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的御膳一般都很丰富,那为何明朝皇上的御膳却被百姓嗤之以鼻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7浏览:1收藏

皇上的御膳一般都很丰富,那为何明朝皇上的御膳却被百姓嗤之以鼻呢?,第1张

明朝皇帝饮食开始由光禄寺提供,对于这项肥差,光禄寺并没有把握的住,原因在于所做菜肴的味道实在是不敢恭维,所做菜品并不是稀奇之物,口感也不好,以至于后来皇帝的伙食由专门的太监管理,御膳才味道有所改善,百姓对皇帝御膳嗤之以鼻也就可以理解了,并且当时皇上大多还是以勤俭为主,御膳并没有那么奢华,与百姓饮食差距不大,没有山珍海味的吸引。

御膳简而言之就是皇帝的饮食,皇帝九五至尊,饮食必然和普通百姓不同,御膳在保证口味的同时注重皇帝的养生保健问题,豪奢精致是其代言词,有专门的机构管理皇帝的饮食,选料和烹饪技术都非常精湛,常以蒸煮为主要方式,明代南味菜品在御膳中占主要地位。

明朝前期御膳一般由光禄寺提供,菜品较为丰富,但是味道并不好,甚至可以用难吃来形容,并没有山珍海味等菜肴,而是大鱼大肉上桌,这些菜品寻常百姓都可食之,并且大鱼大肉口味比较油腻,味道较重,当时百姓以清淡口味为主,对皇帝的饮食也就不那么喜好。明朝后期由太监掌管皇帝伙食,称为“内庖”,御膳的口味才有所改善。

明朝皇帝大多提倡节俭,对御膳要求并没有多奢华,吃食也并不是每天都有山珍海味,比较清淡平常,和百姓饮食差距并不大,所以百姓对皇帝饮食并不是多稀奇。

身边常见的保健大宝贝,你却不留意它的存在

视频加载中

油茶是中国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广西、广东等南方多省区

有自然分布。油茶生长在低纬度、低海拔、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区,酸性土壤、年平均温

度为14-21,年降雨量为800-2000mm的地区最适宜生长。

广西三江县正是具备这样自

然土壤环境,而盛产优质山茶油,并且驰名中外。

1

曾经的宫廷御膳用油

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被陈友谅军队追杀到建昌的一片油茶林,正在油茶林中采摘的老农见此状况,把朱元璋装扮成采摘油茶果的农夫,幸免一劫。朱元璋深切的称老农为救命老表,老表见朱元璋遍体是伤。便用茶油帮他涂上。没几天朱元璋身上的伤口愈合、红肿渐消,于是他称此油茶果,是上天赐给大地的人间奇果,后来他在老表家休养一段时间,便秘又有好转,得知这是每天吃茶油的缘故。从此。朱元璋与茶油结下了不解之缘。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茶油封为皇宫御膳用油。

2

本草纲目的真实记载神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茶油性偏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茶籽。苦含香毒,主治喘急咳嗽,去疾垢。”后来茶油当作上等贡品进献于朝廷,皇帝大悦,并赐封为“御膳奇果汁,益寿茶延年”!足可显示享用茶油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3号称东方橄榄油

油茶树与油橄榄树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木本油料植物。油茶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所榨出的油茶籽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芥酸、胆固醇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

中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成为习惯。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中国的特产。

4

一流的营养与保健功能

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它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为中国政府提倡推广的纯天然木本食用植物油,以及国际粮农组织首推的卫生保健植物食用油。

据相关研究报告,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超过橄榄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完全符合欧米伽膳食国际营养标准,富含较高的维生素E,是橄榄油的两倍。茶油因其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内服外用都有很好的效用。

1

孕妇在孕期食用茶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

2

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消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髂等身体发育很有帮助。

3

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抑制衰老,对慢性咽炎和预防人体高血压、

动脉硬化、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皇帝作为当朝天子,吃饭那自然要讲究排场,有专人负责。可以说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同时为了突出皇家气质,自然也省不了形式主义的用膳规矩。这里面的学问,自然是少不了:

皇帝吃饭叫用膳,由光禄寺专门负责。

咱们老百姓吃饭那叫吃饭,皇上吃饭则是用膳,从隋文帝开始一直到清朝,宫廷饮食一直由光禄寺专责。

光禄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职能本是守卫宫城。从隋文帝开始,光禄寺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开始专责宫廷饮食。

从做饭到试菜,再到端饭上菜,一系列的工作都有光禄寺负责。这个部门的存在,让皇帝的饮食变得更加精细与奢侈。

皇帝用膳品种繁盛、规矩众多。

在清逊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曾这样记述:每当溥仪想要用膳的时候,只需要说一句“传膳”,养心殿候着的小太监就会传令给门口的值守太监,然后一路传到西长街外的御膳房太监那里,最后口谕下达到御膳房中。

御膳房早已准备好的菜肴,经过最后加工,由一排排宫女捧着送到溥仪面前。一顿饭最少也要有三十多道菜,得用七张饭桌才能放下。

那么如此奢侈的菜肴,要花多少钱呢?

皇帝一年伙食费几万两,够普通百姓花两千多年。

清朝各位皇帝中,康熙算是十分节俭的了。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御膳房向内务府报账。账务显示康熙一年的饮食花销需要3781两白银,加上太后皇后各级嫔妃的“外膳房”“内膳房”等等小灶,一年花销可达两万多两白银。

根据学者考究,乾隆年间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年收入约为32两白银,平均一个人只有8两。也就是说皇帝一年的伙食费,够一个百姓花上两千多年。

花的多并不是吃多,预算里面有文章。

有史书记录,明朝嘉靖皇帝想吃馅饼,吩咐御膳房做一盘。结果御膳房的预算是50两银子一盘,而东华门外则只需要5钱就能买上一大盒。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清朝,话说有一次乾隆皇帝用膳吃鸡蛋,三个鸡蛋的报价是三十两,他还以为是鸡蛋涨价了。

有一次乾隆问军机大臣汪由敦早上都吃些什么,汪由敦回答:“臣家中贫困,只吃鸡蛋四枚。”

乾隆回道:“朕每天早上只吃三颗鸡蛋,还要花30两银子,你这家中富裕的很嘛…”

汪由敦一听,立马明白了里面的文章,急忙解释道:“皇上您用的是上好的鸡蛋,三十两自然不贵。微臣吃的是乡间杂鸡所下的土鸡蛋,三文钱便可买一个了。”

由此可见,不是饭贵,而且捣鬼。

首先明朝是没有御膳房的,管理皇帝膳食的分别为光禄寺和太常寺,其中光禄寺不仅要负责日常物资的采购,还需要管理宫廷的日常饮食,甚至庆典、仪式等等。而太常寺则相反,主要负责祭祀用的饮食。

不过光禄寺作为皇帝的御膳班子,讲究皇家的排场和奢华,至于味道,可能比较一般,毕竟小心无大错,甚至和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太医院药方一起获评“京城四大不靠谱”,可见光禄寺做的菜多难吃了。

作为皇帝,九五之尊,自然不会天天吃这些“粗茶淡饭”,于是,明中后期,皇帝的御膳基本由内监部门尚膳监负责了,自然就会变得与众不同!

明朝各个皇帝的饮食爱好

朱元璋

作为穷苦人家出生的朱元璋,登基后深知民间疾苦,因此明朝前期的宫廷膳食比较简谱,加上朱元璋本来就是南方人,因此御膳都有南方特色,比如主食为米饭为主,口味比较清淡。

明太祖朱元璋

同时朱元璋为了让子孙知道民间的疾苦,规定了皇家的膳食中要包含民间老百姓吃的粗粮和野菜,比如高粱、杂豆、炒面、龙须菜、苦菜根什么的。

珍珠翡翠白玉汤

附:洪武十七年六月菜单

早膳:羊肉炒,煎烂拖虀鹅,猪肉炒黄菜,素熇插清汁, 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炉煿肉,筭子面,撺鸡软脱汤,香米饭,豆汤,泡茶。

午膳:胡椒醋鲜虾,烧鹅,火贲羊头蹄,鹅肉巴子,咸豉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元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五味蒸面筋,羊肉水晶饺儿,丝鹅粉汤,三鲜汤,绿豆棋子面,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豆汤,泡茶。

朱允炆、朱棣

作为继任者,朱允炆和朱棣也崇尚节俭,基本和太祖朱元璋一样的御膳,不过朱棣就藩后是在北京,加之后期迁都北京,御膳中的特色北方面食和红烧油炸的膳食也加入其中。

另外朱棣独爱饸饹宴,饸饹宴是民间的吃法,由此朱棣在考察皇陵的时候,被饸饹宴所吸引,品尝后觉得非常不错,于是饸饹宴自然而然的成为皇家贡品。

附:永乐元年十月膳食菜单

按酒四品,焚羊肉,清蒸鸡,椒醋鹅,烧猪肉,猪肉撺白汤。饭用鹅一只、鸡三只、羊肉五斤、猪肉五斤、白粳米二斗,茶食九斤,香油饼九十片,砂馅小馒头用白面四斤、砂糖八两、赤豆一升,雪梨鲜菱并二十斤

红烧羊肉

朱祐樘

早年的朱祐樘因为不被父皇认可,吃着百家饭长大,即位后也例行节俭,削减宫中开支,因此膳食基本和前朝相差不大,没有什么特色的变化。

朱厚照

作为一个史上最喜欢玩乐的皇帝之一,朱厚照的美食也是与众不同,不过因为朱厚照姓朱,加之自己属猪,便颁布了“禁猪令”,虽然禁止民间吃猪肉,自己倒是不禁,不久禁令就废除。

另外北京著名的春宴饼也和朱厚照有关,因为喜欢出宫,不愿意在吃上面浪费时间,因此太监为其准备了薄饼,同时卷上葱、酱、肉、菜等等,方便朱厚照吃饭赶时间,于是就流传下来!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