者,有前间二日,忽一日夜两发者,有连发二日,中间一日者,有间三日发不爽者,或不忌口,不节劳,伏邪旁溢界络,皆能致之。否则发期错乱,乃将愈之兆矣。”
6 疟夜发者·三阴疟三阴疟指疟夜发者[1]。《医宗金鉴·疟疾》:“疟在夜发,名曰三阴疟疾。初热宜用桂枝汤、麻黄汤、小柴胡汤、四物汤方合剂,以杏仁易桃仁增损汗之,汗解之后,余同前法。”
7 疟作有定时者·三阴疟三阴疟指疟作有定时者[1]。《丹溪心法·疟》:“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者,太阴疟也。”《医贯》卷六:“三阴疟者,惟太阴疟当用理中汤,必加肉桂,若少阴、厥阴,非八味地黄不效。”《类证治裁》谓治三阴疟宜和营调卫兼疏邪,勿期速效用劫剂。
8本文2023-08-07 10:40:25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4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